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n28信号通路与肿瘤 被引量:2
1
作者 荚耘路 吕可真 +1 位作者 林娜 胡文献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30-533,共4页
Lin28是一种结构上高度保守的RNA结合蛋白,其在机体正常生长发育代谢及某些疾病状态,如肿瘤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Lin28在机体中的过表达能够抑制let-7 miRNA的功能,并上调某些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如cyclin A、cyclin B等... Lin28是一种结构上高度保守的RNA结合蛋白,其在机体正常生长发育代谢及某些疾病状态,如肿瘤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Lin28在机体中的过表达能够抑制let-7 miRNA的功能,并上调某些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如cyclin A、cyclin B等的表达,从而促进干细胞的增殖。在人类恶性肿瘤细胞中,Lin28的激活能选择性地阻断原始let-7 miRNA的加工成熟并最终促进肿瘤的发生;Lin28在肿瘤疾病进程中的其他作用机制包括:通过抑制肿瘤相关microRNA的分化成熟、上调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肿瘤的发展及预后。另外,Lin28在肿瘤放化疗耐受相关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为此,本文对Lin28的相关生理功能和其在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及治疗前景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28 MIRNA 肿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乳腺癌术后脂质体多柔比星与表柔比星个性化治疗推荐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宋徐春 周济春 吕旭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3-454,共12页
目的比较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与因果领域个体化干预效果(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effect,ITE)评估深度学习这两类方法在真实临床数据集上的个性化推荐性能差异,构建乳腺癌术后聚乙二醇脂质体多柔比星(pegylated liposomal d... 目的比较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与因果领域个体化干预效果(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effect,ITE)评估深度学习这两类方法在真实临床数据集上的个性化推荐性能差异,构建乳腺癌术后聚乙二醇脂质体多柔比星(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PLD)与表柔比星(epirubicin,EPI)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推荐模型,通过评估药物疗效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904名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87例采用PLD治疗,517例采用EPI治疗,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比较两组患者5年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结局;应用CFR_WASS等6种ITE模型预测患者在两种药物治疗下5年DFS概率,使用随机森林等6种机器学习模型作为基准进行性能分析比较;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评估预测性能,通过计算实际使用治疗与模型推荐治疗一致组和对照组的5年DFS率差异评估治疗推荐有效性。结果153对匹配病例中,PLD组和EPI组5年DFS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对病例PLD组临床结局优于EPI组,12对病例EPI组临床结局优于PLD组,验证两种药物存在个体治疗收益差异。CFR_WASS模型获得了最优预测性能(AUROC为0.7368);多数ML组与对照组的5年DFS率无明显差异,ITE组5年DFS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FR_WASS组5年DFS率较对照组低2.13%。结论相比于ML模型,ITE评估深度学习模型能更准确地估计两种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效果,给出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推荐,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表柔比星(EPI) 脂质体多柔比星(PLD) 个性化治疗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钠影响大肠癌细胞生长和粘附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林波 谢树夺 +4 位作者 董庆华 郁玲玲 劳伟峰 宋向阳 何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25-528,共4页
目的 :研究透明质酸钠 (sodium hyaluronate)对大肠癌细胞生长和粘附的影响。方法 :用人类大肠癌细胞SW6 2 0和 Colo2 0 5与透明质酸钠溶液 (2 5~ 2 5 0 0μg/ ml)体外培养 ,然后用 MTT方法测定增殖情况。同时 ,运用流式细胞术 ,对 SW6... 目的 :研究透明质酸钠 (sodium hyaluronate)对大肠癌细胞生长和粘附的影响。方法 :用人类大肠癌细胞SW6 2 0和 Colo2 0 5与透明质酸钠溶液 (2 5~ 2 5 0 0μg/ ml)体外培养 ,然后用 MTT方法测定增殖情况。同时 ,运用流式细胞术 ,对 SW6 2 0和 Colo2 0 5细胞表面的 CD4 4表达进行检测 ,比较不同浓度透明质酸钠溶液对肿瘤粘附力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提示 ,实验组 SW6 2 0细胞生长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但实验组 Colo2 0 5细胞生长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另外 ,流式细胞术的结果显示 ,透明质酸钠可使 SW6 2 0和 Colo2 0 5细胞表面的 CD4 4表达下调。结论 :浓度为 2 5~ 2 5 0 0μg/ ml透明质酸钠对不同大肠癌细胞系生长有不同的影响 ,但可降低肿瘤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 ,从而影响其粘附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治疗应用 CD44 大肠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专用减量月历卡的设计与应用
4
