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空调控制系统的低成本设计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朱福根 熊树生 +1 位作者 周超 李伟 《机电工程》 CAS 2017年第3期315-320,共6页
为降低自动空调系统的成本,以及在商用车和工程机械上的推广应用等问题,将嵌入式微控制器技术应用到空调控制系统中。对汽车空调制冷和制热的工作机理进行了研究,开展了控制系统主控芯片的降成本选型可行性分析,建立了汽车空调的工作原... 为降低自动空调系统的成本,以及在商用车和工程机械上的推广应用等问题,将嵌入式微控制器技术应用到空调控制系统中。对汽车空调制冷和制热的工作机理进行了研究,开展了控制系统主控芯片的降成本选型可行性分析,建立了汽车空调的工作原理和其所适用的控制系统硬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离散化控制算法在低成本空调控制系统中的软件实现方法,给出了基于STC12C5AS2微控制器的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在汽车空调系统模拟测试台上对系统启动时间、操作响应速度等技术指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选用8位微控制器设计的汽车空调控制系统不仅可以降低硬件成本,而且开机速度快、操作体验良好,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空调 控制系统 微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R技术的拖拉机控制系统应用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郭宏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9-262,共4页
以拖拉机自动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自动控制模型分析,构建拖拉机自动导航控制系统方向与位置跟踪模型。根据目标路径与虚拟路径之间的偏差,计算出位置偏差与方向偏差,实现拖拉机导航自动控制系统的目标追踪。根据既定的路径跟踪模... 以拖拉机自动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自动控制模型分析,构建拖拉机自动导航控制系统方向与位置跟踪模型。根据目标路径与虚拟路径之间的偏差,计算出位置偏差与方向偏差,实现拖拉机导航自动控制系统的目标追踪。根据既定的路径跟踪模式,对控制系统进行参数优化,基于VR技术进行虚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自动控制系统能够主动实现对目标路径的追踪,且响应速率和精度与激励信号相关特性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拉机 自动控制系统 VR技术 目标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超载监控系统信号传输模块的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美灵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6-139,共4页
当前的汽车超载监测系统无法处理汽车行驶状态的随机性问题,使得系统中的信号传输模块存在信号传输稳定性差和准确率低的弊端。因此,塑造汽车超载监控系统信号传输模块,模块中供电电路、信号传输芯片、定位天线、传输天线和信号传输接... 当前的汽车超载监测系统无法处理汽车行驶状态的随机性问题,使得系统中的信号传输模块存在信号传输稳定性差和准确率低的弊端。因此,塑造汽车超载监控系统信号传输模块,模块中供电电路、信号传输芯片、定位天线、传输天线和信号传输接口电路共同协作。供电电路为模块提供其正常工作电量。信号传输芯片进行汽车超载监控信号的收发和整流工作,经其整流后的监控信号将传输到定位天线、传输天线和信号传输接口电路。模块通过定位天线和传输天线获取汽车超载监控信号的位置,并将监控信号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使用者的特定设备中。使用者利用信号传输接口电路修改错误监控信号,完成对汽车超载情况的有效管理。软件给出监控信号传输流程图和模块的初始化语言。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模块拥有较高的传输稳定性和传输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超载监控系统 信号传输模块 无线网络传输 GE864.AUT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汽车拆装实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周志国 曾祥军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1年第10期47-50,共4页
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对其在汽车虚拟装配中应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确定开发所需的软件。最后通过实例详细介绍了系统开发的过程,为虚拟现实技术在汽车拆装实训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汽车装配 转向助力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车身拉延油的研制 被引量:3
5
作者 马林才 刘颖 +1 位作者 边浩毅 陈文华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9-90,93,共3页
针对镀锌钢板型汽车车身的加工特点而研制出了一种油基型拉延油。该拉延油含有油性剂、极压剂、防锈剂、清洗剂等多种添加剂。经大量的性能试验, 结合BP神经网络的拟合、优化功能, 最终研制出具有很好的极压性、清洗性、防锈性和安全性... 针对镀锌钢板型汽车车身的加工特点而研制出了一种油基型拉延油。该拉延油含有油性剂、极压剂、防锈剂、清洗剂等多种添加剂。经大量的性能试验, 结合BP神经网络的拟合、优化功能, 最终研制出具有很好的极压性、清洗性、防锈性和安全性的拉延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延 清洗性 镀锌钢板 板型 防锈性 防锈剂 极压剂 油基 油性剂 极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汽车车身拉延油的研制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林才 夏良耀 +1 位作者 郑定浩 王毓民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67-370,376,共5页
