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的辅弓在正畸前牙压低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斯佳萍 吕林 +2 位作者 王思婕 周宇 陈小燕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1-248,共8页
前牙深覆[牙合]是临床中常见的疑难错[牙合]畸形,常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牙周及美观等问题。压低辅弓是目前临床中治疗前牙深覆[牙合]的主要方式之一。压低辅弓种类繁多,不同辅弓在适应证、疗效、不良反应、弓丝弯制及生物力学等方面... 前牙深覆[牙合]是临床中常见的疑难错[牙合]畸形,常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牙周及美观等问题。压低辅弓是目前临床中治疗前牙深覆[牙合]的主要方式之一。压低辅弓种类繁多,不同辅弓在适应证、疗效、不良反应、弓丝弯制及生物力学等方面存在差异。在临床实践中,正畸医生应根据目标位及患者牙槽骨情况选择合适的辅弓类型,并适时调整压低力的大小和方向,以达到最佳的效果。本文就不同类型的压低辅弓的应用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的开展及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压低 压低辅弓 正畸弓丝 牙根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根尖区牙根外吸收的风险因素及其临床处理建议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煌 武秀萍 +19 位作者 黄兰 徐晓梅 康娜 韩向龙 李宇 赵宁 江凌勇 谢贤聚 郭杰 李志华 莫水学 刘楚峰 胡江天 施洁珺 曹猛 胡炜 曹阳 宋锦璘 汤旭娜 白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29-637,共9页
根尖区牙根外吸收(EARR)是口腔正畸治疗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难以预测,且不能完全避免。正畸EARR的风险因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可分为患者相关因素和治疗相关因素。正畸治疗中发生的EARR通常可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轻、中度EARR通常无明... 根尖区牙根外吸收(EARR)是口腔正畸治疗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难以预测,且不能完全避免。正畸EARR的风险因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可分为患者相关因素和治疗相关因素。正畸治疗中发生的EARR通常可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轻、中度EARR通常无明显危害,可密切关注,谨慎正畸;若发生重度EARR,则建议先暂停正畸加力,观察3个月,等待牙骨质的修复。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临床医生对正畸EARR的认识,本文邀请了全国20余位口腔正畸及相关领域专家,基于文献分析与讨论,制定出此共识,为正畸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区牙根外吸收 正畸治疗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复合支架用于口腔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蔡超莹 陈学鹏 胡济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489-496,共8页
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美观与功能,有效修复缺损是当前临床工作的重点。口腔组织工程通过支架、生长因子及干细胞等的应用,实现了组织再生与功能重建。干细胞与支架的复合材料以其良好的再生性能广泛应用于口腔组织再生,... 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美观与功能,有效修复缺损是当前临床工作的重点。口腔组织工程通过支架、生长因子及干细胞等的应用,实现了组织再生与功能重建。干细胞与支架的复合材料以其良好的再生性能广泛应用于口腔组织再生,但干细胞生物相容性差、可用率低,存在临床应用瓶颈。外泌体相较于干细胞免疫原性低、产量高,有望代替干细胞应用于临床。日益丰富的支架材料与结构可有效保护并递送外泌体到达靶组织。目前,有关外泌体复合支架应用的研究覆盖了颌骨、关节软骨、牙髓及牙周组织再生。本文就外泌体复合支架在口腔颌面部组织再生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组织工程 外泌体 支架 骨再生 软骨再生 牙髓再生 牙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眶持续牵引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的评价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银凯 谷志远 +1 位作者 詹静 冯剑颖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8-421,共4页
