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番茄花青素的合成机制和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1
作者 鄂利锋 吕彤彤 +4 位作者 郑可欣 颜文慧 梁艳 权建华 李金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30,共10页
花青素(anthocyanin)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多酚类色素。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果实通常缺少花青素,但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或其他育种方法生产富含花青素的番茄果实。近年来有关番茄花青素遗传与调控的研究已取得长足进展,本文... 花青素(anthocyanin)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多酚类色素。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果实通常缺少花青素,但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或其他育种方法生产富含花青素的番茄果实。近年来有关番茄花青素遗传与调控的研究已取得长足进展,本文综述了番茄花青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番茄花青素相关基因的遗传定位以及番茄花青素基因编辑研究进展,进一步明确了番茄花青素的合成及调控机理,以期为今后更好地利用花青素进行番茄品质育种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花青素 遗传定位 突变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西部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申晓花 牛天文 +2 位作者 赵淏楠 李文君 侯梁宇 《北方农业学报》 2025年第1期10-16,共7页
【目的】提高玉米收获质量,推广玉米机械粒收技术在河西走廊西部的应用。【方法】2023年在甘肃省酒泉市下河清农场设置10组不同玉米品种的大田试验,采用同一台机械收获,收获后进行取样并测定籽粒含水率、籽粒破碎率、杂质率、田间损失... 【目的】提高玉米收获质量,推广玉米机械粒收技术在河西走廊西部的应用。【方法】2023年在甘肃省酒泉市下河清农场设置10组不同玉米品种的大田试验,采用同一台机械收获,收获后进行取样并测定籽粒含水率、籽粒破碎率、杂质率、田间损失率等粒收质量指标。【结果】各参试品种收获时籽粒含水率均值为26.25%,变幅为17.80%~33.10%;籽粒破碎率均值为8.13%,变幅为2.96%~19.80%;杂质率均值为0.86%,变幅为0.02%~3.26%;田间损失率均值为3.58%,变幅为3.51%~3.64%。籽粒破碎率与籽粒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拟合方程为y=-0.466 1e0.1002x(R^(2)=0.405 7),当籽粒含水率为17.10%时,籽粒破碎率最低;杂质率与籽粒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拟合方程为y=0.001 5e0.217 7x(R^(2)=0.454 7),当籽粒含水率为16.40%时,杂质率最低;田间损失率与籽粒含水率呈负相关关系,拟合方程为y=1E-06x^(4)-0.000 3x^(3)+0.015 3x^(2)-0.324 0x+5.928 2(R^(2)=0.299 2),当籽粒含水率为20.20%时,田间损失率最低。【结论】收获时籽粒含水率偏高是影响河西走廊西部地区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选择适宜品种、科学安排收获时间可以提高河西走廊西部地区玉米机械粒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西部地区 玉米 机械粒收 收获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娃娃菜生理病害发生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鄂利锋 陈修斌 +5 位作者 许耀照 权建华 华军 尹丽娟 王舜奇 赵文勤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6期205-207,共3页
针对当前高原夏菜娃娃菜种植过程中,其生理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产量的提高与品质的提升。总结娃娃菜生产中常发生的几种生理病害,分别从不同病害发生的症状、发病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娃娃菜高产... 针对当前高原夏菜娃娃菜种植过程中,其生理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产量的提高与品质的提升。总结娃娃菜生产中常发生的几种生理病害,分别从不同病害发生的症状、发病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娃娃菜高产优质化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娃娃菜 生理病害 发生与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量施氮对河西灌区春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郑天翔 程红玉 +6 位作者 郭增鹏 徐昭 田晓琴 王丽娟 濮超 马金 王勤礼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1,112,共9页
【目的】研究减量施氮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探讨不同氮肥施用下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关系。【方法】以河西灌区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设置N_(1)(常规施氮量,300 kg/hm^(2))、N_(2)(氮肥减量10%,270 kg/hm^(2))、N_(3)(... 【目的】研究减量施氮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探讨不同氮肥施用下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关系。【方法】以河西灌区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设置N_(1)(常规施氮量,300 kg/hm^(2))、N_(2)(氮肥减量10%,270 kg/hm^(2))、N_(3)(氮肥减量20%,240 kg/hm^(2))、N_(4)(氮肥减量30%,210 kg/hm^(2))4个氮水平,测定小麦生长特性、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和产量。