由于拉延油内涉及的添加剂品种多,其性能指标与添加剂间的相互关系又很复杂,所以普通数学方法很难做到在不考虑这个复杂关系的前提下寻找出最优配方组成。BP神经网络是一个优秀的并行数据处理方法,具有暗箱操作性、以及强大的学习能力... 由于拉延油内涉及的添加剂品种多,其性能指标与添加剂间的相互关系又很复杂,所以普通数学方法很难做到在不考虑这个复杂关系的前提下寻找出最优配方组成。BP神经网络是一个优秀的并行数据处理方法,具有暗箱操作性、以及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推广能力。本文使用BP神经网络计算出最佳添加剂加量,并研制出具有很好极压性、清洗性、防锈性和安全性的拉延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汽车 车身 拉延油 最佳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Form的轻量化汽车铝型材热挤压成形仿真 被引量:4
7
作者 郭宏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8-161,共4页
为了获得外形及性能较好的热挤压铝型材,建立了6061铝合金材料本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修正获得比较贴近材料真实特性的材料本构模型。把其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QForm中,建立轻量化汽车铝型材热挤压成形仿真模型。分析了挤压温度和挤压速度... 为了获得外形及性能较好的热挤压铝型材,建立了6061铝合金材料本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修正获得比较贴近材料真实特性的材料本构模型。把其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QForm中,建立轻量化汽车铝型材热挤压成形仿真模型。分析了挤压温度和挤压速度对挤压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铝合金型材热挤压成形过程中,温度不均匀主要出现在型材复杂不对称结构处;随着挤压温度增加,挤压载荷逐渐减小;随着挤压速度的增加,挤压载荷逐渐增加;复杂形状非对称结构型材可以通过热挤压成形工艺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型材 热挤压成形 QForm软件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振动对汽车车身钢件离子氮化层性能影响分析
8
作者 郭宏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7-229,234,共4页
采用超声波对汽车车身用4CrW2Si钢件进行超声振动离子氮化,并进行了渗层结构、渗层深度、表面硬度、耐磨损性能和抗高温氧化性能的测试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适当频率的超声波振动,将有助于在钢件离子氮化层中形成硬质化合物相Cr2N... 采用超声波对汽车车身用4CrW2Si钢件进行超声振动离子氮化,并进行了渗层结构、渗层深度、表面硬度、耐磨损性能和抗高温氧化性能的测试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适当频率的超声波振动,将有助于在钢件离子氮化层中形成硬质化合物相Cr2N,增加渗层深度和表面硬度,提高钢件的耐磨损性能和抗高温氧化性能。随超声波频率从25 kHz增加至100 kHz,超声振动离子氮化4CrW2Si钢件的渗层深度和表面硬度均先增大后减小,而磨损体积和600℃高温氧化后单位面积质量增加则先减小后增大;超声频率优选为55~85 k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氮化 钢件 超声振动 超声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区典型路段汽车排放强度评价
9
作者 曹晓春 吴柳柳 马林才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9-132,共4页
针对杭州市区三条典型路段开展交通状况调查,发现轿车流量最大,占总流量的74%~81%,部分路段平均车速过低,仅为18.54km/h。根据交通状况调查的结果,计算得到三条路段的排放总强度。结果表明,杭州市区道路排放强度不容乐观。建议对长期... 针对杭州市区三条典型路段开展交通状况调查,发现轿车流量最大,占总流量的74%~81%,部分路段平均车速过低,仅为18.54km/h。根据交通状况调查的结果,计算得到三条路段的排放总强度。结果表明,杭州市区道路排放强度不容乐观。建议对长期低速行驶的路段,应立即整治;同时应控制市区轿车排放,增加部分路段公交班次,优化公交线路或者对部分路段特殊汽车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状况 排放强度 汽车流量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显式有限元法的汽车碰撞仿真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强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0年第5期22-24,共3页
阐述了显式有限元方法在汽车碰撞仿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显式有限元算法、碰撞头部伤害评价指标、假人模型、安全带模型和安全气囊模型等,提出了碰撞仿真中的关键技术,并通过实例对整车碰撞和乘员保护系统进行了仿真。
关键词 有限元方法 碰撞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理化及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马林才 刘大学 +1 位作者 周志国 季永青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00-605,共6页