目的 :改进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手术暴露 8只兔右侧的颧突根部、眶下壁和眶后壁处组织 ,在颧突根部的前下方 ,用带有弹力橡皮筋的针自下向上垂直穿过关节盘的前伸部 ,将双股弹力橡皮筋从 7mm向前牵引至 16mm ,达 0... 目的 :改进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手术暴露 8只兔右侧的颧突根部、眶下壁和眶后壁处组织 ,在颧突根部的前下方 ,用带有弹力橡皮筋的针自下向上垂直穿过关节盘的前伸部 ,将双股弹力橡皮筋从 7mm向前牵引至 16mm ,达 0 78N的牵引力 ,并将其固定于在颧弓上制备的小孔中。术后分期处死动物 ,做成石蜡切片 ,行HE染色。结果 :所有动物的下颌均不同程度地偏向对照侧并伴有前牙的斜向磨耗 ,关节盘均出现了前移位且前移的量亦基本一致。结论 :为建立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眶持续牵引 颞下颌关节盘 动物模型 评价 关节盘前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双皮质双侧支抗种植体在牙齿移动中的支抗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武建潮 黄吉娜 +1 位作者 赵士芳 徐学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91-495,共5页
目的:观察微型双皮质种植体双侧支抗对狗后牙近中移动的影响,评价微型双皮质双侧支抗种植体作为正畸支抗的可行性。方法:取成年beag le犬5只,在一侧下颌第二前磨牙两牙根近抗力中心处植入微型双皮质双侧支抗种植体(实验侧),另一侧相对... 目的:观察微型双皮质种植体双侧支抗对狗后牙近中移动的影响,评价微型双皮质双侧支抗种植体作为正畸支抗的可行性。方法:取成年beag le犬5只,在一侧下颌第二前磨牙两牙根近抗力中心处植入微型双皮质双侧支抗种植体(实验侧),另一侧相对部位植入相同直径的微型单皮质支抗种植体(对照侧)。对第四前磨牙施加100 g近远中方向力。实验侧用2根相同的钛镍螺旋弹簧双侧加载,对照侧用1根钛镍螺旋弹簧单侧加载。测量加载前、加载间隔2周时第一磨牙中央尖到第四前磨牙牙尖距离(M 1-P4),尖牙牙尖到第一磨牙中央尖的距离(CA-M 1),尖牙牙尖到种植体颊侧端距离(CA-IB)。加载3个月后,测量种植体骨结合率(B IC)。结果:单皮质支抗种植体有1颗初期稳定性较差,在1周内松动脱落,5颗双皮质支抗种植体在整个加载过程中保持稳定。双皮质侧第四前磨牙近中位移为(3.92±0.22)mm,单皮质侧为(2.03±0.15)mm,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硬组织切片显示:种植体骨界面未见炎性细胞,两组种植体骨结合相似。结论:微型双皮质双侧支抗种植体能提供稳定的双侧正畸支抗,在前移后牙时能提供双侧加载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骨内 牙种植体 正畸学 矫正 牙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磨牙根颊侧植入微种植体用于全牙列远移的CBCT骨量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陈闰香 林新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6-351,F0003,共7页
目的:分析上颌磨牙根颊侧植入微种植体用于全牙列远移的可行性。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88例初诊患者的锥体束CT(CBCT)影像资料,根据上颌第二磨牙颊根数目分为双颊根组和单颊根组。测量上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二磨牙根颊侧的实际骨厚度及在... 目的:分析上颌磨牙根颊侧植入微种植体用于全牙列远移的可行性。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88例初诊患者的锥体束CT(CBCT)影像资料,根据上颌第二磨牙颊根数目分为双颊根组和单颊根组。测量上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二磨牙根颊侧的实际骨厚度及在相应部位与上颌牙合平面成70°角植入微种植体所需骨厚度,比较这2组数据得出研究对象中可按该方法植入微种植体的百分比。测量各植入部位前方沿弓形方向的根间距,分析磨牙的可远移量。结果:在上颌磨牙各根颊侧均有一定比例患者可植入微种植体,最高可植入百分比在双颊根组位于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颊侧6mm高度,为85.70%;在单颊根组位于上颌第二磨牙根颊侧6 mm高度,为91.38%。上颌磨牙近中颊根前方根间距较大,远中颊根前方根间距较小。结论:上颌磨牙各根颊侧均有部分患者可植入微种植体,最佳部位位于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或单根颊侧,但亦非绝对安全。上颌磨牙根颊侧植入微种植体用于全牙列远移方法的应用需要个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 上颌骨 颊侧 支抗 全牙列远中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牙列期间隙管理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5
7
作者 郭维华 汪俊 +16 位作者 陈旭 王小竞 赵玮 宋光泰 吴礼安 蒋备战 张琼 王军 李宇 赵宁 谭家莉 李煌 舒睿 周陈晨 傅蕾 陈学鹏 邹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4-270,共7页
混合牙列期是乳牙列向恒牙列转化的过渡期,生物学过程复杂多变,伴随颌骨生长、继承恒牙胚发育、乳牙牙根的生理性吸收、周围牙槽骨的改建及软组织的生长和功能的建立。混合牙列期的乳恒牙是否正常替换,对颌骨的正常发育、良好咬合关系... 混合牙列期是乳牙列向恒牙列转化的过渡期,生物学过程复杂多变,伴随颌骨生长、继承恒牙胚发育、乳牙牙根的生理性吸收、周围牙槽骨的改建及软组织的生长和功能的建立。混合牙列期的乳恒牙是否正常替换,对颌骨的正常发育、良好咬合关系的建立和软组织的发育及其功能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乳恒牙的正常替换与恒牙萌出间隙密切相关。混合牙列间隙异常不仅直接关系此期错[牙合]畸形的发生、发展,甚至影响[牙合]、颌及面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混合牙列期的间隙管理是预防、降低错[牙合]畸形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混合牙列期可能出现的间隙问题、影响间隙大小的原因、混合牙列期间隙管理需要评估的内容和间隙管理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期为规范化混合牙列期间隙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牙列 错[牙合]畸形 间隙管理 早期矫治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髁突软骨细胞基质基因表达的变化
