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感染与抗感染研究进展
1
作者 毛福超 翟崇凯 +4 位作者 田文静 王聪慧 宋敏杰 王迎鲜 张贺伟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1-1291,共11页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是一种新型肠道冠状病毒,主要感染哺乳仔猪,临床表现为腹泻、呕吐、脱水等症状,发病率可达100%。PDCoV严重危害新生仔猪健康,现已成为引起猪群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PDCoV通过膜融合...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是一种新型肠道冠状病毒,主要感染哺乳仔猪,临床表现为腹泻、呕吐、脱水等症状,发病率可达100%。PDCoV严重危害新生仔猪健康,现已成为引起猪群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PDCoV通过膜融合及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侵入宿主细胞,S蛋白是病毒侵入细胞的主要结构,表面氨基肽酶N、小窝蛋白是病毒侵入细胞的关键位点。此外,表面氨基肽酶N目前被认为是PDCoV跨物种传播的重要位点。细胞通过干扰素(IFN)基因表达、胆固醇代谢及N蛋白泛素化等途径引发抗感染。PDCoV通过自身结构蛋白、辅助蛋白及非结构蛋白等通过干扰IFN的表达及诱导侵染细胞凋亡等途径产生免疫逃避,进而持续侵染宿主细胞。目前用于预防和控制PDCoV感染的商业疫苗或抗病毒药物多在试验研发阶段或初上市阶段,其对PDCoV的预防和控制的临床效果亟需市场验证。尤其是针对病毒复制、免疫逃逸、抗PDCoV宿主因子等靶点开发的抗病毒药物或疫苗,为未来开发新型疫苗或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坚实的基础。笔者通过阐述PDCoV与宿主之间的感染和抗感染机制,探究多种抗病毒药物抑制PDCoV感染的潜在作用机制,为研究PDCoV致病机制、抗PDCoV感染治疗以及新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 致病性 免疫逃逸 抗病毒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H3N8亚型禽流感病毒SQ03株的分离鉴定与免疫原性评价
2
作者 张盼涛 朱巧艳 +4 位作者 王勋 王莹 高艳艳 高彬文 张贺伟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8-86,共9页
为研究我国H3N8亚型禽流感病毒(AIV)遗传变异情况,研究从江苏某商品蛋鸡群采集病料进行病原分离鉴定、血凝素(H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SPF鸡回归试验,并采用分离病毒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SPF鸡,评价其免疫原性。结果显示:分离病毒为新型... 为研究我国H3N8亚型禽流感病毒(AIV)遗传变异情况,研究从江苏某商品蛋鸡群采集病料进行病原分离鉴定、血凝素(H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SPF鸡回归试验,并采用分离病毒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SPF鸡,评价其免疫原性。结果显示:分离病毒为新型H3N8亚型(AIV),命名为A/chicken/Suqian/SQ03/2022(H3N8),以下简称SQ03株;该分离株HA基因属于欧亚禽分支,HA蛋白的裂解位点为PEKQTR↓GLF,为低致病性AIV,与我国2021—2022年分离的鸡源H3N8亚型AIV同源性最高,核苷酸相似性为98.6%~99.5%,而与我国2005年分离的鸭源毒株核苷酸相似性仅为87.8%,并且HA基因发生了较大的遗传变异;SQ03株按照106.0 EID50/只滴鼻途径感染SPF鸡后第3天出现甩鼻、张口呼吸等临床症状,感染后第5天排毒率达到100%,剖检可观察到鼻甲和气管内有黏液渗出物、肾脏肿大等病变;SPF鸡免疫油乳剂灭活疫苗后14 d HI抗体效价几何平均值达到8.2 log2,免疫后21 d达到10.3 log2,可为免疫鸡提供针对H3N8亚型AIV的完全攻毒保护。研究表明,SQ03株为我国当前流行的新型H3N8亚型AIV,具有较强致病性和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新型H3N8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的效力检验用毒和疫苗候选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3N8亚型禽流感病毒 蛋鸡 HA基因 灭活疫苗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NA疫苗在动物传染病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翟崇凯 毛福超 +3 位作者 田文静 王聪慧 王迎鲜 张贺伟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共12页
与传统疫苗相比,mRNA疫苗具有安全性高、有效性好、研发周期短等特点,使其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mRNA疫苗在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流感、埃博拉病毒病、寨卡病毒病等人类疾病的防控中取得了巨大进展... 与传统疫苗相比,mRNA疫苗具有安全性高、有效性好、研发周期短等特点,使其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mRNA疫苗在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流感、埃博拉病毒病、寨卡病毒病等人类疾病的防控中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动物用mRNA疫苗研究尚不深入。因此,开发动物用mRNA疫苗来预防和控制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等的传染性疾病,成为动物疫病和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全面探讨了动物传染病mRNA疫苗的设计、制备、递送系统、应用、优势、挑战以及前景,为研制和开发动物传染病mRNA疫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疫苗 制备方法 递送系统 免疫机制 动物传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鼻腺癌的病例报告
4
