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变化 被引量:7
1
作者 徐磊 卢兴国 +3 位作者 陈怀红 傅海涯 林小莉 金启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97-899,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变化。方法: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26例正常对照和39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单纯2型糖尿病15例、合并大血管病变24例)的血浆MMP-3和uPAR...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变化。方法: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26例正常对照和39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单纯2型糖尿病15例、合并大血管病变24例)的血浆MMP-3和uPAR水平。结果:单纯糖尿病组uPAR高于正常对照(P<0.05)而MMP-3无显著差异;合并大血管病变组MMP-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和单纯糖尿病组(P<0.01,P<0.01),而uPAR亦高于正常对照及单纯病变组(P<0.01,P<0.05)。2型糖尿病血浆MMP-3水平和uPAR水平呈正相关,LDL-C与uPAR呈正相关且是uPAR主要影响因素。结论:MMP-3和uPAR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密切相关,MMP-3可作为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循环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受体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胺对人多发性骨髓瘤RPMI 8226细胞作用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梁赟 赵小英 +1 位作者 魏艳淋 徐荣臻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9-444,共6页
目的:探讨小檗胺(berbamine,BBM)体外诱导人多发性骨髓瘤RPMI 8226细胞的凋亡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BBM作用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并求得IC50;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RT-PCR检测BBM作用前后细胞p53、p21和GADD4... 目的:探讨小檗胺(berbamine,BBM)体外诱导人多发性骨髓瘤RPMI 8226细胞的凋亡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BBM作用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并求得IC50;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RT-PCR检测BBM作用前后细胞p53、p21和GADD45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BM作用前后细胞p53、JNK、p-JNK及c-Jun蛋白表达。结果:BBM抑制RPMI 8226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性(P<0.05),48 h的IC50值为3.83μg/ml;8μg/ml BBM作用RPMI 8226细胞24 h后DNA凝胶电泳可见典型梯形条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由1.07%升高至24.84%;BBM作用后细胞p53、p21及GADD45γmRNA表达上调,同时伴有胞核内p53蛋白上调及p-JNK、c-Jun蛋白活化。结论:BBM能抑制RPMI 8226细胞的增殖,其作用可能通过活化GADD45/JNK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胺/治疗应用 小檗胺/投药和剂量 多发性骨髓瘤/药物疗法 细胞凋亡 信号传导 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检测的临床研究(英文) 被引量:4
3
作者 卢兴国 童杰峰 +6 位作者 张强 张茂 沈汉超 张佩利 曹越兰 徐根波 龚旭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12-116,共5页
为了探讨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PTM)检测的临床价值,用ELISA法测定979例患者的PTM,并选择6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对照组PTM水平为20.40±7.72μg/L,无性别和年龄差异。在疾病组中,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肾功能衰竭(CRF)组PTM水... 为了探讨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PTM)检测的临床价值,用ELISA法测定979例患者的PTM,并选择6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对照组PTM水平为20.40±7.72μg/L,无性别和年龄差异。在疾病组中,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肾功能衰竭(CRF)组PTM水平高于无CRF组,败血症组PTM水平高于非败血症组,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组PTM水平高于无MOF组(P<0.01);以>70、>50和>40μg/L为标准,分别预示CRF、败血症和MOF的灵敏度为85.7%、86.6%和77.8%,特异性为82.4%、89.5%和77.3%,阳性预示值为77.8%、76.5%和73.7%。