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宜机化茶园建设思路初探
1
作者 潘春辉 任苧 冯海强 《中国茶叶加工》 2025年第1期57-62,共6页
茶产业是浙江省最具特色、最负盛名的历史经典产业之一。在当前浙江省茶园生产中,存在作业强度高、工作效率低下、劳动力季节性缺乏、工作环境相对艰苦等问题,浙江省茶产业机械化发展势在必行,茶园宜机化建设(改造)相关研究迫在眉睫。... 茶产业是浙江省最具特色、最负盛名的历史经典产业之一。在当前浙江省茶园生产中,存在作业强度高、工作效率低下、劳动力季节性缺乏、工作环境相对艰苦等问题,浙江省茶产业机械化发展势在必行,茶园宜机化建设(改造)相关研究迫在眉睫。文章就茶园宜机化建设过程中茶园地块选取及改造、茶树品种选择,以及基于茶园重要生产环节现有机械装备的了解进行茶园立地条件调整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旨在为浙江省宜机化茶园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机化 无人机 耕作机 品种 肥培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萎凋过程中氨基酸和多酚在叶茎内的时空变化特征
2
作者 程海燕 屠琳玥 +3 位作者 陈琳 徐安安 谢亨通 徐平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317,共15页
叶茎内的氨基酸和多酚在萎凋过程中的变化对于形成茶叶风味物质至关重要。系统解析了叶片和嫩茎中氨基酸和多酚的差异积累模式以及在萎凋过程中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萎凋过程中叶片的酚氨比为4.66~6.36,高于嫩茎(1.97~2.59);嫩茎中... 叶茎内的氨基酸和多酚在萎凋过程中的变化对于形成茶叶风味物质至关重要。系统解析了叶片和嫩茎中氨基酸和多酚的差异积累模式以及在萎凋过程中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萎凋过程中叶片的酚氨比为4.66~6.36,高于嫩茎(1.97~2.59);嫩茎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鲜叶,嫩茎中游离氨基酸占干质量的7.44%,叶片中游离氨基酸占干质量的2.22%。鲜叶和嫩茎间存在44个差异积累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其中3个非蛋白质氨基酸(茶氨酸、氨基丁酸和豆叶氨酸)在嫩茎中高积累;叶片和嫩茎中茶多酚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存在97个差异积累的多酚类物质,酯型儿茶素和大部分黄酮及黄酮苷在叶片中相对高积累,而非酯型儿茶素在嫩茎中相对高积累。萎凋过程中叶片内游离氨基酸总量上升,而嫩茎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持续下降,叶片和嫩茎中分别有21个和15个氨基酸类物质的含量在萎凋过程中显著变化;叶片和嫩茎中多酚总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分别存在49个和35个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在萎凋过程中显著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茶叶原料的叶茎比例对于后续加工中茶叶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为基于原料叶茎考量的萎凋调控技术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萎凋 叶茎 游离氨基酸 茶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榧油对肥胖小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蒋起宏 姚诗炜 +7 位作者 卢红伶 蒋陈凯 胡文君 冯永才 陈振滨 沈国新 相兴伟 陈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6-181,共6页
肥胖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疾病,与许多严重的并发症有关。为了探究香榧油对肥胖小鼠脂质代谢影响的潜在分子机制,以高脂饮食建立肥胖小鼠模型,评估香榧油的降脂、抗氧化和抗炎症功能。结果表明,与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组小鼠相比,香... 肥胖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疾病,与许多严重的并发症有关。为了探究香榧油对肥胖小鼠脂质代谢影响的潜在分子机制,以高脂饮食建立肥胖小鼠模型,评估香榧油的降脂、抗氧化和抗炎症功能。结果表明,与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组小鼠相比,香榧油高剂量(Torreya seed oil high-dose,SCH)组小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香榧油能显著抑制体重增长,降低肝脏系数和肾周脂肪积累。此外,香榧油干预后能降低肥胖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水平,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酶活力,改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PCR)结果显示,与HFD组相比,香榧油低剂量(Torreya seed oil low-dose,SCL)组小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1c,SPEBP-1c)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lpha,AMPKα)和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的表达水平略有降低但不显著;SCH组小鼠AMPKα、SPEBP-1c和FAS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香榧油改善肥胖小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AMPKα/SREBP-1c信号通路,提高抗氧化水平和降低炎症反应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油 肥胖 脂质代谢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三茶”统筹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与思路 被引量:7
