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患者体内甘氨双唑钠及代谢产物甲硝唑单剂量和多剂量药代动力学及排泄率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付良青 郭军华 +3 位作者 高洪志 孙成春 梁月琴 吴德政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目的 研究甘氨双唑钠 (CMNa)的单剂量和多剂量药代动力学 ,以评价CMNa的蓄积性。方法  5名肿瘤病人 ,单次或每隔 1d连续 9次静脉滴注 70 0mg·m- 2 的CMNa液 ,分别在单次和第 9次静滴后设定时间点采血 ,用高效液相色谱 二极管阵... 目的 研究甘氨双唑钠 (CMNa)的单剂量和多剂量药代动力学 ,以评价CMNa的蓄积性。方法  5名肿瘤病人 ,单次或每隔 1d连续 9次静脉滴注 70 0mg·m- 2 的CMNa液 ,分别在单次和第 9次静滴后设定时间点采血 ,用高效液相色谱 二极管阵列紫外法测定受试病人全血CMNa及其代谢产物甲硝唑浓度 ,对CMNa的血药浓度 时间数据进行了拟合 ,并对单剂量和多剂量的血药浓度 时间数据和药代动力学参数以及尿排泄率进行比较。结果 CMNa在病人体内分布及消除都很快 ,单剂量和多剂量静滴CMNa后血药浓度值和各药代动力学参数非常相近 ,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甘氨双唑钠不会在肿瘤病人体内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甘氨双唑钠 代谢产物 甲硝唑 单剂量 多剂量 药代动力学 排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奈替米星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5
2
作者 袁成 王景祥 +1 位作者 贾暖 薛作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80-182,共3页
目的研究硫酸奈替米星在大鼠体内分布和排泄情况。方法大鼠iv给药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间接光度检测(HPLC-IPD)法测定组织和体液中药物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室开放模型,不同给药剂量时... 目的研究硫酸奈替米星在大鼠体内分布和排泄情况。方法大鼠iv给药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间接光度检测(HPLC-IPD)法测定组织和体液中药物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室开放模型,不同给药剂量时其体内T1/2为3.01~3.62h;组织中药物浓度以肝、脾、肺、肾中最高,脂肪和脑中较低;平均血浆蛋白结合率为6.8%~17.4%;尿、粪和胆汁24h排泄原型药物量占给药量的74.7%,1.70%和4.84%。结论硫酸奈替米星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具有选择性,蛋白结合率低,主要经肾脏以原型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替米星 药代动力学 抗生素 HPLC-I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0例住院患者合理用药调查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孙成春 颜晗 孙军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9期682-683,共2页
目的 :对住院患者用药的合理性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出院病历 2 40份 ,根据患者的病史、诊断、病情轻重程度、诊疗计划、辅助检查、体温变化等情况综合判断用药是否合理 ,找出存在的问题 ;并主要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目的 :对住院患者用药的合理性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出院病历 2 40份 ,根据患者的病史、诊断、病情轻重程度、诊疗计划、辅助检查、体温变化等情况综合判断用药是否合理 ,找出存在的问题 ;并主要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 :在 2 40例中 ,用药合理者 180例 ( 75 .0 % ) ;用药有不合理现象或存在问题的 5 9份( 2 4.6% )。使用了抗菌药物 174例 ( 72 .5 % ) ,使用前 10位抗菌药物中有 7种为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占抗菌药物使用者的92 .0 %。结论 :该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 ,但抗菌药的使用率相对偏高 ,需要进一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住院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不良反应401例评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贾暖 孙军 +1 位作者 董玉波 孙成春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8期606-607,共2页
