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以浙江省69县市为例 被引量:107
1
作者 杨丽霞 苑韶峰 王雪禅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22,30,共6页
研究目的:从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两个角度探讨二者协调发展的时间演变规律以及空间差异。研究方法:采用重心转移模型以及人口城镇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指数的方法。研究结果:(1)浙江省69县市的城镇人口增长率分布在0—46.37%之间;而城... 研究目的:从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两个角度探讨二者协调发展的时间演变规律以及空间差异。研究方法:采用重心转移模型以及人口城镇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指数的方法。研究结果:(1)浙江省69县市的城镇人口增长率分布在0—46.37%之间;而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分布在0—149.70%,从数量上比较,部分城市二者出现失调现象;(2)通过重心转移模型发现,2005—2010年人口重心向西南方向转移了1891.04 m,建成区扩展的重心由南向北转移5029.73 m,二者重心转移的方向有所差异;(3)41个县市的协调性指数都达到了0.9以上,说明这些地区的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发展协调;10个县市的协调性指数在0.8—0.9之间,属于基本协调。研究结论:浙江省的城镇化总体水平较高,但是不同县市中,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程度有所差异,所以在失调县市,需要进一步加强土地的集约利用,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协调发展 空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46
2
作者 杨丽霞 夏浩 苑韶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3-88,共6页
研究目的:以土地投入产出率为支点,探析浙江省11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以期为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熵值法和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1)浙江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整体水... 研究目的:以土地投入产出率为支点,探析浙江省11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以期为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熵值法和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1)浙江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整体水平较高,但各城市之间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差异性显著;(2)浙江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形态;(3)浙江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主要受区位条件、城市发展策略、产业结构、城市人口数量与质量的影响。研究结论: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分异特点,制定差异化策略,推动土地利用综合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经济效益 耦合协调度 熵值法 空间分析法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用地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局域空间计量分析——基于浙江省69县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苑韶峰 杨丽霞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9-85,共7页
研究目的:采用局域空间计量学模型,对浙江省69县市的建设用地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研究方法: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揭示经济地理变量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1)2005-2010年间,浙江省69县市建设用地扩张存在显著的区... 研究目的:采用局域空间计量学模型,对浙江省69县市的建设用地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研究方法: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揭示经济地理变量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1)2005-2010年间,浙江省69县市建设用地扩张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2)浙江省69县市的建设用地面积的空间分布并非完全随机性,而是呈现出强烈的空间聚集特征。(3)人口数量、人均GDP、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这4个解释变量对69县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差异明显:环杭州湾的30个县市的人口数量对建设用地扩张拉动力度最大;浙西南的10个县市,其人均GDP和产业结构对建设用地扩张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城市化水平对建设用地扩张正向拉动作用地重心,由2005年浙西南丘陵山地的淳安县、龙游县等6县市转移到2010年浙东南沿海地区的温州、台州等13县市,同时负向抑制作用的区域也有所扩大。研究结论:不同区域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因素有所差异,很有必要制定差异化的建设用地调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局域空间计量分析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农业土地利用系统氮素效应分析——以湖南省桃江县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袁承程 刘黎明 +2 位作者 付永虎 殷冠羿 周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71-1381,共11页
