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服药物胃肠道吸收机理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马广立 程翼宇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6-208,共3页
对口服药物胃肠道吸收机理预测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近10年较具影响力的隔室类模型———隔室吸收与转运模型(CAT/ACAT)、胃肠道转运吸收模型(GITA)、Grass模型(IDEATM)及管状类模型———Willmann模型给予了分析与评价。... 对口服药物胃肠道吸收机理预测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近10年较具影响力的隔室类模型———隔室吸收与转运模型(CAT/ACAT)、胃肠道转运吸收模型(GITA)、Grass模型(IDEATM)及管状类模型———Willmann模型给予了分析与评价。口服药物胃肠道吸收机理预测模型对于新药筛选及计算机辅助制剂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药物 胃肠道吸收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脉注射液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刘璇 李正 +3 位作者 华声瑜 侯梦梦 王毅 康立源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1-255,共5页
目的考察生脉注射液(人参、麦冬、五味子)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利用小动物超声心动检测仪检测大鼠射血分数,并同时测定大鼠血液... 目的考察生脉注射液(人参、麦冬、五味子)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利用小动物超声心动检测仪检测大鼠射血分数,并同时测定大鼠血液中表征细胞活性、氧化应激、炎症因子等的一系列生化指标。结果结果显示生脉注射液组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射血分数,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K-MB、TNNT2、TNNI3水平上升,降低MDA水平,提高SOD活力,并且抑制TNF-α、IL-1β、IL-6、IL-8等多种炎症因子表达。结论生脉注射液通过多方向药理作用机制,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脉注射液 心肌缺血 再灌注 射血分数 多向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水飞蓟宾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黄欣 龚益飞 +2 位作者 王毅 瞿海斌 程翼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4-719,共6页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肝损及水飞蓟宾肝保护作用的机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CCl4及水飞蓟宾作用下的小鼠肝组织匀浆及血浆代谢物谱.使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研究正常组与CCl4模型组之间的代谢物...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肝损及水飞蓟宾肝保护作用的机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CCl4及水飞蓟宾作用下的小鼠肝组织匀浆及血浆代谢物谱.使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研究正常组与CCl4模型组之间的代谢物谱差异,并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VIP)选取肝组织与血浆中各12种标志性代谢物.使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水飞蓟宾预防性及治疗性给药对CCl4肝损的干预效果.通过比较选取的标志性代谢物的含量的差异,探讨了水飞蓟宾对CCl4致小鼠肝损的保护机理.结果表明,CCl4作用后,小鼠机体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及脂类代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水飞蓟宾能有效地缓解CCl4所造成的体内线粒体功能及氨基酸代谢紊乱.采用代谢组学方法能较全面地反应生物体的生理及代谢状态,并可应用于物质毒性和药效评价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气相色谱-质谱 变量重要性投影 四氯化碳 水飞蓟宾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监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4
作者 李文龙 瞿海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8,共9页