8
作者 冯剑颖 张凯 +1 位作者 谷志远 柴田.考典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0-102,119,共4页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髁突软骨细胞基质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建立 4 0只大白兔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 ,用地高辛标记cR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 ,检测术后不同病变时期髁突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聚合体基因表达的改变...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髁突软骨细胞基质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建立 4 0只大白兔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 ,用地高辛标记cR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 ,检测术后不同病变时期髁突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聚合体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 正常髁突的增殖层深层、肥大层和钙化层细胞胞浆内可见大量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聚合体mRNA表达。术后 1周蛋白多糖聚合体开始下调 ,至 2周达低谷 ,6周后恢复至正常水平。Ⅱ型胶原 4周后开始持续下降 ,其表达下降程度较蛋白多糖聚合体显著 ,8周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关节盘前移位后髁突软骨的基质基因表达发生有序、协调的变化 ,这种变化意味着适应性改建的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盘 后髁突 软骨细胞基质 基因表达 蛋白多糖聚合体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T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机械应力对下颌髁突适应性改建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徐婷 林新平 谷志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52-54,共3页
髁突作为面部重要的生长发育区,其生长改建直接影响下颌的形态和功能。覆盖于下颌髁突关节表面的纤维软骨,是髁突保持终生改建能力的基础,直接反映生物机械应力对髁突的影响。因此,在颅面生长发育和功能矫形研究方面,髁突软骨一直是正... 髁突作为面部重要的生长发育区,其生长改建直接影响下颌的形态和功能。覆盖于下颌髁突关节表面的纤维软骨,是髁突保持终生改建能力的基础,直接反映生物机械应力对髁突的影响。因此,在颅面生长发育和功能矫形研究方面,髁突软骨一直是正畸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下面就近年来生物机械应力影响下颌髁突适应性改建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软骨 生物机械应力 适应性改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逐步前导下颌在安格尔Ⅱ类错功能矫形中的疗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利梅 林新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688-690,共3页
安格尔Ⅱ类错在口腔正畸中十分常见,而促进下颌骨向前生长,改善患者的面部形态是正畸治疗所追求的目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逐步前导下颌在安格尔Ⅱ类错治疗中的优点、长期稳定性和支抗问题等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下面就这... 安格尔Ⅱ类错在口腔正畸中十分常见,而促进下颌骨向前生长,改善患者的面部形态是正畸治疗所追求的目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逐步前导下颌在安格尔Ⅱ类错治疗中的优点、长期稳定性和支抗问题等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下面就这些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格尔Ⅱ类错 功能矫治器 下颌前导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矢状骨面型颞下颌关节形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思婕 斯佳萍 +3 位作者 周宇 骆定雯 高璐 陈小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8-654,共7页
