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手术患者焦虑评估及心理护理 被引量:21
1
作者 郑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5-316,共2页
手术常被视为人生中的重大事件,对患者心理造成很大影响。常引起不良的消极心理反应,绝大多数手术患者都存在着焦虑,往往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及患者的预后。因此,做好手术焦虑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减少并发症... 手术常被视为人生中的重大事件,对患者心理造成很大影响。常引起不良的消极心理反应,绝大多数手术患者都存在着焦虑,往往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及患者的预后。因此,做好手术焦虑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心理 骨科手术 手术焦虑 心理护理 评估 重大事件 心理反应 手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后炎症细胞趋化因子MCP-1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马胜忠 侯铁胜 +2 位作者 张雪松 赵杰 李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66-768,共3页
目的 :探讨炎症细胞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MCP- 1 )在脊髓损伤早期的表达变化及其在脊髓继发性损伤炎症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 Nystrom法制备大鼠胸段脊髓后路压迫损伤模型 ,运用 RT- PCR技术检测脊髓损伤后 6 ... 目的 :探讨炎症细胞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MCP- 1 )在脊髓损伤早期的表达变化及其在脊髓继发性损伤炎症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 Nystrom法制备大鼠胸段脊髓后路压迫损伤模型 ,运用 RT- PCR技术检测脊髓损伤后 6 h的 MCP- 1 m RNA的表达水平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损伤后 3、6、1 2 h和 1、3、5、7d各个时间段 MCP- 1阳性细胞与损伤局部单核 /巨噬细胞数目的变化。 结果 :脊髓损伤后 ,MCP- 1 m RNA水平明显升高 ,MCP- 1阳性细胞高峰时间出现在脊髓损伤后 1 2 h至 3d,同时 ,单核 /巨噬细胞高峰时间出现在损伤后 3~ 7d。 结论 :MCP- 1、单核 /巨噬细胞均参与了脊髓损伤后早期的继发反应 ,单核 /巨噬细胞出现的高峰时间滞后于 M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趋化因子 MCP-1 单核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D与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8
3
作者 马胜忠 侯铁胜 +3 位作者 李明 赵杰 刘晓平 周银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8-129,共2页
目的 :比较经皮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automatedpercutaneouslumbardiscectomy ,APLD)与经显微内窥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 ,ME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 方法 :两组病例 (APLD组 5 2例 ,MED组 4 8例 )采... 目的 :比较经皮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automatedpercutaneouslumbardiscectomy ,APLD)与经显微内窥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 ,ME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 方法 :两组病例 (APLD组 5 2例 ,MED组 4 8例 )采用统一的病例选择标准、疗效评定标准 ,均获得 6~ 14个月的随访。结果 :APLD组有效率71 1% ,MED组有效率 87 5 % ,两组治疗有效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APLD是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治疗方法 ,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传统手术的微创化、内窥镜化 ,但术者的操作技能对疗效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经显微内窥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新分离方法及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常正奇 许建中 +2 位作者 梁进 康健 于秀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930-1935,共6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的新分离方法及其作为骨组织工程(tissue engineering bone,TEB)种子细胞的特点。方法处理脐带组织,将含有杂质较多的组织去除,使剩余组织尽可能为Wh...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的新分离方法及其作为骨组织工程(tissue engineering bone,TEB)种子细胞的特点。方法处理脐带组织,将含有杂质较多的组织去除,使剩余组织尽可能为Wharton’s jelly。采用组织块培养皿(实验组)及普通培养皿(对照组)分别分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统计组织块培养成功率及获取原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流式细胞仪检测3代细胞的表面分子,并进行成骨、成软骨、成脂诱导以鉴定其多向分化潜能。