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例罕见Good综合征继发呼吸系统复杂感染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徐美 周玉霞 方晓眉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12,共3页
总结1例Good综合征继发肺部多种病原菌感染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护理重点包括肺部感染护理、院内感染防控、皮肤护理及特殊用药护理。经积极治疗护理,患者肺部感染逐渐好转,治疗过程中未发生呼吸衰竭等并发症;20 d后,患者病情稳定出院。
关键词 伴胸腺瘤的免疫缺陷症 肺部感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士同情心课程培训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2
作者 许骁玮 项新月 +1 位作者 陈丽娟 黄丽华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99-1104,共6页
目的:构建临床护士同情心课程培训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为护士职业能力提升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方法:通过文献分析、质性研究及专家咨询构建基于同情力量模型的临床护士同情心课程培训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5月—6月在浙江... 目的:构建临床护士同情心课程培训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为护士职业能力提升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方法:通过文献分析、质性研究及专家咨询构建基于同情力量模型的临床护士同情心课程培训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5月—6月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职的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院内标准化的同情心培训,干预组接受基于同情力量模型构建的同情心课程培训,干预时长为4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同情能力、心理弹性和专业生活品质得分。结果:最终干预组和对照组各有29名护士完成课程培训。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差值比较结果显示,同情能力总分的组间差值为7.414(95%CI:3.297~11.531);心理弹性得分的组间差值为6.655(95%CI:2.874~10.436);专业生活品质中同情满意度得分的组间差值为-7.897(95%CI:-9.511~-6.282),工作倦怠得分的组间差值为-4.621(95%CI:-6.291~-2.954),二次创伤得分的组间差值为-3.014(95%CI:-4.130~-2.210)。以上指标的组间差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士同情心课程培训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全面性,可有效提高护士同情能力,增强心理弹性,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同情心 心理弹性 职业倦怠 专业生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化电位水用于呼吸机管道消毒效果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沈丽娜 赖燕菲 +1 位作者 吴瑶 盛吉芳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9期548-548,共1页
为提高呼吸机管道的消毒效果 ,对使用 2 4h的呼吸机管道采用流水冲洗 ,酸化电位水原液刷洗、浸泡 1h、更换酸化电位水再浸泡 1h的消毒方法 ,与采用酸化电位水常规消毒方法比较 ,结果杀菌率分别为 85 .7%、2 9.8% ,两种方法比较 ,P<0 ... 为提高呼吸机管道的消毒效果 ,对使用 2 4h的呼吸机管道采用流水冲洗 ,酸化电位水原液刷洗、浸泡 1h、更换酸化电位水再浸泡 1h的消毒方法 ,与采用酸化电位水常规消毒方法比较 ,结果杀菌率分别为 85 .7%、2 9.8% ,两种方法比较 ,P<0 .0 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电位水 呼吸机管道 消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鱼腥草合剂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患者的临床 疗效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勇进 张泽英 +3 位作者 姚亚克 周华 马文江 周建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90-1392,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鱼腥草合剂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30例)和观察组(1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酚麻美敏、阿奇霉素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鱼腥草合剂,疗程6 d。检... 目的探讨复方鱼腥草合剂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30例)和观察组(1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酚麻美敏、阿奇霉素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鱼腥草合剂,疗程6 d。检测临床疗效、恢复情况、细胞因子(TNF-α、IL-2、IL-6)、CRP、IgA、中医证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情况(全血白细胞恢复时间除外)更优(P<0.05)。治疗后,2组细胞因子、CRP、中医证候评分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IgA升高(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鱼腥草合剂联合常规治疗可缓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患者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TNF-α、IL-6、CRP水平,提升血清IgA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鱼腥草合剂 常规治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风热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鉴定及其血管形成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高润娣 曹婕 +5 位作者 卢珊 应琳 高璇 陆国华 李和权 周建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6-188,192,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原代培养方法,并对其体外血管形成功能进行研究。