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某猪场暴发II型猪链球菌感染及病原诊断和药敏试验 被引量:7
1
作者 褚美芬 倪柏锋 +3 位作者 孙琦 朱家新 徐辉 严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126-128,共3页
报告 2 0 0 3年秋季浙江省某猪场II型猪链球菌感染猪群的微生物学检查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以及采取的控制疫情措施及其效果。从 112头病、死猪中分离出 71株猪链球菌疑似菌株 ,经革兰染色镜检、生化反应和特异性诊断血清的玻片凝集 ,... 报告 2 0 0 3年秋季浙江省某猪场II型猪链球菌感染猪群的微生物学检查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以及采取的控制疫情措施及其效果。从 112头病、死猪中分离出 71株猪链球菌疑似菌株 ,经革兰染色镜检、生化反应和特异性诊断血清的玻片凝集 ,均鉴定为II型猪链球菌。上述II型猪链球菌分离株对阿莫西林等 5种抗生素敏感 ,但对庆大霉素等 7种抗生素耐药。采取饲养环境和饲料消毒、发病猪隔离、阿莫西林和环丙沙星治疗、未发病猪疫苗接种等措施 ,有效地控制了疫情 ,未发生人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猪链球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牛犬猝死症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药敏试验 被引量:8
2
作者 褚美芬 倪柏锋 严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9-31,共3页
对浙江省 2 0 0 3年 3~ 4月发生的牛、犬猝死综合征 (sudden deathsyndrome ,SDS)的病原体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并检测了分离菌株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采集 2 6头牛、2 2头猝死犬的心血 ,以及心、肝、脾、肺、肌肉组织和粪便标本 ,并同... 对浙江省 2 0 0 3年 3~ 4月发生的牛、犬猝死综合征 (sudden deathsyndrome ,SDS)的病原体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并检测了分离菌株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采集 2 6头牛、2 2头猝死犬的心血 ,以及心、肝、脾、肺、肌肉组织和粪便标本 ,并同时进行尸检。采用多种培养基分离培养病原菌。根据菌落特征、革兰染色镜检和ATB半自动细菌鉴定仪检测结果鉴定病原菌的种属。用药敏试条和ATB半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上述菌株对1 0种抗生素的体外药敏试验。从 84 .6 %病牛 (2 2 / 2 6 )、72 .7%病犬 (1 6 / 2 2 )中检出魏氏梭菌 (Clostridiumwelchii) ,但未检出炭疽杆菌 ,表明魏氏梭菌是牛、犬SDS的病原体。病牛真胃、小肠和心冠状沟 ,以及病犬小肠、肝脏出现明显的点状出血 ,这可能与其死亡直接相关。所分离的魏氏梭菌对青霉素和林可霉素耐药 ,但对其它 8种抗生素敏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犬 猝死综合症 魏氏梭菌 分离 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02年浙江地区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变迁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蒋锦琴 沈蓓琼 +1 位作者 吕火祥 严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80-82,共3页
对 2 0 0 0年初至 2 0 0 2年底 6 30 6例浙江地区疑似尿路感染 (UTI)患者尿液标本进行了细菌及真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上述标本中 ,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的检出率分别为 6 .5 % ,13.6 %和10 .1% ,其中真菌阳性检出率超过革兰... 对 2 0 0 0年初至 2 0 0 2年底 6 30 6例浙江地区疑似尿路感染 (UTI)患者尿液标本进行了细菌及真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上述标本中 ,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的检出率分别为 6 .5 % ,13.6 %和10 .1% ,其中真菌阳性检出率超过革兰阳性菌居第二位。粪肠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分别成为UTI的优势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所试验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分别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制霉菌素的耐药率最低。不同细菌耐药性有较大差异 ,多重耐药在表皮葡萄球菌及多数受试的革兰阴性菌中为普遍现象。上述实验结果提示 ,近年浙江地区UTI病原菌的种类已发生明显的变迁 ,耐药性也日趋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病原菌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地区幽门螺杆菌临床菌株vacA优势基因型及其核苷酸序列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学军 严杰 +1 位作者 毛亚飞 李立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 :了解浙江地区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患者感染的幽门螺杆菌 (Hp) vac A优势基因型及其序列特点。