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视觉识别的智能输液系统的研发与初步应用
1
作者 徐海利 潘红英 +4 位作者 黄晨 徐虹霞 陈玉萍 张文娟 乔凯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5-62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视觉识别的智能输液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智能输液系统在普通病房的应用提供参考借鉴。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10月及2023年3月于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普通外科病房的280例患者及16名护士为... 目的:探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视觉识别的智能输液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智能输液系统在普通病房的应用提供参考借鉴。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10月及2023年3月于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普通外科病房的280例患者及1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患者包括智能输液系统建立前的140例和建立后的140例。比较智能输液系统建立前后护士的工作负担、患者的满意度以及病区的噪声水平。结果:智能输液系统建立后护士往返护士站的次数少于之前(P<0.05);患者对智能输液系统的满意度高于之前(P<0.05);护士应铃时长短于之前(P<0.05);噪声水平低于之前(P<0.05)。结论:基于卷积网络视觉识别的智能输液系统可以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提升患者满意度,对改善输液护理质量及病区环境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视觉识别 智能输液系统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藕断丝连”的CRISPR/Cas:基因编辑中靶点滞留的作用与挑战 被引量:1
2
作者 冯依力 陈若丹 谢安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21-2636,共16页
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clustered regulation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和CRISPR相关蛋白质(CRISPR-associated protein,Cas)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组编辑、转录调控以及细胞实时成像等,并已在农业、工业和医学... 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clustered regulation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和CRISPR相关蛋白质(CRISPR-associated protein,Cas)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组编辑、转录调控以及细胞实时成像等,并已在农业、工业和医学等领域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该技术的应用取决于CRISPR/Cas的五大属性:靶向、解旋、切割、滞留和旁切。本综述将主要以化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的CRISPR/Cas9为例,聚焦于CRISPR/Cas的滞留属性,梳理相关进展,讨论其在基因编辑技术开发中的应用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靶点滞留 靶点解离 DNA双链修复途径选择 基因编辑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切割闭合器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被引量:37
3
作者 洪德飞 郑雪咏 +3 位作者 严力锋 王钊 沈波 彭淑牖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免切割闭合器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技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3月~2006年10月,对2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食道下端静脉曲张患者行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 目的探讨免切割闭合器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技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3月~2006年10月,对2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食道下端静脉曲张患者行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其中18例免切割闭合器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切除脾脏,即处理脾蒂时逐支分离脾叶动静脉,边分离边用血管夹夹闭或用丝线结扎后离断血管,并用超声刀离断小网膜后,逐一将贲门周围曲张静脉直接用超声刀或可吸收夹夹闭后离断,将脾脏放入标本袋,拉出扩大的trocar孔外,剪碎后取出。结果18例手术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80~320min,平均255min。术中出血量200~1600ml,平均450ml。术后发生胸腔积液2例,左膈下脓肿1例,B超引导穿刺治愈,轻度腹水2例。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时间6~17d,平均7.5d。18例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6.4月,术后20个月再出血1例,经胃镜下注射硬化剂治愈,余17例均无再出血。结论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处理脾蒂可以避免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应用切割闭合器,不仅节省费用,而且在腹腔镜巨脾切除中有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脾切除术 门奇断流术 门脉高压症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对比研究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徐晓武 潘宇 +4 位作者 陈钶 蔡佳沁 吴迪 张人超 牟一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1-596,共6页
