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颊细胞粘附力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曾昕 陈谦明 +1 位作者 聂敏海 李秉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7-538,共2页
目的研究健康人和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口腔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颊细胞粘附力。方法应用颊细胞粘附实验法,比较来自于健康人(26株)、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62株)以及非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24株)共112株白色念珠菌对人颊细胞粘附力的大... 目的研究健康人和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口腔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颊细胞粘附力。方法应用颊细胞粘附实验法,比较来自于健康人(26株)、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62株)以及非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24株)共112株白色念珠菌对人颊细胞粘附力的大小。结果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组的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平均粘附数较健康对照组高(P<0.05),说明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组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颊细胞粘附力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组的白色念珠菌分离株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具有不同的毒性特征,白色念珠菌与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发生发展可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粘附力 口腔扁平苔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黎春晖 宋萍萍 +2 位作者 谭丹 黄思源 聂敏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5期4263-4265,共3页
目的调查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内科门诊经临床确诊为OLP的患者120例作为试验组,根据OLP病损类型将患者再分为糜烂组(77例)和非糜烂组(43例);从同期在本科... 目的调查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内科门诊经临床确诊为OLP的患者120例作为试验组,根据OLP病损类型将患者再分为糜烂组(77例)和非糜烂组(43例);从同期在本科就诊患者的陪伴者中选取自愿参与调查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以计分的方式评定受试者的焦虑抑郁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焦虑抑郁发生率为76.7%(92/120),高于对照组的13.8%(1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1,P<0.05)。试验组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抑郁分表(HADS-D)与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焦虑分表(HADS-A)平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3.49,P<0.05)。糜烂组HADS-D与HADS-A的平均得分均高于非糜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2.12,P<0.05)。结论 OLP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糜烂型OLP患者比非糜烂型OLP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明显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苔藓 口腔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扁平苔藓组织中HERG1和Kv3.4钾离子通道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缪克红 聂敏海 +2 位作者 宋成成 宋萍萍 伍宝琴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目的:研究钾离子通道蛋白HERG1、Kv3.4在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技术检测20例OLP和16例正常口腔黏膜(normal oral mucosa,NOM)组织中HERG1及Kv3.4的表达。结果:HERG1和Kv3.4在NO... 目的:研究钾离子通道蛋白HERG1、Kv3.4在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技术检测20例OLP和16例正常口腔黏膜(normal oral mucosa,NOM)组织中HERG1及Kv3.4的表达。结果:HERG1和Kv3.4在NOM、非糜烂型OLP组织表达阴性或基底层有少量表达;在糜烂型OLP基底层、棘细胞层及颗粒层呈阳性表达;HERG1、Kv3.4在OLP组织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织(P<0.05),且糜烂型OLP中的表达高于非糜烂型OLP(P<0.05);在OLP中HERG1与Kv3.4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HERG1、Kv3.4可能与OLP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HERG1 Kv3 4 钾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Fas与FasL表达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曾昕 陈谦明 +6 位作者 聂敏海 周红梅 林梅 李秉琦 罗刚 赵曼 宣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9-262,共4页
