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洋口林场采伐迹地更新问题初探
1
作者 林金叶 《福建林业科技》 2004年第3期88-90,共3页
通过对洋口林场资源结构现状分析,总结采伐迹地更新存在的问题,提出采伐迹地更新的新思路。
关键词 洋口林场 采伐迹地 造林 森林 资源结构 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口林场杉木人工林材种出材率表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文祥 《福建林业科技》 2009年第2期119-122,共4页
根据洋口国有林场有代表性的杉木人工林样木资料,应用逐步回归技术和遗传算法建立可变参数削度方程,编制杉木人工林单木二元材种出材率表,为准确估算材种出材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杉木 削度方程 出材率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努力开创洋口林场建设新局面
3
作者 林宇峰 《福建林业》 2013年第2期8-9,共2页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是当前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基层林业工作者,必须通过学习十八精神,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是当前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基层林业工作者,必须通过学习十八精神,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坚定不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要求,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切实用十八精神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林业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 学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林业工作者 林场 小康社会 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树皮伤口分泌物数量和成分的比较
4
作者 周柏屹 曾雅玲 +6 位作者 孙麟钧 江宇 朱嘉宁 范福金 李明 吴鹏飞 马祥庆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9-216,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树皮伤口分泌物数量和组成的差异,为揭示分泌物的作用和功能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分(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测定杉木树皮伤口... 【目的】探究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树皮伤口分泌物数量和组成的差异,为揭示分泌物的作用和功能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分(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测定杉木树皮伤口分泌物化学成分,比较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伤口分泌物数量和成分的差异。【结果】杉木树皮受伤后,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伤口的分泌物数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过熟林>成熟林>中熟林>幼龄林。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伤口分泌物的组成存在差异,利用LC-MS技术检测出306种代谢物,主要是萜烯类、有机酸和糖类物质,不同种代谢物数量总体表现为萜烯类>有机酸>糖类,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的萜烯类化合物含量明显高于幼龄林。【结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伤口的分泌物数量和成分存在差异,分泌物中不同物质相对含量总体上随杉木林龄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伤口分泌物 发育阶段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杉木品种选育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国厂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第10期72-74,87,共4页
该文从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杉木的良种优苗现状、杉木品种选育、种子园母树林管理等方面,指出了杉木优质种源较少、部分杉木种子园老化、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提出种子园建设要在种质资源基础上明确育种目标,科学登记和综合评价,加快... 该文从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杉木的良种优苗现状、杉木品种选育、种子园母树林管理等方面,指出了杉木优质种源较少、部分杉木种子园老化、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提出种子园建设要在种质资源基础上明确育种目标,科学登记和综合评价,加快杉木无性系繁殖技术的应用,并加强杉木日常栽种及养护管理,以期为杉木品种选育和生产培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品种选育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杉木优良无性系在福建洋口的表现 被引量:1
6
作者 叶宝鸿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86-88,共3页
通过对湖南省优选出的杉木 1 8个无性系子代测定 ,结果表明 :无性系间在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性状及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存在极显著差异。无性系间生长快慢差异较大 ,对环境的反应很敏感。无性系群体平均生长量差于我省初级种子园混系子代... 通过对湖南省优选出的杉木 1 8个无性系子代测定 ,结果表明 :无性系间在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性状及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存在极显著差异。无性系间生长快慢差异较大 ,对环境的反应很敏感。无性系群体平均生长量差于我省初级种子园混系子代。因此 ,在选择应用杉木无性系时要谨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优良无性系 子代测定 福建 引种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平洋口人工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站 被引量:2