4
作者 俞燎远 任苧 冯海强 《茶叶》 2024年第1期35-40,共6页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浙江贯彻落实“三茶”统筹理念,推动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就和主要举措,分析了浙江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浙江“三茶”统筹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 茶文化 茶产业 茶科技 产业现状 发展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榧籽油中金松酸提取制备工艺研究
5
作者 姚诗炜 卢红伶 +5 位作者 蒋陈凯 胡文君 于少芳 相兴伟 沈国新 陈琳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179-2183,共5页
香榧籽油营养丰富,保健功能高。文章旨在探究香榧籽油中金松酸的最适宜的提取工艺。运用尿素包埋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香榧籽油中金松酸的提取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尿素包埋提取香榧籽油中金松酸的最佳实验条... 香榧籽油营养丰富,保健功能高。文章旨在探究香榧籽油中金松酸的最适宜的提取工艺。运用尿素包埋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香榧籽油中金松酸的提取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尿素包埋提取香榧籽油中金松酸的最佳实验条件为:结合时间2.07 h、尿素质量33 g、结合温度68.93℃,在此条件下,香榧籽油中的金松酸最佳提取量是4.53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籽油 金松酸 尿素包埋 响应面法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枝生物碱研究进展
6
作者 赵辉 钟石 +2 位作者 孙雨晴 霍进喜 李有贵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2723-2732,共10页
桑枝是桑科植物桑(Mrous alba L.)的干燥嫩枝,具有祛风湿、利关节等功效,在传统中医中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病、关节酸痛麻木等病症。现代研究发现桑枝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调节糖脂代谢异常、抗氧化、抗菌、抗病毒等。生物碱是桑枝中重要... 桑枝是桑科植物桑(Mrous alba L.)的干燥嫩枝,具有祛风湿、利关节等功效,在传统中医中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病、关节酸痛麻木等病症。现代研究发现桑枝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调节糖脂代谢异常、抗氧化、抗菌、抗病毒等。生物碱是桑枝中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还具有调节糖脂代谢和肠道菌群、保护胰岛β细胞、改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刺激GLP-1分泌等作用。文章通过对桑枝生物碱种类、体内合成通路、提取检测方法以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桑枝生物碱的深入研究及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枝 生物碱 生物合成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螺旋压榨核桃油工艺优化及其营养成分分析
7
作者 卢红伶 俞罡雷 +7 位作者 蒋起宏 蒋陈凯 胡文君 骆红阳 相兴伟 冯永才 沈国新 陈琳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2,45,共6页
为了促进核桃油的开发和利用,以核桃仁出油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低温螺旋压榨核桃油的工艺条件(核桃仁含水量、榨头温度、出渣孔径),并在最优条件下对不同品种核桃油的脂肪酸组成和活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出... 为了促进核桃油的开发和利用,以核桃仁出油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低温螺旋压榨核桃油的工艺条件(核桃仁含水量、榨头温度、出渣孔径),并在最优条件下对不同品种核桃油的脂肪酸组成和活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出渣孔径12 mm、核桃仁含水量6%、榨头温度100℃条件下,核桃仁出油率最高,达57.63%;最优条件下压榨所得的新疆纸皮核桃油、美国山核桃油和临安山核桃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超过90%,其中油酸含量为18.08%~63.44%,亚油酸含量为26.63%~60.96%,α-亚麻酸含量为1.90%~11.45%,3种核桃油的角鲨烯含量为214.9~282.1 mg/kg,总多酚含量为20.2~23.1 mg/kg,维生素E含量为2.68~13.31 mg/100 g,美国山核桃油的角鲨烯含量和维生素E含量最高。综上,通过低温螺旋压榨法可以获得出油率高且富含多种活性成分的核桃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油 低温螺旋压榨 响应面 脂肪酸组成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黄子实体中多酚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孙雨晴 吴伟杰 +4 位作者 钟石 霍进喜 朱俭勋 郜海燕 李有贵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9期2117-2120,共4页
