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技金融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许嘉扬 钱水土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8,共14页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资源获取与要素配置上具有天然弱质性,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等问题困扰,需要公共政策供给工具创新的支持。作为中国科技金融的代表性政策,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为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视...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资源获取与要素配置上具有天然弱质性,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等问题困扰,需要公共政策供给工具创新的支持。作为中国科技金融的代表性政策,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为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视角考察中国科技金融政策的创新驱动效果提供了良好契机。基于2007—2020年中小板、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构建准自然实验框架,探讨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可以有效驱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并且对实质性创新的正向影响效应存在长期性;科技金融政策通过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补偿实质性创新的正外部性,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异质性分析发现,科技金融政策能够纠正传统金融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错配问题,对于成长期企业、非国有性质企业、制造业企业,表现出更强的创新驱动效果。因此,应扩大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实施范围,形成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合力,加强政策制定的针对性、渗透性与协调性,充分发挥科技金融对企业创新的长效激励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政策 科技型中小企业 实质性创新 策略性创新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改革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仕琦 王永巧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3-57,共15页
绿色金融改革是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包容性绿色增长则是致力于追求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方式。绿色金融改革能否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系统包容性绿色增长,成为当前推动中国经... 绿色金融改革是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包容性绿色增长则是致力于追求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方式。绿色金融改革能否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系统包容性绿色增长,成为当前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基于2012—2022年中国286个城市面板数据,在测算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标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改革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并且该政策效应在资源禀赋较低、工业发展水平薄弱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的城市中更为明显。(2)机制检验表明,绿色金融改革政策主要通过扩大绿色就业规模、提高农业生态效率以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促进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3)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改革政策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不仅促进了本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而且对邻近城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也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成果为绿色金融改革政策成效提供了崭新的评估体系,同时也为政府完善绿色金融改革政策框架、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升级扩容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改革政策 包容性绿色增长 双重差分法 空间溢出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制度型开放与企业创新
3
作者 吴迪 舒泰一 冯颖姣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共12页
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简称《条例》)第一次修订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金融制度型开放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主要结论:《条例... 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简称《条例》)第一次修订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金融制度型开放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主要结论:《条例》第一次修订后,与外资银行进入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相比,外资银行进入程度更高地区的企业创新有更显著的提升;金融制度型开放可以通过降低融资成本与缓解信贷寻租来促进企业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条例》第一次修订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促进效应只存在于国有企业,对企业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的促进效应只存在于非高技术产业。基于此,本文对继续稳步推进金融制度型开放,增强外资银行对企业创新发展的积极作用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制度型开放 外资银行 管理条例修订 企业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林地流转与价值实现新路径——以浙江丽水“两山合作社”为例
4
作者 陈萌萌 《绿色中国》 2025年第10期172-174,共3页
推动集体林地流转与价值实现,是全面提升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核心任务之一。然而,因产权归属不明晰、优质资产难挖掘、社会化资本引进受阻等问题,当前中国林业发展之路举步维艰。创新发展集体林地流转模式,已成为突破“三难”要... 推动集体林地流转与价值实现,是全面提升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核心任务之一。然而,因产权归属不明晰、优质资产难挖掘、社会化资本引进受阻等问题,当前中国林业发展之路举步维艰。创新发展集体林地流转模式,已成为突破“三难”要素制约的有力抓手。本文以浙江丽水“两山合作社”为例,从三方面入手,厘清了“资源-资产-资本”的价值转化脉络,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林业强国提供了借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合作社” 林权改革 林地流转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区域金融结构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钱水土 江乐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2-67,共6页