方法 :分别从 2 9例消化性溃疡和 34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胃体粘膜组织中分离出 12 6株 Hp。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vac A基因的信号... 目的 :了解浙江地区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患者感染的幽门螺杆菌 (Hp) vac A优势基因型及其序列特点。方法 :分别从 2 9例消化性溃疡和 34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胃体粘膜组织中分离出 12 6株 Hp。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vac A基因的信号区 (s)和中间区 (m)亚型 ,部分优势基因型的扩增产物 T- A克隆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 :所有菌株均扩增出 vac A s区和 m区基因片段 ,发现 s1a/ m1、s1a/ m2、s1a/ m1b、s1a/ m1b- m2 4种基因型 ,其比例分别为 7.1% (9/ 12 6)、61.9% (78/ 12 6)、2 9.4 % (37/ 12 6)、1.6% (2 / 12 6)。 17.5 %患者 (11/ 63)存在不同 vac A基因型Hp菌株混合感染 ,但在胃炎组和溃疡组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6株 s1a型 Hp菌株的 s区扩增产物与报道的 s1a型 60 190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93.15~ 94 .86% ,4株 m2型 Hp菌株的 m区扩增产物与报道的 m2型 87-2 0 3株核苷酸序列之间同源性为 93.63~ 97.61%。结论 :s1a/ m2和 s1a/ m1b均是浙江地区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胃炎患者感染的 Hp菌株的 vac A优势基因型 ,部分优势 vac A基因型菌株的核苷酸序列与国外报道的参考菌株有较高的同源性 ;部分患者同时感染多株不同 vac A基因型 H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VACA基因 消化性溃疡 胃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福喷丁衍生物体内外抗结核菌活性的研究
5
作者 蒋锦琴 张小贤 +3 位作者 张加敏 黄卫平 吴森林 严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57-58,共2页
利福喷丁及其衍生物脱乙酰基利福喷丁对人型、牛型和草结核分枝杆菌的MIC10 0 分别为 2和 2、2和 2、0 .5和 0 .2 5mg/L。 10~ 4 0mg/kg剂量的利福喷丁组和脱乙酰基利福喷丁组小鼠半数动物存活时间(ST50 )均超过 2 8d ,2 .5和 5 .0mg/k... 利福喷丁及其衍生物脱乙酰基利福喷丁对人型、牛型和草结核分枝杆菌的MIC10 0 分别为 2和 2、2和 2、0 .5和 0 .2 5mg/L。 10~ 4 0mg/kg剂量的利福喷丁组和脱乙酰基利福喷丁组小鼠半数动物存活时间(ST50 )均超过 2 8d ,2 .5和 5 .0mg/kg剂量的利福喷丁组小鼠ST50 分别为 18和 18d ,2 .5和 5 .0mg/kg剂量的脱乙酰基利福喷丁组小鼠ST50 分别为 16和 2 7d ,感染对照组小鼠ST50 为 13d。实验结果表明利福喷丁及其衍生物脱乙酰基利福喷丁有相似而良好的体内外抗结核分枝杆菌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褐喷丁 衍生物 抗菌活性 结核菌 脱乙酰基利福喷丁 抑菌浓度 利福霉素类药物 抗结核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号钩端螺旋体lipL32/1-lipL41/1融合基因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其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罗冬娇 严杰 +3 位作者 毛亚飞 李淑萍 罗依惠 李立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 :构建问号钩端螺旋体 (简称钩体 ) lip L 32 / 1- lip L 4 1/ 1融合基因及其原核表达系统 ,了解钩体野生株 lip L32和 lip L4 1基因携带和表达情况及钩体患者的血清抗体水平。方法 :采用连接引物 PCR构建 lip L32 / 1- li-p L4 1/ ... 目的 :构建问号钩端螺旋体 (简称钩体 ) lip L 32 / 1- lip L 4 1/ 1融合基因及其原核表达系统 ,了解钩体野生株 lip L32和 lip L4 1基因携带和表达情况及钩体患者的血清抗体水平。方法 :采用连接引物 PCR构建 lip L32 / 1- li-p L4 1/ 1融合基因 ,常规方法构建其原核表达系统。采用 SDS- PAGE检测目的重组蛋白 r L ip L32 / 1- r L ip L4 1/ 1表达情况。采用 Western blot鉴定 r Lip L32 / 1- r Lip L4 1/ 1的免疫原性。采用 PCR和 MAT分别检测 97株问号钩体野生株 lip L32和 lip L4 1基因及其表达情况。采用 EL ISA检测 2 2 8例钩体患者血清 lip L32和 lip L4 1基因产物的抗体。结果 :与报道的相关序列比较 ,lip L 32 / 1- lip L 4 1/ 1融合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 99.9%和99.8%。