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1
作者 兰跃福 屈统红 陈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68-1269,共2页
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是指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的一系列优化措施。以减少或降低手术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创伤应激,使患者获得快速康复。它颠覆了近百年来形成的围手术期的处理思维原则.且在一系列研究... 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是指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的一系列优化措施。以减少或降低手术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创伤应激,使患者获得快速康复。它颠覆了近百年来形成的围手术期的处理思维原则.且在一系列研究中被证明在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及医疗费用等方面较传统方法有明显的优势。我院于2008年3月开始研究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手术患者中应用,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直肠癌保肛 手术中 腹腔镜 应用 围手术期处理 surgery 循证医学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马尾神经冗余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董吕鹏 王章富 +3 位作者 冯兴兵 陈伟富 陈海啸 洪正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2,共7页
目的:探讨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马尾神经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7月在我院接受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48例腰椎管狭窄症伴马尾神经冗余征的病例资料,... 目的:探讨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马尾神经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7月在我院接受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48例腰椎管狭窄症伴马尾神经冗余征的病例资料,男23例,女25例,年龄45~81岁,平均65.4±7.5岁,接受单节段手术17例,多节段手术31例。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进行腰椎MRI扫描,按术后的RNRs是否解除分为RNRs解除组(A组)与RNRs未解除组(B组)。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马尾神经冗余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椎间隙角度、椎管横截面积等指标进行影像学评估。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术前的椎管横截面积为65.2±21.5mm^(2),B组为35.9±11.5mm^(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的椎间隙后缘高度和椎管横截面积分别为8.3±1.7mm和92.6±25.8mm^(2),B组分别为6.0±2.3mm和45.4±12.1mm^(2),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A组的腿痛VAS评分、ODI和JOA评分分别为2.4±0.8分、(24.1±3.0)%和22.8±1.9分,B组分别为3.3±0.8分、(30.2±4.4)%和17.7±2.5分,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4%,出现大腿前方疼痛4例,腰大肌肌力减退1例,均在术后3个月随访时完全缓解。结论: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可通过椎间隙后缘高度的恢复和椎管横截面积的扩大消除马尾神经冗余现象,为大多数腰椎管狭窄症伴马尾神经冗余征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症 马尾神经冗余 脊柱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4/MyD88/NF-κB通路基因及相关炎症因子在继发性脊髓损伤患者中的表达 被引量:15
3
作者 米爽 吴燕君 +3 位作者 洪正华 王章富 冯兴兵 郑光彬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9-616,共8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MyD88)/NF-κB通路基因及相关炎症因子TNF-α、IL-12、IL-6在继发性脊髓损伤(SSCI)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105例SSCI患者及4...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MyD88)/NF-κB通路基因及相关炎症因子TNF-α、IL-12、IL-6在继发性脊髓损伤(SSCI)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105例SSCI患者及40名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根据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评估结果将SSCI患者分为完全损伤组和不完全损伤组,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将SSCI患者分为预后优良组和预后不良组。对比SSCI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完全损伤组与不完全损伤组、预后优良组与预后不良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LR4、MyD88、NF-κB mRNA表达及血清TNF-α、IL-12、IL-6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导致SSC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JOA改善率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SSCI患者PBMC中TLR4、MyD88、NF-κB mRNA表达量及血清TNF-α、IL-12、IL-6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均P<0.01),完全损伤组上述指标均高于不完全损伤组,且预后不良组高于预后优良组(均P<0.01)。