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
1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5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2014年4月,经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领导小组、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批准,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成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的历史,最早可追溯 到1989年成立的杭州大学日本文化研究中心。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浙江工商大学 重点研究基地 浙江省 研究院 东亚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社会科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视域下的童蒙读物比较研究——以《千字文》与《开蒙要训》之比较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新朋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7-113,159,共7页
汉字启蒙教育是"汉字文化圈"存在的先决条件,于是《急就篇》、《千字文》、《开蒙要训》、《太公家教》、《兔园策府》、《三字经》等我国传统启蒙读物便走出了国门,成了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童蒙的案头书,并进一步演变... 汉字启蒙教育是"汉字文化圈"存在的先决条件,于是《急就篇》、《千字文》、《开蒙要训》、《太公家教》、《兔园策府》、《三字经》等我国传统启蒙读物便走出了国门,成了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童蒙的案头书,并进一步演变、生发,形成了"童蒙读物子文化圈"。然它们最终的命运却不相同:在中土流传的有之;在域外流传的有之;中土、域外同时流传的有之;中土、域外均不传的亦有之。文本本身的差异是造成不同结果的最重要因素。在这里我们以在属性、产生时代、编录内容、编排形式等方面均颇具可比性的《千字文》和《开蒙要训》为例,由收字用韵、内容层次、对后世的影响三方面将二者加以比较,考察二者间的异同及由此带来的不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世界 童蒙读物 千字文 开蒙要训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琉球“己酉倭乱”与明代东亚局势推演之研究——兼论琉球的历史归属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小法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6-106,159,共11页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的"己酉倭乱"使得琉球王国不仅国破家亡,还与萨摩藩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掟十五条》等条约。然由于季风等原因,琉球未能将国难的信息及时传递至明朝,致使坐失解决良机。之后虽有遣使相告,但信息模糊,明廷...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的"己酉倭乱"使得琉球王国不仅国破家亡,还与萨摩藩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掟十五条》等条约。然由于季风等原因,琉球未能将国难的信息及时传递至明朝,致使坐失解决良机。之后虽有遣使相告,但信息模糊,明廷并未明了其"倭乱"实情。万历四十年真相大白的"己酉倭乱"震动明廷朝野,各级官吏、士绅就援救琉球、封贡、海防、朝日关系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最终,明廷以限制琉球贡期为措施,泄泄焉了结了萨摩入侵琉球后的中日琉三国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酉倭乱 琉球 萨摩 情报传递 明廷对策 掟十五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钓鱼岛记载始出文献之研究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小法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1-126,159,共6页
对最早记载钓鱼岛文献的研究结果,目前主要有"《山海经》说"、"《隋书》说"、"宋元针本说"、"《顺风相送》说"及"《三十六姓所传针本》说"等几种。其中,"《山海经》说"和&... 对最早记载钓鱼岛文献的研究结果,目前主要有"《山海经》说"、"《隋书》说"、"宋元针本说"、"《顺风相送》说"及"《三十六姓所传针本》说"等几种。其中,"《山海经》说"和"《隋书》说"争议较大,缺乏力证。"宋元针本说"虽合乎逻辑,但尚需物证来确认。"《顺风相送》说"是目前最大的共识,尤其是得到了官方认可之后,几乎成为定说,但因其成书年代扑朔,因而尚存商榷余地。