为优化桑黄子实体中多酚含量的测定方法,本研究采用单因素考察实验,分别考察了桑黄子实体的粉碎粒度、提取溶剂、提取方式、料液比、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桑黄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在确定最优提取条件后,进一步考察该提取条件下磷钼钨酸显色法... 为优化桑黄子实体中多酚含量的测定方法,本研究采用单因素考察实验,分别考察了桑黄子实体的粉碎粒度、提取溶剂、提取方式、料液比、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桑黄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在确定最优提取条件后,进一步考察该提取条件下磷钼钨酸显色法测定桑黄多酚的精密度、重复性、回收率、中间精密度等参数,最后利用该提取测定方法测定10份浙江产区的不同生产批次的桑黄子实体的多酚含量。结果显示,粉碎粒度为过三号筛、料液比1∶100(质量体积比)、50%乙醇70℃水浴回流3 h是桑黄多酚的最优提取条件。该提取条件下磷钼钨酸显色法测定同批次桑黄样品的精密度、重复性、回收率、中间精密度均良好,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用该方法测定的产自浙江省的10批桑黄样品多酚含量为3.98%~8.54%。以上研究结果为浙江产区桑黄的多酚含量测定提供方法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多酚含量 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望海茶1号’品种适制性
9
作者 姜燕华 韦国春 +2 位作者 胡桐 张宁 阮丽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5期45-53,共9页
为验证‘望海茶1号’春季绿茶的适制性并提高其夏秋茶的利用率,该试验以‘望海茶1号’为试验原料制成春季绿茶及秋季绿茶、红茶和白茶,测定其生化成分并结合感官评审进行分析,通过与‘嘉茗1号’的春季绿茶相比较来评价‘望海茶1号’春... 为验证‘望海茶1号’春季绿茶的适制性并提高其夏秋茶的利用率,该试验以‘望海茶1号’为试验原料制成春季绿茶及秋季绿茶、红茶和白茶,测定其生化成分并结合感官评审进行分析,通过与‘嘉茗1号’的春季绿茶相比较来评价‘望海茶1号’春季绿茶的适制性,通过感官评审、方差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探究秋茶的适制茶类。结果表明:对于春季绿茶,‘望海茶1号’的水浸出物含量(50.2%)、茶多酚含量(23.05%)、酚氨比(5.52)均显著高于‘嘉茗1号’;感官评审总得分稍高于‘嘉茗1号’;两品种香气构成类似,均以醇类、萜烯类和酯类为主,但‘望海茶1号’花香更浓。对于秋季的3种茶类,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在绿茶中的含量最高,分别达50.5%、16.85%、13.41%,其次是白茶;白茶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达3.8%;红茶各内含物成分含量达到工夫红茶的标准。感官评审结果显示绿茶>红茶>白茶;PLS⁃DA结果结合感官评审可知,3种茶类香气各异,秋季绿茶具清新花草香,红茶甜香浓郁,白茶毫香显。因此,‘望海茶1号’的春季绿茶品质优良,其秋季原料更适制绿茶和红茶,其次是白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海茶1号’ 适制性 感官评审 理化成分 挥发性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桑黄对FSGS肾病大鼠肾功能及肾纤维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玥雯 杨汝春 +4 位作者 万凤 汤绚丽 李有贵 林宜 王永钧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1年第10期856-860,I0001,共6页
目的:研究栽培桑黄对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ocal stage glomerulosclerosis, FSGS)肾病大鼠早期肾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合并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构建FSGS大鼠模型,分别用人工桑黄水煎剂及水提物进行干预治疗。生化... 目的:研究栽培桑黄对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ocal stage glomerulosclerosis, FSGS)肾病大鼠早期肾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合并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构建FSGS大鼠模型,分别用人工桑黄水煎剂及水提物进行干预治疗。生化检测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血脂及其他指标,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损伤情况,RT-PCR检测肾皮质Col-Ⅳ、FN、MMP9、TIMP-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和模型组比较,桑黄水煎剂低剂量组可显著降低24 h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三酰甘油、胆固醇的水平(P<0.05)。桑黄水煎剂、水提物均可降低心肌酶或谷丙转氨酶水平,其中水煎剂低剂量组心肌酶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水提物高剂量组显著降低心肌酶和谷丙转氨酶水平(P<0.05)。桑黄水煎剂低剂量可显著下调Col-Ⅳ、FN的mRNA水平(P<0.05),上调MMP9/TIMP-1水平(P<0.05)。