作者 师子秋 张华梁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3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专用减量月历卡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出院激素减量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出院时间段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出院诊断证明书向患者口述糖皮质激素减量指导,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专用减量月历卡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出院激素减量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出院时间段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出院诊断证明书向患者口述糖皮质激素减量指导,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糖皮质激素专用减量月历卡辅助出院诊断证明书进行指导,评价两组患者掌握糖皮质激素减量方法的程度、出院用药指导时间及出院后糖皮质激素减量正确率。结果观察组对糖皮质激素减量方法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出院用药指导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出院后4周、6周服药正确率有所提高。结论糖皮质激素专用减量月历卡有助于提高SLE患者对糖皮质激素减量方法的掌握程度,缩短出院用药指导时间,提高患者出院后激素减量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糖皮质激素 减量月历卡 服药正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与核素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杨犇龙 焦得闯 +13 位作者 陈嘉健 王春建 金利丹 赵文和 高学强 王海波 李珺 赵海东 吴迪 范志明 王淑君 刘真真 王永胜 吴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6-133,共8页
背景与目的:国内外指南均推荐核素用作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示踪剂,但多种原因导致该技术在国内未得到普及。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mitoxantro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for tracing,MHI)是一种新... 背景与目的:国内外指南均推荐核素用作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示踪剂,但多种原因导致该技术在国内未得到普及。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mitoxantro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for tracing,MHI)是一种新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示踪剂,其在乳腺癌SLNB中的效果尚未明确。本研究是一项大样本阳性对照临床试验,旨在评价MHI和核素在SLNB中的示踪差异。方法:试验纳入了2019年12月—2020年7家医院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所有入组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均在手术前注射MHI和核素作为SLN示踪剂。分别统计MHI和核素的SLN检出数量和SLN检出率,分析两种示踪剂示踪效果的差异。结果:MHI的SLN检出率为96.9%(370/382),核素的SLN检出率为97.4%(372/382),两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示踪剂共同检测到362例(94.7%)受试者的SLN;16例(4.1%)发生可能与试验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本研究发现MHI示踪效果不劣于核素。且MHI的使用无需特殊仪器/设备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 淋巴示踪剂 核素 腋窝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人口流动数据以及两阶段模型预测2019冠状病毒病流行趋势 被引量:2
6
作者 叶元庆 雷浩 +13 位作者 陈辰 胡可嘉 徐小林 袁长征 曹淑殷 王思思 王思聪 李舒 应智峻 贾君麟 王秦川 Sten H.VERMUND 许正平 吴息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基于人口流动和疫情防控措施信息构建数学模型,预测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的发展趋势。方法:获取截至2020年2月8日浙江省乐清市151例确诊病例的患病过程以及乐清和武汉之间的人口流动等信息,采用两阶段的方法构建数学模型,... 目的:基于人口流动和疫情防控措施信息构建数学模型,预测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的发展趋势。方法:获取截至2020年2月8日浙江省乐清市151例确诊病例的患病过程以及乐清和武汉之间的人口流动等信息,采用两阶段的方法构建数学模型,将人口流动数据与确诊病例症状开始时间以及输入性病例和本地病例的传播动力学特征整合起来,模拟并预测乐清的COVID-19疫情发展趋势。结果:在疫情初期,每日从武汉来的输入性病例数(症状出现日)与当日、6 d前和9 d前从武汉到乐清的旅客数量成正相关。利用根据武汉到乐清的旅客数量估计的输入性病例数以及易感-暴露-感染-恢复模型预测乐清最终的病例数为170例。如果根据每日报告的输入性病例数来预测,预计最终病例数为165例。截至2020年4月27日,乐清实际监测到的病例数为170例,这两个预测值与实际值均接近。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两阶段预测模型能够对COVID-19的流行趋势做出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中国 输入病例 本地病例 易感-暴露-感染-恢复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口流动数据研究武汉“封城”对中国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态势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思聪 叶元庆 +12 位作者 胡可嘉 雷浩 陈辰 徐小林 李文渊 袁长征 曹淑殷 王思思 李舒 贾君麟 王秦川 卞子龙 吴息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67,共7页
目的:定量评估武汉“封城”对控制中国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传播的作用。方法:首先基于全国217个城市的武汉来源输入性病例数据和武汉来源的人口流动数据,估算武汉2020年1月23日“封城”前的每日新发感染率。并假设武汉“封城... 目的:定量评估武汉“封城”对控制中国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传播的作用。方法:首先基于全国217个城市的武汉来源输入性病例数据和武汉来源的人口流动数据,估算武汉2020年1月23日“封城”前的每日新发感染率。并假设武汉“封城”推迟7 d,武汉的每日新发感染率在2020年1月23日后分别呈高、中、低增长趋势,估算2020年1月24至30日的每日新发感染率,从而计算在此期间武汉流出的感染人数。最后,通过易感-暴露-感染-恢复(SEIR)模型预测武汉“封城”推迟7 d对国内疫情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2020年1月19至23日,武汉每日新发感染率分别为0.021%、0.026%、0.029%、0.033%和0.070%。截至2020年1月23日,武汉共有感染者20066人。假设武汉“封城”推迟7 d,在2020年1月30日,武汉每日新发感染率在高、中、低增长情景模拟的结果分别是0.335%、0.129%和0.070%。依据上述三种情景,预测分别会有32075、24819和20334名感染者从武汉流入其他地区,到2020年3月19日,全国COVID-19确诊人数将是官方公布数据的3.3~3.9倍。结论:在疫情暴发早期,武汉及时采取“封城”措施对控制COVID-19疫情在中国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中国 人口流动 非药物干预 易感-暴露-感染-恢复模型 疫情播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