【结果】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减少,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呈降低趋势,N_(3)、N_(4)处理比N_(1)处理显著降低6.69%、7.14%,但N_(1)和N_(2)处理无显著差异;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减少,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蒸腾速率(Tr)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_(2)处理最大,Pn分别比N_(3)、N_(4)处理显著提高10.04%、13.17%,Tr分别比N_(1)、N_(3)和N_(4)处理显著提高9.32%、15.37%和23.56%;叶片胞间CO_(2)浓度(Ci)也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_(3)处理最大,叶绿素含量(SPAD)和叶片气孔导度(Gs)呈降低趋势,N_(3)、N_(4)处理分别比N_(1)处理显著降低8.08%、17.41%和10.32%、13.76%,但N_(1)和N_(2)处理无显著差异;小麦穗粒数、穗数和产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减少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产量在N_(2)处理最大,比N_(1)、N_(4)处理显著提高10.71%、7.91%,比N_(3)处理提高2.52%。相关分析表明,小麦光合特性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表明高效的光合特性是小麦获得高产的基础。【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减氮10%,即270 kg/hm^(2)是河西灌区春小麦高产稳产的最佳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施氮 春小麦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型冬油菜根际耐低温促生菌的筛选及促生效应研究
5
作者 许耀照 张彤 +1 位作者 李彩霞 曾秀存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5-236,共12页
为发掘多功能、作用高效的耐低温根际促生菌(PGPR)菌株,以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根际土壤为研究材料,通过平板划线法分离可培养根际菌株,并根据形态特征及16S rRNA基因确定其分类地位,评价其抗逆性、产酶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促生效果... 为发掘多功能、作用高效的耐低温根际促生菌(PGPR)菌株,以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根际土壤为研究材料,通过平板划线法分离可培养根际菌株,并根据形态特征及16S rRNA基因确定其分类地位,评价其抗逆性、产酶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促生效果。结果表明:从‘陇油7号’根际土壤筛选出命名为a-1、c、c-1、d、h、j和z的7株PGPR,其中4株具解钾能力,3株具产铁载体。进一步分析发现,h菌株解钾能力最好,其溶钾量高达217.16 mg/L,c-1菌株产铁载体能力最强,可溶性指数(D/d值)达3.43;分离的7菌株中,仅a-1菌株溶无机磷,其D/d值为1.53。分析菌株的产酶特性发现,j、c、h和z菌株分别具有较强的产果胶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和淀粉酶的能力,其D/d值分别为3.23、3.29、2.55和4.14;对菌株抗逆性分析发现,a-1、h和z菌株在聚乙二醇-6000质量浓度25%(水势为-0.73 MPa)干旱胁迫下生长状态较好,c、c-1和d菌株的耐盐(NaCl)质量浓度可达8%~10%,a-1、c-1和h菌株可耐低温(4℃);促生试验结果表明,3株耐低温(4℃)菌株均对冷敏感白菜型冬油菜‘天油4号’种子的萌发有促生作用,其中c-1菌株促生效果最佳,其胚芽、胚根的长度分别增加了27.68%和38.04%;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菌株结果表明,a-1和h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c-1菌株为近芽孢杆菌属(Peribacillus),d菌株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j菌株为尼尔菌属(Niallia),z菌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综上所述,从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根际土壤中筛选出的a-1、c、c-1、d、h、j和z菌株具解钾、产酶、耐干旱和耐盐胁迫等多种功能,且耐低温菌株有不同程度的促生效果。该研究结果丰富了白菜型冬油菜菌种资源,为冬油菜的抗寒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冬油菜 根际促生菌 筛选 鉴定 耐低温 促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种玉米根内内生菌响应沼渣的研究
6
作者 甫文疆 赵芸晨 +1 位作者 郭俏 来航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91,104,共11页
[目的]研究沼渣对制种玉米根内微生物群落组成及产量的影响,为制种玉米增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化肥(CK)和沼渣+化肥(BS)2个处理,其中CK中施用的化肥种类及用量分别为:磷酸氢二铵(515 kg/hm^(2))、尿素(735 kg/hm^(2))... [目的]研究沼渣对制种玉米根内微生物群落组成及产量的影响,为制种玉米增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化肥(CK)和沼渣+化肥(BS)2个处理,其中CK中施用的化肥种类及用量分别为:磷酸氢二铵(515 kg/hm^(2))、尿素(735 kg/hm^(2))及硫酸锌(30 kg/hm^(2));BS处理中除施用了与CK相同的化肥种类及用量外,还施用了2.2 t/hm^(2)沼渣,测定不同处理制种玉米根际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以及玉米生长指标和产量;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BS处理与CK玉米根内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结构、组成以及差异代谢通路,最后分析制种玉米根内微生物相对丰度与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玉米生长指标和产量的相关性。