而"《三十六姓所传针本》说"因原书散佚,看似可信度高,但有待实物来补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钓鱼岛文献 列姑射 高华屿 顺风相送 三十六姓所传针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和数字技术协调发展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秀珍 方霞 +1 位作者 杨振宇 张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9-158,174,共21页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我国经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而绿色金融和数字技术协同发展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及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引入绿色金融与数字技术拓展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推导分析绿色金融与数字技术协同发展驱动企...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我国经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而绿色金融和数字技术协同发展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及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引入绿色金融与数字技术拓展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推导分析绿色金融与数字技术协同发展驱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并构建绿色金融与数字技术协调发展指数,以2011年至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测度分析以及实证检验,证实了两者协调发展能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机制检验表明,两者协调发展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和提高风险承担水平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进一步分析发现,处于环境规制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金融初始禀赋高地区的企业以及属于污染类行业的企业,两者协调发展对企业高质量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在发展数字经济大背景下,为了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和数字技术协调发展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需要构建新型数字化绿色金融体系,完善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制定有效的绿色创新激励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数字技术 绿色技术创新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学技术解析发酵水产食品风味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剑 王婉婉 +5 位作者 李欢 王飞飞 傅玲琳 董科 贾临宇 王彦波 《肉类研究》 2022年第9期43-50,共8页
发酵水产食品风味形成机制复杂,制备和发酵过程中的原料、所用发酵剂以及设备和加工工艺中的多种微生物相互作用,导致形成的风味成分种类多样,从单一层面对不同发酵水产食品风味成分解析较为困难。近年来,通过利用对不同层面准确解析的... 发酵水产食品风味形成机制复杂,制备和发酵过程中的原料、所用发酵剂以及设备和加工工艺中的多种微生物相互作用,导致形成的风味成分种类多样,从单一层面对不同发酵水产食品风味成分解析较为困难。近年来,通过利用对不同层面准确解析的组学技术,研究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质转录翻译及相互作用,并对代谢物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可用于明确特征风味成分,揭示风味形成机制。因此,多组学技术可以用于动态检测发酵过程中水产品风味成分变化并解析风味形成机制、构建风味化合物代谢网络,探究风味相关微生物及酶作用关系。本文综述水产品发酵中风味形成的主要代谢途径、多组学技术应用于解析水产品发酵过程中风味形成的研究进展,以及多组学技术在发酵水产品风味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组学技术 水产品 发酵水产食品 风味形成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入日本的钟馗信仰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姚琼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4-118,159-160,共5页
钟馗信仰形成于魏晋,在唐代进入宫廷傩仪,成为国家瘟疫祭祀的重要组成部分,至宋元伴随着傩仪走入民间开始逐步世俗化。隋唐之际,遣隋使、遣唐使开始往返于中日之间,钟馗信仰遂东传日本。然而传至日本的钟馗并未出现在国家祭祀中,而在形... 钟馗信仰形成于魏晋,在唐代进入宫廷傩仪,成为国家瘟疫祭祀的重要组成部分,至宋元伴随着傩仪走入民间开始逐步世俗化。隋唐之际,遣隋使、遣唐使开始往返于中日之间,钟馗信仰遂东传日本。然而传至日本的钟馗并未出现在国家祭祀中,而在形成初期即以民间信仰的形式表现出来。日本钟馗信仰的这一特点,不仅反映出日本吸收中国文化的方式,更体现出日本对中国道教吸收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钟馗信仰 传入 日本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镜像中的“国清寺”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0-95,158-159,共6页
