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头痛的中医诊治规律初探 被引量:24
1
作者 章正祥 曹克刚 范吉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4期717-719,共3页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的疾病,在《甲乙经》中首先被提出,现代中医基本确立了偏头痛的诊断、证候分类和疗效评价标准。一般认为风、寒、火、痰、虚、瘀是偏头痛发病的病理基础。偏头痛治疗主要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的分期治疗。...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的疾病,在《甲乙经》中首先被提出,现代中医基本确立了偏头痛的诊断、证候分类和疗效评价标准。一般认为风、寒、火、痰、虚、瘀是偏头痛发病的病理基础。偏头痛治疗主要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的分期治疗。发作期多以祛邪为主,重在祛风、清热、化痰、活血、平肝;缓解期多以补虚为主,重在益气养血、滋阴补肾。偏头痛在上述治则的基础上,还应结合头痛部位和经络循行路线,加用不同的引经药物和虫类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中医 诊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与中医护理双模合一病房的创建和管理 被引量:10
2
作者 祝亚男 汪永坚 +2 位作者 唐娅琴 杨洋 叶会玲 《中国医院》 2013年第10期47-48,共2页
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通过采取完善组织建设、营造中医环境氛围、加强临床护理人员的中医知识培训和开展优质护理新举措开展、6S的管理理念、护理管理技能培训项目和开展中医特色项目等方法创建"优质护理和中医护理模式相... 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通过采取完善组织建设、营造中医环境氛围、加强临床护理人员的中医知识培训和开展优质护理新举措开展、6S的管理理念、护理管理技能培训项目和开展中医特色项目等方法创建"优质护理和中医护理模式相结合病房"。"双模合一"病房的创建和管理拓宽了护理人员的知识面,提升了护理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也赢得了患者对中医特色的优质护理的认可,提高了患者的住院服务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中医护理 双模合一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护理模式病房”的创建和管理 被引量:6
3
作者 唐娅琴 边雪梅 汪永坚 《中国医院》 2011年第11期55-56,共2页
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通过采取完善组织建设、营造中医环境氛围、加强临床护理人员的中医知识培训和开展中医特色项目等方法创建"中医护理模式病房",拓宽了护理人员的知识面,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也赢得了患者... 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通过采取完善组织建设、营造中医环境氛围、加强临床护理人员的中医知识培训和开展中医特色项目等方法创建"中医护理模式病房",拓宽了护理人员的知识面,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也赢得了患者对中医护理的认可,提高了患者的住院服务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 模式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灌注化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洁 李含英 +1 位作者 吕展杨 尤国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1-437,共7页
目的评价肝动脉灌注化疗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最佳证据。方法依据6S模型自上而下进行文献检索,检索2012年8月至2022年8月国内外数据库及指南网中的所有指南、临床决策、系统评价、证据总结、专家共识及原始研究。由2名专业研究者对文献质量... 目的评价肝动脉灌注化疗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最佳证据。方法依据6S模型自上而下进行文献检索,检索2012年8月至2022年8月国内外数据库及指南网中的所有指南、临床决策、系统评价、证据总结、专家共识及原始研究。由2名专业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和证据提取及等级评定。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9篇。其中专家共识5篇、指南3篇,原始研究11篇。经专家一致判断,汇总出22条持续灌注化疗围术期的最佳证据,包括评估、术前、术中和术后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等方面的各项最佳证据。结论相关医务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根据现实基础条件及患者意愿,引用相应级别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肝动脉灌注化疗 循证护理学 局部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及影像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焕国 崔凤 张敏鸣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5-219,共5页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脑血管疾病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脑小血管疾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CSVD具有多种病理改变,在MRI上表现为多种影像学标记物,包括近期皮质下小梗死...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脑血管疾病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脑小血管疾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CSVD具有多种病理改变,在MRI上表现为多种影像学标记物,包括近期皮质下小梗死、腔隙灶、脑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脑微出血和脑萎缩。在本综述中,我们从发病机制及影像学标记物方面讨论了CKD对CSVD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 大脑小血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养阴散结方联合EGFR-TKIs治疗EGFR-TKIs继发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雪飞 叶知锋 +4 位作者 张晓丽 蒋璐 郭俊华 黄伶 黄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42-445,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养阴散结方联合EGFR-TKIs治疗EGFR-TKIs继发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EGFR-TKIs治疗耐药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组、EGFR-TKIs组及益气养阴散结方联合EGFR-TKIs组。化疗组为用多西...