将获取的3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DBM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并检测细胞与组织工程骨的黏附率,激光共聚焦及总蛋白检测来确定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培养12 d时组织块漂浮数为0 vs 13;培养成功率为(86.0±2.7)%vs(44±4)%,细胞数量为(24.7±3.6)×104vs(5.1±1.0)×104,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3细胞阳性表达CD44+、CD73+、CD90+、CD105+,阴性表达CD34+、CD45+,具有向成骨、脂肪、软骨分化潜能。细胞在DBM上的黏附率为(81.3±4.7)%,相容性好,构建TEB上的种子细胞随时间增殖。结论新分离方法可以简化、规范操作过程,提高组织块的利用率,获取大量细胞(提高15~20倍)。细胞与DBM相容性好,可成功构建TE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块分离法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MMIA治疗后的影像学改变 被引量:4
5
作者 于秀淳 刘晓平 +1 位作者 周银 李开华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4期261-263,共3页
目的 :观察以大剂量甲氨喋呤、异环磷酰胺和阿霉素组成的MMIA方案术前化疗后骨肉瘤的影像学变化 ,评价其在检测骨肉瘤化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MMIA治疗 1 2例骨肉瘤。年龄为 5~ 39岁 ,男 3例 ,女 9例。股骨远端 5例 ,胫骨近端 4... 目的 :观察以大剂量甲氨喋呤、异环磷酰胺和阿霉素组成的MMIA方案术前化疗后骨肉瘤的影像学变化 ,评价其在检测骨肉瘤化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MMIA治疗 1 2例骨肉瘤。年龄为 5~ 39岁 ,男 3例 ,女 9例。股骨远端 5例 ,胫骨近端 4例 ,股骨近端、腓骨近端和髂骨各 1例。所有患者于术前化疗过程中行动态影像学检查 ,并计算术后标本的肿瘤细胞坏死率。所有患者均行保肢治疗。结果 :化疗后 1 2例患者中 1 1例临床症状缓解 ,1 0例疼痛消失 ;1 0例X线片显示肿瘤明显缩小、钙化 ,边界清晰 ,软组织肿胀影消失 ;1例变化不大 ,另 1例示肿物增大。 3例MRI显示化疗后肿瘤周围水肿消失 ,边界清晰 ,肿瘤缩小。术后肿瘤细胞坏死率Ⅳ级 3例 ,Ⅲ级 4例 ,Ⅱ级 3例 ,Ⅰ级 2例。 1 1例进行了 3个月~ 3年随访 ,除 3例于术后死亡 ,1例肺转移外 ,余 7例未见异常。结论 :术前MMIA治疗后 ,骨肉瘤的影像学变化与术后肿瘤细胞的坏死率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术前化疗 MMIA方案 甲氨喋呤 异环磷酰胺 阿霉素 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肌力标准指导功能训练联合下肢肌肉链训练对膝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彦国 于共荣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9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自身肌力标准指导功能训练联合下肢肌肉链训练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于本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 目的探讨自身肌力标准指导功能训练联合下肢肌肉链训练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于本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与下肢肌肉链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身肌力标准指导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及4周患肢静息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患肢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与优良率。结果术后,两组患者患肢静息状态下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_均<0.05),患肢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优良率均显著高于术前(P_均<0.05);术后2周和4周,观察组患者患肢静息状态下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_均<0.05),Lysholm膝关节评分与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_均<0.05),患肢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0.05)。结论与单一下肢肌肉链训练相比,自身肌力标准指导功能训练联合下肢肌肉链训练能够显著缓解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术后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骨关节炎 肌力标准 肌肉链训练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胛带恶性骨肿瘤切除术后肩关节功能的重建 被引量:2
7
作者 游木荣 荆珏华 +3 位作者 于秀淳 刘晓平 田大胜 钱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5期480-482,共3页
