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听神经病和梅尼埃病患者耳蜗电图振幅比与面积比差异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兰兰 汪明敏 +6 位作者 韩冰 李兴启 谢林怡 熊芬 于黎明 王秋菊 WANG Hongyang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68-876,共9页
目的分析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uditory Neuropathy Spectrum Disorder, AN/ANSD)与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患者交替短声诱发的耳蜗电图各项参数差异与特征。方法对正常听力对照组10人(20耳)及听神经病19人(38耳)、... 目的分析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uditory Neuropathy Spectrum Disorder, AN/ANSD)与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患者交替短声诱发的耳蜗电图各项参数差异与特征。方法对正常听力对照组10人(20耳)及听神经病19人(38耳)、梅尼埃病16人(单侧14例,双侧2例)行耳蜗电图检查,刺激声为交替短声100dBnH。对照组较AN和MD多做2组强度分别为80、90dBnHL。统计分析应用SPSS(版本25.0),MD组症状耳与非症状耳采取配对t检验;正常对照组、MD组、AN三组对比采取方差分析。数据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时行非参数检验。结果 MD症状耳与非症状耳、正常对照组与AN、MD的平均听阈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正常对照组不同强度100dBnHL与80dBnHL在SP和AP振幅与潜伏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正常对照组、梅尼埃症状耳组、AN三组SP、AP同时引出率分别为100%、100%、87%。MD组14耳症状耳与非症状耳仅SP振幅与SP/AP振幅比有显著性差异;正常对照组、AN组、MD三组比较,除外SP振幅,其余参数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以正常对照组SP/AP振幅比95%置信区间上限0.31,SP/AP面积比上限1.47,MD症状耳阳性率振幅比、面积比均为83.33%,非症状耳振幅比及面积比阳性率分别为35.71%及57.14%;AN振幅比及面积比阳性率均为100%。结论 AN与MD患者振幅比和面积比的比值均增高,其差异源于AN患者AP振幅异常降低或消失;MD患者在高强度刺激时AP振幅随听力损失降低但SP振幅不变或增高。ECochG辅助诊断单侧MD自身对照更有意义;SP/AP振幅比、面积比是辅助诊断梅尼埃病和听神经病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电图 听神经病 梅尼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手术与鼻侧切开术治疗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华林 林志宏 +1 位作者 范国康 陈惠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96-198,203,共4页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和鼻侧切开术治疗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优缺点和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其中16例有前期手术史。23例行鼻内窥镜手术,其中10例行鼻腔、唇龈沟径路内窥镜手术;63例行鼻侧切开术。全部...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和鼻侧切开术治疗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优缺点和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其中16例有前期手术史。23例行鼻内窥镜手术,其中10例行鼻腔、唇龈沟径路内窥镜手术;63例行鼻侧切开术。全部病例随访11个月至3年不等,平均23个月。术后复发率数据经SPSS10.0软件包统计处理。结果:内窥镜手术和鼻侧切开术都可以切除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前者可在术中提供良好的视野,并保存重要的解剖结构,面部无瘢痕;鼻侧切开术术后面部遗留瘢痕或畸形。随访显示:鼻侧切开术组术后复发率9.5%,内窥镜手术组术后复发率13%,两组术后复发率对照分析显示,其差别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切除鼻腔内翻性乳头瘤的复发率与鼻侧切开术相仿,且符合美容要求,所以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乳头状瘤 内翻性 鼻肿瘤/外科学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殷鹏 杨蓓蓓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47-348,共2页
目的 探讨鼻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对 2 6例鼻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成年变应性鼻炎患者骨密度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分别测定用药前和用药后 6月、1年、2年的骨密度和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进行统计分析。鼻... 目的 探讨鼻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对 2 6例鼻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成年变应性鼻炎患者骨密度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分别测定用药前和用药后 6月、1年、2年的骨密度和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进行统计分析。鼻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组的骨密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如给予激素为最低的有效治疗剂量 ,鼻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骨密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长期应用 糖皮质激素 影响 对照组 用药后 有效治疗 正常 变应性鼻炎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解剖结构与接触性头痛的关系
