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12SrRNA突变频谱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郑斌娇 彭光华 +9 位作者 陈波蓓 方芳 郑静 伍越 梁玲芝 南奔宇 唐霄雯 朱翌 吕建新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5-704,共10页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是引起耳聋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12S rRNA基因是药物性耳聋与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的突变热点区域。文章收集了浙江省各地区非综合征型及药物性耳聋患者标本318例,对其进行临床和分子遗传学评估...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是引起耳聋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12S rRNA基因是药物性耳聋与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的突变热点区域。文章收集了浙江省各地区非综合征型及药物性耳聋患者标本318例,对其进行临床和分子遗传学评估。12S rRNA基因突变分析发现34个变异位点,已知的1555A>G、1494C>T和1095T>C突变分别占9.1%、0.6%和1.25%。结构和种系发生分析显示,839A>G和1452T>C突变位于12S rRNA基因的高度保守区域且未在449例正常对照组中发现,可能增加了耳毒性药物的敏感性。其他变异位点为多态性位点。文章数据支持了12S rRNA基因是耳毒性药物的作用靶点之一这一理论,为预测个体耳毒性的发生风险,提高氨基糖甙类药物治疗安全性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以期降低耳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12SrRNA基因 非综合征型耳聋 氨基糖甙类药物 突变频谱 听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携带线粒体tRNA^(Met)/tRNA^(Gln)A4401G和tRNA^(Cys)G5821A突变的中国汉族原发性高血压家系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许美芬 何轶群 +7 位作者 耿军伟 孟燕子 于涵 林枝 施苏雪 薛凌 卢中秋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7-134,共8页
线粒体tRNA基因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相关的突变热点区域。文章报道了两个具有母系遗传特征的中国汉族原发性高血压家系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家系先证者和其他成员的临床数据表明,家系中母系成员高血压发病的严重程度存在差异,发... 线粒体tRNA基因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相关的突变热点区域。文章报道了两个具有母系遗传特征的中国汉族原发性高血压家系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家系先证者和其他成员的临床数据表明,家系中母系成员高血压发病的严重程度存在差异,发病年龄也从36~79岁不等。对两个家系先证者使用24对有部分重叠的引物进行线粒体DNA全序列扩增分析,结果发现这两个先证者均携带同质性的tRNAMet/tRNAGlnA4401G和tRNACysG5821A突变,多态性变异位点都属于东亚单体型C。A4401G突变可能通过影响tRNAMet和tRNAGln前体的加工引起线粒体tRNA代谢水平的改变,而tRNACysG5821A突变位于tRNACys氨基酸受体臂,该突变使tRNACys氨基酸受体臂上原有的G6-C67配对消失,可能影响tRNACys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致使线粒体功能障碍。因此,tRNAMet/tRNAGlnA4401G和tRNACysG5821A突变可能是这两个原发性高血压家系的分子致病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线粒体DNA 突变 单体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异常遗传性疾病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6
3
作者 何轶群 许美芬 +5 位作者 于涵 耿军伟 施苏雪 薛凌 卢中秋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37-1243,共7页
血脂异常(Dyslipidemia)是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以冠心病和脑中风为首发表现,该类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一些血脂异常疾病具有遗传性,主要包括孟德尔遗传和多基因遗传。传统检测血脂异... 血脂异常(Dyslipidemia)是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以冠心病和脑中风为首发表现,该类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一些血脂异常疾病具有遗传性,主要包括孟德尔遗传和多基因遗传。传统检测血脂异常相关基因的方法主要有DNA测序和连锁分析,适合于孟德尔遗传性血脂异常疾病。最近几年兴起的新一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不仅适用于孟德尔遗传性血脂异常疾病的研究,同样适用于复杂性血脂异常疾病。2006年至今,运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筛出许多与血脂异常疾病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和早期孟德尔遗传家系确定的基因多数相同。GWAS频谱分析发现,复杂性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频率存在差异,并且几乎所有筛查出的与血脂异常疾病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变异均位于非编码区,使得人们逐渐对非编码区基因变异展开了研究。