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景园林视角下浙江地区观鹭类景观构筑物营造技术探析
1
作者 项杰 李胜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12期85-86,共2页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鹭类景观在风景园林中,观赏价值较高,并且是纯自然生态景观。浙江地区鹭类资源较为丰富,但随着城市的拓展开发,鹭类的生存状况受到了严重损害。...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鹭类景观在风景园林中,观赏价值较高,并且是纯自然生态景观。浙江地区鹭类资源较为丰富,但随着城市的拓展开发,鹭类的生存状况受到了严重损害。人们对于自然事物的渴望与鹭类的生存环境的亟待改善促使了观鹭类景观构筑物的产生,既满足了人们对于鹭科鸟类的观赏需求,也保护了鹭类资源及周边生态。文章对观鹭类景观构筑物的营造技术要点、营造原则、营造材料进行了初步总结与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鹭科鸟类 观鹭类构筑物 营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汪菊渊院士风景园林学术思想评述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晓 王欣 +2 位作者 王丹丹 王应临 赵晶 《风景园林》 2022年第S02期29-34,共6页
汪菊渊是新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创始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教育奠基人、中国风景园林学界首位工程院院士。他治学严谨,精益求精,为中国风景园林的学科建设、理论研究和行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以学术事件为主线,梳理汪菊渊的学术历程,并从... 汪菊渊是新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创始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教育奠基人、中国风景园林学界首位工程院院士。他治学严谨,精益求精,为中国风景园林的学科建设、理论研究和行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以学术事件为主线,梳理汪菊渊的学术历程,并从学科理论的建立与完善、造园史论的奠基与大成、观赏园艺的开拓与巩固、城市绿化的探索与发展4个方面,介绍评述汪菊渊的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菊渊 学术思想 风景园林 园林史论 观赏园艺 城市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和营造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以杭州西湖风景园林建设为例 被引量:21
3
作者 包志毅 《风景园林》 2012年第5期52-55,共4页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营造和维护管理是风景园林学科的核心之一。杭州的风景园林专家们很早就认识到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杭州西湖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和营造的起点很高,具有研究与学习的价值。从杭州西湖园林植物...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营造和维护管理是风景园林学科的核心之一。杭州的风景园林专家们很早就认识到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杭州西湖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和营造的起点很高,具有研究与学习的价值。从杭州西湖园林植物景观的主要特点入手,通过真实的成功案例,探讨植物景观营造的手法,以及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和营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评论 杭州西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 风景园林永恒的基调 被引量:5
4
作者 包志毅 《风景园林》 2011年第2期22-22,共1页
在风景园林学科成为一级学科之际,充分强调植物和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重要地位十分必要。运用植物为主要材料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是风景园林有别于城市规划、建筑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要特征,
关键词 风景园林学 基调 植物景观 城市规划 相关学科 建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闲情偶寄》蕴含的思想对风景园林实践的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沁甜 金荷仙 周敏丽 《华中建筑》 2014年第11期33-35,共3页
从《闲情偶寄》作者李渔背后蕴含的生活态度出发,结合书中与风景园林相关的《居室部》和《种植部》进行探讨。从建筑的朝向选择、开窗、室内摆设,建筑构件的设计,李渔本人对景物欣赏的主观感受等各方面可以看出其内在追求生活之乐、生... 从《闲情偶寄》作者李渔背后蕴含的生活态度出发,结合书中与风景园林相关的《居室部》和《种植部》进行探讨。从建筑的朝向选择、开窗、室内摆设,建筑构件的设计,李渔本人对景物欣赏的主观感受等各方面可以看出其内在追求生活之乐、生活之美的思想。在造园上体现了经济、实用、美观、新颖的思想,给予风景园林实践以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闲情偶寄 生活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学生奖对国内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竞赛的启示 被引量:6
6
作者 唐慧超 洪泉 《风景园林》 2016年第11期114-120,共7页
介绍了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学生奖的奖项设置、评审机制,以及国内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竞赛概况。对ASLA学生奖2005-2016年获奖作品的类型及其数量、来源院校、来源地、参赛形式、获奖学生的学历、综合设计类作品的主题进行统计分析,... 介绍了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学生奖的奖项设置、评审机制,以及国内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竞赛概况。对ASLA学生奖2005-2016年获奖作品的类型及其数量、来源院校、来源地、参赛形式、获奖学生的学历、综合设计类作品的主题进行统计分析,并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大学生设计竞赛进行对比。提出国内竞赛可参考ASLA学生奖,通过细化竞赛类别、明确评审标准、完善评审机制、加强赛后的网络展示等途径,来完善竞赛机制,推动风景园林高等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大学生设计竞赛 机制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代钱镠杭州风景园林营建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旻雯 王欣 《新建筑》 2019年第3期144-147,共4页