方法:取小于1周龄的C57BL/6小鼠的肺组织边缘,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原代PMVECs。经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后,以每孔2×10...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原代培养方法,并对其体外血管形成功能进行研究。方法:取小于1周龄的C57BL/6小鼠的肺组织边缘,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原代PMVECs。经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后,以每孔2×104的密度接种于铺有基质胶的96孔细胞板,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2h 1次)其24 h体外血管形成过程。结果:镜下可见原代培养的PMVECs呈梭形或多角形,单层融合呈铺路石样。细胞抗Ⅷ因子相关抗原(ⅧF-Ag)染色阳性。免疫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大部分细胞摄取四甲基吲哚碳花青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胞质呈现红色荧光,细胞膜表面与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异植物血凝素(FITC-BSI)结合,呈现黄绿色荧光。PMVECs接种4~6 h后出现明显的管腔结构,10~12 h呈蜂窝状结构,此后管腔结构逐渐减少。结论:组织贴块法培养原代PMVECs操作简单,细胞得率和纯度高,并可在体外成功建立血管形成模型进行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扩张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郑艳 周华 周建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3-258,共6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支扩)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NTM)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肺部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确诊为支扩合并NTM感染的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微生...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支扩)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NTM)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肺部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确诊为支扩合并NTM感染的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微生物学、影像等资料。结果共有40例患者诊断为支扩合并NTM感染,其中27例感染Ⅲ组分枝杆菌,均为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avium complex,MAC),占67.5%(27/40);11例感染Ⅳ组分枝杆菌,均为龟-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占27.5%(11/40);2例感染Ⅱ组分枝杆菌,均为堪萨斯分枝杆菌,占5.0%(2/40)。龟-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的患者出现咯血症状的比例明显高于MAC感染的患者(χ2=8.212,P=0.004),MAC则以胸闷气促、发热常见。NTM感染的支扩患者痰抗酸杆菌涂片阳性率高达86.8%,痰液NTM-DNA检测阳性率较高(89.4%),而血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SPOT)常阴性(94.1%)。支扩合并NTM感染的肺部影像中空洞、小结节、树芽征、斑片状渗出影常见,MAC组的支扩则常侵犯双上叶、中叶或舌叶。结论支扩合并NTM感染以MAC和龟-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为常见;两者临床表现有差异,其中龟-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组咯血发生率更高;影像表现多样,MAC组支扩以右肺中叶支气管最好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 非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 非结核分枝杆菌-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头戴式放大镜直视下小鼠气管插管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7
作者 曹婕 高润娣 +1 位作者 李和权 周建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29-731,共3页
目的建立并评价一种新的小鼠气管插管方法。方法30只NIH小鼠分设A、B、C组(n=10),麻醉后特殊体位固定,在头戴式放大镜直视下施行气管插管。A组小鼠经套管注射美蓝,死后解剖判断插管成功与否;B组插管后即拔管,隔天1次,连续2周。C组仅麻... 目的建立并评价一种新的小鼠气管插管方法。方法30只NIH小鼠分设A、B、C组(n=10),麻醉后特殊体位固定,在头戴式放大镜直视下施行气管插管。A组小鼠经套管注射美蓝,死后解剖判断插管成功与否;B组插管后即拔管,隔天1次,连续2周。C组仅麻醉但不插管,方法同B组。在实验的最后1天,B、C组小鼠的处理同A组。结果所有小鼠死后解剖可见气管下端至肺部均有蓝色物质浸染,插管成功率为100%,B组小鼠经多次插管操作仍能健康存活,与C组比较未发现生长迟缓、体重明显减低等情况。结论我们建立的小鼠气管插管方法操作简单、易学、可重复性强,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气管内 插管法 非手术 头戴式放大镜 气道滴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外排系统acrAB在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中的分布和表达 被引量:12
8
