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唾液生物标志物在口腔癌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黄璐 戴杰 吴燕岷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期68-75,共8页
唾液含有丰富的DNA、RNA、蛋白质、微生物及代谢产物。它作为一种无创、安全的来源,可以替代血液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预后。随着微阵列技术、全基因组测序、全转录组测序等高通量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发现唾液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生物标志物储... 唾液含有丰富的DNA、RNA、蛋白质、微生物及代谢产物。它作为一种无创、安全的来源,可以替代血液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预后。随着微阵列技术、全基因组测序、全转录组测序等高通量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发现唾液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生物标志物储存库,已有多种疾病特异性唾液标志物被挖掘。本文整合了已报道的有关口腔癌及癌前筛查的唾液生物标志物,探讨了唾液作为该领域生物标志物的优缺点及改进策略,以期为将来口腔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 口腔癌 癌前筛查 生物标志物 精准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β-胡萝卜素治疗非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2
作者 张沈懿 王翔剑 +3 位作者 石黎冉 石佳鸿 汪玉红 周红梅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633-640,共8页
目的设计并实施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明确口服β-胡萝卜素治疗非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OL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临床表现为广泛白色病损的非糜烂型OLP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8例)口服β-胡萝卜素软胶囊,每次6 mg,每天1次;对... 目的设计并实施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明确口服β-胡萝卜素治疗非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OL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临床表现为广泛白色病损的非糜烂型OLP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8例)口服β-胡萝卜素软胶囊,每次6 mg,每天1次;对照组(36例)口服维生素E软胶囊,每次100 mg,每天1次。2组的疗程均为6个月。于治疗前、用药3个月、用药6个月分别记录白色病损面积、角化程度、疼痛指数及不良反应。白色病损基本消退者进入复发观察阶段。结果用药3个月和6个月后,β-胡萝卜素组在改善白纹面积(3个月和6个月均P<0.001)及角化程度(3个月时P=0.018,6个月时P=0.001)方面均优于维生素E组,但在改善疼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2组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胡萝卜素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药物治疗非糜烂型OL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Β-胡萝卜素 维生素E 白纹病损 非糜烂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代成骨细胞来源胞外囊泡促进破骨细胞分化
3
作者 张岚 谭静怡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4-442,共9页
目的:观察原代成骨细胞来源胞外囊泡(OB-EV)对破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探究胞外囊泡参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通信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原代成骨细胞,并以β-甘油磷酸钠、抗坏血酸、地塞米松成骨诱导液诱导培养,... 目的:观察原代成骨细胞来源胞外囊泡(OB-EV)对破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探究胞外囊泡参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通信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原代成骨细胞,并以β-甘油磷酸钠、抗坏血酸、地塞米松成骨诱导液诱导培养,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及茜素红S染色鉴定成骨细胞分化及矿化功能。收集成骨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囊泡分泌物,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囊泡形态,蛋白质印迹法鉴定胞外囊泡表面特征性标志物肿瘤易感基因101(TSG101)、ALG-2相互作用蛋白X(Alix)和分化抗原9(CD9)。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检测OB-EV对RAW264.7的增殖作用。进一步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OB-EV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联合作用后RAW264.7破骨分化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将OB-EV处理的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M)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并比较破骨细胞数,明确OB-EV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透射电镜观察提取的OB-EV呈直径为30~150 nm的双层杯状结构,且TSG101、Alix、CD9呈阳性表达。