目的 :总结药物不良反应 (ADRs)性别、年龄和药物类型、种类上分布的特点。方法 :收集住院及门诊ADRs报道 40 1例 ,对其进行回顾性评析。结果 :共涉及药物 12 6种 ,抗菌药物 3 7种 ,居首位 ,所引起ADRs 2 3 2例(5 7.8% ) ;中药制剂 18... 目的 :总结药物不良反应 (ADRs)性别、年龄和药物类型、种类上分布的特点。方法 :收集住院及门诊ADRs报道 40 1例 ,对其进行回顾性评析。结果 :共涉及药物 12 6种 ,抗菌药物 3 7种 ,居首位 ,所引起ADRs 2 3 2例(5 7.8% ) ;中药制剂 18种 ,居第二位 ,引起ADRs 45例 (11.2 % )。结论 :及时呈报总结ADRs发生情况 ,并反馈于临床 ,有助于药物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回顾性 评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霉素对兔体内稳态时氨茶碱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孙成春 赵小元 +1 位作者 曹洋 王景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观察 6只新西兰白兔灌服克拉霉素前后对稳态时氨茶碱血药浓度及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氨茶碱血药浓度。实验分为两期 :Ⅰ期d 1~ 4为单独灌服氨茶碱至稳态 ;Ⅱ期为d 5~ 10 ,合用克拉霉素与氨... 目的 :观察 6只新西兰白兔灌服克拉霉素前后对稳态时氨茶碱血药浓度及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氨茶碱血药浓度。实验分为两期 :Ⅰ期d 1~ 4为单独灌服氨茶碱至稳态 ;Ⅱ期为d 5~ 10 ,合用克拉霉素与氨茶碱。每次给药剂量氨茶碱为 30mg·kg- 1,克拉霉素为 5 0mg·kg- 1。对两组药物动力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各药动学参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茶碱 克拉霉素 血药浓度 药物代谢动力学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 促进患者合理用药 被引量:10
6
作者 孙成春 刘世君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7期655-656,共2页
通过利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监测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分析各种监测情况,为PASS在临床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合理用药监测系统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拉定对奈替米星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袁成 王景祥 薛作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 观察头孢拉定对奈替米星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4例感染患者随机分成单用奈替米星组(NTM)和奈替米星+头孢拉定组(NTM+CPR)。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一间接光度检测(HPLC-IPD)法,测定患者单剂量静脉滴注 5... 目的 观察头孢拉定对奈替米星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4例感染患者随机分成单用奈替米星组(NTM)和奈替米星+头孢拉定组(NTM+CPR)。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一间接光度检测(HPLC-IPD)法,测定患者单剂量静脉滴注 5 mg NTM后的血清药物浓度,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同时测定尿液药物浓度及药物回收率。结果NTM组和NTM+CPR组的T1/1/2β分别为2.40±1.01h和 4.33± 1.43h(P< 0.01),AUC0~24h63.42± 30.00mg/L·h和 78.54± 32.88mg/L·h(p< 0.0 1),24h尿中 NTM W收率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NTM+CPR联用时 NTM生物利用度增高,尿中回收率下降,连续长期联用将导致体内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拉定 奈替米星 药代动力学 HPLC-I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洛地平对兔体内茶碱药动学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成春 孙军 董玉波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9期602-603,共2页
目的 :观察新西兰白兔灌服非洛地平前后茶碱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的改变。方法 :实验分为两期 ,Ⅰ期 :6只兔单独灌服氨茶碱 ,连续给药 4d后定时采血 ;Ⅱ期 :合用非洛地平与氨茶碱 7d ,每次给药量氨茶碱 3 0mg·kg 1 ,非洛地平 1mg&#... 目的 :观察新西兰白兔灌服非洛地平前后茶碱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的改变。方法 :实验分为两期 ,Ⅰ期 :6只兔单独灌服氨茶碱 ,连续给药 4d后定时采血 ;Ⅱ期 :合用非洛地平与氨茶碱 7d ,每次给药量氨茶碱 3 0mg·kg 1 ,非洛地平 1mg·kg 1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茶碱血药浓度。对两期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Ⅰ期比较 ,Ⅱ期的消除半衰期 (t1 2 β)、消除速率常数 (Ke)、表观分布容积 (V·C F)差异有极显著性或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P <0 .0 5 ) ,AUC、Cmax、tmax、Ka、t1 2α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长期合用非洛地平和氨茶碱 ,非洛地平能延缓茶碱在兔体内的消除 ,但需要密切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茶碱 非洛地平 血药浓度 药动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基西梭霉素在全胃肠外营养病人的药代动力学
9