为系统分析和评价农业土地利用环境效应,了解农业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提高物质利用效率,本文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区域尺度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物质流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省桃江县为案例区,综合评价了该区域农业土地利... 为系统分析和评价农业土地利用环境效应,了解农业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提高物质利用效率,本文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区域尺度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物质流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省桃江县为案例区,综合评价了该区域农业土地利用系统中氮素利用效率及环境健康状况。结果表明:(1)1980—2013年,桃江县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生产输入氮素量和环境输入氮素量显著增加,2013年比1980年分别增加了1.2倍和0.4倍;其中,生产输入方式是桃江县氮素输入总量的主要来源,占2013年总输入量的77%。(2)1980—2013年,桃江县氮素输出总量逐年波动增长,而产品输出氮素量却增加不多,但环境输出氮素量比1980年增长了1.4倍。(3)与此同时,桃江县农业土地利用系统氮肥投入强度逐年增长,至2013年其值达到328.4 kg·hm^(-2),超过了警戒值(250.0 kg·hm^(-2));此外,桃江县氮素物质利用效率逐年降低,物质生产效率还处于较低水平,还需进一步采取措施,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4)1980—2010年桃江县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生态稳定性和环境健康质量逐年恶化,然而,在2010—2013年桃江县的环境健康质量有所好转,其氮素养分负荷由2010年的208.8 kg·hm^(-2)回落至2013年的154.1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流分析 农业土地利用系统 氮素循环 环境质量 物质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5年来中国土地利用冲突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85
5
作者 周德 徐建春 王莉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29,共9页
研究目的:总结和梳理中国近15年来土地利用冲突研究文献,分析土地利用冲突的研究现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研究方法:基于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学术文献数据库,采用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当前中国... 研究目的:总结和梳理中国近15年来土地利用冲突研究文献,分析土地利用冲突的研究现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研究方法:基于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学术文献数据库,采用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当前中国土地利用冲突研究具有很多共同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冲突概念演变、类型与区域分布、原因及机制、评价与管理等4个方面。研究结论:在全面评析土地利用冲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未来应当重点关注5个方面的研究:(1)理论基础和整体分析框架研究;(2)评价指标体系和定量模型研究;(3)多尺度(微观—中观—宏观)综合研究;(4)区域土地利用冲突情景模拟研究;(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冲突 综述 系统分析 研究进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雾霾管控:土地利用空间冲突与城市风道 被引量:28
6
作者 徐建春 周国锋 +2 位作者 徐之寒 周德 郑升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9-56,共8页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国内外城市雾霾治理的经验和进展,剖析土地利用空间冲突与城市风道在该领域的应用,进而寻求优化城市雾霾管控路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城市风道是空气流通的主要廊道,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密...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国内外城市雾霾治理的经验和进展,剖析土地利用空间冲突与城市风道在该领域的应用,进而寻求优化城市雾霾管控路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城市风道是空气流通的主要廊道,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密切相关;(2)运用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城市风道相耦合的方法是治理城市雾霾的有效途径,但在实践中常被忽视;(3)目前杭州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对城市风道的形成有多种不利因素,存在着冲突,需要开展城市风道体系的优化与重构研究。研究结论:通过城市风道的优化与重构来管控杭州城市雾霾,是可行且有效的,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空间冲突 城市风道 雾霾 管控 杭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福利变化分析——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 被引量:82
7
作者 杨丽霞 朱从谋 +1 位作者 苑韶峰 李胜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5-41,共7页
