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体作为信息基础设施: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的媒体话语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敏 钱菊香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77,共11页
当前有关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研究,对实践性话语较为忽略,对主流媒体作用的认识也相对不足。主流媒体发挥着行动主体与传播渠道的双重作用,不仅向民众宣传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而且也在挖掘、解释、打包和表征并向包... 当前有关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研究,对实践性话语较为忽略,对主流媒体作用的认识也相对不足。主流媒体发挥着行动主体与传播渠道的双重作用,不仅向民众宣传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而且也在挖掘、解释、打包和表征并向包括党和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展示、推广中国式现代化的最佳实践和治理模式。从媒体的角度展示地方“最佳实践”经之作为“模式”建构的细节和机制,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提供实践性话语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治理 实践性话语 信息基础设施 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领域高校创新策源潜力评价研究——我国31个省份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滋阳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09,共15页
本研究从高校创新策源潜力概念出发,探明其维度划分与要素组成,构建人工智能领域高校创新策源潜力评价体系。选用我国31个省份截面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高校创新策源潜力可划分为高校创新策源供给侧资源潜力、高校创... 本研究从高校创新策源潜力概念出发,探明其维度划分与要素组成,构建人工智能领域高校创新策源潜力评价体系。选用我国31个省份截面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高校创新策源潜力可划分为高校创新策源供给侧资源潜力、高校创新策源贯通侧生产潜力和高校创新策源需求侧支撑潜力3个子系统;人工智能领域高校创新策源潜力评价体系由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构成;高、中、低潜力省份的地理空间分布特征为“东强西弱、南北均衡、三核蔓延”,该分布特征与省域经济产业发展水平基本一致。我国要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力,推动新学科、新知识、新人才、新技术、新岗位、新业态、新市场持续涌现,助力高潜力省份持续进阶、中潜力省份寻求特色、低潜力省份结构性调整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校创新策源潜力 高校创新策源供给侧 高校创新策源贯通侧 高校创新策源需求侧 创新策源潜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析人工智能:算法逻辑、应用边界和管理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方凌智 程坦 顾倩妮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6,52,共13页
基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从算法本质出发,系统解构人工智能的技术逻辑、应用边界及管理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本质上是缺乏主体性与拟主体性的算法集合体,其发展始终受困于“特殊性与一般性”“价值中立与非中立”两组核心哲... 基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从算法本质出发,系统解构人工智能的技术逻辑、应用边界及管理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本质上是缺乏主体性与拟主体性的算法集合体,其发展始终受困于“特殊性与一般性”“价值中立与非中立”两组核心哲学矛盾。由此形成技术应用的双重边界:一是算法逻辑的局限性导致其无法突破特定场景的适应性约束,二是价值立场的非中立性引发伦理与社会风险。生成式AI的崛起推动人机关系从“工具性使用”向“共生性协作”演进,催生了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智能体”与打破传统分工的“超级个体”,但同时也加剧了算法黑箱、权责模糊与权力集中等问题。本文进一步提出“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管理框架,强调通过第三方监督、算法审计与权责统一机制平衡效率与伦理需求,并从战略管理、组织设计与创新模式等维度剖析人工智能对传统管理范式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算法 人机关系 人工智能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诉源治理背景下数字化纠纷解决的新模式:“网上枫桥经验” 被引量:11
4
作者 胡洁人 王国勤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4,共11页