预后不良组Frankel分级A级、脊髓水肿或出血、脊髓损伤长度超过4 cm患者的比例均高于预后优良组(均P<0.01),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Frankel分级、脊髓水肿或出血、脊髓损伤长度及PBMC中TLR4、MyD88、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血清TNF-α、IL-12、IL-6水平均是导致SSC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JOA改善率与PBMC中TLR4、MyD88、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血清TNF-α、IL-12、IL-6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TLR4/MyD88/NF-κB通路激活及其相关炎症因子TNF-α、IL-12、IL-6表达上调参与SSCI疾病进展且与神经炎症损伤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SSCI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髓样分化因子88 脊髓损伤 基因表达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 被引量:58
4
作者 陈保富 朱成楚 +5 位作者 马德华 叶加洪 王春国 吴春雷 林江 叶中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8期707-708,711,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术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3例食管癌行电视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先左侧卧位行胸腔镜胸段食管的游离及淋巴结清扫;胸部手术完成后改平卧膀胱截石位行腹腔镜胃的游离及淋巴结清扫...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术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3例食管癌行电视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先左侧卧位行胸腔镜胸段食管的游离及淋巴结清扫;胸部手术完成后改平卧膀胱截石位行腹腔镜胃的游离及淋巴结清扫;胃游离后剑突下小切口完成管状胃的制作,再将管状胃从食管床拉至颈部与颈段食管间断吻合。结果中转开腹1例,无中转开胸。总手术时间:240~330min,平均270min;腹腔镜手术时间38~90min,平均65min;胸腔镜手术时间50~100min,平均70min。术中无大出血,总出血量100~300ml,平均225ml,其中腹腔出血10~50ml,平均20.4ml。共清扫纵隔淋巴结225枚,平均每例9.8枚;清扫胃左动脉旁、贲门左右淋巴结65枚,平均每例2.8枚。术后住院8~12d,平均9.2d。住院期间病人无死亡。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3例,颈部吻合口漏1例(术后第8天),乳糜胸1例(开胸行乳糜管结扎后治愈),声音嘶哑3例。23例随访1~11个月,平均7.7月,死亡1例,1例纵隔淋巴结广泛转移。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颈部吻合的食管癌切除技术上是可行的,并且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手术 胸腔镜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状胃在食管癌微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保富 朱成楚 +4 位作者 张波 马德华 王春国 林江 吴春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97-1999,共3页
目的:探讨管状胃成形术在胸、腹腔镜辅助下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7月至2009年10月共计123例在胸腔镜或(和)腹腔镜辅助下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管状胃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3例均经右胸、腹、左颈行... 目的:探讨管状胃成形术在胸、腹腔镜辅助下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7月至2009年10月共计123例在胸腔镜或(和)腹腔镜辅助下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管状胃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3例均经右胸、腹、左颈行胸腔镜和(或)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及管状胃成形术重建上消化道,其中75例在胸腹腔镜联合下完成。管状胃直径约3.0~5.4cm,平均4.2cm,长度25.4~42.7cm,平均32.1cm;胃小弯切除淋巴结共98枚,平均0.8枚,癌转移率2.0%(2/98);贲门部切除淋巴结541枚,平均4.4枚,癌转移率9.1%(49/541)。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围手术期出现肺部感染18(14.6%)例,呼吸衰竭1例,颈部吻合口瘘2例(1.6%),胸胃扩张1例,管状胃瘘1例。术后全组随访2~29个月,平均(14±2.23)个月,成功随访118例,随访率95.9%,出现吻合口狭窄5例(4.2%),反流性食管炎15例(12.7%),管状胃复发1例。本组中术后无胸胃综合症,无胃排空障碍,无营养障碍。结论:在胸、腹腔镜治疗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管状胃成形术不仅具有微创意义,而且符合生理解剖,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可行的、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管状胃 胸腔镜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术后复发的原因及预防 被引量:7
6
作者 叶敏华 郭剑波 +3 位作者 马德华 朱成楚 陈保富 叶中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9期860-861,共2页