7
作者 郑宏 陈灏 《福建林业》 2016年第4期12-12,共1页
地处福建省顺昌县的南平洋口人工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站(以下简称洋口生态定位站)位于洋口国有林场南元工区,是《国家林业局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中长期发展规划(2008-2020年)》中南方杉木一级分布区。
关键词 人工林生态系统 定位站 监测站 南平 陆地生态系统 国家林业局 国有林场 顺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洋口杉木幼林施用专用肥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棋明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第13期110-113,共4页
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采用裂区区组设计,以肥料品种为主处理,以施肥量为副处理,开展杉木幼林施用螯合型复合专用肥与通用型复合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促进杉木幼林的生长,而且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生长效果越好;施专用肥比施等养分量... 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采用裂区区组设计,以肥料品种为主处理,以施肥量为副处理,开展杉木幼林施用螯合型复合专用肥与通用型复合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促进杉木幼林的生长,而且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生长效果越好;施专用肥比施等养分量的通用型复合肥的增产效果更为明显,而且长势旺盛;Ⅰ型专用肥(N∶P2O5∶K2O=12∶12∶6)和Ⅱ型专用肥(N∶P2O5∶K2O=15∶9∶6)的施用效果没有差异,适宜的施用量为每株450~600g。与施450~600g等养分量的农用普通型复合肥相比(基本等价投入),施用后前2a的未成林阶段,林分树高、胸径分别提高3.54%~9.84%和5.27%~15.08%;施肥后4a,林分进入6a生幼林阶段,则林分总体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提高6.64%~13.67%、4.47%~9.36%和23.26%~26.71%;专用肥的肥效可以持续4.5~5a,比常规化肥的肥效可长0.5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幼林 复合专用肥 施肥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氮互作对杉木幼苗抗氧化能力及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叶丽丽 洪美珍 +6 位作者 罗珍珍 张偌冰 高家华 王鑫 叶义全 郑雪燕 许珊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9-1204,共16页
【目的】适宜的光照强度和氮素供应水平是提高苗木质量的关键因子,为此,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光强和氮素营养下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的生长状况及主要生理指标。【方法】以1年生杉木幼苗为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 【目的】适宜的光照强度和氮素供应水平是提高苗木质量的关键因子,为此,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光强和氮素营养下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的生长状况及主要生理指标。【方法】以1年生杉木幼苗为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福建顺昌县国有林场苗圃地进行盆栽试验。设置4个自然光照强度:100%(L_(0))、75%(L_(1))、45%(L_(2))、20%(L_(3)),3个氮素水平:N_(0)(0 g/株)、N_(1)(4g/株)和N_(2)(6g/株)。处理1年后,测定杉木幼苗苗高、地径、抗性生理和内源激素指标,结合隶属函数法筛选适合杉木幼苗生长的光氮组合处理。【结果】与L_(0)N_(0)相比,适当遮荫促进杉木苗高和地径生长,施氮能促进杉木苗高和地径的生长,最佳处理为L_(2)N_(1),其苗高和地径增量较L_(0)N_(0)分别增加了139.54%和89.84%,其次为L_(2)N_(2)。遮荫和施氮不同程度提高了杉木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降低了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 A)含量。CAT、SOD、P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均以L_(2)N_(1)、L_(2)N_(2)处理较高,L_(2)N_(1)处理的CAT、SOD、P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较L_(0)N_(0)分别提高131.67%、24.26%、625.70%和141.84%,H2O2和MDA含量则分别下降了72.71%和66.42%。遮荫降低杉木顶芽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和茎中赤霉素(GA)、ABA含量,但可提高CTK/ABA、GA/ABA、IAA(吲哚乙酸)/ABA值。不同遮荫处理下,施氮均显著提高了杉木顶芽和茎中IAA、GA、ABA含量,以及CTK/GA、GA/ABA、IAA/ABA值(P<0.01),且施氮后不同遮荫处理的激素水平和比值没有显著变化。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最有利于杉木幼苗生长的光氮组合处理为L_(2)N_(1)处理。【结论】适宜的光氮组合能有效提升杉木幼苗芽中的IAA和GA含量,提高IAA/ABA和GA/ABA值,增强叶片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和幼苗抗逆能力,促进幼苗株高和地径生长,从而培育出优良的种苗。供试土壤和气候条件下,最有利于一年生杉木幼苗生长的遮荫率为45%【光强542.68μmol/(m^(2)·s)】、氮肥施用量N4g/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光照强度 施氮水平 抗氧化能力 内源激素水平 苗高 地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生长性状遗传参数的林龄趋势和选择研究
10
