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11例报告 被引量:4
1
作者 寇仁业 朱荣 +4 位作者 孙桂武 芦兆桐 胡晨虎 李晓华 邹志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6-47,共2页
乳糜胸是食管癌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积极治疗,多数患者可获痊愈。本文报告11例,着重探讨其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36~64岁,平均53.6岁。病变位于食管中段9例,下段2例。行左侧剖胸、食管胃主动脉... 乳糜胸是食管癌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积极治疗,多数患者可获痊愈。本文报告11例,着重探讨其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36~64岁,平均53.6岁。病变位于食管中段9例,下段2例。行左侧剖胸、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9例,右侧剖胸(经食管裂孔游离胃)、食管胃右胸顶吻合和右颈部吻合各1例。病变长度为5~9cm,平均6.3cm。每日引流量310~5620ml,平均825ml。持续天数6~19天,平均9.5天。全部病例的肿瘤均与支气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并发症 乳糜胸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覆膜支架治疗食管胃胸内吻合口瘘17例 被引量:6
2
作者 胡风标 邹志强 +3 位作者 袁耒 隋刚 许世宁 卢兆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668-2670,共3页
目的:总结食管覆膜支架治疗食管胃胸内吻合口瘘的疗效、经验。方法:整理、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食管造影或胃镜确诊的17例食管胃胸内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17例患者在确诊后立即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和对症处理,待... 目的:总结食管覆膜支架治疗食管胃胸内吻合口瘘的疗效、经验。方法:整理、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食管造影或胃镜确诊的17例食管胃胸内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17例患者在确诊后立即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和对症处理,待病情稳定后,在胃镜直视下行食管覆膜支架植入术。结果:17例患者可回收食管覆膜支架置入操作全部成功,放置位置合适;术中无严重并发症;置入支架后胸水明显减少,患者恢复顺利。结论:食管覆膜支架治疗食管胃胸内吻合口瘘,封堵瘘口疗效确切,成功率高,严重并发症少,是治疗食管瘘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胸内吻合口瘘 食管支架 食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切除肺癌十例
3
作者 寇仁业 邹志强 +3 位作者 袁耒 许世宁 尹立国 麻彬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34-334,共1页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肺癌 临床资料 手术 微创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外侧切口胸膜外切除纵膈肿瘤7例报告
4
作者 李晓华 孙桂武 卢兆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34-35,共2页
前上纵膈肿瘤由于位置表浅,多主张采用胸部前外侧切口进行切除。我们对7例前上纵膈肿瘤行前外侧切口胸膜外切除,同期57例采用前外侧切口胸腔内切除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其术后失血量、肺功能变化、术后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认为该术... 前上纵膈肿瘤由于位置表浅,多主张采用胸部前外侧切口进行切除。我们对7例前上纵膈肿瘤行前外侧切口胸膜外切除,同期57例采用前外侧切口胸腔内切除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其术后失血量、肺功能变化、术后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认为该术式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外 前外侧切口 纵膈肿瘤 肺功能 壁层胸膜 失血量 纵隔胸膜 术式 外切除 济南军区总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右侧食管癌经左胸后外切口手术的体会 被引量:3
5
作者 胡畏虎 孙桂武 +1 位作者 朱荣 寇仁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62-363,共2页
主动脉弓右侧食管癌多采用右胸切口.暴露较好。但因切口多.术后并发症高.有一定缺点。作者采用左侧剖胸7例.计弓上吻合术4例.颈部吻合术3例。术中遇到粘连严重者4例.分离困难时奇静脉损伤3例,采用主动脉弓游离牵开的方法进行处理,取得... 主动脉弓右侧食管癌多采用右胸切口.暴露较好。但因切口多.术后并发症高.有一定缺点。作者采用左侧剖胸7例.计弓上吻合术4例.颈部吻合术3例。术中遇到粘连严重者4例.分离困难时奇静脉损伤3例,采用主动脉弓游离牵开的方法进行处理,取得了满意效果。手术要点:结扎肋间动静脉不宜超过3支;牵拉主动脉弓时用力要缓慢轻柔.不可过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拉开 食管肿瘤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6
作者 颜文龙 卢兆桐 +5 位作者 王丽 张梅 邹志强 袁耒 胡凤标 隋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1-633,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对食管癌患者进行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6月连续接诊的60例食管癌患者为试验组,另选取6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主要观察R、K、Angle、MA、CI及... 目的:研究分析对食管癌患者进行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6月连续接诊的60例食管癌患者为试验组,另选取6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主要观察R、K、Angle、MA、CI及LY30值的变化,分析食管癌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食管癌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其TEG参数R、K值显著减小,Angle、MA、CI值则显著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食管癌组病理分期的提高、患者年龄增大,差异更加显著(P<0.05)。