CCK-8实验结果显示高浓度(20μg/mL以上)OB-EV抑制RAW264.7增殖(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发现RAW264.7中c-Fos、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c1)、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等破骨细胞分化标志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且随OB-EV浓度增加而增加(P<0.05)。此外,将OB-EV与RANKL联合作用于BMM,结果显示TRAP阳性细胞较RANKL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OB-EV可促进破骨前体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但高浓度OB-EV会抑制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胞外囊泡 破骨细胞 分化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G/RANKL/RANK系统参与牙槽骨吸收及重建过程作用初探 被引量:9
4
作者 陈莉丽 黄玫 +1 位作者 雷利红 吴燕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8-292,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护骨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因子κB活化因子RANK在牙周炎牙槽骨吸收及骨重建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AW264.7实验组进行体外诱导培养,对照组为完全培养基培养;小鼠成骨样细... 目的初步探讨护骨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因子κB活化因子RANK在牙周炎牙槽骨吸收及骨重建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AW264.7实验组进行体外诱导培养,对照组为完全培养基培养;小鼠成骨样细胞株MC3T3-E1实验组采用前期实验收集的骨吸收上清处理,对照组采用完全培养基培养;以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细胞OPG、RANKL、RANK的表达。30只8周龄雄性SD大鼠建立实验性牙槽骨吸收模型,研究其吸收重建规律。以免疫组化S-P法检测OPG、RANKL、RANK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MC3T3-E细胞经骨吸收上清处理7 d后,OPG蛋白平均荧光强度为(29.636±5.652),对照组为(15.568±1.229),表达显著上调(P<0.01);但实验组RANKL蛋白平均荧光强度为(6.806±1.738),对照组为(18.082±2.732),表达被显著抑制(P<0.01),OPG/RANKL比值在上清处理后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E-LPS注射法成功制备大鼠牙槽骨吸收模型。在牙槽骨吸收区域OPG水平较无骨吸收区域有所降低,RANKL的表达则相反。结论 OPG、RANKL、RANK参与了大鼠实验性骨吸收活动;破骨细胞骨吸收上清可能通过改变OPG与RANKL的比值,从而影响骨重建中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护骨素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核因子κB活化因子 牙周炎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hrinB2/EphB4在牙槽骨吸收-重建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雷利红 黄玫 +1 位作者 吴燕岷 陈莉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331-2335,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EphrinB2/EphB4信号在牙槽骨吸收及骨重建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小鼠RAW264.7细胞体外诱导前后、小鼠MC3T3-E1细胞骨吸收上清处理前后EphrinB2及EphB4的表达情况。以免疫组化(S-P... 目的初步探讨EphrinB2/EphB4信号在牙槽骨吸收及骨重建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小鼠RAW264.7细胞体外诱导前后、小鼠MC3T3-E1细胞骨吸收上清处理前后EphrinB2及EphB4的表达情况。以免疫组化(S-P)法、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大鼠实验性牙槽骨吸收模型牙体牙周联合标本中EphrinB2、EphB4的表达情况。结果 EphrinB2和EphB4在小鼠RAW264.7细胞、MC3T3-E1细胞中均有明显的表达,骨吸收上清作用于MC3T3-E1细胞后,分化的成骨细胞EphrinB2表达量(17.53±0.43)较阴性对照组(15.67±0.45)有显著升高(P<0.01);采用E-LPS注射法成功制备了稳定、可靠的实验性大鼠牙槽骨吸收模型,模型中免疫荧光结果可见EphB4和EphrinB2分别在牙槽骨缘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存在区的高信号。结论 EphrinB2/EphB4信号参与了骨吸收-重建过程,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均可共表达EphrinB2/EphB4并可能存在成骨细胞间的EphrinB2/EphB4传导完成促进成骨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EPHRINB2 EPHB4 牙槽骨吸收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戊烯酮类前列腺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牙周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魏芬 吴燕岷 陈莉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34-1037,共4页
