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政吸纳与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以浙江省乐清市L镇“以外调外”实践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郎友兴 谢安民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50,共11页
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农民工群体是考察公民政治参与时不可忽略的重要阶层。在已有的关于农民工政治参与研究中,普遍的观点是当前农民工政治参与处于"边缘化"状态。但是,也有不少研究者看到农民工政治参与呈现出"中... 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农民工群体是考察公民政治参与时不可忽略的重要阶层。在已有的关于农民工政治参与研究中,普遍的观点是当前农民工政治参与处于"边缘化"状态。但是,也有不少研究者看到农民工政治参与呈现出"中心化"的趋势。本文在后者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改革完成之前的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如何可能?农民工政治参与是同质的吗?在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泾渭分明的界限之间是否有中间地带?本文基于"行政吸纳"理论,以温州市L镇"以外调外"制度为案例,回答了上述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吸纳 政治参与 农民工 人民调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吸纳与先富群体的政治参与--基于浙江省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54
2
作者 郎友兴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8-115,共8页
先富群体尤其是私营企业主对政治参与的热衷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作者于2004-2005年在浙江所做的实地调查,对先富群体政治参与的态度与渠道、实质及影响力作了归纳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让先富人群的政治参与得到... 先富群体尤其是私营企业主对政治参与的热衷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作者于2004-2005年在浙江所做的实地调查,对先富群体政治参与的态度与渠道、实质及影响力作了归纳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让先富人群的政治参与得到有效地实现并将其纳入有序的参与轨道上来的对策。文章还就相关的理论议题作了评析。文章的基本结论是:浙江先富群体的政治参与已经从分配性、动员性的政治参与转变为竞争性、自主性、自我保护性的政治参与,但其象征性意义依然大于实质性的政治运作;需要通过开放政治空间,拓宽政治参与渠道,强化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使先富人群的政治参与得到有效的实现并将其纳入有序的参与轨道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富群体 政治参与 政治吸纳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制度的技术嵌入:“互联网+”地方人大制度——基于浙江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的实践创新 被引量:19
3
作者 郎友兴 吕鸿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42,共8页
技术是一种治理工具,技术进步推动社会制度发展。当今中国已经迎来了互联网时代,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意愿强,但是政治制度吸纳弱,导致了网络政治参与的非制度化,影响政治秩序的稳定。地方人大制度作为吸纳民意的根本政治制度,自身存在技术... 技术是一种治理工具,技术进步推动社会制度发展。当今中国已经迎来了互联网时代,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意愿强,但是政治制度吸纳弱,导致了网络政治参与的非制度化,影响政治秩序的稳定。地方人大制度作为吸纳民意的根本政治制度,自身存在技术-制度迟滞,进而影响到人大制度的正常运行。非制度化的网络政治参与和技术-制度迟滞共同倒逼了地方人大制度建设。本文通过对浙江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的案例研究,运用政治系统分析理论,发现该平台为非制度化的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制度化渠道,增强了人大代表履职实效,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因此,应将互联网技术嵌入到政治制度中,实现"互联网+"地方人大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制度 参与技术 互联网+ 地方人大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市场经济与村庄政治——基于一个浙江村庄政治的三十年变迁 被引量:6
4
作者 郎友兴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0,共9页