血脂异常致病基因的发现和基因变异致病机制的阐明,为血脂异常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并为新一代药物筛选提供新思路。文章对血脂异常遗传性疾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孟德尔遗传 多基因遗传 基因突变 致病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tRNA^(Glu)A14693G可能是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相关的基因突变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永梅 冀延春 +8 位作者 刘晓玲 周翔天 赵福新 孙艳红 韦企平 张娟娟 刘燕 瞿佳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3-359,共7页
收集了3个具有典型临床特征的中国汉族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家系。通过对先证者和家系其他成员进行眼科临床(如视力损害程度和发病年龄)检查,发现这些家系成员中视力损害的外显率很低,经mt... 收集了3个具有典型临床特征的中国汉族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家系。通过对先证者和家系其他成员进行眼科临床(如视力损害程度和发病年龄)检查,发现这些家系成员中视力损害的外显率很低,经mtDNA测序分析,在tRNAGlu上发现了A14693G同质性突变位点,多态性位点分别属于东亚单体型Y1b、Y1和Y1,没有发现其他高度保守和有功能意义的突变位点。A14693G突变位于线粒体tRNAGlu高度保守区(通用位点为54位),可能导致tRNA空间结构和稳定性发生改变,继而影响tRNA的代谢,导致线粒体蛋白合成功能受损和ATP障碍,最终导致视力损害。所以,tRNAGluA14693G突变可能是与视神经病变相关的致病性线粒体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线粒体DNA 视力障碍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ND1基因T3866C突变可能是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和四肢畸形跛行相关的突变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燕 庄淑流 +7 位作者 童绎 瞿佳 周翔天 赵福新 张娟娟 张永梅 章豫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1-147,共7页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与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现报道1个具有典型母系遗传特征的中国人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和四肢畸形跛行的家系。该家系共5代60人,共27名母系成员,其中4人只有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症...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与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现报道1个具有典型母系遗传特征的中国人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和四肢畸形跛行的家系。该家系共5代60人,共27名母系成员,其中4人只有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症状,1人呈现四肢畸形跛行症状,4人同时具有上述两种临床症状,而其他成员无临床症状。对先证者的mtDNA全序列进行分析,发现ND1基因T3866C突变位点和43个多态位点,经系统进化树分析属于东亚单体型D4a3。MtDNAND13866位点T-C碱基的改变使ND1亚基第187位进化高度保守的异亮氨酸转变为苏氨酸,从而改变该蛋白的结构,进而影响其功能。在135名正常对照中未发现该突变。因此,线粒体ND1T3866C可能是与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和四肢畸形跛行相关的线粒体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线粒体DNA 突变 视力障碍 四肢畸形跛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T12338C突变可能是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相关的突变位点 被引量:7
6
作者 冀延春 刘晓玲 +5 位作者 赵福新 张娟娟 章豫 周翔天 瞿佳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2-328,共7页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是一种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相关的母系遗传性眼科疾病。文章报道了两例具有典型LHON临床、分子遗传特征的中国汉族家系。首先通过对家系先...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是一种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相关的母系遗传性眼科疾病。文章报道了两例具有典型LHON临床、分子遗传特征的中国汉族家系。首先通过对家系先证者和其他成员进行眼科相关检查,发现两个家系成员中视力都仅有先证者一人损害严重,即外显率很低。经常规的方法对母系成员进行mtDNA测序及相关软件分析,结果发现携带ND4 G11696A和ND5 T12338C同质性突变位点,多态性变异位点均属于东亚单体型F2。线粒体DNA ND4 G11696A是一个已知的与LHON相关的突变位点,而T12338C位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复合体I亚基ND5的第2个碱基,该突变使起始密码子由蛋氨酸转变成苏氨酸,并且紧连tRNALeu(CUN)的3′末端。这可能影响tRNA Leu(CUN)空间结构和稳定性发生改变,以及起始密码子改变导致线粒体ND5蛋白合成功能受损和ATP障碍,最终导致需求能量高的视神经受损和视力损害。