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羧基邻芳伯胺偶氮染料的合成及其消色行为研究
1
作者 饶继标 陈维国 +2 位作者 高普 王星 崔志华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74-481,共8页
为了开发水溶性高、甲醛消除能力强的新型甲醛指示消除剂,利用羧基的引入提高水溶性,设计合成了一种含羧基吡唑啉酮结构的邻芳伯胺偶氮染料C1,并通过质谱、红外光谱及核磁氢谱等表征手段确定了合成染料的分子结构。探讨了不同pH值及温... 为了开发水溶性高、甲醛消除能力强的新型甲醛指示消除剂,利用羧基的引入提高水溶性,设计合成了一种含羧基吡唑啉酮结构的邻芳伯胺偶氮染料C1,并通过质谱、红外光谱及核磁氢谱等表征手段确定了合成染料的分子结构。探讨了不同pH值及温度等环境条件对C1与甲醛发生消色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了C1与甲醛消色反应的选择性,并通过甲醛浓度与C1消色后染液吸光度的关系曲线建立了一套定量检测甲醛的方法。结果表明:pH值为2时,C1与甲醛消色反应最快;在30~60℃范围内提高温度可增加消色反应速度;C1对甲醛具有良好的消色选择性,消色后染液吸光度与甲醛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定量检测甲醛,检测限为0.33μg/mL。合成的染料C1能与甲醛发生灵敏的消色反应,同时又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可用作检测甲醛的指示剂与甲醛的消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芳伯胺 偶氮染料 染料消色 甲醛检测 甲醛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分散染料染色废水的循环染色
2
作者 殷连博 李家炜 +4 位作者 段慧敏 宋理想 陈玉霜 厉巽巽 戚栋明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40,共10页
针对传统粉体分散染料染涤纶织物染色水耗高、染色废水化学需氧量(COD)高等问题,通过液体分散染料染色废水循环染色,降低水耗,实现染色废水减排。以商用粉体和液体C.I.分散红60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对涤纶织物的染色动力学及其循环染色性能... 针对传统粉体分散染料染涤纶织物染色水耗高、染色废水化学需氧量(COD)高等问题,通过液体分散染料染色废水循环染色,降低水耗,实现染色废水减排。以商用粉体和液体C.I.分散红60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对涤纶织物的染色动力学及其循环染色性能;通过测试上染率,染色织物的颜色参数和色牢度,证实了液体分散染料的染色废水循环染色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与粉体C.I.分散红60相比,液体C.I.分散红60在涤纶织物上的染色速率常数、扩散系数更大、半染时间更短,其染色废水上染率、色不匀度和色牢度与常规鲜水染色相当,更适合循环染色;在10次循环染色后废水中加入COD降解剂,COD去除率达98%,可再次循环染色;利用液体C.I.分散红60循环染色废水进行液体C.I.分散蓝291涤纶染色,染色后织物色光牢度等与鲜水效果一致。使用液体分散染料染色废水循环染色,染色效果稳定,可实现节水、减排目标,符合低碳环保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分散染料 循环染色 化学需氧量 减排 涤纶织物 染色动力学 残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磷改性碳酸钙的合成及其在聚酰胺涂层中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智杰 蒋继康 +3 位作者 虞一浩 符晔 吴金丹 戚栋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6-153,共8页
为解决碳酸钙粉末在聚酰胺6涂层中易堆积、无阻燃功能等问题,采用自制含硅磷阻燃成分的偶联改性剂对碳酸钙进行表面接枝改性以提升分散性并赋予其阻燃功能。通过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证明了偶联改性剂成功接枝到碳酸钙表面,并进一步研究... 为解决碳酸钙粉末在聚酰胺6涂层中易堆积、无阻燃功能等问题,采用自制含硅磷阻燃成分的偶联改性剂对碳酸钙进行表面接枝改性以提升分散性并赋予其阻燃功能。通过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证明了偶联改性剂成功接枝到碳酸钙表面,并进一步研究了改性碳酸钙的接枝反应动力学及亲水亲油性。在此基础上,将改性碳酸钙粉末添加到聚酰胺6/氯化钙/甲醇溶液中制备湿法涂层浆料,并通过双面刮涂、水交换凝固、烘干等制备工艺,最终在织物上构建表面光滑平整的多孔、薄型聚酰胺涂层。对比表征碳酸钙改性对所制聚酰胺6涂层织物的形貌及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时间为30 h,改性剂质量分数为40%时,可获得表面充分改性的碳酸钙,具有良好的亲油性,其所制聚酰胺6涂层织物拥有较好的阻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 偶联改性 湿法涂层 聚酰胺 阻燃 涂层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料在功能复合材料中取向构筑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崔中兰 宋理想 +4 位作者 严小飞 朱晨凯 戚栋明 李耀邦 杨晓明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52-260,共9页
