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3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大学化学实验中心的改革与发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雷群芳 殷学锋 郭伟强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3年第6期151-154,共4页
从指导思想、建设目标、运行机制、实验室建设、实验课程体系、队伍建设等方面,介绍浙江大学化学实验中心创建、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模式.
关键词 浙江大学 化学实验 实验室建设 运行机制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浙江大学UPP课程的设计与启示 被引量:6
2
作者 梁君英 张明方 +6 位作者 欧阳宏伟 邢华斌 朱永群 高超 余倩 胡海岚 严建华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4-41,共8页
在推动“双一流”建设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研究生亟须具备更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和学术交流能力。浙江大学于2018年冬季学期开设了“英文期刊论文写作与学术报告:Understanding Publication&Presentation”跨学科课程,作为... 在推动“双一流”建设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研究生亟须具备更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和学术交流能力。浙江大学于2018年冬季学期开设了“英文期刊论文写作与学术报告:Understanding Publication&Presentation”跨学科课程,作为对传统学术英语课程的全方位改革尝试。课程由多个学科的资深专家学者合作讲授,面向全校研究生开放,以学术研究创新、论文写作与学术报告、学术论文发表、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为研究生的学术研究生涯提供全过程指导。该课程针对性地解决了学术英语课程普遍存在的形式化严重,互动性、融合性和学生学习主体性不足等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效,为推动科教融合、师生协同以及“金课”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科教融合 学术研究 论文写作 学术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届浙江省大学生化学学科竞赛的体会和思考 被引量:9
3
作者 曾秀琼 李秀玲 +3 位作者 何巧红 赵华绒 张嘉捷 方文军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7-169,177,共4页
2012年10月,全新改版的第五届浙江省大学生化学学科竞赛落下了帷幕。与前4届实验理论考试与实验操作技能考核相结合的考察模式相比,本届竞赛在参赛形式、出题方式、考察内容及评分方法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变。新模式能显著提高大学生的... 2012年10月,全新改版的第五届浙江省大学生化学学科竞赛落下了帷幕。与前4届实验理论考试与实验操作技能考核相结合的考察模式相比,本届竞赛在参赛形式、出题方式、考察内容及评分方法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变。新模式能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巩固实验教学成果,同时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化学竞赛 竞赛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八届浙江省大学生化学竞赛的评析与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曾秀琼 毛侦军 +4 位作者 蔡吉清 李宁 王国平 方文军 强根荣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0-212,242,共4页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浙江省大学生化学竞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2016年第八届竞赛为例,对现行的参赛形式、研究课题、评分规则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评析。与传统的笔试加操作考试模式相比,新的竞赛模式可以较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浙江省大学生化学竞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2016年第八届竞赛为例,对现行的参赛形式、研究课题、评分规则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评析。与传统的笔试加操作考试模式相比,新的竞赛模式可以较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竞赛暴露出的问题也将督促高校实验教学的全面改革和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化学竞赛 学生培养 评析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和化学成像的技术与应用
5
作者 贺静 郑娜 +4 位作者 徐丽 沈素丹 浦群 房尔园 介素云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56-2171,共16页