这是一篇基于一个个案研究而企图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政治的变迁的论文。通过个案,要讨论的是这样一些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末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村庄政治尤其是村庄权力结构及运作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到底意味着什么?由... 这是一篇基于一个个案研究而企图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政治的变迁的论文。通过个案,要讨论的是这样一些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末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村庄政治尤其是村庄权力结构及运作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到底意味着什么?由此,在某种程度上揭示出中国农村的政治运行逻辑。基本的发现是:七一村(个案村)的权力结构存在一个核心权力层,但已经出现多样性的格局,是一个多样性的一元结构,有变的一面,也有不变的一面;通过研究发现七一村的村庄政治属于发展型的权威主义,并且有着"父爱主义"的色彩;无论从规章制度文本、会议制度还是决策机制,七一村权力运作的规范性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形成了"能人政治"、精英治理。这将是中国经济相对发达村庄的一个长期的模式。七一村虽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但20世纪中国的大变迁却使小小的村庄伴随着我们这个国家经历了此前未曾经历的变化。通过七一村的个案研究可为中国农村内部秩序重建提供学理的根据与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 市场 村庄政治 政治变迁 七一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商量和审议之间:中国协商民主的两种取向及其统合之可能 被引量:1
5
作者 郎友兴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5,123,共10页
中国协商民主中存在“商量”和“审议”两种取向,并且大有朝着“商量”取向推进的趋势。“商量”取向受重视且与中国传统“和”文化、群众路线相关,而“审议”有西方理论色彩,强调理性决策等,两种取向存在着张力。鉴于此,论文提出以“... 中国协商民主中存在“商量”和“审议”两种取向,并且大有朝着“商量”取向推进的趋势。“商量”取向受重视且与中国传统“和”文化、群众路线相关,而“审议”有西方理论色彩,强调理性决策等,两种取向存在着张力。鉴于此,论文提出以“商议”概念统合“商量”与“审议”,因为“商议”将“商量”的广泛参与性和“审议”的理性共识联结了,但是一个更新近的现象或趋势即协商治理却带来新的难题,为进一步统合“商量”和“审议”两种取向增加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商量 审议 商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论纲 被引量:32
6
作者 郎友兴 汪锦军 徐东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6-70,33,共6页
社会管理是一个颇有中国特色的概念。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社会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建立一个开放、自由、民主、公平、平等、和谐的社会,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 社会管理是一个颇有中国特色的概念。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社会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建立一个开放、自由、民主、公平、平等、和谐的社会,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本文属于一个框架性的研究,主要对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历程、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理念与目标、方向与路径、创新的基础与重点等基础性问题作一个的探索性的分析,以期成为总结与研究各地创新经验的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体制 和谐社会 社会建设 地方政府 社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乡贤与农村治理的有效性——基于浙江省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的经验 被引量:74
7
作者 郎友兴 张品 肖可扬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24,共9页
在中国农村治理的新形势下,乡贤参事会蓬勃发展,引发社会热议。本文主要关注乡贤与农村治理之间的关系,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与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东衡村乡贤参事会参与农村治理进行了系统探析。文献研究发现,乡贤纳入统一的权威结... 在中国农村治理的新形势下,乡贤参事会蓬勃发展,引发社会热议。本文主要关注乡贤与农村治理之间的关系,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与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东衡村乡贤参事会参与农村治理进行了系统探析。文献研究发现,乡贤纳入统一的权威结构对农村的治理有着显著的作用。于是,本文选取了乡贤参事会参与治理的东衡村作为个案进行分析,并将该个案与另外两个案例进行对比。研究表明,有无乡贤并非是否有效治理的原因;是否有效治理也并非有无乡贤的结果;真正决定是否有效治理的是有无集中的权威,村两委平台对于乡贤等社会力量的整合与吸纳是有效治理的根本原因。因此,构建一个集中有力的乡土权威才是推进当代农村治理的可靠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贤 权威 农村治理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与“缩”的共进:变革社会中社区治理单元的重构——以杭州市江干区“省级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创新试验区”为例 被引量:20
8
作者 郎友兴 陈文文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0-99,共10页