目前中药生产过程存在原料质量波动较大、制药过程模糊等问题。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信息丰富、分析快速、样品无损等特点,近年来已成功运用于中药材、中间体、中成药等定量分析,中药的真伪、基源、产地、生产厂家等鉴别,以及中药提... 目前中药生产过程存在原料质量波动较大、制药过程模糊等问题。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信息丰富、分析快速、样品无损等特点,近年来已成功运用于中药材、中间体、中成药等定量分析,中药的真伪、基源、产地、生产厂家等鉴别,以及中药提取、醇沉、柱层析、混料等生产过程的监控。本文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并针对其应用中缺乏必要的标准等问题,提出结合中药具体特点来开展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规范化研究,以期推动该技术在中药行业更为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学 近红外线 中药鉴定/方法 质量控制 中草药/分析 药物监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香中黄酮类化合物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抗炎作用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汪娟 蒋维 王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81-684,共4页
目的筛选分离并鉴定降香中具有抗炎的化合物。方法在脂多糖刺激的巨噬细胞模型上,筛选分离降香活性化合物,运用质谱与核磁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Griess试剂法测定NO释放量,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TNF-α的分泌量。结果从降香中分离得到s... 目的筛选分离并鉴定降香中具有抗炎的化合物。方法在脂多糖刺激的巨噬细胞模型上,筛选分离降香活性化合物,运用质谱与核磁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Griess试剂法测定NO释放量,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TNF-α的分泌量。结果从降香中分离得到sativanone(化合物Ⅰ)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IC50为12.48 g/mL。异甘草素(化合物Ⅲ)、柚皮素(化合物Ⅳ)和甘草素(化合物Ⅴ)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IC50分别为18.33、42.59、29.43 g/mL。化合物Ⅱ和Ⅵ在50 g/mL不具有抗炎活性。在浓度3.125~50 g/mL范围内sativanone、异甘草素、甘草素和柚皮素可以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释放,sati-vanone(化合物I)能抑制脂多糖诱导RAW264.7分泌的细胞因子TNF-α的释放。结论降香中的甘草素、异甘草素、柚皮素和sativanone可以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的释放,呈剂量依赖关系,sativanone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α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 抗炎 活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_1和M_3歧化反应的理论研究-II.BCl_3的催化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文媛 陈赟 +2 位作者 何忠义 李凤仪 洪三国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5-78,共4页
将工业废料一甲基三氯硅烷通过歧化反应转化为用途广且用量大的有机硅单体(二甲基二氯硅烷)是一种较好方法.笔者曾经对该反应的机理做过前期研究.本文用DFT方法对BCl3催化的该歧化反应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出了各物质的几何构型参数;对过... 将工业废料一甲基三氯硅烷通过歧化反应转化为用途广且用量大的有机硅单体(二甲基二氯硅烷)是一种较好方法.笔者曾经对该反应的机理做过前期研究.本文用DFT方法对BCl3催化的该歧化反应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出了各物质的几何构型参数;对过渡态作了振动分析,并得出了反应的IRC途径曲线.这一切能较好解释BCl3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3 二甲基二氯硅烷 DFT 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氢谱的组学技术在中药制药过程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8
7
作者 赵芳 李文竹 +2 位作者 潘坚扬 杨嘉誉 瞿海斌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3期3414-3418,共5页
中药制药过程工艺复杂,过程控制水平与产品质量直接相关。进行制药过程质量评价与质量控制研究,提高制药过程理解,对保证中药制剂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氢谱已在中药质量评价与代谢组学研究... 中药制药过程工艺复杂,过程控制水平与产品质量直接相关。进行制药过程质量评价与质量控制研究,提高制药过程理解,对保证中药制剂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氢谱已在中药质量评价与代谢组学研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氢核磁共振组学技术应用于中药炮制、提取等制药过程研究时,在辨识过程化学标志物、研究代谢物在过程中的转化转移规律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同时展望了基于氢核磁共振技术的过程组学研究在中药制药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氢谱 组学技术 中药 制药过程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中草药中皂苷类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龚行楚 闫安忆 瞿海斌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9-334,共6页
