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RAS^(G12C)突变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靶向治疗进展
1
作者 石嘉和 王雨芳 +1 位作者 郑静 周建娅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97-611,共15页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Kirsten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KRAS)突变是重要的致癌驱动因素,其中KRAS^(...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Kirsten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KRAS)突变是重要的致癌驱动因素,其中KRAS^(G12C)突变是最常见的亚型之一。目前,KRAS突变的检测方法主要集中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及测序平台,两类平台所衍生出的多种技术在检测性能和检测通量等方面各有优劣,并在组织活检及液体活检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在靶向治疗方面,索托拉西布、阿达格拉西布、氟泽雷塞、格索雷塞、戈来雷塞等KRAS^(G12C)靶向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一定疗效,先后获批应用于临床。为克服靶向药物的耐药性,改善患者获益,靶向药物与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Src同源2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rc homology region 2 domain-containing phosphatase 2,SHP2)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克隆抗体等药物的联合治疗策略不断涌现。本文系统回顾了KRAS^(G12C)突变NSCLC的诊断及靶向治疗进展,旨在为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rsten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 肺肿瘤 基因检测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对胸内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齐齐 蔡青山 +2 位作者 陈园园 周丽红 周建英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 NGS)在胸内淋巴结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搜集2020年12月至2023年9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结核病诊疗中心收治的122例疑似胸内淋巴结结核... 目的: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 NGS)在胸内淋巴结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搜集2020年12月至2023年9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结核病诊疗中心收治的122例疑似胸内淋巴结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穿刺标本同时进行mNGS、Gene Xpert MTB/RIF(简称“Xpert”)、PCR-荧光探针法(简称“RT-PCR”)、RNA恒温扩增荧光实时检测技术(简称“TB-SAT”)、BACTEC MGIT 960分枝杆菌全自动快速液体培养(简称“MGIT 960”)和涂片抗酸染色(简称“涂片”),比较6种方法对胸内淋巴结结核的诊断效能。结果:根据诊断标准,122例疑似患者中,最终89例诊断为胸内淋巴结结核,33例为非胸内淋巴结结核患者。以综合诊断结果为参照标准,m NGS对胸内淋巴结结核诊断的敏感度为89.9%(95%CI:81.7%~95.3%)、特异度为87.9%(95%CI:71.8%~96.6%)、准确率为89.3%(95%CI:82.5%~94.2%),AUC值为0.889(95%CI:0.819~0.939),明显高于Xpert、RT-PCR、TB-SAT、MGIT 960和涂片对胸内淋巴结结核检测的敏感度(68.5%、61.8%、33.7%、49.4%和11.2%)、特异度(93.9%、97.0%、97.0%、100.0%和100.0%)、准确率(75.4%、71.3%、50.8%、63.1%和35.2%)和AUC(0.812、0.794、0.747、0.653和0.556)。结论:m NGS检测对胸内淋巴结结核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尤其在其他结核病相关检测均阴性时,该技术可给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但与传统的病原学检测手段相比较,特异度仍偏低,尤其在鉴别疾病良恶性时,需结合病理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结核 胸内淋巴结 诊断技术和方法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719X/L861Q/S768I突变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靶向治疗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雨芳 郑静 +1 位作者 朱燕平 周建娅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93-604,共12页
肺癌在全球癌症死亡原因中占比最高,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30%-40%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发生是由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发生点突变、外显子插入、外显子缺失... 肺癌在全球癌症死亡原因中占比最高,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30%-40%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发生是由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发生点突变、外显子插入、外显子缺失导致。除常见的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和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外,18号外显子G719X突变、21号外显子L861Q突变、20号外显子S768I突变是最主要的罕见突变。目前,针对主要罕见突变的诊断方法主要是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PCR)、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等。关于G719X/L861Q/S768I突变NSCLC的靶向治疗,第一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疗效较差,第二代和第三代EGFR-TKIs疗效相当,新型第三代EGFR-TKIs和联合治疗展现出不错的治疗前景。本文对G719X/L861Q/S768I突变NSCLC诊断及靶向治疗进展进行了归纳,以期为后续临床用药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主要罕见突变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化疗合并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8
4
作者 鲍秋红 周华 +2 位作者 陈茜 杨青 周建英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72-778,共7页
