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南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时空差异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史佳璐 张本丽 +1 位作者 郝兆印 王成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4-188,共5页
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是现代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分析了济南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间演变和空间格局。研究发现:1时序上,济南建设用地集约水平整体呈上升趋... 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是现代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分析了济南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间演变和空间格局。研究发现:1时序上,济南建设用地集约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不断向集约化、高级化演化,但是各子系统之间评价指数变化趋势相差较大,表现出明显的不协调特征;2空间上,济南建设用地集约水平的空间差异较大,呈现由市中心向外围递减的特征,大致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但由于受各地区建设用地面积及扩展强度的影响,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一致。该结果对促进济南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实现城市集约化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集约利用 时空特征 济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通效益的差异化街区制调整对策——以济南市30个居住区为例
2
作者 苗毅 王成新 +1 位作者 刘倩 王波涛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5-191,共7页
以济南市30个居住区为例,构建动静结合的交通效益评价体系,探讨街区制调整的必要性与实际意义。结果表明:街区制的通行优化效益具有自城市中心区向外围逐渐降低的地域分异特征,而空间承载效益的变动趋势与之相反;新旧程度与居住区类型... 以济南市30个居住区为例,构建动静结合的交通效益评价体系,探讨街区制调整的必要性与实际意义。结果表明:街区制的通行优化效益具有自城市中心区向外围逐渐降低的地域分异特征,而空间承载效益的变动趋势与之相反;新旧程度与居住区类型均会对实际效果产生影响;根据上述评价结果,城市中心区居住社区应配合综合整改,最大限度地进行开放调整;普通封闭小区应有效衔接内外道路,优化区域路网结构;城市外围新建封闭小区应基于广阔的内部空间,发挥其承载与共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区制 交通效益 层次分析法 差异化对策 济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机械类创新创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融通实践研究
3
作者 曹慧英 张淑娟 孙心 《山东农机化》 2025年第2期38-39,共2页
创新创业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引擎,是缓解就业压力、解决“三农”问题、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因此,为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研究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育人模式具有重要的... 创新创业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引擎,是缓解就业压力、解决“三农”问题、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因此,为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研究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育人模式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一、高职机械类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与乡村振兴实际需求的结合[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高职教育 机械类专业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尺度重构视角下“双城合并”的过程与机制——以济南莱芜行政区划调整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卢志霖 郝兆印 +2 位作者 殷冠文 胡赛寅 宋成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44-1153,共10页
基于尺度重构理论构建分析框架,结合济南莱芜“双城合并”的实证案例,从权力、资本、感知3个维度探究了行政区划调整中多维尺度重构的内在逻辑。研究表明,政府通过完善组织架构、调整政府职能等措施推动权力的尺度重构;通过产业协同布... 基于尺度重构理论构建分析框架,结合济南莱芜“双城合并”的实证案例,从权力、资本、感知3个维度探究了行政区划调整中多维尺度重构的内在逻辑。研究表明,政府通过完善组织架构、调整政府职能等措施推动权力的尺度重构;通过产业协同布局、交通和通信设施建设等方式推动资本的尺度重构;通过公共服务对接、文化景观塑造等手段推动居民感知的尺度重构。最终,“双城合并”过程中,政府通过权力、资本、感知三维尺度重构的耦合协调,推动了济南市和新辖区空间的尺度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重构 行政区划调整 政府 空间 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济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孙冰 王波涛 +1 位作者 王成新 姬宇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共8页
以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济南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指数法及主成分分析法,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可持续性4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从时间尺度、空间尺度... 以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济南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指数法及主成分分析法,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可持续性4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从时间尺度、空间尺度以及协调度方面对济南市2000—2015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2000—2015年济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逐年提高,由2000年的粗放利用水平提升到2015年的中度集约水平,城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成效显著;2015年济南市内部各区县发展各不相同,集约水平由中心城区向外围依次降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子目标间协调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协调度水平阶段划分看,2000—2006年为较高协调水平,2007—2014年处于高协调水平,2015年下降到较高协调阶段;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影响济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因素主要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生态环境动力.最后基于济南市各区县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差异性,提出了今后应因区制宜、因县制宜、多措并举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新旧动能转换 济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成新 李新华 +1 位作者 王格芳 姚士谋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54,共5页
