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科门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与复发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姜佩依 赵婷 +2 位作者 张思然 孔琦 楼跃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8-463,共6页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发病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BPPV发病的影响因素及复发特点,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份至2020年12月份在浙江医院神经内科眩...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发病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BPPV发病的影响因素及复发特点,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份至2020年12月份在浙江医院神经内科眩晕中心确诊、并完成仪器复位的1119例BPPV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病史信息。此外,跟踪记录BPPV患者的复发情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对BPPV发病和复发与月份的关系进行研究。按照年龄是否≥60岁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对高血压、糖尿病、偏头痛和听力损失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复发因素。结果①1119例BPPV发病患者,其中男性401例(35.8%),女性718例(64.2%),平均发病年龄(55.0±15.7)岁。②1~12月份全年均可发病,月份/年发病例数最高是12月份(14.4%),最低是4月份(4.7%),相关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复发例数最高是12月份(21.3%),最低是3月份(4.7%),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高血压、糖尿病、偏头痛在老年组和非老年组间BPPV发病有统计学差异(P<0.05),是否存在听力损失在两组间发病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随访12个月内,老年组复发率(34.2%)高于非老年组(28.1%),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⑤高血压或糖尿病是BPPV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BPPV发病存在月份相关性,高血压或糖尿病是BPPV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偏头痛的老年人更应注重预防和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发病特点 复发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质性肺疾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傅可言 朱邦政 叶健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23-829,共7页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间质性肺疾病和肺结核为两种常见且可对健康造成不同程度危害的疾病。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以慢性炎症和肺泡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非传染性...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间质性肺疾病和肺结核为两种常见且可对健康造成不同程度危害的疾病。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以慢性炎症和肺泡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非传染性肺部疾病,同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产生深远影响。肺部间质性及纤维化改变可能会掩盖感染的征象,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会进一步加重间质性肺疾病病情。因此,当肺结核与间质性肺疾病合并发生时,它们的相互作用及共存使得及时诊治存在挑战性,同时也影响疾病的预后和转归。本文对间质性肺疾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发生机制、诊断方法、高危因素,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间质性 分枝杆菌 结核 感染 共病现象 总结性报告(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运动亚型早期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楼跃 乔松 +3 位作者 王晏雯 蔡苗 庄丽英 刘小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87-1493,共7页
背景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期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患病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PD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根据不同运动症状可将PD分为不同亚型,不同运动分型PD患者在发病因素、病理生理过程等方... 背景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期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患病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PD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根据不同运动症状可将PD分为不同亚型,不同运动分型PD患者在发病因素、病理生理过程等方面存在差异。然而,目前对于PD,尤其是早期PD的非运动症状研究较少。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运动亚型早期PD患者在认知功能、额叶功能、情绪和睡眠情况、自主神经功能等非运动症状方面的差别,探讨非运动症状与早期PD运动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3月浙江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的116例早期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运动障碍学会-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MDS-UPDRS)将其分为震颤为主型(TD)组、姿势不稳/步态障碍型(PIGD)组及混合型(IT)组。比较三组早期PD患者一般临床资料、MDS-UPDRS、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AB)、老年抑郁量表(GDS-30)、情感淡漠评定量表(MAES)、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自主神经量表(SCOPA-AUT)的评估结果。结果TD组、PIGD组、IT组分别为76例、32例、8例。三组患者非运动症状的出现频率和严重程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FAB、GDS-30、MAES、SCOPA-AUT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的非运动症状是PD的常见症状,在PD早期就可以出现,PIGD型和IT型的非运动症状较TD型严重,对早期PD患者进行合理的运动分型有助于在临床诊疗中更有效地评估PD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并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亚型 非运动症状 额叶功能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和流行性感冒疫苗防治老年慢性肺病急性发作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杜坚宗 刘小利 +2 位作者 赵恬 顾亮 钦光跃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6期700-703,共4页