作者 李方正 李学宇 +4 位作者 边黎明 戴许骆 张龙 连书钗 陈志强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4,共7页
以杉木第2轮育种群体的107个半同胞家系测定林为研究对象,林龄31 a时设置不择伐(CK)和择伐(T)2种处理,以林龄4~8、13、16、23、31~33 a的胸径作为目标性状,采用基于最佳线性无偏预测的混合线性模型方法,分析胸径性状遗传参数的林龄趋势... 以杉木第2轮育种群体的107个半同胞家系测定林为研究对象,林龄31 a时设置不择伐(CK)和择伐(T)2种处理,以林龄4~8、13、16、23、31~33 a的胸径作为目标性状,采用基于最佳线性无偏预测的混合线性模型方法,分析胸径性状遗传参数的林龄趋势以及优良家系的选择情况。结果表明:林龄4~31 a期间胸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遗传变异系数和单株狭义遗传力分别为15.43%~22.02%、8.05%~14.03%和0.201~0.549,变异系数的林龄趋势为先降低后增加,而遗传力随林龄持续增加。林龄33 a和32 a较31 a的单株狭义遗传力分别降低1.28%和9.47%。林龄4~16 a与23 a的遗传相关均在0.4以上,林龄31、32、33 a间遗传相关接近于1,7 a及以前的林龄与31、32、33 a的遗传相关均在0.4以下,遗传相关不显著。以10%的入选率,与轮伐期23 a入选的优良家系比较,在初选林龄5~6 a、精选林龄7~8 a和决选林龄16 a选择的漏选率分别为63.6%、36.4%和18.2%,获得的遗传增益分别为3.53%、4.15%和6.23%。杉木胸径性状的遗传变异和遗传力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加,林龄之间的遗传相关随着林龄间隔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幼林期与轮伐期存在显著的遗传相关。择伐增加了表型变异,造成了遗传变异的降低并使遗传力小幅下降,择伐后遗传控制略微减弱。可在林龄7~8 a进行早期选择,在林龄16 a时决选,以保证优良家系选择的准确性。研究可为杉木生长性状的早期选择提供理论支撑,为大径材良种选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择伐 林龄 生长性状 遗传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分密度对杉木林土壤特性及林下植被的影响
11
作者 左晓东 汪星星 +3 位作者 许祖元 郑宏 曹光球 曹世江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1-212,共12页
为了解不同林分密度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人工林土壤特性的影响,以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的不同林分密度的实验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分密度下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含水量、化学计量比、酶活及林下植被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 为了解不同林分密度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人工林土壤特性的影响,以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的不同林分密度的实验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分密度下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含水量、化学计量比、酶活及林下植被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个密度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中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无显著性影响(P>0.05),对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却有较大影响。2)不同林分密度对土壤化学性质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林分密度的上升,土壤全碳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土壤全氮先下降后上升。3)不同林分密度对于土壤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随着林分密度的上升,土壤的多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降低,而土壤脲酶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增加。4)不同林分密度对土壤微生物优势菌群存在显著影响(P<0.05),低林分密度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在土壤细菌群落与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中,全磷(TP)、有效磷(AP)含量与土壤优势菌群Actinobacteria呈极显著相关(P<0.01)。全碳(TC)、全氮(TN)与优势菌群Zoopagomycota呈极显著相关(P<0.01)。总体而言,低林分密度是杉木人工林种植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密度 杉木人工林 土壤酶活 植被多样性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第4代育种群体苗期早期选择
12
作者 王子墨 张龙 +5 位作者 叶代全 黄金华 边黎明 郑仁华 林泽忠 郑雪燕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63-70,共8页
为持续开展杉木高世代育种研究,营建杉木高世代种子园,对杉木第4代育种群体中169个入选家系(含对照1个)1年生苗的苗高、地径、分枝数和高径比等4个形态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8个家系为2-16、2-17、2-47、2-77、3-25... 为持续开展杉木高世代育种研究,营建杉木高世代种子园,对杉木第4代育种群体中169个入选家系(含对照1个)1年生苗的苗高、地径、分枝数和高径比等4个形态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8个家系为2-16、2-17、2-47、2-77、3-259、5-33、5-36、10-204;各家系间指标性状变异明显且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地径越粗壮,分枝数越多;苗高、地径是苗木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筛选的家系可为杉木高世代种子园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苗高 地径 分枝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福建经验
13
作者 钟国昌 方扬辉 +6 位作者 张华 廖鹏辉 郭洁 陈慧嘉 苏海兰 樊冀琳 王英豪 《福建林业》 2025年第4期21-24,共4页
