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羟磷灰石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文权 王慧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S1期275-278,共4页
纳米羟磷灰石(nano-HA)在整个医学领域应用越来越广,它不但具有羟磷灰石本身的特性,而且因为它是纳米级材料,所以具有比普通羟磷灰石更优质的性能。在口腔医学领域,纳米羟磷灰石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纳米羟磷灰石在口腔医学... 纳米羟磷灰石(nano-HA)在整个医学领域应用越来越广,它不但具有羟磷灰石本身的特性,而且因为它是纳米级材料,所以具有比普通羟磷灰石更优质的性能。在口腔医学领域,纳米羟磷灰石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纳米羟磷灰石在口腔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同时简要分析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磷灰石 口腔医学 牙科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多样性表现及诊治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慧明 徐俊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9-401,共3页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多样性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了58例口腔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缺乏统一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采用综合治疗或单独应用化疗。结论 口腔颌面...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多样性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了58例口腔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缺乏统一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采用综合治疗或单独应用化疗。结论 口腔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恶性度较高,表现多样,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综合治疗和化疗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口腔颌面部 诊断 化疗 综合治疗 单独应用 回顾分析 多样性 缺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对舌鳞癌细胞凋亡及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姚华 吴求亮 +1 位作者 王慧明 范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2-444,448,共4页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增殖的影响及对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TERTmRNA)的作用,并初步探讨三氧化二砷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为研究对象,采用噻唑蓝(MTT)、Annexin V/碘化丙锭(PI)染色法检...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增殖的影响及对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TERTmRNA)的作用,并初步探讨三氧化二砷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为研究对象,采用噻唑蓝(MTT)、Annexin V/碘化丙锭(PI)染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hTERT蛋白的表达;采用RT_PCR法检测细胞hTERT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As2O3能够明显抑制Tca8113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有浓度、时间依赖性。5μmol/L As2O3组72 h细胞生长抑制率为83.40%±7.31%,细胞凋亡率为26.40%±3.42%。As2O3能抑制hTERT mRNA的表达和翻译,随As2O3作用时间、浓度增加,细胞hTERT mRNA和蛋白表达减弱,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2O3可以明显抑制Tca8113细胞增殖,诱导舌癌细胞凋亡,并抑制端粒酶催化亚基基因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hTERT转录和翻译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舌鳞癌细胞 细胞凋亡 端粒酶逆转录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肿瘤术后口底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慧玲 王慧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74-577,共4页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在肿瘤术后口底组织缺损修复的适应征及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口腔肿瘤患者在扩大根治术后所致的口底缺损,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结果:除1例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发生远端部分坏死,肉芽组织生长修复外,其余均成...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在肿瘤术后口底组织缺损修复的适应征及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口腔肿瘤患者在扩大根治术后所致的口底缺损,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结果:除1例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发生远端部分坏死,肉芽组织生长修复外,其余均成活良好.其中8例出现肌皮瓣表皮脱落后再上皮黏膜化愈合;2例颌下出现少许积液抽取后愈合.随访1~5年,口底形态及功能恢复良好,舌活动良好,未见肿瘤复发或淋巴结转移.