因此,线粒体ND4 G11696A和ND5 T12338C突变可能协同作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生,是与LHON相关的mtDNA突变位点,但外显率很低说明突变本身不足以造成LHON的表型表达,提示其他修饰因子(核修饰基因、环境等)可能对这两个家系发病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变 外显率 线粒体DNA 突变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携带m.14484T>C突变的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线粒体单体型及多态位点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孟祥娟 朱金萍 +9 位作者 高敏 张赛 赵福新 张娟娟 刘晓玲 韦企平 童绎 张铭连 瞿佳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6-345,共10页
线粒体ND6基因(MT-ND6)上的m.14484T>C突变是Leb 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的一个原发性突变,但该突变自身不足以产生视力损伤.为研究线粒体单体型对携带该突变人群LHON发病的影响,文章对... 线粒体ND6基因(MT-ND6)上的m.14484T>C突变是Leb 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的一个原发性突变,但该突变自身不足以产生视力损伤.为研究线粒体单体型对携带该突变人群LHON发病的影响,文章对1 177例中国汉族LHON患者MT-ND6基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筛查,共筛查到67例患者携带m.14484T>C同质性突变,在该研究群体中所占比例为5.7%.携带m.14484T>C突变的51例家系LHON的外显率从5.6%~100.0%不等,平均外显率为21.5%.对家系中51例先证者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分析,各表现为不同的多态性,分别属于18个东亚线粒体单体型.其中单体型A和单体型F在病例组频率均明显低于106例对照组.另外,单体型M10a在病例组中占9.8%,在对照组中未被发现,进一步发现该单体型家系LHON的平均外显率(46.13%)显著高于其他单体型家系的平均外显率,提示线粒体单体型M10a可能增加视力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线粒体 突变 单体型 外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GATA-1与人巨细胞病毒UL111A基因5'上游序列结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田可港 浮苗 +6 位作者 高艳 彭颖 李祥 郑晓群 徐志伟 宋建华 吕建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44-2249,共6页
目的:利用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潜伏及再激活感染THP-1细胞模型,研究细胞核内转录因子GATA-1与HCMV UL111A基因5'上游DNA序列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技术定量分析HCMV潜伏及再激活感... 目的:利用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潜伏及再激活感染THP-1细胞模型,研究细胞核内转录因子GATA-1与HCMV UL111A基因5'上游DNA序列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技术定量分析HCMV潜伏及再激活感染时细胞核内转录因子GATA-1的表达;通过MATCH工具软件分析UL111A基因5'上游DNA序列,发现存在着11个GATA-1的结合位点,针对这11个GATA-1结合位点DNA序列设计9对引物,采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转录因子GATA-1与UL111A基因5'上游DNA序列的结合情况。结果:HCMV潜伏感染时UL111A基因未表达cmvIL-10,激活感染时表达cmvIL-10,潜伏感染时转录因子GATA-1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激活感染;以GATA-1抗体特异性结合的DNA片段为模板,9对引物中共有5对扩增出目的条带;HCMV潜伏感染组和激活感染组5个位点转录因子GATA-1结合率分别为:-4.00±0.26、-4.50±0.33、-4.41±0.21、-3.61±0.20、-3.47±0.11和-1.13±0.07、-0.63±0.05、-1.10±0.07、-0.24±0.03和-0.14±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MV感染时转录因子GATA-1可能通过与UL111A基因5’上游序列1119(-3760)位点、107(-4772)位点、609(-4270)位点、849(-4030)位点和2047(-2832)位点结合,调节UL111A基因的转录,参与HCMV潜伏与再激活感染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GATA-1 HCMV潜伏感染 UL11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线粒体ND1基因突变频谱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赵福新 周翔天 +6 位作者 张娟娟 瞿佳 冀延春 章豫 周晖晖 戴显宁 管敏鑫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53-756,共4页