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尿蛋白阳性组PTM水平高于阴性组;糖尿病并发症组的PTM水平高于无并发症组,并发微血管病变组的PTM水平高于大血管病变组(P均<0.01);以PTM高于正常上限值(>35.54μg/L)为标准,预示SLE尿蛋白阳性临床肾损害、糖尿病并发症和微血管病变的灵敏度为77.8%、53.4%和71.2%,特异性为92.3%、97.1%和97.1%,阳性预示值为93.3%、98.6%和97.9%。急性白血病(AL)和多发性骨髓瘤(MM)初诊时PTM升高,两病并发肾衰时极度升高(P<0.01)。动态检测多发伤、脑卒中急性期和恢复期、AL和MM化疗前后、癌症术前后PTM水平与病情变化相关。以微血管病变为主要疾病的PTM水平高于大血管病变疾病(P<0.01),以高于正常上限值为标准,微血管病变疾病的灵敏度为77.7%、特异性71.2%,阳性预示值75.6%。结论:PTM水平是评估微血管病变疾病的良好指标,也是预警或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其演变或疗效观察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 疾病严重程度/并发症 微血管病变 大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组织印片评估有核细胞量的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卢兴国 黄连生 +4 位作者 许晓华 杨军军 朱蕾 赵小英 徐根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31-335,共5页
目的:研究骨髓印片评估有核细胞量的价值。方法:272例经骨髓活检术获取的组织块置于载玻片上轻轻滚动制成印片,W right-G iem sa染色,按有核细胞评判标准与骨髓涂片同步检查。结果:有核细胞明显减少和极度减少,明显增多和极度增多的4个... 目的:研究骨髓印片评估有核细胞量的价值。方法:272例经骨髓活检术获取的组织块置于载玻片上轻轻滚动制成印片,W right-G iem sa染色,按有核细胞评判标准与骨髓涂片同步检查。结果:有核细胞明显减少和极度减少,明显增多和极度增多的4个级别,骨髓印片明显高于骨髓涂片(P<0.05),而印片与切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以骨髓切片细胞量变化为标准,切片减少组中印片和涂片的符合率(84.4%和97.9%)较高;细胞量正常和增加组中印片的符合率(84.4%和93.2%)高于涂片(60%和6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灵敏度、特异性、Y ouden index、阳性预示值和阳性似然比,印片优于涂片。以切片诊断为金标准,印片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造血减低阳性率为37.1%,假阳性率为7.3%,比涂片(阳性率66.9%、假阳性率29.8%)低,(P<0.01);诊断指标的性能印片优于涂片,其中印片诊断为脾功能亢进和骨髓增殖性疾病(除感染和少数骨髓增殖性疾病外)涂片为假阴性结论。结论:骨髓印片在评估有核细胞量优于骨髓涂片,印片和涂片简便快速联检可提高骨髓细胞学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组织检查/方法 骨髓检查/方法 骨髓印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胺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抑制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魏艳淋 徐磊 赵小英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7-391,共5页
目的:探讨小檗胺诱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K562细胞株细胞,经8μg/ml小檗胺处理不同时间后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总NF-κB、核内NF-κB和IκBα、pIκBα、IKKα、A20蛋白表达。结果:随着小檗胺... 目的:探讨小檗胺诱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K562细胞株细胞,经8μg/ml小檗胺处理不同时间后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总NF-κB、核内NF-κB和IκBα、pIκBα、IKKα、A20蛋白表达。结果:随着小檗胺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内总NF-κB无变化,但核内的NF-κB表达下降,半定量比值从处理前的59.2%,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步下降为31.4%,19.7%,4.1%,0%。同时出现pIκBα、IKKα表达下调,A20表达增高。结论:小檗胺通过NF-κB途径诱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涉及抑制NF-κB的核转位和转激活,推测其作用与小檗胺降低K562细胞bcr-abl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慢性/药物作用 K562细胞 小檗胺/治疗应用 细胞凋亡 NF-κB 肿瘤细胞 培养的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清除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及疗效的荟萃分析(英文) 被引量:4
6
作者 俞腾 吴东 赵小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255-1259,共5页