公元907年吴越王钱镠定都钱塘是杭州成为"古都"之始,也是杭州建设风景园林城市的开端。从生态景观、生产景观、人文景观、生活景观四个方面研究五代钱镠杭城营建活动,论述杭州城市生态、生产、生活一体的地域景观特色和"... 公元907年吴越王钱镠定都钱塘是杭州成为"古都"之始,也是杭州建设风景园林城市的开端。从生态景观、生产景观、人文景观、生活景观四个方面研究五代钱镠杭城营建活动,论述杭州城市生态、生产、生活一体的地域景观特色和"用天之利,立人之纪"的风景园林营造思想。解析其作为中国古代城市的理想模式:兼具悦目景观和赏心文化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镠 杭州 风景园林 地域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实结合的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以“古典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为例
8
作者 曹晔 洪泉 +2 位作者 杨成羚 罗浙君 陈立强 《中外建筑》 2024年第11期116-121,共6页
探索古建筑设计实验教学中虚实结合的有效路径。以“古典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为对象,利用虚拟仿真交互平台和校园内3处亭子进行实验教学,采用了3种虚实结合的方式:虚实递进(先在虚拟平台进行预实验,然后对3处亭子进行现场调研,再回到虚... 探索古建筑设计实验教学中虚实结合的有效路径。以“古典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为对象,利用虚拟仿真交互平台和校园内3处亭子进行实验教学,采用了3种虚实结合的方式:虚实递进(先在虚拟平台进行预实验,然后对3处亭子进行现场调研,再回到虚拟平台进行详细学习)、虚实互补(虚拟平台和3处亭子的结构做法相互补充)和虚实对比(对比虚拟平台和3处亭子结构做法的差异性),帮助学生从时间和空间维度理解古典园林建筑结构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强调结构“可能性”的宝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以及对地域文化的鉴赏力。旨在为建筑类相关课程的数字化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虚实结合 古典园林建筑 虚拟仿真 亭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林类院校背景的建筑学发展思路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洪苗 何礼平 颜晓强 《华中建筑》 2012年第5期174-176,共3页
该文对国内32所农林院校进行调研,分析国内农林院校本科建筑学的设置情况及农林院校建筑学发展条件。结合农林院校学科构架组建课程体系,基于办学背景强化学生实践教育,协同特色专业寻找科研突破等几个方面提出农林院校本科建筑学学科... 该文对国内32所农林院校进行调研,分析国内农林院校本科建筑学的设置情况及农林院校建筑学发展条件。结合农林院校学科构架组建课程体系,基于办学背景强化学生实践教育,协同特色专业寻找科研突破等几个方面提出农林院校本科建筑学学科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院校 建筑学 实践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适内和,体宁心恬:中国传统园林养生与健康人居环境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蕊 余洋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29,共6页
养生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功能,以园居生活为核心,中国传统园林通过山水木石营建了健康的人居环境。"体宁心恬"是园居生活在身体和精神维度上的健康范式,通过"体""心"两个层面在各种类型的中国传统园林... 养生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功能,以园居生活为核心,中国传统园林通过山水木石营建了健康的人居环境。"体宁心恬"是园居生活在身体和精神维度上的健康范式,通过"体""心"两个层面在各种类型的中国传统园林中体现为不同的养生实践策略。这些实践策略可为现代城市景观提供设计启示,风景园林不仅要营造健康的自然生态环境,更要充分关注人文生态环境,营造丰富而健康的社会生活:在个体体力活动与社会生活、群体价值标准与社会公德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园林 养生 健康人居环境 外适内和 体宁心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建筑立面改造过程中乡土元素的运用研究——以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塔石乡枫溪路建筑立面改造设计为例 被引量:13
11
作者 江单 张一奇 《华中建筑》 2016年第6期170-174,共5页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乡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全球化和高新科技材料的冲击下,传统民居的地域特色在逐渐流失,千城一面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该文以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塔石乡枫溪路建筑立面改造设计为例,根据沿街建筑立面...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乡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全球化和高新科技材料的冲击下,传统民居的地域特色在逐渐流失,千城一面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该文以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塔石乡枫溪路建筑立面改造设计为例,根据沿街建筑立面现状考察分析,归纳出现存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造方法和原则。就如何在建筑立面改造中表达出地域特征,设计出一套方案,对今后更深入地研究街道建筑立面改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在日益引起全社会关注的地域特色建设中,加强保护和继承传统民居的意识,对正确处理保护、利用和发展三者的关系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面改造 地域特征 传统民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庙、学塾融合的建筑空间艺术解析——以浙江诸暨斯宅“华国公别墅”为例