电视胸腔镜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住院时间短,目前已经成为治疗白发性气胸的首选方法。而术后气胸复发为其主要的并发症之一。2001年6月~2006年6月,我院胸腔镜治疗白发性气胸且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836例,其中18例复发,现分析... 电视胸腔镜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住院时间短,目前已经成为治疗白发性气胸的首选方法。而术后气胸复发为其主要的并发症之一。2001年6月~2006年6月,我院胸腔镜治疗白发性气胸且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836例,其中18例复发,现分析复发的原因以及预防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电视胸腔镜 术后复发 预防 白发性气胸 胸腔镜治疗 住院时间 随访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IF4E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波 朱成楚 +3 位作者 陈保富 章霞 叶敏华 林爱芬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1132-1135,共4页
背景与目的以往研究表明,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4E,eIF4E)在多种实体肿瘤中高表达,与恶性肿瘤发生、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eIF4E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背景与目的以往研究表明,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4E,eIF4E)在多种实体肿瘤中高表达,与恶性肿瘤发生、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eIF4E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70例NSCLC石蜡标本制成组织芯片,以19例癌旁组织、20例正常肺组织为对照,均采用Envision两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eIF4E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在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的表达率;eIF4E在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高于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率;eIF4E在低分化组中阳性表达率高于在中高分化组中表达率。eIF4E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块大小、吸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IF4E在NSCLC中有较高的表达率,且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NSCLC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可能与eIF4E相关,eIF4E有可能作为肺癌新的标志物以及评估肺癌进展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消化道不同重建径路术后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0
8
作者 孔敏 陈保富 +4 位作者 朱成楚 马德华 王春国 张波 叶加洪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12期1082-1085,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消化道不同重建径路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125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94例经食管床径路(食管床组)、31例经胸骨后径路(胸骨后组)重建消化道,比较2...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消化道不同重建径路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125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94例经食管床径路(食管床组)、31例经胸骨后径路(胸骨后组)重建消化道,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2组围术期无死亡病例。食管床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胸骨后组,但无统计学差异(4.3%vs.16.1%,χ2=3.302,P=0.069),术后第1天胃肠减压液量明显多于胸骨后组[(306.0±151.7)ml vs.(118.6±76.9)ml,t=6.591,P=0.000],术后第1天胸引流液量明显少于胸骨后组[(306.4±195.7)ml vs.(419.0±257.6)ml,t=-2.559,P=0.012]。2组术后肺部感染、心房纤颤、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消化道不同重建径路术后疗效差异不大,应综合病人个体化选择消化道重建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腹腔镜 胸胃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 被引量:25
9
作者 叶中瑞 朱成楚 +1 位作者 叶加洪 郭剑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8期609-610,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适应证. 方法 1997年7月~2003年7月,对75例食管癌胸腔镜下经右胸游离食管、肿瘤,清扫淋巴结,经上腹切口游离胃,并经胸骨后上提,行左颈食管胃吻合. 结果中转开胸3例,2例因肿瘤侵及肺门及心血后壁无法分离而... 目的探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适应证. 方法 1997年7月~2003年7月,对75例食管癌胸腔镜下经右胸游离食管、肿瘤,清扫淋巴结,经上腹切口游离胃,并经胸骨后上提,行左颈食管胃吻合. 结果中转开胸3例,2例因肿瘤侵及肺门及心血后壁无法分离而中转开胸,1例因奇静脉出血而中转开胸.手术时间160~220 min,胸部操作时间60~90 min ,术后出血300~400 ml,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胃扭转1例,吻合口漏2例,吻合口狭窄1例,乳糜胸1例.60例随访3个月~7年,平均4年,2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例腹腔淋巴结转移,1年生存率85.0%(51/60),3年生存率40.0%(31/60),5年生存率40.0%(24/60). 结论胸腔镜食管癌切除可行,适用于Ⅰ、Ⅱ期非外侵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电视胸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返神经显露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0