本研究评价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us,H.Pylorus)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发病的关系和H.Pylorus清除对ITP治疗疗效的影响。通过微机检索国内外已发表和未发表的关于H.Pylorus和IT... 本研究评价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us,H.Pylorus)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发病的关系和H.Pylorus清除对ITP治疗疗效的影响。通过微机检索国内外已发表和未发表的关于H.Pylorus和ITP相关文献,确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并确认文献的发表偏倚,然后应用Meta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分别对H.Pylorus感染及ITP疗效进行荟萃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关于H.Pylorus感染与ITP发病的关系的相关文献5篇,共计ITP患者221例,对照210例,经异质性检验,并合并效应量OR值为1.73(95%CI:1.12-2.67),森林图显示菱形全部位于中线右侧;H.Pylorus根治与ITP疗效的关系相关文献13篇,共计458名成功清除H.Pylorus的ITP患者,305名对照病例,经异质性检验合并OR值为6.53(95%CI:4.44-9.61),森林图显示,菱形全部位于中线右侧。2个亚组分析显示在亚洲国家具有统计学差异,但在非亚洲国家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发现,在亚洲国家ITP发病与H.Pylorus感染有关,H.Pylorus清除治疗可提高ITP治疗疗效,抗H.Pylorus治疗可作为ITP治疗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荟萃分析 幽门螺杆菌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胺诱导白血病细胞株NB4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何智文 赵小英 +1 位作者 徐荣臻 吴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09-214,共6页
目的:探讨小檗胺对白血病细胞系NB4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白血病细胞株NB4细胞,经不同浓度小檗胺处理不同时间后,MTT法检测药物对NB4细胞的抑制作用;细胞形态学观察和DNA琼脂糖电泳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含量及... 目的:探讨小檗胺对白血病细胞系NB4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白血病细胞株NB4细胞,经不同浓度小檗胺处理不同时间后,MTT法检测药物对NB4细胞的抑制作用;细胞形态学观察和DNA琼脂糖电泳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巢式PCR及RT-PCR检测PM L/RARα融合基因及Surv iv in基因表达及流式细胞仪检测Caspase3阳性表达率。结果:经不同浓度小檗胺处理不同时间后,NB4细胞生长出现明显的抑制,并呈现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48 h IC50为3.860μg/m l;细胞形态学观察可见细胞凋亡现象,DNA琼脂糖电泳显示典型的凋亡梯形图;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经48 h作用后,凋亡率从2.83%增至12μg/m l时的58.44%;虽未发现药物作用后PM L/RARα基因表达量的改变,但检测到NB4细胞经药物作用后Surv iv in基因表达量的减少和Caspase3表达的增加,Caspase3阳性率从对照组的2.06%增至12μg/m l时的70.89%。经相关性分析,随着细胞Surv iv in表达水平的下降和Caspase3表达水平的增高,NB4细胞凋亡率相应地增高。结论:小檗胺对NB4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但不是通过作用于NB4细胞特异性融合基因PM L/RARα发挥作用的,其抗凋亡的可能分子机制之一是抑制Surv iv in基因的表达和增加Caspase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胺/治疗应用 白血病/病理学 白血病细胞 NB4细胞 凋亡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肝浸润^(31)P磁共振波谱学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孙建忠 王志康 +3 位作者 余日胜 黄连生 徐秀芳 张敏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0-156,共7页
目的:通过对白血病肝脏浸润(LIL)病例与正常对照组的肝脏二维化学位移磁共振31磷波谱成像(2D CSI31P MRS)对照研究,探讨LIL的肝脏磷化合物代谢特征变化。方法:收集LIL15例,并与12例正常肝脏作对照,进行2D CSI31P MRS肝脏扫描,检测各种... 目的:通过对白血病肝脏浸润(LIL)病例与正常对照组的肝脏二维化学位移磁共振31磷波谱成像(2D CSI31P MRS)对照研究,探讨LIL的肝脏磷化合物代谢特征变化。方法:收集LIL15例,并与12例正常肝脏作对照,进行2D CSI31P MRS肝脏扫描,检测各种磷代谢物包括磷酸单酯(PME)、磷酸双酯(PDE)、三磷酸腺苷(ATP)、无机磷(Pi)的相对值,经体模所测校正系数校正后,分析PME、PDE、Pi、ATP的校正相对值(以下简称相对值),及PME/PDE、PME/ATP、PDE/ATP、Pi/ATP、PME/(PME+PDE)的比值变化。结果:在所测的肝脏磷代谢物相对值中,仅LIL组的PME相对值升高,为1.992±0.876,与对照组(1.167±0.427)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各磷代谢物相对值均无差异。比较LIL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磷代谢物比值,发现LIL组中与PME相关的比值包括PME/PDE、PME/ATP和PME/(PME+PDE)比值升高,分别为0.551±0.339、1.402±0.654和0.326±0.13,与对照组(分别为0.254±0.059、0.792±0.232和0.199±0.049)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LIL组的其它磷代谢物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肝31P MRS检查为LIL提供新的非创伤性检测和评价方法,肝脏PME相对值及其相应比值升高提示白血病患者肝浸润存在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病理学 肝/病理学 磁共振波谱学/方法 磷化合物/代谢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变化与骨髓造血功能改变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朱蕾 赵小英 邱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7-622,共6页