牙周病是一种发生于牙齿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累及牙周上皮组织、结缔组织以及骨组织,造成软组织的破坏和牙槽骨的吸收。环戊烯酮类前列腺素(15d-PGJ2)是花生四烯酸经环氧合酶2(COX-2)途径代谢的终产物之一,具有潜在的抗炎和调... 牙周病是一种发生于牙齿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累及牙周上皮组织、结缔组织以及骨组织,造成软组织的破坏和牙槽骨的吸收。环戊烯酮类前列腺素(15d-PGJ2)是花生四烯酸经环氧合酶2(COX-2)途径代谢的终产物之一,具有潜在的抗炎和调节骨代谢等作用。本文作者围绕15d-PGJ2的生理功能、作用机制及其在牙周病治疗中应用的相关研究和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戊烯酮类前列腺素 牙周病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激活受体在牙周组织细胞中相关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卢可心 张迪亚 吴燕岷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657-662,共6页
蛋白酶激活受体是一种可被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蛋白酶激活,参与炎症反应且分布广泛的跨膜蛋白。国内外研究者主要阐述不同类型蛋白酶激活受体在牙周炎中的作用,尚未出现系统性分类陈述蛋白酶激活受体在牙周组织不同细胞中的作用。本文就... 蛋白酶激活受体是一种可被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蛋白酶激活,参与炎症反应且分布广泛的跨膜蛋白。国内外研究者主要阐述不同类型蛋白酶激活受体在牙周炎中的作用,尚未出现系统性分类陈述蛋白酶激活受体在牙周组织不同细胞中的作用。本文就蛋白酶激活受体分别在牙龈上皮细胞、牙龈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免疫细胞等牙周组织不同细胞中的表达及与牙周炎相关作用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激活受体 牙龈上皮细胞 牙龈成纤维细胞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龈手术在牙龈乳头保留与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柳佳美 吴燕岷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318-327,共10页
牙周组织丧失所导致的前牙牙龈乳头退缩是影响口腔美学的重要原因。牙龈乳头退缩还会引起食物嵌塞、牙龈乳头炎症,甚至影响发音。牙龈乳头退缩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膜龈手术中保留牙龈乳头的切口设计能避免龈乳头高度丧失,... 牙周组织丧失所导致的前牙牙龈乳头退缩是影响口腔美学的重要原因。牙龈乳头退缩还会引起食物嵌塞、牙龈乳头炎症,甚至影响发音。牙龈乳头退缩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膜龈手术中保留牙龈乳头的切口设计能避免龈乳头高度丧失,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结合特殊的翻瓣术式是重建牙龈乳头的重要途径。牙龈乳头保留或重建成功的关键在于良好的血供。本文就膜龈手术方式在保留和重建牙龈乳头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乳头保留 牙龈乳头重建 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戊烯酮类前列腺素15d-PGJ2在牙周炎微环境下对成骨/破骨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黄璐(综述) 吴燕岷(审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2-396,共5页
牙周炎(Periodontitis)是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之一,牙槽骨破坏吸收是牙周炎的主要病理之一。环戊烯酮类前列腺素15d-PGJ_(2)(15-deoxy-Δ12,14-prostaglandin J_(2))是近年来研究发现的一种脂质信号分子。新近研究发现15d-PGJ_(2)在骨... 牙周炎(Periodontitis)是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之一,牙槽骨破坏吸收是牙周炎的主要病理之一。环戊烯酮类前列腺素15d-PGJ_(2)(15-deoxy-Δ12,14-prostaglandin J_(2))是近年来研究发现的一种脂质信号分子。新近研究发现15d-PGJ_(2)在骨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进而降低牙槽骨的吸收。该文就15d-PGJ2与牙周炎相关骨代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戊烯酮类前列腺素(15d-PGJ_(2)) 牙周炎 骨代谢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生物陶瓷支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陈义 吴燕岷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19,共3页
优化支架结构的设计促进骨再生一直是骨组织工程的研究重点。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微孔结构对生物陶瓷支架的成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微孔生物陶瓷支架的力学性能、促成骨的机制和其作为载体在骨修复中的应用三方面总结微孔生物陶瓷支... 优化支架结构的设计促进骨再生一直是骨组织工程的研究重点。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微孔结构对生物陶瓷支架的成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微孔生物陶瓷支架的力学性能、促成骨的机制和其作为载体在骨修复中的应用三方面总结微孔生物陶瓷支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 生物陶瓷 骨组织工程 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