作者 袁成 贾暖 +2 位作者 冯琳 薛作英 梁竹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观察在全胃肠外营养(TPN)时病人体内乙基西梭霉素(NTM)的药代动力学。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 -间接光度检测(HPLC_IPD)法测定7例行TPN病人和7例对照病人静滴NTM5mg·kg-1 后血清和尿中药物浓度 ,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NTM在... 目的观察在全胃肠外营养(TPN)时病人体内乙基西梭霉素(NTM)的药代动力学。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 -间接光度检测(HPLC_IPD)法测定7例行TPN病人和7例对照病人静滴NTM5mg·kg-1 后血清和尿中药物浓度 ,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NTM在体内处置符合二室开放模型 ,静滴后TPN组NTM血清峰浓度低于对照组 ,但无显著性差异 ,至5h后TPN组浓度开始高于对照组 ,至12h时已明显高于对照组 ;尿中原型药物排出率TPN组较对照组下降 ,但无显著性差异 ;TPN组与对照组血清NTM的t1/2(β)分别为(5.8±1,6)h和(3.5±1.4)h。结论病人给TPN时 ,NTM体内分布和消除变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胃肠外营养 乙基西梭霉素 药代动力学 HPLC-I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洛美沙星在感染患者的药代动力学
10
作者 袁成 周大铮 +2 位作者 曹晓芝 王景祥 刘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 观察感染患者体内盐酸洛美沙星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比较口服和静脉滴注、空腹与进餐、不同剂量、单剂量和多剂量给药时的体内过程和动力学特征,体内药物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 洛美沙星在体内均表现为一级吸收二室开放... 目的 观察感染患者体内盐酸洛美沙星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比较口服和静脉滴注、空腹与进餐、不同剂量、单剂量和多剂量给药时的体内过程和动力学特征,体内药物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 洛美沙星在体内均表现为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空腹和餐后口服洛美沙星 200 mg后,显示食物可使该药物吸收过程明显延长,T1/2ka分别为 0.39± 0.18和0.47±0.20 h,Tmax分别为1.3±0.3和1.6±0.4h,但Cmax下降不明显。单剂量空腹口服洛美沙星200,400和600 mg后,T1/2β车分别为9.8±2.9,10.7±4.0和11.2±3.9h,Cmax分别为1.5± 0.4,2.4± 0.8和 3.8± 0.9 mg·L-1,AUC0-∞与剂量呈比例增加,体内药代动力学与剂量呈线性关系;单剂量静脉滴注药物 600 mg后 Cmax为 3.1± 0.9 mg·L-1。与单剂量给药相比,400 mg,bid连续口服7d后的Cmax和AUC0-∞均显著增加,蓄积因子为1.45;600mg,每天1次连续静脉滴注7d时AUC0-∞比单剂量给药增加不明显,蓄积因子为1.10;其他参数变化不显著。在各种给药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洛美沙星 药代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酮康唑对家兔体内茶碱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的影响
11
作者 孙成春 张莉 王景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酮康唑对茶碱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氨茶碱单用及与酮康唑合用后家兔体内茶碱血清浓度 ,并对两组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酮康唑可使氨茶碱血药浓度明显降低 ;合并用药组Vd为4.70&... 目的观察酮康唑对茶碱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氨茶碱单用及与酮康唑合用后家兔体内茶碱血清浓度 ,并对两组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酮康唑可使氨茶碱血药浓度明显降低 ;合并用药组Vd为4.70±1.48L,AUC为51.94±25.51mg/(L·h) ,对照组Vd为1.39±0.61L,AUC为75.74±11.29mg/(L·h) ,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和P<0.05),其余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变化。结论两药合用时应调整氨茶碱的给药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康唑 家兔 茶碱 血药浓度 药动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丹西酮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药物动力学
12
作者 袁成 王景祥 张小化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观察奥丹西酮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性。方法8名接受顺铂 +5 -氟尿嘧啶化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单次和多次口服16mg 奥丹西酮后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 ,并用PKBP -N1程序在计算机上拟合。结果奥丹西... 目的观察奥丹西酮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性。方法8名接受顺铂 +5 -氟尿嘧啶化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单次和多次口服16mg 奥丹西酮后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 ,并用PKBP -N1程序在计算机上拟合。结果奥丹西酮表现为二房室模型,其单剂量和多剂量口服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 :T1/2β 为4.3±0.5h和5.7±0.7h(P<0.01),Cmax 为42.6±3.8μg/L和49.2±2.3μg/L(P<0.05),Tmax 为1.8±0.2h和1.8±0.1h,AUC0~∞为643.2±84.7μg/h·L和833.4±96.7μg/L·h(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多次口服奥丹西酮后与单次口服相比 ,体内有蓄积现象 ,消除能力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丹西酮 原发性肝癌 药物动力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抗癌药对奥丹西酮在原发性肺癌患者体内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13