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实证,以辽中南、京津唐、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等沿海城市群作为比较对象,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近年来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经济、社会、环境、潜能、辐射及综合竞争力在沿海城市群中的排名变化较小... 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实证,以辽中南、京津唐、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等沿海城市群作为比较对象,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近年来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经济、社会、环境、潜能、辐射及综合竞争力在沿海城市群中的排名变化较小,处于第二梯队的首位,但不同竞争力要素都有一定变化。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环境竞争力在沿海城市群中具有突出优势,而经济、社会、潜能、辐射等竞争力距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城市群均有一定差距,但社会、潜能、辐射竞争力稍高于辽中南、海峡西岸城市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力 评价 城市群 山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象学燃烧模型在柴油机设计研究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志明 胡玉平 +2 位作者 张元毅 刘增文 李磊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1-26,共6页
应用现象学燃烧模型对小缸径高速直喷式柴油机的工作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此种模型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可用于指导设计研究工作。
关键词 放热率 柴油机 设计 直喷式 现象学 燃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涡流室式柴油机燃烧过程的新方法
8
作者 王志明 张卧波 李磊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3-138,共6页
本文作者在SD195(D×S=95mm×115mm)、SD2100(D×S=100mm×115mm)2种涡流室式柴油机上进行了有关涡流室结构参数及燃烧过程的研究,提出了以4段累积放热率来评价涡流室燃烧... 本文作者在SD195(D×S=95mm×115mm)、SD2100(D×S=100mm×115mm)2种涡流室式柴油机上进行了有关涡流室结构参数及燃烧过程的研究,提出了以4段累积放热率来评价涡流室燃烧系统燃烧过程及其结构参数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较总放热率分析法简单且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燃烧室 燃烧放热率 涡流室 燃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水灌溉技术在汤原灌区的应用
9
作者 王兆菡 马静 +1 位作者 宣长国 张刚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9-230,共2页
汤原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为了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实施了一项较全面的旱田节水灌溉工程。此项工程根据原有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了节水灌溉技术方案,采用了国内外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提出了科学的灌溉方法,取... 汤原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为了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实施了一项较全面的旱田节水灌溉工程。此项工程根据原有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了节水灌溉技术方案,采用了国内外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提出了科学的灌溉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对旱田节水灌溉工作有着重要的示范和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 喷灌 微灌 汤原灌区 灌溉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佳木斯市水资源的现状及其开发利用
10
作者 王兆菡 陈淑芬 +1 位作者 宣长国 陈德汗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30,共2页
佳木斯市地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下游地区,境内水系发育,河流纵横,地表与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为此,针对研究区内近年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 佳木斯市 城市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开发利用 现状 地下水资源 开发与利用 下游地区 乌苏里江 黑龙江 松花江 研究区 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山论”:人地关系理论的中国实践与时代升华 被引量:29
11
作者 郝兆印 王成新 +3 位作者 白铭月 邓祥征 窦旺胜 于尚坤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6-144,共9页
