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
14
1
作者
周旋
吴良欢
+1 位作者
戴锋
董春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9-408,共10页
为探讨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氨挥发的影响,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生化抑制剂组合[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N-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和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与施肥模式(一次性和分次施肥)互作对黄泥田...
为探讨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氨挥发的影响,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生化抑制剂组合[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N-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和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与施肥模式(一次性和分次施肥)互作对黄泥田稻季氨(NH3)挥发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泥田稻季NH3挥发损失主要集中于施肥后1周,峰值发生在第1~3 d。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NH3挥发损失量的效应显著。尿素分次施用处理稻季NH3挥发净损失率较一次性施用处理显著降低24.6%。不同施肥模式下,硝化抑制剂CP处理显著提高田面水NH+4-N峰值和NH3挥发速率峰值,增加稻田NH3挥发损失量;脲酶抑制剂NBPT/NPPT或配施CP处理明显延缓尿素水解,降低NH3挥发速率峰值,减少稻田NH3挥发损失量。新型脲酶抑制剂NPPT单独施用及与CP配施的稻田NH3挥发动态变化与NBPT相似。相关性分析表明,稻田NH3挥发速率与田面水NH+4-N浓度和pH值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气温、土温和土壤相对湿度无显著相关性。总之,生化抑制剂组合与适宜的运筹相结合更能有效减少黄泥田稻季NH3挥发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
N-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
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
黄泥田
氨挥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水稻养分累积及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
11
2
作者
周旋
吴良欢
戴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95-1507,共13页
添加生化抑制剂是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结合不同施肥模式探讨其节肥增效的养分利用特征,以期寻找适合黄泥田地区水稻高产高效的施用方式。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生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
添加生化抑制剂是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结合不同施肥模式探讨其节肥增效的养分利用特征,以期寻找适合黄泥田地区水稻高产高效的施用方式。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生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和N-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及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组合与施肥模式(一次性和分次施肥)互作对黄泥田水稻养分吸收、利用和分配的影响,并探讨各养分间及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生化抑制剂组合和施肥模式对水稻主要生育期N、P、K累积、转运和分配的影响均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互作条件下各生育期养分间吸收存在协同效应。尿素分次施用处理水稻成熟期N、P、K吸收量较一次性施用处理分别提高11.0%、0.9%、4.2%;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27.5%、70.8%。不同施肥模式下,配施抑制剂组合(NBPT、NPPT/+CP)显著增加水稻N、P、K吸收量,促进抽穗后干物质生产和N素积累,提高籽粒中的养分分配及N素利用效率。新型脲酶抑制剂NPPT单独施用及与CP配施的水稻养分吸收和利用与NBPT相似。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施肥模式下水稻成熟期N、P、K吸收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总之,通过施肥技术和抑制剂配施的集成与优化,有利于抽穗后N、P、K的吸收、转运,促进养分积累,大幅度同步提高黄泥田水稻的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施肥模式
黄泥田
养分累积
养分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田面水及渗漏液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
10
3
作者
周旋
吴良欢
+1 位作者
戴锋
董春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4-441,共8页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生化抑制剂组合(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N-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和2-氯-6-(三氯甲基)毗呢(CP))与施肥模式(一次性施肥和分次施肥)互作对黄泥田稻季田面水和渗漏液氮(N)素浓度动态变化特征的影响。结...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生化抑制剂组合(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N-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和2-氯-6-(三氯甲基)毗呢(CP))与施肥模式(一次性施肥和分次施肥)互作对黄泥田稻季田面水和渗漏液氮(N)素浓度动态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泥田稻季田面水和渗漏液中N素形态分别以NHJ-N和NO,-N为主。基肥施用后,稻田田面水中NH;-N和总氮(TN)浓度于第1天达到峰值后降低,第6天分别降为峰值的57.9%~ 69.1%、41.9%~59.0%(一次性施肥)和29.9%~60.7%、60.9%~ 69.7%份次施肥);稻田渗漏液中NO;-N和TN浓度于第1 ~3天达到峰值后降低,第6天分别降为峰值的51.4%~ 56.5%、56.6%~ 61.6%(一次性施肥)和45.3%~ 57.5%、51.1%~59.6%(分次施肥)。不同施肥模式下,硝化抑制剂CP会提高田面水NH4^+-N浓度,而脉酶抑制剂NBPT/NPPT或配施CP有效抑制脉酶活性,降低田面水NH4^+-N峰值;CP显著降低渗漏液NO3^--N浓度,且CP或配施NBPT/NPPT有效抑制硝化作用,降低渗漏液NO3^--N峰值。新型服酶抑制剂NPPT单独施用及与CP配施的稻田田面水和渗漏液N素浓度动态变化特征与NBPT相似。总之,生化抑制剂与适宜的氮肥运筹相结合更能有效延缓黄泥田中尿素水解,抑制硝化作用,减少N素径流和渗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黄泥田
田面水
渗漏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
14
1
作者
周旋
吴良欢
戴锋
董春华
机构
教育部
环境
修复与生态健康
重点
实验室
浙江省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浙江
奥复托化工有限公司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9-408,共10页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长江中下游水旱轮作区高效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BAD23B03)
苕溪流域农村污染治理技术集成与规模化工程示范(2014ZX07101-012)
+2 种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5CB150502)
浙江省“三农六方”科研协作计划项目
浙江大学-浙江奥复托化工有限公司合作项目
文摘
