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6-2010年河南省洛阳市0~14岁儿童伤害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闫云燕 隋海生 张华 《中国健康教育》 2012年第4期291-294,共4页
目的掌握2006—2010年河南省洛阳市0~14岁儿童伤害流行状况,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评价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对洛阳3家哨点医院门诊首次因伤害就诊的病人进行面对面询问调查。结果 2006—2010年共收集到0... 目的掌握2006—2010年河南省洛阳市0~14岁儿童伤害流行状况,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评价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对洛阳3家哨点医院门诊首次因伤害就诊的病人进行面对面询问调查。结果 2006—2010年共收集到0~14岁伤害病例8130例,男女比例为2.1∶1;前4位的伤害原因分别为跌倒/坠落(41.1%)、机动车车祸(14.1%)、钝器伤(11.8%)、烧烫伤(10.7%),不同年龄组伤害原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6.5,P<0.01);伤害发生的高峰时间在每年的5—10月;伤害发生的地点前3位为家中(41.2%)、公路/街道(23.4%)和学校(18.2%);58.6%伤害是在休闲活动时发生的,位居首位;伤害中非故意伤害最多(91.0%);伤害发生部位最多的是头部(53.0%);伤害结局中治疗后回家占51.7%,观察/住院/转院占46.9%。结论洛阳市儿童伤害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伤、机动车车祸、钝器伤和烧烫伤,大多为非故意伤害和轻度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 监测 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河南省洛阳市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杨晓华 闫云燕 李爱红 《中国健康教育》 2011年第9期664-666,共3页
目的了解2009年洛阳市伤害流行状况,为评价干预效果、制定伤害干预措施和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对洛阳3家哨点医院首次因伤害就诊的门诊病人进行面对面询问调查。结果 2009年共收集到伤害病例13 110例,前3... 目的了解2009年洛阳市伤害流行状况,为评价干预效果、制定伤害干预措施和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对洛阳3家哨点医院首次因伤害就诊的门诊病人进行面对面询问调查。结果 2009年共收集到伤害病例13 110例,前3位的伤害原因分别为跌倒/坠落(27.6%)、机动车车祸(23.1%)和钝器伤(20.7%);在校学生伤害比例最高(15.8%);伤害发生的地点最多的是公路/街道(34.1%);伤害较多月份集中在4~8月;39.4%伤害是在休闲活动时发生的,位居首位;伤害中非故意伤害最多(77.4%);伤害发生部位最多的是头部(45.6%);53.1%为轻度伤害,39.6%为中度伤害,7.3%为重度伤害;伤害结局中,治疗后回家的占52.5%,观察/住院/转院占46.0%。结论洛阳市伤害监测结果为伤害干预提供了重点干预人群和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减少伤害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对评价干预效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 监测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洛阳市社区老年人跌落伤害干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闫云燕 李爱红 杜爱兰 《中国健康教育》 2012年第4期332-334,共3页
目的探索在社区开展老年人跌落伤害的干预方法。方法在洛阳市一个老龄化社区进行跌落伤害的社区诊断,采用定性和定量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社区跌落伤害的相关危险因素和评估干预效果的基线数据,对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开展为期18个月的... 目的探索在社区开展老年人跌落伤害的干预方法。方法在洛阳市一个老龄化社区进行跌落伤害的社区诊断,采用定性和定量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社区跌落伤害的相关危险因素和评估干预效果的基线数据,对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开展为期18个月的干预,采用定量调查和观察法收集数据,进行干预前后比较。结果干预后,社区环境有所改善,老人相关知识和健康行为明显提高,跌落人次年发生率从干预前的18.0%下降到干预后的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P<0.05),跌落发生常见的几个原因所占的比例从干预前的71.6%下降到干预后的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P<0.05),但跌落发生率干预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P>0.05)。结论针对社区存在的跌落伤害危险因素实施综合性干预策略,对防控社区跌落伤害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老年人 跌落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12年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居民伤害死亡状况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建云 李辉 《中国健康教育》 2014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分析2010—2012年河南省新安县居民伤害死亡状况,为制定伤害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0—2012年河南省新安县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中常住居民的伤害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使用国家推荐的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和Exc... 目的分析2010—2012年河南省新安县居民伤害死亡状况,为制定伤害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0—2012年河南省新安县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中常住居民的伤害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使用国家推荐的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和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安县居民伤害死亡居全死因的第4位,死亡率62.53/10万,标化死亡率59.30/10万,占全死因的9.54%。伤害前5位死因依次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意外中毒、淹死,占伤害死亡的84.02%。