目的探讨肩胛带部恶性骨肿瘤的切除分型、保肢治疗的方法及其结果。方法 28例肩胛带部恶性骨肿瘤患者按照Malawer等提出的手术分类方法切除肿瘤,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保肢治疗,对患者进行肿瘤学结果评定,切除重建后功能评价。结果 28例患... 目的探讨肩胛带部恶性骨肿瘤的切除分型、保肢治疗的方法及其结果。方法 28例肩胛带部恶性骨肿瘤患者按照Malawer等提出的手术分类方法切除肿瘤,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保肢治疗,对患者进行肿瘤学结果评定,切除重建后功能评价。结果 28例患者中,3例失访,25例随访时间9~96个月,平均54个月,局部复发6例,死亡11例,根据Enneking肢体功能评价标准:瘤段切除灭活再植患者平均得分23分,异体骨关节移植患者平均24分,同侧锁骨翻转移植患者平均24分,人工假体置换患者平均26分。肩胛骨部分切除患者平均28.5分,全肩胛骨切除、肱骨头悬吊术患者平均25分。结论肩胛带恶性骨肿瘤可以彻底切除;其保肢方法较多,大部分患者手部功能得以保留,肩关节无痛并有一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带 骨肿瘤 切除术 重建 保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内马尾神经转移瘤1例报告并相关文献复习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明 于秀淳 惠文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944-945,F0003,共3页
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肿瘤转移至马尾神经的情况极为少见,国内尚无报道,目前可以查到的国外文献中仅报道了16例(英文14篇、葡萄牙文1篇、日文1篇)。我们于2007年3月21日收治了1例由腺癌转移到马尾神经并导致马尾神经综合征的病例.报... 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肿瘤转移至马尾神经的情况极为少见,国内尚无报道,目前可以查到的国外文献中仅报道了16例(英文14篇、葡萄牙文1篇、日文1篇)。我们于2007年3月21日收治了1例由腺癌转移到马尾神经并导致马尾神经综合征的病例.报告如下,并结合国外文献对马尾神经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发病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神经综合征 转移瘤 文献复习 硬膜内 中枢神经系统以外 国外文献 肿瘤转移 葡萄牙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部队新兵集训期间健康状况及短期干预的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赵静 吕伟波 王寿东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8期1-4,共4页
目的了解新兵集训期间的健康状况,并探讨短期综合健康干预对提高集训期间新兵健商指数的效果。方法将113名参加集训的新兵随机分为研究组(N=58)和对照组(N=55),对照组采取常规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1个月的综合健康干预,比较两... 目的了解新兵集训期间的健康状况,并探讨短期综合健康干预对提高集训期间新兵健商指数的效果。方法将113名参加集训的新兵随机分为研究组(N=58)和对照组(N=55),对照组采取常规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1个月的综合健康干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的健商指数。结果两组新兵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前后,健商指数各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前有5个健商指数项目值得警惕,分别为对身心健康的看法、医疗保健系统知识、维护健康的知识、危害健康的因素和性生活;经过1个月的综合健康干预后,研究组在对身心健康的看法等方面的健商指数均有显著提高(P<0.05),但情感状态的健商指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新兵集训期间的健康意识淡化,对疾病的预防和保健不够重视,缺乏系统的维护健康的理念。短期的健康干预手段可以帮助集训新兵树立良好的健康观,促进他们对健康的自我维护和对疾病的有效预防,进而提高部队整体的健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兵 集训 健康 健康管理 健康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血标本危急值报告流程 被引量:1
10
作者 孔令艳 于共荣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23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危急值报告流程在恶性骨肿瘤患者医疗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对43例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按照危急值报告流程实施诊疗及护理。结果43例患者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好转。结论危急值报告流程有利于提高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抢救... 目的探讨危急值报告流程在恶性骨肿瘤患者医疗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对43例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按照危急值报告流程实施诊疗及护理。结果43例患者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好转。结论危急值报告流程有利于提高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抢救的时效性和成功率,降低医疗风险,保证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骨肿瘤 化疗 血标本 危急值 报告流程 护理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IL-2、sIL-2R和TNF变化的临床意义
11
作者 徐军 马晓星 +2 位作者 于秀淳 孙文杰 杨道理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48-248,共1页