本研究探讨去卵巢大鼠不同时段骨密度的改变与骨髓造血功能改变的关系。探讨骨质疏松的发生与造血功能的关联。50只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OVX)组和假手术(Sham)组,分别在4周、8周、12周、16周和20周处死。取左侧股骨测量骨密... 本研究探讨去卵巢大鼠不同时段骨密度的改变与骨髓造血功能改变的关系。探讨骨质疏松的发生与造血功能的关联。50只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OVX)组和假手术(Sham)组,分别在4周、8周、12周、16周和20周处死。取左侧股骨测量骨密度。右侧远端股骨干骺端松质骨甲醛固定,常规制片观察骨髓组织病理改变,集落形成实验观察造血干细胞集落形成能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造血生成因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浓度。结果表明,大鼠去卵巢4周还未出现明显的骨量丢失时,其骨髓组织即出现明显的脂肪组织容量增加,大鼠去卵巢8周、12周、16周和20周,与同时段假手术组比较股骨骨密度显著减低(P<0.05),同时伴有骨髓造血组织容量减少,脂肪组织容量增高,巨核细胞数目减少,破骨细胞数目和肥大细胞数目显著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鼠去卵巢16周后,造血干细胞形成粒-巨噬细胞集落能力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大鼠去卵巢12周后,GM-CSF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各组(P<0.05)。结论: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减低的同时存在骨髓造血功能的减低,3月龄SD雌性大鼠去卵巢可以作为造血功能减低的动物模型,有助于临床上诸多造血功能减低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造血功能 去卵巢大鼠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某城区居民贫血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邬海苏 张晓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854-855,共2页
目的 初步调查杭州市区居民贫血的流行情况, 为预防部门开展贫血的防治提供依据, 同时增强社区居民对贫血的认识。方法 利用调查表对杭州市某城区3个社区卫生点共1 060名居民(成年人) 进行问卷和个别咨询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贫血症状... 目的 初步调查杭州市区居民贫血的流行情况, 为预防部门开展贫血的防治提供依据, 同时增强社区居民对贫血的认识。方法 利用调查表对杭州市某城区3个社区卫生点共1 060名居民(成年人) 进行问卷和个别咨询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贫血症状、相关病因学因素及实验室检查情况。同时在调查过程中对社区居民进行有关贫血知识及合理膳食的宣教。结果 该城区居民(成年人) 贫血患病率为2 83%, 贫血分度以轻度为主; 不同年龄的居民贫血患病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 05); 男、女患病率分别为2 .48%、3. 13%, 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 杭州市区成年居民贫血易患人群以老年为主, 防治工作应以老年人群为主要对象, 应采取普及营养知识、改善膳食结构、尽早发现慢性病, 尽早治疗等综合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区居民 状况调查分析 社区居民 贫血患病率 流行情况 市区居民 初步调查 社区卫生 调查内容 合理膳食 检查情况 不同年龄 易患人群 成年居民 杭州市区 老年人群 防治工作 营养知识 膳食结构 防治策略 尽早治疗 成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i小体染色方法的改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11
作者 龚旭波 卢兴国 +5 位作者 严丽娟 肖希斌 吴东 徐根波 张晓红 赵小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22-225,共4页
本研究应用改良氢过氧化物酶(hydroperoxidase,HPO)染色法,分析探讨Phi小体形态学特征及该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对128例髓系或淋巴系肿瘤标本行改良HPO染色,观察比较各疾病组Phi小体检出率;随机双盲法选取AML69例,均以2-氨基联苯氨为底物... 本研究应用改良氢过氧化物酶(hydroperoxidase,HPO)染色法,分析探讨Phi小体形态学特征及该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对128例髓系或淋巴系肿瘤标本行改良HPO染色,观察比较各疾病组Phi小体检出率;随机双盲法选取AML69例,均以2-氨基联苯氨为底物行HPO与过氧化物酶(POX)染色,观察比较颗粒阳性率与Phi小体检出数。结果表明:Phi小体以棒状和团块状两种形态为主,棒状Phi小体粗细、长短不一,团块状Phi小体多呈椭圆形,周边光滑。在AML-M3中检出柴捆状Phi小体;棒状Phi小体在AML-M1-M5组的检出率依次为42.9%(6/14)、83.3%(15/18)、92.0%(23/25)、52.3%(11/21)、33.3%(5/15),团块状Phi小体检出率依次为28.6%(4/14)、66.7%(12/18)、11.1%(3/25)、33.3%(7/21)、20.0%(3/15)。AML-M3组棒状Phi小体检出率与(M1+M2)或(M4+M5)组比较,(M1+M2)组团块状Phi小体检出率与M3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HPO染色方法简便,Phi小体检出率高,颗粒阳性显著,对AML与ALL的鉴别、AML的分型及疗效观察均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i小体 氢过氧化物酶 AML A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核细胞逸核和胞核胞质连体分离的形态学研究(英文)