婴儿主要死因为机械性窒息;幼儿主要死因为淹死;青少年第1位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占40.00%,第2位为淹死,占30.00%;青年人第1位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占52.94%,第2位为自杀,占9.66%;中年人第1位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占53.21%,第2位为意外跌落,占14.44%;老年人第1位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占46.67%,第2位为自杀,占16.92%,第3位为意外跌落,占14.87%。结论伤害严重威胁新安县居民的生命健康,特别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应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降低伤害的发生和死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 死亡率 标化死亡率 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卫生方式及干手措施对手卫生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玉勤 高丽君 +6 位作者 赵奇 唐振强 吕明洁 杨琼 赵进奎 袁中良 刘吉起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6-469,共4页
目的调查不同手卫生方式和干手措施对手卫生效果的影响,提高手卫生质量。方法选择河南省8所哨点医院不同科室的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观察医护人员手卫生方式及干手措施,比较不同手卫生方式及干手措施的手卫生微生物检测合格率。结果共... 目的调查不同手卫生方式和干手措施对手卫生效果的影响,提高手卫生质量。方法选择河南省8所哨点医院不同科室的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观察医护人员手卫生方式及干手措施,比较不同手卫生方式及干手措施的手卫生微生物检测合格率。结果共调查医护人员699人次,执行手卫生者572人次,手卫生依从率为81.83%。洗手是最常用的手卫生措施,占39.34%。监测结果显示,采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的合格率最高,为97.92%,不同手卫生方式的手卫生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03,P<0.001)。干手措施以自然风干为主(79.37%),一次性纸巾、自动风干机和其他方式所占比率分别为14.69%、1.75%和4.20%。不同干手措施后的手卫生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洗手组和先洗手后卫生手消毒组别中,均为使用一次性纸巾干手后的合格率最高,分别为80.70%、96.30%。结论涂抹速干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效果可靠,最佳干手措施应首选一次性干手纸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消毒 洗手 手卫生 速干手消毒剂 一次性干手纸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甲型H1N1流感大型暴发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8
6
作者 于燕 朱鑫 +3 位作者 郭万申 范军星 张延炀 范天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45-847,共3页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暴发 流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T1基因多态性与肝癌的遗传易感性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秀峰 张小燕 +6 位作者 边建超 江峰 王其军 张竹梅 王启敏 曹燕燕 汤伯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07-211,共5页
目的 :探讨N 乙酰化转移酶 1(NAT1)基因多态性与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RFLP技术检测 96例肝癌患者和 173例对照的NAT1基因型 ,并分析NAT1与环境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 :病例组等位基因NAT1 3,NAT1 4 ,NAT1 10和NAT1 ... 目的 :探讨N 乙酰化转移酶 1(NAT1)基因多态性与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RFLP技术检测 96例肝癌患者和 173例对照的NAT1基因型 ,并分析NAT1与环境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 :病例组等位基因NAT1 3,NAT1 4 ,NAT1 10和NAT1 14B的频率分别是 2 0 .3%、5 0 .5 %、2 4 .0 %和 5 .2 % ,基因型NAT1 3/ 3、NAT1 3/ 4、NAT1 3/ 10、NAT1 3/ 14B、NAT1 4 / 4、NAT1 4 / 10、NAT1 4 / 14B、NAT1 10 / 10和NAT1 10 / 14B的频率分别是 4 .2 %、2 5 .0 %、3.1%、4 .2 %、31.3%、10 .4 %、3.1%、14 .7和 4 .2 %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NAT1快型和慢型的频率分别是 32 .3%和 6 7.7% ,与对照组相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NAT1 10与职业暴露存在交互作用 ,OR值为 3.4 0 (95 %CI:1.0 3~ 11.2 2 ) ,与其它环境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NAT1基因多态性与肝癌不存在关联 ,NAT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N-乙酰化转移酶1 基因多态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立克次体血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志伟 郝宗宇 +1 位作者 卫海燕 张爱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7-469,共3页
关键词 立克次体 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河南省 血清学 吸血节肢动物 微量免疫荧光 胞内寄生 鼠血清 脊椎动物 分布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效果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建庄 闫梅 +1 位作者 段海艳 杨琼 《中国医院管理》 2014年第9期15-18,共4页