作者 章建立 姚航平 +2 位作者 周建英 刘敬东 马亦林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年第4期193-197,共5页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检测肺炎克雷伯菌中有无类似大肠埃希菌主动外排系统AcrAB的结构基因acrAB的分布和表达。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crAB基因在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标准菌株(ATC...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检测肺炎克雷伯菌中有无类似大肠埃希菌主动外排系统AcrAB的结构基因acrAB的分布和表达。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crAB基因在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标准菌株(ATCC 10031)中分布,用逆转录(RT)-PCR测定其 mRNA表达水平,并对 PCR扩增的 ATCC 10031的acsAB基因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同大肠埃希菌acrAB基因的相应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在所有被检的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和 ATCC 10031的染色体中均发现有类似大肠埃希菌的 acrAB基因;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菌株 acrAB的 mRNA水平显著高于敏感野生株和耐药谱不同的菌株,而耐药谱不同的菌株仅略高于敏感菌株;PCR扩增的 ATCC 10031的 acrAB基因片段同大肠埃希菌acrAB基因相应片段,在核苷 序列上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结论:本研究表明在肺炎克雷伯菌中有类似大肠埃希菌的acrAB基因存在,其表达水平决定了多重耐药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外排系统 acrAB 临床分离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转运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陆国华 钟秀君 +1 位作者 丁伟 周建英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76-181,192,共7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Glut)的两种异构体Glut1、Glut3及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的亚基HIF-1α,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4例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包括癌组织...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Glut)的两种异构体Glut1、Glut3及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的亚基HIF-1α,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4例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包括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和17例肺良性病变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Glut1、Glut3及HIF-1α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用RT-PCR半定量检测Glut1、Glut3及HIF-1α的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Glut1、Glut3及HIF-1α蛋白的表达,并测两者相关性。结果:Glut1、Glut3及HIF-1α在肺癌组织中mRNA相对含量为0.689±0.245、0.506±0.246、0.693±0.248,对应癌旁组织为0.338±0.157、0.482±0.238、0.351±0.184,Glut1和HIF-1α在肺癌组织中显著升高(P<0.001),而Glut3差别无显著性(P>0.05)。Glut1、Glut3、HIF-1α在癌组织中蛋白相对含量为0.582±0.247、0.551±0.251、0.525±0.246,癌旁组织为0.288±0.151、0.436±0.224、0.261±0.135,在肺良性病变中为0.291±0.142、0.402±0.206、0.271±0.176,Glut1和HIF-1α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和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1);而Glut3差别无显著性(P>0.05)。Glut1和HIF-1α在低分化组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期明显高于和期(P<0.05),且HIF-1α的表达与Glut1明显相关(r=0.854,P<0.01)。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中,Glut1和HIF-1α存在高表达,其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密切相关,且Glut1和HIF-1α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病理学 单糖转运蛋白质类/生物合成 葡萄糖转运蛋白 缺氧诱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氧疗应用于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重型患者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7
10
作者 何国军 韩一骄 +8 位作者 方强 周建英 盛吉芳 李彤 浦其斌 陈爱君 戚志洋 孙丽君 蔡洪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2-239,共8页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以急性I型呼吸功能衰竭为突出表现。合理有效的呼吸支持是此类患者最重要的器官支持手段。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较其他无创呼吸支持手段具有更大优势。COVID-19重型患者氧合水平波动大、病情进展迅速,HFNC...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以急性I型呼吸功能衰竭为突出表现。合理有效的呼吸支持是此类患者最重要的器官支持手段。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较其他无创呼吸支持手段具有更大优势。COVID-19重型患者氧合水平波动大、病情进展迅速,HFNC应用时机宜早,老年患者不宜长期使用。早期使用时需要做好患者教育,提高依从性;使用中注意选择合适型号的鼻塞导管,注意鼻塞导管是否在位并及时评估鼻腔和上呼吸道通畅。存在排痰风险或呼吸窘迫症状明显的患者建议初始即给予最高水平的支持(37℃的湿化温度、60 L/min的流量),或可先给予低水平的参数并逐步上调;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氧合目标可维持95%以上以降低频繁的低氧、缺氧风险。治疗过程中采用适当措施减少飞沫和气溶胶传播风险,并采取必要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危重病 经鼻高流量氧疗 呼吸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AF V600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7
11