作者 曹飞麟 朱勤录 毕铁男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90-490,共1页
关键词 甲状腺 外科学 喉返神经损伤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骶尾部切口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彭书旺 董米连 +2 位作者 杨磊磊 廖伟 方承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2期1137-1139,共3页
2009年5月-2012年10月,对35例超低位直肠肿瘤经腹腔镜联合骶尾部入路行直肠癌根治术,肿瘤下极距肛门2.6-4.2 cm,平均3.9 cm,瘤体直径2.5-3.7 cm,平均3.2 cm.术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20-220 min,平均185 m... 2009年5月-2012年10月,对35例超低位直肠肿瘤经腹腔镜联合骶尾部入路行直肠癌根治术,肿瘤下极距肛门2.6-4.2 cm,平均3.9 cm,瘤体直径2.5-3.7 cm,平均3.2 cm.术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20-220 min,平均185 min.术中出血40-110 ml,平均80 ml.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16-60 h,平均46 h.术后排便次数3-5次/d.无吻合口漏发生.骶尾部切口感染3例.术后病理TNM分期:Ⅰ期2例,ⅡA期9例,ⅡB期15例,Ⅲ期9例.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瘤19例,中分化腺瘤12例,低分化腺瘤4例.下切缘镜下均为阴性,肿瘤距下切缘距离2-4.5 cm,平均3.9 cm.术后随访3-30个月,中位时间20.3月,无吻合口及盆腔复发,排便功能恢复均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 直肠癌 保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P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管结石嵌顿合并胆总管结石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振宇 季一鸣 徐文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29-1029,共1页
随着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技术逐渐发展,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趋于微创化。处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我科通常采用先ERCP取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部分病例,结石嵌顿于胆囊管,处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随着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技术逐渐发展,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趋于微创化。处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我科通常采用先ERCP取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部分病例,结石嵌顿于胆囊管,处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出现遗漏结石或损伤肝胆管等严重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管结石嵌顿 胆总管结石 ERCP 治疗 胆囊结石 十二指肠镜 胆道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叶中瑞 叶加洪 +4 位作者 马德华 金将 叶敏华 陈保富 朱成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7期667-668,共2页
关键词 肺叶切除术 胸腔镜辅助 电视胸腔镜手术 SURGERY 微创外科技术 手术技巧 手术器械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小结节32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叶敏华 陈保富 +1 位作者 叶中瑞 朱成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7期638-639,共2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小结节的可行性。方法前倾45°侧卧位,采用30°胸腔镜。观察孔位于患侧腋中线第5或第6肋间。分别取锁骨中线第2或第3肋间、腋前线第5肋间做操作孔。直接切除结节;如果结节隐蔽,将全部胸腺连同...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小结节的可行性。方法前倾45°侧卧位,采用30°胸腔镜。观察孔位于患侧腋中线第5或第6肋间。分别取锁骨中线第2或第3肋间、腋前线第5肋间做操作孔。直接切除结节;如果结节隐蔽,将全部胸腺连同前纵隔脂肪一并切除。结果32例均在胸腔镜下完成结节切除,3例术中因出血辅助小切口进胸止血。术后病理诊断:胸腺瘤14例,胸腺增生3例,胸腺囊肿5例,支气管囊肿3例,心包囊肿2例,神经鞘瘤2例,淋巴结2例,血管瘤1例,术前后病理诊断符合率68.8%(22/32)。