在聚合体系内加入功能填料是赋予复合材料功能化较为广泛的方式之一。然而,功能填料在自然状态下无法实现其在聚合体系内的有序分布及取向排列,因此,无法有效实现其功能赋予的最大价值。对此,通过施加外场诱导功能填料取向,是简便有效... 在聚合体系内加入功能填料是赋予复合材料功能化较为广泛的方式之一。然而,功能填料在自然状态下无法实现其在聚合体系内的有序分布及取向排列,因此,无法有效实现其功能赋予的最大价值。对此,通过施加外场诱导功能填料取向,是简便有效的手段。本文对不同取向构筑方式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对比了各取向构筑方式的优缺点,并分析了目前填料取向功能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发展现状。最后,对功能填料在复合材料中的取向构筑研究进行了展望,以促进取向填料功能复合材料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粒子 功能复合材料 取向结构 外场构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储型液体分散蓝79的制备及其应用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尚祖正 宋理想 +3 位作者 戚栋明 肖春方 王星 崔志华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57-465,共9页
为了制备可等量替换粉状分散染料、染色性能优异、储存性能良好的纳米级液体分散染料,采用研磨法对分散蓝79进行液体化加工,并通过对比液体分散染料的染料性能,筛选出适用的阴离子型分散剂,确定非离子型分散剂HLB值范围以及两类分散剂... 为了制备可等量替换粉状分散染料、染色性能优异、储存性能良好的纳米级液体分散染料,采用研磨法对分散蓝79进行液体化加工,并通过对比液体分散染料的染料性能,筛选出适用的阴离子型分散剂,确定非离子型分散剂HLB值范围以及两类分散剂的最佳复配比例,获得分散蓝79液体化的最优复配组合;通过离心实验分析pH值对液体分散蓝79稳定性的影响,并研究室温条件下染料的稳储性。结果表明:当体系中染料滤饼质量分数为35%、分散剂组分木质素磺酸钠与脂肪酸聚氧乙烯酯质量比为2∶1且占体系质量分数的8.75%时,获得平均粒径196 nm、强度150%的液体分散蓝79,染料扩散性能、分散性能、高温分散稳定性、大颗粒残留测试结果均为5级,pH 5条件下染料离心稳定率可达83.7%;涤纶染色对比研究表明,室温储存180 d后的液体分散蓝79具有与分散深蓝HGL相近的染料提升力、匀染性以及更优异的上染率,且其染色残液吸光度较粉状染料降低77.20%、COD值降低30.56%。采用优化后的液体分散染料制备工艺与配方可制得染料强度及染色性能与商品粉状染料相当,储存稳定性优异的环保型液体分散蓝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分散染料 分散剂复配 离心稳定性 涤纶染色 分散蓝7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改性钛酸钡纳米颗粒/聚偏氟乙烯复合压电薄膜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余兆勇 王诗雯 +3 位作者 王莉莉 王懿佳 余德游 吴明华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66-473,共8页
为解决钛酸钡(BT)/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材料中两相材料间介电差异较大和BT难极化的问题,先以吡咯(Py)为聚合单体,通过细乳液聚合法制备聚吡咯改性BT(记作BT@PPy)纳米颗粒,然后将此作为纺丝液组分,利用静电纺丝法构筑BT@PPy/PVDF复合压... 为解决钛酸钡(BT)/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材料中两相材料间介电差异较大和BT难极化的问题,先以吡咯(Py)为聚合单体,通过细乳液聚合法制备聚吡咯改性BT(记作BT@PPy)纳米颗粒,然后将此作为纺丝液组分,利用静电纺丝法构筑BT@PPy/PVDF复合压电薄膜;进一步将铜箔电极贴于复合压电薄膜上下表面,制备BT@PPy/PVDF压电纳米发电机。采用FT-IR、TEM和XRD等手段分析BT@PPy纳米颗粒的结构和形貌,测试复合压电薄膜的压电常数和压电纳米发电机的输出电压。