结论:桑黄可显著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和肾组织病理损伤,降低细胞外基质沉积,且相同生药剂量的桑黄传统水煎剂好于水提物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桑黄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 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松酸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兴文 姚诗炜 +7 位作者 卢红伶 蒋陈凯 胡文君 冯永才 陈振滨 沈国新 相兴伟 陈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4-312,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金松酸(sciadonic acid,SA)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8只C57BL/6雄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C)、阳性对照组(S)、模型组(M)、金松酸低剂量组(LSA)、金松酸中剂量组(MSA)和金松酸高剂量组...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金松酸(sciadonic acid,SA)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8只C57BL/6雄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C)、阳性对照组(S)、模型组(M)、金松酸低剂量组(LSA)、金松酸中剂量组(MSA)和金松酸高剂量组(HSA)。造模和给药同时进行,持续16周,低、高剂量组每日固定时间灌胃不同剂量的金松酸溶液。实验结束后从血脂代谢、肝脏脂肪代谢、肝脏氧化应激、肝脏脂质合成和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等几个方面探讨金松酸调节肥胖小鼠脂质代谢的潜在机制。结果表明,高剂量金松酸干预肥胖小鼠能显著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P<0.05),抑制体重增长,减少附睾脂肪积累,对肝组织损伤具有改善作用。此外,金松酸能明显提高小鼠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P<0.05),并显著降低氧化终产物MDA的生成(P<0.05),缓解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并通过调节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脂质合成,改善脂质代谢。综上,金松酸可通过抑制脂肪积累,缓解氧化应激,调控脂质合成和代谢改善肥胖小鼠脂质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松酸 小鼠 高脂饮食 脂质代谢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桑葚蒸馏酒原酒发酵工艺及其品质分析
12
作者 兰丽盼 卢红伶 +4 位作者 王莉 蒋陈凯 胡文君 沈国新 陈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7-223,共7页
该研究以桑葚为原料发酵制备桑葚果酒,进而蒸馏获得桑葚蒸馏酒。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桑葚蒸馏酒原酒发酵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常规方法测定其理化指标,并采用气相色谱(GC)测定桑葚蒸馏酒挥发性风味成分,结合香气活力值(OAV)筛选... 该研究以桑葚为原料发酵制备桑葚果酒,进而蒸馏获得桑葚蒸馏酒。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桑葚蒸馏酒原酒发酵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常规方法测定其理化指标,并采用气相色谱(GC)测定桑葚蒸馏酒挥发性风味成分,结合香气活力值(OAV)筛选其关键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桑葚蒸馏酒原酒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2℃,初始糖度24%,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添加量2%,发酵时间50 d。在此优化条件下,桑葚蒸馏酒原酒乳酸乙酯含量为0.2 mg/L,酒精度为12%vol,总酸、总酯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5.3 g/L、5.9 g/L、4.8 g/L。桑葚蒸馏酒共检出3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醇类9种,酸类7种,酯类15种,醛类1种,酮类1种。关键香气成分(OVA>1)共有15种,其中苯甲醇、苯乙醇、乙酸乙酯、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等对桑葚蒸馏酒风味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蒸馏酒 原酒 响应面法 发酵工艺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蚕新品种华·湖×平30春蚕期饲养试验
13
作者 徐向宏 杜鑫 +2 位作者 曹光华 陈田飞 丰洪平 《中国蚕业》 2024年第2期10-12,共3页
华·湖×平30是一对抗家蚕血液型脓病的雄蚕新品种,为了解其在淳安蚕区的适应性,2022年春蚕期以秋·华×平30为对照蚕品种,在浪川乡进行了比较饲养试验,调查各项性状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华·湖×平30的健蛹率为9... 华·湖×平30是一对抗家蚕血液型脓病的雄蚕新品种,为了解其在淳安蚕区的适应性,2022年春蚕期以秋·华×平30为对照蚕品种,在浪川乡进行了比较饲养试验,调查各项性状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华·湖×平30的健蛹率为98%,体质强健、食桑旺盛、眠起齐一、茧型大;华·湖×平30的干壳量、张种产茧量、张种产值分别比秋·华×平30高0.2 g、2.7 kg、168元。丝质检验结果表明:华·湖×平30的上车茧率、解舒率、干毛茧出丝率分别比秋·华×平30高0.98、7.30、1.72个百分点,万米吊糙、光折则分别比秋·华×平30少0.5次、7.4 kg;华·湖×平30的洁净达到95.4分,比秋·华×平30高0.2分。综合而言,华·湖×平30对淳安县的气候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是一对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雄蚕品种,适合在淳安蚕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蚕品种 华·湖×平30 秋·华×平30 家蚕血液型脓病 省力化 茧质成绩 丝质成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乌市引进秋期桑椹露天反季节栽培技术初探