目的重组蛋白 r Lip L32 / 1- r Lip L4 1/ 1表达产量约为细菌总蛋白的 10 % ,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r L ip L32 /1和 r Lip L4 1/ 1兔抗血清均能与 r L ip L32 / 1- r L ip L4 1/ 1结合。 97.9%和 87.6 %问号钩体野生株分别有 lip L32和 li-p L4 1基因。95 .9%和 84 .5 %问号钩体野生株分别与 r Lip L32 s和 r Lip L4 1s兔抗血清出现效价 ,为 1∶ 4~ 1∶ 12 8的MAT阳性结果。分别有 94 .7%~ 97.4 %和 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问号 lipL32基因 lipL41基因 序列同源性 核酸 序列同源性 氨基酸 基因表达 克隆 分子 lipL32/1-lipL41/1融合基因/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LTB与霍乱弧菌CTB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及鉴定 被引量:9
7
作者 夏肖萍 严杰 +2 位作者 钊守凤 毛亚飞 李淑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 :克隆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 B亚单位 (L TB)及霍乱弧菌肠毒素 B亚单位 (CTB)基因 ,构建其表达载体。方法 :采用高保真 PCR分别从 E.coli4 4 815株与 V.cholerae东 74株基因组 DNA中扩增 L TB与 CTB基因 ,T- A克隆后测定核苷酸序列... 目的 :克隆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 B亚单位 (L TB)及霍乱弧菌肠毒素 B亚单位 (CTB)基因 ,构建其表达载体。方法 :采用高保真 PCR分别从 E.coli4 4 815株与 V.cholerae东 74株基因组 DNA中扩增 L TB与 CTB基因 ,T- A克隆后测定核苷酸序列。分别构建 p ET32 a的 LTB及 CTB表达载体 ,在 E.coli BL2 1DE3宿主菌中用不同浓度的 IPTG诱导表达。采用 SDS- PAGE及 GM1- EL ISA鉴定表达产物。结果 :所克隆的 LTB和 CTB基因与报道的相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99.12 %~ 99.71%和 98.5 4 %~ 99.4 2 %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高达 97.5 8%~99.19%和 96.77%~ 99.19%。p ET32 a- L TB- BL2 1DE3和 p ET32 a- CTB- BL2 1DE3系统表达的融合蛋白产量分别占细菌总蛋白的 30 %和 10 %左右。GM1- EL ISA结果证实 LTB及 CTB融合蛋白均能与牛 GM1结合。结论 :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 LTB与 CTB表达系统 ,所表达的 L TB与 CTB融合蛋白具有粘膜免疫佐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LTB基因 霍乱弧菌 CTB基因 分子克隆 LTB融合蛋白 CTB融合蛋白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LTB/rCTB-rOmpL1/1融合基因及其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7
8
作者 阮萍 严杰 +3 位作者 毛亚飞 李淑萍 罗依惠 李立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 :构建 lt B/ ct B- omp L1/ 1融合基因及其原核表达系统 ,鉴定表达产物的免疫和佐剂活性 ,检测问号钩端螺旋体 (简称钩体 )野生株 omp L 1基因的携带和表达情况及钩体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方法 :采用连接引物 PCR构建 lt B- om... 目的 :构建 lt B/ ct B- omp L1/ 1融合基因及其原核表达系统 ,鉴定表达产物的免疫和佐剂活性 ,检测问号钩端螺旋体 (简称钩体 )野生株 omp L 1基因的携带和表达情况及钩体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方法 :采用连接引物 PCR构建 lt B- omp L 1/ 1和 ct B- omp L 1/ 1融合基因 ,常规方法构建其原核表达系统。采用 SDS- PAGE、Westernblot和 GM1- ELISA分别检测目的重组蛋白 r LTB- r Omp L 1/ 1和 r CTB- r Omp L 1/ 1表达量、免疫反应性及与 GM1结合的活性。采用 PCR和 MAT分别检测 97株问号钩体野生株 omp L1基因及其表达情况。采用 ELISA检测 2 2 8例钩体患者血清 omp L1基因产物的抗体。结果 :与报道的相关序列比较 ,lt B- omp L1/ 1和 ct B- omp L1/ 1融合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 ,分别为 99.7%~ 99.9%和 99.5 %~ 10 0 %。r LTB- r Omp L1/ 1和 r CTB- r Omp L1/ 1表达产量均约为细菌总蛋白的 10 % ,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r LTB- r Omp L 1/ 1和 r CTB- r Omp L1/ 1均分别能与r Omp L 1/ 1兔抗血清和牛 GM1结合。 89.7%问号钩体野生株含有 omp L1基因 ,87.6 %问号钩体野生株分别与r Omp L 1/ 1和 r Omp L1/ 2兔抗血清出现效价 ,为 1∶ 4~ 1∶ 2 5 6的 MAT阳性结果。 86 .8%和 88.6 %的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问号 ompL1基因 大肠埃希茵 LTB基因 霍乱弧茵 ctB基因 序列同源性 核酸 序列同源性 氨基酸 克隆 分子 rLTB—rOmpLl/1/免疫学 rCTB-rOmpL1/1/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地龙提取液的促成骨作用及对实验性牙槽骨吸收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丁佩惠 唐琪 +1 位作者 陈莉丽 严杰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4-689,共6页