为探讨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氨挥发的影响,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生化抑制剂组合[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N-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和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与施肥模式(一次性和分次施肥)互作对黄泥田稻季氨(NH3)挥发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泥田稻季NH3挥发损失主要集中于施肥后1周,峰值发生在第1~3 d。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NH3挥发损失量的效应显著。尿素分次施用处理稻季NH3挥发净损失率较一次性施用处理显著降低24.6%。不同施肥模式下,硝化抑制剂CP处理显著提高田面水NH+4-N峰值和NH3挥发速率峰值,增加稻田NH3挥发损失量;脲酶抑制剂NBPT/NPPT或配施CP处理明显延缓尿素水解,降低NH3挥发速率峰值,减少稻田NH3挥发损失量。新型脲酶抑制剂NPPT单独施用及与CP配施的稻田NH3挥发动态变化与NBPT相似。相关性分析表明,稻田NH3挥发速率与田面水NH+4-N浓度和pH值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气温、土温和土壤相对湿度无显著相关性。总之,生化抑制剂组合与适宜的运筹相结合更能有效减少黄泥田稻季NH3挥发损失。
关键词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
N-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
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
黄泥田
氨挥发
Keywords
urease inhibitor
nitrification inhibitor
N- ( n-butyl ) thiophosphoric triamide ( NBPT )
N - ( n-propyl ) thiophosphoric triamide(NPPT)
2-chloro-6- ( trichloromethyl )pyridine ( CP )
yellow clayey field
ammonia volatilization
分类号
S143.1 [农业科学—肥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水稻养分累积及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
11
2
作者
周旋
吴良欢
戴锋
机构
教育部
环境
修复与生态健康
重点
实验室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浙江省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浙江
奥复托化工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95-1507,共13页
基金
苕溪流域农村污染治理技术集成与规模化工程示范(2014ZX07101-01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5CB150502)
+1 种基金
浙江省"三农六方"科研协作计划项目
浙江大学-浙江奥复托化工有限公司合作项目资助~~
文摘
添加生化抑制剂是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结合不同施肥模式探讨其节肥增效的养分利用特征,以期寻找适合黄泥田地区水稻高产高效的施用方式。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生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和N-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及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组合与施肥模式(一次性和分次施肥)互作对黄泥田水稻养分吸收、利用和分配的影响,并探讨各养分间及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生化抑制剂组合和施肥模式对水稻主要生育期N、P、K累积、转运和分配的影响均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互作条件下各生育期养分间吸收存在协同效应。尿素分次施用处理水稻成熟期N、P、K吸收量较一次性施用处理分别提高11.0%、0.9%、4.2%;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27.5%、70.8%。不同施肥模式下,配施抑制剂组合(NBPT、NPPT/+CP)显著增加水稻N、P、K吸收量,促进抽穗后干物质生产和N素积累,提高籽粒中的养分分配及N素利用效率。新型脲酶抑制剂NPPT单独施用及与CP配施的水稻养分吸收和利用与NBPT相似。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施肥模式下水稻成熟期N、P、K吸收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总之,通过施肥技术和抑制剂配施的集成与优化,有利于抽穗后N、P、K的吸收、转运,促进养分积累,大幅度同步提高黄泥田水稻的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
关键词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施肥模式
黄泥田
养分累积
养分利用率
Keywords
Urease inhibitor
Nitrification inhibitor
Fertilization model
Yellow clayey field
Nutrient uptake
Nutrient use efficiency
分类号
S143.1 [农业科学—肥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田面水及渗漏液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
10
3
作者
周旋
吴良欢
戴锋
董春华
机构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教育部
环境
修复与生态健康
重点
实验室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浙江省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浙江
奥复托化工有限公司
出处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4-441,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800500)
苕溪流域农村污染治理技术集成与规模化工程示范项目(2014ZX07101-012)
+2 种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5CB150502)
浙江省“三农六方”科研协作计划项目
浙江大学-浙江奥复托化工有限公司合作项目资助
文摘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生化抑制剂组合(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N-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和2-氯-6-(三氯甲基)毗呢(CP))与施肥模式(一次性施肥和分次施肥)互作对黄泥田稻季田面水和渗漏液氮(N)素浓度动态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泥田稻季田面水和渗漏液中N素形态分别以NHJ-N和NO,-N为主。基肥施用后,稻田田面水中NH;-N和总氮(TN)浓度于第1天达到峰值后降低,第6天分别降为峰值的57.9%~ 69.1%、41.9%~59.0%(一次性施肥)和29.9%~60.7%、60.9%~ 69.7%份次施肥);稻田渗漏液中NO;-N和TN浓度于第1 ~3天达到峰值后降低,第6天分别降为峰值的51.4%~ 56.5%、56.6%~ 61.6%(一次性施肥)和45.3%~ 57.5%、51.1%~59.6%(分次施肥)。不同施肥模式下,硝化抑制剂CP会提高田面水NH4^+-N浓度,而脉酶抑制剂NBPT/NPPT或配施CP有效抑制脉酶活性,降低田面水NH4^+-N峰值;CP显著降低渗漏液NO3^--N浓度,且CP或配施NBPT/NPPT有效抑制硝化作用,降低渗漏液NO3^--N峰值。新型服酶抑制剂NPPT单独施用及与CP配施的稻田田面水和渗漏液N素浓度动态变化特征与NBPT相似。总之,生化抑制剂与适宜的氮肥运筹相结合更能有效延缓黄泥田中尿素水解,抑制硝化作用,减少N素径流和渗漏损失。
关键词
豚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黄泥田
田面水
渗漏液
Keywords
Urease inhibitor
Nitrification inhibitor
Yellow clayey field
Surface water
Leachate
分类号
X5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氨挥发的影响
周旋
吴良欢
戴锋
董春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水稻养分累积及利用率的影响
周旋
吴良欢
戴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田面水及渗漏液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
周旋
吴良欢
戴锋
董春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