介绍了国内外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药材和方剂中皂苷类成分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大孔树脂精制皂苷类成分的主要影响要素和数学建模方法,归纳出适合皂苷分离的大孔树脂特点。大孔树脂吸附皂苷类成分具有分离效率高,产品纯度高等特点,通过加... 介绍了国内外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药材和方剂中皂苷类成分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大孔树脂精制皂苷类成分的主要影响要素和数学建模方法,归纳出适合皂苷分离的大孔树脂特点。大孔树脂吸附皂苷类成分具有分离效率高,产品纯度高等特点,通过加强吸附和解吸等过程机制的研究,优化工艺参数,并开发色谱工艺控制策略可以进一步提高树脂精制效率,稳定皂苷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树脂 吸附 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烃顺反异构的拓扑方法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曹晨忠 袁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0-366,共7页
在烯烃的顺式与反式异构体中,处于碳碳双键两端的顶点间的距离是不同的.可根据几何原理计算与双键相连的顶点间的空间距离,并以此构造分子图的修正距离矩阵来区分这种差异.按照我们已报导的顶点度鄄距离指数(VDI)和边度鄄距离指数(EDI)... 在烯烃的顺式与反式异构体中,处于碳碳双键两端的顶点间的距离是不同的.可根据几何原理计算与双键相连的顶点间的空间距离,并以此构造分子图的修正距离矩阵来区分这种差异.按照我们已报导的顶点度鄄距离指数(VDI)和边度鄄距离指数(EDI)的计算方法,用修正距离矩阵(MD)代替距离矩阵(D),得到修正的顶点度鄄距离指数(MVDI)和修正的边度鄄距离指数(MEDI).这两个参数能较好地区分烯烃顺反异构体的分子结构信息.对烯烃顺反异构体的沸点(b.p.)、折光率(n20D)、密度(D20)及摩尔折光率(nM)等物化性质进行定量相关,得到模型方程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81、0.9570、0.9884和0.9999.同时,交叉验证和随机抽样预测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强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烃 顺反异构 拓扑指数 物化性质 QS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流化床制粒过程流化态值反馈控制系统的构建与性能评估
10
作者 闫豪洁 陈杭 +2 位作者 邱林钧 卢立明 瞿海斌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9-1175,共7页
流化床制粒在中药颗粒制剂的生产中应用广泛,但传统的制粒过程依赖操作人员对流化床内物料状态进行观察,并依据经验手动调节风量与喷液速度,存在耗时耗力、智能化水平不足等问题。为此,该文构建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流化态值反馈控制... 流化床制粒在中药颗粒制剂的生产中应用广泛,但传统的制粒过程依赖操作人员对流化床内物料状态进行观察,并依据经验手动调节风量与喷液速度,存在耗时耗力、智能化水平不足等问题。为此,该文构建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流化态值反馈控制系统,并对其控制性能进行了评估。该系统通过实时采集流化床制粒过程中的近红外光谱,分析物料运动状态并计算流化态值指标;随后,系统根据流化态值指标,按照预设的控制规则,自动调节喷雾系统中蠕动泵转速,从而实现喷液速度的动态控制,达成流化态值实时反馈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反馈控制系统能在流化状态恶化时有效预防流化床失稳现象的发生;在流化态值良好时加快喷液,节省制粒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与手动控制方式相比,自动控制系统的喷液时间减少了20%以上;在流化态值控制方面,该系统与手动控制相当。其在喷液时间优化方面则展现出显著优势。此外,该控制系统在进风温度、进风量、雾化压力等工艺条件发生改变的干扰工况下,均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和稳定性。因此,所建立的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流化床制粒过程流化态值反馈控制系统,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为流化床制粒的智能制造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流化床制粒 流化态值分析 反馈控制 自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普生-聚-(3-羟丙基)-天冬氨酸-氨基乙酸复合物的合成及体外释放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楼伟建 汤谷平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5-341,共7页