结果表明:PPy成功包覆BT纳米颗粒,形成核壳结构;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BT@PPy纳米颗粒填料,静电纺丝所得复合压电薄膜的剩余极化由未改性前的0.125μC/cm^(2)提升至0.472μC/cm^(2),压电常数从12 pC/N增加到23.2 pC/N;所制纳米发电机输出电压从0.2 V提升到2.5 V,对外部压力感知敏感。聚吡咯对BT纳米颗粒的改性,提升了BT/PVDF复合压电层中BT的极化程度和压电层的压电常数,从而提高了所制压电纳米发电机的输出电压。研究结果可为制备高压电输出的压电纳米发电机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钡 聚偏氟乙烯 聚吡咯 静电纺丝 压电纳米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纤维合成革用阻燃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其性能
7
作者 肖宁宁 陈智杰 +3 位作者 欧阳裕福 孟金贵 孙阳艺 戚栋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3-120,共8页
针对超细纤维合成革用聚氨酯涂层易燃、强度低、韧性不足等问题,自制了一种含磷双元醇反应型阻燃剂(DHIMP),并将其作为扩链剂与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四氢呋喃醚二醇、2,2-二羟甲基丁酸共聚得到分散性、稳定性良好的阻燃水性聚氨酯(P... 针对超细纤维合成革用聚氨酯涂层易燃、强度低、韧性不足等问题,自制了一种含磷双元醇反应型阻燃剂(DHIMP),并将其作为扩链剂与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四氢呋喃醚二醇、2,2-二羟甲基丁酸共聚得到分散性、稳定性良好的阻燃水性聚氨酯(P-WPU)。将P-WPU制成涂层浆料并通过双面刮涂—交换凝固—烘干等制备工艺,最终在超细纤维合成革表面构建柔软强韧的聚氨酯涂层。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了DHIMP的分子结构,对比表征了DHIMP对P-WPU乳液的粒径、力学性能以及超细纤维合成革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HIMP不仅提高了P-WPU涂层的阻燃性,同时也提高了其弹性模量、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当DHIMP质量分数为11.7%时,超细纤维合成革的综合性能最佳,其断裂强度为29.04 MPa,断裂伸长率达795.40%;当DHIMP质量分数为16.1%时,阻燃超细纤维合成革的阻燃性能最佳,极限氧指数达28.6%,熔滴数量为0~1,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纤维合成革 反应型阻燃剂 水性聚氨酯 阻燃涂层 涂层强化 功能高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耐磨损水性聚氨酯仿皮涂层面料的制备
8
作者 周微波 章梅 +3 位作者 冯青青 王瑞英 王成龙 郑今欢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47,共5页
针对水性聚氨酯涂层产品耐水性不佳且成膜性不如溶剂型聚氨酯等问题,通过对水性聚氨酯的筛选以及仿皮涂层面料制备工艺的研究,确定了高耐磨损水性聚氨酯涂层面料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当水性聚氨酯乳液SX9283E与L-2511复配比例(质量分数... 针对水性聚氨酯涂层产品耐水性不佳且成膜性不如溶剂型聚氨酯等问题,通过对水性聚氨酯的筛选以及仿皮涂层面料制备工艺的研究,确定了高耐磨损水性聚氨酯涂层面料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当水性聚氨酯乳液SX9283E与L-2511复配比例(质量分数)为1∶3时,水性聚氨酯仿皮涂层面料表面磨损程度相对较低。水性聚氨酯仿皮涂层工艺配方为颜料质量分数2%~4%、增稠剂1.0%、交联剂3%、流平剂0.2%,转移温度120℃、转移时间20 s。所获得涂层膜10%模量为0.26 MPa、断裂强力为6.58 MPa、断裂伸长率为842.51%,仿皮涂层面料耐干磨损等级为3~4级,耐湿磨损等级为3级,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可达4~5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仿皮涂层 色牢度 耐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聚集诱导发光光敏剂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9
作者 张亚南 许冰洁 +4 位作者 李梦玮 任浩天 高玉洁 王懿佳 吴金丹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39,共9页