人地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永恒主题。近百年来,相关学者先后提出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或然论)、适应论、文化景观论、人地和谐论等不同观点的人地关系理论,反映了特定发展阶段人类系统和自然环境系统关系的动态演变,也反映出人类对... 人地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永恒主题。近百年来,相关学者先后提出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或然论)、适应论、文化景观论、人地和谐论等不同观点的人地关系理论,反映了特定发展阶段人类系统和自然环境系统关系的动态演变,也反映出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化。近30年来,人地关系理论研究和发展在缓慢演进,而习近平提出的“两山论”,是基于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人地关系的坎坷实践和世界发展大势的一种崭新的人地关系理论,是人地关系的一次质的飞跃。它呼应了从人地割裂、人地互敬演化到人地融合的时代要求,为世界人地关系理论发展和创新注入了中国智慧。从科学内涵看,“两山论”蕴含着丰富的人地系统演化哲学,诠释了“人”的发展与“地”的保护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和协调共生的方法路径,继承和弘扬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拓展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丰富和创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奠定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理论基础。从时代价值看,“两山论”契合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五个维度彰显了中国特色人地关系融合共生发展的价值意蕴,是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指引。“两山论”丰富和发展了地理学的人地关系理论,是人地观和方法论的革新和升华,值得各界学者深入挖掘和学习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论”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人地关系 生态文明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大公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影响幼苗存活的主要因子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徐文秀 路俊盟 +3 位作者 卢志军 刘梦婷 刘检明 江明喜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9-666,共8页
幼苗是植物生活史中最脆弱的阶段,对幼苗存活影响因子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清楚的了解森林群落的天然更新机制。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对八大公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影响幼苗存活的主要生物与非生物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 幼苗是植物生活史中最脆弱的阶段,对幼苗存活影响因子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清楚的了解森林群落的天然更新机制。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对八大公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影响幼苗存活的主要生物与非生物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群落水平上,幼苗存活与生物因子中的同种幼苗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非生物因子中的冠层开阔度呈显著正相关;(2)从年龄上看,4年生以下龄级的幼苗存活更容易受到同种幼苗密度的影响,与同种幼苗密度呈显著负相关;4年生及其以上的幼苗存活则主要受非生物因子影响;(3)从生活型上看,相对于常绿物种,落叶物种的幼苗存活率更容易受到同种幼苗密度的影响,也与冠层开阔度呈正相关;(4)在物种水平上,生物因子与非生物因子对不同物种幼苗存活率的影响也不相同。其中,宜昌润楠(Machilus ichangensis Rehd.et Wils.)的存活率与冠层开阔度呈正相关;薄叶山矾(Symplocos anomala Brand)幼苗的存活率与同种幼苗密度、异种大树胸高断面积、林冠开阔度、坡向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异种幼苗密度和海拔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影响幼苗存活的因子是多样的,而且不是随机发生的。在不同水平上影响幼苗存活的因子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密度制约 广义线性混合模型 森林天然更新 幼苗存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功效评估及障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梦程 王成新 +1 位作者 郝兆印 苗毅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3-263,共11页
从投入、产出维度构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功效评估体系,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投入与产出的耦合协调关系及空间格局,反映新旧动能转换的功效,并利用障碍度模型对转换功效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 从投入、产出维度构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功效评估体系,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投入与产出的耦合协调关系及空间格局,反映新旧动能转换的功效,并利用障碍度模型对转换功效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9年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功效的评估值均呈波动上升趋势,高投入-高产出、低投入-低产出同步型城市数量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功效评估中投入与产出皆处于高度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不断增大,协调等级渐趋优化;新旧动能转换功效的空间集聚效应渐趋减弱,局部热点区聚集在山东半岛及鲁中地区,冷点区聚集在鲁西北和鲁南地区;新旧动能转换功效的障碍因素为共享产出—开放产出—创新产出的演变模式,创新产出成为主要障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旧动能转换 功效评估 障碍因素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流域极端降水与气温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微 邵广文 +2 位作者 吕多智 魏序 刘柏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9,共5页
为研究黄河中游流域极端降水与气温间的关系,采用气温等距法分别提取了不同气温样方内75%、90%、95%、99%分位数下的极端降水阈值,进而分析了极端降水随气温变化的特性,并探究年极端降水事件数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极端降水强度... 为研究黄河中游流域极端降水与气温间的关系,采用气温等距法分别提取了不同气温样方内75%、90%、95%、99%分位数下的极端降水阈值,进而分析了极端降水随气温变化的特性,并探究年极端降水事件数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极端降水强度随气温上升呈峰型形态,峰值出现于16~18℃;在不同格点间,极端降水峰型形态的峰值差异性明显高于其峰值所对应气温的差异性;整体而言,1961~2019年,年极端降水事件数量在较高的气温区间(>16℃)和较低的气温区间(<16℃)内分别呈上升、下降趋势;黄河流域中游年极端降水事件数量在1961~2019年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黄河中游流域极端降水事件数量空间分布在不同百分位数间差异较小,整体上呈西多东少的现象;就年际变化趋势而言,极端降水事件数量在北部增多、南部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流域 极端降水 气温 年际变化 峰型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