目的:评价老年慢性肺病人群联合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和流行性感冒疫苗,预防慢性肺病急性发作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0月到2009年3月的稳定期老年慢性肺病患者192例。随机分为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和流行性感冒疫苗的试验组9... 目的:评价老年慢性肺病人群联合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和流行性感冒疫苗,预防慢性肺病急性发作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0月到2009年3月的稳定期老年慢性肺病患者192例。随机分为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和流行性感冒疫苗的试验组97例和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的对照组95例。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接种后1年内随访两组慢性肺病第一次急性发作时间情况。结果:试验组急性发作的发生率53.6%(52/97)低于对照组72.6%(69/95)(χ2=6.659,P=0.010)。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和流行性感冒疫苗能减少慢性肺病急性发作的发生率,其保护效率为26.2%。两组病死率相近,分别为8.2%(8/97)和11.6%(11/95)(χ2=0.597,P=0.440)。Kaplan-Meier生存函数发现试验组慢性肺病急性发作未发生率低于对照组(log-rank检验,χ2=8.065,P=0.005)。结论:联合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和流行性感冒疫苗能减少慢性肺病急性发作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保护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流行性感冒疫苗 老年人 慢性肺病 急性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时血压变异性与脑白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晏雯 刘小利 +2 位作者 王俊俊 郑超波 李雅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探讨长时血压变异性(BPV)与脑白质疏松(L A)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3年6月于浙江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患者209例,每月随诊测血压1次,随访12个月,MRI采集患者脑白质病变图像并依据Fazekas量表分为LA 0–3级,比较LA组与非LA组... 目的探讨长时血压变异性(BPV)与脑白质疏松(L A)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3年6月于浙江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患者209例,每月随诊测血压1次,随访12个月,MRI采集患者脑白质病变图像并依据Fazekas量表分为LA 0–3级,比较LA组与非LA组以及LA组内各级之间的一般资料、长时血压及变异性指标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LA组138例,非LA组71例,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卒中史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组收缩压最大值、长时平均血压、血压标准差(SD)、血压变异系数(CV)及独立于均值的血压变异系数(VIM)均高于非L A组。L A组内各级比较,收缩压最大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 A 3级患者的长时平均收缩压以及长时血压SD、CV和VIM高于LA 1级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长时平均舒张压(OR=1.048,95%CI 1.028~1.067)、收缩压SD(OR=1.064,95%CI 1.001~1.131)、CV(OR=1.086,95%CI 1.002~1.177)、VIM(OR=1.060,95%CI 1.001~1.122)和舒张压SD(OR=1.111,95%CI 1.000~1.233)、CV(OR=1.091,95%CI 1.001~1.190)与LA独立相关(P〈0.05)。结论长时平均舒张压与长时BPV与LA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变异性 脑白质疏松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鲁司特治疗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恬 顾亮 +1 位作者 杜坚宗 钦光跃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评价孟鲁司特治疗老年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男性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规则吸入布地奈德联合福莫特罗(信必可都保)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服孟鲁司特,疗程6个月。... 目的:评价孟鲁司特治疗老年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男性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规则吸入布地奈德联合福莫特罗(信必可都保)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服孟鲁司特,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基础呼吸困难指数(BDI)、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肺功能、诱导痰细胞分类及白三烯B4(LTB4)水平。结果:47例患者完成试验,期间未发生孟鲁司特相关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BDI均升高,SGRQ评分及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下降(P<0.05),但肺功能均无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且BDI、SGRQ评分、诱导痰LTB4水平的改善作用更明显,两组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作为老年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的补充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盂鲁司特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综合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徐珊瑚 蔡苗 +1 位作者 李雅国 倪姣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93-996,共4页
目的探讨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综合征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12月入住浙江医院神经内科的首次ACI患者87例,发病时间在24 h内。检测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根据T3水平,将患者分为低T3... 目的探讨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综合征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12月入住浙江医院神经内科的首次ACI患者87例,发病时间在24 h内。检测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根据T3水平,将患者分为低T3组和正常T3组。同时在患者入院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随访30 d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分别进行卒中后躯体功能及认知功能评定。结果 87例ACI患者中,低T3组26例(29.9%),正常T3组61例(70.1%);前者入院时NIHSS评分高于后者〔(12.3±5.6)分与(6.2±5.5)分,P<0.05〕,疾病严重程度(轻、中、重度分别为3、17、6例)重于后者(轻、中、重度分别为36、20、5例,P<0.05)。随访30 d后,低T3组mRS评分高于正常T3组〔(3.8±1.3)分与(2.1±1.6)分,P<0.05〕,MMSE评分低于正常T3组〔(24.2±3.3)分与(26.1±3.4)分,P<0.05〕,预后不良、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92.3%(24/26)和58.3%(14/24)〕均高于正常T3组〔42.6%(26/61)和32.8%(20/6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T3水平与ACI患者的预后存在回归关系(P<0.05);年龄、NIHSS评分、T3水平与ACI患者的认知功能存在回归关系(P<0.05)。