研究目的:选择经济发达地区的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义乌市作为调查样本区,分析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定量测度宅基地退出前后农户福利水平的变化。研究方法:Logistic模型,模糊评价法,实地调研法。研究结果:近郊村农户愿意退出宅... 研究目的:选择经济发达地区的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义乌市作为调查样本区,分析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定量测度宅基地退出前后农户福利水平的变化。研究方法:Logistic模型,模糊评价法,实地调研法。研究结果:近郊村农户愿意退出宅基地的比例高达64%;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正向作用的因素依次为宅基地住房层数、农户家庭收入水平,负向作用的因素依次为农户年龄、当前状态满意度、农户居住舒适度以及家庭人口数量;农户退出宅基地进行集中居住后,住宅的资产性凸显,农户的总体福利水平提升,远郊村农户福利水平提升更大;从功能性看,农户居住状况改善最多,经济状况提升较大,但远郊农户生活成本增加较大,搬进新宅后近郊农户状态满意度提升较小。研究结论:经济发达地区宅基地退出时机较成熟,建议政府探索适合农户生活方式过渡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居住布局模式,为退地农户提供受教育、培训和就业机会,构建市场机制提升城乡土地配置效率,增加农户财产性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供给侧改革 宅基地退出 农户意愿 福利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I数据的城市土地混合利用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杭州市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22
8
作者 周德 钟文钰 +1 位作者 周婷 戚佳玲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6-106,共11页
研究目的:基于POI数据开展杭州土地利用混合度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为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新路径。研究方法:空间格局分析、半方差函数、分层线性模型。研究结果:(1)杭州土地利用混合度总体偏低;(2)土地利用功能混合度总体上低于土... 研究目的:基于POI数据开展杭州土地利用混合度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为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新路径。研究方法:空间格局分析、半方差函数、分层线性模型。研究结果:(1)杭州土地利用混合度总体偏低;(2)土地利用功能混合度总体上低于土地利用结构混合度;(3)土地利用混合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周围逐渐递减,呈辐射状分布,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4)土地利用混合度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带状异向性;(5)土地利用混合度与人口密度、公交站点数量、到铁路和到钱塘江的距离以及规划用地管制分区级别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第一产业比重、到地铁的距离、到公路的距离以及到西湖的距离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结论:规划层面,应加强将土地混合利用理念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治理层面,应建立土地混合利用空间差异化管理和空间联动管理等管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数据 土地混合利用 土地多功能利用 空间相关性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税费政策的耕地保护作用机理与实证检验——以湖北省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为例 被引量:9
9
作者 曹瑞芬 张安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9-145,共7页
土地税费政策是解决因外部性存在而导致的农地城市流转失序的重要工具。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是土地税费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从耕地保护管理主体--地方政府视角出发,通过调动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促进耕地资源保护。以新... 土地税费政策是解决因外部性存在而导致的农地城市流转失序的重要工具。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是土地税费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从耕地保护管理主体--地方政府视角出发,通过调动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促进耕地资源保护。以新增费为例,初步尝试将新增费缴纳、新增费分配过程有机结合,视为横向跨区域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并据此考察以新增费为代表的土地税费政策的耕地保护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采用湖北省县级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和引入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表明:①以新增费为载体的县际横向跨区域财政转移制度有助于实现耕地保护外部性内部化,进而调动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促进耕地资源保护,然而其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②通过进一步深入挖掘发现,新增费分配效果不显著是导致以新增费为代表的土地税费政策绩效不高的根本原因。③结合湖北省四大分区可知,新增费分配不科学、不合理是制约分配制度有效发挥的深层次原因。结果显示新增费分配倾向于经济相对发达的鄂东沿江平原区和受政策支持的鄂西山地,而作为湖北省粮棉油生产基地的鄂中平原区和鄂北岗地的新增费分配明显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税费政策 耕地保护 新增费 地方政府 财政转移支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治理视野下的多规合一——以浙江省试点县(市)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建春 韩嘉妮 周德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8-117,共10页
