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泰安大拱棚茄子—小白菜一年两茬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焦娟 谷端银 +2 位作者 杨凤娟 杨全勇 张玲 《长江蔬菜》 2024年第15期57-59,共3页
在泰安市岱岳区良庄镇连续多年开展了大拱棚茄子—小白菜一年两茬种植研究,发现该种植模式投入较小、管理技术简单、茬口安排合理、经济效益可观。特总结介绍该模式的棚膜及品种选择、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为种植... 在泰安市岱岳区良庄镇连续多年开展了大拱棚茄子—小白菜一年两茬种植研究,发现该种植模式投入较小、管理技术简单、茬口安排合理、经济效益可观。特总结介绍该模式的棚膜及品种选择、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为种植户在大拱棚种植蔬菜茬口安排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拱棚 茄子 小白菜 高效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安市大棚甜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芳 王平 +1 位作者 闫保罗 宗燕 《中国种业》 2023年第12期181-182,共2页
针对泰安市大棚甜玉米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甜玉米全生育期高产种植技术指导,包括品种选择、隔离区的设置、选地与施肥、起垄与覆膜、种子预处理、适期播种、合理种植密度、科学施肥灌水、人工辅助授粉、病虫害防治剂量与收获等方面... 针对泰安市大棚甜玉米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甜玉米全生育期高产种植技术指导,包括品种选择、隔离区的设置、选地与施肥、起垄与覆膜、种子预处理、适期播种、合理种植密度、科学施肥灌水、人工辅助授粉、病虫害防治剂量与收获等方面内容,旨在为大棚保护地甜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 甜玉米 高产 种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霉菌性枯萎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防控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兰玉菲 李秀梅 +2 位作者 唐丽娜 鲍甜甜 刘嘉 《食用菌》 2025年第1期94-96,共3页
研究发现羊肚菌霉菌性枯萎病病原菌Pseudodiplospora longispora菌丝生长最适培养温度为20℃,适宜碳源为蔗糖和果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根据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合生产实践集成综合防控技术,包括农业、物理、化学防治等。
关键词 羊肚菌 霉菌性枯萎病 生物学特性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与补灌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小麦耐旱性评价
4
作者 孙宪印 吕广德 +9 位作者 亓晓蕾 徐加利 孙盈盈 米勇 牟秋焕 尹逊栋 张继波 王瑞霞 钱兆国 高明刚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0,共8页
为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从不同小麦品系中筛选耐旱性强且具有高产稳产特性的基因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22—2023年在泰安市农业科学院马庄试验农场开展田间试验,以1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系为材料,设置自然干旱和补灌条件2个处理,以旱地与... 为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从不同小麦品系中筛选耐旱性强且具有高产稳产特性的基因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22—2023年在泰安市农业科学院马庄试验农场开展田间试验,以1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系为材料,设置自然干旱和补灌条件2个处理,以旱地与补灌条件下产量为基础,采用平均产量(MP)、几何平均产量(GMP)、抗旱系数(DRC)、抗旱指数(DRI)和干旱耐受指数(STI)共5个抗旱性指标对不同品系进行比较和抗旱性分级。结果表明,对比不同品系的干旱指标数值的大小与位次变化,V7、V14、V2和V12基因型排名靠前,具有高产、稳产特点。同时STI、GMP、MP指标与旱地产量和补灌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表现出较好的产量一致性;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均进一步明确了这些基因型的耐旱及高产稳产特性。综上,在干旱与补灌条件下,STI、GMP、MP和DRI指标可用于耐旱高产基因型的鉴别和分级,综合利用5种抗旱指标筛选出耐旱高产品系分别为V7、V14、V2和V12,各品系抗旱性级别分别为1、2、2级和1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基因型 干旱胁迫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耐旱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什岳普湖县无花果产业现状及高质量发展对策
