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农业模式研究及模式建设建议 被引量:32
1
作者 李新平 黄进勇 +1 位作者 马琨 王兆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83-85,共3页
生态农业模式建设是生态农业建设的重点。随着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开展,生态农业模式的系统工程概念逐步明确,生态农业模式分类体系也日趋完善。分析了生态农业模式的机制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指出今后生态农业模式建设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生态农业 模式研究 模式建设 生态农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兼论其保护途径与今后研究方向 被引量:39
2
作者 陈欣 唐建军 王兆骞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8-41,共4页
重点论述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其功能主要表现在害虫控制、土壤侵蚀防治、退化环境恢复、消除污染和促进养分循环等方面。探讨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及今后应开展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生态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农业模式下水土流失的生态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马琨 王兆骞 陈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87-191,共5页
利用径流小区及Eu定位土芯中子活化示踪技术,对不同区域多年、多种生态农业模式下土壤侵蚀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坡度<10°时,林、农林、作物、作物+工程这4种模式的土壤侵蚀模数、径流系数无明显差异;坡度为15... 利用径流小区及Eu定位土芯中子活化示踪技术,对不同区域多年、多种生态农业模式下土壤侵蚀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坡度<10°时,林、农林、作物、作物+工程这4种模式的土壤侵蚀模数、径流系数无明显差异;坡度为15°时其侵蚀模数分别达1 707.46 t.km-2.a-1、2 127.3 t.km-2.a-1、2 144.81t.km-2.a-1、1 847.06 t.km-2.a-1,是坡度<10°时土壤侵蚀模数的10.78倍、11.33倍、8.55倍、9.41倍。不同农业模式在不同时期水土流失的程度不同,但所有农业模式在发展前期,水土流失较严重,农林复合模式到中期土壤侵蚀趋于稳定。纯林和农林模式后期能明显减少水土流失。流域内不同农业模式下土壤侵蚀表现为侵蚀与沉积交错出现的趋势,侵蚀与沉积量的大小取决于植被覆盖率、坡度、农业活动的强弱等因素。复合结构的农业模式优于单一结构的农业模式,农业模式的水土保持效果与其本身群落、物种结构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模式 水土流失 土壤侵蚀模数 生态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趋势度的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李全胜 叶旭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95-700,共6页
在对农业生态系统时间演替过程分析的基础上 ,以评价指标年际变异性、评价指标的时间发展斜率变化率和评价指标的初始阈值水平为评价领域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趋势度的概念。并以德清县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 ,结果表明该县的可持续度为 0 .... 在对农业生态系统时间演替过程分析的基础上 ,以评价指标年际变异性、评价指标的时间发展斜率变化率和评价指标的初始阈值水平为评价领域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趋势度的概念。并以德清县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 ,结果表明该县的可持续度为 0 .6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趋势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生态农业建设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5
5
作者 严力蛟 杨京平 朱有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简述了浙江省生态农业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并提出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
关键词 现状 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红壤小流域生态系统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进红 王兆骞 张贤林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79-483,共5页
以浙江省红壤小流域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资源持续开发利用角度首次提出了由小流域地形地貌类型、水资源条件类型及土地资源状况类型组成的红壤小流域生态系统的三级分类体系;明确了浙江省红壤小流域生态系统主要有8 种类型,其中... 以浙江省红壤小流域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资源持续开发利用角度首次提出了由小流域地形地貌类型、水资源条件类型及土地资源状况类型组成的红壤小流域生态系统的三级分类体系;明确了浙江省红壤小流域生态系统主要有8 种类型,其中以低丘岗地地形地貌、缺水或引水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小流域 生态系统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壤坡地不同利用模式的水土保持及生态效益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杨一松 王兆骞 +1 位作者 陈欣 张如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4-87,共4页
通过对15°红壤坡地11个利用模式10年土壤侵蚀研究,认为红壤坡地土地利用模式中林作系统水土保持效果优于农作系统。林作系统中水土保持效果以常绿阔叶林最好,次为混交林,毛竹林和针叶林。农作系统中顺坡植物篱种植、等高梯化种植... 通过对15°红壤坡地11个利用模式10年土壤侵蚀研究,认为红壤坡地土地利用模式中林作系统水土保持效果优于农作系统。林作系统中水土保持效果以常绿阔叶林最好,次为混交林,毛竹林和针叶林。农作系统中顺坡植物篱种植、等高梯化种植、顺坡水平沟种植水土保持效果较好。研究认为红壤坡地土地利用模式应以林作为主,尽可能发展高效的经济林。而如发展农业种植,则以顺坡植物篱种植模式最佳,次为等高梯化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地区 红壤坡地 利用模式 水土保持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岸带净化水质及其生态功能与恢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凤凤 李土生 卢剑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0期459-464,共6页
河岸带是指河水、陆地交界处的两边,直至河水影响消失为止的地带。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交错地带,河岸带成为二者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重要过渡地带。随着非点源污染的加剧,河岸带由于其对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作用和对... 河岸带是指河水、陆地交界处的两边,直至河水影响消失为止的地带。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交错地带,河岸带成为二者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重要过渡地带。随着非点源污染的加剧,河岸带由于其对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作用和对水质的净化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还有其他的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廊道作用、巩固堤岸、经济功能、景观价值等。目前,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尺度上对河岸带研究都有进行并有待深入,退化河岸带的重建和恢复研究对于河岸带发挥其生态功能越来越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生态功能 尺度 廊道作用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9
9
作者 严力蛟 汪自强 +1 位作者 高勤建 王央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1-236,共6页
近 2 0年来 ,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在农村经济中 ,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农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 ;在大农业中 ,种植业的地位仍然强化 ,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全面发展 ;在粮食生产中 ,水稻优质品种扩大 ,秋杂粮比例增加 ,粮... 近 2 0年来 ,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在农村经济中 ,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农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 ;在大农业中 ,种植业的地位仍然强化 ,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全面发展 ;在粮食生产中 ,水稻优质品种扩大 ,秋杂粮比例增加 ,粮田种植制度逐步优化 .同时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也面临着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 :环境问题日趋突出 ,农业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 ;粮食作物面积过大 ;农产品缺乏特色 ,出口创汇能力不强 ;经营规模过小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备 ;市场发育不健全 ,产业化程度不高 ;信息不畅 ,资金不足 ,缺少技术支撑 .在浙江省新一轮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 ,建议在总体策略上 ,要紧紧围绕保证供给、增加收入、保护环境、提高品质和效益这一中心环节 ,重点在技术、信息、资金和市场等四个方面切实做好服务工作 ;具体方法上要针对三大产业、农林牧副渔、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内部存在的问题 ,有目的、有步骤地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 ,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产业结构调整 现状 对策 浙江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山区上梧溪小流域生态恢复工程效益评价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丁立仲 卢剑波 徐文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研究分析了浙西上梧溪小流域生态恢复工程措施,采用层次分析及模糊综合分析相结合方法,建立了该小流域生态恢复工程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用欧式距离模型结合模糊聚类分析法对生态恢复工程效益进行评估。