为解决光动力抗菌纤维活性氧(ROS)产率低、光敏剂易泄露等问题,以聚集诱导发光(AIE)分子(TPE-TCF)为光敏剂,与聚丙烯腈(PAN)、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共混,通过静电纺丝制备TPE-TCF@PAN/PVP纳米纤维膜,表征其化学结构、微观形貌和表面亲水... 为解决光动力抗菌纤维活性氧(ROS)产率低、光敏剂易泄露等问题,以聚集诱导发光(AIE)分子(TPE-TCF)为光敏剂,与聚丙烯腈(PAN)、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共混,通过静电纺丝制备TPE-TCF@PAN/PVP纳米纤维膜,表征其化学结构、微观形貌和表面亲水性,并探究其ROS产率和抗菌效果。结果表明:TPE-TCF@PAN/PVP膜(TPE-TCF质量分数为0.4%)具有高亲水性、优异的光敏剂负载稳定性和高ROS产率,超低功率白光照射20 min后,可实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大于96.2%)和大肠杆菌(抑菌率大于99.9%)的高效灭菌。该研究结果可为高效广谱抗菌的医用防护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诱导发光光敏剂 活性氧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膜 光动力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芘的荧光探针在锑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10
作者 盛凯 王懿佳 +2 位作者 吴明华 王莉莉 余德游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82-491,共10页
为简便、高效检测水环境中的Sb(Ⅲ),以芘为荧光生色团,设计合成小分子荧光探针Py-P,并证实Py-P的化学结构;测试Py-P的热稳定性、溶剂稳定性和机械力稳定性,并分析Py-P在二甲基亚砜(DMSO)-H_(2)O混合体系中的发光行为及其对Sb(Ⅲ)的荧光... 为简便、高效检测水环境中的Sb(Ⅲ),以芘为荧光生色团,设计合成小分子荧光探针Py-P,并证实Py-P的化学结构;测试Py-P的热稳定性、溶剂稳定性和机械力稳定性,并分析Py-P在二甲基亚砜(DMSO)-H_(2)O混合体系中的发光行为及其对Sb(Ⅲ)的荧光检测效果。结果表明:Py-P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且在不同有机溶剂中、不同机械力作用下,均可保持稳定的发光性能;在DMSO-H_(2)O混合体系中,Py-P呈现出二聚体发光性能;当体系水含量为70%、Py-P浓度为50μmol/L时,在Sb(Ⅲ)与Py-P功能基团络合作用的促进下,Py-P对Sb(Ⅲ)具有最佳的荧光增强检测效果,荧光增强倍数最高可达12.55,检测限低至1.29μmol/L,且检测过程不受其他常见金属离子的干扰,具有较好的专一性和选择性。该研究可为Sb(Ⅲ)检测荧光探针的开发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聚体荧光 Sb(Ⅲ)检测 荧光增强 络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乙二醇(PEG)胶束模板法的SiO_(2)气凝胶微球制备及性能分析
11
作者 高雷 李超 +2 位作者 赵惠瑩 吴明华 王懿佳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627-638,共12页
为提高二氧化硅(SiO_(2))气凝胶微球的形貌规整度和疏水性,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为前驱体,聚乙二醇(PEG)为软模板,水和乙醇为溶剂,氨水为催化剂和PEG亲疏水调节剂,采用碱催化法合成纳米SiO_(2)溶胶分散液,经熟化、烘干和煅烧得到疏... 为提高二氧化硅(SiO_(2))气凝胶微球的形貌规整度和疏水性,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为前驱体,聚乙二醇(PEG)为软模板,水和乙醇为溶剂,氨水为催化剂和PEG亲疏水调节剂,采用碱催化法合成纳米SiO_(2)溶胶分散液,经熟化、烘干和煅烧得到疏水SiO_(2)气凝胶微球。探究PEG分子量和用量、氨水用量、MTMS用量和醇水体积比对微球形貌和导热系数的影响,优化制备工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常数分析仪、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以及视频水接触角测量仪等对微球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EG可在醇水溶液中形成胶束,增溶MTMS,使MTMS的水解、缩合在胶束中进行,防止微球黏连。当PEG分子量为2000 Da,PEG用量为5.0 g,氨水用量为4.5 mL,MTMS用量为5.0 mL,醇水体积比为7∶3时,所制备的SiO_(2)气凝胶微球形貌最佳,平均粒径约为1μm,相互黏连较少,比表面积达432.817 m^(2)/g,孔体积为0.281 cm^(3)/g,平均孔径为2.5 nm,水接触角为137.0°±0.81°,导热系数为0.0380 W/(m·K)。该研究可为疏水性SiO_(2)气凝胶微球的制备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气凝胶微球 聚乙二醇 胶束 模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油基紫外光固化水性涂料墨水制备及其印花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戚栋明 樊高晴 +3 位作者 虞一浩 符晔 张艳 陈智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6-31,共6页