中国数十年社区建设有两条基本的路径(逻辑),一条是政党-国家(政府)中心论,另一条是社会-居民中心论。这两个路径造成社区治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两个困顿。第一是社区居委会行政化之愈来愈彻底,或者日益被边缘化。第二是作为共同体的社... 中国数十年社区建设有两条基本的路径(逻辑),一条是政党-国家(政府)中心论,另一条是社会-居民中心论。这两个路径造成社区治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两个困顿。第一是社区居委会行政化之愈来愈彻底,或者日益被边缘化。第二是作为共同体的社区变成了行政区,居民参与度依然较低,认同程度低,形成了"夹生人"社会。因此,如何解决,或者是找出一个平衡点或突破口就显得相当重要了,现实迫使人们不得不把眼光转到治理单元的创新上来,各地做了不少探索。本文旨在展示出在已有的框架下杭州市江干区在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的实验过程中如何在两个看似反向的维度上同时进行创建以推进社区治理的水平。杭州市江干区通过一扩一缩(一大一小),扩的方面是建立"联合社区",推行"大社区制",旨在强化国家(政府)对基层社会的有效管理,缩的方面是建立"邻里坊",旨在推进自治与居民的参与,对社区治理单元进行修缮性的重构,由此提升社区治理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治理单元 联合社区 邻里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农民的协商民主有效地运行起来:浙江省临海基层协商民主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郎友兴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46,共8页
从比较的角度来看,在中国协商民主体系中,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最有创新、最有成效。本文以浙江省临海市基层协商民主经验为例,主要讨论中国基层协商民主有效运行起来的三个基本因素,即政党论、制度论和民主工具论。基本结论是:在党的引领之... 从比较的角度来看,在中国协商民主体系中,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最有创新、最有成效。本文以浙江省临海市基层协商民主经验为例,主要讨论中国基层协商民主有效运行起来的三个基本因素,即政党论、制度论和民主工具论。基本结论是:在党的引领之下,党的领导、政府的主导始终嵌入到基层协商之中,是党使协商民主在中国基层运行有了可能,而制度化与程序化则是其基础与保障,并且协商民主是作为解决基层治理问题的一种工具,所进行的协商是"事务性"而非"政治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中国共产党 制度化 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政治、和谐政治和合作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之目标 被引量:5
10
作者 郎友兴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3-49,共7页
民主政治、和谐政治和合作政治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之三大目标。它们互为前提与结果。民主政治是和谐政治的要求和目标,也是和谐政治的基础和保障,而和谐政治的建构既需要民主政治的发展,也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从政治... 民主政治、和谐政治和合作政治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之三大目标。它们互为前提与结果。民主政治是和谐政治的要求和目标,也是和谐政治的基础和保障,而和谐政治的建构既需要民主政治的发展,也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从政治发展的角度来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应该是多元一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参与政治生活的各社会群体、政党和阶层能够合作,从而减少冲突,实现和谐和民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民主政治 和谐政治 合作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当今农民的政治心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曹泳鑫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1-23,共3页
试析当今农民的政治心理○曹泳鑫政治心理是政治行为主体对政治生活或政治关系的情感、态度、信仰、性格和价值取向的自发性主观反映,它支配或调节着人的政治行为的一定倾向。事实上,许多人并不具备或不懂得政治、法律、哲学和伦理等... 试析当今农民的政治心理○曹泳鑫政治心理是政治行为主体对政治生活或政治关系的情感、态度、信仰、性格和价值取向的自发性主观反映,它支配或调节着人的政治行为的一定倾向。事实上,许多人并不具备或不懂得政治、法律、哲学和伦理等系统的理论知识,但他们置身于社会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心理 农民政治参与 政治生活 主体意识 乡村民主政治 自由意识 政治热情 政治民主化 工业文明 试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的公民会议:浙江温岭民主恳谈会的过程和功能 被引量:26
12
作者 郎友兴 《公共行政评论》 2009年第4期48-70,共23页