目的:从循证医学角度比较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微创效果.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Biosis Previews数据库收录的2014年6月前公开发表的对比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TLDG组... 目的:从循证医学角度比较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微创效果.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Biosis Previews数据库收录的2014年6月前公开发表的对比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TLDG组)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LADG组)的文献.对其中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次数、疼痛评分、第1天和第7天C反应蛋白(CRP)水平等数据进行meta分析.数据分析使用RevMan 5.1软件.结果:共纳入7个对照研究,样本总量1783例,其中TLDG组727例,LADG组1056例.结果显示:与LADG组相比,TLDG组术中出血量少[加权均数差(WMD)=22.86 ml,95% CI:12.00-33.72,P<0.01),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次数少(WMD=0.58,95% CI:0.35-0.81,P<0.01),术后第1、3天疼痛评分低(第1天:WMD=0.60,95% CI:0.20 - 0.99,P<0.01;第3天:WMD =0.36,95% CI:0.24 - 0.48,P<0.01),进食时间早(WMD =0.66 d,95% CI:0.13 - 1.19,P=0.01).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体并发症及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第1、7天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TLDG手术安全可行,相比于LADG手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及术后早期炎症反应轻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外科学 腹腔镜检查/方法 胃切除术/方法 META分析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15例报告 被引量:32
5
作者 蔡秀军 林立忠 +7 位作者 虞洪 梁霄 王一帆 张宇华 黄迪宇 郑雪咏 王先法 彭淑牖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的可行性与适应证。 方法  1998年 8月~ 2 0 0 4年 9月采用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eng’smultifunctionaloperativedissector,PMOD)刮吸法断肝技术对 15例肝癌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 结果  14例腹腔镜肝癌切除...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的可行性与适应证。 方法  1998年 8月~ 2 0 0 4年 9月采用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eng’smultifunctionaloperativedissector,PMOD)刮吸法断肝技术对 15例肝癌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 结果  14例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成功 ,1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肝癌切除术。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手术时间 6 0~ 2 4 0min ,平均 12 5min。术中出血量 5 0~2 0 0 0ml,平均 5 0 1ml。切除肝脏最大体积 10cm× 9cm× 7cm。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 2 4h均能下床活动 ,术后 1~ 3d即能进食。术后住院 5~ 10d ,平均 6 5d。 结论 对位于肝脏边缘、右肝表面或左半肝的恶性肿瘤 ,采用PMOD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是可行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切除术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补片应用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吕杰敏 黄迪宇 +1 位作者 林辉 王先法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78,84,共6页
目的:评价生物补片应用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方法:回顾2012年12月至2014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0例有典型临床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接受腹腔镜食管裂孔修补加360°胃底折叠... 目的:评价生物补片应用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方法:回顾2012年12月至2014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0例有典型临床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接受腹腔镜食管裂孔修补加360°胃底折叠术,使用4层猪小肠黏膜下层基质补片进行食管裂孔加强修补。结果:20例患者的腹腔镜手术均成功,未发生术中并发症。术后症状均消失,随访3~18个月未复发,有6例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其中5例经保守治疗好转,1例接受食管下端扩张术。结论: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时,使用4层猪小肠黏膜下层基质补片进行食管裂孔加强修补的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外科学 食管裂孔疝/外科学 生物相容性材料 修复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治疗结果 回顾性研究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杨晓平 卜建国 蔡秀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912-914,共3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间长短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0例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手术时间长短分为A组(〈1h)和B组(≥1h),每组20例。围手术期测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皮...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间长短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0例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手术时间长短分为A组(〈1h)和B组(≥1h),每组20例。围手术期测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皮质醇浓度,并观察术后体温、疼痛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最高体温A组低于B组[(37.1±0.4)℃VS(37.5±0.7)℃,t=-2.219,P=0.033]。术后疼痛评分A组低于B组[中位数2(2—4)VS4(3—6),,=3.806,P=0.021];血IL-6、CRP、ACTH和皮质醇两组手术后均明显升高(P〈0.05),且B组升高比A组明显。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延长增强了机体术后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手术时间 机体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简易单孔器行单孔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其龙 严加费 +5 位作者 吴迪 蔡小燕 潘宇 金巍巍 朱一平 牟一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自制简易单孔器行单孔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 SILS-TEP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病例来自2013年2~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采用一次性切口牵开固定器、无菌手套和普通腹腔镜套管制成简易... 