为解决传统涂料印花存在的手感和牢度难以兼顾的问题,以蓖麻油、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2-二羟甲基丁酸缩聚,再以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为封端剂,制得具有优异分散性、耐水性、黏结牢度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并在加入纳米颜料后制得蓖麻油基紫... 为解决传统涂料印花存在的手感和牢度难以兼顾的问题,以蓖麻油、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2-二羟甲基丁酸缩聚,再以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为封端剂,制得具有优异分散性、耐水性、黏结牢度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并在加入纳米颜料后制得蓖麻油基紫外光固化水性涂料墨水。研究并分析了蓖麻油含量对乳液粒径、固化胶膜性能、耐水性等的影响及原因。随后以涤纶平纹织物为代表,对比表征了蓖麻油基紫外光固化水性涂料墨水喷墨印花织物表面形貌和硬挺度、耐干湿摩擦色牢度等性能,结果表明,在最佳蓖麻油质量分数为42.1%时,喷墨印花织物具有良好的柔性和色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油 聚氨酯 涂料印花 紫外光固化 喷墨印花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胶乳的制备及其在涂料印花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谢子文 李家炜 +5 位作者 汪芬萍 戚栋明 严小飞 朱晨凯 赵磊 何贵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9-125,139,共8页
为提高涂料印花织物的手感、耐摩擦色牢度等性能,通过细乳液共聚将二端羟丁基聚二甲基硅烷(PDMS)作为聚氨酯(PU)的软段制得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Si-PUA)杂化胶乳,并应用于涤纶织物涂料印花。考察了PDMS质量分数对杂化胶膜耐水... 为提高涂料印花织物的手感、耐摩擦色牢度等性能,通过细乳液共聚将二端羟丁基聚二甲基硅烷(PDMS)作为聚氨酯(PU)的软段制得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Si-PUA)杂化胶乳,并应用于涤纶织物涂料印花。考察了PDMS质量分数对杂化胶膜耐水性、热力学性能及对印花织物表观色深、耐摩擦色牢度和硬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聚氨酯丙烯酸酯(PUA)相比,Si-PUA杂化胶膜的耐水性和柔性得到提升;当PDMS质量分数为20%时,杂化胶膜的水接触角较PUA胶膜增长了56.5%,-55℃时的储能模量降低了45.5%;将Si-PUA杂化胶乳用于涤纶织物涂料印花,具有更佳的色深性和耐磨性,其手感柔软度接近于原涤纶织物,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化胶乳 聚氨酯丙烯酸酯 有机硅 涂料印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酚-氨基硅烷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制备及其界面性能 被引量:6
14
作者 汪维海 陈宏 +3 位作者 黄志超 姚湘江 吴金丹 戚栋明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72,共10页