5
作者 李平海 荀咪 +3 位作者 杨圣祥 武猛 朱海涛 李国田 《落叶果树》 2025年第1期35-39,共5页
为加快推进喀什岳普湖县无花果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通过座谈交流和走访调研,了解当地无花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产业发展对策。
关键词 无花果 岳普湖县 产业现状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区域麦套辣椒直播轻简高效生产关键技术
6
作者 刘中良 张文倩 +3 位作者 高俊杰 徐加利 王文亮 刘子璐 《长江蔬菜》 2025年第15期68-70,共3页
黄淮海区域麦套辣椒直播轻简高效生产模式采用全程机械化,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麦套辣椒直播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有效解决了小麦秸秆原位还田问题,每667 m^(2)省工50%以上,减少化肥施用量20%以上,节水30%左右,辣椒增产10%左右。
关键词 小麦 辣椒 套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暖式大棚羊肚菌-厚皮甜瓜-西红柿周年轮作高效栽培技术
7
作者 兰玉菲 汪乔 +3 位作者 鲍甜甜 张慧 汪桂玲 孔怡 《食用菌》 2025年第2期71-74,共4页
为解决山东省肥城市冬暖式大棚羊肚菌采收后大棚闲置期较长、羊肚菌栽培重茬等问题,将羊肚菌与厚皮甜瓜、西红柿合理搭配种植,实现菌果菜周年轮作,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缓解土壤连作障碍,减少化肥使用量,提升厚皮甜瓜及西红柿品质,增加... 为解决山东省肥城市冬暖式大棚羊肚菌采收后大棚闲置期较长、羊肚菌栽培重茬等问题,将羊肚菌与厚皮甜瓜、西红柿合理搭配种植,实现菌果菜周年轮作,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缓解土壤连作障碍,减少化肥使用量,提升厚皮甜瓜及西红柿品质,增加种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厚皮甜瓜 西红柿 周年轮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菇、灵芝立体网格层架式周年循环生产技术
8
作者 孔怡 陈乐梅 +1 位作者 张慧 丛倩倩 《农业知识》 2025年第3期32-33,35,共3页
平菇和灵芝是山东省食用菌的主要栽培品种,栽培方式为袋料栽培。传统的种植模式是季节性单品种栽培,栽培场地、设施设备利用率偏低,导致平菇、灵芝生产企业、合作社及菇农效益偏低。平菇、灵芝袋料栽培既可以采用大棚内立体墙式栽培又... 平菇和灵芝是山东省食用菌的主要栽培品种,栽培方式为袋料栽培。传统的种植模式是季节性单品种栽培,栽培场地、设施设备利用率偏低,导致平菇、灵芝生产企业、合作社及菇农效益偏低。平菇、灵芝袋料栽培既可以采用大棚内立体墙式栽培又可以采用层架式栽培;平菇、灵芝袋料栽培在栽培场地要求、栽培设施、光照通风条件上基本相似;平菇子实体发生在冬春季节,而灵芝子实体发生在夏秋季节。根据平菇、灵芝的这些栽培特性,完全可以将平菇、灵芝组合交替,进行周年循环生产。这样既可以提高栽培场地利用率,减少生产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又可提高效益,增加收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经济发展,创造性、实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立体网格层架式 平菇 周年循环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肥用量对露地辣椒产量、品质及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文倩 王婷 +3 位作者 刘中良 陈震 韩珑 徐加利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130,共8页
为筛选出辣椒实际生产中最适钾肥用量,以三樱椒为试验材料,在同等氮肥、磷肥施用量的基础上,设CK〔0 kg·(667 m^(2))^(-1)〕、T1〔11.83 kg·(667 m^(2))^(-1)〕、T2〔14.37 kg·(667 m^(2))^(-1)〕、T3〔16.90 kg·(6... 为筛选出辣椒实际生产中最适钾肥用量,以三樱椒为试验材料,在同等氮肥、磷肥施用量的基础上,设CK〔0 kg·(667 m^(2))^(-1)〕、T1〔11.83 kg·(667 m^(2))^(-1)〕、T2〔14.37 kg·(667 m^(2))^(-1)〕、T3〔16.90 kg·(667 m^(2))^(-1)〕、T4〔19.44 kg·(667 m^(2))^(-1)〕、T5〔21.97 kg·(667 m^(2))^(-1)〕6个施钾肥水平,研究钾肥施用量对露天栽培辣椒产量、品质、氮代谢、根系形态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钾肥施用量能够促进辣椒生长发育,改善品质,提高叶片氮代谢酶活性。施用不同量的钾肥均可显著提高辣椒产量,增产率15.92%~33.44%。其中T2处理下辣椒可溶性糖、总酚、辣椒素、粗纤维含量最高,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最高,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最大,钾肥农学效率和钾肥贡献率也最高。综合考虑,本研究条件下三樱椒露地生产的最佳施钾量为14.37 kg·(667 m^(2))^(-1),在此施肥量下,产量达到最高,且品质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钾肥用量 产量 品质 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茶园绿盲蝽发生动态及不同杀虫剂的防效研究