目的:探讨采用自制简易单孔器行单孔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 SILS-TEP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病例来自2013年2~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采用一次性切口牵开固定器、无菌手套和普通腹腔镜套管制成简易单孔器,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对7例腹股沟疝患者行SILS-TEP术,总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全部7例(9侧)腹股沟疝患者均行SILS-TEP术成功,中位手术时间90.0(70~125) min,中位出血量10.0(5.0~20.0) mL,中位住院天数2.0(2.0~4.0) d,术后患者疼痛轻微,无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3个月切口愈合佳,均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自制简易单孔器行SILS-TEP术初步经验显示安全可行,该方法能简化单孔手术器械,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易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外科学 腹腔镜检查 腹股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2
9
作者 蔡秀军 张宇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84-86,共3页
关键词 胃癌根治术 腹腔镜技术 20世纪90年代 周围血管离断 胃癌手术 腹腔镜下 腹腔镜辅助 消化道重建 远端胃切除 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279例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晖 王先法 +5 位作者 周伟 樊少华 高勇 赵辉 徐清松 王春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370-371,共2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经验。方法2000年1月~2007年9月,对急性胆囊炎279例采用常规四孔法和冲吸钝性解剖法行LC。结果254例成功完成LC;25例中转开腹,其中病程≤3d的9例、病程>3...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经验。方法2000年1月~2007年9月,对急性胆囊炎279例采用常规四孔法和冲吸钝性解剖法行LC。结果254例成功完成LC;25例中转开腹,其中病程≤3d的9例、病程>3d的16例,中转开腹原因:13例胆囊三角粘连致密,4例术中创面出血较多,4例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2例胆囊十二指肠瘘,1例胆囊结肠瘘,1例Mirizzi综合征。术中无胆管损伤,术后未发生腹腔出血、胆漏及肝下积液等并发症。279例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2个月,无腹痛、黄疸等不适。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应严格掌握好手术时机和适应证,采用充分暴露胆囊三角区和精细化冲吸钝性解剖法有效避免术中出血及胆管损伤,并把握好中转开腹手术的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HIF-1α和survivin基因双靶位miR-RNAi载体的构建及其对胰腺癌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孙兵 朱一平 +1 位作者 牟一平 朱玲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88,共8页
目的:构建抗HIF-1α单靶位(anti-H)、抗Survivin单靶位(anti-S)以及抗HIF-1α和Survivin基因双靶位微小RNA表达载体(anti-H+S),观察和比较这3种载体对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设计4组靶向HIF-1α和Survivin基因的寡核苷酸序列... 目的:构建抗HIF-1α单靶位(anti-H)、抗Survivin单靶位(anti-S)以及抗HIF-1α和Survivin基因双靶位微小RNA表达载体(anti-H+S),观察和比较这3种载体对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设计4组靶向HIF-1α和Survivin基因的寡核苷酸序列,连接至pcDNA6.2-GW/EmGFP-miR质粒,构建两组共8个载体,依次为anti-H(Ⅰ)、anti-H(Ⅱ)、anti-H(Ⅲ)、anti-H(Ⅳ)和anti-S(Ⅰ)、anti-S(Ⅱ)、anti-S(Ⅲ)、anti-S(Ⅳ)。实时定量RT-PCR检测靶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将两组中mRNA下调作用最强的质粒串联,构建anti-H+S。用anti-H+S及mRNA下调作用最强的anti-H和anti-S转染胰腺癌Panc-1细胞,Western blot测定靶蛋白表达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经测序鉴定,所有anti-H、anti-S及双靶位质粒anti-H+S装载位点核苷酸序列与设计序列完全相符。anti-H的靶基因mRNA沉默效率依次为48%、2%、44%和30%;anti-S的靶基因mRNA沉默效率依次为72%、75%、58%和59%。由anti-H(Ⅰ)和anti-S(Ⅱ)串联得到双靶位质粒anti-H+S。anti-H+S的靶基因mRNA沉默效率为53%(HIF-1α)和42%(survivin)。anti-H(Ⅰ)、anti-S(Ⅱ)及anti-H+S与对照质粒相比均使靶基因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5)。其中anti-H+S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强于anti-H(Ⅰ)和anti-S(Ⅱ),72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抗HIF-1α和Survivin的单靶位质粒和双靶位质粒;其中,anti-H+S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作用强于anti-H(Ⅰ)和anti-S(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遗传学 微管相关蛋白质类/遗传学 缺氧诱导因子1/遗传学 基因表达 遗传载体 质粒/遗传学 转染 肿瘤细胞 培养的 RNA干扰 微RN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脾动脉瘤切除术1例报告 被引量:3
12
作者 沈来根 朱越锋 +2 位作者 杨进 王观宇 李鲁滨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1期838-838,共1页
关键词 动脉瘤切除术 保留脾脏 腹腔镜 脾动脉瘤 手术治疗 常规手术 脾切除术 结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抑制Ras-ERK和Shh-GLI1信号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15
13