为拓展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积极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稳步推进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扎实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本文通过多方调研、查阅资料、业务交流及工作实践,总结出全面理清资源底数、培育发展林业产... 为拓展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积极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稳步推进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扎实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本文通过多方调研、查阅资料、业务交流及工作实践,总结出全面理清资源底数、培育发展林业产业、探索推进林权交易、完善价值补偿机制等福建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经验做法,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抵押 交易 变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林海映丹心 躬耕笃行铸精神——缅怀杉木育种先驱陈岳武先生
14
作者 《福建林业》 2025年第2期11-12,共2页
2025年是我国著名的林木遗传育种学家、杉木育种先驱陈岳武先生逝世四十周年。他二十多年如一日,扎根闽北深山潜心杉木遗传改良,用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开创了我国杉木良种选育的先河。四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望陈岳武... 2025年是我国著名的林木遗传育种学家、杉木育种先驱陈岳武先生逝世四十周年。他二十多年如一日,扎根闽北深山潜心杉木遗传改良,用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开创了我国杉木良种选育的先河。四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望陈岳武先生的奋斗足迹与精神遗产——他留下的不仅是郁郁葱葱的杉木林海,更是一座永远激励着一代代林业科研工作者接续奋斗的精神丰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岳武 闽北深山 杉木育种 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赤枯病菌的抑制作用
15
作者 陈春莉 《福建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92-98,共7页
为评价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挖掘对杉木赤枯病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利用组织分离法,从杉木健康枝条中分离纯化到49株内生真菌,联合菌落形态和rDNA的ITS序列分析,鉴定它们属... 为评价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挖掘对杉木赤枯病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利用组织分离法,从杉木健康枝条中分离纯化到49株内生真菌,联合菌落形态和rDNA的ITS序列分析,鉴定它们属于16个种和1个未知种;香农指数为2.55,辛普森指数为0.94,说明其物种多样性高。通过平板对峙,筛选到1株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SMZ-e对赤枯病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菌率达86.72%;显微镜观察显示SMZ-e菌丝能够缠绕并穿透赤枯病菌菌丝,说明其通过重寄生方式发挥抑菌作用,可作为生防菌株。研究结果明确了杉木拥有种类丰富的内生真菌,可开发应用于赤枯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内生真菌 赤枯病 生物防治 重寄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叶榕无性系幼株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及初步选择
16
作者 郭洁 《福建林业》 2025年第3期42-45,共4页
为筛选竹叶榕优良无性系,对33个竹叶榕扦插无性系进行测定及选择试验。结果表明:种植2 a,竹叶榕无性系测定幼株的群体平均保存率85.23%,苗高0.72 m、地径1.17 cm,全根干重97.09 g。保存率、苗高、地径、全根干重在无性系达显著或极显著... 为筛选竹叶榕优良无性系,对33个竹叶榕扦插无性系进行测定及选择试验。结果表明:种植2 a,竹叶榕无性系测定幼株的群体平均保存率85.23%,苗高0.72 m、地径1.17 cm,全根干重97.09 g。保存率、苗高、地径、全根干重在无性系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6.52%、 16.05%、 23.87%、 19.27%,重复力分别为0.7460、 0.8140、 0.8493、 0.8870,说明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受遗传控制强度大。以指数选择方程筛选出4个优良无性系,平均保存率、苗高、地径、全根干重分别为100.00%、 1.02 m、 1.72 cm和137.80 g,分别比群体均值大17.33%、 41.67%、 47.01%、 41.93%,遗传增益分别为12.93%、33.92%、 39.92%、 37.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榕 无性系选择 遗传变异 遗传增益 指数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系杉木树皮伤口分泌物成分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曾雅玲 江宇 +3 位作者 李明 吴鹏飞 范福金 马祥庆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59,共8页