对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表面张力、运动黏度、抗磨性、氧化稳定性以及碳烟排放等特性进行了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表面张力随生物柴油含量的增加呈抛物线趋势变化,并随温度升高呈幂函数曲线下降。生物柴油的... 对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表面张力、运动黏度、抗磨性、氧化稳定性以及碳烟排放等特性进行了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表面张力随生物柴油含量的增加呈抛物线趋势变化,并随温度升高呈幂函数曲线下降。生物柴油的磨斑直径小于柴油,最大卡咬极限压力大于柴油。生物柴油的质量分数为40%~70%,混合燃料的氧化稳定性明显提高。混合燃料的黏度随生物柴油质量分数的增加而线性增加,碳烟排放则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混合燃料 理化性质 碳烟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燃点法的柴油十六烷值改进剂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林才 盛艳波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7-49,共3页
采用自燃点法对硝酸戊酯和硝酸异辛酯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添加剂添加量为0. 6%时能降低柴油的自燃点32°C^54°C,提高柴油十六烷值10~16个单位,硝酸戊酯的性能优于硝酸异辛酯,两者复合使用时,硝酸戊酯和硝... 采用自燃点法对硝酸戊酯和硝酸异辛酯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添加剂添加量为0. 6%时能降低柴油的自燃点32°C^54°C,提高柴油十六烷值10~16个单位,硝酸戊酯的性能优于硝酸异辛酯,两者复合使用时,硝酸戊酯和硝酸异辛酯之间存在对抗效应。将硝酸戊酯和硝酸异辛酯以1∶2质量比配成复合添加剂,能明显降低柴油机碳烟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自燃点 十六烷值 硝酸戊酯 硝酸异辛酯 对抗效应 碳烟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工艺对车身用AZ80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宏伟 陈汉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15-118,共4页
采用不同的挤压温度和挤压速度进行了车身用AZ80镁合金的挤压试验,进行了显微组织、织构和力学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AZ80镁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织构最大值先增大后减小,力学性能先减小后增大。与320℃挤压相比,36... 采用不同的挤压温度和挤压速度进行了车身用AZ80镁合金的挤压试验,进行了显微组织、织构和力学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AZ80镁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织构最大值先增大后减小,力学性能先减小后增大。与320℃挤压相比,360℃挤压时镁合金平均晶粒尺寸减小39%,织构最大值减小41%,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增大16%、21%。与1 m/min速度挤压相比,3.5 m/min速度挤压时镁合金平均晶粒尺寸减小37%,织构最大值减小23%,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增大13%、18%。挤压温度优选为360℃、挤压速度优选为3.5 m/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用镁合金 挤压温度 挤压速度 织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品牌联合评价中的来源国和民族中心主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杰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2年第5期114-119,共6页
对于中国汽车行业而言,跨国品牌联合是能够有效提高品牌竞争力的营销战略。掌握消费者对跨国品牌联合的评估机理和影响因素是品牌联合取得成功的前提。文章通过引入来源国匹配性和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的概念对已有品牌联合消费者评价模... 对于中国汽车行业而言,跨国品牌联合是能够有效提高品牌竞争力的营销战略。掌握消费者对跨国品牌联合的评估机理和影响因素是品牌联合取得成功的前提。文章通过引入来源国匹配性和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的概念对已有品牌联合消费者评价模型进行了扩展。结果显示,民族中心主义既能够直接负向影响消费者对联合品牌的态度,也能借助来源国匹配性、品牌匹配性、消费者对本国品牌的态度、消费者对外国品牌的态度作为中介变量,对消费者对联合品牌的态度产生负向间接影响。此外,尽管未受到民族中心主义的影响,但产品匹配性仍可正向影响消费者对联合品牌的态度。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汽车行业进行品牌联合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联合 民族中心主义 来源国 汽车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回归分析的拉延润滑油粘度的计算 被引量:3
15
作者 夏良耀 马林才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109-111,共3页
润滑油的粘度是润滑油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它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本文通过对拉延油的粘度进行测定,然后采用回归分析,得到了非常显著的非线性回归方程.该方程显示拉延油的运动粘度与温度呈高度显著的指数关系.