结论 ACI患者急性期存在较大比例的低T3综合征,T3水平降低是患者预后不良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甲状腺激素类 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综合征 预后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在帕金森病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徐珊瑚 林阁 +1 位作者 朱银花 李雅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评估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在帕金森病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首先收集帕金森病患者140例,经临床评估筛查出帕金森病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PD-MCI组)71例和帕金森病不伴认知功能障碍组(PD-NC组)69例。对... 目的:评估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在帕金森病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首先收集帕金森病患者140例,经临床评估筛查出帕金森病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PD-MCI组)71例和帕金森病不伴认知功能障碍组(PD-NC组)69例。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Mo CA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检测,最后根据两个量表的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D-MCI组的Mo CA和MMSE得分分别为(21.00±4.113)分和(27.62±2.344)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72±2.595)分和(28.75±1.566)分,具有显著差异(P<0.01)。以26分为界,Mo CA筛选敏感性为90.14%,特异性为79.71%,而MMSE敏感性仅为28.17%,特异性为96.65%。PD-MCI组患者在视空间与执行、注意、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定向力等认知领域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Mo CA量表是PD-MCI患者比较理想的筛查工具,与MMSE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Mo CA量表在临床上的推广,有助于临床医师快速客观地评价PD患者早期的认知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帕金森病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沙必利在老年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卫峰 郑培奋 +2 位作者 陈新宇 冯玉良 程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6期680-682,共3页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用与单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老年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的肠道准备清肠效果比较。方法:将164例拟行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结肠镜检查前服用聚乙二醇2L,B组结肠镜检查...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用与单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老年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的肠道准备清肠效果比较。方法:将164例拟行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结肠镜检查前服用聚乙二醇2L,B组结肠镜检查前6.5h服用10mg莫沙必利,聚乙二醇服用方法同A组,C组结肠镜检查前6d开始服用莫沙必利5mg tid Ac,肠镜检查当天肠道准备同B组。分别记录首次大便时间、大便次数、有无不良反应、清肠效果等情况。结果:C组和B组首次排便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两组间首次排便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排便次数大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排便次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患者各部分肠道及总体肠道清洁效果均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总体肠道清洁度效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联用莫沙必利与聚乙二醇电解质散1周相比单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加用顿服莫沙必利,可以增加排便次数,并能提高患者肠道准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聚乙二醇 莫沙必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白质疏松症与老年抑郁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小利 于恩彦 +2 位作者 吴万振 舒勤奋 倪娇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264-2266,共3页
目的对无神经系统表现的不同程度脑白质疏松(LA)与老年抑郁的关系进行分析,从临床神经心理学角度为老年精神障碍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60例LA患者(观察组)男女各半,平均年龄(70±3)岁,根据LA的诊断标准及量化分级标准分为轻度... 目的对无神经系统表现的不同程度脑白质疏松(LA)与老年抑郁的关系进行分析,从临床神经心理学角度为老年精神障碍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60例LA患者(观察组)男女各半,平均年龄(70±3)岁,根据LA的诊断标准及量化分级标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同期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抑郁自评量表筛查,对于有抑郁状态的患者进一步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抑郁发生率为68.3%,HAMD评分显示轻度抑郁35例,占85.4%;中度抑郁4例,占9.7%;重度抑郁2例,占4.9%。Ⅰ度(轻度)患者HAMD评分(11±2)分,Ⅱ度(中度)患者HAMD评分(12±3)分,Ⅲ度(重度)患者HAMD评分(13±3)分,对照组的HAMD评分为(9±2)分,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重度患者的HAMD评分均高于轻度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和抑郁症状有一定的相关性,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及部位分布可能与抑郁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 老年人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益气养血法对老年营养不良患者小分子代谢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维佳 姚惠 +2 位作者 郑培奋 王丽君 杨敏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1378-1383,共6页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养血法对老年营养不良患者小分子代谢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老年营养不良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30例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健脾益气养血法治疗42 d。采用GC-MS代谢组...