文章运用一元为主、多元辅补的多元治理理论分析方法,对浙江省试点县(市)"多规合一"的协调机制、编制主体、审批机制和空间管控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提炼出"多规合一"四方面的成效,为今后其他地区"多规合一&qu... 文章运用一元为主、多元辅补的多元治理理论分析方法,对浙江省试点县(市)"多规合一"的协调机制、编制主体、审批机制和空间管控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提炼出"多规合一"四方面的成效,为今后其他地区"多规合一"编制工作提供经验借鉴。研究发现:一是试点地区"多规合一"的成效明显;二是本文将多中心治理理论中国化为"一元为主、多元辅补"的多元治理的理论,并用以分析"多规合一"的现状、成果、缺憾及完善路径是有效的。因此,文章研究结论为现行"多规合一"还需要从政策法律体系、编制机构和公众参与等方面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规合一 多元治理 一元为主、多元辅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典型山区忻州不同小生境坡耕地土壤肥力特征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郭永龙 毕如田 +1 位作者 王瑾 苑韶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05-208,218,共5页
以华北地区典型山区忻州为例,采集1 872个土壤样品,研究典型山区不同小生境坡耕地土壤肥力特征及盐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海拔下,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及缓效钾含量均以坡度5°-15°最低,坡度〉15°最高,土壤碱解氮、有效磷... 以华北地区典型山区忻州为例,采集1 872个土壤样品,研究典型山区不同小生境坡耕地土壤肥力特征及盐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海拔下,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及缓效钾含量均以坡度5°-15°最低,坡度〉15°最高,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则随坡度上升而呈下降趋势,海拔〈1 000m,土壤有效铁、有效锌、有效硼、有效钼及有效硫含量均以5°-10°最低,海拔〉1 000m则随坡度增加而下降,表明海拔1 000m以下,5°-15°坡耕地土壤侵蚀较其他坡度高。坡向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养分影响显著,阳坡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均小于阴坡,且其差异随坡度上升而呈增大趋势,pH则呈相反趋势;速效养分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则受坡向和坡度的共同作用。不同海拔土壤盐分和pH均以5°-15°最低,海拔〈1 000m时,0-5°土壤盐分最高,显著高于5°-15°土壤;而不同海拔土壤间含盐量也表现为随海拔上升呈显著下降趋势,以上表明土壤的脱盐效果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小生境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慈溪市四镇农地转用过程中农户福利变化的定量测度 被引量:9
12
作者 苑韶峰 杨丽霞 王庆日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2-90,共9页
研究目的:选择经济发达和征地行为较活跃的慈溪市的4个乡镇(街道)为调查样本点,构建经济发达地区失地农民福利水平评价体系,定量测度征地前后农户福利水平的变化。研究方法:模糊评判方法、实地调研法。研究结果:征地后4个乡镇(街道)的... 研究目的:选择经济发达和征地行为较活跃的慈溪市的4个乡镇(街道)为调查样本点,构建经济发达地区失地农民福利水平评价体系,定量测度征地前后农户福利水平的变化。研究方法:模糊评判方法、实地调研法。研究结果:征地后4个乡镇(街道)的农户福利水平均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从农户福利水平各功能指标看,被征地农户的经济条件、社区环境、社会保障和满意程度有所恶化,而农户居住条件有所改善;从各功能隶属度的农户比重结果看,99.5%的样本农户认为征地后福利处于较差状态。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提高被征地农民福利水平,建议政府采用为失地农民提供受教育和培训、工作机会、社会保险、变一次补偿为终生补偿等复合补偿方式,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建多元化的筹资机制,在农村全面推广养老保险,逐步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纳入被征地农民保障体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转用 福利水平 功能和能力福利理论 农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WR模型的耕地表层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研究——以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永龙 刘友兆 +2 位作者 毕如田 苑韶峰 王庆日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87-190,200,F0004,共6页
通过选择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因素,设定量化标准、构建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2006—2010年忻州市忻府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了统计及空间可视化分析,探索了不同影响因素对忻府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及其空间差异性。发现... 通过选择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因素,设定量化标准、构建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2006—2010年忻州市忻府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了统计及空间可视化分析,探索了不同影响因素对忻府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及其空间差异性。发现距村距离、海拔、地面坡度、田面坡度、通常地下水位、pH值、全N、地势起伏度、总户数等对忻府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表层 壤有机质 影响因素 GWR模型 空间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典型蔬菜地磷流失因素的交互效应模型研究