10
作者 肖文敏 吴焕焕 +4 位作者 任志红 张虹 杨圣祥 孙海伟 王欢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1,共6页
本试验调查了泰山茶区茶园、菊花园、菊茶间作园3种植模式下绿盲蝽发生时期的虫口数量,并在茶园绿盲蝽秋季回迁期进行了不同杀虫剂的防治效果试验,以期为本茶区绿盲蝽的发生与防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9—11月、4—6月为茶园绿盲蝽主要... 本试验调查了泰山茶区茶园、菊花园、菊茶间作园3种植模式下绿盲蝽发生时期的虫口数量,并在茶园绿盲蝽秋季回迁期进行了不同杀虫剂的防治效果试验,以期为本茶区绿盲蝽的发生与防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9—11月、4—6月为茶园绿盲蝽主要发生期,成虫在9月中旬至10月下旬、5月中旬至6月上旬发生量较大。对3种种植模式下秋季绿盲蝽发生动态监测发现,9月份菊花盛花期对绿盲蝽具有明显的吸引作用,且对临近茶园的绿盲蝽回迁产生影响;10月,菊花萎凋后,处于花期的茶树对绿盲蝽的吸引作用开始突显,因此菊花园绿盲蝽数量迅速减少,而菊茶间作园绿盲蝽则由菊花转移至茶树继续为害。不同杀虫剂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联苯菊酯对茶园回迁期绿盲蝽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其他药剂,第3次用药后7 d防效可达到80%以上,在生产中可作为茶园回迁期绿盲蝽防治的首选药剂。此外,茶园周围杂草可帮助绿盲蝽藏匿取食为害,应将秋季茶园杂草一并纳入防控范围,提高茶园绿盲蝽秋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盲蝽 茶园 种植模式 发生规律 杀虫剂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水平对露地辣椒根系形态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张文倩 刘中良 +3 位作者 徐加利 高俊杰 王婷 陈震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7-162,共6页
为探究不同氮肥水平对露地辣椒叶片氮代谢酶活性、根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朝天椒品种椒万家为试材,采用大田种植方式,以种植户常规氮肥用量(262.50kg·hm^(-2))为基础,设置6个处理:不施氮肥(CK)、常规氮肥(T1)、氮肥减量15%(... 为探究不同氮肥水平对露地辣椒叶片氮代谢酶活性、根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朝天椒品种椒万家为试材,采用大田种植方式,以种植户常规氮肥用量(262.50kg·hm^(-2))为基础,设置6个处理:不施氮肥(CK)、常规氮肥(T1)、氮肥减量15%(T2)、氮肥减量30%(T3)、氮肥增量15%(T4)、氮肥增量30%(T5)。结果表明,与CK相比,随着氮肥量的增加,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均在T2处理时达最大值,较CK分别显著提高30.25%、94.16%和59.58%。增施氮肥可有效增加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在T2处理时达最大。根系IAA含量随氮肥用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T2处理最高,达599.34 ng·g^(-1)。鲜椒产量以T2处理最高,达35436.93 kg·hm^(-2),较CK显著提高42.65%。各氮肥处理的硝酸盐含量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升高,较CK处理提高19.13%~66.03%。综上,适量氮肥能够显著提高叶片酶活性,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系生长素含量及产量,改善辣椒品质,其中223.13kg·hm^(-2)(T2)处理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氮肥 根系形态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环形栽插对鲜食型紫薯茎叶生长、产量形成及商品性的影响
12
作者 陈路路 孙哲 +4 位作者 田昌庚 刘尚刚 秦华伟 展玉 郑建利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4,共7页