颞下颌关节作为口颌面部最重要的关节,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对于正畸、修复及咬合重建、正颌治疗结果的长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特征受到颅颌面解剖结构、矢状向和垂直向骨面型、牙列咬合与咀嚼肌功能等多因素的影响... 颞下颌关节作为口颌面部最重要的关节,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对于正畸、修复及咬合重建、正颌治疗结果的长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特征受到颅颌面解剖结构、矢状向和垂直向骨面型、牙列咬合与咀嚼肌功能等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口腔修复及正畸治疗理念和影像学技术的提升,探究不同矢状骨面型间颞下颌关节形态差异的研究日益增多,但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且缺乏归纳与总结,导致目前尚无统一定论。该文从关节窝及髁突的位置和形态方面分别归纳,对不同矢状骨面型与颞下颌关节形态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分析各研究间的差异,以期进一步明确不同矢状骨面型与颞下颌关节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矢状骨面型 错畸形 髁突形态 关节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载姜黄素纳米粒和新吲哚菁绿的透明质酸微针能抑制人舌鳞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稀 单越 +2 位作者 张旭 吴勇志 廖金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5-593,共9页
目的:制备并研究携载药物姜黄素纳米粒和光热触发剂新吲哚菁绿(IR820)的透明质酸微针(以下简称微针)给药系统对人舌鳞癌细胞(Cal-27)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模板法分别制备对照微针、姜黄素纳米粒微针、IR820微针、姜黄素纳米粒+IR820微... 目的:制备并研究携载药物姜黄素纳米粒和光热触发剂新吲哚菁绿(IR820)的透明质酸微针(以下简称微针)给药系统对人舌鳞癌细胞(Cal-27)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模板法分别制备对照微针、姜黄素纳米粒微针、IR820微针、姜黄素纳米粒+IR820微针,并分别进行形貌表征、力学强度测试、体外皮肤刺入试验及体外光热效应测试。将各组微针与Cal-27细胞共培养,其中IR820微针组及姜黄素纳米粒+IR820微针组用808 nm近红外光1 W/cm^(2)照射5 min,并通过活死细胞染色结果对各组细胞存活率进行统计。结果:制备的微针针体形貌均一,具有良好的力学强度及皮肤刺入能力,其中搭载IR820的微针具有较好的光热性能。与各组微针共培养后,Cal-27细胞存活率分别为空白对照组100.00%、对照微针组99.92%、姜黄素纳米粒微针组94.08%、IR820微针组0.41%、姜黄素纳米粒+IR820微针组0.04%。其中,姜黄素纳米粒+IR820微针组对肿瘤细胞杀伤效果最好,IR820微针组次之(均P<0.05)。结论:相比单一的药物治疗,姜黄素纳米粒+IR820微针对Cal-27细胞增殖具有更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微针 姜黄素纳米粒 光热治疗 人舌鳞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力对核心结合因子-α_1的表达和调控
13
作者 郭萍 林新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218-220,共3页
核心结合因子(Cbf)-α1在骨成型和骨改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机械力则是调控骨改建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本文就Cbf-α1的结构、Cbf-α1与骨改建的关系、机械力对Cbf-α1的表达调控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核心结合因子-α1 骨改建 机械力 信号通路 促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编码RNA调控牙囊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洪娅娅 陈学鹏 姒蜜思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63-271,共9页
牙槽骨缺损的再生治疗一直是口腔领域亟待攻克的难点。牙周组织工程技术的出现为解决牙槽骨缺损提供了新思路,其中良好的种子细胞是实现组织再生的关键要素。牙囊干细胞(DFSC)具有成骨分化潜能,且易于获取和保存,是极具开发前景的种子... 牙槽骨缺损的再生治疗一直是口腔领域亟待攻克的难点。牙周组织工程技术的出现为解决牙槽骨缺损提供了新思路,其中良好的种子细胞是实现组织再生的关键要素。牙囊干细胞(DFSC)具有成骨分化潜能,且易于获取和保存,是极具开发前景的种子细胞。DFSC成骨分化过程涉及复杂的基因调控,其中非编码RNA(ncRNA)作为一类从DNA转录而来但不编码蛋白质的功能性RNA,已被证实可在表观遗传水平、转录水平及转录后水平参与调控干细胞成骨分化。探索ncRNA在DFSC成骨分化调控网络中的角色和作用机制,可为组织再生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本文就DFSC成骨分化过程中微小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RNA)等各类ncRNA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囊干细胞 非编码RNA 微小RNA 长链非编码RNA 环状RNA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