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试验验证的商用车驾驶室悬置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彬 曹阳 运伟国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34-138,共5页
针对目前中国商用车驾驶室舒适性问题,以整车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理论基础,采用ADAMS软件建立某典型商用车驾驶室及其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准确性验证。设计了DOE优化试验,经过仿真分析,对驾驶室悬置的刚度和阻尼进行优化... 针对目前中国商用车驾驶室舒适性问题,以整车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理论基础,采用ADAMS软件建立某典型商用车驾驶室及其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准确性验证。设计了DOE优化试验,经过仿真分析,对驾驶室悬置的刚度和阻尼进行优化,并对试验车辆按照优化参数进行改进。最后,通过道路试验表明,优化后的商用车行驶平顺性较优化前提升了9.6%,改善了驾驶室的隔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室悬置系统 试验 刚柔耦合模型 DOE分析 ADA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削车用CFRP材料的DLC涂层合金钻头的性能研究
2
作者 汪洋 杨兰杰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8-113,共6页
汽车碳纤维材料的钻孔加工面临钻头寿命短、加工质量差的问题。DLC涂层具有摩擦系数低、表面硬度高的优点,可以有效地提高切削刀具的使用寿命。通过对无涂层、DLC涂层、Cr/W-DLC/DLC涂层和Cr/CrN/DLC涂层的4组整体硬质合金钻头样品的对... 汽车碳纤维材料的钻孔加工面临钻头寿命短、加工质量差的问题。DLC涂层具有摩擦系数低、表面硬度高的优点,可以有效地提高切削刀具的使用寿命。通过对无涂层、DLC涂层、Cr/W-DLC/DLC涂层和Cr/CrN/DLC涂层的4组整体硬质合金钻头样品的对比测量,采集不同涂层的摩擦系数和表面硬度以及表面粗糙度数据,得出所有DLC涂层都有低摩擦系数和可改善表面粗糙度的优点。同时对4组样品进行钻孔性能测试,采集钻削扭力、钻削温度、钻削速度以及钻头刃口的磨损量等数据,发现Cr/CrN/DLC复合涂层能有效地提高加工CFRP钻头的使用寿命,其平均寿命是无涂层钻头的2.65倍,且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P 硬质合金钻头 DLC复合涂层 钻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车辆典型非标准坐姿乘员正面碰撞损伤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运伟国 王国杰 何恩泽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9,共10页
为探究多样化的乘员离位姿态对乘员碰撞损伤的影响,综合考虑多种乘员典型离位姿态,借助成熟乘员舱模型和假人模型进行了1 800次正面碰撞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标准姿态工况,典型离位姿态下的乘员损伤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座椅靠背角度增... 为探究多样化的乘员离位姿态对乘员碰撞损伤的影响,综合考虑多种乘员典型离位姿态,借助成熟乘员舱模型和假人模型进行了1 800次正面碰撞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标准姿态工况,典型离位姿态下的乘员损伤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座椅靠背角度增大会导致乘员头颈部损伤水平提高,而使胸部损伤水平下降;自动紧急制动(AEB)系统制动强度的增大会提高乘员胸部损伤水平而降低头颈部损伤水平;乘员向右偏移工况均比向左偏移工况有更大的头胸部损伤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位乘员 数值模拟 正面碰撞 损伤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yperWorks&Solidthinking Inspire的客车加热器支架结构优化及轻量化设计 被引量:19
4
作者 林如松 张祥宇 +2 位作者 孟岳 丘荣印 徐晓强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0-113,共4页
采用HyperWorks软件对客车加热器支架的几种工况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强度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采用Solidthinking Inspire软件进行拓扑分析,再用HyperWorks软件验证拓扑结果的合理性,旨在根据分析结果对支架结构进行改进,从而进行轻... 采用HyperWorks软件对客车加热器支架的几种工况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强度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采用Solidthinking Inspire软件进行拓扑分析,再用HyperWorks软件验证拓扑结果的合理性,旨在根据分析结果对支架结构进行改进,从而进行轻量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车 骨架 支架 拓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增程式电动汽车的高效汽油机试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一戎 徐焕祥 +1 位作者 沈源建 马帅营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18,共6页
