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917抗瘟性的转育和利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铭铣 施德 骆荣挺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58-59,共2页
水稻稻瘟病(Pyriculariagrisea)是世界各国水稻的主要病害。选育和推广抗瘟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有效途径,但由于病菌小种的变化,导致品种抗性的“丧失”。因此,种植具有不同抗瘟基因的品种,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措施〔... 水稻稻瘟病(Pyriculariagrisea)是世界各国水稻的主要病害。选育和推广抗瘟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有效途径,但由于病菌小种的变化,导致品种抗性的“丧失”。因此,种植具有不同抗瘟基因的品种,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措施〔1,2〕。R917是用60Co-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水稻 育种 抗源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辐射不育技术田间防治野蚕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夏大荣 杨荣新 +2 位作者 顾伟平 张严峻 徐锦松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5年第2期80-83,共4页
用剂量为250Gy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野蚕蛹,可使野蚕雌蛾达到全部绝育,雄蛾当代呈亚不育状态,其F1代的雌雄蛾则表现为全不育。在田间释放经不育处理的野蚕蛹,应选择在桑树夏伐后的第一代幼虫开始全面化蛹时,连续释放至... 用剂量为250Gy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野蚕蛹,可使野蚕雌蛾达到全部绝育,雄蛾当代呈亚不育状态,其F1代的雌雄蛾则表现为全不育。在田间释放经不育处理的野蚕蛹,应选择在桑树夏伐后的第一代幼虫开始全面化蛹时,连续释放至第二代幼虫全面化蛹为止。按不育虫与野生虫之比为201的比例连续分批释放,释放区第二代的防治效果可达77.21%,第三代(越冬代)达82.35%,成功地抑制了田间野蚕自然种群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蚕 辐射不育 释放 田间防治 桑树 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温辐照大麦种子及热冲击后处理诱变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建明 沈秋泉 +1 位作者 俞申平 徐忆中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1期1-6,共6页
本试验研究了极低温(-196℃)条件下γ射线辐照大麦干种子和极低温辐照结合热冲击后处理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1.与常温条件下辐照相比,极低温条件下辐照及结合热击冲后处理均能显著减轻大麦M_1代的生理损伤和染色体畸变率,其半致死照射... 本试验研究了极低温(-196℃)条件下γ射线辐照大麦干种子和极低温辐照结合热冲击后处理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1.与常温条件下辐照相比,极低温条件下辐照及结合热击冲后处理均能显著减轻大麦M_1代的生理损伤和染色体畸变率,其半致死照射量分别提高13kR和30kR;2.M_2代的突变率随照射量升高而增加(r=0.9922^(··)),而与不同温度条件没有关系;3.在极低温条件下用50kR辐照及用60—65kR辐照结合热冲击后处理,与常温条件下用35—40kR辐照相比,没有加重M_1代的辐射损伤,而M_2代的突变率则显著增加,其诱变效率分别平均提高30%和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种子 极低温 辐照 诱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效唑在柑桔上的吸收与运转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倪竹如 刘智宏 +3 位作者 张百寿 吴长月 林运方 徐根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169-173,共5页
用~3H标记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多效唑,探讨了在柑桔上的吸收与运转。结果表明,柑桔叶片能有效地吸收多效唑,在处理后24h内吸收率增长较快,其后缓慢,但吸收的多效唑向外输出甚少,处理后72 h输出率仅为10%左右,并随着叶龄的老化其吸收和输... 用~3H标记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多效唑,探讨了在柑桔上的吸收与运转。结果表明,柑桔叶片能有效地吸收多效唑,在处理后24h内吸收率增长较快,其后缓慢,但吸收的多效唑向外输出甚少,处理后72 h输出率仅为10%左右,并随着叶龄的老化其吸收和输出率均下降。由叶和茎引入的多效唑,在柑桔体内既可通过木质部,也可通过韧皮部作双向运转,但以木质部为主,并易在新生组织中积累。果实的残留测定表明,在桔果收获前2-3个月用1000ppm多效唑处理桔树,桔果的最终残留量低于0.2ppm,并只残存在果皮上,因此可认为多效唑叶面处理桔树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唑 吸收 运转 柑桔类果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注入甜菊种子生物效应的研究 Ⅰ.低能离子注入甜菊种子对其植物学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舒世珍 王彩莲 +2 位作者 陈秋芳 慎玫 陆挺 《中国糖料》 1998年第1期14-17,共4页
用氮离子、碳离子不同能量、剂量组合注入4个甜菊品种的干种子中,播种后调查田间植株的生物学性状,结果表明:1)同一品种不同处理茎叶鲜重与对照比均有提高的趋势,其中以75keV×1015/cm2氮离子注入处理为最佳,... 用氮离子、碳离子不同能量、剂量组合注入4个甜菊品种的干种子中,播种后调查田间植株的生物学性状,结果表明:1)同一品种不同处理茎叶鲜重与对照比均有提高的趋势,其中以75keV×1015/cm2氮离子注入处理为最佳,地上部鲜重及干重分别比对照高62.3%、54%,而60keV×1014/cm2氮离子注入处理与对照比可促进总叶数及单株叶面积的增加;2)氮、碳离子作用比较结果表明,75keV×1014/cm2与75keV×5×1014/cm2处理碳离子对所有性状的作用均优于氮离子(75keV×5×1014/cm2处理的株高性状除外),而75keV×1015/cm2处理则氮离子作用均优于碳离子(唯有节数两离子作用相当);3)4个参试品种比较结果表明,纯品种各性状表现均一致(济宁、丰2),而两个杂交种某些性状略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离子注入 植物学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菌对水稻增产效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郎春秀 陈锦清 +1 位作者 吴关庭 金卫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3-65,共3页