14
作者 苑韶峰 杨丽霞 杨桂山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3-672,共10页
本文通过野外径流小区试验,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了雨强、施磷水平、坡度以及植被覆盖度对菜地土壤磷素径流流失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构建了土壤TP和PP浓度与雨强、施磷量和坡度之间关系的回归模型,并对... 本文通过野外径流小区试验,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了雨强、施磷水平、坡度以及植被覆盖度对菜地土壤磷素径流流失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构建了土壤TP和PP浓度与雨强、施磷量和坡度之间关系的回归模型,并对各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雨强、施磷量和坡度的增加,从而增加了土壤侵蚀,促进了径流中TP、DP和PP的流失;而小白菜在不同的生长期内,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产流历时延长,径流量减少,但与各形态磷流失浓度之间没有发现明显的相关关系。双因素交互效应表明,雨强和施磷量、施磷量和坡度以及雨强和坡度对径流中TP和PP浓度的影响存在一个值域,即降雨强度在中小雨强0.83~1.17mm.min-1,施磷量处在不施磷和低施磷≤30kg.hm-2,坡度为0°和3°。低于这个值域时,其交互效应对径流中TP和PP浓度的影响不明显,高于这个值域时则都表现协同促进作用。因此,在农田管理上,应尽量采取措施削弱交互效应的协同促进作用,进而减弱土壤磷素径流流失对水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磷 影响因素 交互效应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发展权与功能损失的农村宅基地流转增值收益分配研究——以义乌市“集地券”为例 被引量:75
15
作者 朱从谋 苑韶峰 +1 位作者 李胜男 夏浩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7-44,共8页
研究目的:从宅基地流转功能损失角度构建增值收益分配模型,探寻基于土地发展权的宅基地流转增值收益分配方法。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模型测算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义乌市制定的"集地券"流转模式的实质是运用市场机制实现... 研究目的:从宅基地流转功能损失角度构建增值收益分配模型,探寻基于土地发展权的宅基地流转增值收益分配方法。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模型测算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义乌市制定的"集地券"流转模式的实质是运用市场机制实现土地发展权空间转移,通过"集地券"形式获得的宅基地增值收益约为1152元/m2;宅基地流转过程中,政府应补偿宅基地居住保障、社会保障以及文化服务功能价值损失,约为234元/m2;基于发展权和功能损失角度,义乌市政府、村集体和农民分享宅基地流转增值收益的比例为40∶11∶49。研究结论:建立在基准地价基础上对宅基地的土地发展权价值进行分配,并结合宅基地功能损失补偿农民体现公平原则,也接近地方政策规定及实际分配比例,符合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的改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宅基地 增值收益分配 土地发展权 功能损失 “集地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宅基地多功能识别及其空间分异研究——基于嘉兴、义乌、泰顺的典型村域分析 被引量:56
16
作者 杨丽霞 李胜男 +2 位作者 苑韶峰 申屠楚宁 唐奕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9-56,共8页
研究目的:基于宅基地多功能识别结果,构建多功能量化评价体系,揭示不同地区不同区位宅基地功能分异规律。研究方法:基于可达性划分宅基地类型,构建基于宅基地利用的多功能量化评价体系,引入产业区位熵测算宅基地功能优势度。研究结果:(1... 研究目的:基于宅基地多功能识别结果,构建多功能量化评价体系,揭示不同地区不同区位宅基地功能分异规律。研究方法:基于可达性划分宅基地类型,构建基于宅基地利用的多功能量化评价体系,引入产业区位熵测算宅基地功能优势度。研究结果:(1)生产功能以嘉兴城中村、义乌城中村及近郊具有突出优势;(2)资产功能呈现城中村>近郊>远郊>边远的分异特征;(3)生态功能呈现出山区>平原>丘陵盆地和城中村<近郊<远郊<边远的分异规律;(4)心理功能与保障功能未呈现显著性差异。研究结论:不同区位宅基地功能结构具有显著差异,在宅基地退出时应对其进行差别定价与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宅基地功能 指标体系 区位熵 空间分异 样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方式选择偏好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武艳 张艺弘 +2 位作者 王华 朱从谋 徐保根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2-48,共7页
研究目的:掌握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方式的选择偏好,辨析农户能力资本与补偿方式选择偏好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能力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方式选择存在偏好,农户能力类型与补偿方式存在一定逻辑关系。人力资本充... 研究目的:掌握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方式的选择偏好,辨析农户能力资本与补偿方式选择偏好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能力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方式选择存在偏好,农户能力类型与补偿方式存在一定逻辑关系。人力资本充裕的农户,希望获取地力补偿;物质资本充足的农户,希望获取资金补偿;社会资本丰富的农户,则不希望获取资金补偿,倾向于社会补偿方式。农户人力资本与景观设计意愿、绿肥使用意识和参加培训数量相关性更高;物质资本与耕地规模、耕地质量和农田基础设施相关性更高;社会资本与社会保障满意度相关性最高。研究结论:耕地保护补偿方式设计应在现有基础上,掌握农户需求,了解农户能力水平,进一步探索补偿方式的多元化,针对不同能力类型农户匹配最优补偿方式,保障农户发展权益同时提升农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耕地保护补偿 农户 偏好 能力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