结论:胸锁乳突肌肌皮瓣血供恒定,易成活,与肿瘤为同一术野,取用方便,创伤少.掌握好适应证可作为口底缺损功能性修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外科学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方法 胸锁乳突肌 肌皮瓣 口底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冲洗剂对桩腔预备后牙本质清洗能力及树脂突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茅彩云 顾新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根管冲洗剂对桩腔预备后根管内牙本质表面玷污层去除和牙本质小管开放的影响。方法将30个完成根管充填的上颌前牙经桩腔预备后,根据根管冲洗剂不同随机分成A、B、C3组。A、B、C组分别使用3%过氧化氢(H2O2)、15%乙二胺四乙酸... 目的比较不同根管冲洗剂对桩腔预备后根管内牙本质表面玷污层去除和牙本质小管开放的影响。方法将30个完成根管充填的上颌前牙经桩腔预备后,根据根管冲洗剂不同随机分成A、B、C3组。A、B、C组分别使用3%过氧化氢(H2O2)、15%乙二胺四乙酸(EDTA)、15%EDTA加3%次氯酸钠(NaClO)作为冲洗剂。冲洗后每组选取8个标本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牙本质表面玷污层和牙本质小管开放情况,另选2个标本在粘接纤维桩后用于观察树脂突。结果 A、B、C组牙本质清洁效果(Berg值)分别为3.89±0.36、1.77±0.30、1.25±0.21;牙本质小管直径分别为(2.53±0.19)、(3.11±0.23)、(3.83±0.52)μm。3组间牙本质表面清洁效果和牙本质小管开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出现明显的牙本质过蚀。各组间的树脂突形成有很大差异,以B组最优。结论桩腔预备后用15%EDTA冲洗桩腔能有效去除玷污层,使牙本质小管开放,利于树脂黏固剂有效渗入牙本质小管和胶原纤维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冲洗剂 桩腔预备 玷污层 纤维桩 树脂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瓷材料的透明度及不同背景下色度学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周叶青 顾新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9-412,共4页
目的:比较4种全瓷材料修复体的透明度参数(TP)及其在模拟不同颜色的四环素染色牙背景下的色差ΔE,评价其美学修复效果。方法制作4种不同全瓷材料(包括IPS e. max、Cercon、Lava、Girrbach)的修复体样本(n=8),用Datacolor 600... 目的:比较4种全瓷材料修复体的透明度参数(TP)及其在模拟不同颜色的四环素染色牙背景下的色差ΔE,评价其美学修复效果。方法制作4种不同全瓷材料(包括IPS e. max、Cercon、Lava、Girrbach)的修复体样本(n=8),用Datacolor 600型分光测色仪测得每组样本在白色及黑色背景下的颜色参数,计算TP。用彩色打印机打印出黄、灰、深灰、暗红和亮红色5组颜色以模拟四环素染色基牙,并以此为背景,测得每组样本与2M2色瓷片的色差ΔE。结果 IPS e. max、Cercon、Lava、Girrbach组样本的TP值分别为15.67±0.58、7.56±0.43、9.55±0.25、9.73±0.43;IPS e. max组的TP值明显大于其他3组(P〈0.001)。IPS e. max组在黄色背景下的ΔE为1.33 NBS;Lava组和Girrbach组在灰、深灰、暗红和亮红色背景下的ΔE值在0.75~1.47 NBS之间。结论 IPS e. max组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在修复偏黄四环素染色牙时,IPS e. max的美学效果较好;而在修复灰、深灰、暗红和亮红色四环素染色牙时,Lava和Girrbach的美学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瓷 透明度参数 模拟四环素染色牙 颜色 色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咬合重建修复对咬合关系丧失患者脑血流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陆小慧 谢广平 +1 位作者 顾新华 卢东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咬合关系丧失患者在咬合重建修复后不同时间点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和脑组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探讨咬合重建修复治疗对脑组织氧供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10月在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 目的:通过检测咬合关系丧失患者在咬合重建修复后不同时间点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和脑组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探讨咬合重建修复治疗对脑组织氧供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10月在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咬合关系丧失患者33例,行咬合重建修复治疗后,应用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和近红外线光谱仪分别检测患者进行义齿修复前和修复后3、6、12个月在平静和咀嚼运动状态下的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末峰流速( Vd )、平均峰流速( Vm )值和脑组织血氧饱和度( rScO2)。结果:平静状态下,咬合重建修复后3个月Vm 即加快,6个月后Vs 和Vd 也加快( P <0.05),而rScO2则在治疗后12个月才增加。在咀嚼运动状态下,咬合重建修复后3个月, Vs、Vm 和rScO2均增加;治疗后6个月,Vd 也增加( P<0.05)。结论:咬合重建修复治疗可以提高咬合关系丧失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和脑组织血氧饱和度,对改善脑氧供应和脑功能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咬合 咀嚼 义齿 牙缺失 血液流变学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包霆威 王慧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669-671,共3页