4
作者 楼正才 何建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395-2395,共1页
为探讨接触性头痛与鼻解剖变异之间的关系。现将颅骨解剖及影像学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鼻腔接触性头痛诊断标准(1)位于眼眶周围、眼眶内侧、颞部或颧弓部的间歇性头痛。(2)内镜检查和影像学找到黏膜点接触的证据.并... 为探讨接触性头痛与鼻解剖变异之间的关系。现将颅骨解剖及影像学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鼻腔接触性头痛诊断标准(1)位于眼眶周围、眼眶内侧、颞部或颧弓部的间歇性头痛。(2)内镜检查和影像学找到黏膜点接触的证据.并且没有急性鼻窦炎的症状。(3)头痛至少有以下特征之一:头痛程度随体位变化。应用局部麻醉剂麻醉中鼻甲,头痛在5mm内消失。(4)手术去除黏膜接触点后,头痛在7d内消失并且不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头痛 解剖结构 接触性 鼻腔 影像学结果 局部麻醉剂 急性鼻窦炎 解剖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耳蜗性聋的关键通路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5
作者 杨媛媛 黄冠江 陶源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8-405,共8页
目的 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查找6月龄的听力正常CBA小鼠和耳蜗性聋小鼠的表达谱基因芯片的原始数据,对关键通路和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数据库挖掘和分析,为耳蜗性聋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从公共数据库... 目的 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查找6月龄的听力正常CBA小鼠和耳蜗性聋小鼠的表达谱基因芯片的原始数据,对关键通路和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数据库挖掘和分析,为耳蜗性聋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从公共数据库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下载小鼠耳蜗性聋表达谱相关数据集,采用R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火山图分析,再将DEGs进行热图分析,采用David在线工具对其进行基因本体分析(gene ontology analysis,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然后,将差异表达基因导入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 network),绘制差异表达基因互作网络图,并将互作网络数据导入Cytoscape软件中,筛选网络中心节点和关键基因,分析关键子网络。并对DEGs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筛选重要通路。结果 共筛选出191个DEGs,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79个,表达下调的基因112个。在GO分析中,上调的DEGs主要参与细胞外空间、细胞外区及趋化因子受体结合等过程,下调的DEGs主要参与有丝分裂核分裂、细胞周期及细胞分裂等过程。在KEGG分析中,上调的DEGs主要参与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下调的DEGs主要参与细胞周期、孕酮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及p53信号通路等。PPI网络筛选出前10个关键基因:Kif11、Cdc20、Cdk1、Bub1b、Ccnb2、Cdca8、Cdca5、Sgol1、Hmmr及Ncapg。GSEA分析显示:前三位上调的通路包括树突细胞成熟、Croonquist Nras信号转导及反应金属离子硫蛋白转运,而前三位下调的通路包括半乳糖代谢、氧化磷酸化及嘌呤代谢。结论 本研究得到了一个较全面的小鼠耳蜗性聋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但仍需进一步用基础实验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耳蜗性聋 通路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双耳聆听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蕴秀 杨蓓蓓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3-588,共6页
人工耳蜗植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助听器无效或效果不理想的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聆听质量要求的提高,患者常采用非植入侧佩戴助听器的双耳双模式(Binaural-Bimodal Fitting,BIM)或双侧人工耳蜗植入(Bilat... 人工耳蜗植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助听器无效或效果不理想的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聆听质量要求的提高,患者常采用非植入侧佩戴助听器的双耳双模式(Binaural-Bimodal Fitting,BIM)或双侧人工耳蜗植入(Bilateral cochlear implantation,BCI)等方法以获得双耳聆听。同时对于单侧聋(Single-sided deafness,SSD)患者来说,人们也开始尝试为其植入人工耳蜗以达到双耳聆听的效果。