为探索优化紫薯的栽插方式和栽插密度,充分利用垄层空间,本试验以鲜食型紫薯品种泰紫薯1号和烟紫薯3号为试材,以当地常规种植方式中密度斜栽作对照(CK),设置高密度环栽(T1)、中密度环栽(T2)、低密度环栽(T3)3个处理,研究不同密度环形栽... 为探索优化紫薯的栽插方式和栽插密度,充分利用垄层空间,本试验以鲜食型紫薯品种泰紫薯1号和烟紫薯3号为试材,以当地常规种植方式中密度斜栽作对照(CK),设置高密度环栽(T1)、中密度环栽(T2)、低密度环栽(T3)3个处理,研究不同密度环形栽插对鲜食型紫薯茎叶生长、产量形成及商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蔓长、茎粗均随栽插密度的升高而降低,T2处理下茎叶与块根生长的协调性较好;T2处理块根干重和块根干物质分配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环形栽插处理的单薯重较对照明显降低,且随栽插密度的升高而降低;不同处理的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收获指数(烟紫薯3号除外)均表现为T2>CK>T3>T1;环形栽插处理的大薯占比较对照降低,中薯占比较对照提高,商品薯占比随栽插密度的升高而降低,T2、T3处理商品薯占比显著高于T1、CK,且T2处理的中薯占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可知,52500株/hm2密度下环栽(T2),两紫薯品种的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协调,块根干物质分配率显著提高,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最高,块根商品性最好。该结论可为鲜食型紫薯生产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栽插 栽插密度 紫薯 产量 商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配施对韭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3
作者 秦华伟 高俊杰 +5 位作者 王婷 韩珑 刘中良 陈震 闫伟强 谷端银 《农学学报》 2025年第6期71-76,共6页
为了给韭菜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分析不同氮磷钾配比对韭菜产量、品质的影响。采用“3414”肥效试验设计,设定氮(N)、磷(P)、钾(K)这3个因素,每个因素设置0、112.5、225、337.5 kg/hm^(2)共4个水平,总共形成14个处理。测定... 为了给韭菜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分析不同氮磷钾配比对韭菜产量、品质的影响。采用“3414”肥效试验设计,设定氮(N)、磷(P)、钾(K)这3个因素,每个因素设置0、112.5、225、337.5 kg/hm^(2)共4个水平,总共形成14个处理。测定韭菜分蘖数、单株鲜重、产量和丙酮酸含量等指标,通过拟合产量与氮、磷、钾肥料效应函数得出最佳施用量。结果显示,施用氮、磷、钾肥提高了韭菜的分蘖数、单株鲜重和产量,其中氮肥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磷肥次之,钾肥最小。N_(1)、P_(1)、K_(1)时农学效率最高,分别为116.04、73.22、61.75 kg/kg;N_(2)、P_(2)、K_(2)时肥料的贡献率最高,分别为44.34%、27.76%、25.43%;过量施用N、P、K肥的农学效率和贡献率最低。N、P、K肥均能显著影响韭菜丙酮酸含量。高肥力土壤中,N、P、K最佳施肥量为186.32、183.98、179.58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 氮肥 磷肥 钾肥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产、广适、抗逆玉米新品种“中玉303”高效种植技术
14
作者 李成磊 齐同星 +5 位作者 杨强 方传峰 王平 刘光亚 王天宇 高传杰 《农业知识》 2025年第3期69-70,72,共3页
“中玉303”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玉米新品种,于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及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兼具高产、优质、多抗、广适、耐密等特性,高抗茎腐病,抗小斑病,后期持绿性良好。在栽培... “中玉303”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玉米新品种,于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及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兼具高产、优质、多抗、广适、耐密等特性,高抗茎腐病,抗小斑病,后期持绿性良好。在栽培试验研究中,展现出“既耐低氮又高产”“既耐密也耐稀”的突出优势。本文主要介绍了“中玉303”在不同地力水平、种植管理水平下的丰产广适抗逆高效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 中玉303 茎腐病 广适 抗逆 耐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SY01感染大口黑鲈的组织病理学分析
15