[结果]与CK相比,BS处理玉米根际土壤体积质量与pH均显著降低,土壤总孔隙度、有机质、碱解氮、速效氮、速效钾及阳离子交换量以及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升高,BS处理玉米的株高、根长、根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及产量较CK显著升高。与CK相比,BS处理玉米根内细菌Alpha多样性显著增加,内生真菌Alpha多样性显著降低,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从BS处理与CK玉米根内共检测出9个差异性细菌门和14个细菌属以及2个差异真菌门和10个真菌属。与CK相比,BS处理明显改变了制种玉米根内微生物群落组成,大部分属水平细菌的相对丰富显著增加,而属水平真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从BS处理与CK玉米根内共筛选出10条差异代谢通路,其中BS处理玉米根内与氨基酸运输与代谢、碳水化合物运输与代谢、细胞壁/膜/包膜生物发生、能量产生与贮存、无机离子转运与代谢、辅酶转运与代谢、脂质转运与代谢、信号转导、核苷酸转运与代谢、防御机制及细胞运动等代谢通路有关的细菌相对丰度较CK均显著增加(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玉米根内属水平的细菌和真菌相对丰度与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玉米生长指标和产量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施用沼渣明显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和酶活性,影响了玉米根内微生物的群落组成以及多样性,增加了有益细菌的相对丰度,降低病原性真菌的相对丰度,改变了细菌的代谢通路,提高了制种玉米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渣 内生菌 制种玉米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互作对玉米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光合特性、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邓浩亮 潘小番 +2 位作者 兰雪梅 肖让 王勤礼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2-605,共14页
为探讨玉米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光合特性、生长特征、产量、籽粒品质和水氮利用效率对不同水氮组合的响应,于2022—2023年通过田间试验,采用灌溉和施氮2因素交互设计,按照农田实际蒸散量(ETc),设置3个灌溉水平:低水(W1,60%ETc... 为探讨玉米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光合特性、生长特征、产量、籽粒品质和水氮利用效率对不同水氮组合的响应,于2022—2023年通过田间试验,采用灌溉和施氮2因素交互设计,按照农田实际蒸散量(ETc),设置3个灌溉水平:低水(W1,60%ETc)、中水(W2,80%ETc)和高水(W3,100%ETc),每个灌溉水平下设置4个施氮水平:不施氮(N0,0kg/hm^(2))、低氮(N1,减氮40%,51kg/hm^(2))、中氮(N2,减氮20%,68 kg/hm^(2))、高氮(N3,常规施氮量,85kg/hm^(2))。结果表明:相同施氮或灌溉水平下大豆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随施氮量或灌水量增加而提高,但随着施氮量或灌水量不断增加逐渐趋于稳定。适宜的水氮配比能显著改善大豆生长的水肥环境,提高叶面积指数、根冠比和地上干物质积累量,同时改善大豆品质、提高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其中灌溉量891.2~931.0m^(3)/hm^(2)、施氮量68.0kg/hm^(2)时大豆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可达2004.38~2180.95kg/hm^(2)和10686.66~11424.97元/hm^(2),较其他处理增幅5.08%~229.39%,同时还可获得较高的水氮利用效率。综合考虑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品质等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9个水氮组合处理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灌溉量891.2~931.0m^(3)/hm^(2)、施氮量68.0kg/hm^(2)时综合评分最高,是河西绿洲玉米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节水减氮、增产调质的有效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互作 大豆 带状复合种植 光合特性 产量 品质 水氮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种带优势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生防细菌筛选及其防治效果
8
作者 马燕 邢会琴 +2 位作者 常磊 马银山 郑天翔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6-193,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生防菌对玉米种带优势镰孢菌的抑制效果,为微生物农药的开发及种传病害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生防菌株,通过发芽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其对玉米苗期镰孢菌病害的防治效果。【... 【目的】探究不同生防菌对玉米种带优势镰孢菌的抑制效果,为微生物农药的开发及种传病害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生防菌株,通过发芽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其对玉米苗期镰孢菌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10个供试细菌菌株对F.proliferatum均具有一定拮抗作用,而且不同菌株之间的抑菌效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和矮小芽孢杆菌(B.pumilus)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抑菌率均大于64%;发芽试验结果显示,上述2个生防菌株处理后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中萎缩芽孢杆菌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达最高,均在70%以上。盆栽试验表明,防治效果最好的是B.atrophaeus,其防效可达61.72%。【结论】B.atrophaeus不仅能有效控制镰孢菌引起的苗期病害,还可促进玉米种子萌发,具有较好的研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子 层出镰孢菌 生防细菌 抑菌作用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微藻肥对两类草本作物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9