作者 袁成 王景祥 +1 位作者 刘书盈 李晓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260-263,共4页
目的研究6种抗癌剂对奥丹西酮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奥丹西酮的药动学在21例分别应用甲氨蝶呤、5 -氟尿嘧啶、环已亚硝脲、环磷酰胺和长春新碱、顺氯氨铂的原发性肺癌患者中进行观察 ,化疗前和化疗同时服用奥丹西酮 ,其血浆浓度采用反相高... 目的研究6种抗癌剂对奥丹西酮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奥丹西酮的药动学在21例分别应用甲氨蝶呤、5 -氟尿嘧啶、环已亚硝脲、环磷酰胺和长春新碱、顺氯氨铂的原发性肺癌患者中进行观察 ,化疗前和化疗同时服用奥丹西酮 ,其血浆浓度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数据处理采用PKBP -N1程序。结果奥丹西酮吸收快 ,并符合二房室模型 ,除单/大剂量冲击疗法 ,持续应用抗癌药物均使其药动学参数发生明显变化 ,T1/2β 延长约1h ,T1/2α 发生不规则变化 ,Cmax 和AUC也明显升高 ,但Tmax 和T1/2ka 长期用药将发生体内蓄积。结论临床应用奥丹西酮防治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药 奥丹西酮 原发性肺癌 药物动力学 抗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血清和尿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 被引量:10
14
作者 袁成 杜昆 +1 位作者 朱丽青 王景祥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9-231,共3页
建立了大鼠服用厚朴提取物后的血清中及尿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色谱柱填料为Spherisorb C1 8,流动相为甲醇 -水 -冰醋酸 (体积比为 70∶ 30∶ 1) ,U V检测波长为 2 94 nm,灵敏度 0 .0 0 5AU FS。样品用甲醇沉淀蛋... 建立了大鼠服用厚朴提取物后的血清中及尿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色谱柱填料为Spherisorb C1 8,流动相为甲醇 -水 -冰醋酸 (体积比为 70∶ 30∶ 1) ,U V检测波长为 2 94 nm,灵敏度 0 .0 0 5AU FS。样品用甲醇沉淀蛋白 ,上清液酸化后用乙酸乙酯 -乙醚萃取 ,然后测定其中的药物浓度。血清和尿中的药物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 ,线性范围分别为 0 .0 5~ 2 mg/L(厚朴酚 )、0 .0 2 5~ 1mg/L (和厚朴酚 ) ;精密度和重现性良好。血清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95.6% ( RSD=3.85% )和 93.8% ( RSD=3.95% ) ,尿中分别为 96.0 % ( RSD=3.83% )和 94 .9% ( RSD=3.54 % )。药物在血清中和尿中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 0 .0 2和 0 .0 4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厚朴酚 和厚朴酚 血清 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间接光度检测法测定体液中西梭霉素 被引量:8
15
作者 袁成 王景祥 +1 位作者 梁竹 辛乃军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45-447,共3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间接光度检测法(HPLC-IPD),在流动相中加入具有紫外检测响应的检测剂烟酰胺,用紫外检测器直接测定体液中无紫外吸收的西梭霉素含量。固定相为SpherisorbC18,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2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间接光度检测法(HPLC-IPD),在流动相中加入具有紫外检测响应的检测剂烟酰胺,用紫外检测器直接测定体液中无紫外吸收的西梭霉素含量。固定相为SpherisorbC18,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20∶10∶70),内含磷酸0.05mol/L、烟酰胺0.5mmol/L、庚烷磺酸钠5mmol/L。血清样品中西梭霉素平均回收率为96.92%±4.63%,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分别为4.75%和5.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梭霉素 体液 HPLC IPD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红菌乙素对小鼠肝癌 H_(22)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景祥 何祖泽 +2 位作者 朱丽青 张黎明 孙成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88-188,共1页