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养阴散结方联合EGFR-TKIs治疗EGFR-TKIs继发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EGFR-TKIs治疗耐药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组、EGFR-TKIs组及益气养阴散结方联合EGFR-TKIs组。化疗组为用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联合或不联合顺铂/卡铂进行化学治疗2-4个周期,EGFR-TKIs组为继续用原EGFR-TKIs药物治疗,益气养阴散结方联合EGFR-TKIs组为同时用中药益气养阴散结方联合原EGFR-TKIs药物治疗至不能耐受或死亡。对各组的临床疗效、生存时间、临床症候疗效、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1)益气养阴散结方联合EGFR-TKIs治疗组DCR明显延长达46.9%,EGFR-TKIs组DCR 29.6%,化疗组DCR 32.0%;(2)治疗后益气养阴散结方联合EGFR-TKIs治疗组与EGFRTKIs治疗组、化疗组比较,临床证候疗效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联合治疗组及EGFR-TKIs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临床证候也存在明显改善(P〈0.05);(3)3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疗效等级改变观察,益气养阴散结方联合EGFR-TKIs治疗组优于EGFR-TKIs治疗组及化疗组(P=0.026);(4)益气养阴散结方联合EGFR-TKIs治疗组中位PFS 4.8月,中位OS 29.4月,与EGFR-TKIs治疗组(中位PFS 3.9月,中位OS 26.1月)及化疗组(中位PFS 5.0月,中位OS 20.1月)相比,中位PFS无统计学差异,中位OS明显延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养阴散结方联合EGFR-TKIs能延长EGFR-TKIs继发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期(OS和PFS),与化疗组及EGFR-TKIs组相比可改善患者临床证候,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最终转化成生存的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酪氛酸激酶抑制剂 益气养阴散结方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45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省白 沈育艳 +3 位作者 陆黎明 万伟荣 陆金霞 马瑞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2-324,共3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UAE)对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方法对45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其中肌瘤多发36例,单发9例;肌瘤位于肌层41例(其中5例伴有子宫腺肌症,2例伴有黏膜下肌瘤);位于黏膜下4例。子... 目的评价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UAE)对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方法对45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其中肌瘤多发36例,单发9例;肌瘤位于肌层41例(其中5例伴有子宫腺肌症,2例伴有黏膜下肌瘤);位于黏膜下4例。子宫肌瘤的诊断经影像学检查和妇科检查确定。术后超声、化验检查观察瘤体及激素水平和血红蛋白变化。结果45例患者91支子宫动脉(1例左侧为双子宫动脉)插管成功87支,成功率95.6%。4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术后6个月肿瘤体积平均缩小69.3%,3例子宫肌瘤消失。贫血病例,血红蛋白升至正常。主要不良反应为下腹部疼痛和低热。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是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动脉 栓塞 治疗性 子宫肌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胸交感链阻滞技术探讨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煦燕 黄冰 +6 位作者 姚明 侯健 祝则峰 陆雅萍 肖纯 孙建良 郑汉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82-183,185,共3页
胸交感神经链阻滞可用于治疗多种疼痛、非疼痛性疾病。但胸交感链的位置深在,无影像引导操作极易引起气胸,甚至有损伤脊髓的风险。尽管国内已有学者介绍了在C臂机X线引导下的胸交感链阻滞操作技术,但由于X线定位的模糊性和不精准,仍因... 胸交感神经链阻滞可用于治疗多种疼痛、非疼痛性疾病。但胸交感链的位置深在,无影像引导操作极易引起气胸,甚至有损伤脊髓的风险。尽管国内已有学者介绍了在C臂机X线引导下的胸交感链阻滞操作技术,但由于X线定位的模糊性和不精准,仍因操作风险大而难于在临床疼痛治疗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交感神经链 阻滞 经皮穿刺 CT引导 疼痛性疾病 操作技术 影像引导 损伤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解毒益气法对家兔PTA术后CRP ICAM-1及MCP-1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彭哲 王春林 +1 位作者 祝光礼 行俊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7期1533-1535,共3页
目的:研究活血解毒益气法组方对兔PTA术后CRP、ICAM-1及MCP-1的影响。方法:运用球囊原位扩张、拉伤致兔颈总动脉PTA术后内皮损伤模型,术前3天予活血解毒益气法组方大、小剂量组和普拉固灌胃给药,造模成功后继续给药15天,采集标本;采用... 目的:研究活血解毒益气法组方对兔PTA术后CRP、ICAM-1及MCP-1的影响。方法:运用球囊原位扩张、拉伤致兔颈总动脉PTA术后内皮损伤模型,术前3天予活血解毒益气法组方大、小剂量组和普拉固灌胃给药,造模成功后继续给药15天,采集标本;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观察其对CRP、ICAM-1及MCP-1的影响。结果:活血解毒益气法组方大、小剂量组和普拉固均能显著降低CRP水平、ICAM-1和MCP-1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P<0.01。各用药组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活血解毒益气法组方可能通过降低CRP水平、ICAM-1和MCP-1表达的机制,抑制炎症反应,进而调节因PTA导致的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干预PTCA术后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A 活血解毒益气法 C反应蛋白(CRP) 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足合剂对糖尿病足大鼠肢端坏疽相关血管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晓红 刘改荣 +5 位作者 解凡 罗宏宾 翁鹤 李园园 曹毅 陶茂灿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4期786-788,共3页