背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眼病,常导致患者双侧中心视力下降,其基因突变频谱并不完全清楚。目的筛查中国人群LHON线粒体NDl基因的突变位点并明确其突变频谱。方法经温州医学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所有受... 背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眼病,常导致患者双侧中心视力下降,其基因突变频谱并不完全清楚。目的筛查中国人群LHON线粒体NDl基因的突变位点并明确其突变频谱。方法经温州医学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知情同意。收集临床诊断为LHON患者894例和正常对照者134名,抽取受检者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受检者线粒体ND1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并与修正的线粒体剑桥参考序列进行比对,筛查突变位点并分析其突变频率。结果本研究在894例LHON患者的NDl基因中发现了7个与LHON相关的突变位点G3316A、T3394C、G3460A、C3497T、G3635A、G3733A、T4216C,携带这7个位点的患者共100例,占11.19%,其中与3个原发性突变位点共存者29例(3.24%)。这几个突变位点在病例中的发生频率分别为2.57%、2.23%、1.45%、3.80%、0.67%、0.11%、0.34%,其中G3316A、T3394c、C3497T、T4216C在正常对照者中也可检测到,分布频率分别为4.48%、2.99%、4.48%和1.49%,经分析在LHON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926,P=0.336;x2=0.052,P=0.820;x2=0.142,P=0.707;P=0.129),而其他一些在欧美人群中报道的位点,如G3376A、G3496T、G3700A、A4136G、T4160C、C4171A在中国LHON人群中并未发现。结论线粒体NDl基因是中国人群LHON的一个突变热点区域,约11.19%的中国LHON患者与NDl基因突变有关。G3635A、G3733A为中国人群中少见的致病突变位点,而G3316A、T3394C、C3497T、T4216C本身并不足以致病,但可能对LHON外显率和表型的表达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线粒体DNA ND1基因 突变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衍生的纳米囊泡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因子产生及其分子机制
10
作者 曹腾辉 龙兴旺 +2 位作者 刘林 王刚林 李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9-259,共11页
植物外泌体样纳米囊泡是指从植物中分离的含有脂质、蛋白质、RNA和各种小分子的球状脂质囊泡,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和药物载体等方面功效,然而黄精衍生的纳米囊泡的功能尚未见报道。本文利用超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首次从黄精中获... 植物外泌体样纳米囊泡是指从植物中分离的含有脂质、蛋白质、RNA和各种小分子的球状脂质囊泡,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和药物载体等方面功效,然而黄精衍生的纳米囊泡的功能尚未见报道。本文利用超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首次从黄精中获得了外泌体样纳米囊泡(rhizoma polygonati exosome-like nanovesicles,RP-EVs),并对其表征和抗炎功能进行探究。结果:RP-EVs是主要带负电荷,平均粒径为166.5±3.3 nm的球状脂质囊泡。细胞摄取实验显示,RP-EVs可以被巨噬细胞吞噬。qPCR以及ELISA研究表明,RP-EVs可以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刺激引起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P<0.0001)的升高。不仅如此,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DPPH清除实验证实,RP-EVs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能(P<0.05)。进一步探究其机制,利用免疫荧光以及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RP-EVs是通过IκBα/NF-κB信号通路抑制细胞核因子p65(nuclear factor kappa-B p65,NF-κB p65)的入核转运(P<0.01)及磷酸化(P<0.001),进而调控炎症因子表达。经动物实验,将RP-EVs腹腔注射至小鼠体内48 h,主要定位于小鼠的肝和脾。最后,利用腹腔注射LPS构建小鼠急性炎症模型,通过qPCR以及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水平,发现RP-EVs可以缓解LPS引起的小鼠血清和脾中的炎症因子的表达(P<0.05)。总之,本论文首次分离获得了RP-EVs,并揭示了其抗炎功能和潜在的机制,将为中药来源的纳米囊泡的功能探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为炎症性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外泌体样纳米囊泡 炎症因子 活性氧 细胞核因子p6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水牛遗传多样性的ISSR-PCR分析
11
作者 王金丹 管敏强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33-738,共6页
为研究浙江省温州水牛的遗传多样性,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采自浙江平阳、瑞安、永嘉、乐清、温州等地温州水牛血液样本。从22条引物中筛选出9条多态性引物,9条ISSR引物共获得ISSR位点186个,其中多态性位点154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 为研究浙江省温州水牛的遗传多样性,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采自浙江平阳、瑞安、永嘉、乐清、温州等地温州水牛血液样本。从22条引物中筛选出9条多态性引物,9条ISSR引物共获得ISSR位点186个,其中多态性位点154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82.80%,等位基因数(Na)为1.842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702,Nei's基因多样性(H)为0.3108,Shannon's指数(I)为0.4687,均高于个体水平;种群内和种群间Nei's基因多样性计算遗传分化水平(Gst)为0.1840,表明温州水牛种群间存在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中有18.40%发生于群体间。