目的 初步探讨Fas和FasL蛋白在口腔黏膜癌前损害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变化规律。方法 分别选出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轻度异常增生、上皮中度异常增生、上皮重度异常增生与原位癌、鳞状细胞癌标本 ,共 6 4例 ,采用免疫... 目的 初步探讨Fas和FasL蛋白在口腔黏膜癌前损害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变化规律。方法 分别选出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轻度异常增生、上皮中度异常增生、上皮重度异常增生与原位癌、鳞状细胞癌标本 ,共 6 4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酶标链亲和素生物素法 (LsAB)染色并进行光镜下观察。结果 多数口腔鳞癌显示Fas表达的下调和FasL表达的上调 ,同样的结果见于口腔癌前损害黏膜组织。结论 Fas和FasL的表达参与了口腔癌变过程 ,且可能是癌细胞逃避宿主免疫攻击的机制。Fas FasL系统有望成为判定口腔癌前损害预后的生物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癌变 FAS FASL 表达 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扁平苔藓的精神发病因素与神经免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黎春晖 聂敏海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530-532,536,共4页
口腔扁平苔藓(OLP)存在多种发病机制假说,其中精神因素发病机制认为,精神因素可以通过应激轴引起神经免疫反应导致OLP的发生,本文就对精神因素以及神经免疫与OLP的关系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精神因素: 神经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Cyfra21-1的含量检测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齐梅 聂敏海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患者血清Cyfra21-1的含量及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技术检测31例口腔鳞癌患者和28例正常健康人血清中Cyfra21-1含量。结果:口腔鳞癌组血清Cyfra21-1含量为(1.12±0.61)ng/ml,高于正常组(0.34±0.2...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患者血清Cyfra21-1的含量及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技术检测31例口腔鳞癌患者和28例正常健康人血清中Cyfra21-1含量。结果:口腔鳞癌组血清Cyfra21-1含量为(1.12±0.61)ng/ml,高于正常组(0.34±0.20)ng/ml和良性肿瘤组(0.50±0.27)ng/ml(P<0.01);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3.9%和89.3%;10例口腔鳞癌患者血清Cyfra21-1含量由术前的(1.31±0.25)ng/ml降至术后的(0.65±0.14)ng/ml,差异具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Cyfra21-1含量可作为口腔鳞癌的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龋敏感儿童口腔变异链球菌不同基因型临床分离株产酸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兴容 李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4-407,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龋敏感儿童口腔变异链球菌不同基因型临床分离株对蔗糖进行酵解产生有机酸的能力。方法从不同龋敏感的3~5岁学龄前儿童口腔变异链球菌中选取66株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高龋、中龋和无龋儿童口腔变异链球... 目的比较不同龋敏感儿童口腔变异链球菌不同基因型临床分离株对蔗糖进行酵解产生有机酸的能力。方法从不同龋敏感的3~5岁学龄前儿童口腔变异链球菌中选取66株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高龋、中龋和无龋儿童口腔变异链球菌不同基因型临床分离株产生各有机酸的量。结果不同龋敏感儿童不同基因型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产生有机酸的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龋敏感儿童变异链球菌携带不同基因型菌株产酸量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基因型数目越多的菌株其产酸量越多。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产生乳酸、乙酸、甲酸的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多于乙酸和甲酸。结论不同龋敏感儿童口腔变异链球菌不同基因型菌株产酸力不同,携带基因型数目越多的菌株其产酸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齿 乳牙 变异链球菌 基因型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G1在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缪克红 聂敏海 +2 位作者 宋成成 宋萍萍 伍宝琴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6期551-554,共4页
目的:研究钾离子通道蛋白HERG1在正常口腔黏膜(normal oral mucosa,NOM)、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口腔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6例NOM、20例OLP、30例OSC... 目的:研究钾离子通道蛋白HERG1在正常口腔黏膜(normal oral mucosa,NOM)、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口腔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6例NOM、20例OLP、30例OSCC组织中HERG1的表达。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ERG1在OSCC中的表达强度高于OLP(P<0.05),HERG1在OLP组织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且糜烂型OLP中的表达高于非糜烂型OLP(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ERG1可能与OLP及OSC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鳞状细胞癌 HERG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需要A蛋白与口腔变异链球菌的致龋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静 刘兴容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338-340,共3页