随着汽车动力总成电气化趋势的加速,发动机面临更加严峻的升级压力,但这也给高效发动机设计开发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针对应用于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汽油机,通过专门开发的单缸机,分析了均质稀薄燃烧、缸内喷水冷却以及废气再循环等技术对... 随着汽车动力总成电气化趋势的加速,发动机面临更加严峻的升级压力,但这也给高效发动机设计开发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针对应用于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汽油机,通过专门开发的单缸机,分析了均质稀薄燃烧、缸内喷水冷却以及废气再循环等技术对该单缸机实际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了各项技术对达到45%有效燃油热效率的贡献度,为未来高效发动机设计优化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增程器 均质燃烧 稀薄燃烧 缸内喷水 冷却 废气再循环 电动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提升白车身骨架精度的PCF匹配策略
6
作者 邱路 董美琛 +1 位作者 张春艳 李伟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21年第5期61-64,共4页
在汽车制造业中,其白车身骨架精度对整车尺寸质量影响极大。零部件匹配夹具(part coordination fixture,PCF)在作为综合匹配样架,为解析钣金零部件匹配问题、提升钣金零部件质量和加快白车身骨架夹具的调试进度提供了快速有效的解决方法... 在汽车制造业中,其白车身骨架精度对整车尺寸质量影响极大。零部件匹配夹具(part coordination fixture,PCF)在作为综合匹配样架,为解析钣金零部件匹配问题、提升钣金零部件质量和加快白车身骨架夹具的调试进度提供了快速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而为白车身骨架精度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因此PCF匹配工作在整车尺寸质量控制策略中占据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部件匹配夹具(PCF) 白车身骨架 钣金零部件 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板开孔薄壁工字梁准静态压缩力学行为及稳定性分析
7
作者 田新宇 邓庆田 +2 位作者 李新波 王国圣 宋学力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0-558,共9页
对蜂窝、内凹和椭圆构型腹板开孔薄壁工字梁在准静态单轴压缩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及稳定性进行了实验和有限元仿真研究。通过对比实验和有限元仿真的结果,验证有限元仿真的可靠性。基于实验结果和有限元仿真结果,分析了不同构型腹板开孔薄... 对蜂窝、内凹和椭圆构型腹板开孔薄壁工字梁在准静态单轴压缩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及稳定性进行了实验和有限元仿真研究。通过对比实验和有限元仿真的结果,验证有限元仿真的可靠性。基于实验结果和有限元仿真结果,分析了不同构型腹板开孔薄壁工字梁的最大承载力、弹性模量和破坏机制,得出孔型对腹板开孔薄壁工字梁压缩失稳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孔到翼缘的距离越大结构稳定性越好,稳定性较好的腹板开孔薄壁工字梁压缩失稳的位置出现在两孔之间,同时内凹构型相比蜂窝和椭圆构型腹板开孔薄壁工字梁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梁 稳定性 承载能力 弹性模量 失稳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增程器起动、停机策略的匹配优化
8
作者 马帅营 朱利 +1 位作者 李英亮 孙国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120,共6页
针对某增程式电动汽车的飞轮断裂故障,在增程器台架上的频繁起动试验使故障得以复现。对飞轮受力、轴系振动情况的实测及计算结果表明:起动过程中增程器轴系的共振转速区间持续时间较长,飞轮受到冲击使初、次级飞轮间的相位差达到了极限... 针对某增程式电动汽车的飞轮断裂故障,在增程器台架上的频繁起动试验使故障得以复现。对飞轮受力、轴系振动情况的实测及计算结果表明:起动过程中增程器轴系的共振转速区间持续时间较长,飞轮受到冲击使初、次级飞轮间的相位差达到了极限,且发动机做功激励更加剧了轴系的振动。通过优化设计起动策略避开了增程器轴系共振转速区间,有效地减弱了飞轮所受的冲击;优化停机策略,实现了快速停机,提高了停机过程的NVH性能,降低了轴系的振动。优化后的起动、停机策略经过了增程器台架5万次起停及整车3万公里的道路耐久性试验验证,拆解后均显示飞轮完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程器 起动策略 停机策略 飞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高能点火的均质稀薄燃烧汽油机试验 被引量:12
9
作者 蔡文远 徐焕祥 +1 位作者 马帅营 王一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8-303,共6页
均质稀薄燃烧能够有效提高汽油机热效率,而高能点火可以提高汽油机的燃烧速度,是实现均质稀薄燃烧的有效技术途径.通过一台单缸汽油机分别研究了普通火花点火和高能点火对均质稀薄燃烧过程的影响,分析了两者燃油经济性、燃烧特性以及NO... 均质稀薄燃烧能够有效提高汽油机热效率,而高能点火可以提高汽油机的燃烧速度,是实现均质稀薄燃烧的有效技术途径.通过一台单缸汽油机分别研究了普通火花点火和高能点火对均质稀薄燃烧过程的影响,分析了两者燃油经济性、燃烧特性以及NOx排放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相比于普通火花点火,高能点火能够有效拓宽汽油机均质稀薄燃烧的空燃比极限;采用高能点火系统A可以实现过量空气系数φa为1.65的均质稀薄燃烧,指示燃油消耗率(ISFC)最低达到184.0 g/(kW·h);采用点火能量更高的高能点火系统B可以实现φa为1.94的均质超稀薄燃烧,指示燃油消耗率最低达到180.7 g/(kW·h),对应的指示热效率为48.2%;将φa进一步提升至2.00时,NOx原始排放将降至188×10-6,但受限于燃烧过程恶化,此时ISFC将增加至185.3 g/(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缸汽油机 均质稀薄燃烧 高能点火 NO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EGR对增程器GDI汽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蔡文远 马帅营 +1 位作者 王一戎 陈士超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48,共7页