作者 于明 张凯凯 +2 位作者 刘怡宁 邹兰柱 陈红菊 《山东畜牧兽医》 2025年第2期16-18,共3页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是一种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养殖过程中易感染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探究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大口黑鲈的临床症状及组织病理变化,本试验用嗜水气单胞菌SY01人工感染大...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是一种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养殖过程中易感染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探究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大口黑鲈的临床症状及组织病理变化,本试验用嗜水气单胞菌SY01人工感染大口黑鲈后检测病鱼临床症状及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SY01感染会导致大口黑鲈腹腔出现腹水,肝脏充血增大,脾、头肾水肿等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病鱼的脾脏细胞排列松散,间隙增大,并有大量的铁血黄素沉积,红髓和白髓界限模糊。此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SY01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氨曲南和氟苯尼考6种抗生素有强敏感性,其中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可以在临床中应用,指导生产中的病害防控。本研究为阐明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大口黑鲈的致病机理奠定理论基础,并为大口黑鲈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嗜水气单胞菌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黑木耳主要栽培模式
16
作者 张文 丛倩倩 《上海蔬菜》 2025年第2期80-81,共2页
黑木耳是一种质地柔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胶质真菌,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因其具有易栽培、见效快、资源利用率高等特点,目前已成为促进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结合山东省黑木耳的种植特点,文章总... 黑木耳是一种质地柔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胶质真菌,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因其具有易栽培、见效快、资源利用率高等特点,目前已成为促进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结合山东省黑木耳的种植特点,文章总结了黑木耳大田露地栽培及设施立体吊袋栽培的技术要点,以期为黑木耳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大田露地栽培 设施立体吊袋栽培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安黄芽白菜品质测定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孔涛 姜飞 +5 位作者 杜春艳 国荣荣 张浩然 徐英兰 李程 刘中良 《中国果菜》 2023年第4期54-57,共4页
泰安黄芽白菜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但关于其营养成分的具体参数尚不清楚,因此,本试验以泰安黄芽白菜和常规白菜品种‘北京新3号’(对照)为供试材料,测定了相关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泰安黄芽白菜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 泰安黄芽白菜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但关于其营养成分的具体参数尚不清楚,因此,本试验以泰安黄芽白菜和常规白菜品种‘北京新3号’(对照)为供试材料,测定了相关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泰安黄芽白菜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35.36%、48.68%、44.44%和25.36%,干物质积累量和纤维素含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安黄芽白菜 常规白菜品种 营养品质 风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落实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工作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被引量:1
18
作者 谷端银 高俊杰 《中国农村科技》 2022年第5期47-49,共3页