用VA菌拌土和浸根处理后,水稻返青、分蘖早,速度快,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叶色浓绿,穗部各经济性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单株产量提高。单株产量的提高主要缘于穗子变大和结实率提高所共同导致的每穗实粒数增加。在拌土和浸根这两... 用VA菌拌土和浸根处理后,水稻返青、分蘖早,速度快,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叶色浓绿,穗部各经济性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单株产量提高。单株产量的提高主要缘于穗子变大和结实率提高所共同导致的每穗实粒数增加。在拌土和浸根这两种处理中,前者的增产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菌 水稻 增产 生长发育 产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未成熟胚离体培养的研究
7
作者 徐忆中 俞申平 +1 位作者 杨建明 沈秋泉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262-264,共3页
通过植物各种体细胞组织的离体培养,无论是直接产生的体细胞变异,或是在培养过程中添加诱变因素产生的突变,都能成为植物育种的一类丰富的新变异来源,因此成了目前国内外的一项新兴课题,已在许多植物上进行研究并取得较大进展。在大麦方... 通过植物各种体细胞组织的离体培养,无论是直接产生的体细胞变异,或是在培养过程中添加诱变因素产生的突变,都能成为植物育种的一类丰富的新变异来源,因此成了目前国内外的一项新兴课题,已在许多植物上进行研究并取得较大进展。在大麦方面,体细胞离体培养的研究开始较晚,所见报道较少,且以往研究所获得的再生株频率都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未成熟胚 离体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中子和铯-137γ射线对水稻的诱变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骆荣挺 张铭铣 徐宝才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52-54,共3页
γ射线和快中子是国内外用于突变育种的主要诱变源。铯-137γ射线半衰期长,射线能量小,是较钴-60γ射线相对稳定的诱变源。但我国过去应用于诱变育种的主要为钴-60γ射线,对铯-137γ射线研究甚少。快中子辐照处理水稻、小麦等植物具有... γ射线和快中子是国内外用于突变育种的主要诱变源。铯-137γ射线半衰期长,射线能量小,是较钴-60γ射线相对稳定的诱变源。但我国过去应用于诱变育种的主要为钴-60γ射线,对铯-137γ射线研究甚少。快中子辐照处理水稻、小麦等植物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效应,常能诱发珍贵的突变体,并已选育出一些品种,但对晚粳稻处理的适宜注量在我国尚未见报道。本试验用快中了和铯-137γ射线处理粳稻种子,研究M<sub>1</sub>代的辐射效应和M<sub>2</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诱变育种 快中子 铯-1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加倍单倍体(DH群体)的建立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汪军妹 沈秋泉 +1 位作者 杨建明 杨文新 《大麦科学》 2002年第1期10-13,共4页
大麦加倍单倍体 (DH群体 )建立的方法很多 ,目前在大麦遗传育种中运用较多的主要有球茎大麦法、花药培养法和小孢子培养法等三种。大麦DH群体不仅为遗传学、形态发生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背景和遗传稳定的材料 ,而且对... 大麦加倍单倍体 (DH群体 )建立的方法很多 ,目前在大麦遗传育种中运用较多的主要有球茎大麦法、花药培养法和小孢子培养法等三种。大麦DH群体不仅为遗传学、形态发生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背景和遗传稳定的材料 ,而且对于单倍体的育种实践也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综述大麦DH群体的建立方法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群体 大麦 加倍单倍体 遗传育种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稻矮秆资源遗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漱芗 金卫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17-221,共5页
对4个早籼矮秆(特矮秆)突变系和5个半矮秆籼稻常规品种进行遗传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诱变的矮秆(特矮秆)突变系的基因型有两种,一类属单基因控制的隐性基因突变,另一类为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在常规品种中,除了... 对4个早籼矮秆(特矮秆)突变系和5个半矮秆籼稻常规品种进行遗传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诱变的矮秆(特矮秆)突变系的基因型有两种,一类属单基因控制的隐性基因突变,另一类为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在常规品种中,除了受单基因控制外,还有受两对基因互作控制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稻 矮秆资源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激光育种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利华 诗梅芬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4年第1期31-33,共3页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小麦激光育种的成就,激光诱变小麦的生物学效应及激光育种的特点;阐述了激光诱变小麦的生理生化特点和遗传机制;阐述了激光诱变在转移外源基因及远缘杂交等方面的研究状况,从多方面说明小麦激光育种是一种快速、并...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小麦激光育种的成就,激光诱变小麦的生物学效应及激光育种的特点;阐述了激光诱变小麦的生理生化特点和遗传机制;阐述了激光诱变在转移外源基因及远缘杂交等方面的研究状况,从多方面说明小麦激光育种是一种快速、并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育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激光育种 现状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离体诱变后代中一个早熟突变的发生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忆中 陈世明 +1 位作者 杨建明 沈秋泉 《大麦科学》 1996年第4期6-9,共4页