作为组织工程中的三大要素之一,合适的生物支架对于种子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改良生物支架的研究多集中于支架材料智能化的开发。比起传统的生物材料,智能化生物支架材料除了自身的优良机械性能外,还能更好地引导细胞... 作为组织工程中的三大要素之一,合适的生物支架对于种子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改良生物支架的研究多集中于支架材料智能化的开发。比起传统的生物材料,智能化生物支架材料除了自身的优良机械性能外,还能更好地引导细胞分化和控制生长因子的释放。下面就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智能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生物支架 智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rge-Weber综合征 被引量:2
9
作者 魏栋 王慧明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5年第3期244-246,共3页
Sturge-Weber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神经皮肤综合征,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红葡萄酒色血管瘤为最典型表现。因发病率低,目前对其诊断和治疗有不同的意见。本文就该综合征的病因起源、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关键词 STURGE-WEBER综合征 神经皮肤综合征 诊断和治疗 诊断及治疗 红葡萄酒 三叉神经 临床特征 先天性 血管瘤 分布区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蚀粘接剂与羟磷灰石/釉质间化学粘接的最新进展
10
作者 沈燕青 傅柏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20-422,共3页
化学粘接可获得较大且持久的粘接力,是牙体粘接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羧酸或含羧酸的自蚀粘接剂与含磷酸酯的自蚀粘接剂可通过离子键化学吸附于牙齿无机成分之上,获得良好的粘接效果。本文对自蚀粘接剂与牙齿无机成分间化学粘接机制的... 化学粘接可获得较大且持久的粘接力,是牙体粘接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羧酸或含羧酸的自蚀粘接剂与含磷酸酯的自蚀粘接剂可通过离子键化学吸附于牙齿无机成分之上,获得良好的粘接效果。本文对自蚀粘接剂与牙齿无机成分间化学粘接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酸 磷酸酯 自蚀粘接剂 羟磷灰石 釉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舌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11
作者 姚晨 姚华 +3 位作者 吴求亮 谭龙益 范骏 石展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2422-2425,共4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靶向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hTERT)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舌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根据细胞形态学、DNAladder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MTT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 目的观察并探讨靶向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hTERT)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舌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根据细胞形态学、DNAladder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MTT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反义寡核苷酸组Tca8113细胞增殖受抑、细胞周期阻滞,对照组Tca8113细胞未受抑。流式细胞仪和DNAladder检测结果显示:反义寡核苷酸转染Tca8113细胞早期凋亡率增加,并随寡核苷酸浓度和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靶向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能抑制人舌鳞癌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逆转录酶 反义寡核苷酸 流式细胞仪 鳞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义hTERT对人舌鳞癌细胞裸鼠移植成瘤的抑制作用
12
作者 姚晨 姚华 +1 位作者 吴求亮 范骏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42-342,共1页
关键词 端粒酶逆转录酶 端粒酶 反义寡核苷酸 人舌鳞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7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MC3T3-E1细胞中的表达
13
作者 贺俊 王慧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9-481,共3页
目的构建一个能在MC3T3-E1细胞中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基因表达载体。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人胚肾中扩增人bmp-7基因,将获得的基因定向插入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中,测序正确后用脂质体将表达质粒转染入MC3T3-E1细胞,转染后72... 目的构建一个能在MC3T3-E1细胞中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基因表达载体。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人胚肾中扩增人bmp-7基因,将获得的基因定向插入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中,测序正确后用脂质体将表达质粒转染入MC3T3-E1细胞,转染后72h提取细胞全蛋白,采用Westernblot检测BMP-7蛋白表达。结果通过基因测序表明获得的bmp-7与GeneBank登录的序列一致,构建的质粒为bmp-7/pcDNA3.1(+)质粒,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bmp-7基因转染MC3T3-E1后能在细胞中表达。结论成功构建能在MC3T3-E1细胞中表达BMP-7的真核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7 成骨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