结论:食管癌可导致机体呈现高凝状态,并且这种改变与病理分期和发病年龄呈正相关。食管癌患者术前行TEG检测具有很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TEG 凝血 病理分期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上皮-肌上皮癌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郑金锋 马淑芳 +2 位作者 景洪标 耿明 袁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观察气管上皮-肌上皮癌(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EMC)的临床病理学、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组织学、免疫组化及组织化学技术对1例气管EMC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标记,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 目的观察气管上皮-肌上皮癌(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EMC)的临床病理学、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组织学、免疫组化及组织化学技术对1例气管EMC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标记,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者男性,25岁,肿瘤病理组织学表现为分叶状生长,管状和实性区混合存在。瘤细胞由上皮和肌上皮细胞组成,呈双层腺管样结构。免疫组化染色示:上皮细胞CK、EMA均(+),肌上皮细胞SMA、S-100、p63、HHF35、GFAP均(+),管状结构周围PAS染色(+)。结论原发于气管的EMC十分罕见,影像学具有一定特征,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应与多形性腺瘤、肌上皮瘤、嗜酸细胞瘤、腺样囊性癌等鉴别;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肿瘤 上皮-肌上皮癌 气管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C57BL/6小鼠Lewis肺癌生长及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卢兆桐 李福泉 +2 位作者 邹志强 袁耒 王玉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利用Lewis肺癌动物模型探讨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肺癌生长及转移的影响。方法用16只C57BL/6小鼠分别建立Lewis肺癌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S组)和MSC组,每组8只。MSC组分别于接瘤后第7、12、17天时,尾静脉注射脐带MSC(1... 目的利用Lewis肺癌动物模型探讨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肺癌生长及转移的影响。方法用16只C57BL/6小鼠分别建立Lewis肺癌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S组)和MSC组,每组8只。MSC组分别于接瘤后第7、12、17天时,尾静脉注射脐带MSC(1×106/只),在第21天时处死全部荷瘤小鼠,观察瘤体生长情况及肺转移情况。结果 NS组和MSC组的平均瘤体质量分别为(4.587 5±1.04)g、(4.155±1.13)g,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NS组和MSC组的平均肺转移数分别为(3.75±1.39)个、(1.13±1.13)个,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制转移率为70.0%。结论脐带来源的MSC对C57BL/6小鼠Lewis肺癌本身的生长无影响,但能够抑制肿瘤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IS肺癌 脐血干细胞移植 间质干细胞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切除术支气管残端器械缝合技术的改进 被引量:4
9
作者 胡凤标 寇仁业 +4 位作者 邹志强 袁耒 许世宁 尹立国 麻彬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203-1204,共2页
目的探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的处理技术,以避免或减少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采用支气管缝合器关闭支气管残端。从缝合器的浅面做肺切除术,支气管残端用1-0带针编织涤纶线在器械缝合的深面做水平交叉U字缝合。通过该... 目的探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的处理技术,以避免或减少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采用支气管缝合器关闭支气管残端。从缝合器的浅面做肺切除术,支气管残端用1-0带针编织涤纶线在器械缝合的深面做水平交叉U字缝合。通过该法3年来共施行肺切除术107例,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操作方便,支气管残端短,缝合牢固;术后无残端液体潴留和肉芽肿形成,全组无支气管胸膜瘘发生。结论该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支气管残端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切除术 支气管残端 支气管残端缝合器 技术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hnRNP A2/B1免疫组化及定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兆桐 付强 +4 位作者 耿明 尹格平 丁吉元 寇仁业 邹志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02-1204,共3页