UPGMA聚类分析结果同样也表明温州水牛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较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的个体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水牛 ISSR标记 遗传结构 遗传分化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例携带线粒体tRNA^(Ala)C5601T突变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晖晖 戴显宁 +9 位作者 林蓓 米慧 刘晓玲 赵福新 张娟娟 周翔天 孙艳红 韦企平 瞿佳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31-1042,共12页
文章收集了7例携带线粒体tRNAAl。C5601T突变的中国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neuropathy,LHON)的家系,通过眼科检查和遗传学分析,发现7个家系的外显率很低,分别为9.5%、14.3%、4.5%、8.3%、10.0%、22.2%和25... 文章收集了7例携带线粒体tRNAAl。C5601T突变的中国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neuropathy,LHON)的家系,通过眼科检查和遗传学分析,发现7个家系的外显率很低,分别为9.5%、14.3%、4.5%、8.3%、10.0%、22.2%和25.0%。用24对有部分重叠的引物对7个先证者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全序列进行扩增,并进行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家系均未携带G11778A、G3460A和T14484C这3个常见的原发突变位点,而在tRNAAla上发现了C5601T同质性突变,多态性位点分析分别属于东亚线粒体单体型G2、G2a1、G2a1、G2、G2b、G2a1、G2。C5601T突变位于线粒体tRNAAla的高度保守区(通用位点为59位),可能引起tRNA空间结构和稳定性发生改变,继而影响tRNA的代谢,导致线粒体蛋白和ATP合成障碍,最终导致视力损害。因此,tRNAAlaC5601T突变可能是与LHON相关的线粒体突变位点。同时低外显率提示其他因素(包括核修饰基因、环境因素)可能影响这7个中国C5601T突变家系的表型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线粒体 突变 视力损害 T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浙地区香鱼线粒体Cytb基因和D-loop区序列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30
13
作者 李娜 陈少波 +2 位作者 谢起浪 吕建新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19-925,共7页
对浙江瑞安、福建宁德、福建东张水库3个地理群体共31例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和线粒体D-loop区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序列测定、核苷酸组成和多态性分析。Cytb基因中,A、T、C和G4种核苷酸的比例分别... 对浙江瑞安、福建宁德、福建东张水库3个地理群体共31例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和线粒体D-loop区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序列测定、核苷酸组成和多态性分析。Cytb基因中,A、T、C和G4种核苷酸的比例分别为19.72%、29.71%、32.25%和18.32%,A+T含量为49.43%,G+C含量为50.57%。D-loop区序列中,A、T、C和G4种核苷酸的比例分别为29.99%、29.29%、23.80%和16.92%,A+T含量为59.28%,G+C含量为40.72%。在长度为1141bp的Cytb基因序列中,仅存在1个变异位点,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值)为0.00028,31个样本中仅出现两种单倍型;857 bp 长的D-loop区序列中,仅存在5个变异位点,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值)为0.00199,仅出现5种单倍型。这表明闽浙地区香鱼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很低,应当加大对香鱼的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鱼 细胞色素B基因 D—loop区 多态性 单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非综合征性耳聋常见基因检测及临床表型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初琴 陈波蓓 +8 位作者 陈迎迎 刘学军 郑静 高金建 黄赛瑜 南奔宇 章誉耀 余啸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2-358,共7页