探讨了中药地龙水提液和醇提液有无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基质矿化的作用及对大鼠牙槽骨吸收疗效进行了研究.制备地龙的水相及醇相提取液,以小鼠成骨细胞株MC3T3-E1作为体外药效的试验模型,分别通过MTT法,流式细胞术,碱性磷酸酶活性... 探讨了中药地龙水提液和醇提液有无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基质矿化的作用及对大鼠牙槽骨吸收疗效进行了研究.制备地龙的水相及醇相提取液,以小鼠成骨细胞株MC3T3-E1作为体外药效的试验模型,分别通过MTT法,流式细胞术,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骨钙素检测和Vonkossa基质矿化染色法观察上述药物的促细胞增殖、分化、基质矿化作用.以实验牙位龈正中注射脂多糖建立的SD大鼠实验性牙槽骨吸收作为体内药效试验模型,通过组织切片形态学骨密度观察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评价上述药物对大鼠实验性牙槽骨吸收的疗效.结果发现:1mg.L-1水提液,0.01mg.L-1和1mg.L-1醇提液能显著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各浓度的水提液和醇提液均能使S期细胞百分率升高,G1期细胞百分率减少.0.01mg.L-1水提液和1mg.L-1醇提液作用于细胞的第1~3d内、100mg·L-1醇提液作用第7~9d内、100mg·L-1水提液作用第10~12d内可显著提高细胞骨钙素合成和分泌.0.01mg·L-1水提液和醇提液,1mg·L-1水提液可显著促进细胞体外基质矿化.地龙水提液和醇提液组的骨密度均有显著增高,破骨细胞数显著降低.阴性对照组至第30d时牙槽骨仍可见大量破骨细胞.结果表明:地龙水相和醇相提取物中均存在较高活性的促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基质矿化的物质,且对实验性牙槽骨吸收模型有一定治疗作用,可抑制其牙槽骨吸收,促进成骨活动使其修复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地龙 成骨细胞 增殖 分化 基质矿化 实验性牙槽骨吸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号钩端螺旋体诱导的Vero和J774A.1细胞的凋亡和超微结构病变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立伟 刘云英 +3 位作者 严杰 毛亚飞 罗依惠 李淑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毒力的钩体黏附和侵入宿主细胞能力及其病理变化。方法 :建立 Fontana镀银染色法用于观察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 5 6 6 0 1株、波摩那群波摩那型 5 6 6 0 8株和双曲钩体三堡隆群 patoc型 Patoc 株黏附 Vero和 J774 A.1... 目的 :探讨不同毒力的钩体黏附和侵入宿主细胞能力及其病理变化。方法 :建立 Fontana镀银染色法用于观察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 5 6 6 0 1株、波摩那群波摩那型 5 6 6 0 8株和双曲钩体三堡隆群 patoc型 Patoc 株黏附 Vero和 J774 A.1细胞的能力 ;采用电镜技术观察感染细胞的超微结构病变 ;采用 FITC- Annexin V/PI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 ,检测紫外线灭活前后的上述钩体菌株诱导 Vero和 J774 A.1细胞凋亡或坏死的情况。结果 :问号钩体 5 6 6 0 1和 5 6 6 0 8株对 Vero细胞的黏附率分别为 2 4 .2 %和 2 2 .9% (P>0 .0 5 ) ;对 J774 A.1细胞的黏附率分别为4 9.0 %和 4 6 .9% (P>0 .0 5 ) ;双曲钩体 Patoc 株不能黏附细胞。两株问号钩体侵入细胞后形成含有钩体的特殊吞噬泡 ,并引起相似的细胞超微结构病变 ,如细胞核染色质浓缩或溶解、细胞空泡变性、线粒体肿胀及线粒体嵴消失、内质网肿胀和膜旁核糖体消失等。灭活前的 5 6 6 0 1和 5 6 6 0 8株引起的 Vero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84 .4 %和 82 .8% ,灭活后则分别为 77.9%和 86 .1%。灭活前后的 5 6 6 0 1株均以诱导 Vero细胞晚期凋亡为主 ,其凋亡率分别 6 8.0 %和5 2 .9%。灭活前后的 5 6 6 0 8株均以诱导 Vero细胞早期凋亡为主 ,其凋亡率分别为 6 4.1%和 5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问号/致病力 细胞黏附 胞吞作用 镀银染色法 Vero细胞/超微结构 J774A.1细胞/超微结构 凋亡 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号钩端螺旋体lipL21基因改建及其表达产物免疫原性变化和定位 被引量:9
11
作者 罗冬娇 胡野 +1 位作者 Dennin R H 严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58-464,共7页