探讨了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技术(AFM-IR)的核心机制、技术进展及其在多个学科中的广泛应用。AFM-IR技术融合了原子力显微镜(AFM)的纳米级空间分辨率与红外光谱(IR)的化学分析能力,基于光热诱导共振(photothermal induced resonance,PT... 探讨了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技术(AFM-IR)的核心机制、技术进展及其在多个学科中的广泛应用。AFM-IR技术融合了原子力显微镜(AFM)的纳米级空间分辨率与红外光谱(IR)的化学分析能力,基于光热诱导共振(photothermal induced resonance,PTIR)原理,其不仅延续了AFM在微观形貌表征上的优势,还克服了传统红外光谱在空间分辨率上的局限,并且补充了AFM在化学组分分析上的空白。文中阐述了AFM-IR的工作原理和三种成像技术(接触、轻敲和峰值力轻敲),随后着重讨论了其在聚合物复合材料、生物组织、环境污染物检测以及压电铁电材料和电池材料表征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同时,也提出了AFM-IR技术在提高信噪比和软物质研究中应用的挑战。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以期推动AFM-I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进而促进其在材料的设计与性能优化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 纳米结构 聚合物 电池材料 生物工程 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计量反应的FTIR法快速检测食用油中的过氧化值
6
作者 叶沁 严海萍 +2 位作者 傅晓勇 刘睿杰 孟祥河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0-175,共6页
为了开发食用油过氧化值(PV)的快速测定方法,本研究基于对苯磺酰异氰酸酯(TSI)与食用油中氢过氧化物反应,及其在2235cm^(-1)处的异氰酸酯(-N=C=O)反对称吸收峰变化的原理,通过透射傅里叶中红外光谱法构建过氧化值模型。研究校正了水分... 为了开发食用油过氧化值(PV)的快速测定方法,本研究基于对苯磺酰异氰酸酯(TSI)与食用油中氢过氧化物反应,及其在2235cm^(-1)处的异氰酸酯(-N=C=O)反对称吸收峰变化的原理,通过透射傅里叶中红外光谱法构建过氧化值模型。研究校正了水分副反应引起的误差,分析了模型的准确度,并与化学滴定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其模型验证集FTIR法的重复性(SDr=0.0037g/100g)和优于滴定法(SDr=0.0046g/100g);不同种类食用油实际样品的外部验证结果表明,FTIR法的重复性(SDr=0.0037g/100g)要明显好于滴定法(SDr=0.0079g/100g),预测值和标准滴定值高度相关(R^(2)=0.9966),回归系数1.004,截距0.001,标准差为0.0065,显示所建方法与国标法测定过氧化值结果高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红外光谱 食用油 过氧化值 对苯磺酰异氰酸酯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电子化学品先进制造的研究进展与产教融合趋势
7
作者 武朝艳 魏晨军 +1 位作者 杨立峰 锁显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5-590,共16页
高纯电子化学品是半导体、平板显示和光伏等领域专用的精细化学品,产品纯度和品质要求高,目前国产化率较低。文中介绍了电子特气、湿电子化学品和光刻胶等电子化学品的种类、结构功能及品质要求,重点剖析了关键电子化学品的纯度及杂质... 高纯电子化学品是半导体、平板显示和光伏等领域专用的精细化学品,产品纯度和品质要求高,目前国产化率较低。文中介绍了电子特气、湿电子化学品和光刻胶等电子化学品的种类、结构功能及品质要求,重点剖析了关键电子化学品的纯度及杂质限量指标,分类分析了电子化学品的产业规模、竞争格局与行业壁垒。综述了亚沸精馏、反应精馏、吸附分离、膜分离等技术在高纯度电子化学品制备中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电子化学品中痕量杂质深度脱除的体系特点和分离难点,以及各技术的分离机理及其优缺点,归纳总结了吸附/膜等分离材料结构与金属脱除性能的关系。面向电子化学品国产化的迫切需求,浅析了电子化学品分离纯化及先进制造领域有待解决的关键技术挑战,以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推动电子化学品技术创新的重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化学品 分离纯化 电子特气 湿电子化学品 光刻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51
8
作者 强根荣 王红 +2 位作者 杨振平 王海滨 方文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0-202,211,共4页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的传统教学方法一般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传授型,该教学方法明显与新型人才培养要求有差距,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而单靠一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是不太现实的。针对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所面...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的传统教学方法一般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传授型,该教学方法明显与新型人才培养要求有差距,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而单靠一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是不太现实的。针对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所面临的问题,研究探索将"专题式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基于网络资源的PBL教学法"等综合运用到实验教学过程中,并在保留这些方法的本质特征基础上,根据课程特点加以改造和提高,多种方法并存施教,实践教学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实验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模式的评析与思考 被引量:20
9
作者 曾秀琼 赵华绒 +2 位作者 谭桂娥 蔡吉清 方文军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9-181,196,共4页