为探究不同品系杉木树皮伤口分泌物组成成分的差异,以3年生红心杉、洋口3代实生苗和3年生垂枝杉、洋061、洋020无性系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伤口分泌物成分进行鉴定和... 为探究不同品系杉木树皮伤口分泌物组成成分的差异,以3年生红心杉、洋口3代实生苗和3年生垂枝杉、洋061、洋020无性系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伤口分泌物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树皮受伤情况下,除洋061和红心杉外,不同品系杉木之间的伤口分泌物产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分泌物产量表现为垂枝杉>洋口3代>洋020>洋061>红心杉。在一定范围内,伤口分泌物产量、组成与树皮密度、含水量、厚度等存在显著相关(P<0.05)。不同品系杉木伤口分泌物组成存在差异,利用LC-MS和GC-MS技术共检测出482种代谢物,主要包括萜类、酚类、黄酮类、异黄酮类化合物、脂肪酰基、碳水化合物、脂质、羧酸及其衍生物、苯和取代衍生物、有机化合物、氨基酸、有机过氧化物、类固醇和类固醇衍生物、肉桂酸及其氧化物等。不同品系杉木树皮特性与树皮伤口分泌物组成相关性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伤口分泌物 代谢组学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坡位杉木第三代和洋020组培苗早期生长性状对比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文芳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1期90-93,共4页
通过对3个不同坡位杉木第三代实生苗和洋020组培苗早期生长性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造林6a后,第三代实生苗和洋020组培苗均生长良好,试验林第三代实生苗总体平均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8.5m、11.1cm、0.049 12m3,洋020组培... 通过对3个不同坡位杉木第三代实生苗和洋020组培苗早期生长性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造林6a后,第三代实生苗和洋020组培苗均生长良好,试验林第三代实生苗总体平均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8.5m、11.1cm、0.049 12m3,洋020组培苗总体平均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8.7m、9.3cm、0.036 87m3。同坡位,第三代实生苗平均胸径要显著大于洋020组培苗,而组培苗整体平均树高要大于第三代实生苗(上坡位除外),材积方面,第三代实生苗的平均材积均显著大于洋020组培苗。另一方面,第三代实生苗和洋020组培苗在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量随坡位从上到下:下坡位生长量>中坡位生长量>上坡位生长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坡位 早期 生长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政策对受偿地区的经济影响效应——基于福建、江西、浙江和广东四省的准自然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加猛 盛杰 +1 位作者 仇梦嫄 范福金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120,共9页
福建省是国内最早开展森林横向生态补偿的省份之一,但其政策效果尚待验证。论文选取福建省南平、三明和龙岩三市作为实验组,以与福建省相邻的广东、江西和浙江三省的42个地级市作为对照组,基于2004—2020年的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森... 福建省是国内最早开展森林横向生态补偿的省份之一,但其政策效果尚待验证。论文选取福建省南平、三明和龙岩三市作为实验组,以与福建省相邻的广东、江西和浙江三省的42个地级市作为对照组,基于2004—2020年的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政策对受偿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福建省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政策显著推动了受偿地区的经济发展,且呈现持续性促进作用。(2)该政策主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促进经济发展。(3)劳动力投入和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对受偿地区的经济发展尚未发挥出正向作用,而教育支出和科技支出对受偿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显著。据此,论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补偿 生态效益 经济增长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饭甑青冈叶绿体基因组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陆叶 叶代全 +3 位作者 翁禹豪 郑雪燕 李勇 刘鹏 《江苏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饭甑青冈(Cyclobalanopsis fleuryi)是中国及越南的常绿树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药用价值。该研究以饭甑青冈叶片为材料,通过Illumina HiSeq X ten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其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组装和注释。结果表明,饭甑青冈叶绿体全基因... 饭甑青冈(Cyclobalanopsis fleuryi)是中国及越南的常绿树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药用价值。该研究以饭甑青冈叶片为材料,通过Illumina HiSeq X ten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其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组装和注释。结果表明,饭甑青冈叶绿体全基因组具有典型的四分体结构,全长为160796 bp,共注释129个基因,其中包括83个蛋白编码基因、38个tRNA基因和8个rRNA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分析表明饭甑青冈的密码子使用模式偏向以A或U结尾,亮氨酸(Leu)密码子使用频率最高,半胱氨酸(Cys)使用率最低。重复序列分析共检测到292个SSR位点,其中单碱基重复的SSR位点最多,有183个,无六碱基重复。壳斗科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显示,反向重复区的位置和边界区域的基因分布无明显的收缩与扩张现象。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饭甑青冈与云山青冈(C.sessilifolia)、小叶青冈(C.myrsinifolia)亲缘关系密切。该研究为饭甑青冈的分子标记、物种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等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饭甑青冈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壳斗科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