诉源治理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从逐步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有效化解,到最终实现“法治、德治、自治”相融合的“天下无讼”的目标。基于技术支撑的智治系统、预警监测的网格体系、敏捷有效的政府回应和数字赋能纠纷解决的“网上枫桥经验... 诉源治理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从逐步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有效化解,到最终实现“法治、德治、自治”相融合的“天下无讼”的目标。基于技术支撑的智治系统、预警监测的网格体系、敏捷有效的政府回应和数字赋能纠纷解决的“网上枫桥经验”是数字时代基层社会矛盾源头预防、有效解决和实现诉源治理的关键。相较于传统的多元解纷机制,“网上枫桥经验”通过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治理优势,塑造党建引领、多部门协同的“整体智治+流程优化+风险预警”新型数字化基层治理体系。对传统纠纷解决模式进行系统化重塑,突破在制度设计、程序技术、资源配套等方面存在的瓶颈和短板,实现矛盾不上交、就地及时解决,缓解司法资源的供需矛盾,达到诉源治理和构建“无讼”社会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源治理 数字时代 网上枫桥经验 多元纠纷化解 “无讼”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约文化与协商空间:衢州市田蓬村“乡约议事”实践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敏 施嘉盈 许艳霞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43,157,共11页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田蓬村在“民生议事堂”的基础上融合本地传统乡约文化,建立了“乡约议事”的协商民主模式,为协商民主机制如何嵌入到乡土社会与文化之中,从而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就其协商空间的文化政治层面而言,该...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田蓬村在“民生议事堂”的基础上融合本地传统乡约文化,建立了“乡约议事”的协商民主模式,为协商民主机制如何嵌入到乡土社会与文化之中,从而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就其协商空间的文化政治层面而言,该模式充分汲取本土伦理道德资源,建构了话语规则和道德规范兼具的话语伦理结构,熔铸了一种新集体主义精神和“道德—利益—协商”的共同体意识。“乡约议事”的成功实践表明,无论是协商民主还是村民自治,在中国乡村的推广都有与当地文化传统相结合的本土化过程,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资源,不仅给予乡村协商民主以道德指引,也使乡村治理获得了道德秩序空间,为重建乡村秩序空间奠定了扎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约文化 协商民主 乡约议事 协商空间 道德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感知与话语翻译:非洲媒体有关中国减贫理念报道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敏 廖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9-88,共10页
以非洲媒体有关中国减贫理念的报道为例,以翻译理论和话语制度主义理念观为基础,从媒介感知和话语翻译两个层面探究非洲媒体有关中国减贫理念的传播,发现中国减贫理念在非洲媒体上享有突出的显著性和积极的合法性,但主要限于微观治理技... 以非洲媒体有关中国减贫理念的报道为例,以翻译理论和话语制度主义理念观为基础,从媒介感知和话语翻译两个层面探究非洲媒体有关中国减贫理念的传播,发现中国减贫理念在非洲媒体上享有突出的显著性和积极的合法性,但主要限于微观治理技术的传播,且与非洲语境的关联性不强,本土化程度薄弱。在哪些减贫理念可能与非洲相关或有效方面,中非信源也存在一定的理解分歧与认知错位。中国减贫理念在非洲的传播也表明,国际规范的本土化并非现有研究所呈现的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包括钩连和融合两个层次的渐进过程,在不同层次中有着不同的策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感知 话语翻译 非洲媒体 减贫理念 规范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话语分析的张力与论争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国勤 王代月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2-70,158,共10页
意识形态话语分析方法具有独特的历史、特征和边界,其中大部分的流派及其主张源于或者属于马克思主义传统。深入了解意识形态话语分析方法,首先,需要阐明它的基本研究范式—话语分析方法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基础;其次,需要梳理其演进过程... 意识形态话语分析方法具有独特的历史、特征和边界,其中大部分的流派及其主张源于或者属于马克思主义传统。深入了解意识形态话语分析方法,首先,需要阐明它的基本研究范式—话语分析方法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基础;其次,需要梳理其演进过程中蕴涵在“结构—能动”、“国家—社会”、“批判—建构”三个维度上的内在张力以及相应的调适;最后,需要厘清它所面临的诸多疑问以及所做出的回应,例如如何从话语中读出意识形态、如何摆脱“意识形态话语分析的立场也属于意识形态”的解释循环等问题。意识形态话语分析长期以来也是在这些调适与辩护中不断发展的,并且最终还是应该回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确定更加合适的方法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话语分析 结构—能动 国家—社会 批判—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忠诚的话语建构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国勤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9-127,共9页
政治秩序与政治忠诚关系密切。构建良好的政治秩序,需要以构建一套科学完整的政治忠诚话语为前提。政治忠诚话语分为“抽象”与“具体”两种类型。首先,政治忠诚话语中的“抽象”与“具体”两种类型的忠诚对象应该具备充分的有效性。其... 政治秩序与政治忠诚关系密切。构建良好的政治秩序,需要以构建一套科学完整的政治忠诚话语为前提。政治忠诚话语分为“抽象”与“具体”两种类型。首先,政治忠诚话语中的“抽象”与“具体”两种类型的忠诚对象应该具备充分的有效性。其次,它们能够得到相对均衡地发展,并在两者之间形成有效的内在联系与支持关系。其中,抽象层面的政治忠诚话语,需要有足够的超越性与先进性,并且能够对现实力量产生有效的制约;而具体层面的政治忠诚话语,在服从抽象政治忠诚话语的前提下,发挥对具体个人或组织的指挥、协调和控制能力。政治忠诚话语的科学建构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忠诚 政治秩序 话语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