作者 赵媛媛 周建英 +9 位作者 范云 王佳蕾 黄鼎智 李峻岭 史美祺 刘基巍 姚煜 邬麟 姚文秀 张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45-1152,共8页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的85%。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1,BRAF)突变在NSCLC中的发生率为1.5...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的85%。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1,BRAF)突变在NSCLC中的发生率为1.5%~3.5%,而BRAF V600约占所有BRAF突变的50%,其中V600E突变最为常见。国内外研究显示,NSCLC中的BRAF突变在男女比例和吸烟状态等方面的差异并不一致,而在病理学类型上,BRAF突变(尤其是BRAF V600E突变)的NSCLC患者均以腺癌为主。BRAF V600突变NSCLC患者的预后差,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较短。在此类患者的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化疗和免疫治疗的临床获益并不理想,化疗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仅为1.5~4.2个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BRAF突变NSCLC患者的PFS也只有2.5~5.3个月。而近年来靶向治疗的应用,为肺癌BRAF突变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Ⅱ期临床试验VE-BASKET使用了BRAF抑制剂维莫非尼治疗BRAF V600E突变型NSCLC,最终结果显示,患者中位PFS和OS分别为6.5和15.4个月,初步证明了该药的有效性;但安全性仍需关注,约77%的患者发生了3/4级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另一种BRAF抑制剂达拉非尼,对于BRAF V600E突变NSCLC患者,在Ⅱ期临床试验BRF113928的三个队列中,分别证明了该药作为单药治疗经治患者(队列A)、联合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激酶(MAPK kinases,MEK)抑制剂曲美替尼治疗经治患者(队列B)以及联合曲美替尼治疗初治患者(队列C)均具有显著疗效,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33.0%、63.2%和64.0%,PFS分别为5.5、9.7和14.6个月。近期,该研究的5年长期生存随访数据还报告了队列B和C患者的5年OS率分别为19%和22%。BRF113928研究表明,无论作为一线治疗还是后线治疗,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治疗BRAFV600突变NSCLC患者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且优于BRAF单药靶向治疗。在安全性方面,常见AE为发热和消化道不良反应等,且大多为1~2级,而3/4级AE或因AE而中断治疗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总体上安全可控。在现有治疗药物的开发基础上,BRAF V600E突变NSCLC仍有许多值得深入探索的方向,如:①将BRAF抑制剂用于辅助/新辅助治疗;②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或抗血管生成药物;③双靶耐药后,探索耐药机制以开发新靶向药物或新联合治疗模式,或研发新型BRAF抑制剂,或尝试探索双靶耐药后“再挑战”等。近年来的一些病例报告或探索性研究已经提供了这些方向的线索。目前,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已被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和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等多个指南优先推荐为BRAF V600E/V600突变NSCLC患者的优选治疗。将聚焦于BRAF V600突变NSCLC患者,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治疗进展进行系统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基因同源体B1 突变 抑制剂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10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晔锋 周建英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40-640,I0001-I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诊治。方法对10例艾滋病合并PC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发症状均有发热,8例伴咳嗽,7例伴气促,2例可闻及双肺湿罗音。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41.57±37.35)×106/L,PO2(86.0&#...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诊治。方法对10例艾滋病合并PC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发症状均有发热,8例伴咳嗽,7例伴气促,2例可闻及双肺湿罗音。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41.57±37.35)×106/L,PO2(86.0±33.3)mmHg,LDH(412.1±166.9)U/L,血清白蛋白(29.57±3.74)g/L。胸部螺旋CT表现为不同程度两肺磨玻璃样改变,并可同时合并其他多种特征性影像学改变。3例找到肺孢子菌包囊。4例使用SMZco单药治疗,6例为SMZco+卡泊芬净联合治疗,严重氧合障碍4例,加用糖皮质激素,最后7例好转,2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论艾滋病合并PCP常有典型的临床、实验室指标与胸部影像学表现,部分能找到肺孢子菌包囊,尽早明确诊断并予SMZco或SMZco+卡泊芬净联合治疗,严重氧合障碍者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大部分可临床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肺孢子菌 肺炎 CD4+T淋巴细胞 卡泊芬净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A549肺腺癌细胞促凋亡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邹俊勇 陆国华 周建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34-1138,共5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A549肺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并对促凋亡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使用MTT方法观察不同浓度与作用时间的白藜芦醇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采取流式细胞技术观察白藜芦醇对A549细胞促凋亡情况与细胞周期的影响,选用Western-...