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IL┐2、sIL┐2R和TNF变化的临床意义徐军马晓星于秀淳①孙文杰杨道理(济南军区总医院免疫科,济南250031)IL-2和TNF均为体内重要的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细胞因子。sIL-2R在IL-2介导... 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IL┐2、sIL┐2R和TNF变化的临床意义徐军马晓星于秀淳①孙文杰杨道理(济南军区总医院免疫科,济南250031)IL-2和TNF均为体内重要的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细胞因子。sIL-2R在IL-2介导的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关于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软组织肿瘤 IL-2 SIL-2R T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骨肿瘤临床病理X线分析及增殖转移能力的对比研究
12
作者 于秀淳 刘晓平 +2 位作者 曲在屏 周银 丁吉元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50-253,共4页
目的探讨骨肿瘤术后复发的原因,复发后肿瘤细胞增殖转移能力的变化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其中8例的16个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PCNA、nm23蛋白的表达。结果恶性肿瘤14例,良性肿瘤3... 目的探讨骨肿瘤术后复发的原因,复发后肿瘤细胞增殖转移能力的变化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其中8例的16个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PCNA、nm23蛋白的表达。结果恶性肿瘤14例,良性肿瘤3例。2例良性肿瘤复发前后PCNA、nm23阳性率无变化;6例恶性肿瘤中,4例PCNA阳性率较原发升高,4例nm23阳性率较原发降低。结论骨肿瘤术后复发与手术操作密切相关,复发后良性肿瘤保持其原发的特性;而恶性肿瘤复发后其增殖、转移能力有较原发增强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复发 增殖细胞核抗原 X线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犬股骨微波灭活骨缺损模型的建立
13
作者 赵廷宝 范清宇 +3 位作者 周勇 张殿忠 裘秀春 尹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55-157,F003,共4页
目的 建立成年犬股骨微波灭活骨缺损的实验动物模型 ,为骨缺损修复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骨肿瘤微波治疗仪 ,以 1 5kHz频率、70W功率加热至 5 0~ 5 5℃ ,维持 2 0min ,造成犬股骨中段不同大小的骨缺损。结果 在保... 目的 建立成年犬股骨微波灭活骨缺损的实验动物模型 ,为骨缺损修复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骨肿瘤微波治疗仪 ,以 1 5kHz频率、70W功率加热至 5 0~ 5 5℃ ,维持 2 0min ,造成犬股骨中段不同大小的骨缺损。结果 在保持犬股骨连续性的前提下 ,长度 1 5cm的骨缺损 9个月时有 1 2被新生骨填充 ,长度2 5cm和 3 5cm的骨缺损 9个月时无愈合倾向 ,但后者骨折的发生率高。结论 成年犬股骨微波高温造成的骨缺损 ,长 2 5cm、宽 1 0cm 9个月不能自愈 ,适宜于各种骨修复材料的填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犬 股骨 微波灭活 骨缺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IA化疗治疗骨肉瘤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4
作者 于共荣 凌云霞 孙丽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4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MMIA化疗 治疗 骨肉瘤 并发症 观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影响新辅助化疗后骨肉瘤危险度的临床因素分析
15
作者 于秀淳 王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408-1410,1417,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新辅助化疗后骨肉瘤危险度的临床因素,探索评价新辅助化疗后高危骨肉瘤的临床指标。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2月~2006年10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5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血液学检查及X线片表现等不同指标。随访期... 目的:分析影响新辅助化疗后骨肉瘤危险度的临床因素,探索评价新辅助化疗后高危骨肉瘤的临床指标。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2月~2006年10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5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血液学检查及X线片表现等不同指标。随访期内出现复发、转移或死亡的患者归为高危组;反之归为低危组。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指标在高、低危患者间的差异。结果:55例患者中高危组25例(45%);正常生存者30例(55%)。经统计学分析发现除了化疗前肿瘤体积、化疗前AKP、化疗前LDH在两组之间存在差异外,余各项指标在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当化疗前AKP≥250IU/L、化疗前LDH≥240IU/L、化疗前肿瘤体积≥150cm^3即表明该类患者有较高的危险性,可考虑为高危骨肉瘤,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新辅助化疗 危险度临床特点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转移瘤全脊椎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立 伦登兴 +5 位作者 张浩 王丰 杨雄刚 于秀淳 张国川 胡永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72-780,共9页