作者 孙晓东 刘杏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96-1000,共5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胰腺癌PANC-1细胞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姜黄素作用于PANC-1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K-Ras、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胰腺癌PANC-1细胞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姜黄素作用于PANC-1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K-Ras、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Sonic hedgehog(Shh)和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系物1(GLI1)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的姜黄素与PANC-1细胞共培养后,浓度为30 mmol/L的姜黄素组能明显抑制PANC-1细胞的增殖,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PANC-1细胞经30 mmol/L姜黄素处理后,其细胞凋亡率(37.57%)明显高于对照组(4.62%)(P<0.01)。经姜黄素处理的PANC-1细胞,其K-Ras、p-ERK、Shh和GLI1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姜黄素通过抑制Ras-ERK和Shh-GLI1信号通路的活化,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胰腺肿瘤 HEDGEHOG Ras-ERK通路 Shh-GLI1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黑色素瘤抗原-3冲击的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晓东 刘杏娥 吴金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15-618,共4页
目的 :观察经MAGE - 3蛋白抗原冲击的树突状细胞在体外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的能力。方法 :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介素 - 4从人外周血分化、诱导树突状细胞 ,经MAGE - 3蛋白冲击后 ,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 7d ,收集T淋巴细胞进行免疫... 目的 :观察经MAGE - 3蛋白抗原冲击的树突状细胞在体外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的能力。方法 :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介素 - 4从人外周血分化、诱导树突状细胞 ,经MAGE - 3蛋白冲击后 ,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 7d ,收集T淋巴细胞进行免疫应答及肿瘤细胞杀伤试验。结果 :与MAGE - 3冲击后的树突状细胞共培养的T淋巴细胞在体外能有效地杀伤MAGE - 3阳性的靶细胞。结论 :经MAGE - 3蛋白抗原冲击的树突状细胞 ,在体外能有效提呈抗原 ,激活抗原特异性CT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树突状细胞 抗肿瘤 免疫应答 体外诱导 MAGE—3蛋白抗原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CG改善高浓度TNF-α对人皮肤创伤愈合中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余红梅 胡宏鸯 +1 位作者 吴霞 方海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高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皮肤创伤愈合中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干预效应。方法:体外培养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以10μg/L TNF-α作用24 h或联合EGCG预处理干预,用细胞计数试剂盒... 目的:探讨高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皮肤创伤愈合中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干预效应。方法:体外培养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以10μg/L TNF-α作用24 h或联合EGCG预处理干预,用细胞计数试剂盒观察细胞增殖,细胞划痕愈合实验观察成纤维细胞的迁移,West-ern blotting法研究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TNF-α显著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EGCG呈浓度依赖性地改善TNF-α的增殖抑制作用,以EGCG(40μmol/L)预处理后,TNF-α对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也得到恢复。Western blotting发现TNF-α还能抑制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而加入EGCG(40μmol/L)后其表达有显著恢复。结论:EGCG能显著改善高浓度TNF-α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并恢复I型胶原的表达,从而促进皮肤创口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肿瘤坏死因子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术式胆囊切除后残余胆囊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丁宏文 郑雪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4-455,458,共3页
目的观察开腹胆囊切除术(OC)、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残余胆囊的发生率,并探讨其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2009年8月住院手术的241例OC(OC组)、231例MC(MC组)、290例LC(LC组)患者... 目的观察开腹胆囊切除术(OC)、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残余胆囊的发生率,并探讨其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2009年8月住院手术的241例OC(OC组)、231例MC(MC组)、290例LC(LC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其残余胆囊发生情况。结果共32例患者术后发生残余胆囊,其中OC组、MC组、LC组各4、13、15例,3组残余胆囊发生率分别为1.7%、5.6%、5.2%。统计学分析显示,OC组术后残余胆囊的发生率显著低于MC组和LC组(P<0.05),而MC组和LC组术后残余胆囊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炎症程度、手术方式、术者经验与残余胆囊的发生有关联;32例均通过B超、CT、MRCP、ERCP检查确诊;24例经手术治愈,随访6个月~9年,症状完全消失;8例采用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无肿瘤及恶变。