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A549肺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并对促凋亡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使用MTT方法观察不同浓度与作用时间的白藜芦醇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采取流式细胞技术观察白藜芦醇对A549细胞促凋亡情况与细胞周期的影响,选用Western-blot技术观察不同浓度白藜芦醇作用下A549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53、Bcl-2家族及Caspase的变化。结果:白藜芦醇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呈浓度/时间双重依赖,作用24 h IC50值是29.3μM,这种抑制作用有凋亡机制的参与。A549细胞发生了S期阻滞,凋亡相关蛋白中p53浓度增加,Bcl-2家族蛋白中促凋亡蛋白/抗凋亡蛋白比值上调,Caspase-3、-9发生剪切。结论:白藜芦醇能通过促凋亡作用抑制A549肺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出现S期细胞阻滞,与细胞凋亡线粒体途径相关的p53、Bcl-2家族蛋白、Caspase-3、-9等多种凋亡相关因子也参与促凋亡作用中,白藜芦醇对A549的促凋亡效应可能是一个多靶点多层次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A549细胞 细胞周期 BCL-2 P53 CAS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权重下护理工作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苏 黄丽华 +3 位作者 李盈 王萍 俞玉娣 陈霞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8期1203-1207,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权重(Related Weight,RW)下的护理工作量差异,旨在帮助护士长积极应对患者快速周转并有效处理不同病区工作量,以便为护理管理者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和科学考核护士绩效提供参考。方法:开展为期1周的...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权重(Related Weight,RW)下的护理工作量差异,旨在帮助护士长积极应对患者快速周转并有效处理不同病区工作量,以便为护理管理者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和科学考核护士绩效提供参考。方法:开展为期1周的代表性住院病区护理工作量的观察性研究。测算纳入研究的住院患者护理总时间,并采用秩和检验分析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模式下不同RW分段(RW≤1、1<RW<2、RW≥2)护理工作量的差异。结果:观察期间224例住院患者护理总时间为6.80(3.82,18.05)h,随RW分段增高,住院患者护理总时间递增,不同RW分段间住院患者护理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7.524,P<0.001)。结论:RW分段与护理工作量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护理管理者应综合考虑床护比配置要求和病区住院患者RW分段比例,配备适当数量的病区护士,以帮助护士长积极应对患者周转快、病种复杂、护理工作难度与任务机械化之间的不平衡等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G 不同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权重 护理工作量 护理人力配置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平滑肌祖细胞培养及其体内外迁移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晴 李和权 周建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15-920,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的小鼠平滑肌祖细胞的培养方法,并对其迁移功能进行研究。方法使用C57BL/6小鼠制备密质骨来源间充干细胞,PDGF-BB诱导其分化并采用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流式分析的方法进行鉴定。使用Transwell小室及流式分...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的小鼠平滑肌祖细胞的培养方法,并对其迁移功能进行研究。方法使用C57BL/6小鼠制备密质骨来源间充干细胞,PDGF-BB诱导其分化并采用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流式分析的方法进行鉴定。使用Transwell小室及流式分析方法检测其迁移能力。结果 PDGF-BB诱导7 d后,镜下可见细胞呈长梭型,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开始表达α-SMA。诱导21 d后,流式分析证实70%以上的细胞表达CD34+/α-SMA+双阳性,58.5%细胞开始表达SM-MHC。迁移实验表明,培养得到的平滑肌祖细胞在体内外均具有良好的迁移能力。结论通过使用密质骨来源间充干细胞制备平滑肌祖细胞具有操作简便、获取率高及培养周期短等优点,培养得到的平滑肌祖细胞在体内外均具有迁移能力,适于进行后续功能及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祖细胞 间充干细胞 培养 迁移 平滑肌肌动蛋白 PDGF-B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肝脏原位持续灌流方法的建立及其在肝脏非实质细胞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姚一楠 卢珊 +1 位作者 李和权 周建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75-1477,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小鼠肝脏原位持续灌流的方法,并将该法应用于肝脏非实质细胞的分离。方法利用三通管和静脉留置针将门静脉、蠕动泵软管以及下腔静脉连接形成封闭回路,自门静脉端注入37℃的胶原酶消化液约60 ml,调节蠕动泵转速为20 ml.min-... 目的建立一种小鼠肝脏原位持续灌流的方法,并将该法应用于肝脏非实质细胞的分离。方法利用三通管和静脉留置针将门静脉、蠕动泵软管以及下腔静脉连接形成封闭回路,自门静脉端注入37℃的胶原酶消化液约60 ml,调节蠕动泵转速为20 ml.min-1行循环灌注约30 min,摘除肝脏剪切成小块组织,加入胶原酶孵育液消化30 min后碾碎制备成细胞悬液,离心后取沉淀先后以50%和35%的Per-coll密度离心即可获得小鼠肝非实质细胞。结果肝脏非实质细胞的得率为0.5×107~1×107个/鼠肝,流式检测CD45+细胞占(27.21±1.47)%。