以民营企业为基础的产业集聚群是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然而产业集聚的形成依赖于一定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对于资金的需求和金融结构有特殊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浙江11个市2000-200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不同的金融结构对产业集聚的影... 以民营企业为基础的产业集聚群是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然而产业集聚的形成依赖于一定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对于资金的需求和金融结构有特殊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浙江11个市2000-200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不同的金融结构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优化区域金融结构、促进浙江产业集聚群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结构 产业集聚 面板数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生态环境改善有助于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吗?——来自浙江省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1
6
作者 姚耀军 黄林东 《金融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1-44,共4页
基于Wurgler模型利用浙江省8个地级市工业分行业数据识别了金融生态环境改善的资本配置效率效应,发现金融生态环境改善的资本配置效率效应取决于行业发展状态。对发展状态较好的行业而言,金融生态环境改善有助于这些行业资本配置效率的... 基于Wurgler模型利用浙江省8个地级市工业分行业数据识别了金融生态环境改善的资本配置效率效应,发现金融生态环境改善的资本配置效率效应取决于行业发展状态。对发展状态较好的行业而言,金融生态环境改善有助于这些行业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主要政策含义是,继续改善金融生态环境质量对于促进资本向优势产业流动,缓解高效率项目所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生态环境 资本配置效率 Wurgle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金融中介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来自浙江省市级面板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8
7
作者 钱水土 刘芸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9-204,共6页
本文利用浙江省市级面板数据对金融中介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控制了教育、外商直接投资、政府干预、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之后,金融中介发展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负向解释力。其中原因主要有浙... 本文利用浙江省市级面板数据对金融中介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控制了教育、外商直接投资、政府干预、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之后,金融中介发展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负向解释力。其中原因主要有浙江区域金融体系不完善、资金流向不合理、经济欠发达县市的金融支持不足等,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中介 产业结构升级 面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金融发展与产业集聚区经济增长——以浙江为例 被引量:16
8
作者 周春喜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71-80,共10页
本文以浙江为例,在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县域金融发展与产业集聚区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作用的内生模型,基于浙江省22县(市)的县级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县域金融发展与产业集聚区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比较了各产业... 本文以浙江为例,在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县域金融发展与产业集聚区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作用的内生模型,基于浙江省22县(市)的县级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县域金融发展与产业集聚区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比较了各产业集聚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浙江县域金融发展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与产业集聚区经济增长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金融发展效率对产业集聚区经济增长的检验效果不显著;实际利率对产业集聚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提出在执行利率政策时,不能采用金融发展理论中提高利率、解除金融抑制的政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金融 产业集聚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危机形势下的农村企业信贷状况调查分析:浙江案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钱水土 夏良圣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3-56,共4页
文章对金融危机形势下浙江省农村企业的信贷状况做了抽样调查,并据此分析了农村企业的信贷特点、金融服务满足状况。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农村企业贷款表现出小额、短期、投放于原材料购买和流动资金周转等特点;欠发达县域企业进行民间... 文章对金融危机形势下浙江省农村企业的信贷状况做了抽样调查,并据此分析了农村企业的信贷特点、金融服务满足状况。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农村企业贷款表现出小额、短期、投放于原材料购买和流动资金周转等特点;欠发达县域企业进行民间融资现象比发达县域突出;农村企业融资难症结在于贷款抵押担保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企业 信贷 民间借贷 抵押担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县域金融发展方式转型与生产效率提升——浙江县(市)数据经验证据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平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49,共8页
本文以浙江为例并在其县(市)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对县域金融质量改善是否比数量扩张更具生产率提升效应的问题进行了计量检验。研究发现:金融质量的提升,无论在浙江全省县域还是内部各分区层面上,均对生产效率... 本文以浙江为例并在其县(市)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对县域金融质量改善是否比数量扩张更具生产率提升效应的问题进行了计量检验。研究发现:金融质量的提升,无论在浙江全省县域还是内部各分区层面上,均对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金融数量扩张,只在部分内陆县域层面上对生产效率提升产生了相对弱得多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意味着,推进县域金融发展方式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的转变,将有利于我国县域经济生产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金融 金融质量 生产效率 随机前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非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效率:浙江个案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春喜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78,共6页