14
作者 楼文美 刘培刚 +1 位作者 朱爱青 金香玲 《中国蚕业》 2024年第2期7-9,共3页
为了推动当地果桑产业多元化发展,浙江省义乌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牵头引进了基于单氰胺15倍稀释药液喷施的露天反季节桑椹栽培模式,并开展了发芽率、座果率等农艺性状和果长、果径及单果质量等果用性状的调查,及桑椹中总糖、还原糖及总... 为了推动当地果桑产业多元化发展,浙江省义乌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牵头引进了基于单氰胺15倍稀释药液喷施的露天反季节桑椹栽培模式,并开展了发芽率、座果率等农艺性状和果长、果径及单果质量等果用性状的调查,及桑椹中总糖、还原糖及总黄酮等营养及活性物质含量的测定工作。结果显示:2023年义乌地区反季节栽培模式下,果桑的发芽率、座果率和单芽座果量可达72.65%、65.33%和4.32个;果长、果径分别为4.13 cm、1.98 cm、平均单果质量为5.69 g,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TSS)含量可达到16.50%,口感好;含水率和出汁率分别为80.34%和60.68%,含水率低;总糖、还原糖、黄酮、多酚、花青素与维生素C(VC)含量分别为467.92 mg/g、422.34 mg/g、19.87 mg/g、9.04 mg/g、2.02 mg/g与0.61 mg/g。通过初试,了解了义乌市实施反季节栽培模式果桑植株的农艺性状、果用性状与经济效益,认为义乌市开展反季节桑椹露天栽培技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 单氰胺 反季节栽培 农艺性状 果用性状 初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顺县茶产业机械化建设创新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碎典 郑挺盛 +1 位作者 任苧 俞燎远 《中国茶叶加工》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茶产业是泰顺重点扶持发展的主导和支柱产业。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和劳动力成本提高,茶叶生产成本逐步提高。为进一步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2021年泰顺县推广实施茶产业“机器换人”项目,制定茶叶产业“机器换人”技术推... 茶产业是泰顺重点扶持发展的主导和支柱产业。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和劳动力成本提高,茶叶生产成本逐步提高。为进一步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2021年泰顺县推广实施茶产业“机器换人”项目,制定茶叶产业“机器换人”技术推广与应用方案,主要包括名优茶机械化加工、机械化修剪采摘、高效植保作业和智慧农机装备应用与推广等技术。项目的实施充分利用了泰顺县丰富优质的茶叶资源,提高了茶叶品质及其附加值,并形成了可示范推广的茶产业技术链模式,进而充分提高了茶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茶产业发展协同助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顺县 茶产业 机器换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抗小绿叶蝉基因CsTIFY的SSR分子标记开发与利用
16
作者 李达 汪瑛琦 +2 位作者 卢秦华 任苧 李清声 《茶叶》 2024年第4期227-231,共5页
茶小绿叶蝉是茶园重要虫害之一,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前期研究表明茶树TIFY转录因子家族在茶小绿叶蝉侵害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对6个CsTIFY基因进行SSR位点检索并设计了132条引物,通过毛细管电泳筛选了5条多态性明显、条带... 茶小绿叶蝉是茶园重要虫害之一,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前期研究表明茶树TIFY转录因子家族在茶小绿叶蝉侵害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对6个CsTIFY基因进行SSR位点检索并设计了132条引物,通过毛细管电泳筛选了5条多态性明显、条带清晰的SSR条带。结合24份茶树种质资源的茶小绿叶蝉抗性表型,发现SSR分子标记的分型成功率从58.3%(CsTIFY2-7)到83.3%(CsTIFY4-33)。本研究结果可以为茶树抗小绿叶蝉的早期鉴定及分子遗传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SSR分子标记 茶小绿叶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生长植物激素对桑树叶片衰老过程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燕 魏佳 +5 位作者 许自龙 林天宝 杨升 刘岩 吕志强 刘培刚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8-1285,共8页