目的 :探讨 hn RNP A2 / B1对非小细胞肺癌 (NSCL C)的诊断价值及与 NSCL C临床病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标本系胸外科手术切除的石蜡包埋组织或新近手术切除标本 ,其中原发性 NSCL C39例、肺良性肿瘤 2 2例、正常肺 5 0例 ,各组... 目的 :探讨 hn RNP A2 / B1对非小细胞肺癌 (NSCL C)的诊断价值及与 NSCL C临床病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标本系胸外科手术切除的石蜡包埋组织或新近手术切除标本 ,其中原发性 NSCL C39例、肺良性肿瘤 2 2例、正常肺 5 0例 ,各组年龄、性别均具可比性。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和流式细胞术 (FCM)分别检测肺组织 hn RNP A2 / B1的表达及细胞内 hn RNPA2 / B1的含量。 结果 :(1) NSCL C组 hn RNP A2 / B1免疫组化表达阳性率 (74 .4 % )显著高于肺良性肿瘤组 (4 0 .1% ,P<0 .0 1)及正常肺组 (38.0 % ,P<0 .0 1) ,NSCL C组中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 (94 .7% )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5 5 .0 % ,P<0 .0 5 ) ;(2 ) NSCL C细胞内 hn RNP A2 / B1定量测定含量 (6 7.2 5± 14 .0 2 ,阳性率 82 .1% )显著高于肺良性肿瘤细胞 (31.79±6 .79,阳性率 4 .5 % ,P<0 .0 1)及正常肺细胞 (30 .15± 5 .85 ,阳性率 0 ,P<0 .0 1) ,NSCL C组中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 (10 0 % )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6 5 .0 % ,P<0 .0 5 )。 结论 :hn RNP A2 / B1对 NSCL C的诊断、病情预测、判断淋巴结转移的程度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FCM与免疫组化方法相比 ,具有阳性率高、简便、快速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 HNRNP A2/B1 免疫组织化学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段食管癌切除后不同吻合部位的比较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晨虎 赵堂海 +2 位作者 孙丽娟 樊宝昌 孙桂武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72-572,共1页
关键词 中段食管癌 外科手术 吻合术 吻合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高分化类癌1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尹立国 许世宁 +2 位作者 邹志强 段亮 袁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82-782,共1页
关键词 肺肿瘤 高分化类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组织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寇仁业 张宝仁 +1 位作者 孙桂武 朱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89-291,共3页
食管癌组织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寇仁业,张宝仁,孙桂武,朱荣人类多种肿瘤细胞存在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有关食管癌ER、PR的研究起步较晚。Mats... 食管癌组织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寇仁业,张宝仁,孙桂武,朱荣人类多种肿瘤细胞存在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有关食管癌ER、PR的研究起步较晚。Matsuoka[1]1987年首次报道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雌激素 孕激素 受体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胃单层外翻褥式吻合法治疗贲门癌的临床观察
14
作者 李晓华 孙桂武 +2 位作者 朱荣 寇仁业 卢兆桐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32-32,共1页
贲门癌经胸部手术既往多采用传统的内翻双层套入式吻合法。该法主要的缺点为内翻后管腔相对狭窄,吻合口内粘膜对合不整齐,胃液返流时易引起食管刺激症状。我们自1988年10月至1992年8月对23例较小贲门癌行食管胃单层外翻褥式吻合,意在观... 贲门癌经胸部手术既往多采用传统的内翻双层套入式吻合法。该法主要的缺点为内翻后管腔相对狭窄,吻合口内粘膜对合不整齐,胃液返流时易引起食管刺激症状。我们自1988年10月至1992年8月对23例较小贲门癌行食管胃单层外翻褥式吻合,意在观察术后愈合效果及吻合口狭窄,食管返流症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吻合法 临床观察 吻合口 胸部手术 粘膜纹 内翻 刺激症状 胃底贲门部 愈合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经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肺切除56例
15
作者 寇仁业 孙桂武 +3 位作者 邹志强 袁耒 许世宁 麻彬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82-283,共2页
目的 探讨经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肺切除在肺癌外科治疗中的疗效和价值。方法 对 5 6例肺癌患者施行了经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肺切除术。结果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 8.93 % (5 / 5 6) ,死亡 1例 (1.79% )。随访率为 96.4% ,术后 1、3、5年生存... 目的 探讨经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肺切除在肺癌外科治疗中的疗效和价值。方法 对 5 6例肺癌患者施行了经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肺切除术。结果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 8.93 % (5 / 5 6) ,死亡 1例 (1.79% )。随访率为 96.4% ,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72 .7% (4 0 / 5 5 )、3 1.4% (11/ 3 5 )和 17.4% (4 / 2 3 )。结论 经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肺切除术安全性较好 ,可增加手术切除率 ,为晚期肺癌的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 ,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外科治疗 肺癌 经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肺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肿瘤环形切除成形术三例
16