实证分析表明.在正规金融机构纷纷撤离农村情况下.浙江省温州地区的非正规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民营经济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其对经济增长的效率高于正规金融。这进一步反映出温州地区的金融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必须制定相应法律法... 实证分析表明.在正规金融机构纷纷撤离农村情况下.浙江省温州地区的非正规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民营经济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其对经济增长的效率高于正规金融。这进一步反映出温州地区的金融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必须制定相应法律法规,规范非正规金融行为;引导、吸收民间资本,推进金融机构改革,使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金融 非正规金融 金融机构改革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浙江现象”到“浙江经验”——浙江引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逻辑 被引量:2
12
作者 姚耀军 施丹燕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1-187,共7页
中国互联网金融跨越式发展,浙江引领发展潮流。本土企业创新迭出,成就互联网金融发展之"浙江现象"。"浙江现象"的背后是独特的"浙江经验"。炽烈的企业家精神、一流的软硬环境、领先的信息经济发展与活跃... 中国互联网金融跨越式发展,浙江引领发展潮流。本土企业创新迭出,成就互联网金融发展之"浙江现象"。"浙江现象"的背后是独特的"浙江经验"。炽烈的企业家精神、一流的软硬环境、领先的信息经济发展与活跃的民间金融,成为触发互联网金融发展之"浙江现象"的四大深层因素。互联网金融与经济转型升级深度融合,是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之"浙江现象"的进一步升华,对此浙江已从制度供给等多个层面展开积极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创新 浙江现象 浙江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能否提升城市经济韧性? 被引量:21
13
作者 周春喜 陶莺 王威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80,共11页
从理论上分析了绿色金融、技术创新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并基于2010—2019年我国内地247个地市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技术创新如何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绿色金融... 从理论上分析了绿色金融、技术创新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并基于2010—2019年我国内地247个地市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技术创新如何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绿色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融资成本和发挥信号传递作用驱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增强了城市经济的恢复抵抗能力、适应调整能力和转型再造能力,从而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在非资源型城市中显著,而在资源型城市中不显著,在大型城市具有促进效果,在东部城市、中部城市的影响效果优于西部城市;此外,绿色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就业人口规模和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门槛效应。为此,应因地制宜发展绿色金融,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注重提升技术创新质量,持续推进绿色金融与数字金融的深度融合,以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技术创新 经济韧性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结构与金融结构协调发展水平测度 被引量:1
14
作者 傅利福 任诚信 +1 位作者 厉佳妮 吴慧慧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9-144,共6页
人口结构和金融结构的协调发展水平会影响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中国人口结构和金融结构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并提出数字技术提升两者协调发展水平的路径。研究发现:... 人口结构和金融结构的协调发展水平会影响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中国人口结构和金融结构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并提出数字技术提升两者协调发展水平的路径。研究发现:人口结构和金融结构系统发展处于良好协调阶段,样本期内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东部地区已达到优质协调等级。数字金融的引导作用能够促进人口结构和金融结构相匹配以及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发展;当数字金融发展程度较低时,其对人口结构与金融结构的耦合协调度存在负向影响,当跨越第一门槛时,这种影响变为正向,但跨越第二门槛后,数字金融对两者的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变得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结构 金融结构 数字金融 耦合协调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情绪词典和BERT-BiLSTM的股指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少军 苏长利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8-367,共10页
股票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使得股票预测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鉴于金融文本在股票预测中的潜在价值,采用词典法和BERT双向长短期记忆模型(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 股票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使得股票预测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鉴于金融文本在股票预测中的潜在价值,采用词典法和BERT双向长短期记忆模型(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ERT-BiLSTM)对在线财经新闻提取情感特征,构建了融合情感特征和股票交易特征的股指预测模型。实验对比了融合情感特征前后模型的预测能力,并探讨了不同模型、不同时间周期下预测能力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融合词典法和深度学习技术提取的情感特征均能提升各模型股指预测的准确率。LSTM模型相较其他实验模型在融合情感特征前后的股指预测上均表现较好。进一步的时间跨度分析表明,股指预测模型在较短的时间跨度上对股票指数涨跌的预测能力更强。为验证股指预测模型的实际价值,对沪深300指数的牛熊市和震荡市进行回测分析,结合LSTM模型和深度Q网络(deep Q-network,DQN)原理,对比了传统均线策略以及结合DQN强化学习算法后股指回测差异。回测结果表明,相比于单一的传统交易策略,结合传统交易策略和深度学习方法的股票指数预测模型在牛熊市及震荡市中均保证了正的夏普比例和累积收益率,并有效控制了最大回撤,显示出更强的市场适应性和盈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经新闻情感特征 股指预测 BiLSTM模型 DQN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际传承与家族企业ESG表现——基于传承多阶段演进视角
