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成酶Glu298Asp基因多态性与牙周炎伴Ⅱ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侯海娟 张帆 +3 位作者 赵美林 曹桂芬 黄海云 黄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8-631,共4页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Glu298Asp基因多态性与牙周炎伴Ⅱ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慢性牙周炎患者、慢性牙周炎伴Ⅱ型糖尿病患者、Ⅱ型糖尿病患者和牙周健康者的颊黏膜拭子,提取DNA后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Glu298Asp基因多态性与牙周炎伴Ⅱ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慢性牙周炎患者、慢性牙周炎伴Ⅱ型糖尿病患者、Ⅱ型糖尿病患者和牙周健康者的颊黏膜拭子,提取DNA后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eNOS Glu298Asp的基因型分布。结果慢性牙周炎组、Ⅱ型糖尿病组、慢性牙周炎伴Ⅱ型糖尿病组、正常组eNOS Glu298Asp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掊2=18.503,P=0.005),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掊2=8.243,P=0.041)。慢性牙周炎伴Ⅱ型糖尿病组与正常组相比,T基因型的OR值为0.962,95%可信区间为0.737~1.256,说明T基因型可能为糖尿病和牙周炎的保护因素;G基因型的OR值为1.043,95%可信区间为0.781~1.391,说明G基因型可能为二者的危险因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牙周炎、慢性牙周炎伴Ⅱ型糖尿病、糖尿病的易感性可能与eNOS Glu298Asp多态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Ⅱ型糖尿病 一氧化氮合成酶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皮醛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曹桂芬 谢萍 +3 位作者 黄萍 戚刚刚 张华 刘道洲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体外研究中药桂皮醛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3种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桂皮醛不同质量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下对各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应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目的体外研究中药桂皮醛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3种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桂皮醛不同质量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下对各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应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56、128、64、32 mg.L-1质量浓度组的桂皮醛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药物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加强,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药物作用时间24 h时,作用质量浓度16 mg.L-1时,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株抑瘤率达到58.33%;作用质量浓度为32 mg.L-1时对KB细胞及人颊黏膜鳞状细胞癌BCaCD885细胞株的抑制率分别为66.08%、76.61%,其抑制率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桂皮醛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质量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中、高浓度的桂皮醛对3种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桂皮醛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皮醛 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 噻唑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袋内挥发性硫化物对牙周基础治疗效果的影响
3
作者 李晓军 董玲玲 孔经贾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18-421,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牙周袋内挥发性硫化物(volatile sulphur compounds,VSC)水平与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炎症程度的关系及其对牙周基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5例CP患者(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35岁),在治疗前用金刚牙... 目的:初步探讨牙周袋内挥发性硫化物(volatile sulphur compounds,VSC)水平与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炎症程度的关系及其对牙周基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5例CP患者(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35岁),在治疗前用金刚牙周诊断仪检测硫化物水平,并记录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探诊出血等临床指标,基础治疗后3个月再次检查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在治疗前,浅、中、深袋组的VSC阳性位点率分别为17.1%、52.3%、86.0%,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各个水平级别的VSC在不同袋深组中均有分布,各组中VSC水平<1.0的位点占绝大多数,随着袋深的增加,高水平的VSC位点比例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VSC阴性位点的各项临床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VSC阳性位点的临床指标虽较治疗前有改善,但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的改善均明显差于阴性位点。结论:VSC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牙周的炎症程度,并影响牙周基础治疗的效果。VSC的检测可以作为评判牙周炎活动性及预后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药物疗法 硫化物/分析 牙周袋 预后 慢性牙周炎 挥发性硫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术治疗上颌后牙区缺牙伴重度骨萎缩患者临床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陆薇 林梦娜 +2 位作者 赵士芳 王慧明 何福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0-636,共7页
目的:评估改良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术治疗上颌后牙区缺牙伴重度骨萎缩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上颌后牙区缺牙伴重度骨萎缩患者5 5例,均接受改良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术。... 目的:评估改良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术治疗上颌后牙区缺牙伴重度骨萎缩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上颌后牙区缺牙伴重度骨萎缩患者5 5例,均接受改良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在上颌窦侧壁开窗操作中,将常规的6~8 mm垂直高度的卵圆形骨窗改良为4~5 mm的沟槽状骨窗,并通过改良骨窗建立的操作通道充分剥离上颌窦底黏膜,于黏膜下方置入适量大颗粒Bio-Oss骨粉。统计种植体存活率,测量骨粉垂直高度、体积并计算其吸收率,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同期植入86颗种植体,种植体累计存活率为97.67%(基于种植体分析)和96.36%(基于患者分析)。术前剩余骨高度为(4.7±2.6)mm,宽度为(8.4±2.7)mm。术后即刻种植位点骨高度为(16.1±2.5)mm,修复时骨高度为(16.2±2.2)mm,术后1年和2年的骨高度分别为(14.9±2.5)mm和(13.6±2.6)mm。术后即刻骨粉高度为(10.6±2.8)mm,体积为(1569±745)mm^3;术后半年内骨粉高度吸收率为3.79%,体积吸收率为7.87%;术后1年时骨粉高度累计吸收率为6.63%,体积累计吸收率为10.89%;术后2年时骨粉高度累计吸收率为7.58%,体积累计吸收率为15.26%。5例患者术中发生窦底黏膜小穿孔,均使用Bio-Gide胶原膜成功修复。结论:改良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术治疗上颌后牙区缺牙伴重度骨萎缩患者有较高的种植体存活率、良好的骨粉稳定性以及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可靠并且创伤较小的种植骨增量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外科学 生物膜 骨代用品/治疗应用 明胶海绵 吸收性/治 疗应用 骨移植/方法 牙种植 治疗结果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