本文在回顾近些年文献的基础上,对于双耳聆听的优势、单侧聋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双耳双模式聆听以及双侧人工耳蜗植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耳聆听 单侧聋 双耳双模式 双侧人工耳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带白斑黏膜剥脱术复发及癌变的预后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汪文斌 王琦 +4 位作者 徐霖 王华林 应正标 林志宏 范国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声带白斑黏膜剥脱术的临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13年12月416例因声带白斑行黏膜剥脱术的临床资料,计算术后1、3、5年复发率和癌变率,并用COX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吸烟、酗酒、白斑范围、组织病理与... 目的探讨影响声带白斑黏膜剥脱术的临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13年12月416例因声带白斑行黏膜剥脱术的临床资料,计算术后1、3、5年复发率和癌变率,并用COX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吸烟、酗酒、白斑范围、组织病理与声带白斑术后复发、癌变的关系,筛选与复发、癌变相关的变量,进入多元COX回归分析模型。结果 416例黏膜剥脱术后声带白斑复发107例,癌变43例,其中1、3、5年复发率分别为9.4%、20.8%、26.0%,癌变率分别为1.9%、6.7%、10.2%。年龄、白斑范围、组织病理均被选入复发及癌变多元COX回归分析模型。多元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白斑范围、组织病理是影响声带白斑术后复发的预后因素;组织病理是影响声带白斑术后癌变的预后因素。结论声带白斑黏膜剥脱术后复发与白斑范围、组织病理相关,癌变与组织病理相关;组织病理为中度异型增生和重度异型增生的声带白斑为术后高风险复发、癌变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白斑 复发 癌变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促进原代喉鳞状细胞癌细胞体外生长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媚 吴春萍 +2 位作者 曹晓娟 郑文伟 范国康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7-182,200,共7页
目的验证喉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对原代培养的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细胞的体外生长是否有促进作用。方法选取20例喉癌临床标本进行原代培养,将生长出的原代喉癌细... 目的验证喉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对原代培养的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细胞的体外生长是否有促进作用。方法选取20例喉癌临床标本进行原代培养,将生长出的原代喉癌细胞中的CAFs通过差速消化法去除后继续单独培养,相差显微镜观察喉癌细胞在传代培养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喉癌细胞在传代过程中凋亡细胞比例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喉癌细胞在传代过程中凋亡蛋白Caspase 3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始终与CAFs共培养传代的喉癌细胞作为对照。结果与CAFs分离后喉癌原代细胞在体外传代培养过程中生长活性很快下降,多数在3代以内停止生长。相差显微镜观察到形态学上凋亡漂浮的喉癌细胞逐代增多,流式细胞仪检测到的凋亡细胞比例逐代增加,Western blot检测到的Caspase 3表达水平逐代增加;而始终与CAFs共培养生长的LSCC细胞在传代过程中生长活性却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喉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对体外原代培养的LSCC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喉鳞状细胞癌 原代培养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治
9
作者 王华林 范国康 林志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2002年收治的10例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4例标本行透射电镜观察。根据Kadish分期:A期2例,B期4例,C期4例。单纯手术3例,手术加放疗7例。结果:1例失访,其余9例获得... 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2002年收治的10例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4例标本行透射电镜观察。根据Kadish分期:A期2例,B期4例,C期4例。单纯手术3例,手术加放疗7例。结果:1例失访,其余9例获得随访。5年生存率60%(6/10),3例死于局部复发。电镜检查4例中的3例肿瘤细胞可见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手术加放疗可以提高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局部控制率。电镜观察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诊断 鼻肿瘤/外科学 成感觉神经细胞瘤 嗅觉/诊断 成感觉神经细胞瘤 嗅觉/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菲康骨导助听器助听效果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颖 李勇 +12 位作者 周沫 夏静宇 顾文琇 张文波 付欣 谢璐璐 高娜 李建红 任媛媛 张娟 周永青 杨蓓蓓 张天宇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6-510,共5页