以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对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现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改革在提升了医院服务质量和社会公信力的同时,仍然存在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医管局权责不明晰、财政补偿机制不完善、... 以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对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现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改革在提升了医院服务质量和社会公信力的同时,仍然存在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医管局权责不明晰、财政补偿机制不完善、内部治理改革所需要的外部条件缺失、产权结构单一等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主要包括:强化政府中立角色和政府责任;推进信息公开与问责制度,完善监督评估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管理办法;实施股权结构多元化经营;坚持并完善理事会型法人治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法人治理结构 改革 公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山银花挥发性组分的比较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鹏云 管维 +4 位作者 李蓉 龙春霞 卢俊文 林淑绵 张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8-184,共7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法提取山银花挥发性成分的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和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分别对HS-SPME法和水蒸气蒸馏(steam distill...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法提取山银花挥发性成分的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和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分别对HS-SPME法和水蒸气蒸馏(steam distillation,SD)法的提取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HS-SPME法的优化条件为萃取温度60℃、平衡时间25 min、萃取时间60 min、解吸时间5 min,该条件下鉴定出59种组分,占总量的97.17%,主要成分为萜烯类、醇类和醛类;SD法的提取物鉴定出68种组分,占总量的91.69%,主要成分为醇类、醛类和酮类。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组分种类及含量差异较大。该研究为山银花的质量鉴定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银花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 水蒸气蒸馏法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NusA促溶标签原核表达Butelase 1蛋白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起涛 朱彦策 +4 位作者 王伟杰 陈佩格 孙士平 郭婉莹 郑悦亭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115-119,共5页
为获得可溶性Butelase 1蛋白,将Butelase 1基因插入到带有NusA促溶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上,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诱导表达,用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的可溶性蛋白,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 为获得可溶性Butelase 1蛋白,将Butelase 1基因插入到带有NusA促溶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上,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诱导表达,用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的可溶性蛋白,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蛋白的表达情况。酶切和测序结果证实p ET21b-His6-NusA-Butelase 1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诱导后表达的融合蛋白大小为94.9 k D,主要为可溶性表达,部分为包涵体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纯化得到的His6-NusA-Butelase 1融合蛋白用抗His6-Tag抗体鉴定时为特异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telase 1 促溶标签 NUSA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检测背景下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和乙胺丁醇耐药模式分析
12
作者 郭腾飞 王珍珍 +4 位作者 侯义 赵战勤 祖向阳 江涛 薛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27-1232,共6页
目的研究洛阳市和县区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与乙胺丁醇耐药模式,指导临床用药,补充当地耐药结核的流行病学数据。方法该研究共纳入2941例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的阳性结果,评估与链霉素和乙胺丁醇耐药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在被纳入的2941... 目的研究洛阳市和县区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与乙胺丁醇耐药模式,指导临床用药,补充当地耐药结核的流行病学数据。方法该研究共纳入2941例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的阳性结果,评估与链霉素和乙胺丁醇耐药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在被纳入的2941例HRM阳性病例中,18.4%对链霉素耐药,8.0%对乙胺丁醇耐药,男性对链霉素和乙胺丁醇耐药率均高于女性(19.0%vs 16.9%,P=0.129;8.0%vs 7.9%,P=0.987),城市群体高于乡村(21.3%vs 16.6%,P=0.002;9.8%vs 6.9%,P=0.004),复诊群体远高于初诊患者(25.8%vs 17.3%,P<0.001;12.1%vs 7.4%,P=0.002),年龄<51岁群体链霉素耐药率高于年龄>50岁的群体(21.1%vs 16.1%,P<0.001)。按年龄分层,链霉素及乙胺丁醇最高耐药率,男性分别出现在31~35岁和56~60岁,而女性则分别出现在21~25岁及56~60岁。多变量模型中,在调整了涂片结果和年份检测后,既往治疗史、年龄<51岁、城镇地区与链霉素和乙胺丁醇耐药性呈正相关。结论该地区男性、既往治疗史、年龄<51岁和城镇居住群体是链霉素与乙胺丁醇耐药结核的重点监测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模式 分子耐药 链霉素 乙胺丁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