实验以萘普生为模型药物 ,用不同摩尔比的聚氨基酸材料聚 (3 羟丙基 ) 天冬氨酸 氨基乙酸 (PH PAA)为载体 ,用共价键形式合成了萘普生 聚 (3 羟丙基 ) 天冬氨酸 氨基乙酸 (NP PHPAA) ,用IR、DSC、X Ray等方法对材料作了表征 ,表... 实验以萘普生为模型药物 ,用不同摩尔比的聚氨基酸材料聚 (3 羟丙基 ) 天冬氨酸 氨基乙酸 (PH PAA)为载体 ,用共价键形式合成了萘普生 聚 (3 羟丙基 ) 天冬氨酸 氨基乙酸 (NP PHPAA) ,用IR、DSC、X Ray等方法对材料作了表征 ,表明药物已键合于材料。用碱水解法对键合药物进行水解 ,用HPLC法对药物结合率作了测定 ,结果表明萘普生在 9∶1、8∶2、7∶3的PHPAA材料中的结合率分别为 18.2 %、2 0 .4%、17.9% (n =3)。用 pH7.4的磷酸缓冲溶液对键合药物进行了体外释放研究 ,药物的释放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羟丙基)-天冬氨酸-氨基乙酸 萘普生 体外释放 合成 控释药物 聚氨基酸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保护氧化损伤心肌细胞线粒体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赵誉 张凤 +3 位作者 赵筱萍 袁玮 张金华 王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7-513,共7页
目的:探究参麦注射液对氧化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线粒体能量代谢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构建H9c2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分别采用MTT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参麦注射液对细胞存活率和ATP水平的影响;采用Cl... 目的:探究参麦注射液对氧化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线粒体能量代谢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构建H9c2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分别采用MTT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参麦注射液对细胞存活率和ATP水平的影响;采用Clark氧电极检测参麦注射液对细胞有氧呼吸速率的调节作用;采用ELISA法检测丙酮酸及丙酮酸脱氢酶(PDH)的含量及活性;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丙酮酸脱氢酶亚基(PDHA1)含量;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PDK1) mRNA的表达。结果:与氧化损伤模型比较,参麦注射液可有效提高心肌细胞存活率和ATP水平(均P<0.01),提高细胞氧呼吸速率,减少丙酮酸含量,并提高PDH活性(P<0.05或P<0.01)。在分子水平上,参麦注射液可提高PDHA1蛋白表达(P<0.05),并具有降低PDK1 mRNA表达的趋势(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有效保护氧化损伤心肌细胞,其机制可能与提高PDH活性、减少丙酮酸堆积,从而维持线粒体功能稳定和细胞能量代谢稳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细胞 心脏/药物作用 肌细胞 心脏/病理学 线粒体 心脏/病理学 氧/代谢 丙酮酸脱氢酶(硫辛酰胺) 麦冬/药理学 人参/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谱法结合多元曲线分辨研究黄芩苷的转化规律 被引量:8
13
作者 郑辛甜 瞿海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50-1455,共6页
采用紫外光谱法采集不同工艺条件下黄芩苷转化过程的光谱数据,结合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MCR-ALS)处理获得的数据,得到黄芩苷转化反应过程中各组分的光谱图和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结果表明,黄芩苷转化过程符合两步连续一级反应模... 采用紫外光谱法采集不同工艺条件下黄芩苷转化过程的光谱数据,结合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MCR-ALS)处理获得的数据,得到黄芩苷转化反应过程中各组分的光谱图和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结果表明,黄芩苷转化过程符合两步连续一级反应模型;根据不同时间点采集的多级质谱和飞行时间质谱信息,推断了黄芩苷转化产物和可能的转化途径,转化产物主要包括黄芩苷的同分异构体、黄芩素和黄芩素二聚体.对黄芩苷转化规律的研究有助于黄芩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紫外光谱 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4,8-二取代-8,9-二氢吡嗪[2,3-g]喹唑啉-7(6H)-酮化合物合成及抗肿瘤细胞增殖构效关系研究
14
作者 叶子奇 丁文波 +3 位作者 陈哲 章砚东 俞永平 楼宜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56,共8页