为研究促生长类激素对于桑树叶片衰老过程的影响,以强桑1号(迟衰)和荷叶白(早衰)为研究对象,测定品种间生长素(auxin,IAA)、细胞分裂素(cytokinin,CTK)、赤霉素(gibberellin,GA)含量差异,以及外源激素与抑制剂处理后内源激素含量及抗氧... 为研究促生长类激素对于桑树叶片衰老过程的影响,以强桑1号(迟衰)和荷叶白(早衰)为研究对象,测定品种间生长素(auxin,IAA)、细胞分裂素(cytokinin,CTK)、赤霉素(gibberellin,GA)含量差异,以及外源激素与抑制剂处理后内源激素含量及抗氧化酶等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强桑1号叶片中IAA、CTK和GA含量显著高于同时间节点的荷叶白;同时发现经外源激素处理后3者含量显著增加(P<0.05),抑制剂处理后含量显著(P<0.05)降低。另外,经外源激素处理后,2个品种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显著提升,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和脯氨酸(proline,Pro)含量显著提升,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经抑制剂处理后,桑树叶片中的CAT、POD、SOD活性,及MDA、SP、Pro含量变化因抑制剂种类和桑树品种不同而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生长激素 桑树 叶片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栽培桑黄HPLC指纹图谱及主成分含量测定 被引量:3
18
作者 钟石 曹英龙 +4 位作者 王文琼 霍进喜 孙雨晴 宣利江 李有贵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8-665,共8页
为建立人工栽培桑黄瓦宁纤孔菌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筛选出桑黄的4个标志性成分,并以其中最主要成分Hypholomine B为指标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 为建立人工栽培桑黄瓦宁纤孔菌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筛选出桑黄的4个标志性成分,并以其中最主要成分Hypholomine B为指标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桑黄指纹图谱,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版”评价其相似度,确定共有峰,同时测定桑黄中苯乙烯吡喃酮类成分Hypholomine B的含量。结果表明,建立了10批桑黄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12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2。系统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结果一致,将样品分为两类。在1.25~20.00μg范围内,Hypholomine B的进样量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9);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值均小于2.0%(n=6);加样回收率为95%~99%,其RSD值为1.48%;10批桑黄样品中Hypholomine B的含量范围为0.15%~0.95%。指纹图谱与HCA、PCA和OPLS-DA相结合可全面地评价桑黄药材质量,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为桑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苯乙烯吡喃酮类 Hypholomine 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桑在畜禽养殖中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刘岩 林天宝 +3 位作者 朱燕 刘培刚 魏佳 吕志强 《中国饲料》 2025年第11期180-185,共6页
桑树是我国传统的乡土树种,其产量高,环境适应性强,且富含高蛋白和多种营养活性成分。除可用于传统的养蚕缫丝外,桑树还可作为饲料用在畜禽养殖中,既有利于缓解我国人畜争粮问题,又能通过对畜禽生长发育和代谢调控的影响,进而改善动物... 桑树是我国传统的乡土树种,其产量高,环境适应性强,且富含高蛋白和多种营养活性成分。除可用于传统的养蚕缫丝外,桑树还可作为饲料用在畜禽养殖中,既有利于缓解我国人畜争粮问题,又能通过对畜禽生长发育和代谢调控的影响,进而改善动物肌肉品质,提高畜禽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本文从桑叶营养和饲用价值、饲料加工工艺、桑饲料的养殖应用进行综合阐述,并针对今后饲料桑的开发利用进行展望,旨在为畜牧养殖业优质替代型饲料提供有价值的选择参考,为桑资源合理开发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饲料 蛋白 畜牧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园防虫网对桑叶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红芬 于少芳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466-469,共4页
桑园防虫网可有效隔离桑树与外界环境中动植物的直接接触,既防止野外昆虫与家蚕微粒子病的交叉感染,减少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又能提高桑叶内在质量与桑叶的清洁度。有利于提高家蚕的食下量与消化率,提高种茧的结茧率、健蛹率以及蚕种繁... 桑园防虫网可有效隔离桑树与外界环境中动植物的直接接触,既防止野外昆虫与家蚕微粒子病的交叉感染,减少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又能提高桑叶内在质量与桑叶的清洁度。有利于提高家蚕的食下量与消化率,提高种茧的结茧率、健蛹率以及蚕种繁育的产质量。针对防虫网的结构与功能、选材合理性和使用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与科学设计,能大大降低生产风险,改变蚕种生产过程只有通过全龄桑叶药物浸渍消毒这个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方法,增强蚕体体质,提高种茧质量。因此种茧饲料桑园采用防虫网覆盖这种简单适用而又有效的防虫技术,在蚕种生产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粒子病 桑叶质量 饲养成绩 防虫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