陈隋之际是中国重新走向统一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佛教界经过各宗长期的教理探索与传教实践,谋求各种学说融合与统一的气运日趋高涨之时。由中国人独自创建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便在这个历史关键时刻应运而生。天台宗的大乘思想、中... 陈隋之际是中国重新走向统一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佛教界经过各宗长期的教理探索与传教实践,谋求各种学说融合与统一的气运日趋高涨之时。由中国人独自创建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便在这个历史关键时刻应运而生。天台宗的大乘思想、中国元素、兼容并蓄等特点,使其在汉译佛教圈内迅速传播,日本与朝鲜先后创立本国的天台宗。日本与朝鲜的天台宗信徒不仅视中国天台山国清寺为祖庭,历代巡礼求法者不绝于途;而且把国清寺移植到本国,通过这些镜像传递中国文化基因的同时,在本土化过程中萌生出新文化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丽王子义天 高丽国清寺 日本求法僧最澄 日本天台法华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学人稻作文化起源观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国栋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1年第5期38-49,153,154,共14页
近百年来,稻作文化的起源与传播,一直是中日两国学人热议的研究领域。在稻作文化起源方面,围绕“那文化说”“阿萨姆・云南起源说”和“粳稻长江流域起源说”,先后展开过频繁的交流与对话,但迄今尚未达成共识,仅“粳稻长江流域起源说”... 近百年来,稻作文化的起源与传播,一直是中日两国学人热议的研究领域。在稻作文化起源方面,围绕“那文化说”“阿萨姆・云南起源说”和“粳稻长江流域起源说”,先后展开过频繁的交流与对话,但迄今尚未达成共识,仅“粳稻长江流域起源说”时下较具影响力,但最终结果如何,有待后世学者评判。围绕稻作文化的东传,日方先后有“北方说”(华北说)、“南方说”(华南说)、“直传说”(华中说)和“间接说”问世,但同样有待后世学者做进一步的探讨与裁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文化 那文化说 阿萨姆·云南起源说 粳稻长江流域起源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版和风险的共同体:晚清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系期刊联动制研究
10
作者 蒋三军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0-105,共6页
不同于当前对期刊集群化发展之路的外部整合思路,期刊联动制作为一种从期刊集群内部来提升期刊自身办刊水平的手段,为集群化办刊机制研究和实践创新提供了思路。而晚清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系期刊则是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期刊联动制... 不同于当前对期刊集群化发展之路的外部整合思路,期刊联动制作为一种从期刊集群内部来提升期刊自身办刊水平的手段,为集群化办刊机制研究和实践创新提供了思路。而晚清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系期刊则是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期刊联动制的产生,源自同一主管人旗下的期刊间拥有共同的编辑场所、灵活的人员、共享的内容、畅通的信息等要素。而期刊联动制具体内容,则包括期刊间的相互派生、相互约稿、相互借鉴、相互推介等方面。商务系期刊联动制的负面效应为容易形成“信息回音室”、文化形象捆绑、商业风险共担。这便提醒办刊者需优化编辑场域沟通环境、创新期刊跨媒介联动机制、注意避免期刊联动负面效应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机制 商务印书馆 办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位授予非学术标准的理论澄清与规范展开——兼论学位授予标准的正当性逻辑 被引量:7
11
作者 董储超 沈霄鹏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1,共8页
学位授予非学术标准在各高校的文件中内容差异较大,司法领域未实现同案同判,《学位法草案》亦未对非学术标准展开详细列明。设定非学术标准满足社会对于学位的道德期许,符合我国国家学位制度的施行逻辑,也是域外法治发达国家的普遍经验... 学位授予非学术标准在各高校的文件中内容差异较大,司法领域未实现同案同判,《学位法草案》亦未对非学术标准展开详细列明。设定非学术标准满足社会对于学位的道德期许,符合我国国家学位制度的施行逻辑,也是域外法治发达国家的普遍经验。既有理论对非学术标准的正当性来源存在误读,因此未来学位法应通过构建“双重正当逻辑”,将非学术标准的正当性定位于立法授权,将学术标准的正当性定位于学术自治。在此基础上,应将政治标准严格地限定于不得违反《刑法》“危害国家安全罪”这一章之规定,提升其可操作性;逐条归纳列举“违反法律”“非学术性学术不端”行为,删除“违反校纪”类标准,划定其合理范畴;应当前述两项标准界定道德标准的范畴,避免其泛化适用。高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应遵循法律保留尤其是正当程序原则,实现非学术标准实践的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位授予 非学术标准 “双重正当逻辑” 品行标准 正当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中国稻作文化的起源 被引量:7
12
作者 梁苑慧 李国栋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0,153,共11页
