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藜芦醇对骨肉瘤细胞的影响:通过调节JAK2/STAT3信号通路和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相互作用
1
作者 王小丽 马国良 +3 位作者 刘瑞东 亓瑞霞 亓久德 任玉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0-427,共8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骨肉瘤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建立C57BL/6小鼠皮下荷瘤模型,白藜芦醇干预后采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分析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验证免疫细胞浸润。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通路变化。结...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骨肉瘤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建立C57BL/6小鼠皮下荷瘤模型,白藜芦醇干预后采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分析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验证免疫细胞浸润。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通路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白藜芦醇显著抑制了C57BL/6小鼠皮下荷瘤的增殖。单细胞测序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处理后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组成发生显著变化,CD8^(+)T细胞的募集得到增强。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白藜芦醇处理后,LM8骨肉瘤细胞中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活性显著降低。结论白藜芦醇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增强CD8^(+)T细胞浸润从而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JAK2/STAT3信号通路 肿瘤微环境 CD8^(+)T细胞 单细胞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丽娟 王学 +2 位作者 姜梅杰 赵书平 任玉国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81-687,共7页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碳青霉烯耐药机制,为临床经验性用药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19年4—9月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mCIM联合eCIM试验筛选碳青霉烯酶,聚合酶...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碳青霉烯耐药机制,为临床经验性用药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19年4—9月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mCIM联合eCIM试验筛选碳青霉烯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8株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中5株来自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对临床常用头孢类及加酶抑制剂药物均表现出高水平耐药的特性。所有菌株均携带金属β-内酰胺酶,7株为bla NDM-1,1株为bla IPM-4。MLST分子分型及PFGE同源性分析有6个ST序列类型,6个克隆群。ST596(3株)均为A群、ST121(1株)为C群、ST993(1株)为F群、ST91(1株)为E群、ST794(1株)为B群、ST88(1株)为D群。结论该院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主要来源于ICU,产金属酶bla NDM-1β-内酰胺酶是其主要耐药机制。ST596 A群阴沟肠杆菌短时间内在ICU存在局部流行,应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遏制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碳青霉烯耐药阴沟肠杆菌 耐药性 碳青霉烯酶 多位点序列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羧酸转运蛋白1促进胰腺导管癌细胞浸润转移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敏 王琳娜 孙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3-192,共10页
背景与目的:单羧酸转运蛋白1(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 1,MCT1)是细胞转运乳酸、丙酮酸等代谢产物及能量物质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其在胰腺导管癌中的作用及机制鲜有研究报道。该研究旨在探讨MCT1在胰腺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 背景与目的:单羧酸转运蛋白1(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 1,MCT1)是细胞转运乳酸、丙酮酸等代谢产物及能量物质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其在胰腺导管癌中的作用及机制鲜有研究报道。该研究旨在探讨MCT1在胰腺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纳入78例胰腺导管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CT1在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在体外细胞系水平上,我们运用胰腺癌细胞系PANC-1和Capan-1,运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分析沉默MCT1后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浸润的改变。为明确MCT1的相关作用机制,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miR-124-3p是MCT1的潜在调控微小RNA;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运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124-3p对MCT1的调控效果;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分别检测51对新鲜胰腺癌组织中MCT1和miR-124-3p的基因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MCT1的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相比癌旁正常组织,MCT1在胰腺导管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胰腺导管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不良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在体外细胞系水平上,沉默MCT1能够显著抑制胰腺癌细胞系PANC-1和Capan-1的增殖、迁移和浸润;miR-124-3p在胰腺癌组织中显著低表达,并且与MCT1 mRNA的表达具有显著负相关性,能够负调控MCT1的蛋白表达。结论:MCT1是胰腺导管腺癌的致癌基因,miR-124-3p能够负调控MCT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癌 单羧酸转运蛋白1 预后 转移 miR-124-3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95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刘瑞东 庄伟 +1 位作者 亓久德 李传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 195(miR-195)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近4年诊治的60例DLBCL患者,并选取同时期同年龄段于本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T)分别测定两... 目的:探讨微小RNA 195(miR-195)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近4年诊治的60例DLBCL患者,并选取同时期同年龄段于本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T)分别测定两组患者miR-195的表达量,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miR-195在DLBCL患者中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miR-195的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肿瘤直径、IPI指数评分及Ann Arbor分期密切相关;高表达miR-195的DLBCL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显著高于低表达患者(P<0.001)。结论:miR-195表达在DLBCL患者中的表达降低,miR-195与DLBCL患者肿瘤特征密切相关,高表达miR-195的DLBCL患者可获得更长的总体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microRNA-195 临床病理特征 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