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养血法对老年营养不良患者小分子代谢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老年营养不良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30例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健脾益气养血法治疗42 d。采用GC-MS代谢组学检测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小分子代谢物质的变化差异。结果:对老年营养不良患者接受健脾益气养血法治疗前后血清代谢差异性产物进行分析,得到可能的小分子代谢物7种,分别为L-脯氨酸、L-肉毒碱、5-羟色胺、脱氧肌酐、N-乙酰-L-酪氨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结论:健脾益气养血法治疗后能使老年营养不良患者7种小分子代谢物血清水平基本恢复至正常,说明该疗法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老年患者 营养不良 健脾益气养血法 小分子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胃癌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冯玉良 戴一扬 +2 位作者 郑培奋 陈新宁 杨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6-978,共3页
目的:探索血清脂联素在胃癌患者的表达水平及在胃癌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95例胃癌患者血清样本。同时选择30例正常人血清作为对照。检测并比较不同分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 目的:探索血清脂联素在胃癌患者的表达水平及在胃癌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95例胃癌患者血清样本。同时选择30例正常人血清作为对照。检测并比较不同分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与正常人群相比,胃癌患者具有较低的血清脂联素和较高的血脂水平。而早期转移的胃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进一步降低,血脂水平更高。胃癌患者血清脂联素和TC、LDL-C、HDL-C均存在负相关,并且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血清脂联素与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相关,可能成为反应胃癌患者疾病进展的一个血清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脂联素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非替尼对比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顾亮 赵恬 钦光跃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5期569-573,共5页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和培美曲塞单药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有无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10月浙江医院呼吸科一线化疗失败后行吉非替尼或培美曲塞二线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64例,其中吉非替尼组33例,培...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和培美曲塞单药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有无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10月浙江医院呼吸科一线化疗失败后行吉非替尼或培美曲塞二线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64例,其中吉非替尼组33例,培美曲塞组31例。评价两组患者疾病进展时间及生存期有无差别。结果:吉非替尼组与培美曲塞组相比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差别无统计学意义(HR=1.21,95%CI:0.68~2.16,χ2=0.41,P=0.52);培美曲塞组总生存期明显长于吉非替尼组(HR=1.99,95%CI:1.04~3.85,χ=4.30,P=0.04);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吉非替尼与培美曲塞在延长患者PFS方面无差别,但在总生存时间(overal surviv-al,OS)方面培美曲塞组明显好于吉非替尼组,两组患者毒副反应无差别,都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非替尼 培美曲塞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晏雯 乔松 +2 位作者 刘小利 蔡苗 李雅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运动症状的影响,了解清除Hp治疗对PD患者运动症状波动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浙江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PD患者89例,据微量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运动症状的影响,了解清除Hp治疗对PD患者运动症状波动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浙江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PD患者89例,据微量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Hp感染状况,将研究对象分为Hp组和非Hp组。非Hp组采用口服左旋多巴/苄丝肼片治疗,Hp组在口服左旋多巴/苄丝肼片治疗的基础上予以Hp根除治疗。采用帕金森病症状评分量表(UPDRS)Ⅲ评分、Hoehn-Yahr分级及"开关现象"的"开"、"关"期时间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运动症状的严重程度,用UPDRSⅣ评分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并发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UPDRSⅣ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Hp组治疗前后Hoehn-Yahr分级、UPDRSⅢ评分、UPDRSⅣ评分及"开""关"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组治疗前后UPDRSⅢ评分、UPDRSⅣ评分及"开""关"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开""关"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可以增加PD患者运动并发症的发生。对Hp感染的PD患者行Hp根除治疗可以改善其运动症状,减少运动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障碍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聚乙烯泡沫封堵法建立Beagle犬心肌梗死模型 被引量:3
15
作者 金红峰 沈法荣 +5 位作者 凌锋 黄抒伟 俞蔚 夏瑜 陈建明 王志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60-1661,1664,共3页
目的:通过心导管技术用聚乙烯泡沫封堵法封堵Beagle犬的左冠状动脉,建立慢性心肌梗死的动物模型。方法:30只10-12kg Beagle犬,全麻后经颈总动脉用聚乙烯泡沫经导管栓塞左前降支第2对角支远端,造成心肌梗死模型。结果:所有犬造影均成功,... 目的:通过心导管技术用聚乙烯泡沫封堵法封堵Beagle犬的左冠状动脉,建立慢性心肌梗死的动物模型。方法:30只10-12kg Beagle犬,全麻后经颈总动脉用聚乙烯泡沫经导管栓塞左前降支第2对角支远端,造成心肌梗死模型。结果:所有犬造影均成功,术中1只犬因为冠脉破裂,心包填塞死亡,2只犬术中室速室颤死亡。2只犬术中出现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死亡。其余的犬均造模成功。手术即刻存活率为83.3%,术后2周内的存活率为66.6%。结论:在X光下用聚乙烯泡沫封堵法制作心肌梗死模型效果明确,接近临床病理生理过程,可重复性好,比传统的开胸结扎冠状动脉更安全,可作为研究心肌缺血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突发昏迷起病的Wernicke脑病诊治分析:附典型病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小利 徐珊瑚 +2 位作者 周育苗 舒勤奋 倪姣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4-516,共3页