目的:改建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lipL21基因核苷酸序列以提高表达产量并了解基因改建前后表达产物免疫原性变化,确定外膜脂蛋白LipL21在钩体表面的定位。方法:参照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设计,合成lipL21基因核苷酸序列并构建其原... 目的:改建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lipL21基因核苷酸序列以提高表达产量并了解基因改建前后表达产物免疫原性变化,确定外膜脂蛋白LipL21在钩体表面的定位。方法:参照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设计,合成lipL21基因核苷酸序列并构建其原核表达系统。采用SDS—PAGE和BioRad凝胶图象分析系统检测改建前后lipL21基因表达量变化。采用钩体TR/PatocI抗血清为一抗的Westernblot鉴定改建前后两种目的重组蛋白rLipL2ls的免疫反应性,显微镜凝集试验(MAT)比较改建前后rLipL21s抗血清对不同钩体血清群的交叉免疫凝集效价变化。应用免疫电镜技术对LipL21进行定位。结果:改建前后lipL21基因表达量分别为细菌总蛋白的8.5%和46.5%。两种rLipL21均能与TR/PatocI抗血清发生免疫结合反应,免疫家兔后均能产生特异性抗体。两种rLipL21兔抗血清对我国15群15型钩体参考标准株MAT效价相近,均为1:80~1:320。LipL21位于钩体外膜表面。结论:LipL21是钩体表面抗原。改建后的lipL21基因可明显提高原核表达产量,其产物可保持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其抗体具有广泛的交叉免疫凝集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问号/免疫学 钩端螺旋体 问号/遗传学 克隆 分子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免疫学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生物合成 重组蛋白质类/免疫学 重组蛋白质类/生物合成 脂蛋白类/免疫学 脂蛋白类/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号钩端螺旋体属lipL32/1-ompL1/1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及其表达产物的免疫反应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严杰 钊守凤 +4 位作者 毛亚飞 阮萍 罗依惠 李淑萍 李立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3-37,42,共6页
目的 :构建问号钩端螺旋体 (简称钩体 )的融合基因 lip L32 / 1- omp L1/ 1真核表达系统并鉴定表达产物的免疫反应性。方法 :采用连接引物 PCR构建融合基因 lip L32 / 1- omp L1/ 1,克隆测序后构建 lip L32 / 1- omp L1/ 1的毕赤酵母真... 目的 :构建问号钩端螺旋体 (简称钩体 )的融合基因 lip L32 / 1- omp L1/ 1真核表达系统并鉴定表达产物的免疫反应性。方法 :采用连接引物 PCR构建融合基因 lip L32 / 1- omp L1/ 1,克隆测序后构建 lip L32 / 1- omp L1/ 1的毕赤酵母真核表达系统 p PIC9K- lip L32 / 1- omp L1/ 1- P.pastoris GS115。用 MM和 MD平板分离 His+ Mut+型菌落 ,YPD平板筛选出 G4 18高抗性的 His+ Mut+ 转化子。以酵母裂解酶处理的高拷贝转化子 His+ Mut+ 克隆裂解产物为模板 ,5 'AOX1和 3'AOX1为引物 ,用 PCR检测所构建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染色体 DNA中的目的融合基因。在 BMMY培养基中用甲醇诱导目的重组蛋白 r L ip L32 / 1- r Omp L1/ 1表达。采用硫酸铵沉淀 ,Ni- NTA亲和层析提纯培养物上清液中的 r L ip L 32 / 1- r Omp L1/ 1。采用 SDS- PAGE和 Western blot分别检测 r L ip L 32 / 1- r Omp L 1/ 1的产量及其免疫反应性。结果 :获得的 lip L32 / 1- omp L1/ 1融合基因约为 1794 bp。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原始lip L32 / 1和 omp L1/ 1基因型比较 ,相似性分别高达 99.94 %和 10 0 %。所构建的真核表达系统可分泌 r Lip L32 / 1-r Omp L1/ 1,SDS- PAGE后位于预期位置处 ,产量约占上清总蛋白的 4 0 %。r Lip L3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问号 lipL32/1基因 ompL1/1基因 序列同源性 核酸 序列同源性 氨基酸 真核表达 克隆 分子 zipL32/1-ompL1/1融合基因/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弧菌溶细胞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溶血活性鉴定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桂军 楼永良 严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52-854,860,共4页