目的评估软带或头带佩戴新型经皮传导索菲康骨导助听器对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单侧聋患者的助听效果。方法以来自国内4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09例传导性或混合性聋患者及11例单侧聋(single-sided deafness,SSD)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以纯音测听(... 目的评估软带或头带佩戴新型经皮传导索菲康骨导助听器对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单侧聋患者的助听效果。方法以来自国内4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09例传导性或混合性聋患者及11例单侧聋(single-sided deafness,SSD)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以纯音测听(≥6岁患者)或听性脑干反应(ABR)(<6岁患者)评估裸耳听阈后予以头带或软带佩戴索菲康Alpha 2 MPO骨导助听器;并在声场下进行未助听、佩戴当日及佩戴2周后的助听听阈(0.5~4kHz)测试;≥6岁患者进行未助听、佩戴当日及佩戴2周助听下的言语识别阈(speech recognition threshold,SRT)测试,并记录患者佩戴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传导性或混合性聋患者中≥6岁患者助听耳裸耳骨导及气导平均听阈均值分别为18.55±8.99、71.45±10.25dB HL,<6岁组助听耳裸耳骨导及气导ABR阈值均值分别为18.33±8.36、70.80±8.24dB HL;SSD患者助听耳裸耳听阈不能测出;佩戴2周后,三组助听后纯音听阈均值分别为32.21±10.00、37.33±14.15、34.38±10.76dB HL,较未助听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岁传导性或混合性聋组和SSD组患者佩戴2周后助听下各方向SRT较未助听时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均无与佩戴助听器相关的不良皮肤反应等。结论使用软带、头带佩戴索菲康骨导助听器,可有效改善传导性或混合性聋、SSD患者听阈和安静环境下言语识别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导助听器 传导性聋 混合性聋 单侧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者使用索菲康软带骨导助听器前后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夏静宇 俞其囡 +1 位作者 郗昕 杨蓓蓓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1-185,共5页
目的比较单侧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患者配戴软带骨导助听器前后噪声下的言语识别能力。方法 12例(12耳)单侧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患者(男5例,女7例,年龄16~63岁)患侧均配戴索菲康Alpha 2型软带骨导助听器并调试至最佳,测试助听听阈... 目的比较单侧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患者配戴软带骨导助听器前后噪声下的言语识别能力。方法 12例(12耳)单侧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患者(男5例,女7例,年龄16~63岁)患侧均配戴索菲康Alpha 2型软带骨导助听器并调试至最佳,测试助听听阈,并以噪声下BKB语句测试(Bamford-Kowal-Bench speech in noise,BKB-SIN)检测配戴前后的信噪比损失(SNR loss),以此评估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结果 12耳配戴软带骨导助听器前后0.5、1、2 kHz平均气导听阈分别为60.97±18.82 dB HL和34.99±10.84 dB HL,佩戴后听阈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耳配戴软带骨导助听器时的平均信噪比损失为5.91±6.07 dB,较裸耳时(13.64±10.93 dB)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佩戴索菲康Alpha 2软带骨导助听器能显著提高本组单侧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患者噪声下的言语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导助听器 传导性听力损失 混合性听力损失 噪声下言语识别 信噪比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软骨成形术的三维有限元仿真模拟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彬彬 史廷春 林志宏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5-369,共5页
运用Mimics医学重构软件,对喉的甲状软骨进行三维重建,研究不同的支架材料对甲状软骨成形术当中开窗部位的影响,为接下来人工软骨支架的材料遴选和制备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将标准DICOM格式的CT图像导入到Mimics10.1医学三维重建软件中,... 运用Mimics医学重构软件,对喉的甲状软骨进行三维重建,研究不同的支架材料对甲状软骨成形术当中开窗部位的影响,为接下来人工软骨支架的材料遴选和制备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将标准DICOM格式的CT图像导入到Mimics10.1医学三维重建软件中,进行图像的去噪、分割和区域生长等处理,建立起甲状软骨的三维模型;然后将生成的几何模型导入到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12.0中,对三维模型进行曲面拟合,建立NURBS曲面实体模型,再通过Geomagic Studio软件中的CAD模块,完成甲状软骨的开窗和支架的植入;最后在ANSYS Workbench14.0中对不同支架的修复情况进行数值模拟,比较修复过后的甲状软骨的生物力学性质。最终建立的三维实体模型外形轮廓上与真实甲状软骨具有较好的几何相似性,开窗的部位和大小与临床上保持一致。软骨模拟受力过程也和术后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在力学性能上相类似。数值模拟阶段的结果为临床上开窗部位的固定和修复材料的筛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软骨成形术 三维重建 有限元分析 损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