作为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已有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开展了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其模式主要有实验理论考试与实验操作考试结合、创新实验竞赛和学科竞赛等3种。对这几种... 作为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已有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开展了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其模式主要有实验理论考试与实验操作考试结合、创新实验竞赛和学科竞赛等3种。对这几种竞赛模式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比较,探讨了它们对高校本科生化学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实验竞赛 竞赛模式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教什么 学什么——兼谈《物理化学讲义》成书感受 被引量:4
10
作者 彭笑刚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10,23,共4页
中国大学里科学教育的任务,是让中国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真正体会科学精神、学习科学的理性方法、欣赏科学的美妙。中华文化是以最灿烂的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但是,中国目前所做的是毅然决然地抛弃农耕生产和生活方式。经过几十年... 中国大学里科学教育的任务,是让中国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真正体会科学精神、学习科学的理性方法、欣赏科学的美妙。中华文化是以最灿烂的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但是,中国目前所做的是毅然决然地抛弃农耕生产和生活方式。经过几十年的鲜血和汗水的付出,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面对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中国的年轻人必须理解新生产和生活方式后面的文化与精神,而这只能由合适的科学教育来实现。文化传承决定了目前以及将来几十年的几代年轻人,他们的文化背景不大可能有很强的科学因素。因此,中国大学教育不但需要有中国特色,而且必须有一定的时代特色。以这样的想法为基础,作者用了几年的大部分时间写成了《物理化学讲义》这本物理化学教材。《物理化学讲义》产生的过程中,作者对时代特色与中国特色有了一些更具体的认识,其中的一部分记录下来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学 科学教育 物理化学 著述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桥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系实验室安全管理启示 被引量:14
11
作者 朴莹 江寅申 +2 位作者 喻涵之 唐建斌 申有青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7-290,共4页
实验室安全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先进的实验室安全保障措施和全面的监管体系有利于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剑桥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系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为例,从硬件设施、安全培训制度、监督管理、安全理念的角度,总结归纳其特点,... 实验室安全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先进的实验室安全保障措施和全面的监管体系有利于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剑桥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系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为例,从硬件设施、安全培训制度、监督管理、安全理念的角度,总结归纳其特点,并与国内现状进行对比,对目前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方法进行思考并提出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实验室 实验室安全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化学交联聚烯烃类弹性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扬可 常印龙 +3 位作者 李平 王文俊 李伯耿 刘平伟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4-1413,共20页
聚烯烃类弹性体是由乙烯与丙烯或其他高碳α-烯烃共聚而成的高端聚烯烃材料,具有出色的化学稳定性、耐候性和电绝缘性,广泛应用于光伏、汽车、电缆等领域。通过动态化学交联可在保证其加工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其力学性能与热稳定性,... 聚烯烃类弹性体是由乙烯与丙烯或其他高碳α-烯烃共聚而成的高端聚烯烃材料,具有出色的化学稳定性、耐候性和电绝缘性,广泛应用于光伏、汽车、电缆等领域。通过动态化学交联可在保证其加工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其力学性能与热稳定性,拓展应用范围。综述了动态化学交联聚烯烃弹性体的制备工艺,包括一步法直接交联和功能化后再交联(多步法)。详细介绍了后功能化、乙烯与功能化单体共聚等功能化方法。讨论了动态化学交联聚烯烃类弹性体的表征手段及其链结构、聚集态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展望了动态交联聚烯烃类弹性体的未来发展。为动态化学交联聚烯烃类弹性体的可控制备、构效关系研究以及高值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推动高端聚烯烃材料的创新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反应工程 高端聚烯烃 聚烯烃类弹性体 动态化学交联 功能化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耦合化学除硬技术在循环排污水零排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建强 张智超 +2 位作者 董庆华 毕飞 张林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5,共5页