12
作者 卢兴国 朱蕾 +4 位作者 王炜琴 张晓红 赵小英 徐根波 徐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082-1085,共4页
为了观察巨核细胞逸核和胞核胞质连体分离的形态学变化,用光镜观察4例初诊血液病患者的血片、骨髓涂片和骨髓切片中巨核细胞形态特征。4例初诊血液病患者为1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 为了观察巨核细胞逸核和胞核胞质连体分离的形态学变化,用光镜观察4例初诊血液病患者的血片、骨髓涂片和骨髓切片中巨核细胞形态特征。4例初诊血液病患者为1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和1例红白血病(M6)。结果显示:在4例患者骨髓象中均观察到多种病态巨核细胞,其中例A(PMF)和例D(M6)多为撕拉分离状的病态巨核细胞;例B(MDS)和例C(M2)多为脱核的或胞核胞质分离状的病态巨核细胞,胞体大或巨大,部分胞核远离母体,有的残留少量胞质成为小(或)淋巴样巨核细胞,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可显示分离的胞核胞质。结论:巨核细胞存在逸核和(或)胞核胞质分离现象,提示巨核细胞在成熟中存在多核胞核分散向周边逸去的过程,甚至完全脱离母体;微小巨核细胞可能是由多小核巨核细胞的胞核连胞质分离或分割而成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核细胞 脱核形态 胞核胞质连体分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时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3及血栓前体蛋白的变化
13
作者 徐磊 陈怀红 +2 位作者 卢兴国 傅海涯 赵同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6-397,共2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血栓前体蛋白(TpP)在2型糖尿病肾病(DN)中的变化。方法: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57例DN患者及35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MMP-3和TpP水平,DM组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量(UAE)分DN0(UAE<30mg/24h)、DN1(30mg/...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血栓前体蛋白(TpP)在2型糖尿病肾病(DN)中的变化。方法: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57例DN患者及35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MMP-3和TpP水平,DM组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量(UAE)分DN0(UAE<30mg/24h)、DN1(30mg/24h≤UAE<300mg/24h)、DN2(UAE≥300mg/24h)3组。结果:DN0组血浆MMP-3和Tp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DN1组血浆MMP-3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TpP水平无显著差异。DN2组血浆MMP-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N0组(P<0.05)及DN1组(P<0.05),TpP水平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N患者血浆MMP-3和TpP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MMP-3及TpP可能参与DN发生,MMP-3水平变化与DN病变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3 血栓前体蛋白质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体异常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14
作者 张蕾 赵小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717-720,共4页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是一组来源不同、生物学特征各异的异质性疾病。大量研究表明,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常伴有特异性的染色体异常。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的发展,有关NHL染色体核型异常在NHL诊断、治疗乃至预...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是一组来源不同、生物学特征各异的异质性疾病。大量研究表明,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常伴有特异性的染色体异常。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的发展,有关NHL染色体核型异常在NHL诊断、治疗乃至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本文就NHL的常见的几种染色体异常和染色体异常的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做一综述,并重点讨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子异常,它不仅是其分子特点,而且是预测其预后和治疗反应的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核型检测 非霍奇金淋巴瘤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通过抑制逆转录病毒HERV-K Np9基因转录诱导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 被引量:16