术后并发症2例,包括1例心包积液,1例肺部感染,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28例随访1~5年,其中<2年6例,2~5年22例,均无局部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小结节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外观效果好、诊断明确等优势,非常适合年轻和肺功能低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前纵膈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黏液癌神经内分泌分化和肾母细胞瘤蛋白1表达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教辰 翁寿向 +3 位作者 金晓芬 余文杰 周涛 甘梅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分析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其神经内分泌分化及肾母细胞瘤蛋白1( WT-1)表达的意义。方法:收集并分析浙江省台州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连续诊断的65例乳腺黏液癌(混合型黏液癌31例、纯黏液癌细胞稀少型23例、纯黏... 目的:分析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其神经内分泌分化及肾母细胞瘤蛋白1( WT-1)表达的意义。方法:收集并分析浙江省台州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连续诊断的65例乳腺黏液癌(混合型黏液癌31例、纯黏液癌细胞稀少型23例、纯黏液癌细胞丰富型11例)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及WT-1的表达。比较各型乳腺黏液癌神经内分泌标志物、WT-1的表达差异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混合型黏液癌和纯黏液癌细胞丰富型的淋巴结转移率、人表皮生长因子2( HER-2)阳性率高于纯黏液癌细胞稀少型(均P<0.01)。而混合型黏液癌的淋巴结转移率、HER-2阳性率与纯黏液癌细胞丰富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型黏液癌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内分泌分化和WT-1表达,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纯黏液癌细胞丰富型的神经内分泌表达高于混合型黏液癌和纯黏液癌细胞稀少型(均P<0.05),但混合型黏液癌与纯黏液癌细胞稀少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混合型黏液癌的WT-1表达低于纯黏液癌细胞稀少型和纯黏液癌细胞丰富型(均P<0.05),但纯黏液癌细胞丰富型与纯黏液癌细胞稀少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乳腺黏液癌淋巴结转移组的神经内分泌标志物表达低于淋巴结无转移组(P<0.01), WT-1虽然在淋巴结转移组表达较低,但与淋巴结无转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纯黏液癌细胞丰富型比纯黏液癌细胞稀少型HER-2扩增率和淋巴结转移率高,因此纯黏液癌有必要进一步分类。检测乳腺黏液癌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及WT-1的表达对亚型分类有所帮助。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乳腺黏液癌淋巴结转移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分泌系统/病理学 乳腺肿瘤/病理学 腺癌 黏液/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间手术导航护士管理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方芳 王征 +2 位作者 程亚娜 袁华娣 黄立峰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45,48,共3页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管理设置导航护士的必要性及管理方法。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日间病房和手术室护士共12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共提炼3个主题,日间手术设置导航护士的必要性、导航护士的能力...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管理设置导航护士的必要性及管理方法。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日间病房和手术室护士共12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共提炼3个主题,日间手术设置导航护士的必要性、导航护士的能力要求及工作职责、评价考核指标。结论日间手术导航护士有其必要性,但工作职责、评价考核指标需进一步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导航护士 手术取消 工作职责 考核指标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叶中瑞 朱成楚 +4 位作者 叶加洪 郭剑波 陈保富 叶敏华 马德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1期852-852,共1页
1996年7月-2004年12月,我院对146例胸腔积液经胸部X线片、CT检查、胸水常规、胸水找脱落细胞、胸水细菌培养、胸水找结核菌、胸膜活检等手段不能明确原因,电视胸腔镜下进行胸膜活检。146例均确诊,恶性病度64例,其中恶性胸膜皮间瘤1... 1996年7月-2004年12月,我院对146例胸腔积液经胸部X线片、CT检查、胸水常规、胸水找脱落细胞、胸水细菌培养、胸水找结核菌、胸膜活检等手段不能明确原因,电视胸腔镜下进行胸膜活检。146例均确诊,恶性病度64例,其中恶性胸膜皮间瘤13例,肺癌胸膜转移35例,乳腺癌胸膜转移16例;良性病变82例,其中胸膜结核59例,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导致胸液腔积19例,乳糜胸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胸腔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CD44v6、nm23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谢伯剑 徐东 周申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2期2631-2633,共3页