变异链球菌是龋齿的主要致病菌,细菌表面多糖合成物、对牙面的黏附聚集、生物膜形成是其重要的生理学致病因子。高温需要(Htr)A是一种细菌细胞质的热休克蛋白,对于细菌耐受环境变化,特别是温度的增高,pH值和氧化还原电势的变化有重要的... 变异链球菌是龋齿的主要致病菌,细菌表面多糖合成物、对牙面的黏附聚集、生物膜形成是其重要的生理学致病因子。高温需要(Htr)A是一种细菌细胞质的热休克蛋白,对于细菌耐受环境变化,特别是温度的增高,pH值和氧化还原电势的变化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HtrA与变异链球菌致病因子相关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高温需要A蛋白 表面蛋白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角蛋白19m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研究
10
作者 冯燕 古亚兰 +2 位作者 聂敏海 张齐梅 梁尚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1-243,247,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癌组织中细胞角蛋白(CK)19mRNA的变化和其发生的可能机制以及CK19mRNA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未接受过放疗和化疗的20例OSCC患者的手术标本(包括癌组织20块、癌旁组织20块和颈清扫的淋巴结43枚)...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癌组织中细胞角蛋白(CK)19mRNA的变化和其发生的可能机制以及CK19mRNA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未接受过放疗和化疗的20例OSCC患者的手术标本(包括癌组织20块、癌旁组织20块和颈清扫的淋巴结43枚),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法检测组织内CK19mRNA的表达,比较CK19mRNA在上述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CK19mRNA在OSCC癌组织内表达比其在正常口腔黏膜内表达高1.85倍,比其在癌旁组织内表达高1.66倍。9例患者颈清扫淋巴结内CK19mRNA表达阳性,阳性率为45%(9/20),而9例患者的22枚淋巴结中CK19mRNA表达阳性率是81.8%(18/22),占20例患者43枚淋巴结的41.9%(18/43)。淋巴结CK19mRNA阳性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的表达量比CK19mRNA阴性患者低。结论CK19mRNA在OSCC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其在癌旁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内的表达,可能是由于癌组织中CK19的合成明显增加所致。淋巴结中CK19mRNA的表达可以作为检测OSCC淋巴结微转移的指标之一,运用FQ-PCR法检测淋巴结中CK19mRNA的表达来检测OSCC的淋巴结微转移比普通病理法检测更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细胞角蛋白19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微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口腔表现1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闻捷 黄思源 周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2-883,共2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因免疫机制使血小板破坏增多的临床综合征。该例患者因牙龈出血就诊,口腔主要表现为多处血疱,伴有全身多处瘀斑,提示在口腔诊疗过程应予以注意。
关键词 口腔血疱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料导致牙釉质脱矿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周学东 刘兴容 +3 位作者 张萍 张静仪 靳淑凤 王志凌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目的 :比较不同种类饮料对牙釉质的脱矿作用。方法 :采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饮料在处理牙釉质后 1~ 7d饮料中钙和磷浓度的变化。结果 :实验饮料除矿泉水外对牙釉质都具有脱矿作用 ,导致牙釉质钙和磷的溶出。钙和磷的溶出因饮料的种类而... 目的 :比较不同种类饮料对牙釉质的脱矿作用。方法 :采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测定饮料在处理牙釉质后 1~ 7d饮料中钙和磷浓度的变化。结果 :实验饮料除矿泉水外对牙釉质都具有脱矿作用 ,导致牙釉质钙和磷的溶出。钙和磷的溶出因饮料的种类而异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0 1。随时间的延长 ,钙和磷的溶出也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钙和磷在 7d内的总溶出量也因饮料的种类而异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0 1。果汁类的钙和磷总溶出量最高 ,分别为 1 3 5 5 μmol/L± 0 2 5 0 μmol/L和 1 780 μmol/L± 0 2 70 μmol/L ;钙奶最低 ,分别为 0 2 90 μmol/L± 0 0 92 μmol/L和 0 2 3 9μmol/L± 0 0 5 0 μmol/L。结论 :饮料对牙釉质具有脱矿作用 ,脱矿作用的强弱与饮料的种类有关 ,果汁类最强 ,钙奶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料 牙釉质 脱矿 再矿化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碎补柚皮苷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蒋俊强 丁一 +2 位作者 李小玉 蔡炜 王忠朝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8-541,共4页