12
作者 潘娜 斯震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60,共6页
浙江诸暨斯宅古建筑群,虽拥有众多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却养在深闺人未识,对此研究甚少,相关资料阙如。本文对斯宅古建筑群中的"灵魂"建筑——家庙与学塾融合的"华国公别墅"进行建筑空间艺术研究,通过对其基址特点... 浙江诸暨斯宅古建筑群,虽拥有众多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却养在深闺人未识,对此研究甚少,相关资料阙如。本文对斯宅古建筑群中的"灵魂"建筑——家庙与学塾融合的"华国公别墅"进行建筑空间艺术研究,通过对其基址特点、空间结构形态、空间感受及建筑装饰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旨在为以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国公别墅 历史文化景观 礼制伦理 建筑空间布局 空间感受 艺术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企业对心理疏导型森林休闲产品态度调研——以浙江临安为例
13
作者 陈静婷 张林林 +4 位作者 陆丰 张杰 徐颖颖 阮凤玲 薛群慧 《旅游研究》 2011年第4期67-72,90,共7页
该论文对旅游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了心理疏导型森林康体休闲旅游产品未来前景的调研,收集了相关数据和旅游行业人士对于开发展心理疏导型森林休闲旅游产品的建议。并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从旅游产业的角度论述了如何快速推进这种... 该论文对旅游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了心理疏导型森林康体休闲旅游产品未来前景的调研,收集了相关数据和旅游行业人士对于开发展心理疏导型森林休闲旅游产品的建议。并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从旅游产业的角度论述了如何快速推进这种新型旅游产品进入市场的途径,提出了运作心理疏导型森林休闲旅游的营销、创意设计、定价、场景的选择等具体方式,得出了心理疏导型森林休闲旅游将觉醒于高端,普及于大众,以及该项产品对促进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的重要意义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前景 心理疏导 旅游从业人员 市场营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建筑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研究——东南亚、北美人居环境的解读
14
作者 池方爱 黄炜 《华中建筑》 2015年第8期142-146,共5页
为了研究东南亚、北美等乡土建筑的人居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利用文献查阅与多学科交叉分析等研究方法,解读东南亚、北美等乡土建筑、人居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研究进展与现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东南亚、北美等乡土建筑的造型... 为了研究东南亚、北美等乡土建筑的人居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利用文献查阅与多学科交叉分析等研究方法,解读东南亚、北美等乡土建筑、人居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研究进展与现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东南亚、北美等乡土建筑的造型、特色虽各不相同,但均是对当地气候、文化、风俗等因素的适应。这些地区的乡土建筑通过建筑空间、建构等营造的良好人居环境对健康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建筑 人居环境 人体健康 建构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江南私家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园中植物景观差异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诗涵 包志毅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4期133-134,共2页
同为自然式园林,江南私家园林与18世纪的英国自然风景园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自然"是造园师坚持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但是在表现和模拟自然中,二者表现出了迥异的方法与风格。文章在此背景下,对江南私家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 同为自然式园林,江南私家园林与18世纪的英国自然风景园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自然"是造园师坚持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但是在表现和模拟自然中,二者表现出了迥异的方法与风格。文章在此背景下,对江南私家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园中植物景观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现代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设计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景观 江南私家园林 英国自然风景园 园林植物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衙署园林选址及空间布局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娇娇 王欣 《山西建筑》 2021年第5期158-161,共4页