背景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并发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类型、分布、耐药性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411例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院内肺部... 背景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并发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类型、分布、耐药性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411例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病原体、耐药性及影响因素。结果411例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发生院内肺部感染184例次,感染率达44.77%,分离的病原体包括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病毒、真菌和结核,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37.25%,其次为病毒感染,占15.69%。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常见,病毒以乙型流感病毒为主,真菌以念珠菌和曲霉菌多见。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偏高,达26.67%,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仍保持低水平,为12.50%;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00%。低蛋白血症、化疗周期长、高强度化疗及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基础疾病者是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合并院内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合并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具有一定的特征,临床医生应加强对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检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以达到保障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的,对高危患者应做好预防措施,尽可能降低化疗周期及强度,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化疗 肺部感染 病原菌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细菌耐药性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5
作者 杜晓露 周华 +2 位作者 符一骐 杨青 周建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8-124,共7页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细菌耐药性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37例确诊为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多重耐药(MDR)菌株感染相关因素。根据28 d...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细菌耐药性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37例确诊为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多重耐药(MDR)菌株感染相关因素。根据28 d预后分为死亡组(40例)和生存组(9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纳入137例患者,28 d病死率29.2%。单因素分析显示外科手术、动静脉置管、导尿管留置、高白细胞计数、低白蛋白血症、起病时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与MDR菌株感染有关(P值分别为0.023、0.015、0.019、0.013、0.005、0.0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起病时高APACHEⅡ评分(OR=1.167,P=0.025)、低白蛋白血症(OR=0.785,P=0.004)、感染性休克(OR=5.434,P=0.036)是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DR菌株血流感染患者抗菌治疗方案中,含有多黏菌素B的治疗组28 d病死率与不含多黏菌素B的治疗组28 d病死率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病死率高,起病时高APACHEⅡ评分、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感染性休克提示预后差。多黏菌素B治疗MDR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有待大样本临床数据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血流感染 多重耐药 多黏菌素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中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婷 周建英 王晴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2-277,共6页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jirovecii pneumonia,PJP)在非艾滋病(如恶性肿瘤、器官移植术后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的发病率显著升高。PJP在血液系统肿瘤及器官移植术后等人群中的危险因素及诊...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jirovecii pneumonia,PJP)在非艾滋病(如恶性肿瘤、器官移植术后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的发病率显著升高。PJP在血液系统肿瘤及器官移植术后等人群中的危险因素及诊治得到了广泛研究,但在实体肿瘤中的研究有所欠缺。而肺癌为全球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最高的肿瘤,临床上肺癌患者感染PJP的预后较差。本文通过回顾既往文献,总结了PJP在肺癌患者中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肺癌患者感染PJP的危险因素及可能机制、诊断及预防等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耶氏肺孢子菌肺炎 危险因素 放化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缺陷患者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胡小燕 周华 +2 位作者 符一骐 陆明 周建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4-398,共5页
目的总结免疫缺陷患者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特征,加深临床医师对IPA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101例IPA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粒细胞缺乏组、实体器官移植组、慢性阻塞... 目的总结免疫缺陷患者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特征,加深临床医师对IPA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101例IPA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粒细胞缺乏组、实体器官移植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结缔组织病组、慢性肾病组。比较各组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结果粒细胞缺乏组有发热症状的患者比例多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中咯痰、气促的患者比例多于其他各组。CT影像晕征在粒细胞缺乏组多见。结论免疫缺陷患者侵袭性肺曲霉感染的临床特征与基础疾病相关,影像学特点表现为结节团块影及晕征,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不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 侵袭性肺曲霉病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色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在肺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孙文佳 周建娅 周建英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42,共7页