16
作者 马凌远 尤航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11,共13页
中国家族企业已进入代际传承的高峰期,在新发展理念和“双碳”目标下,代际传承对家族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社会情感财富理论,以代际传承阶段演进为切入点,探究家族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机制。利用中国家族上市... 中国家族企业已进入代际传承的高峰期,在新发展理念和“双碳”目标下,代际传承对家族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社会情感财富理论,以代际传承阶段演进为切入点,探究家族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机制。利用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代际传承对家族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二代接班准备期的家族企业ESG表现相对更好,而二代接班上位治理对家族企业ESG表现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两代认知差异既削弱了接班准备的正向影响,也削弱了接班上位的负向影响,而女性继承人则强化了代际传承两个阶段对企业ESG表现的作用。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当家族企业规模、家族冲突水平较大时,二代接班上位对ESG表现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此外,创始人完全退出后,二代自治对ESG表现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本文为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同时也对政府推动民营企业ESG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企业 代际传承 ESG表现 社会情感财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仕琦 王永巧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77,共11页
本文选取2008~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将发挥杠杆效应还是挤出效应。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促进了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而这一政策诱发的绿色创新是在既有创新活动基... 本文选取2008~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将发挥杠杆效应还是挤出效应。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促进了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而这一政策诱发的绿色创新是在既有创新活动基础上叠加的杠杆效应,并未挤出其他技术创新;其中,绿色信贷政策主要通过强化高管绿色认知来促进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在西部地区、强环境规制地区以及高竞争行业中更为明显。本文拓展了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影响的研究视角,为推进经济绿色转型提供了有价值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政策 重污染企业 绿色创新 杠杆效应 挤出效应 上市公司 高管绿色认知 经济绿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节奏与企业绩效:基于吸收能力理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主恩 郭海 丁杰斌 《系统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5-230,共16页
当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保持和重塑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然而,企业应当按照什么样的节奏进行数字化转型,这是一个被忽视的重要科学问题。立足组织变革视角,基于吸收能力理论,考察了数字化转型节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企业知识存量... 当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保持和重塑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然而,企业应当按照什么样的节奏进行数字化转型,这是一个被忽视的重要科学问题。立足组织变革视角,基于吸收能力理论,考察了数字化转型节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企业知识存量与数字化转型经验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节奏与企业绩效呈“U”型关系;知识存量、数字化转型经验分别对该曲线关系产生负向、正向调节作用。研究提出了双重逻辑驱动的变革节奏观点,揭示了数字化转型节奏影响企业绩效的过程机理,进一步明确了数字化转型节奏的理论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奏 数字化转型 吸收能力 组织变革 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被引量:189
19
作者 钱水土 周永涛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8-74,共7页
本文以我国2000-2008年28个省市数据为样本,运用残差结构一阶自相关的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方法估算TFP和各个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然后运用两步GMM系统估计方法检验了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控制了相关变量... 本文以我国2000-2008年28个省市数据为样本,运用残差结构一阶自相关的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方法估算TFP和各个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然后运用两步GMM系统估计方法检验了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控制了相关变量后,金融发展对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都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技术进步 产业升级 TFP G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认证对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分析——以我国城投债为例 被引量:13
20
作者 何志刚 周泉 陆奕雯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3-71,共9页
金融认证机制有助于缓解债券融资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债券的融资成本,是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认证缓解债券融资信息不对称的机制,并以2002~2014年发行的城投债数据为样本,采用真实利息成本模型,... 金融认证机制有助于缓解债券融资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债券的融资成本,是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认证缓解债券融资信息不对称的机制,并以2002~2014年发行的城投债数据为样本,采用真实利息成本模型,探讨了包含信用评级、承销商认证以及担保机制在内的第三方金融认证对缓解城投债发行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信用评级越高、承销商声誉越好、簿记建档和公开招标的发行方式、由银行进行债券承销以及担保机制均能显著降低发行人的融资成本;且所发行债券的期限越长,金融认证机制的效果越显著。即我国债券发行的金融认证有助于缓解债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发行人的融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认证 信息不对称 融资成本 债券融资 城投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