为提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与环氧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选用3种多酚类化合物(多巴胺、邻苯二酚和单宁酸)对UHMWPE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再利用引入的反应性官能团接枝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 为提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与环氧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选用3种多酚类化合物(多巴胺、邻苯二酚和单宁酸)对UHMWPE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再利用引入的反应性官能团接枝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手段对改性前后纤维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结晶度等理化性质进行表征,探究多酚化合物种类、硅烷反应浓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改性条件。结果表明:多酚改性及氨基硅烷二次改性对纤维本体的结晶度和力学强度未造成显著影响;改性后的纤维和环氧树脂之间的界面剪切强度均有显著提高,质量分数3%的多巴胺-氨基硅烷改性3 h的纤维界面增强效果最佳,界面剪切强度提高了134.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邻苯二酚 单宁酸 硅烷偶联剂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界面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基膦酸/多乙烯多胺层层自组装阻燃棉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钱耀威 殷连博 +3 位作者 李家炜 杨晓明 李耀邦 戚栋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4-152,共9页
为了实现棉织物的环保阻燃,以乙烯膦酸(VPA)作为单体,合成聚乙烯基膦酸(PVPA),并与多乙烯多胺(PEPA)构建阻燃体系,采用层层自组装(LBL)法在棉织物表面制备阻燃涂层,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氧指数测定仪、锥型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和红外光... 为了实现棉织物的环保阻燃,以乙烯膦酸(VPA)作为单体,合成聚乙烯基膦酸(PVPA),并与多乙烯多胺(PEPA)构建阻燃体系,采用层层自组装(LBL)法在棉织物表面制备阻燃涂层,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氧指数测定仪、锥型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和红外光谱仪联用技术等分析了涂层阻燃棉织物的表面形貌和阻燃性能,探究了气相和凝聚相阻燃机制,并测定了阻燃处理后棉织物的物理性能。结果表明:采用LBL法制备PVPA/PEPA涂层阻燃整理棉织物,当整理层数达到12时,阻燃棉织物的极限氧指数(LOI)达到29.8%,垂直燃烧试样离开火焰后自熄,并经10次标准洗涤后,LOI值为27.1%,相较于纯棉织物,阻燃棉织物的热释放量和总热释放量分别降低了16.8%和19.7%。通过形成磷酸化结构改善了炭保护层的稳定性,阻隔了气体及热量的传递,增强了棉织物的阻燃性能,同时赋予棉织物良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织物 阻燃 层层自组装 聚乙烯基膦酸 多乙烯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醇缩丁醛的制备及其在光固化涂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汪国慧 侯栋梁 +3 位作者 章淑娟 柴丽琴 王成龙 郑今欢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8-198,共11页
针对目前废弃安全玻璃夹层中的废旧聚乙烯醇缩丁醛(Recycle polyvinyl butyral,rPVB)过度浪费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回收利用rPVB,对纯聚乙烯醇缩丁醛(Polyvinyl butyral,PVB)进行研究,采用马来酸酐(Maleic anhydride,MA)对PVB接枝改性,得到... 针对目前废弃安全玻璃夹层中的废旧聚乙烯醇缩丁醛(Recycle polyvinyl butyral,rPVB)过度浪费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回收利用rPVB,对纯聚乙烯醇缩丁醛(Polyvinyl butyral,PVB)进行研究,采用马来酸酐(Maleic anhydride,MA)对PVB接枝改性,得到PVB-M,并采用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及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将PVB-M配置成光固化涂层浆,通过测试涂层浆聚合性能,探明PVB-M改性机理、最优改性工艺和最佳涂层浆配方,对比改性前后PVB涂层浆聚合性能和涂层膜力学性能,加入高岭土进一步探究涂层的力学性能和涂层织物表面结构;在此基础上,将该工艺应用于rPVB的回收再利用。