肺癌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 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 PD-L1)抑制剂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 肺癌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 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 PD-L1)抑制剂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现有的生物标志物检测对准确选择免疫治疗受益的患者均有一定的价值,但都存在着局限性。多标记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multiplex immunohistochemistry/immunofluorescence,mIHC/IF)技术允许在单一组织切片上同时检测多个抗体,并对细胞组成、细胞功能和细胞-细胞相互作用进行全面研究。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使用mIHC/IF技术对肿瘤免疫微环境(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TIME)下特异性免疫细胞群进行了探索,发现其有助于肺癌患者临床预后判断及疗效预测。肺癌免疫治疗时代,这项技术在转化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mIHC/IF检测方法在肺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多色标记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荧光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治疗肺癌诱发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皓婷 郑静 +1 位作者 傅梦姣 周建英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01-706,共6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是程序性死亡-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1/PD-L1)抑制剂]已经逐渐成为晚期肺癌最具有前景的治疗手段。但临床医师对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仍缺乏足够认识,免疫相关甲状...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是程序性死亡-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1/PD-L1)抑制剂]已经逐渐成为晚期肺癌最具有前景的治疗手段。但临床医师对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仍缺乏足够认识,免疫相关甲状腺功能异常(immune-related thyroid dysfunction,irTD)作为常见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之一,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本文从发病率、发病机制、预测生物标志物及治疗等方面对PD-1/PD-L1抑制剂治疗肺癌诱发的甲状腺功能异常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相关甲状腺功能异常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1/程序性死亡配体-1抑制剂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肺腺癌罕见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存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青岳 屈晶晶 周建英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2474-2485,共12页
目的 观察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1,BRAF)V600E突变、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突变、转染重排(rearranged during transfection,RET)... 目的 观察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1,BRAF)V600E突变、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突变、转染重排(rearranged during transfection,RET)融合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 20外显子插入(EGFR exon 20 insertion mutations,EGFR 20-ins)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指导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方案,将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4例BRAF V600E突变患者、22例HER2突变患者、20例RET融合基因患者及15例EGFR 20-ins突变患者纳入本研究。将不同突变组患者分别分为化疗±贝伐珠单抗组、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组及选择性靶向药组,比较各突变组内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在BRAF V600E突变患者的一线治疗中,达拉非尼-曲美替尼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mPFS)优于化疗±贝伐珠单抗组及化疗+ICI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8 vs. 6.3 vs.4.7个月,P=0.426 5);在HER2阳性患者的一线治疗中,化疗+ICIs组的mPFS优于化疗±贝伐珠单抗组及HER2抑制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 vs. 5.2 vs.2.9个月,P=0.013 5);在RET融合基因患者的一线治疗中,RET抑制剂组的mPFS优于化疗±贝伐珠单抗组及化疗+ICI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5 vs. 7.8 vs. 6.7个月,P=0.092 3)。结论 选择性靶向药可能对BRAF V600E突变、RET融合基因晚期肺腺癌患者一线治疗更有效,而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可能对HER2阳性晚期肺腺癌患者一线治疗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BRAF-V600E突变 HER2 RET融合 20外显子插入突变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2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治疗进展
11
作者 任晨怡 曹赫 +2 位作者 郑静 孙文佳 周建娅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1-302,共12页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指因HER2基因发生突变、扩增、过表达,导致其功能失...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指因HER2基因发生突变、扩增、过表达,导致其功能失调,从而发生的NSCLC。HER2是HER家族中活性最高的受体,可以与其他成员结合形成二聚体,激活多种信号通路,从而调节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凋亡。在NSCLC中,HER2阳性通常被认为是预后不良的标志。目前HER2阳性NSCLC的诊疗尚未成熟。通常使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下一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等方法来检测HER2突变、扩增、过表达这些阳性状态。在先前的研究中,抗肿瘤药物在HER2阳性NSCLC中并未显示出理想的疗效。但近些年来,相关研究表明靶向治疗中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s)和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对HER2阳性NSCLC显示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本文归纳了HER2阳性NSCLC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