目的研究骨碎补柚皮苷对人牙周膜细胞(hPDLC)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结合组织块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运用MTT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骨碎补柚皮苷在不同时间对hPDLC增殖的影响;采用IFCC推荐法测定不同质量浓... 目的研究骨碎补柚皮苷对人牙周膜细胞(hPDLC)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结合组织块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运用MTT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骨碎补柚皮苷在不同时间对hPDLC增殖的影响;采用IFCC推荐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骨碎补柚皮苷作用后hPDLC的ALP活性,采用考马氏亮兰法,测定样本中蛋白量,从而测定每毫克冻融蛋白中所含的ALP比活性。结果10、1、0.1mg·L-1这3种质量浓度的骨碎补柚皮苷对hPDLC的增殖有促进作用;100、10、1、0.1mg·L-1的骨碎补柚皮苷均可促进hPDLC的ALP活性,其中以1mg·L-1组的促进作用最强。结论骨碎补柚皮苷对hPDLC具有促进增殖、促进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柚皮苷 牙周膜细胞 增殖 碱性磷酸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唾液、菌斑中幽门螺杆菌的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特 聂敏海 +1 位作者 周骢 胡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8-379,共2页
关键词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口腔牙菌斑 幽门螺杆菌 H.PYLORI感染 唾液 患者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H.PYLORI 口腔黏膜病 ch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龋敏感儿童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产酸、耐酸能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曹元书 刘兴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龋敏感儿童口腔中变形链球菌的临床分离株产酸和耐酸能力的差异。方法:以高龋、中龋和无龋儿童口腔中分离得到的变形链球菌为实验菌株,常规复苏、增菌,配制相同密度的菌悬液,加入含5%蔗糖、不同pH值(以0.5为间隔,pH4.0~7... 目的:比较不同龋敏感儿童口腔中变形链球菌的临床分离株产酸和耐酸能力的差异。方法:以高龋、中龋和无龋儿童口腔中分离得到的变形链球菌为实验菌株,常规复苏、增菌,配制相同密度的菌悬液,加入含5%蔗糖、不同pH值(以0.5为间隔,pH4.0~7.0)的BHI液体培养基中厌氧(80%N2、10%H2、10%CO2)培养48 h后,采用pHS-3C型精密酸度计,测定培养物上清的终末pH值,比较细菌的产酸能力(△pH);将相同菌液浓度的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菌悬液分别在不同pH(以0.5为间隔,pH4.0~7.0)的BHI液体培养基中培养48 h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540 nm处吸光度,比较细菌的生长情况。结果:儿童高、中龋患者口腔中分离出的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以及国际标准菌株的产酸和耐酸能力明显高于无龋者口腔中分离出的变形链球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龋儿童口腔中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具有高致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龋易感性 致龋性 产酸 耐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碎补柚皮苷对人牙周膜细胞总蛋白合成及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蒋俊强 蔡炜 +2 位作者 王忠朝 丁一 李小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0-333,共4页
目的研究骨碎补柚皮苷对人牙周膜细胞总蛋白合成、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结合组织块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骨碎补柚皮苷对人牙周膜细胞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内总蛋白质量浓度的变化... 目的研究骨碎补柚皮苷对人牙周膜细胞总蛋白合成、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结合组织块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骨碎补柚皮苷对人牙周膜细胞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内总蛋白质量浓度的变化;采用透射电镜观察骨碎补柚皮苷作用后人牙周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100、10、1、0.1mg·L-14种质量浓度的骨碎补柚皮苷在第3、5、7天均能促进人牙周膜细胞内总蛋白的合成,其中以1mg·L-1组促进作用最强。骨碎补柚皮苷作用于人牙周膜细胞后,细胞质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核糖体明显增多。结论骨碎补柚皮苷可促进人牙周膜细胞蛋白质合成,使细胞代谢更旺盛,功能更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 柚皮苷 牙周膜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X_3受体在灼口综合征患者舌组织神经纤维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齐梅 聂敏海 +1 位作者 何毅 周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7-279,共3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图像分析系统检测P2X_3受体在12例灼口综合征(BMS)患者和9例正常对照组的舌组织神经纤维中的表达水平,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0.56±0.29和0.15±0.06(P<0.001);P2X_3受体表达水平与疼痛VAS评分无相关性...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图像分析系统检测P2X_3受体在12例灼口综合征(BMS)患者和9例正常对照组的舌组织神经纤维中的表达水平,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0.56±0.29和0.15±0.06(P<0.001);P2X_3受体表达水平与疼痛VAS评分无相关性(R2=0.012)。