论文以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2008年公共预算民主恳谈会为案例,从公民会议的角度具体描述了其过程,并分析了其功能与有待完善之处。通过这次民主恳谈会的实验和对其实践的研究分析,论文得出如下基本结论:民主恳谈会是一个保障农村居民的民... 论文以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2008年公共预算民主恳谈会为案例,从公民会议的角度具体描述了其过程,并分析了其功能与有待完善之处。通过这次民主恳谈会的实验和对其实践的研究分析,论文得出如下基本结论:民主恳谈会是一个保障农村居民的民主决策权、民主管理权和监督权的有效的制度设计;因其公民参与的相对有效性,某种程度上使民意能够被充分吸纳,从而使政府决策的正当性、科学性得以提升;这种中国式的公民会议包含着商议性民主的一些元素,由此表明"商议-合作型治理"模式正在中国地方治理过程中逐步生成;如果能够将民主恳谈会的实践上升到法律层面,将会大大推进中国基层的民主建设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会议 民主恳谈会 财政预算 地方治理 基层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3
作者 孟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646-650,共5页
亨廷顿是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迄今国内外学者对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首先,是在对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体系的概括上达成共识;其次,是深入研究了其政治稳定思想和政治制度化思想;第三,是剖析了亨廷顿政治发展... 亨廷顿是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迄今国内外学者对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首先,是在对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体系的概括上达成共识;其次,是深入研究了其政治稳定思想和政治制度化思想;第三,是剖析了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变化。然而,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研究上存在着不足,这体现为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连贯性并没有予以关注;国内对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的研究有简约化处理的倾向;很少学者去分析亨廷顿政治发展思想的理论渊源。因此,应深入研究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批判性地借鉴其政治发展理论,以构建21世纪中国的政治发展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廷顿 政治发展理论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优势是相对的 被引量:2
14
作者 郎友兴 《人民论坛》 2008年第15期22-23,共2页
对于举办奥运会来说,中国的政治优势,最主要体现于或来自于制度性的优势: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能以党和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动员和调配全国、全社会相关的力量和资源,解决某些特别重大项目或事项的一种工作体系和运行... 对于举办奥运会来说,中国的政治优势,最主要体现于或来自于制度性的优势: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能以党和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动员和调配全国、全社会相关的力量和资源,解决某些特别重大项目或事项的一种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对于这种优势,邓小平曾经指出:“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优势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利益 重大项目 奥运会 优越性 邓小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行政管理的伦理本质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夏娟 《理论月刊》 2000年第11期30-32,共3页
人性,作为行政管理的起点,使行政管理成为一种特殊的伦理活动,并具有独特的伦理特性。中国古代的“仁治”和“法治”,西方的“经济人”和“社会人”管理方式,都源于对人性善恶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评价。现实的行政管理活动,也总是从... 人性,作为行政管理的起点,使行政管理成为一种特殊的伦理活动,并具有独特的伦理特性。中国古代的“仁治”和“法治”,西方的“经济人”和“社会人”管理方式,都源于对人性善恶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评价。现实的行政管理活动,也总是从人性需要出发,注重人的现实利益。行政管理各环节都围绕着协调、整合各种利益和价值而展开。这是行政管理伦理本 质的人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管理 人性 伦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内战与政治: 对西方政治的一种解释
16
作者 郎友兴 达央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41,157,共11页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基督教神学中的“经济”概念及其在古希腊政治领域中与“内战”的关联性,对西方政治作出一种新的解释。“经济”作为一种神学治理之典范在基督教之中——以“三位一体”的形构——生发出一套神学经济的治理方式。而早...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基督教神学中的“经济”概念及其在古希腊政治领域中与“内战”的关联性,对西方政治作出一种新的解释。“经济”作为一种神学治理之典范在基督教之中——以“三位一体”的形构——生发出一套神学经济的治理方式。而早在经济成为一个术语之前,在古希腊作为政治领域自身得以生成的典范性机制的“内战”,已经以一种“纳入性排除”之结构将“经济”纳入到政治之中。是故,无论从希腊城邦“内战”的视角,还是在基督教“三位一体”的神学中,“经济”成为了理解西方现代政治之关键。西方政治的运行机制至今仍旧由一种基于“恩典—经济”的“策略式关联”而达成,在其中,主体、真理、权力如同“三位一体”的部署一般,在一架“空王座”之上通过一只“看不见的手”来施行治理。一言以蔽之,此一政治权力的本质非但没有任何始基与起源,而是吊诡地凸显为一种无政府与无始基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经济 内战 存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昔底德与政治的悲剧性