竹红菌乙素对小鼠肝癌H22的抑制作用王景祥何祖泽1朱丽青张黎明孙成春(济南军区总医院药理科,济南250031)中国图书分类号R282.71;R735.7;R979.1竹黄为肉痤菌科真菌竹黄的子座〔1〕。民间用于治疗风... 竹红菌乙素对小鼠肝癌H22的抑制作用王景祥何祖泽1朱丽青张黎明孙成春(济南军区总医院药理科,济南250031)中国图书分类号R282.71;R735.7;R979.1竹黄为肉痤菌科真菌竹黄的子座〔1〕。民间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等症。笔者〔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黄 竹红菌乙素 肝肿瘤 抗肿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对硫唑嘌呤引起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郝俊文 王要军 +2 位作者 孙成春 袁成 王景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76-178,共3页
小鼠灌胃给予Aza 10mg·kg^(-1)·d^(-1)及合用Selmg·kg^(-1)·d^(-1),连续用药1wk和2wk时观察血浆ALT,全血GSH,肝组织匀浆中MDA含量和GSH-Px活力变化.结果1wk和2wk时Aza组小鼠ALT、MDA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GSH、GSH... 小鼠灌胃给予Aza 10mg·kg^(-1)·d^(-1)及合用Selmg·kg^(-1)·d^(-1),连续用药1wk和2wk时观察血浆ALT,全血GSH,肝组织匀浆中MDA含量和GSH-Px活力变化.结果1wk和2wk时Aza组小鼠ALT、MDA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GSH、GSH-Px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加Se组则与之相反,ALT、MDA均降到正常,GSH、GSH-Px也明显升高,接近正常.光镜下见Aza组肝细胞明显变性坏死,加Se组则损害很轻微,接近正常.表明Se对Aza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唑嘌呤 谷丙转氨酶 谷胱甘胱 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洛酮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成春 贾暖 +2 位作者 张霞 郝俊文 王景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88-288,共1页
纳洛酮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孙成春贾暖张霞1郝俊文2王景祥(济南军区总医院药理科、1病理科、2泌尿外科,济南250031)1996-10-23收稿,1997-03-07修回作者简介:孙成春,女,32岁,硕... 纳洛酮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孙成春贾暖张霞1郝俊文2王景祥(济南军区总医院药理科、1病理科、2泌尿外科,济南250031)1996-10-23收稿,1997-03-07修回作者简介:孙成春,女,32岁,硕士,主管药师;王景祥,男,62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肾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氮烯菲林及其代谢产物(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良青 梁月琴 +2 位作者 孙成春 李杰 吴德政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氮烯菲林及其代谢产物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血样在加入内标后用乙酸乙酯进行两次萃取 ,然后以反相柱分离 ,在 345nm处以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 :血样中没有明显的干扰峰出现 ,氮烯菲林及其代谢产...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氮烯菲林及其代谢产物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血样在加入内标后用乙酸乙酯进行两次萃取 ,然后以反相柱分离 ,在 345nm处以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 :血样中没有明显的干扰峰出现 ,氮烯菲林及其代谢产物洗脱快 ,分离好 ,线性范围分别为 0 .0 5~4 0mg·L- 1,0 .1~ 2 0mg·L- 1,最低检测限为0 .0 5mg·L- 1,相对回收率为 81.4 2 %~ 10 4 .6 7% ,变异系数小于 9.95 %。结论 :本法快速、灵敏、回收率高 ,且萃取过程简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烯菲林 高效液相色谱 药代动力学 药物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防已甲素对大鼠急性缺血性肾衰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成春 郝俊文 +1 位作者 张霞 王景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 研究汉防已甲素对急性缺血性肾衰的保护作用。方法 术前 3d开始每天 1次及术前 1h ig汉防已甲素 20mg/kg、40 mg/kg。然后制作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致急性缺血性肾衰模型,测定肾组织中 MDA、SOD、Na... 目的 研究汉防已甲素对急性缺血性肾衰的保护作用。方法 术前 3d开始每天 1次及术前 1h ig汉防已甲素 20mg/kg、40 mg/kg。然后制作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致急性缺血性肾衰模型,测定肾组织中 MDA、SOD、Na+,K+-ATP酶和Ca2+-ATP酶含量及切片观察肾脏形态。结果 缺血60min再灌注20min后肾组织中 MDA明显升高,SOD、Na+、K+-ATP酶和 Ca2+-ATP酶均显著降低。用药组 MDA显著下降,SOD和 ATP酶均明显升高。病理结果提示再灌注组肾小管上皮明显变性,而用药组损害明显减轻。结论 汉防已甲素对急性缺血性肾衰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已甲素 大鼠 急性缺血性肾衰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