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洛川苹果白粉病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志超 高志斌 +3 位作者 张媛媛 栗现芳 贺芬芬 林彩艳 《南方农业》 2018年第32期148-150,共3页
利用延安市洛川县2007—2016年苹果白粉病观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观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洛川苹果白粉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年最大病园率预测方程。结果表明:洛川苹果白粉病始发期在4—5月,盛发期6月前后,10... 利用延安市洛川县2007—2016年苹果白粉病观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观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洛川苹果白粉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年最大病园率预测方程。结果表明:洛川苹果白粉病始发期在4—5月,盛发期6月前后,10月下旬病害基本结束。白粉病发生早晚与同期病害前期降水量和温度、湿度有关,春季干旱少雨温度偏高会使病害早发且较重;间隔较短且较大的降水会抑制白粉病的蔓延。当气温低于10℃,果树基本不发病,在15~20℃、湿度在55%以下时,病菌扩散迅速;温度高于30℃且维持一定时间即有拟制作用。年最大病园率预测方程预报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粉病 洛川苹果 降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川近地层夜间气温逆温特征及空气扰动防霜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曹雪梅 雷延鹏 +1 位作者 王鹏 孙智辉 《农学学报》 2016年第5期82-86,共5页
为了更加有效地在洛川开展苹果花期霜冻预防技术试验与推广,笔者利用洛川县苹果园梯度观测塔观测的温度、风速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洛川近地层夜间气温逆温特征。结果表明:洛川春季辐射降温时,逆温持续时间长、温差大、风速小... 为了更加有效地在洛川开展苹果花期霜冻预防技术试验与推广,笔者利用洛川县苹果园梯度观测塔观测的温度、风速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洛川近地层夜间气温逆温特征。结果表明:洛川春季辐射降温时,逆温持续时间长、温差大、风速小,具备开展空气扰动防霜的基本条件。洛川逆温出现时间与日出日落时间密切相关,日落后逆温形成,日出后逆温消失。逆温的平均强度为0.7~0.8℃,在冬季最大值出现在午夜,春季(4—5月)最大值出现在凌晨。春季出现辐射霜冻时,近地层平均逆温强度在2℃以上,最大值可达4℃。逆温的出现受天气影响,当夜间为阴天或有降水时,逆温不会形成。风速对逆温的形成及强度影响极大,当春季夜间风速大于2.5 m/s时,逆温基本上也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川 近地层 逆温特征 空气扰动防霜 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川苹果花期冻害气候特征及人工防霜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25
3
作者 孙智辉 马远飞 +2 位作者 高志斌 王鹏 曹雪梅 《农学学报》 2015年第11期109-112,共4页
为了科学认识低温冻害对洛川苹果的影响,降低苹果花期冻害损失,提高苹果种植效益,笔者利用洛川县1955—2014年的气候资料,对照苹果花期冻害指标,分析了洛川苹果花期冻害气候特征,对采用的防霜措施进行了探讨。结论表明:洛川县1955—201... 为了科学认识低温冻害对洛川苹果的影响,降低苹果花期冻害损失,提高苹果种植效益,笔者利用洛川县1955—2014年的气候资料,对照苹果花期冻害指标,分析了洛川苹果花期冻害气候特征,对采用的防霜措施进行了探讨。结论表明:洛川县1955—2014年苹果花期冻害基本上3年1遇,严重灾害7~8年1遇。出现时段主要集中在4月6日—18日,出现次数占总次数的93%,以影响花蕾为主。轻霜冻出现次数约占霜冻总数2/3,2000年以后,由于气候变暖,冻害天气出现次数增多,降温幅度大加之花期提前,造成的损失较重。在轻冻害天气过程中,采用单一防霜方法,均能保证不出现冻害,但在严重冻害出现时,由于天气复杂,导致防霜效果降低,宜采用综合措施进行防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川 苹果 花期冻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川苹果花期防冻试验效果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雷延鹏 孙智辉 +2 位作者 宗廷国 刘志超 曹雪梅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81-83,132,共4页
通过对洛川苹果花期防冻试验效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在辐射降温天气影响下经济有效的防霜措施。结果表明,喷施防冻剂和烟雾防霜使得苹果坐果率提高了一倍,效果明显,成本低,是值得全面推广的措施。空气扰动防霜,在安装风机... 通过对洛川苹果花期防冻试验效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在辐射降温天气影响下经济有效的防霜措施。结果表明,喷施防冻剂和烟雾防霜使得苹果坐果率提高了一倍,效果明显,成本低,是值得全面推广的措施。空气扰动防霜,在安装风机前应对当地空气温度进行监测,确保气象条件适宜。喷水防霜和热风机防霜,需要电力保障和充足的水储备,在黄土高原地区不适宜大面积推广,在经济价值高的小地块可适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花期 防冻试验 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川退耕还林对本地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志斌 王鹏 《南方农业》 2014年第10X期106-107,共2页