17
作者 孙仲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5-142,共8页
虽然修昔底德自许为客观史学家,其经典历史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却隐含着一部悲剧。修昔底德比一般政治悲剧家更为深刻的是,他认识到在历史最为有价值的、美好的事物当中蕴藏着悲剧。美好理想的强者由于自身的错误导致悲惨后果是... 虽然修昔底德自许为客观史学家,其经典历史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却隐含着一部悲剧。修昔底德比一般政治悲剧家更为深刻的是,他认识到在历史最为有价值的、美好的事物当中蕴藏着悲剧。美好理想的强者由于自身的错误导致悲惨后果是一个标准的希腊悲剧。而如果为了避免政治的悲剧性,人们又不得不躲避崇高和美好,规避人性,永远生活在平庸当中。揭示这一几乎无解的悖论使修昔底德能够为刚刚诞生的现实主义政治理论注入深刻的问题意识,其思考对于普遍关心大国崛起的今天或许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昔底德 政治 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政治势能 被引量:76
18
作者 贺东航 吕鸿强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246,共12页
政治势能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这一政治话语的学理性表达,是党在新时代实现治国理政的方法与路径。党的政治势能可以划分为价值性政治势能、制度化政治势能、体制性政治势能和一元化政治势能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的... 政治势能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这一政治话语的学理性表达,是党在新时代实现治国理政的方法与路径。党的政治势能可以划分为价值性政治势能、制度化政治势能、体制性政治势能和一元化政治势能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的政治势能在不同的国家治理层面和领域分别采取不同的实践路径以及呈现相异的表现形式,但四者之间的政治逻辑相互一致。在政治逻辑上,党通过政治势能的权势将党的意志从上层输送到下层,当地方党委和政府识别这一政治势能,便会借势采取相应的行动。党通过在国家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政治势能的发挥,实现了从上至下的意志灌输,推动了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进而实现了良好的治国理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治国理政 政治势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的德性之基:重审托克维尔的政治自由观 被引量:2
19
作者 潘骏立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9-187,共9页
有感于大革命后民主时代的诸多问题,托克维尔意识到在无限追逐平等的后革命时代,人性本质中的自由保存是一项艰巨的挑战。由等级政治过渡到民主政治,形态上的变化与超越为自由的存续带来了新的难题。从卓越人性的追求出发,托克维尔以精... 有感于大革命后民主时代的诸多问题,托克维尔意识到在无限追逐平等的后革命时代,人性本质中的自由保存是一项艰巨的挑战。由等级政治过渡到民主政治,形态上的变化与超越为自由的存续带来了新的难题。从卓越人性的追求出发,托克维尔以精神、生活和权利三个面相审视了现代民主政治所亟需的自由之本和德性之基。换言之,现代民主政治需要自由去协调,但此种自由在消极意义之外更具德性内涵。他坚持以政治德性作为民主人实现自由的基础,展现了其对虚伪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激进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深刻批评,表达了他对现代民主人精神贫瘠、公德丧失,人格最终走向矮化与衰败的忧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德性 精神 生活 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能源转型与中欧能源合作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云亨 吴宗翰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90,132,133,共22页
为了应对能源与环境危机,欧盟已将能源转型纳入首要政策议程。得益于能源转型持续推进,欧盟加强了集体能源安全,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并改善了环境质量。欧盟能源转型前景取决于欧盟及成员国政策制定者如何平衡集体安全与成员国利益、短期... 为了应对能源与环境危机,欧盟已将能源转型纳入首要政策议程。得益于能源转型持续推进,欧盟加强了集体能源安全,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并改善了环境质量。欧盟能源转型前景取决于欧盟及成员国政策制定者如何平衡集体安全与成员国利益、短期需求与长期雄心以及战略自主与对外依赖等关系。中国与欧盟在推动能源转型的进程中有着共同的安全关切与利益诉求。为此,中欧双方可以在全球治理、双边关系及具体产业等各个层面积极开展能源对话,促进能源合作,共同加快推动全球能源转型进程。中欧积极推进能源合作,不仅能够改善彼此的能源安全,还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转型 能源安全 碳中和 中欧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