利用大麦品种秀四为原始亲本,通过辐射与离体培养相结合的途径,诱发并获得了抽穗期比原始亲本提早22天的早熟突变体、并对该早熟性状的突变机理及遗传特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突变不存在嵌合体,突变体性状可以稳定地遗传,不受遗... 利用大麦品种秀四为原始亲本,通过辐射与离体培养相结合的途径,诱发并获得了抽穗期比原始亲本提早22天的早熟突变体、并对该早熟性状的突变机理及遗传特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突变不存在嵌合体,突变体性状可以稳定地遗传,不受遗传背景及环境条件的影响,该突变系单个基因位点的隐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早熟突变 遗传分析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突变育种 被引量:5
13
作者 沈秋泉 杨建明 《大麦科学》 1993年第1期1-3,共3页
突变是遗传变异性的根本来源,对遗传、育种和进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植物良种中,利用理化因素诱发遗传变异,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有用的突变体,既可育成优良品种直接在生产应用。
关键词 大麦 突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熟期小麦品种间杂种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14
作者 张利华 许梅芬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9,共5页
本文利用Hayman(1954)的双列杂交法对小麦9个产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生物产量、每穗小穗数和稳长存在上位性效应,收获指数、每稳粒数、株高、千粒重和每穗不孕小穗数符合加——显遗传模型。株高以加性效应为... 本文利用Hayman(1954)的双列杂交法对小麦9个产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生物产量、每穗小穗数和稳长存在上位性效应,收获指数、每稳粒数、株高、千粒重和每穗不孕小穗数符合加——显遗传模型。株高以加性效应为主.表现为部分显性;收获指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每德不孕小稳数以显性效应为主,表现为越显性。多数产量性状的显性基因为增效基因。株高的狭义遗传率最大.其次为收获指数和千粒重。早代选择对株高有明显效果,其次是收获指数和千粒重。92425是改良收获指数和千粒重的较好亲本;苏8527是改良每稳粒数的较好亲本:92041是提高于粗重的较好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性状 遗传 双列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原粳4号的性状表现和栽培技术
15
作者 张铭铣 骆荣挺 +2 位作者 徐宝才 张林杰 邢学俊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75-177,共3页
原粳4号系浙江省农科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用60Co-r射线辐照秀水04/秀水27的F0代干种子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该品种于1987年定型并参加本所新品种(系)鉴定,经初步鉴定原粳4号熟期早、抗性好,产量居126个参试品种(系)的首位。198... 原粳4号系浙江省农科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用60Co-r射线辐照秀水04/秀水27的F0代干种子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该品种于1987年定型并参加本所新品种(系)鉴定,经初步鉴定原粳4号熟期早、抗性好,产量居126个参试品种(系)的首位。1988年参加晚粳稻协作组新品系联合品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早熟 品种 原粳4号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麦5号选育与应用
16
作者 许梅芬 张利华 +2 位作者 吴夏中 郑发奎 吴河元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70-271,共2页
浙麦5号是1979年浙江省农科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与新昌县种子公司协作用60CO γ射线2.3万拉特辐照(镇7495×安徽11)F1杂交种子,采用单株选优,经多代选育及抗性鉴定于1985年定型,1986~1988年进行两年多点试种鉴定,1988~1990年参... 浙麦5号是1979年浙江省农科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与新昌县种子公司协作用60CO γ射线2.3万拉特辐照(镇7495×安徽11)F1杂交种子,采用单株选优,经多代选育及抗性鉴定于1985年定型,1986~1988年进行两年多点试种鉴定,1988~1990年参加绍兴市小麦区域试验,1990年同时进行绍兴市生产试验,1991年经绍兴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审定通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浙麦5号 选择育种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麦4号地区适应性分析
17
作者 许梅芬 张仁彬 +3 位作者 李培红 沈光钊 耿玉华 盛雪峰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13-215,共3页
小麦是我省高产粮食作物,是主要商品粮之一。全省种植面积达400多万亩,就杭、嘉、湖地区来说,常年的小麦种植面积也有190万亩以上。因此,提高小麦单产对于提高全省粮食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小麦 浙麦4号 适应性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茎叶蛋白干粉辐照的灭菌效果
18
作者 华粉妹 虞云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A09期58-59,共2页
经过多道工序从植物茎叶中提取的浓缩蛋白干粉,在贮藏过程中易被细菌污染而降低品质。应用^(60)Co-γ线进行甘薯茎叶蛋白干粉的辐照灭菌,并查明经辐照后的卫生指标和营养成份的变化,为其在食品或饲料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辐射 植物蛋白 营养 甘薯 消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