15
作者 陈将华 郑维威 +2 位作者 姜旭东 陆晓雅 徐荣臻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2-706,共5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诱导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分子机制。方法 MTT检测雷公藤甲素对Jurkat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然后用Origin Pro8计算出IC50。按照0、2、4、8、16 nmol/L浓度雷公藤甲素处理Jurkat细胞48 h,然后用流式细...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诱导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分子机制。方法 MTT检测雷公藤甲素对Jurkat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然后用Origin Pro8计算出IC50。按照0、2、4、8、16 nmol/L浓度雷公藤甲素处理Jurkat细胞48 h,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加药处理后各组Np9基因m RNA的表达水平变化并用Kodak 1D 3.6软件对条带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统计软件分析Np9转录抑制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Np9下游信号分子c-myc,β-catenin,ERK,AKT和Notch1蛋白的变化。结果雷公藤甲素呈剂量依赖性抑制Jurkat细胞的增殖,其IC50为12.7 nmol/L。雷公藤甲素呈剂量依赖诱导Jurkat细胞凋亡。进一步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雷公藤甲素呈剂量依赖方式抑制Jurkat细胞中Np9基因的m RNA的转录水平。经统计分析发现Np9转录抑制与细胞凋亡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2=0.907)。Western Blotting方法结果发现雷公藤甲素在抑制Np9 m RNA转录同时伴有其下游信号分子c-myc,β-catenin,ERK,AKT和Notch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下调HERV-K Np9 m RNA及其下游信号分子c-myc,β-catenin,ERK,AKT和Notch1蛋白水平是雷公藤甲素诱导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 凋亡 HERV-K Np9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胺对K562细胞体外及体内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东 林茂芳 赵小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73-378,共6页
为了探讨小檗胺(berbamine,BER)在体外及体内抗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用MTT法测定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用RTPCR方法检测bcr/abl基因表达,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BCR/ABL蛋白质水平表达,利... 为了探讨小檗胺(berbamine,BER)在体外及体内抗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用MTT法测定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用RTPCR方法检测bcr/abl基因表达,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BCR/ABL蛋白质水平表达,利用K562细胞荷瘤裸鼠模型观察小檗胺治疗后瘤体大小、组织病理及bcr/abl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表明:小檗胺对K562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关系。经8.0μg/mlBER作用24、48、72小时,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26.63±3.57)%,(61.84±4.74)%,(75.32±1.95)%,与对照组相比,P<0.01。IC50值(72小时)为(5.227±1.307)μg/m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经8.0μg/ml小檗胺处理72小时后,K562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61.77±4.35)%vs(0.50±0.14)%,P<0.01]。小檗胺能下调K562细胞bcr/ablmRNA表达和P210水平,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效应,并与细胞凋亡率有一定的相关性。经8.0μg/mlBER处理后,与同浓度点对照组相比,72小时组的表达明显地减弱(0.97±0.01vs1.38±0.02,P<0.01)。4.0-16.0μg/mlBER处理24小时后,P210的相对表达量由未加药对照组的1.04±0.02降至16.0μg/ml组的0.63±0.01(P<0.01),与所设的对照组药物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STI571的作用结果相似。在K562荷瘤裸鼠模型,小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胺 K562细胞 细胞凋亡 BCR/ABL基因 BCR/ABL融合蛋白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氯苯甲酰小檗胺体内外抑制伊马替尼耐药K562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云锋 徐根波 +2 位作者 甘宜超 许晓华 徐荣臻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997-2001,共5页