2021年3月15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通过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旨在引领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农业科研院所的科... 2021年3月15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通过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旨在引领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可通过发挥专业特长,在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中大有可为。农业科研人员通过参与“三品一标”工作可以提升专业技能并获得职业成就感,还对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人员 品牌打造 农业科研院所 乡村振兴 职业成就感 专业特长 全面振兴 实施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农药残留特别贸易关注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林宇 崔素娟 +3 位作者 黄筱静 袁龙飞 周超 叶贵标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3,共8页
欧盟是我国植物源农产品出口的重要目标市场,也是全球食品安全管理最严苛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欧盟连续撤销多种农药的登记授权,并将相关农药残留限量(MRLs)降低至定量限(LOQ)水平,对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世界贸易组织(WTO)... 欧盟是我国植物源农产品出口的重要目标市场,也是全球食品安全管理最严苛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欧盟连续撤销多种农药的登记授权,并将相关农药残留限量(MRLs)降低至定量限(LOQ)水平,对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对欧盟农药残留管控措施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本文收集整理了1995年至2022年间WTO成员提出的与欧盟农药残留管控相关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特别贸易关注(specific trade concerns on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SPS STCs)”议题,系统梳理了WTO成员对欧盟农药残留管控措施的关注情况,包括关注议题数量、提出关注议题的成员、涉及的管控措施类型、产品种类及解决情况,总结分析了WTO成员对欧盟农药残留管控措施的主要关注点,并尝试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思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 特别贸易关注 欧盟 农药残留限量 农产品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15)N示踪技术分析叶面施氮对花生氮素吸收、分配及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春晓 郑永美 +10 位作者 矫岩林 陈静 李文金 赵玉成 华伟 解晓梅 孙学武 于天一 沈浦 吴正锋 王才斌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1-888,共8页
叶面追肥是现代农业作物丰产栽培常用田管技术。为探明叶面施氮次数与浓度对花生氮素吸收积累、运转分配及利用率影响,揭示叶面追氮对植株不同器官建成和功能维持的营养机制,试验设5个处理:T0为对照;T1尿素浓度1%,收获前35d追施1次;T2... 叶面追肥是现代农业作物丰产栽培常用田管技术。为探明叶面施氮次数与浓度对花生氮素吸收积累、运转分配及利用率影响,揭示叶面追氮对植株不同器官建成和功能维持的营养机制,试验设5个处理:T0为对照;T1尿素浓度1%,收获前35d追施1次;T2尿素浓度3%,追施时间同T1;T3尿素浓度1%,收获前50 d、35 d和20 d追施3次;T4尿素浓度3%,追施时间同T3。氮肥用^(15)N标记尿素和普通尿素。结果表明:(1)叶面施氮植株氮含量提高0~0.22个百分点,且有T4>T3>T2>T1,其中营养体(根、茎、叶)增幅较大,比对照提高0.17~0.45个百分点,生殖体含量(果针、果壳、籽仁)增幅较少;施氮处理植株氮积累量提高平均19.8%,其中营养体平均增42.1%,生殖体平均增长12.7%。(2)叶面追施的氮在不同器官的分配比例存在较大差异,籽仁>叶>茎>果壳>果针>根,其中籽仁、叶各约占60%和30%,其余器官比例较少;追施时间对氮素分配有一定影响,收获前35 d追施更有利向生殖体分配,比收获前50 d和20 d两处理平均高7.9个百分点。(3)植株氮素效率随叶面施氮数量的增加而降低;施氮次数少或氮肥浓度低肥料利用率高,1次追施氮肥利用率平均70.6%,比3次追施平均高37.7个百分点;不同追施时间比较,收获前35 d追施氮肥利用率最高,较收获前50 d和20 d两处理的平均值分别高1.8和3.9个百分点。综上,叶面施氮可显著提高植株氮代谢水平,促进氮素吸收、积累,营养体尤为明显,是花生生育后期“护根保叶”生理机制和根系氮源难以取代的技术措施;叶面追施的氮主要分配在荚果和叶片中,是花生提高产量和叶片光合作用的生理机制;叶面追氮肥料利用率明显高于根系施肥,是花生经济施肥的有效途径;植株氮效率随叶面施氮数量的增加而降低,追施次数少或氮肥浓度低肥料利用率高。本研究可为花生叶面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叶面施肥 氮素 积累与分配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