目的:探讨survivin、CD44v6、nm2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1例乳腺癌组织和15例乳腺囊性增生组织中survivin、CD44v6和nm23的表达。结果:Survivin蛋白在乳腺囊性增生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目的:探讨survivin、CD44v6、nm2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1例乳腺癌组织和15例乳腺囊性增生组织中survivin、CD44v6和nm23的表达。结果:Survivin蛋白在乳腺囊性增生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0.0%(6/15)、72.5%(37/51)(P<0.05)。Survivin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病理类型无关(P>0.05);Survivin与CD44v6表达正相关,而与nm23表达负相关。结论:Survivin、CD44v6、nm23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乳腺癌的诊断、转移和预后的判断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SURVIVIN CD44V6 NM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经膈肌途径治疗Ⅶ、Ⅷ段肝囊肿1例报告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爱东 叶中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383-384,共2页
关键词 肝囊肿开窗引流术 治疗方法 胸腔镜 膈肌 腹腔镜手术 腔镜器械 切开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AV_2VEGF_(165)与rAAV_2ANG-1联合转染促猪缺血心肌血管生成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成楚 陈仕林 +8 位作者 刘玉清 唐礼江 林仙方 包卫光 马德华 朱广球 周文娟 周仪林 杜丛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0-617,共8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65)及血管生成素(ANG-1),对猪慢性缺血心肌中血管生成效应及心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完全腔镜下放置血管缩窄环于小型猪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6周后行心电图、冠状...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65)及血管生成素(ANG-1),对猪慢性缺血心肌中血管生成效应及心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完全腔镜下放置血管缩窄环于小型猪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6周后行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脏超声检查,确认LCX闭塞或相应心肌的缺血。16只动物随机均分为:单纯注射转染VEGF165组(组Ⅰ,n=4)、单纯注射转染ANG-1组(组Ⅱ,n=4)、联合注射转染VEGF165与ANG-1组(组Ⅲ,n=4)和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组Ⅳ,n=4)。各组在胸腔镜下,心肌内直接注射rAAV2ANG-1、rAAV2VEGF165,剂量为5×1011vg(virus/genome)。治疗后,不同时间点ELISA检测VEGF165和ANG-1蛋白的分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侧枝循环形成的情况,行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左心室功能变化。3个月后取注射部位心肌,用Western blot检测VEGF165和ANG-1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心肌毛细血管密度与微小动脉生成情况。结果:放置血管缩窄环后6周,所有动物均出现LCX完全/次全闭塞,或LCX支配区域的心肌缺血。Ⅰ、Ⅲ两组猪体内的VEGF165蛋白分泌水平从基因转染后第7天开始上升,并于第14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尤以Ⅰ组分泌水平为高;其它两组各时间点及组间的VEGF165蛋白分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Ⅱ、Ⅲ两组猪体内的ANG-1蛋白分泌水平的变化与VEGF165蛋白分泌水平类似,尤以Ⅱ组分泌水平为高(P<0.01);其它两组各时间点及组间的ANG-1蛋白分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Ⅲ中VEGF165与ANG-1蛋白水平变化同步。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基因治疗后3个月,组ⅢVEGF165、ANG-1蛋白水平都显著高于组Ⅳ(P<0.01),组Ⅲ与组Ⅰ间VEGF165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组Ⅲ与组Ⅱ间ANG-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治疗3个月后,组Ⅲ左心室室腔缩小,心肌收缩力增强,LCX及其分支较基因转染前增粗、迂回,左回旋支发出侧支,左回旋支远端重新有造影剂充填。组Ⅰ、Ⅱ则有不同程度心肌收缩力增强,充盈改善,但均较组Ⅲ改善幅度小,回旋支见少许造影剂充填,但较组Ⅲ明显少,组Ⅳ处理前后无明显改变。超声检查显示,模型建立术后6周,左心室下壁及后壁变薄,局部运动减弱、不协调,收缩异常;基因转染后1个月、3个月,组Ⅰ、组Ⅱ、组Ⅲ心功能都较转染前有明显改善,组Ⅳ无明显变化;组Ⅲ的EF与FS改善程度要明显好于其他各组。CD34免疫组化染色评价血管密度,组Ⅲ缺血区血管计数高于组Ⅰ、组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Ⅳ的心肌内毛细血管数目很少。应用α-SMA免疫组化染色评价小动脉形成,结果提示,基因转染3个月后组Ⅳ心肌中小动脉密度最低,其余各组心肌中均有较多的小动脉新生,尤以组Ⅲ最为显著。结论:完全腔镜下放置血管缩窄环及完成心肌内注射切实可行,在胸腔镜下建立的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中,心肌内注射rAAV2VEGF165、rAAV2ANG-1可以有效地转染小型猪心肌组织,外源基因长期稳定表达,同时ANG-1能协同VEGF165作用,从而显著地提高其促进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和小动脉生成,促进有效侧枝循环形成并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病理学 血管生成素1/遗传学 慢性心肌缺血 腺相关病毒 血管形成素-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类/遗传学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