学术界在稻作文化起源的研究中,尽管角度各异,但都不约而同地认为中国是稻作文化的重要起源地。具体在稻作文化起源地和发生的时间段,水稻驯化技术、代表文化功能等方面,则存在多种不同见解。综合稻作文化起源的研究成果,稻作文化起源... 学术界在稻作文化起源的研究中,尽管角度各异,但都不约而同地认为中国是稻作文化的重要起源地。具体在稻作文化起源地和发生的时间段,水稻驯化技术、代表文化功能等方面,则存在多种不同见解。综合稻作文化起源的研究成果,稻作文化起源的关键在于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主动和被动关系互换,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人—水—稻和谐共生,有序组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起源 稻作文化 共生生态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学术出版走出去提升途径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铤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1-34,共4页
学术出版走出去是展现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的有力抓手和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纽带,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新时代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肩负新的使命,要统筹兼顾、多维并举,采取有效方略着力推动学术出版走出去... 学术出版走出去是展现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的有力抓手和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纽带,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新时代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肩负新的使命,要统筹兼顾、多维并举,采取有效方略着力推动学术出版走出去,主要可以从五方面入手:加强选题策划,提升学术出版走出去针对性;贴近国外受众,提高学术出版走出去精准度;利用数字技术,探索学术出版走出去新方式;建设人才队伍,完善学术出版走出去人才库;构建长效机制,增强学术出版走出去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出版 走出去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典籍数字化到数字佛学:数字人文与佛学数字化的未来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侃良 江静 郁建兴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2,共8页
佛教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思想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献面临损毁、散佚和保存困难的挑战,数字技术的兴起为佛教典籍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机遇。同时,数字人文的发展不断创新佛学知识... 佛教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思想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献面临损毁、散佚和保存困难的挑战,数字技术的兴起为佛教典籍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机遇。同时,数字人文的发展不断创新佛学知识生产、获取及传播的方式。佛教典籍数字化呈现出从传统数据库到结构化数据平台再到智能化数据平台的转变,最终实现从典籍数字化走向数字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典籍数字化 文化遗产保护 数字人文 数字佛学 范式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茶、脑源茶——中韩茶文化密切交流的明证
15
作者 宋时磊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0-195,共6页
大茶和脑源(原)茶是中国吴越国(907—978)和韩国高丽(918—1392)的王室使用过的主流茶类。吴越国将这两种茶叶作为向中原王朝的贡品使用,高丽则作为给大臣、僧侣、军民等的赏赐品使用。这两种茶叶在吴越国存续期间一直生产和使用,高丽则... 大茶和脑源(原)茶是中国吴越国(907—978)和韩国高丽(918—1392)的王室使用过的主流茶类。吴越国将这两种茶叶作为向中原王朝的贡品使用,高丽则作为给大臣、僧侣、军民等的赏赐品使用。这两种茶叶在吴越国存续期间一直生产和使用,高丽则从10世纪末到11世纪中期使用了60多年。大茶和脑源(原)茶在吴越国灭亡12年后在高丽才出现,由此可以推断两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关于大茶的产地,有“睦州”的记录,具体位置不得而知,而对脑源茶的产地没有记录,无从得知。大茶的量词主要用“斤”“笼”,从而可推定为散茶。脑源茶则主要用“斤”“角”,从而可推定为团茶。大茶和脑源茶是中韩两国茶文化密切传承和交流的具体证据,对理解东亚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茶 脑源茶 茶文化 吴越国 高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芍药文献考释
16