为进一步降低燃油消耗率和有害排放,开发增程器专用发动机,在一台缸内直喷(GDI)汽油机上选取增程器的3个运行工况点,开展了当量比燃烧模式下的低压废气再循环(LP-EGR)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废气再循环(EGR)率的增加、点火时刻的推迟,... 为进一步降低燃油消耗率和有害排放,开发增程器专用发动机,在一台缸内直喷(GDI)汽油机上选取增程器的3个运行工况点,开展了当量比燃烧模式下的低压废气再循环(LP-EGR)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废气再循环(EGR)率的增加、点火时刻的推迟,缸内压力和放热率峰值降低且推迟,燃烧持续期延长,缸内燃烧由爆震逐渐过渡到失火,NOx排放降低.随着EGR率的增加,HC排放升高,CO和PM排放降低.点火时刻对HC、CO和颗粒物(PM)排放的影响规律随EGR率的变化而不同.引入EGR前、后的颗粒物总数量(PN)浓度值均在较低的数量级(105/cm^3).3个工况点综合优化后的最低有效燃油消耗率为219.1 g/(kW·h),较原机降低了7.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汽油机 低压废气再循环 增程器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外骨骼机器人自适应变刚度承载优化研究
11
作者 赵瀚 王炳 +3 位作者 杨玉维 桑永波 赵新华 李彬 《高技术通讯》 CAS 2022年第1期93-100,共8页
针对人体膝关节转动瞬心的运动规律,以及下肢在支撑相运动过程中需要外骨骼提供较高的辅助承重刚度、摆动相中外骨骼与膝关节运动空间相匹配兼容等特点,提出一种新型自适应变刚度膝关节外骨骼机器人。以此为研究原型,采用拉格朗日法构... 针对人体膝关节转动瞬心的运动规律,以及下肢在支撑相运动过程中需要外骨骼提供较高的辅助承重刚度、摆动相中外骨骼与膝关节运动空间相匹配兼容等特点,提出一种新型自适应变刚度膝关节外骨骼机器人。以此为研究原型,采用拉格朗日法构建了膝关节外骨骼转动部分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在Matlab平台上开展了其负载优化仿真研究,最终得到膝关节外骨骼在支撑相平均可以承载63.93%人体膝关节运动载荷的优化结果,进而验证了膝关节外骨骼运动承载的辅助性能,同时验证了变刚度承载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外骨骼机器人 自适应变刚度 承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锤锻及时效对Mg-8.3Gd-2.6Y-0.4Zr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赵伟堃 黄艳灵 +4 位作者 董国超 李蕴泽 吕玲芳 陆冬华 王必正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1-128,共8页
用OM、EBSD、TEM、拉伸测试等手段,研究15%变形量的单向锤锻及265℃时效对Mg-8.3Gd-2.6Y-0.4Zr(质量分数)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510℃锻造,合金中变形与再结晶晶粒数量各占一半且尺寸接近。经440℃锻造,合金以变形... 用OM、EBSD、TEM、拉伸测试等手段,研究15%变形量的单向锤锻及265℃时效对Mg-8.3Gd-2.6Y-0.4Zr(质量分数)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510℃锻造,合金中变形与再结晶晶粒数量各占一半且尺寸接近。经440℃锻造,合金以变形大晶粒为主,晶内位错相互缠结。经390℃锻造,合金只存在变形大晶粒,其内部产生孪晶和呈近似平行分布的位错。锤锻态样品力学性能接近。经265℃/6 h时效,再结晶晶粒及富含缠结位错的晶粒内部形成均匀对称分布的β’相,合金强度提升约45~49 MPa,但伸长率降低。含平行分布位错的晶粒内部形成相同取向的β’相和无沉淀析出带(PFZs),相同取向的β’相可提升合金强度约30~36 MPa,PFZs促进应力释放,提升了合金伸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GD-Y-ZR 锤锻 位错 β’相 PFZ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发泡高密度聚乙烯在重卡进气管的应用
13
作者 金泉军 王明 +1 位作者 高明 吕玲芳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38,共5页
利用化学发泡吹塑工艺制备进气管部件,重点分析微发泡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对进气管力学性能及NVH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发泡材料密度约为0.66 g/cm^(3)的条件下,产品的质量减轻了30%以上,当泡孔尺寸从40μm增加到60μm时,材料拉伸性能... 利用化学发泡吹塑工艺制备进气管部件,重点分析微发泡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对进气管力学性能及NVH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发泡材料密度约为0.66 g/cm^(3)的条件下,产品的质量减轻了30%以上,当泡孔尺寸从40μm增加到60μm时,材料拉伸性能降低了5.8%,延伸率降低了27%,弯曲模量降低了7.7%,缺口冲击强度降低了9.5%。但是,从产品性能而言,定置升速工况下,当打气泵关闭时,与未发泡进气管相比,微发泡进气管的车内噪声增大了1~2dB(A),约650 Hz处的共振现象显著;当打气泵开启后,微发泡进气管车内噪声与未发泡进气管相比,降低了1~2 dB(A),同时650 Hz共振频率无明显变化;满载加速工况下,微发泡进气管车内噪声虽然增大了1~2 dB(A),但是,车内噪声650 Hz共振带仍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发泡 高密度聚乙烯 进气管 材料性能 定置升速 满载加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