目的:评价新型4,8-二取代-8,9-二氢吡嗪[2,3-g]喹唑啉-7(6H)-酮系列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获得高效抗肿瘤小分子化合物用于后续药物研发。方法:固相合成17个设计作用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结... 目的:评价新型4,8-二取代-8,9-二氢吡嗪[2,3-g]喹唑啉-7(6H)-酮系列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获得高效抗肿瘤小分子化合物用于后续药物研发。方法:固相合成17个设计作用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结构为4,8-二取代-8,9-二氢吡嗪[2,3-g]喹唑啉-7(6H)-酮的新型系列化合物。采用MTT法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及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加药96 h后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对于人肺癌细胞株A549,化合物7-13和7-14抑制效果最佳,其IC50值分别为8.10和8.12μmol/L。共有8个化合物对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有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7-2、7-13和7-17抑制效果最佳,其IC50值分别为2.22、0.57和7.20μmol/L。而对于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化合物7-3和7-13具有抑制效果,其IC50值分别为4.20和9.71μmol/L。结论:17个化合物对3种肿瘤细胞株呈现不同抑制效果,为结构修饰以提高化合物抗肿瘤活性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其中化合物7-13对所测瘤株均具增殖抑制活性,可作为潜在药物用于后续抗肿瘤药物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拮抗剂 抑制剂 抗肿瘤药 治疗应用 喹唑啉类 细胞系 肿瘤 药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材三七提取液近红外光谱的支持向量机回归校正方法 被引量:46
15
作者 瞿海斌 刘晓宣 程翼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43,共5页
提出近红外光谱的支持向量机回归校正建模方法 .以中药材三七渗漉提取液为实际分析对象 ,对其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和主成分分析后 ,用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建立人参皂苷 Rg1,Rb1,Rd以及三七总皂苷的近红外光谱校正模型 .以 Rg1,Rb1和... 提出近红外光谱的支持向量机回归校正建模方法 .以中药材三七渗漉提取液为实际分析对象 ,对其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和主成分分析后 ,用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建立人参皂苷 Rg1,Rb1,Rd以及三七总皂苷的近红外光谱校正模型 .以 Rg1,Rb1和 Rd的 HPLC测定值及三七总皂苷的比色法测定值为参照 ,将本文方法与偏最小二乘回归和径向基神经网络建模方法相比较 ,结果表明 ,本文所建模型的预测准确性优于后两者 ,可推广应用于中药提取过程的近红外光谱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三七 提取液 近红外光谱 支持向量机 回归分析 校正方法 过程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快速无损鉴别阿胶真伪 被引量:64
16
作者 瞿海斌 杨海雷 程翼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62,共3页
采用近红外光谱漫反射光谱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快速鉴别阿胶真伪。收集来源不同的阿胶(真品8个,伪品6个),采集其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使用多重散射校正和小波变换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后,分别应用相似度匹配和马氏距离方法建立质量鉴别模型。相... 采用近红外光谱漫反射光谱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快速鉴别阿胶真伪。收集来源不同的阿胶(真品8个,伪品6个),采集其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使用多重散射校正和小波变换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后,分别应用相似度匹配和马氏距离方法建立质量鉴别模型。相似度法使用真品谱图作为标准谱图,用样品谱图与标准谱图的相似度值来鉴别阿胶质量;对阿胶样品进行重复扫描得到28张谱图,随机分为3组后应用马氏距离法建立交叉验证鉴别模型。两种模式识别方法均能准确无误的鉴别阿胶真伪,表明近红外光谱和模式识别技术结合可快速、准确、客观地进行阿胶质量鉴别,可推广到其他中成药的质量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阿胶 真伪鉴别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熊胆粉鉴别方法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李文龙 邢丽红 +1 位作者 薛东升 瞿海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73-676,共4页