创新性地运用膜耦合化学除硬技术,代替传统的“高密池+V型滤池+超滤”组合工艺,使多晶硅循环冷却排污水经过膜耦合化学除硬、除浊预处理后,直接进入“阳床+反渗透系统”,提出了“膜耦合化学除硬+阳床+多段反渗透”的高水回收率短流程技... 创新性地运用膜耦合化学除硬技术,代替传统的“高密池+V型滤池+超滤”组合工艺,使多晶硅循环冷却排污水经过膜耦合化学除硬、除浊预处理后,直接进入“阳床+反渗透系统”,提出了“膜耦合化学除硬+阳床+多段反渗透”的高水回收率短流程技术路线.工程实践表明该技术路线运行可靠,可大幅缩短工艺流程、降低运行能耗、延长阳床的再生周期、同时可使整体系统水回收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冷却排污水 膜耦合化学除硬 除硬 短流程 零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化学法合成三氢化铝研究概述
14
作者 刘浏 胥师铭 +1 位作者 顾雪萍 冯连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81-185,190,共6页
三氢化铝作为一种储氢材料具有十分优异的性能,例如:储氢密度大、放氢温度低、燃烧后产物绿色无污染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以及军工领域。综述了采用“湿法”合成时产生的中间体三氢化铝缔合物以及产品α-AlH_(3)的物理以及化... 三氢化铝作为一种储氢材料具有十分优异的性能,例如:储氢密度大、放氢温度低、燃烧后产物绿色无污染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以及军工领域。综述了采用“湿法”合成时产生的中间体三氢化铝缔合物以及产品α-AlH_(3)的物理以及化学性质对制备过程的影响。α-AlH_(3)的常规“湿法”合成需要分两步合成,第一步缔合物制备,介绍了几种不同醚合物的制备方法;第二步脱溶剂化转晶,脱溶剂化转晶主要分为固相甲苯法、液体甲苯法、真空法,分析了各自存在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一些可以改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 -AlH_(3) 氢化物 脱醚 转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筛板萃取塔液滴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15
作者 袁慎峰 闵彤 +1 位作者 陈志荣 尹红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8-227,共10页
为研究筛板萃取塔中的液滴行为,采用实验和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液滴通过筛板的形态和筛板对液滴的聚并-破碎特性进行研究,定义筛板聚并-破碎指数。结果表明,液滴在不同实验条件下以不同的方式通过筛孔,主要可分为直接通过筛孔、破碎后通... 为研究筛板萃取塔中的液滴行为,采用实验和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液滴通过筛板的形态和筛板对液滴的聚并-破碎特性进行研究,定义筛板聚并-破碎指数。结果表明,液滴在不同实验条件下以不同的方式通过筛孔,主要可分为直接通过筛孔、破碎后通过筛孔和在筛板上聚并后通过筛孔。体系界面张力较低时,筛板对液滴主要起破碎作用,筛板聚并-破碎指数随着孔径的增大而减小;体系界面张力较高时,筛板对液滴主要起聚并作用,筛板聚并-破碎指数随着孔径的增大而增大。同时,筛板聚并-破碎指数随着筛板浸润性变差而增大。基于实验数据提出估算筛板聚并-破碎指数的关联式,关联式平均偏差为0.1144,偏差较小,表明关联式可用于评估筛板对液滴的聚并-破碎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塔 筛板 液滴行为 浸润性 VOF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TiO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氨硼烷水解制氢性能
16
作者 许立信 康梦奇 +3 位作者 周洋 谢婧 郝思雨 万超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14-2021,共8页
Co(NO_(3))_(2)·6H_(2)O与钛酸四丁酯通过混合焙烧法得到了产物Co-TiO_(2),然后其与NaH_(2)PO_(2)按不同质量比混合研磨焙烧,制备了一系列过渡金属磷化物催化剂(CoP-TiO_(2))。采用SEM、TEM、XRD、XPS和UV-Vis DRS对催化剂的微观... Co(NO_(3))_(2)·6H_(2)O与钛酸四丁酯通过混合焙烧法得到了产物Co-TiO_(2),然后其与NaH_(2)PO_(2)按不同质量比混合研磨焙烧,制备了一系列过渡金属磷化物催化剂(CoP-TiO_(2))。采用SEM、TEM、XRD、XPS和UV-Vis DRS对催化剂的微观形貌和结构组成进行了表征。将CoP-TiO_(2)用于催化氨硼烷(AB)水解制氢,通过控制变量法,考察了m(NaH_(2)PO_(2))∶m(Co-TiO_(2))、有无可见光照、反应温度、AB浓度对CoP-TiO_(2)催化AB水解制氢性能的影响,并测试了催化剂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的循环稳定性。结果表明,由m(NaH_(2)PO_(2))∶m(Co-TiO_(2))=2∶1制备的催化剂2CoP-TiO_(2)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在可见光照射、反应温度为298 K的条件下,20 mg 2CoP-TiO_(2)催化60 mL浓度为0.5 mol/L AB水溶液水解制氢,转化频率最高,为38.7 min^(-1),反应的活化能为46.4 kJ/mol。2CoP-TiO_(2)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经过5次循环测试后,其催化AB水解制氢的反应时间没有明显增加。