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的黑三棱黄酮提取条件 被引量:4
1
作者 林敏 李伟 +2 位作者 吴冬青 安红钢 任雪峰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2期55-58,共4页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液固比和提取温度4因素进行Box-Behnken组合试验设计并通过响应面分析,优化黑三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提取黑三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66%、提取时...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液固比和提取温度4因素进行Box-Behnken组合试验设计并通过响应面分析,优化黑三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提取黑三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66%、提取时间61min、液固比40∶1,提取温度81℃。在此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的实际提取率为33.79mg/g,与预测值33.77mg/g基本一致。在4个因素中,乙醇体积分数对提取率影响最大,其次是提取温度,而提取时间、液料比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影响较小,并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的交互作用对黄酮提取率有较小影响,其他的因素间无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三棱 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条件 响应面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提取液对NO_2^-的清除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林敏 浦斌 +2 位作者 吴冬青 安红钢 任雪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6-109,113,共5页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的BBD组合设计,对淫羊藿提取液清除亚硝酸盐的参数进行优化。淫羊藿中清除亚硝酸盐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76 min,乙醇体积分数58%,提取温度78℃,液料比37∶1(mL∶g),此时提取液对亚硝酸...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的BBD组合设计,对淫羊藿提取液清除亚硝酸盐的参数进行优化。淫羊藿中清除亚硝酸盐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76 min,乙醇体积分数58%,提取温度78℃,液料比37∶1(mL∶g),此时提取液对亚硝酸盐的最大清除率为75.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亚硝酸盐 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淫羊藿黄酮提取工艺 被引量:3
3
作者 林敏 张帆 +2 位作者 吴冬青 安红钢 任雪峰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2年第6期16-19,共4页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的(Box-Benhnken)组合设计原理,对淫羊藿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淫羊藿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73 h、水料比31∶1(mL/g),温度67.5℃、乙醇浓度79%,淫藿黄酮类化合物的平均提取率...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的(Box-Benhnken)组合设计原理,对淫羊藿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淫羊藿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73 h、水料比31∶1(mL/g),温度67.5℃、乙醇浓度79%,淫藿黄酮类化合物的平均提取率为2.054%,比理论预测值高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总黄酮 提取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中温淀粉酶芽孢杆菌的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姚作雄 陈晓霞 +4 位作者 李雅芸 高海宁 李彩霞 焦扬 张勇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3期48-53,共6页
从土壤中分离到1株产淀粉酶的芽孢杆菌,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在1.5%玉米淀粉、1%牛肉膏、0.15%硫酸镁、0.1%氯化钙培养基中,接种量为2%(v/v)、初始pH值为7.0、装液量10%、发酵温度37℃、180r/mi... 从土壤中分离到1株产淀粉酶的芽孢杆菌,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在1.5%玉米淀粉、1%牛肉膏、0.15%硫酸镁、0.1%氯化钙培养基中,接种量为2%(v/v)、初始pH值为7.0、装液量10%、发酵温度37℃、180r/min振荡培养24h时酶活力最高,其酶活达到了2155.45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产酶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冠果芽茶与叶茶主要营养功能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评价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眷俪 许雪蓉 +5 位作者 张振军 陈涛 李珂 李彩霞 高海宁 姜伯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366-373,共8页
以张掖高台种植的文冠果芽茶与叶茶为试验材料,对其营养功能成分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使用INQ法对其营养成分进行质量评价,并对功能成分与抗氧化能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芽茶中K、Zn、Cu含量及K/Na显著高于叶茶(P<0.05),二者... 以张掖高台种植的文冠果芽茶与叶茶为试验材料,对其营养功能成分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使用INQ法对其营养成分进行质量评价,并对功能成分与抗氧化能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芽茶中K、Zn、Cu含量及K/Na显著高于叶茶(P<0.05),二者均呈现高K低Na特点。芽茶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叶茶(P<0.05)、而粗脂肪含量叶茶显著高于芽茶(P<0.05)。营养质量评价表明,芽茶、叶茶K、Ca、Fe、Mn、Zn、Cu、粗脂肪、粗蛋白INQ均>1;Na、Mg和可溶性总糖INQ芽茶<叶茶<1。芽茶多酚含量显著高于叶茶(P<0.05),黄酮含量差异不明显。芽茶与叶茶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O_(2)^(−)·清除能力的IC_(50)分别为2.52和2.69、1.65和1.74、1.64和2.10μg·mL^(−1),阳性对照芦丁在此浓度范围内无IC50,抗氧化能力强弱为芽茶>叶茶>芦丁。相关性分析表明,芽茶、叶茶多酚、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O_(2)^(−)·清除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芽茶相关系数为0.892~0.990,叶茶相关系数为0.879~0.994。以上研究表明,文冠果芽茶的营养功能价值及抗氧化能力优于叶茶,有开发新产品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芽茶、叶茶 营养功能成分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