作者 久保辉幸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7,共17页
芍药早在春秋时即见记载,是拥有很长文化史的花卉。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几首咏物诗歌,也孕育出如女诗人辛萧《芍药花颂》这样的芍药名篇。至北宋,扬州的芍药种植空前繁盛,同时受以牡丹谱为代表的植物谱录影响,芍药著谱活动兴起。在1... 芍药早在春秋时即见记载,是拥有很长文化史的花卉。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几首咏物诗歌,也孕育出如女诗人辛萧《芍药花颂》这样的芍药名篇。至北宋,扬州的芍药种植空前繁盛,同时受以牡丹谱为代表的植物谱录影响,芍药著谱活动兴起。在11世纪70年代,刘攽、王观、孔武仲相继寄居扬州,共留下3本芍药谱,在短短数年间集中出现同类植物谱录是极为罕见的。事实上,孔谱之后亦有艾丑的芍药谱,至明代,曹守贞又编撰《维扬芍药谱(合纂)》。本文对这5部芍药谱的成书时间、撰者经历、内容等进行探讨,并针对各谱版本进行比较甄别。此外,对绍熙《广陵志》、《花镜》等其他文献中出现的芍药品种及其相关记载,本文也做简单梳理,以进一步揭开中国芍药史的神秘面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谱 艾丑 曹守贞 《全芳备祖》 文献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诗赋残片拾遗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新朋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7-81,共5页
敦煌诗歌和俗赋的研究起步较早,相关成果也不少。但由于材料公布时间、敦煌文献多残片及研究者主观原因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相关的研究论著在各自所涉及的作品写卷汇集上很难做到尽敦煌文献之所有。本文即在前人的基础上,又认定了《秦妇... 敦煌诗歌和俗赋的研究起步较早,相关成果也不少。但由于材料公布时间、敦煌文献多残片及研究者主观原因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相关的研究论著在各自所涉及的作品写卷汇集上很难做到尽敦煌文献之所有。本文即在前人的基础上,又认定了《秦妇吟》残片2片、《晏子赋》残片4片和《秦将赋》残片1片,并就相关问题略作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秦妇吟 晏子赋 秦将赋 残片 考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谷文书中十三则《千字文》残片之定名与缀合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新朋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72,共6页
对于大谷文书中的《千字文》写卷,国内外学者多有关注,但未能网罗无遗。笔者在翻阅《大谷文书集成》过程中,新认定了前人未曾定名或未能准确定名的《千字文》残片13片,并与其他《千字文》写卷之间的关系略作梳理。同时,就部分前人已认定... 对于大谷文书中的《千字文》写卷,国内外学者多有关注,但未能网罗无遗。笔者在翻阅《大谷文书集成》过程中,新认定了前人未曾定名或未能准确定名的《千字文》残片13片,并与其他《千字文》写卷之间的关系略作梳理。同时,就部分前人已认定,但有进一步研讨必要的写卷,也略作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谷文书 《千字文》 残片 考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历四十七年投书日本德川幕府的“浙直总兵”考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洁西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4年第4期37-45,共9页
明天启元年(1621),明朝使者单凤翔一行渡海到达日本。单凤翔带来了两年前明朝"浙直总兵"申致日本德川幕府二代将军德川秀忠的外交文书,试图就海盗问题与日本德川幕府进行直接交涉。关于这一"浙直总兵"投书德川幕府... 明天启元年(1621),明朝使者单凤翔一行渡海到达日本。单凤翔带来了两年前明朝"浙直总兵"申致日本德川幕府二代将军德川秀忠的外交文书,试图就海盗问题与日本德川幕府进行直接交涉。关于这一"浙直总兵"投书德川幕府事件,明朝方面的史料难以考见,日本方面却留有颇多相关记录。但是,关于投书日本德川幕府的王姓"浙直总兵",日本方面的史料不明其人,迄今为止的先行研究也均未对之做过相关阐释。文章试对该"浙直总兵"做考述,并因以管见当时中日交涉之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川幕府 外交文书 浙直总兵 浙江总兵王良相 《御倭条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诗苑之奇葩——敦煌文献中的《送远还通达》初探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新朋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0-124,共5页
联边诗为杂体诗中的一体,即"诗句中的每一个字都用偏旁部首相同的字组成,联缀成篇"。敦煌文献中,也有联边诗留存,唯这些诗作多混杂于写卷背面所抄的各类文书之中,一般学者多未留意。今笔者将敦煌文献中的《送远还通达》由各... 联边诗为杂体诗中的一体,即"诗句中的每一个字都用偏旁部首相同的字组成,联缀成篇"。敦煌文献中,也有联边诗留存,唯这些诗作多混杂于写卷背面所抄的各类文书之中,一般学者多未留意。今笔者将敦煌文献中的《送远还通达》由各类文献中辑出,并就这些诗作对于联边诗歌的研究、对于敦煌文献的整理等的意义略加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联边诗 送远还通达 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