目的:观察糖足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肢端坏疽相关血管因子VEGF、NO、ET、Hcy、Lp(α)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茵素加低温法复制糖尿足大鼠模型。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糖足合剂高、中、低剂量组,各组分别给予相应处理,第5周采用双抗体... 目的:观察糖足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肢端坏疽相关血管因子VEGF、NO、ET、Hcy、Lp(α)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茵素加低温法复制糖尿足大鼠模型。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糖足合剂高、中、低剂量组,各组分别给予相应处理,第5周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VEGF、NO、ET、Hcy、Lp(α)水平。结果:第5周末模型组血清VEGF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各给药组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较正常组血清ET水平明显升高(P<0.05),给药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较正常组血清NO水平降低,给药组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较正常组血清Hcy、Lp(α)水平明显升高(P<0.01),给药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糖足合剂可明显调节血清VEGF、NO、ET、Hcy、Lp(α)水平,糖足合剂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清VEGF、NO、ET、Hcy、Lp(α)水平达到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糖足合剂 VEGF HCY Lp(α) NO 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溺毒清合剂对慢性肾衰竭大鼠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玉卿 张忠贤 +6 位作者 费德升 张雪峰 丁伟伟 周富明 韦先进 成信法 陈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2期350-352,共3页
目的:探讨溺毒清合剂延缓慢性肾衰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5/6肾切除造模方法复制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溺毒清低剂量组(简称溺低组)、溺毒清高剂量组(简称溺高组)、厄贝沙坦对照组(简称厄贝组)。对各组进行... 目的:探讨溺毒清合剂延缓慢性肾衰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5/6肾切除造模方法复制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溺毒清低剂量组(简称溺低组)、溺毒清高剂量组(简称溺高组)、厄贝沙坦对照组(简称厄贝组)。对各组进行干预治疗,然后观察其肾功能变化。并对肾组织经行IV胶原、FN(纤维连接蛋白)、TGF-β(转化生长因子-β)等免疫组化检测,最后行肾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溺毒清合剂可显著改善CRF大鼠肾功能,改善肾功能方面与厄贝沙坦相当。免疫组化显示溺毒清高剂量组比模型组IV胶原、FN、TGF-β表达减少。结论:溺毒清合剂可显著改善CRF大鼠的肾功能,通过降解Ⅳ型胶原等细胞外基质而抑制5/6肾切除大鼠残肾组织肾小球硬化,从而延缓慢性肾衰进展,与厄贝沙坦有相近的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溺毒清合剂 慢性肾衰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表达及学习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刘佩 刘喆 +1 位作者 魏居瑞 夏玮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22-825,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后血管性痴呆(VD)大鼠不同时相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电针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制成VD模型,分为1周组,2周组,4周组和6周组,其中每一组又分为...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后血管性痴呆(VD)大鼠不同时相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电针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制成VD模型,分为1周组,2周组,4周组和6周组,其中每一组又分为电针组和模型组,用RT-PCR法检测各组BDNF 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观察电针的影响,并通过Morris水迷宫来观察各组神经行为学的改变。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同时相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海马BDNF mRNA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升高(P<0.05),而且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比模型组好(P<0.01,P<0.05)。结论:电针能够促进海马BDNF mRNA的表达,可能是针灸治疗治疗VD,改善VD大鼠症状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电针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黄汤对组胺诱导的离体变应性鼻炎黏膜组织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丽明 丛品 +2 位作者 沈强 熊高云 戈言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5期1183-1185,I0020,共4页
目的:探讨辛黄汤对组胺诱导的离体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黏膜组织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组胺诱导离体AR黏膜组织模型,然后分组给予布地奈德、辛黄汤高、中、低剂量培养;用HE染色病理学观察不同浓度的辛黄汤对离体鼻黏膜组织的... 目的:探讨辛黄汤对组胺诱导的离体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黏膜组织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组胺诱导离体AR黏膜组织模型,然后分组给予布地奈德、辛黄汤高、中、低剂量培养;用HE染色病理学观察不同浓度的辛黄汤对离体鼻黏膜组织的病理学效用;用FCM检测不同浓度的辛黄汤对组胺诱导的离体鼻黏膜组织细胞以及ANI或zVAD-fmk预孵0.5 h后的组胺诱导的离体鼻黏膜组织细胞的凋亡率;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辛黄汤作用于组胺诱导的离体AR鼻黏膜组织24 h后,损伤的鼻黏膜组织结构渐趋完整,层次逐渐清晰,水肿明显减轻,呈浓度依赖性;鼻黏膜组织细胞的凋亡率渐趋减少,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P<0.05);同时凋亡相关蛋白cyto-c、Caspase-3和PARP蛋白表达降低(P<0.05),而经ANI或zVAD-fmk预孵0.5 h后组胺诱导的离体鼻黏膜组织细胞的凋亡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辛黄汤可以显著改善组胺诱导的离体AR黏膜组织病理学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内源性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黄汤 变应性鼻炎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血生乳汤结合中频电刺激穴位在产后早期乳汁分泌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珏 齐彩霞 +2 位作者 王倩倩 朱迎萍 赵祎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44-247,共4页