作者 魏通 郭玉堃 +1 位作者 焦贵昆 李宝文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5期98-100,共3页
犬鼻腔肿瘤和鼻窦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发病机制和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对临床接诊的1例逆向喷嚏、鼻腔出血的患犬,采用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鼻腔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结果为犬鼻腺癌,经过化... 犬鼻腔肿瘤和鼻窦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发病机制和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对临床接诊的1例逆向喷嚏、鼻腔出血的患犬,采用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鼻腔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结果为犬鼻腺癌,经过化疗患犬存活天数超过治疗方案中位存活期,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病情发展得到延缓。该病例可为犬鼻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腺癌 诊断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地区猫传染性腹膜炎流行病学调查
5
作者 毛福超 赵帅 +4 位作者 王聪慧 朱玲霞 张贺伟 王迎鲜 翟崇凯 《饲料博览》 2025年第2期54-59,共6页
为分析豫西地区猫传染性腹膜炎(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FIP)的发病情况与其年龄、季节、品种、性别及绝育状态的相关性,试验收集了2022年5月—2025年2月期间豫西地区宠物门诊接诊的2883份患猫病例,对其中103份疑似FIP病例进行... 为分析豫西地区猫传染性腹膜炎(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FIP)的发病情况与其年龄、季节、品种、性别及绝育状态的相关性,试验收集了2022年5月—2025年2月期间豫西地区宠物门诊接诊的2883份患猫病例,对其中103份疑似FI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FIP阳性检出率为3.02%(87/2883),在疑似病例中FIP阳性检出率为84.47%(87/103)。FIP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无明显季节性差异。品种分布方面,中华田园猫发病数最高(30例,34.48%),英国短毛猫(18例,20.69%),美国短毛猫(9例,10.34%),其他品种如布偶猫、孟加拉豹猫等占比均低于10.00%。年龄分布显示,FIP发病主要集中于幼龄猫,其中1岁以下个体发病率最高(36例,41.38%),1~2岁猫次之(28例,32.18%),2岁以上猫发病率较低。性别与FIP发病无明显相关性,但未绝育猫发病数(71例,81.61%)高于绝育猫(16例,18.39%)。本研究系统分析豫西地区FIP的流行特征,丰富国内FIP流行病学数据,为FIP的临床诊断与防控研究提供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传染性腹膜炎 豫西地区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猫创伤性疝合并股骨远端生长板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聪慧 赵帅 +3 位作者 张茜 毛福超 王迎鲜 翟崇凯 《北方牧业》 2024年第11期42-43,共2页
猫的创伤性膈疝是指隔肌因外伤而受损或破裂,导致腹腔内的器官进入胸腔的情况。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车祸、跌落、或其他外力导致的胸部或腹部严重撞击造成的。创伤性膈疝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胃肠道受压迫、呼吸困难、休克等。症状... 猫的创伤性膈疝是指隔肌因外伤而受损或破裂,导致腹腔内的器官进入胸腔的情况。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车祸、跌落、或其他外力导致的胸部或腹部严重撞击造成的。创伤性膈疝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胃肠道受压迫、呼吸困难、休克等。症状可能包括呼吸急促、呕吐、腹痛、脱水以及体内器官功能障碍等。如果发生了创伤性隔疝,需要紧急就医。治疗通常需要进行紧急手术以修复受损的隔肌并将腹腔内的器官放回到原位。手术后,动物通常需要在恢复期间接受特殊的护理和监测,以确保身体能够康复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膈疝 器官功能障碍 隔肌 股骨远端 腹腔内 呼吸急促 呼吸困难 生长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提取物与质粒携带的抗生素耐药基因水平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雪杨 林展 +2 位作者 李嘉琛 席鹏 张贺伟 《中国畜牧兽医》 2025年第7期3479-3488,共10页
细菌耐药性严重威胁了公共卫生健康,破坏了数十年来人类在抗击细菌感染方面取得的成效。新型有效抗菌药物的缺乏及耐药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在生态系统中的水平转移加剧了细菌耐药性的传播,其中质粒介导的接合转移是A... 细菌耐药性严重威胁了公共卫生健康,破坏了数十年来人类在抗击细菌感染方面取得的成效。新型有效抗菌药物的缺乏及耐药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在生态系统中的水平转移加剧了细菌耐药性的传播,其中质粒介导的接合转移是ARGs在人类、动物和环境中传播的主要途径。抗生素压力通常是驱动ARGs接合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一些非抗生素类药物也能促进ARGs的水平转移。然而,非抗生素类药物中的天然化合物,尤其是植物提取物在ARGs水平传播中的作用仍被忽视。因此,笔者总结了ARGs水平转移的主要途径——接合转移,概述了植物提取物在畜禽养殖业中的应用,并探讨了植物提取物在促进或抑制质粒接合转移中的作用,讨论了将这些抑制剂应用于临床试验的潜力与挑战,从而指导临床制定更合理的剂量方案和药物残留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 耐药基因 植物提取物 接合转移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