结果表明:PVB最佳改性工艺为改性温度70℃、改性时间6 h、MA 3 g;光固化涂层浆配方为光引发体系质量分数1%、樟脑醌(Camphorquinone,CQ)与4-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Ethyl 4-dimethylaminobenzoate,EDB)的质量比例为1∶1、PVB-M与丙烯酸羟乙酯(2-Hydroxyethylacrylate,HEA)的质量比例为1∶2。高岭土质量分数为35%时所制得的涂层织物表面结构均匀,遮盖性好。经对比发现,rPVB所制得的涂层织物表面结构与PVB涂层织物表面结构相似。综上表明rPVB可用于光固化涂层实现回收利用,从而实现资源节约和环保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缩丁醛 马来酸酐 改性 聚合性能 蓝光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上浆整理的4种防霉剂性能比较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颖 符晔 +4 位作者 虞一浩 彭亦康 高玉洁 戚栋明 吴金丹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2-200,共9页
为解决织物在织造和存放时发霉的问题,选用活性组分分别为碘丙炔基正丁胺甲酸酯(IPBC)、吡啶硫酮锌(ZPT)、辛基异噻唑啉酮(OIT)、氯化银(AgCl)的4种防霉剂,以产黄青霉和杂色曲霉为试验菌种,通过最小杀菌浓度(MBC)试验对比防霉剂的抑菌... 为解决织物在织造和存放时发霉的问题,选用活性组分分别为碘丙炔基正丁胺甲酸酯(IPBC)、吡啶硫酮锌(ZPT)、辛基异噻唑啉酮(OIT)、氯化银(AgCl)的4种防霉剂,以产黄青霉和杂色曲霉为试验菌种,通过最小杀菌浓度(MBC)试验对比防霉剂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AgCl的MBC值最小,即杀菌能力最强,其次是IPBC和OIT,ZPT的最大。将上述4种防霉剂添加到3种常见的浆料(丙烯酸酯类、聚乙烯醇类、淀粉类)中,抑菌圈、浆料黏度和Zeta电位(ζ)等测试结果证明:浆料性质是影响防霉剂扩散的主要因素;其中,OIT与3种浆料的配伍性最好,市场应用价值最高。最后,通过上浆整理的方法将防霉剂应用到织物上,对整理织物的表面形貌、接触角、防霉等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浸轧上浆处理,防霉剂可以均匀附着在织物表面使织物获得防霉能力;浆料的黏度和亲疏水性对上浆整理后织物的防霉性能影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防霉上浆整理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防霉剂 上浆整理 OIT IPBC ZPT 浆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耐静水压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其有机硅改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沈麟泷 王成龙 +3 位作者 宋瑶瑶 盛霞 章梅 郑今欢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4期542-549,共8页
为进一步提高水性聚氨酯涂层织物的耐静水压特性,采用聚丙二醇(PPG)和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EG)为混合软段,二羟甲基丁酸(DMBA)为亲水扩链剂,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硬段,制备高耐静水压水性聚氨酯涂层剂,并采用双端羟丙基聚硅氧烷(D... 为进一步提高水性聚氨酯涂层织物的耐静水压特性,采用聚丙二醇(PPG)和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EG)为混合软段,二羟甲基丁酸(DMBA)为亲水扩链剂,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硬段,制备高耐静水压水性聚氨酯涂层剂,并采用双端羟丙基聚硅氧烷(DHPDMS)对其进行改性,制备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涂层剂;利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视频接触角测定仪、万能材料试验机和渗水性测定仪对涂层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探讨初始R值、软段比例、DHPDMS用量对水性聚氨酯及改性涂层剂力学性能和耐静水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体系初始R值为1.5,PPG/PTMEG软段比例为1∶2,DHPDMS质量分数为5.0%时,涂层织物的耐静水压值可达7500 mmH_(2)O;与未改性的水性聚氨酯相比,采用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可进一步提高胶膜的力学性能和涂层织物的耐静水压性能。