通过对洛川国家基准气候站退耕还林前后2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退耕还林对洛川温度、湿度、降水、风向、风速、天气现象等气象要素的影响,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提供更好的气象服务,也为苹果产业发展提供决策数据。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气候影响 陕西省洛川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区降水降尘输入农田土壤中的氮素评估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志辉 张颖 +3 位作者 刘学军 同延安 乔丽 雷小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295-3301,共7页
随着人类活动引起大气活性氮的急剧增加,大气氮沉降亦明显增加,由此引发的各生态系统的响应也逐渐表现出来。研究黄土区氮沉降,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氮素循环与平衡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同时为农民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为研究氮沉降的环境... 随着人类活动引起大气活性氮的急剧增加,大气氮沉降亦明显增加,由此引发的各生态系统的响应也逐渐表现出来。研究黄土区氮沉降,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氮素循环与平衡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同时为农民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为研究氮沉降的环境生态效应和生物有效性提供科学支撑。用APS-2A型降水降尘自动采样器对陕西杨凌和洛川地区2006~2007年的降水降尘输入氮总量、月动态变化及各形态N的贡献率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结果显示杨凌点2006年总降雨量为507.8mm,总N沉降通量为20.6kg/(hm2.a),其中N湿沉降通量为19.1kg/(hm2.a),占93%;降尘输入的N通量为1.5kg/(hm2.a),占7%。总N沉降通量中NO3--N为7.3kg/(hm2.a),占36%。洛川点2006年6月~2007年5月总降雨量为579.5mm,总N沉降通量为12.7kg/(hm2.a),其中N湿沉降通量为11.4kg/(hm2.a),占90%;降尘输入N的通量为1.2kg/(hm2.a),占10%。总N沉降通量中NO3--N为8.7kg/(hm2.a),占69%。两个点N沉降通量和氮素形态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活性N主要来自人为活动,即农业生产排放的活性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沉降 陕西 降尘输入N 湿沉降N 大气沉降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沟壑区冰雹灾害特征及影响路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仇莉 姜宗祖 +1 位作者 王凌军 师明芳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3期184-186,共3页
利用延安市2011—202年的冰雹观测资料,对延安市冰雹灾害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出新的延安市冰雹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延安市2011—2020年间年均冰雹日23.2 d,成灾日11.5 d,成灾率达49.6%。2015—2017年为冰雹高峰期,年均冰雹日34.7 d,灾害... 利用延安市2011—202年的冰雹观测资料,对延安市冰雹灾害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出新的延安市冰雹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延安市2011—2020年间年均冰雹日23.2 d,成灾日11.5 d,成灾率达49.6%。2015—2017年为冰雹高峰期,年均冰雹日34.7 d,灾害最多年份为2016年和2015年,2年冰雹灾害出现次数占灾害总次数的34.8%。冰雹最早出现在3月,最晚出现在10月。6—8月为高发期,其中7月最多。一日中,15:00~18:00为冰雹出现的高峰时段。从地域分布来看,中南部县区出现冰雹的次数明显高于西部县区和北部县区。延安市冰雹发源地主要有3个:白于山北源地、子午岭西源地、黄龙山南源地。共形成6条冰雹影响主路径,分别为白于山北源地3条、子午岭西源地2条、黄龙山南源地1条,白于山路径占比达76.7%,子午岭路径占比16.3%,黄龙山路径占比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灾害特征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