目的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创伤弧菌溶细胞素,并对其溶血活性进行评价。为今后的免疫学活性研究和单克隆检测试剂盒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构建pET28a(+)-vvhA表达载体,对包涵体进行三步洗涤后,用金属亲合层析(HisTag)纯化重组蛋白,并用... 目的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创伤弧菌溶细胞素,并对其溶血活性进行评价。为今后的免疫学活性研究和单克隆检测试剂盒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构建pET28a(+)-vvhA表达载体,对包涵体进行三步洗涤后,用金属亲合层析(HisTag)纯化重组蛋白,并用溶血试验验证重组蛋白活性。结果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成功获得高表达、高纯度(纯度≥96%)重组蛋白VVC。利用兔红细胞溶血试验检测表明,重组蛋白具有溶血活性,其活性为0.2μg/HU。结论成功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创伤弧菌溶细胞素并对其纯化、复性条件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溶细胞素 E.coli表达 溶血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地弓形虫对HUVEC、Vero和J774A.1、THP-1侵入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立伟 邵浙新 严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97-600,共4页
目的探讨刚地弓形虫对不同类型传代细胞的侵入能力和致凋亡作用及其差异。方法实验中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非洲绿猴肾成纤维细胞(Vero)、小鼠单核巨噬样细胞(J774A.1)和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株。采用透射电镜和吉姆萨染色法... 目的探讨刚地弓形虫对不同类型传代细胞的侵入能力和致凋亡作用及其差异。方法实验中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非洲绿猴肾成纤维细胞(Vero)、小鼠单核巨噬样细胞(J774A.1)和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株。采用透射电镜和吉姆萨染色法,观察刚地弓形虫RH株侵入以上细胞的能力以及细胞骨架抑制剂秋水仙素、细胞松弛素D对其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弓形虫引起的细胞凋亡。结果弓形虫RH株能侵入以上4种细胞,在胞内均有纳虫泡形成。其侵入率以J774A.1和THP-1略高。细胞骨架抑制剂细胞松弛素D可以明显降低速殖子对THP-1和J774A.1细胞的侵入率,对速殖子侵入HUVEC和Vero细胞的能力影响较小。弓形虫侵入HUVEC和J774A.1细胞均可不同程度地引起细胞凋亡和坏死,但前者以凋亡为主,后者以坏死为主。结论弓形虫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侵入非吞噬性细胞和吞噬性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HUVEC THP-1 VERO J774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中幽门螺杆菌babA2和cagA及vacA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茅海燕 方平楚 +3 位作者 叶少菁 尤建飞 朱永良 俞建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 :研究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中幽门螺杆菌 (Hp) bab A2、cag A、vac A基因型的分布 ,探讨 Hpbab A2、cag A、vac A基因型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定 5 8株从浙江省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分离的 H... 目的 :研究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中幽门螺杆菌 (Hp) bab A2、cag A、vac A基因型的分布 ,探讨 Hpbab A2、cag A、vac A基因型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定 5 8株从浙江省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分离的 Hp bab A2基因、cag A基因和 vac A基因亚型。结果 :5 8株 Hp中 bab A2、cag A、vac A s1a、vac A m1、vac A m2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 87.9%、10 0 %、93.1%、1.7%、65 .5 %。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感染的Hp bab A2、vac A s1a、vac A m2基因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从浙江地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分离的 Hp bab A2、cag A、vac A基因型均以 bab A2阳性、cag A阳性和 vac A s1a/ m2型为主 ,未发现 Hp bab A2、cag A和 vac A基因型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基因型 胃炎 诊断 消化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沙鼠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6
作者 严杰 胡爱萍 +2 位作者 李强 方海伟 张苗尊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1-23,28,共4页