结论胶原酶肝脏原位持续灌流+体外孵育消化结合Percoll密度离心是分离小鼠肝脏非实质细胞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灌流 肝脏非实质细胞 胶原酶 小鼠 孵育 Percoll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氟喹诺酮类肺炎克雷伯菌GyrA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章建立 周建英 +2 位作者 姚航平 刘敬东 马亦林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目的 :研究肺炎克雷伯菌DNA旋转酶A亚单位 (GyrA)变异与其耐氟喹诺酮类 (FQNL)的关系。 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双倍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和诺氟沙星对临床分离筛选的 3 1株肺炎克雷伯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标准菌株ATCC 1... 目的 :研究肺炎克雷伯菌DNA旋转酶A亚单位 (GyrA)变异与其耐氟喹诺酮类 (FQNL)的关系。 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双倍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和诺氟沙星对临床分离筛选的 3 1株肺炎克雷伯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标准菌株ATCC 10 0 3 1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并对此 3 2株肺炎克雷伯菌的GyrA的基因 ( gyr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和DNA序列的分析比较。结果 :发现在所有 19株耐FQNL肺炎克雷伯菌中都存在着GyrA的变异 ,同FQNL耐药性相关的变异有Ser83 (TCC)→Phe(TTC)、Ile(ATC)、Tyr(TAC)和Lys(TGC) ;Asp87(GAC)→Ala(GCC)。其中Ser83→Ile(ATC)、Lys(TGC)的变异是本研究的新发现。结论 :在耐FQNL肺炎克雷伯菌中普遍存在着GyrA的变异 ,其中以Ser83 (T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 肺炎克雷伯菌 GyrA变异 琼脂平板双倍稀释法 耐药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脂质肉芽肿1例报道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一楠 杨光叠 周建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3-574,共2页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肺部脂质肉芽肿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误诊为肺癌的肺部脂质肉芽肿患者,结合文献复习,阐述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该患者肺部CT提示右下肺肿块,考虑右肺癌,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提示肺部脂质肉芽肿。结论肺部...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肺部脂质肉芽肿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误诊为肺癌的肺部脂质肉芽肿患者,结合文献复习,阐述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该患者肺部CT提示右下肺肿块,考虑右肺癌,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提示肺部脂质肉芽肿。结论肺部脂质肉芽肿十分罕见,其临床表现、影像学与肺癌和其他肺部良性肿瘤难以区分,确诊需依赖病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肉芽肿 病理学 良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I1基因与肺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19
作者 陈清勇 安舟 周建英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473-475,共3页
关键词 KAI1基因 肺癌 预后 肿瘤转移 相关性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R-TKIs联合伽玛刀治疗EGFR突变的肺腺癌伴脑转移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丽敏 傅梦姣 +2 位作者 周建娅 姚一楠 周建英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12-318,共7页
背景与目的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突变的肺腺癌在初诊或治疗过程中脑转移的总发生率高,局部治疗联合系统性靶向治疗可能是更佳策略。本研究拟探讨分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背景与目的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突变的肺腺癌在初诊或治疗过程中脑转移的总发生率高,局部治疗联合系统性靶向治疗可能是更佳策略。本研究拟探讨分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s)联合头颅伽玛刀治疗EGFR突变的肺腺癌伴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EGFR基因突变的肺腺癌、在初诊即存在脑转移或在EGFRTKIs治疗过程中肺部病灶稳定而出现脑转移、接受一线口服EGFR-TKIs靶向治疗联合脑部伽玛刀局部治疗的患者,评价EGFR-TKIs联合头颅伽马刀治疗对颅内病灶的疗效,随访并分析颅内无进展生存时间(intracranial progressionfreesur vival,i-PFS),探索EGFR突变肺腺癌伴脑转移的预后因素。结果共纳入74例患者,其中位i-PFS为14.7个月,1年无颅内进展率为58.5%,2年无颅内进展率为22.2%。颅内病灶与肺部病灶具有相近的进展时间。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初诊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水平<10 ng/mL(16.9个月vs12.6个月,P=0.012)、颅内病灶长径<2cm(15.4个月vs10.8个月,P=0.021)、肺癌脑转移分级预后系统(lung graded prognostic assessment, Lung-molGPA)评分>3(15个月vs 12.6个月,P=0.041)的患者具有更长的i-PFS。多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CEA≥10ng/mL和颅内病灶≥2cm是i-PFS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EGFR-TKIs联合伽玛刀局部治疗对EGFR突变肺腺癌伴脑转移患者的颅内病灶具有良好的疗效。初诊时CEA水平≥10 ng/mL、颅内病灶≥2 cm是接受EGFR-TKIs联合伽马刀治疗的脑转移肺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伽玛刀 肺腺癌 脑转移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