该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涂层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传统水性聚氨酯涂层织物耐静水压差的缺点,为开发高档户外帐篷布产品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改性 织物涂层剂 水性聚氨酯 耐静水压 防水性能 软段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聚丙烯酸酯复合胶乳的制备及其在涤纶织物涂料印花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丽金 谢子文 +3 位作者 李家炜 杨晓明 李耀邦 戚栋明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7-176,共10页
为了提高印花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日晒牢度,以聚四氟乙烯(PTFE)乳液为种子粒子、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MA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共聚单体,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聚四氟乙烯/聚丙烯酸酯(PTFE/PAcr)复合胶乳,并应用于涤纶织物... 为了提高印花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日晒牢度,以聚四氟乙烯(PTFE)乳液为种子粒子、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MA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共聚单体,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聚四氟乙烯/聚丙烯酸酯(PTFE/PAcr)复合胶乳,并应用于涤纶织物(牛津布)的涂料印花。考察了引入不同质量分数PTFE对复合胶膜的疏水性、热性能及对印花织物K/S值、耐摩擦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TFE/PAcr复合胶粒呈现核壳结构,随着PTFE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胶膜疏水性能增加,热稳定性提高。以复合乳胶为黏合剂的涂料印花涤纶织物K/S值为13.15、干湿摩擦色牢度均达到5级,较传统聚丙烯酸酯黏合剂的印花织物具有更好的色深和耐摩擦色牢度;经100 h连续日晒测试,印花织物的色深和色牢度未发生明显变化,具有良好的耐日晒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乳液 聚四氟乙烯 涂料印花 摩擦牢度 耐日晒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控释放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潇天 裘珂俊 +1 位作者 戚栋明 孙阳艺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5期566-573,共8页
为改善精油稳定性,以偶氮苯胶束/有机硅自组装为微胶囊壁材,精油为芯材,通过O/W微乳液法制备光控释放精油微胶囊。表征微胶囊的组成和形貌,考察微乳液法在不同微胶囊制备中的适用性,研究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光控释放性以及抗菌性能。结... 为改善精油稳定性,以偶氮苯胶束/有机硅自组装为微胶囊壁材,精油为芯材,通过O/W微乳液法制备光控释放精油微胶囊。表征微胶囊的组成和形貌,考察微乳液法在不同微胶囊制备中的适用性,研究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光控释放性以及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微胶囊呈典型圆球状,分散良好,无黏连,平均粒径约为220.0 nm;有机硅壁材可有效保护精油,延缓精油的挥发,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通过O/W微乳液法可以调控微胶囊的精油包覆量,选择精油种类;在光刺激下,精油释放呈现先快速后缓慢的释放趋势,表现出良好的光响应性;微胶囊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可达100%,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该研究为精油的包覆方法、光控释放和抗菌方面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W微乳液法 偶氮苯 精油 光控释放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