建立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方法,对熊胆粉的真伪进行了鉴别,并对掺伪品中熊胆粉的掺入比例进行了定量分析。采集了四处不同产地的30份熊胆粉样品,六份猪胆粉份样品,以及65份按不同比例混合的熊胆粉与猪胆粉的混合样品的近红外... 建立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方法,对熊胆粉的真伪进行了鉴别,并对掺伪品中熊胆粉的掺入比例进行了定量分析。采集了四处不同产地的30份熊胆粉样品,六份猪胆粉份样品,以及65份按不同比例混合的熊胆粉与猪胆粉的混合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对所采集的样品光谱进行主成分分析,观察到熊胆及其伪品和掺伪品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限,不同产地的熊胆粉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同时利用偏最小二乘方法对熊胆粉,猪胆粉,及二者的混合物建立了判别分析模型和掺伪熊胆粉中熊胆粉的掺入比例的定量校正模型,判别分析模型预测的准确率为95%,定量分析模型的预测集决定系数为0.975 9,预测均方差为4.25%,预测效果满意。研究结果有助于实现熊胆粉的快速、无损鉴别,并为其他贵重药材的质量鉴定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胆粉 近红外 真伪鉴别 产地鉴别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白芍药材中23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银 龚婧如 +3 位作者 毛秀红 王柯 季申 王书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6-502,共7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定量检测了白芍药材中的23种农药残留,样品经乙腈提取后再用PSA(N-丙基乙二胺)进行分散固相萃取。方法的定量限(LOQ)为0.75~12.17μg/kg;在0.01和0.1 mg/kg两种添加水平下,除极性较大的噻虫嗪和...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定量检测了白芍药材中的23种农药残留,样品经乙腈提取后再用PSA(N-丙基乙二胺)进行分散固相萃取。方法的定量限(LOQ)为0.75~12.17μg/kg;在0.01和0.1 mg/kg两种添加水平下,除极性较大的噻虫嗪和吡虫啉外,其余农药的回收率均在70%~1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8%~18.9%之间。该方法净化效果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白芍样品中农药残留的日常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分散固相萃取 白芍 农药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用化学指纹特征鉴别中药材真伪的方法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闽军 瞿海斌 程翼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181-2185,共5页
提出用 Fisher因子表征中药材质量模式 ,根据类间距离最大、类内距离最小原则 ,计算色谱图中各峰的权值 ,并以各峰权值为变换向量从各峰面积值中计算出 Fisher因子 ,用于中药材质量模式分类 .以红参主根的真伪鉴别为实例 ,从定量评价、... 提出用 Fisher因子表征中药材质量模式 ,根据类间距离最大、类内距离最小原则 ,计算色谱图中各峰的权值 ,并以各峰权值为变换向量从各峰面积值中计算出 Fisher因子 ,用于中药材质量模式分类 .以红参主根的真伪鉴别为实例 ,从定量评价、目视比较和聚类分析等方面将 Fisher因子、主成分及指纹峰进行分类效果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Fisher因子能更好地表征红参化学模式特征 ,分类准确性最高 .因此 ,用本文方法提取的 Fisher因子是一类能表征中药材质量模式的化学指纹特征参量 ,适宜用作鉴别中药材真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纹特征 鉴别 中药材 化学指纹图谱分析 质量评价 化学组分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叶斯网络杂交学习算法及其在中医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学伟 瞿海斌 +1 位作者 刘雪松 程翼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48-952,共5页
针对贪婪贝叶斯模式搜索算法(GBPS)在搜索最优贝叶斯网络结构时易陷入局部最优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GBPS算法.在GBPS算法的邻域生成过程中引入了有向边的变向操作,并通过仿真实验研究了样本数量和网络节点的连接边数对算法寻优能力... 针对贪婪贝叶斯模式搜索算法(GBPS)在搜索最优贝叶斯网络结构时易陷入局部最优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GBPS算法.在GBPS算法的邻域生成过程中引入了有向边的变向操作,并通过仿真实验研究了样本数量和网络节点的连接边数对算法寻优能力、结果准确度和计算量的影响.将该改进算法用于从中医临床诊断数据中辨识症状与辨证要素间的复杂关系.结果表明,该改进算法的学习结果优于GBPS算法和贪婪贝叶斯有向无环图搜索算法(GBDS).所发现的症状-辨证要素间的相关关系与中医专家经验吻合较好,可用于从中医诊断数据中自动获取中医专家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网络 混合学习 知识发现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