为了探讨非综合征性耳聋易感基因检出率与年龄因素的相关性及其发病特点,文章收集了2006年4月~2012年4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215名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按就诊年龄和发病年龄分别分为成人组(〉18岁)及未成人组,后者又分为... 为了探讨非综合征性耳聋易感基因检出率与年龄因素的相关性及其发病特点,文章收集了2006年4月~2012年4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215名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按就诊年龄和发病年龄分别分为成人组(〉18岁)及未成人组,后者又分为婴幼儿组(0~3岁)、学龄前组(3~6岁)、学龄组(6~18岁),提取基因组DNA,然后进行GJB2和线粒体DNA A1555G/C1494T基因检测,并对其阳性检出率及年龄构成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GJB2基因突变的检出率为18.14%,线粒体DNAA1555G/C1494T基因突变为11.16%;就诊年龄为成人组的GJB2基因突变检出率低于未成人组(分别是5.26%,22.36%),线粒体DNA A1555G/C1494T基因突变则高于未成人组(分别是31.48%,4.97%),组间有统计学差异(χ2分别为7.108、20.852,P分别为0.008、0.000);发病年龄为成人组及未成人组GJB2基因突变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和20.10%,组间有统计学差异(χ2=5.157,P=0.023),而线粒体DNA A1555G/C1494T突变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29%和11.34%,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160,P=0.698);GJB2基因突变的患者发病年龄多集中在l岁以内(66.67%);线粒体DNA A1555G/C1494T突变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l岁以内仅占28.00%,3岁以后占40.00%,两者在年龄构成比上有统计学差异(χ2=11.035,P=0.004);采用不同耳聋分级标准判断携带线粒体DNA A1555G/C1494T基因突变者的听力损失程度,结果有统计学差异。这表明GJB2基因突变主要表现为先天性耳聋;线粒体DNA A1555G/C1494T基因突变不仅可表现为先天性耳聋,也可表现为后天进行性耳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其各个年龄段均可诱发或加重耳聋,对其进行听力检测要重视4~8 kHz频率段;新生儿听力筛查联合基因筛查对早期发现遗传性耳聋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耳聋 GJB2 线粒体DNA 突变 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DNA G7444A突变可能影响A1555G突变的表型表达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爱芬 朱翌 +4 位作者 吕建新 杨丽 赵建越 孙冬梅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8-734,共7页
线粒体12S rRNA和tRNASer(UCN)基因是导致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的两个突变热点区域。作者收集了1个母系遗传感音神经性聋家系,该家系同时携带线粒体DNA(mtDNA)A1555G和G7444A突变。临床资料分析表明,该家系包括药物致聋的耳聋外显率(所有... 线粒体12S rRNA和tRNASer(UCN)基因是导致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的两个突变热点区域。作者收集了1个母系遗传感音神经性聋家系,该家系同时携带线粒体DNA(mtDNA)A1555G和G7444A突变。临床资料分析表明,该家系包括药物致聋的耳聋外显率(所有耳聋患者/所有母系成员)为58%,而非药物致聋的耳聋外显率(非药物性聋患者/所有母系成员)为25%,明显高于其他携带A1555G突变的耳聋家系。先证者的线粒体全序列分析表明,该线粒体基因组共有28个多态位点,属于东亚人群B4c1单体型。在这些多态位点中,除A1555G和G7444A突变外,未发现其他有功能意义的突变。这表明mtDNA G7444A突变可能加重由A1555G突变造成的线粒体功能缺失,从而增加耳聋的外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非综合征耳聋 线粒体DNA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tRNA^(Thr) G15927A突变可能影响耳聋相关的12S rRNA A1555G突变的表型表达 被引量:6
16
作者 唐霄雯 李智渊 +4 位作者 吕建新 朱翌 李荣华 王金丹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87-1294,共8页
对1个中国汉族耳聋家系进行了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家系中听力下降的母系成员表现为程度不等、听力图形态不同的听力损害,但同为双侧对称的感觉神经性耳聋。该家系耳聋外显率很高,包括药物致聋的耳聋外显率为75%,而非药物致聋的... 对1个中国汉族耳聋家系进行了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家系中听力下降的母系成员表现为程度不等、听力图形态不同的听力损害,但同为双侧对称的感觉神经性耳聋。该家系耳聋外显率很高,包括药物致聋的耳聋外显率为75%,而非药物致聋的外显率为41.7%。对母系成员进行线粒体DNA(mtDNA)全序列扩增分析,发现了耳聋相关12SrRNAA1555G同质性突变位点和多态性位点,属于东亚人群B5b单体型。在这些变异位点中,mtDNA15927位点的G-A碱基变化破坏tRNAThr反密码子结构上十分保守的C-G碱基对,这可能加重由A1555G突变造成的线粒体功能缺陷。这表明tRNAThrG15927A突变可能增强携带12SrRNAA1555G的中国汉族耳聋家系的外显率和表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线粒体DNA(mtDNA) 突变 单体型 tRNA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耳聋相关的线粒体tRNA突变 被引量:13
17
作者 郑静 郑斌娇 +3 位作者 方芳 朱翌 吕建新 管敏鑫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30,共9页