目的探讨补血生乳汤结合中频电刺激穴位在产后早期乳汁分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气血两虚型产妇390例,依据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95例,对照组产妇在产后加强营养,指导正确哺乳,在分... 目的探讨补血生乳汤结合中频电刺激穴位在产后早期乳汁分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气血两虚型产妇390例,依据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95例,对照组产妇在产后加强营养,指导正确哺乳,在分娩24 h后,每日早晚取少泽、膻中、乳根三穴进行电刺激,每次20 min。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补血生乳汤治疗。两组均治疗7 d。比较两组产后7 d乳房饱胀感、泌乳量,比较产后24 h、48 h、产后7 d血清催乳素水平,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母乳喂养率。比较研究组中顺产组和剖宫产组产妇产后7 d乳房饱胀感、泌乳量,比较产后24 h、48 h、产后7 d血清催乳素水平。结果研究组产妇中乳房饱胀感为Ⅰ级所占的比重高于对照组,乳房充盈度为Ⅱ级、Ⅲ级的所占的比重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7 d泌乳量中、多的产妇占的比重高于对照组,泌乳量少的产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24 h和48 h血清催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产后7 d血清催乳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母乳喂养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中顺产组产妇3 d乳房饱胀感Ⅱ级、Ⅲ级比例高于剖宫产组产妇,Ⅰ级低于剖宫产组(P<0.05);顺产组产妇产后24 h、48 h血清催乳素水平高于剖宫产组(P<0.05),两组产妇产后7 d血清催乳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方式是影响产后早期乳汁分泌的重要因素,补血生乳汤结合中频电刺激能在产后早期提升乳房饱胀感,促进早期乳汁分泌,提升血清催乳素水平,增强产妇母乳喂养信心,提高母乳喂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血生乳汤 中频电刺激 早期乳汁分泌 母乳喂养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注射液对脂多糖诱导脓毒性休克肺损伤大鼠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少忠 林梅瑟 +1 位作者 程黎民 朱乐乐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1256-1262,共7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注射液对脂多糖诱导脓毒性休克肺损伤大鼠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Sal-L组、Sal-H组,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模型组通过脂多糖造模,阳性对照组造模后给予5 mg/kg地塞米...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注射液对脂多糖诱导脓毒性休克肺损伤大鼠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Sal-L组、Sal-H组,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模型组通过脂多糖造模,阳性对照组造模后给予5 mg/kg地塞米松,Sal-L组、Sal-H组造模后分别给予0.68、1.09 ng/kg红景天苷注射液,比较各组肺组织病理学、肺损伤评分(LIS)、肺湿/干质量比(W/D)、肺通透指数(LPI)、肺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氧化应激指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M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炎症指标[白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NF-κB抑制蛋白IκBa磷酸化蛋白(p-IκBa)]表达。结果:对照组双肺无异常;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肺部出现明显病理变化,阳性对照组、Sal-L组、Sal-H组较模型组不同程度改善。与模型组相比,Sal-L组、Sal-H组LIS、W/D、LPI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Sal-L组、Sal-H组肺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Sal-L组、Sal-H组MPO、MDA呈剂量依赖性降低,SOD呈剂量依赖性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Sal-L组、Sal-H组IL-1、IL-6、TNF-α、NF-κB mRNA及p-NF-κB p65、p-IκBa蛋白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结论:红景天苷注射液可改善脓毒症休克肺损伤大鼠肺血管通透性,减轻肺水肿,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注射液 脂多糖 脓毒性休克 肺损伤 肺血管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埋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龚秀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02-1904,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选择外科可吸收羊肠线埋线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患者体重及症状的变化,并在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选择外科可吸收羊肠线埋线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患者体重及症状的变化,并在治疗前后进行血脂及肝功能检测。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过应用穴位埋线治疗后,肝组织脂肪变和炎症程度明显减轻,血清ALT、AST、TG、CHOL水平明显降低,疗效和对照组相仿。