关键词 小流域 生态恢复工程 效益评价 欧式距离法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兴征 卢剑波 +2 位作者 赵多 李全胜 丁立仲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3-354,共2页
关键词 浙江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评价指标 环境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热带地区胶-茶-鸡农林复合模式生态效益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孟庆岩 叶旭君 +1 位作者 严力蛟 王兆骞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193-195,共3页
以海南省文昌市典型的胶- 茶- 鸡农林复合模式为研究对象,以单作胶园、胶茶间作园为对照,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生态效益进行。结果表明,该模式可明显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和胶、茶产量,改善鸡的... 以海南省文昌市典型的胶- 茶- 鸡农林复合模式为研究对象,以单作胶园、胶茶间作园为对照,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生态效益进行。结果表明,该模式可明显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和胶、茶产量,改善鸡的品质,因此,该模式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效益 胶-茶-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开发休闲观光型农业的条件与对策 被引量:12
13
作者 严力蛟 叶旭君 +2 位作者 王伟昌 陈建灿 王瑞金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74-76,共3页
阐述了休闲观光型农业的涵义和国内外发展概况、浙江省开发休闲观光型农业的条件与对策及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指出根据当地自然资源和杜会经济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适度开发休闲观光型农业,对于丰富城乡居民业余生活,提高农民收益,改... 阐述了休闲观光型农业的涵义和国内外发展概况、浙江省开发休闲观光型农业的条件与对策及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指出根据当地自然资源和杜会经济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适度开发休闲观光型农业,对于丰富城乡居民业余生活,提高农民收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观光型农业 条件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兆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3,共3页
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轨迹可以概分为萌芽形成期、发展成熟期、深化和渗透期。中国生态农业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农业的精华,不断吸收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相辅相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教训,走出了一条在中国实现... 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轨迹可以概分为萌芽形成期、发展成熟期、深化和渗透期。中国生态农业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农业的精华,不断吸收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相辅相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教训,走出了一条在中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在今后的发展中还有许多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如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优化,生态建设以及若干深层次理论和技术问题,而全民生态教育问题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态农业 农业和农村生态系统 农业可持续发展 全民生态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及其保护对策 被引量:8
15
作者 濮小英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9-111,共3页
浙江是经济大省、农业大省 ,但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的压力和各种人为破坏 ,农村生态环境日益突出 ,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概述当前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导致其恶化的主要原因 。
关键词 浙江 农村生态环境 问题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考县生态农业建设与系统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新平 黄进勇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16,共4页
介绍了河南省兰考县 6年来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工程措施和优化生产模式 ,在分析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同时 ,运用综合评价指数法 ,对该县生态农业建设的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 :兰考县生态农业建设各效益指数均平稳上... 介绍了河南省兰考县 6年来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工程措施和优化生产模式 ,在分析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同时 ,运用综合评价指数法 ,对该县生态农业建设的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 :兰考县生态农业建设各效益指数均平稳上升 ,1998年的综合评价指数最大 ,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水平较高。图 1,表 2 ,参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建设 综合评价 生态经济效益 兰考县 工程措施 生产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全胜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9年第4期1-4,共4页
分析了农业生态学定义和我国生态农业内涵之间的关系,系统阐述了农业生态学对生态农业建设类型分区、生态农业建设规划设计、生态农业模式建立和生态农业建设评价指标确定的指导意义,认为农业生态学是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理论基础,并通... 分析了农业生态学定义和我国生态农业内涵之间的关系,系统阐述了农业生态学对生态农业建设类型分区、生态农业建设规划设计、生态农业模式建立和生态农业建设评价指标确定的指导意义,认为农业生态学是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理论基础,并通过生态农业建设实践促进了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建设 理论基础 区划 规划设计 模式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慈溪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严力蛟 赵左士 +1 位作者 孙士林 潘利波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6-299,共4页
针对慈溪市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加快慈溪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措施。参 4。
关键词 生态环境问题 慈溪市 生态环境建设 农业产业化 政策 管理机构 生态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及产业化问题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进勇 李翔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1年第2期33-35,共3页
西部地区总体上生态环境状况较差,是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本文结合西部各典型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生态问题,对该区生态农业建设工程模式取向及生态农业产业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业发展 生态工程模式 生态农业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生态环境问题与整治对策 被引量:2
20
作者 汤金尧 严力蛟 叶旭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2期70-71,共2页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动态 ,针对浙江省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生态环境问题 整治对策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