目的 :探讨脊柱转移瘤行全脊椎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复发率及临床疗效。方法 :多中心回顾性收集2004年1月~2016年12月入院的共481例脊柱转移瘤患者。本研究纳入其中采用全脊椎切除术治疗的32例患者,整块切除14例,分块切除18例;男性21例,女... 目的 :探讨脊柱转移瘤行全脊椎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复发率及临床疗效。方法 :多中心回顾性收集2004年1月~2016年12月入院的共481例脊柱转移瘤患者。本研究纳入其中采用全脊椎切除术治疗的32例患者,整块切除14例,分块切除18例;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18~71岁,平均53.4±12.4岁。肿瘤原发灶:肺癌10例,乳腺癌3例,肾癌3例,前列腺癌2例,甲状腺癌2例,宫颈癌2例,胃肠道来源3例,神经系统来源(脑膜瘤、神经母细胞瘤)2例,肝癌1例,未知来源4例。随访并分析手术一般情况,术前、术后VAS评分和Frankel分级,以及术后并发症、复发、转移和生存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56.9±77.1min(130~40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160.0±1174.3ml(600~5000ml)。总体生存时间17.4±3.0个月(2~60个月),3个月生存率为96.8%,6个月生存率为73.3%,12个月生存率为44.8%。整块切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分块切除者(P<0.05)。术后1个月VAS评分由术前6.0±1.3分降至0.9±1.0分(P<0.05),疼痛缓解率达100%。25例伴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术后改善率为96%(24/25)。3例(9.4%)分别于术后4个月、6个月、12个月复发。6例(18.8%)术后1年内远处转移。9例(28.1%)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内固定失败,2例术后感染(伤口处),2例脑脊液漏,1例胸腔积液伴肺不张,1例吸入性肺炎,均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好转。结论:全脊椎切除术能明显改善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神经功能并缓解患者疼痛,同时能有效控制肿瘤复发,但其仍是一种高风险、高难度、高手术并发症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全脊椎切除术 局部复发 远处转移 生存获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转移瘤481例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丰 伦登兴 +5 位作者 张浩 杨立 杨雄刚 胡永成 于秀淳 张国川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87-794,共8页
目的 :总结分析脊柱转移瘤的发病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 :对国内3家医院(天津医院、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2007年1月~2016年12月所有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原发灶来源、侵犯部位、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进行回... 目的 :总结分析脊柱转移瘤的发病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 :对国内3家医院(天津医院、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2007年1月~2016年12月所有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原发灶来源、侵犯部位、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经临床、影像和病理检查确诊为脊柱转移瘤且医疗资料收录完整。排除标准:仅有临床、影像证据,无明确病理诊断者;不能明确排除脊柱原发肿瘤、结核、退行性病变可能的病例。对复发病例按单例计算。结果:481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男287例(59.7%),女194例(40.3%);发病年龄18~86岁,中位年龄60.0岁,以50~69岁为高发年龄,平均59.2±11.1岁,男性平均发病年龄59.6±11.5岁,女性平均发病年龄58.5±10.5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7,P>0.05)。原发肿瘤为肺癌181例,肾癌40例,女性乳腺癌29例,肝癌25例,胃肠肿瘤23例,前列腺癌20例,甲状腺癌、食管癌等肿瘤病例数均小于20例(共70例),来源不明的肿瘤93例;单纯侵及颈椎37例,胸椎135例,腰椎130例,骶椎42例,跨节段(同时累及颈、胸、腰、骶两个及以上节段)的患者137例;就诊时,出现脊髓受压症状及脊柱转移部位局部疼痛的患者281例,单纯脊柱转移部位疼痛128例,只有脊髓受压症状33例,无转移部位症状而在体检中发现脊柱转移39例;有原发肿瘤病史者75例。手术治疗314例,其中266例行开放性手术,48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保守治疗167例,应用磷酸盐等抗骨质破坏药物、放射性核素治疗、放疗及止痛、全身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结论:脊柱转移瘤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高峰为50~69岁。患者多因脊柱转移病变所致症状就诊,有明确原发肿瘤病史者较少。原发灶多为上皮或腺体来源的脏器肿瘤,尤以肺癌多见,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较少。常见侵袭部位为胸椎、腰椎,临床上以缓解症状、延缓病情发展等姑息性治疗方法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回顾性分析 多中心研究 流行病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