磷的引入降低了带隙能量,从Co-TiO_(2)的2.70 eV降至2CoP-TiO_(2)的2.46 eV,提高了电子迁移速率,从而促进了光催化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钴 二氧化钛 氨硼烷 水解制氢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Y型截止阀组内流特性及流道结构改进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哲辉 吴斌彬 +3 位作者 李文庆 许家祥 金志江 钱锦远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流动性能是高温高压Y型截止阀组的关键性能指标,对截止阀组的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流速与流量的降低都会导致整体系统的工作效率下降。针对该问题,对全开工况下的DN15高温高压Y型截止阀组进行了研究。首先,以入口200 MPa、2000℃、出口常... 流动性能是高温高压Y型截止阀组的关键性能指标,对截止阀组的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流速与流量的降低都会导致整体系统的工作效率下降。针对该问题,对全开工况下的DN15高温高压Y型截止阀组进行了研究。首先,以入口200 MPa、2000℃、出口常温真空为边界条件,对截止阀组内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全面分析了截止阀组内部截止阀、球阀、喷管区域的流动特性,重点研究了阀组内流速的变化;然后,识别了流道中流动受限的区域,并提取了相应的特征结构参数,如喷管扩张段过渡角度数等;最后,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根据阀组的出口流速与出口流量这两项流动性能指标,对阀组内的流道局部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最优结构参数所得模拟结果与优化前的数据进行对比,出口流量提升了8.13%,出口速度提升了3.52%。该研究结论揭示了特定结构参数对截止阀组流动特性的影响机制,结合遗传算法与数值模拟方法,实现了特种阀门的流动性能升级目的,可对后续类似阀门的设计与性能优化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止阀 液压控制阀 结构参数 遗传算法 流动性能 阀组内流场分布 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与Zn复合取代α-Ni(OH)_2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0
18
作者 陈惠 王建明 +2 位作者 潘滔 肖慧明 张鉴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5-90,共6页
采用络合沉淀、并行低速加料法制备了Al取代和Al与Zn复合取代α Ni(OH) 2 样品 ,研究了其结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 :用该种方法制备的α Ni(OH) 2 颗粒呈规则的球形且表面粗糙 ;与Al单独取代α Ni(OH) 2 相比 ,Al与Zn复合... 采用络合沉淀、并行低速加料法制备了Al取代和Al与Zn复合取代α Ni(OH) 2 样品 ,研究了其结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 :用该种方法制备的α Ni(OH) 2 颗粒呈规则的球形且表面粗糙 ;与Al单独取代α Ni(OH) 2 相比 ,Al与Zn复合取代α Ni(OH) 2 颗粒的球形度和活化性能有所降低 ,放电电位和循环稳定性有所提高。α Ni(OH) 2 的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及样品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结果表明 ,复合添加Al和Zn提高了氢氧化镍的结构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Ni(OH)2 结构 表面形貌 电化学性能 碱性蓄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Y12铝合金表面电化学沉积制备DTMS硅烷膜及其耐蚀性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胡吉明 刘倞 +1 位作者 张鉴清 曹楚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21-1125,共5页
采用电化学技术在LY12铝合金表面沉积制备了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DTMS)膜.反射吸收红外光谱表明,DTMS硅烷试剂与铝合金基体表面发生了化学键合作用,生成—S iOA l键实现成膜.通过对膜覆盖电极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 l溶液中的电化学阻... 采用电化学技术在LY12铝合金表面沉积制备了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DTMS)膜.反射吸收红外光谱表明,DTMS硅烷试剂与铝合金基体表面发生了化学键合作用,生成—S iOA l键实现成膜.通过对膜覆盖电极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 l溶液中的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结果表明,与开路电位下相比,采用阴极电位沉积方法得到硅烷膜的耐蚀性能有明显提高,且存在一个最佳“临界电位”,在此电位下沉积得到的硅烷膜具有最高的耐蚀性.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临界电位”下制备得到的硅烷膜的结构最致密.给出了硅烷膜覆盖电极的阻抗模型及相关参数的拟合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化处理 电化学沉积 DTMS LY12铝合金 防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玉梅中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4
20
作者 廖循 李伯刚 +3 位作者 王明奎 丁立生 潘远江 陈耀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338-1341,共4页
从草玉梅根部和地上部分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到的 8个化合物 ,其中三萜内酯 ( 7)和三萜皂甙 ( 8)
关键词 草玉梅 植物学 化学成分 提取 分离 结构 草玉梅内酯 草玉梅甙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