作者 寇仁业 邹志强 +5 位作者 袁耒 许世宁 麻彬 尹立国 孙桂武 宁继顺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气管肿瘤 环形切除成形术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贲门癌术后2种少见并发症
17
作者 卢兆桐 寇仁业 +1 位作者 朱荣 孙桂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69-370,共2页
我院自1964年4月~1986年12月行食管贲门癌切除462例,其中发生各种并发症76例次,有2种少见并发症,报告如下。1.吻合口一主动脉瘘本组5例,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43~61岁。均行食管胃主动脉弓前上吻合术。手术后出血时间发生在19~53天... 我院自1964年4月~1986年12月行食管贲门癌切除462例,其中发生各种并发症76例次,有2种少见并发症,报告如下。1.吻合口一主动脉瘘本组5例,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43~61岁。均行食管胃主动脉弓前上吻合术。手术后出血时间发生在19~53天。主要表现为反复大量呕血、便血或胸部引流口出血。2次开胸探查1例,术中发现主动脉弓降部上缘有0.5×0.2cm裂口向外喷血,仔细检查证实为吻合口一主动脉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贲门癌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抗癌药对奥丹西酮在原发性肺癌患者体内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18
作者 袁成 王景祥 +1 位作者 刘书盈 李晓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260-263,共4页
目的研究6种抗癌剂对奥丹西酮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奥丹西酮的药动学在21例分别应用甲氨蝶呤、5 -氟尿嘧啶、环已亚硝脲、环磷酰胺和长春新碱、顺氯氨铂的原发性肺癌患者中进行观察 ,化疗前和化疗同时服用奥丹西酮 ,其血浆浓度采用反相高... 目的研究6种抗癌剂对奥丹西酮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奥丹西酮的药动学在21例分别应用甲氨蝶呤、5 -氟尿嘧啶、环已亚硝脲、环磷酰胺和长春新碱、顺氯氨铂的原发性肺癌患者中进行观察 ,化疗前和化疗同时服用奥丹西酮 ,其血浆浓度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数据处理采用PKBP -N1程序。结果奥丹西酮吸收快 ,并符合二房室模型 ,除单/大剂量冲击疗法 ,持续应用抗癌药物均使其药动学参数发生明显变化 ,T1/2β 延长约1h ,T1/2α 发生不规则变化 ,Cmax 和AUC也明显升高 ,但Tmax 和T1/2ka 长期用药将发生体内蓄积。结论临床应用奥丹西酮防治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药 奥丹西酮 原发性肺癌 药物动力学 抗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魏煜程 胡风标 +2 位作者 沈毅 徐林浩 林乐胜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71-1273,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病人外周血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状况以及手术对该表达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和46例食管鳞癌病人术前、术后8 d、术后30 d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液上清中Th1类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病人外周血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状况以及手术对该表达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和46例食管鳞癌病人术前、术后8 d、术后30 d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液上清中Th1类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NF-γ)和Th2类细胞因子白介素4、6、10(IL-4、IL-6、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食管鳞癌病人外周血Th1类细胞因子IL-2、INF-γ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h2类细胞因子IL-6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达趋势与肿瘤的TNM分期相关;手术后上述表达情况逆转。结论食管鳞癌病人外周血Th2细胞功能增强,Th1细胞功能减弱;手术可逆转食管鳞癌病人Th1、Th2状态;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动态检测可能为反映食管癌预后和转移或复发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手术治疗 外周血 TH1 TH2 细胞因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雾化吸入氟脲嘧啶后血清及组织药物浓度测定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晓华 袁成 +1 位作者 孙桂武 卢兆桐 《肺癌杂志》 1999年第2期93-94,共2页
目的 观察肺癌患者雾化吸入氟脲嘧啶(5FU)后血清及呼吸系统组织中药物的分布。方法 10例肺癌患者给予1.25%5FU40ml雾化吸入,每日2次;同期10例条件相同的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5FU0.75g静脉滴注,每日1次。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 目的 观察肺癌患者雾化吸入氟脲嘧啶(5FU)后血清及呼吸系统组织中药物的分布。方法 10例肺癌患者给予1.25%5FU40ml雾化吸入,每日2次;同期10例条件相同的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5FU0.75g静脉滴注,每日1次。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用药后血清及呼吸系统组织中5FU浓度。结果 雾化给药组5FU最高血清浓度为(4.59±1.77)mg/L,静脉组为(10.46±1.46)mg/L(P<0.001)。雾化给药组在大气道内的药物浓度显著高于静脉组(P<0.05),而在周围肺、肺门淋巴结及肿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5FU雾化吸入途径给药可使呼吸系统组织中5FU浓度高,血清中浓度低,因而能减轻毒性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药物疗法 雾化吸入 5-FU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