关键词 粘度 温度 拉延油 回归分析 指数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再生基础油的CF-4 10W/30柴油机油的研制
16
作者 马林才 刘大学 +1 位作者 孙伟 陈建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916-1921,共6页
废机油在预处理后,采用分子蒸馏设备对其进行了蒸馏分离,得到的轻组分再进行加氢精制,生成再生润滑油。元素分析显示精制前后硫含量下降约66.3%。以再生润滑油与68#机械油调和成再生基础油,作为柴油机油的基础油。实验结果表明,再生基... 废机油在预处理后,采用分子蒸馏设备对其进行了蒸馏分离,得到的轻组分再进行加氢精制,生成再生润滑油。元素分析显示精制前后硫含量下降约66.3%。以再生润滑油与68#机械油调和成再生基础油,作为柴油机油的基础油。实验结果表明,再生基础油的抗磨性较好,这与再生基础油中残存的少量抗磨剂有关。再生基础油的抗氧化安定性不佳,是由于精制过程中脱除了油品中的抗氧化成分—含硫多环化合物,可通过添加苯三唑衍生物T551等金属减活型抗氧剂来改善。再生基础油的起泡性较大,需加大抗泡剂用量。研制的CF-4 10W/30柴油机油,其抗磨性、倾点等优于参比油,其它性能相当,完全可以作为商用柴油机油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基础油 柴油机油 添加剂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消噪的大豆生物柴油产率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马林才 王宝军 +1 位作者 刘大学 季永青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26-2031,共6页
针对生物柴油产率试验数据中存在大量随机误差导致单纯回归分析无法获得足够精度的问题,提出"先小波消噪-再回归分析"的数据处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生物柴油产率的试验数据经小波消噪后,得到的回归方程可信度更高、误差... 针对生物柴油产率试验数据中存在大量随机误差导致单纯回归分析无法获得足够精度的问题,提出"先小波消噪-再回归分析"的数据处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生物柴油产率的试验数据经小波消噪后,得到的回归方程可信度更高、误差更小,选入方程中的因素具有更强的实际意义。由回归方程可知,影响大豆生物柴油产率的因素依次为:催化剂﹥甲醇﹥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其中,甲醇和催化剂,甲醇和反应温度,催化剂和反应时间之间存在对抗效应。甲醇和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之间存在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产率 回归分析 小波消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匀设计的生物柴油最优制备工艺参数研究
18
作者 马林才 刘大学 季永青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3-86,91,共5页
以均匀设计法安排试验,对大豆油在酯交换反应下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为获得最优制备工艺参数,考查了n(醇)∶n(油)(3∶1~8∶1)、催化剂质量分数(0.4%~1.4%)、反应温度为(45~70℃)、反应时间(40~140min)及其交互作用对生物... 以均匀设计法安排试验,对大豆油在酯交换反应下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为获得最优制备工艺参数,考查了n(醇)∶n(油)(3∶1~8∶1)、催化剂质量分数(0.4%~1.4%)、反应温度为(45~70℃)、反应时间(40~140min)及其交互作用对生物柴油产率和原料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醇)∶n(油)、催化剂用量可显著地影响生物柴油的产率和原料转化率.同时甲醇与反应温度、催化剂与反应时间之间存在对抗效应,而甲醇与反应时间、催化剂与反应温度、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间之间则存在协同作用.利用回归分析和BP神经网络,确定最优工艺参数为:n(醇)∶n(油)=6∶1;催化剂质量分数1.0%;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30min.经液相色谱仪测定,生物柴油产率高达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制备 最优工艺参数 均匀实验设计 交互作用 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匀设计的汽油机油添加剂承载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林才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11-113,共3页
以均匀设计安排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分析表明MoDDP、复合抗氧抗腐剂能显著提高汽油机油的承载性,而复合分散剂与复合抗氧抗腐剂的交互作用对承载性能不利,复合清净剂和基础油对承载性能没有明显的作用.采用对回归方程的直接优... 以均匀设计安排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分析表明MoDDP、复合抗氧抗腐剂能显著提高汽油机油的承载性,而复合分散剂与复合抗氧抗腐剂的交互作用对承载性能不利,复合清净剂和基础油对承载性能没有明显的作用.采用对回归方程的直接优化方法和BP神经网络都能得到最优的添加剂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油 承载性能 均匀设计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设计及其在内燃机油添加剂复配性研究中的应用
20
作者 马林才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3-85,共3页
介绍了构造均匀设计表的原理以及与均匀设计结合使用的二次型回归模型和逐步回归法。在将均匀设计引入到内燃机油添加剂复配性研究中时 ,发现回归方程能很好地反映各种添加剂对内燃机油的极压承载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内燃机油 添加剂 复配性 均匀设计 二次型回归模型 逐步回归法 承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