线粒体tRNA基因突变是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原因之一.有些tRNA突变可直接造成耳聋的发生,称之为原发突变.如tRNALeu(UUR)A3243G等突变与综合征型耳聋相关,而tRNASer(UCN)T7511C等突变则与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此外,继发突变如tRNAThr G15... 线粒体tRNA基因突变是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原因之一.有些tRNA突变可直接造成耳聋的发生,称之为原发突变.如tRNALeu(UUR)A3243G等突变与综合征型耳聋相关,而tRNASer(UCN)T7511C等突变则与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此外,继发突变如tRNAThr G15927A等突变则对原发突变起协同作用,影响耳聋的表型表达.这些突变可引起tRNA二级结构改变,从而影响线粒体蛋白质合成,降低细胞内ATP的产生,由此引起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可导致耳聋的发生.主要讨论与耳聋相关的线粒体tRNA突变及其致聋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tRNA 耳聋 原发突变 继发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方法简便高效建立小鼠原位膀胱癌模型 被引量:9
18
作者 梁中锟 张琳 +5 位作者 胡志明 陈忠 黄鑫 石向华 谭万龙 高基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7-630,634,共5页
目的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建立小鼠原位表浅膀胱癌模型,并对影响成瘤率的因素进行探讨,筛选出高效简便建立小鼠原位表浅膀胱癌模型的方法。方法用改造过的静脉留置针经小鼠尿道插入膀胱腔内,实验组用酸碱腐蚀的方法对小鼠膀胱粘膜进行预处理... 目的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建立小鼠原位表浅膀胱癌模型,并对影响成瘤率的因素进行探讨,筛选出高效简便建立小鼠原位表浅膀胱癌模型的方法。方法用改造过的静脉留置针经小鼠尿道插入膀胱腔内,实验组用酸碱腐蚀的方法对小鼠膀胱粘膜进行预处理,按观察目的的不同分为4组;对照组不作预处理。PBS冲洗后将MB49灌注入膀胱,构建小鼠原位表浅膀胱癌模型。所有小鼠观察一般情况和肿瘤生长情况。按计划处死小鼠并解剖观察膀胱肿瘤生长情况及有无转移,取标本做病理切片。结果病理显示膀胱粘膜已预处理的小鼠接种肿瘤细胞后可在膀胱部位成瘤(成瘤率100%);丝裂霉素能显著减缓膀胱肿瘤的生长(P=0.000,P<0.05);对照组接种肿瘤细胞后未见成瘤。结论膀胱粘膜处理的时间以酸20s,碱5s较合适;简便的物理化学方法成功建立了可靠性、稳定性和重复性均好的小鼠原位表浅膀胱癌模型,为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防治研究尤其是抗癌药物的筛选和免疫治疗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原位模型 C57BL/6小鼠 MB49 丝裂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相关的线粒体DNA突变 被引量:5
19
作者 薛凌 陈红 +4 位作者 孟燕子 王燕 卢中秋 吕建新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11-918,共8页
线粒体DNA(mtDNA)突变是高血压发病的分子机制之一。已经报道的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的mtDNA突变包括:tRNAMet A4435G,tRNAMet/tRNAGln A4401G,tRNAIle A4263G,T4291C和A4295G突变。这些高血压相关的mtDNA突变改变了相应的线粒体tRNA的结... 线粒体DNA(mtDNA)突变是高血压发病的分子机制之一。已经报道的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的mtDNA突变包括:tRNAMet A4435G,tRNAMet/tRNAGln A4401G,tRNAIle A4263G,T4291C和A4295G突变。这些高血压相关的mtDNA突变改变了相应的线粒体tRNA的结构,导致线粒体tRNA的代谢障碍。而线粒体tRNAs的代谢缺陷则影响蛋白质合成,造成氧化磷酸化缺陷,降低ATP的合成,增加活性氧的产生。因此,线粒体的功能缺陷可能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mtDNA突变发病的组织特异性则可能与线粒体tRNAs的代谢以及核修饰基因相关。目前发现的这些高血压相关的mtDNA突变则应该作为今后高血压诊断的遗传风险因子。高血压相关的线粒体功能缺陷的深入研究也将进一步诠释母系遗传高血压的分子致病机制,为高血压的预防、控制和治疗提供依据。文章对高血压相关的mtDNA突变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母系遗传 MTDNA突变 线粒体t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基因组D-Loop区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芳建 俞红 +1 位作者 樊璠 吕建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5-272,共8页
随机选取199例浙江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与102例正常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基因片段直接测序来检测线粒体基因组D-Loop区域基因变异情况,同时分析其与主要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线粒体基因组D-Loop... 随机选取199例浙江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与102例正常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基因片段直接测序来检测线粒体基因组D-Loop区域基因变异情况,同时分析其与主要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线粒体基因组D-Loop区域为一高变异区,np73A-G、np263A-G、np16223C-T、np16519T-C为4个高变异位点;发现29个未见报道的新变异位点;np193A-G、np234A-G、np16108C-T等变异与糖尿病家族史有关。这表明浙江籍汉族人线粒体基因组D-Loop区存在大量基因多态性现象,此区域的某些变异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等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基因组 D—Loop区基因 2型糖尿病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