结论: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脂质代谢的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穴位埋线 中脘 气海 天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静脉置管在神经内科患者中应用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银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JVC)、股静脉置管(femoral vein catheter,FVC)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在神经内科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1年...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JVC)、股静脉置管(femoral vein catheter,FVC)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在神经内科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1年7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32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其置管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JVC组(n=108)、FVC组(n=63)和PICC组(n=156),比较三种静脉置管方法在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和患者舒适程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FVC组和PICC组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3.65%和93.59%,三种静脉置管方法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留置时间最长,平均为(119.78±33.52)d(P<0.05);三种置管方法在误入动脉、气胸、导管堵塞、血肿、静脉炎和感染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ICC组患者舒适度最好(P<0.05)。结论 PICC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置管 股静脉置管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神经内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伤寒论》探讨附子甘草的配伍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天梅 张宇燕 +2 位作者 杨洁红 杨雯 万海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2期275-276,共2页
配伍用药是中医特色之一,附子为回阳救逆要药,但有毒,甘草味甘、性平,能缓能解,故附子甘草临床多配伍应用。张仲景及历代各医家使用附子甘草配伍剂量各有特点,即用附子同时多配伍足量炙甘草。甘草对附子的增效减毒作用主要表现在两者各... 配伍用药是中医特色之一,附子为回阳救逆要药,但有毒,甘草味甘、性平,能缓能解,故附子甘草临床多配伍应用。张仲景及历代各医家使用附子甘草配伍剂量各有特点,即用附子同时多配伍足量炙甘草。甘草对附子的增效减毒作用主要表现在两者各成分间,即附子主要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与甘草主要成分甘草苷、甘草酸、甘草次酸之间的协同作用。采用新技术使附子甘草有效成分合理配伍,达到最佳药效,发挥最佳药理作用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附子 甘草 配伍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肠内营养混悬液存在配伍禁忌 被引量:5
19
作者 余娅娟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8-168,173,共2页
肠内营养(EN)混悬液(百普力,纽迪希亚公司产品)是一种短肽型EN制剂,无需消化即可直接吸收,主要成分为水、乳清蛋白水解物、植物油、麦芽糖糊精、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是一种淡黄色乳状混悬液。适用于胃肠... 肠内营养(EN)混悬液(百普力,纽迪希亚公司产品)是一种短肽型EN制剂,无需消化即可直接吸收,主要成分为水、乳清蛋白水解物、植物油、麦芽糖糊精、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是一种淡黄色乳状混悬液。适用于胃肠功能不全、吸收面积减少或胰液分泌不足的病人。另外,因渗透浓度较低,能减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耐受性强,在配方上降低了脂肪的含量,更适合消化道功能不全、腹部手术后和脂肪代谢障碍的病人[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混悬液 营养支持 配伍禁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M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易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夏文进 苏丹 +3 位作者 刘鹏 马胜林 姜志明 张毅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1-124,共4页
背景与目的: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突变基因(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是导致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发生的致病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ATM基因是一个重要的信号传感器,可以通过将目标蛋白磷酸化从而修复DNA双链的... 背景与目的: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突变基因(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是导致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发生的致病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ATM基因是一个重要的信号传感器,可以通过将目标蛋白磷酸化从而修复DNA双链的断裂。本研究旨在探讨ATM基因(IVS62+60G>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4年6月-2005年12月期间浙江省肿瘤医院就诊的264例NSCLC患者标本以及26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离外周血白细胞DNA。ATM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检测采用Taqman探针基因分型技术,应用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ATM单核苷酸多态性与NSCLC发生相关性。结果:在NSCLC病例组中,A/A基因型占32.6%,A/G基因型占52.6%,G/G基因型占14.8%。而正常对照组中相应的数值分别为26.0%、53.0%和21.0%。在NSCLC病例组中,携带基因型G/G的比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4.8%vs21.0%,P<0.08)。携带有G/G基因型者肺癌发生的风险明显低于携带有A/A基因型者(OR=0.561,95%CI为0.334~0.942,P=0.029)。结论:ATM单核苷酸多态性(IVS62+60G>A)与NSCLC发生密切相关,G等位基因的纯合状态可能是发生NSCLC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M基因 基因多态性 非小细胞性肺癌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