目的研究4-氯苯甲酰小檗胺(BBD9)体内外抑制伊马替尼(IM)耐药k562细胞(K562/IR)的增值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MTT法测定BBD9和小檗胺(BBM)IC50以比较药效。0.5μg/ml BBD9或8μg/ml BBM处理体外培养K562/IR细胞48 h Western blot检测p... 目的研究4-氯苯甲酰小檗胺(BBD9)体内外抑制伊马替尼(IM)耐药k562细胞(K562/IR)的增值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MTT法测定BBD9和小檗胺(BBM)IC50以比较药效。0.5μg/ml BBD9或8μg/ml BBM处理体外培养K562/IR细胞48 h Western blot检测p210Bcr-Abl,IKKα,胞浆和胞核NF-κBp65表达水平。不同浓度BBD9处理体外培养的K562/IR48 h后流式测定细胞存活,凋亡,坏死比例;Western blotting检测PARP、Caspase3、Caspase9和LC3II表达水平。裸鼠移植瘤模型组1(15 mg/kg BBD9)、组2(30 mg/kg BBD9)、组3(100 mg/kg IM)和对照组(不给药)中移植瘤的瘤质量、瘤消退率和裸鼠体质量检测。结果 BBD9和BBM IC50分别为0.73μg/ml和5.43μg/ml。0.5μg/ml BBD9或8μg/ml BBM处理48 h后p210Bcr-Abl,IKKα和胞核NF-κBp65表达均下降且以BBD9更明显(P<0.05),胞浆NF-κBp65基本一致。细胞凋亡,坏死均和BBD9呈计量依赖;活化的PARP,Caspase3,Caspase9和LC3 II也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升高(P<0.05)。裸鼠移植瘤瘤质量、瘤消退率、和体质量等指标BBD9给药组优于IM给药组(P<0.05)。结论 BBD9对K562/IR体内外均能起效,抑制p210Bcr-Abl,IKKα表达和胞浆NF-κBp65向胞核转位,并激活凋亡,坏死,自噬等多条死亡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氯苯甲酰小檗胺 伊马替尼耐药 K56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SWI/SNF核心亚单位SNF5调控的基因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莹莹 徐旸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7-671,共5页
目的研究染色质重塑复合物SWI/SNF核心亚单位SNF5对骨髓瘤细胞系基因表达谱的调控作用。方法在KM3细胞中构建四环素诱导的表达SNF5 siRNA的稳定细胞系,通过四环素诱导敲低SNF5,检测SNF5敲低前后的基因表达谱,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 目的研究染色质重塑复合物SWI/SNF核心亚单位SNF5对骨髓瘤细胞系基因表达谱的调控作用。方法在KM3细胞中构建四环素诱导的表达SNF5 siRNA的稳定细胞系,通过四环素诱导敲低SNF5,检测SNF5敲低前后的基因表达谱,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部分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SNF5敲低抑制KM3细胞生长,基因表达谱分析发现545个表达差异基因,其中214个上调,331个下调。结论 SNF5是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长所需的,它通过影响与细胞生长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SNF5 敲低 基因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护士安宁疗护认知和行为的Meta整合 被引量:3
19
作者 曾洁 谢彩琴 +4 位作者 史宝欣 王云花 金蕾 李倩 武文婧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6期866-874,共9页
目的:整合相关质性研究,系统评价ICU护士对安宁疗护的认知和行为。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PsycINF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和维普数据... 目的:整合相关质性研究,系统评价ICU护士对安宁疗护的认知和行为。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PsycINF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和维普数据库(VIP),纳入所有符合标准的质性研究,采用Meta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7项研究,提炼68个完整结果,经分析汇总形成34个新类别,最终归纳出4个整合结果:安宁疗护中ICU护士的专业职责、安宁疗护中ICU护士的情感体验、安宁疗护中的人际沟通、安宁疗护实践中的阻碍因素。结论:ICU护士对安宁疗护中应承担的职责有着较为准确全面的认识,但仍存在缺乏沟通技能、缺乏心理疏导技能、缺乏精力和时间等问题,医院应为ICU护士提供系统的安宁疗护培训,帮助ICU护士掌握实施安宁疗护所需技能,定期为ICU护士提供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以促进ICU环境中安宁疗护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护士 安宁疗护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