关键词 WERNICKE脑病 首发症状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队技能训练在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2
17
作者 张有星 姜杨 +2 位作者 俞银华 刘雪珍 徐瑾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2期190-192,共3页
目的:观察团队生活技能训练模式在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采用生活技能训练(SST)与放松疗法相结合的精神康复模式,对54例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为期5周的干预。采用SST评估表、住院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PI)评价... 目的:观察团队生活技能训练模式在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采用生活技能训练(SST)与放松疗法相结合的精神康复模式,对54例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为期5周的干预。采用SST评估表、住院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P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训练前、后及随访1年时,各量表分值发生较大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团队生活技能训练,可改善精神障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训练 精神障碍 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组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姜杨 沈校康 +4 位作者 王丽娟 刘雪珍 吕月娣 沈国珍 俞银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6期750-753,共4页
目的:评价群组管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9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5周的群组活动。在干预前、后分别用住院精神病患者... 目的:评价群组管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9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5周的群组活动。在干预前、后分别用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生活技能训练(SST)评定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训练后SSPI、SST量表总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结合群组管理能有效地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技能,值得在精神科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功能 人际关系 精神分裂症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D^3-I评分系统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卒中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俊俊 李雅国 +2 位作者 舒勤奋 刘小利 吴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600-1604,共5页
目的验证由ABCD2评分系统改进而来的ABCD3-I评分系统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 d及90d内发生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2年6月在浙江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的TIA患者131例,对其临床、影像学表现及预后等... 目的验证由ABCD2评分系统改进而来的ABCD3-I评分系统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 d及90d内发生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2年6月在浙江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的TIA患者131例,对其临床、影像学表现及预后等进行分析,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ABCD3-I评分对TIA后发生卒中的预测价值,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31例TIA患者中9例(6.9%)于7 d内发生卒中,17例(13.0%)于90 d内发生卒中。ABCD2评分系统预测7 d内发生卒中的AUC为0.719〔95%CI(0.573,0.864),P=0.029〕;ABCD2评分系统预测90 d内发生卒中的AUC为0.635〔95%CI(0.512,0.758),P=0.073〕。ABCD3-I评分系统预测7 d内发生卒中的AUC为0.768〔95%CI(0.609,0.927),P=0.007〕,与ABCD2评分系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47,P=0.655)。ABCD3-I评分系统预测90 d内发生卒中的AUC为0.807〔95%CI(0.702,0.911),P=0.000〕,与ABCD2评分系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9,P=0.037)。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高信号〔OR=4.086,95%CI(1.271,13.136),P=0.018〕及颈内动脉狭窄〔OR=3.825,95%CI(1.024,14.293),P=0.046〕是TIA后90 d内发生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 ABCD3-I评分系统是一个能预测TIA后7 d和90 d内发生卒中风险的良好工具。与ABCD2评分系统相比该评分能更好地预测TIA后远期发生卒中的风险,对TIA患者进行MR-DWI及血管影像学的检查有助于评估远期内发生卒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ABCD^3-I评分 卒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FHIT、P53和P16蛋白的异常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国付 钦光跃 +2 位作者 李祝尧 吴健 黄勍栋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21-324,共4页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 (NSCLC)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FHIT)蛋白 (Fhit)、P5 3蛋白 (P5 3)和P16蛋白 (P16 )异常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SCLC组织中Fhit、P5 3及P16的表达 ,用 χ2 检验分析其异...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 (NSCLC)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FHIT)蛋白 (Fhit)、P5 3蛋白 (P5 3)和P16蛋白 (P16 )异常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SCLC组织中Fhit、P5 3及P16的表达 ,用 χ2 检验分析其异常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NSCLC组织中Fhit、P5 3及P16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 6 2 .2 % (5 6 / 90 )、4 8.9% (4 4 / 90 )和 4 6 .7% (4 2 / 90 ) ;除了Fhit异常表达显著多见于鳞癌 (SqCC ,P <0 .0 0 1)和吸烟者 (P =0 .0 32 )、P16多见于非鳞癌 (non SqCC)以及P5 3异常多见于N2淋巴结转移 (P =0 .0 39)外 ,三者的异常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 (包括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分期等 )均无相关性。结论 :Fhit的表达缺失 ,与P5 3、P16异常表达一样 ,是非小细胞肺癌中常见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 P53基因 P16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