浙江衙署园林依托各自府城中衙署的选址而分布,其布局与府城各方面因素息息相关。以浙江衙署园林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军事、为民、风水礼制等方面探讨浙江衙署园林平地而建、依山傍水的选址原因,同时得出空间布局呈现出以建筑院落为主导... 浙江衙署园林依托各自府城中衙署的选址而分布,其布局与府城各方面因素息息相关。以浙江衙署园林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军事、为民、风水礼制等方面探讨浙江衙署园林平地而建、依山傍水的选址原因,同时得出空间布局呈现出以建筑院落为主导及以自然山水为主导两种特征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衙署园林 选址 空间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介入后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转型研究——以皇都村、高椅村和芋头村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似莹 彭蓬 +3 位作者 陈思宇 陈梓楦 杨敏 徐玲子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7期45-48,共4页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传统村落空间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展相关研究对促进传统村落空间优化和全面振兴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皇都村、高椅村和芋头村为例,利用定性描述性比较和定量图论分析方法,整体认知其公共空间转型特征及影响因素,...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传统村落空间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展相关研究对促进传统村落空间优化和全面振兴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皇都村、高椅村和芋头村为例,利用定性描述性比较和定量图论分析方法,整体认知其公共空间转型特征及影响因素,提出公共空间更新保护发展策略。结果表明:旅游介入后,三个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存在“扩充和重构”两种状态、公共空间承载活动类型走向“日常化和旅游化”和公共活动空间载体走向“外向性和无定性”三个转型特征。从影响因素上看,三个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转型是一个繁复动态演化过程,是旅游发展需求、政府发展规划、村民自治基础和空间行为改变的综合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介入 传统村落 公共空间 空间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通学空间环境健康安全评估技术研究及实践——以杭州市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克凡 吴晓华 +1 位作者 陈楚文 丁黄昊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3-120,共8页
【目的】健康安全的通学空间是儿童积极通学的前提条件,也是儿童自由互动和健康成长的人性化场所。构建以儿童友好为导向的通学空间是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关键。【方法】对相关理论和实证文献进行归纳与研究,总结儿童认知行为特征和影... 【目的】健康安全的通学空间是儿童积极通学的前提条件,也是儿童自由互动和健康成长的人性化场所。构建以儿童友好为导向的通学空间是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关键。【方法】对相关理论和实证文献进行归纳与研究,总结儿童认知行为特征和影响儿童积极通学的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通学空间环境健康安全评价体系;结合开源数据挖掘、图像语义分割和GIS可见性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杭州市求是小学、胜利小学和钱塘实验小学现有通学空间进行健康安全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表明,求是小学通学空间综合评分(3.27)>钱塘实验小学通学空间综合评分(3.10)>胜利小学通学空间综合评分(2.41),3所小学通学空间在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景观层次、活动空间营造以及社会监视体系方面仍有提升空间。【结论】针对3所小学的现有通学空间提出4项改善策略,包括完善建设通学空间基础设施、创造通学空间多样活动空间、提升通学空间景观层次品质、建立通学空间社会监视体系,为构建儿童友好型城市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儿童友好型城市 通学空间 积极通学 语义分割 GIS可见性分析 杭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嘉兴曝书亭园林复原研究
19
作者 王祎洁 王欣 张蕊 《古建园林技术》 2022年第5期75-80,共6页
曝书亭为清初文学大家朱彝尊的私宅,清初在江浙一带颇为有名,为童寯先生收录于《江南园林志》中,也被陈从周先生称作名园。本文以现场调查为基础,通过文献图像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对比分析,对童寯绘制的的曝书亭1930年代平面图进行修正和... 曝书亭为清初文学大家朱彝尊的私宅,清初在江浙一带颇为有名,为童寯先生收录于《江南园林志》中,也被陈从周先生称作名园。本文以现场调查为基础,通过文献图像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对比分析,对童寯绘制的的曝书亭1930年代平面图进行修正和建筑追溯,重点对清初朱彝尊时期的园林面貌进行考据和平面复原设计。在此基础上对园林的营建特点进行简析:园林选址平原水乡,远山景与近处水景、田园景尽得;园景营建融合文人雅致与乡村野趣;文化活动与生产活动平衡并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曝书亭 复原研究 平原水乡 村庄地造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求真”到“取意”——浅析浙江叠石中山水审美的变化
20
作者 张毅晟 王舒影 王欣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11期97-101,共5页
浙江叠石作为中国叠石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浙江独特的山水审美影响,并展现出从“求真”到“取意”的审美变化。本文结合历史图文资料,以浙江假山作为审美对象,以审美和营造方式的变化作为标准,将其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神性... 浙江叠石作为中国叠石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浙江独特的山水审美影响,并展现出从“求真”到“取意”的审美变化。本文结合历史图文资料,以浙江假山作为审美对象,以审美和营造方式的变化作为标准,将其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神性审美影响下对自然山水的改造;第二阶段为自然审美影响下对自然山水的写仿,营造人化自然;第三阶段为画意入园,以叠石营造追求精神和文化上的自然。分析叠石营造中山水审美的变化有助于补充浙江叠石审美领域研究的空白,为浙江园林的营造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审美 风景园林 叠石 假山 历史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