目的 :建立稳定、可靠的幽门螺杆菌 (Hp) NCTC11637株和临床分离的 Y0 6株沙鼠感染模型 ,观察感染沙鼠胃粘膜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法 :蒙古沙鼠随机分成 6组标准菌株组 (n=6)和 6组临床菌株组 (n=6) ,另设置 6组阴性对照 (n=4 )。用布氏... 目的 :建立稳定、可靠的幽门螺杆菌 (Hp) NCTC11637株和临床分离的 Y0 6株沙鼠感染模型 ,观察感染沙鼠胃粘膜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法 :蒙古沙鼠随机分成 6组标准菌株组 (n=6)和 6组临床菌株组 (n=6) ,另设置 6组阴性对照 (n=4 )。用布氏肉汤配制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的 NCTC11637株和 Y0 6株菌液。标准菌株组和临床菌株组各3组用 2× 10 8CFU/ ml菌液 0 .5 ml1次灌胃。标准菌株组和临床菌株组各 3组分别用 2× 10 9CFU/ ml菌液 0 .5 ml灌胃 ,连续 3次 ,每次间隔 2 4 h。末次感染后的第 2、4、6周处死沙鼠 ,取胃粘膜组织标本进行尿素酶试验、分离培养、常规病理学和 Hp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1次感染的标准菌株组和临床菌株组第 2、4、6周的感染率分别为 0 %、0 %、66.7%和 0 %、16.7%、16.7%。 3次感染的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组第 2、4、6周的感染率分别为 66.7%、10 0 %、10 0 %和 66.7%、66.7%、10 0 %。分离结果阳性的感染动物胃粘膜细胞表面和胃小凹有 Hp定植 ,固有层出现少量慢性炎症细胞的浸润。结论 :高浓度 (1× 10 9CFU) Hp多次经口感染沙鼠可制备稳定、可靠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 ,感染动物胃粘膜组织有 Hp定植并出现轻度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螺杆菌感染 疾病模型 蒙古沙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rdxA基因突变与耐药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戴宁 周刚 严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7-40,45,共5页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临床菌株 rdx A基因变异与甲硝唑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从患者胃粘膜活检标本中分离培养 Hp。采用纸片扩散法初筛和二倍平皿稀释法确定 Hp菌株对甲硝唑的耐药性。提取 2 1株 Hp基因组 DNA进行 PCR扩增 ,T- A克...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临床菌株 rdx A基因变异与甲硝唑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从患者胃粘膜活检标本中分离培养 Hp。采用纸片扩散法初筛和二倍平皿稀释法确定 Hp菌株对甲硝唑的耐药性。提取 2 1株 Hp基因组 DNA进行 PCR扩增 ,T- A克隆后测序 ,与文献报道的 Hp 2 6695株及 134株临床分离株 rdx A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结果 :76.1% (15 / 2 1)的 Hp菌株对甲硝唑耐药。 PCR可扩增出 886bp的 rdx A基因目的片段。与 Hp 2 6695株rdx A基因序列比较 ,扩增产物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 90 .1%~ 95 .1%。甲硝唑耐药菌株 rdx A基因出现碱基插入/缺失及碱基替换而引起的突变。结论 :rdx A基因突变是 Hp对甲硝唑耐药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rdxA基因 基因突变 甲硝唑 微生物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号钩端螺旋体磷脂酶C的活性及其内化时细胞内游离Ca^(2+)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焕萍 严杰 +3 位作者 李立伟 毛亚飞 李淑萍 罗依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 :了解不同毒力的钩端螺旋体 (简称钩体 )对细胞内游离 Ca2 + 水平的影响及其磷脂酶 C(PL C)活性与细胞内游离 Ca2 + 水平的关系。方法 :建立问号钩体 Vero和 J774 A.1细胞感染模型。采用 fluo- 3/ AM胞内 Ca2 +特异荧光标记激光共... 目的 :了解不同毒力的钩端螺旋体 (简称钩体 )对细胞内游离 Ca2 + 水平的影响及其磷脂酶 C(PL C)活性与细胞内游离 Ca2 + 水平的关系。方法 :建立问号钩体 Vero和 J774 A.1细胞感染模型。采用 fluo- 3/ AM胞内 Ca2 +特异荧光标记激光共聚焦技术 ,检测强毒力的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 5 6 6 0 1株和弱毒力的波摩那群波摩那型5 6 6 0 8株及无毒力的双曲钩体 Patoc 株作用的 Vero和 J774 A.1细胞胞内游离 Ca2 +水平。以 [3 H]PIP2 为底物 ,采用同位素法检测上述 3株钩体培养物上清、胞浆和胞膜中 PLC的活性。结果 :正常 Vero和 J774 A.1细胞胞内游离Ca2 + 基础值分别为 (10 2 .3± 8.2 ) %和 (10 5 .9± 7.3) % ,在观察时间内 Patoc 株钩体作用细胞的荧光强度变化百分数一直波动于 (10 2 .3± 8.2 ) %~ (10 2 .2± 8.3) %。问号钩体 5 6 6 0 1株感染的 Vero和 J774 A.1细胞胞内游离Ca2 +浓度呈双峰型增高 ,第一峰荧光强度变化百分数分别为 (430 .5± 35 .7) %和 (74 7.5± 18.5 ) % ,第二峰荧光强度变化百分数分别为 (380 .6± 17.4 ) %和 (80 4 .6± 2 2 .4 ) %。