结论残余胆囊是胆囊切除术后一个不容忽视的并发症,有效地控制胆囊炎症、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方式、由具相当经验的高年资医师主刀,可以减少残余胆囊的发生,而再次手术是治疗残余胆囊最为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残余胆囊 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菊内酯对胰腺癌细胞BxPC-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东胜 刘军伟 +4 位作者 陈建峰 刘新 王高卿 王耀 谢海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61-665,共5页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小白菊内酯对BxPC-3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及DNA梯状电泳(DNA ladder)检测BxPC-3细胞凋亡的改变;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小白菊内酯对BxPC-3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及DNA梯状电泳(DNA ladder)检测BxPC-3细胞凋亡的改变;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浓度小白菊内酯作用下BxPC-3细胞COX-2蛋白水平的改变,RT-PCR法检测COX-2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MTT、流式细胞术及DNA ladder显示小白菊内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BxPC-3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法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COX-2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结论:小白菊内酯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这种效应可能与COX-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菊内酯 胰腺肿瘤 环加氧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技术在胆囊癌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梁霄 蔡秀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6-710,共5页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腹腔镜技术在胆囊癌中的应用一直饱受争议。尽管如此,近年腹腔镜技术在胆囊癌诊断、分期,早期胆囊癌治疗以及腹腔镜意外胆囊癌处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主要从上述三方面...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腹腔镜技术在胆囊癌中的应用一直饱受争议。尽管如此,近年腹腔镜技术在胆囊癌诊断、分期,早期胆囊癌治疗以及腹腔镜意外胆囊癌处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主要从上述三方面对腹腔镜技术在胆囊癌诊治中的应用现状和价值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胆囊肿瘤/诊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术中胆管造影、括约肌切开术序贯诊治胆结石病5年经验总结 被引量:2
19
作者 洪德飞 李君达 +5 位作者 高敏 袁晓明 王建国 蔡秀军 王跃东 王先法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z1期57-59,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 ,LC )联合术中胆管造影 (Intra operativeCholangiography,IOC)、胰胆镜括约肌切开术 (IntraoperativeEndoscopicSphincterotomy,IOEST)诊治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疾病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 ,LC )联合术中胆管造影 (Intra operativeCholangiography,IOC)、胰胆镜括约肌切开术 (IntraoperativeEndoscopicSphincterotomy,IOEST)诊治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疾病的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LC联合IOC、IOEST诊断和治疗 10 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  6 0 4 % (6 4 / 10 6 )术前诊断胆囊结石 ,经IOC发现伴有胆总管结石 ;LC联合IOC、IO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手术成功率为 93 4 % (99/ 10 6 ) ,取净结石率99 0 % (98/ 99)。术后并发轻度急性胰腺炎 6例 (6 1% )、十二指肠穿孔 1例 (0 0 1% )、胆漏 1例(0 0 1% )、气胸 1例、漏诊十二指肠乳头癌 1例 (0 0 1% )、胃潴留 2例 (0 0 2 %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3 7天。 结论 IOC能有效避免漏诊LC中胆总管结石 ;LC联合IOC和IOEST能一次性有效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道造影 胆总管结石 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Slug基因腺相关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生长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鲜 王旭 欧树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44-648,共5页
目的构建并制备携带目的基因的rAAV-EGFP-Slug-siRNA病毒载体。方法首先构建pDC316-EGFP-Slug-siRNA质粒,以PCR鉴定正确的pDC316-EGFP-Slug-siRNA克隆为模板扩增EGFP-Slug-siRNA片段,EcoRI和SalI双酶切后回收PCR产物。酶切pSNAV2.0-LacZ... 目的构建并制备携带目的基因的rAAV-EGFP-Slug-siRNA病毒载体。方法首先构建pDC316-EGFP-Slug-siRNA质粒,以PCR鉴定正确的pDC316-EGFP-Slug-siRNA克隆为模板扩增EGFP-Slug-siRNA片段,EcoRI和SalI双酶切后回收PCR产物。酶切pSNAV2.0-LacZ-α载体质粒,并与上述产物进行连接。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得到重组质粒pSNAV2.0-EGFP-Slug-siRNA,酶切和测序对其进行鉴定。建立载体细胞株BHK/Slug-siRNA,大规模制备rAAV2-EGFP-Slug-siRNA并对其纯化、鉴定和滴度测定。将体外培养的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细胞转染rAAV-EGFP-Slug-siRNA和pSNAV2.0-EGFP空载体。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检测血管生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建立鸡胚绒毛尿囊移植瘤。结果携带编码靶向Slug的小发夹状干扰RNA序列的腺相关病毒载体质粒pSNAV2.0-EGFP-Slug-siRNA,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质粒构建正确。将构建成功的载体质粒与重组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rc/UL2共转染包装细胞BHK-2,成功复制和包装出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EGFP-Slug-siRNA,经检测目的片段插入成功,滴度为90.21×109puf。Slug-siRNA有效抑制RB细胞内Slug表达后,肿瘤血管密度明显降低,血管生成被抑制,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实体瘤血管生成和生长受到抑制。结论成功制备出高滴度的携带目的基因的rAAV-EGFP-Slug-siRNA病毒载体。干扰Slug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RB细胞的生长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UG基因 干扰 腺相关病毒 视网膜母细胞瘤 增殖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