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以建设优秀学科为目标指引的研究生“学科思政”模式创新——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科的探索与实践 |
鲁小双
钟翼
杨欢
李武华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浙江大学强基计划为例 |
孙棋
周鑫鹏
|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3
|
高校高层次人才作用发挥的路径和机制研究——以浙江大学强化高层次人才“主人翁”地位为例 |
许翾
张应强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
4
|
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及其有效性评价——以浙江大学《创业基础》MOOC课程为样本 |
徐小洲
叶映华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9
|
|
|
5
|
疫情期间大学生在线学习调查与启示——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为例 |
李艳
陈新亚
陈逸煊
张帆
|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8
|
|
|
6
|
数智时代大学的个性化教育:价值理路、潜在挑战与变革策略 |
乔思辉
眭依凡
|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7
|
研究型大学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之辨——中美比较的视角 |
赵锋
张应强
|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8
|
学会提问:大学生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协同学习模式的研究 |
何珊云
沈演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2
|
|
|
9
|
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历史使命、重大难题与改革模式 |
徐小洲
潘韵涵
|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
10
|
笔谈: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建设路径 |
王战军
卢晓中
刘继安
李森
崔友兴
杜彬恒
陈时见
|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5
|
|
|
11
|
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教育硕士培养的经验及启示——以罗格斯大学教育学院为例 |
祝怀新
周妍
|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
12
|
发达国家大学衍生企业的发展路径与创业生态——兼论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启示 |
顾建民
陈锐
|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3
|
中国高等教育学话语体系建构的来源与转化 |
黄亚婷
陈嘉诚
|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4
|
东盟解决技能错配问题的职业教育治理进路与特征 |
吴雪萍
裴文洁
|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5
|
基础教育整体改革综合实验的历史经验与时代回响 |
屠莉娅
刘力
|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6
|
职业本科教育产教融合育人的成效、不足及提升策略——基于学生视角的质性分析 |
顾建民
陈锐
|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7
|
近代中印教育文化交流之动力与张力探源——跨国史视域下的再审视 |
刘超
|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8
|
为什么说英国教育学是一个领域而非独立学科?——生成路径、原因剖析及对中国教育学建设的启示 |
赵康
汪静洁
|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9
|
文凭主义视角下如何增强高职教育吸引力?——基于对日本问题与策略的分析 |
祝怀新
马欣舒
|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0
|
俄罗斯青少年补充教育的发展模式及借鉴 |
刘淑华
胡晶
|
《比较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