问号钩体 5 6 6 0 8株感染 Vero和 J774 A.1细胞 ,其胞内游离 Ca2 +浓度均呈缓慢的单一坡型升高 ,其最大荧光强度变化百分数分别为 (2 3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问号/致病力 细胞黏附 胞吞作用 VERO细胞 J774A.1细胞 磷脂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相关外膜蛋白pgmA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庄春燕 陈莉丽 +1 位作者 严杰 孙伟莲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 :克隆牙龈卟啉单胞菌 (Porphyromonasgingivalis,Pg) pgm A基因 ,构建 pgm A基因表达载体 ,鉴定其表达产物的免疫性。方法 :采用高保真 PCR分别从牙龈卟啉菌 ATCC332 77和 4 7A- 1菌株中扩增 pgm A基因 ,T- A克隆后测定核苷酸序列 ... 目的 :克隆牙龈卟啉单胞菌 (Porphyromonasgingivalis,Pg) pgm A基因 ,构建 pgm A基因表达载体 ,鉴定其表达产物的免疫性。方法 :采用高保真 PCR分别从牙龈卟啉菌 ATCC332 77和 4 7A- 1菌株中扩增 pgm A基因 ,T- A克隆后测定核苷酸序列 ,构建 p ET32 a的 pgm A表达载体 ,在 E.coli BL2 1DE3宿主菌中用不同浓度的 IPTG诱导表达 ,采用兔抗融合蛋白血清的 Western blot鉴定其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原性 ,采用 ELISA检测 6 5株临床分离牙龈卟啉单胞菌与 Pgm A融合蛋白抗血清的反应情况。结果 :所克隆的牙龈卟啉单胞菌 ATCC332 77与 4 7A- 1菌株 pgm 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10 0 %,与报道的相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98.9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18%。p ET32 a- pgm A- BL2 1DE3系统的 Pgm A融合蛋白表达量为细菌总蛋白的 5 0 %左右。Pgm A融合蛋白免疫家兔能获得相应抗体并与 Pgm A蛋白发生结合反应。 ELISA结果证实 92 .3%的牙龈卟啉菌临床菌株 (6 0 / 6 5 )能与Pgm A融合蛋白抗血清发生结合反应。结论 :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 Pg pgm A高效表达系统 ,所表达的 Pgm A融合蛋白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可作为 Pg检测试剂盒和 Pg疫苗的候选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基因 PGMA 克隆 分子 PgmA融合蛋白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TB-hpaA融合基因原核表达产物的鉴定及其免疫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谈潘莉 严杰 +1 位作者 李立伟 毛亚飞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5-100,共6页
分别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临床菌株Y06和大肠杆菌44851株DNA中扩增1tB和hpaA基因,构建1tB-hpaA融合基因厦其原核表达系统,鉴定其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佐荆活性及其对Hp SS1株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采用PCR分别从上... 分别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临床菌株Y06和大肠杆菌44851株DNA中扩增1tB和hpaA基因,构建1tB-hpaA融合基因厦其原核表达系统,鉴定其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佐荆活性及其对Hp SS1株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采用PCR分别从上述菌株DNA中扩增hpaA基因和1tB基因片段,构建1tB-hpaA融合基因,T—A克隆后测定核苷酸序列.采用质粒pOE32和宿主菌E.coliM15构建1tB-hpaA融合基因表达系统,并用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和GM1—ELISA鉴定表达产物的抗原性、免疫反应性和佐荆活性.建立HP SS1株感染BALB/e小鼠模型,检测rLTB-HpaA的免疫保护效果.采用ELISA检测125例胃、十二指肠粘膜活检标本尿素酶阳性患者血清中HpaA抗体和41株Hp临床菌株HpaA表达情况.与Gen Bank登录的相关序列比较,所构建的ltB-hpaA融合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25%~99.71%和95.38%~99.19%.所构建的表达系统pQE32-1tB-hpaA—M15的目的重组蛋白(rLTB-HpaA)表达量高达细菌总蛋白的1/3左右.rLTB-HpaA能与Hp全菌抗体发生结合反应,免疫家兔能产生特异性抗体.GM3-ELISA结果显示rLTB-HpaA能与牛GM1结合.rHpaA免瘦小鼠的保护率仅为66.7%,rLTB-HpaA免疫小鼠的保护率可增至83.3%.81.6%患者血清(102/125)HpaA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所有菌株均含有HpaA.本文成功地构建了ltB-hpaA融合基因高效原核表达系统,所表达的rLTB-HpaA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佐剂活性,并对Hp感染小鼠有较强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hpaA基因 大肠杆菌/ltB基因 融合基因 克隆/表达 免疫原性/佐荆活性 动物感染模型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