P2X_3受体参与了BMS患者的慢性疼痛,但与疼痛程度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X3 灼口综合征(BMS) 慢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在牙周可疑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钟晓波 黄定明 丁一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CAS 2003年第2期110-112,共3页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已广泛应用于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本文对应用 PCR检测牙周可疑致病菌的种类以及PCR的特异性、敏感性、多重PCR、定量PCR在牙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病原微生物 牙周病 牙周致病菌 多重PCR 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角蛋白19和间隙连接蛋白43在4-亚基硝氧喹啉诱发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冯燕 康晓洁 +1 位作者 黎春晖 聂敏海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研究4-亚基硝氧喹啉(4NQO)诱发大鼠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细胞角蛋白19(CK19)和间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探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CK19与Cx43的相关性。方法利用4NQO诱导SD大鼠的口腔黏膜癌变,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CK19、Cx43... 目的研究4-亚基硝氧喹啉(4NQO)诱发大鼠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细胞角蛋白19(CK19)和间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探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CK19与Cx43的相关性。方法利用4NQO诱导SD大鼠的口腔黏膜癌变,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CK19、Cx43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各阶段的动态变化。结果在大鼠正常舌黏膜组织中,CK19阳性染色的细胞散在分布于黏膜基底层;随着大鼠舌黏膜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CK19表达于黏膜基底上层;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CK19阳性染色细胞分布在黏膜各层。CK19在正常舌黏膜、轻度上皮异常增生、中度上皮异常增生、重度上皮异常增生、OS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0%、50.00%、58.33%、80.00%、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舌黏膜中Cx43蛋白主要表达于大鼠舌黏膜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上皮的基底层、棘层和颗粒层呈阳性染色。随着大鼠舌黏膜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Cx43的表达明显下降。Cx43在正常舌黏膜、轻度上皮异常增生、中度上皮异常增生、重度上皮异常增生、OS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0%、85.71%、66.67%、40.00%、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CK19蛋白表达水平随病变程度加重显著升高,提示CK19与口腔上皮细胞的癌变有关;Cx43蛋白表达水平随病变程度加重显著下降,Cx43表达下降是口腔黏膜癌变的早期事件。CK19与Cx4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CK19和Cx43的联合检测对OSCC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OSCC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细胞角蛋白19 间隙连接蛋白4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唑蓝比色法检测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伴放线菌嗜血菌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忠朝 范丽苑 +2 位作者 蒋俊强 蔡炜 丁一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6-310,共5页
目的探讨噻唑蓝(MTT)法用于口腔常见细菌(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伴放线菌嗜血菌)活菌计数的可行性及具体应用过程中的实验条件。方法本实验以菌落形成单位(CFU)法为标准对照。实验通过改变比色的波长、反应时间、试剂剂量、细菌菌龄等... 目的探讨噻唑蓝(MTT)法用于口腔常见细菌(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伴放线菌嗜血菌)活菌计数的可行性及具体应用过程中的实验条件。方法本实验以菌落形成单位(CFU)法为标准对照。实验通过改变比色的波长、反应时间、试剂剂量、细菌菌龄等实验条件,获得MTT法测量常见口腔细菌的一系列参数,对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伴放线菌嗜血菌进行活菌计数,并与CFU法所测的细菌数量相比较。结果 MTT法在测量变异链球菌时,最佳的检测波长为510nm,最佳的测定细菌范围是1.5×105~1.0×107CFU·mL-1。MTT法在测量血链球菌时,最佳的检测波长为545nm,最佳的测定细菌范围是1.5×105~2.0×107CFU·mL-1。MTT法在测量伴放线菌嗜血菌时,最佳的检测波长为557nm,最佳的测定细菌范围是1.0×106~5.0×107CFU·mL-1。MTT法与菌落形成单位法的测量结果是一致的,并且对于不同菌龄的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伴放线菌嗜血菌均适用。结论 MTT法可以用于检测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伴放线菌嗜血菌等口腔常见细菌的活菌数量,并且具有快速、方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唑蓝比色法 变异链球菌 血链球菌 伴放线菌嗜血菌 活菌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