作者 罗光宏 崔岩 +3 位作者 刘海燕 陈叶 王丽娟 孙中亮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77,共6页
微藻肥作为一种新型微生物肥料,能够显著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增加光合色素含量,提高光合效率,进而显著提升作物产量,在种植娃娃菜时施用微藻肥,娃娃菜的株高增长了2.71%~15.19%,根长增加了19.31%,包叶重最高增加了311.69 g,叶绿素含量增加... 微藻肥作为一种新型微生物肥料,能够显著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增加光合色素含量,提高光合效率,进而显著提升作物产量,在种植娃娃菜时施用微藻肥,娃娃菜的株高增长了2.71%~15.19%,根长增加了19.31%,包叶重最高增加了311.69 g,叶绿素含量增加了41.87%。同时,土壤容重降低了13.98%,孔隙度增加了18.18%,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明显改善。同样,在种植黄芪时施用微藻肥,黄芪的产量也得到提升,根重增加了5.45%~18.75%,净光合速率提高了8.02%~17.48%,土壤孔隙度和速效养分含量也有所增加。研究发现,微藻肥不仅对作物产量具有正面效果,同时对土壤改良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肥 光合效率 作物产量 土壤性质 养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青贮玉米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红玉 汤振东 +6 位作者 雷玉明 郑天翔 拓明鸿 濮超 徐昭 吴尧 马金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02-1712,共11页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在等养分条件下生物有机肥替代10%,20%,30%化肥氮,牛粪、羊粪、蚯蚓肥替代20%化肥氮对青贮玉米(Zea mays)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旨在为河西地区青贮玉米生产中合理利用养分资源、化肥减量增效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在等养分条件下生物有机肥替代10%,20%,30%化肥氮,牛粪、羊粪、蚯蚓肥替代20%化肥氮对青贮玉米(Zea mays)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旨在为河西地区青贮玉米生产中合理利用养分资源、化肥减量增效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与常规施肥相比,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可促进青贮玉米生长,改善果穗经济性状,鲜草产量和籽粒产量分别较常规施肥提高7.08%~25.64%和0.09%~32.73%;在相同替代比例(20%)下,牛粪增产效应最大;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有效改善了营养品质,以牛粪替代20%化肥氮效果最佳,全株淀粉和粗脂肪含量分别较常规施肥提高45.20%和23.08%,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降低27.97%和34.54%;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较常规施肥增加3.41%~18.19%,11.17%~25.59%,11.22%~53.46%和1.83%~26.21%。在本研究条件下以牛粪替代20%化肥氮为青贮玉米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有机肥替代 产量 品质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叶面肥喷施方式对蔬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11
作者 董吉德 戴瑞芳 +3 位作者 张玉鑫 蒯佳琳 陈广泉 邵鹏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6-141,共6页
为探究叶面肥对蔬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选用高钾型大量元素水溶肥(叶面肥A)和矿源腐植酸水溶肥(叶面肥B),对张掖市主栽蔬菜种类芹菜、西葫芦、番茄、花椰菜进行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叶面肥均能促进蔬菜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且... 为探究叶面肥对蔬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选用高钾型大量元素水溶肥(叶面肥A)和矿源腐植酸水溶肥(叶面肥B),对张掖市主栽蔬菜种类芹菜、西葫芦、番茄、花椰菜进行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叶面肥均能促进蔬菜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且交替施用或混合施用的效果优于单独施用。对于叶菜类蔬菜,先喷施叶面肥A再喷施叶面肥B效果最佳;而对于果菜类和瓜类蔬菜,则先喷施叶面肥B再喷施叶面肥A效果最佳。建议生产上根据不同蔬菜种类对叶面肥进行交替或混合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叶面肥 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菌肥对温室辣椒光合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王红玉 陈修斌 +1 位作者 李佳豫 鄂利锋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873-877,共5页
通过试验探明不同生物菌肥在温室辣椒生产中的适宜种类与用量,为辣椒的高产优质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辣椒品种陇椒6号为试材,设置了施用赛施乐、微生物菌剂、菌护盾、甲壳素、线控1等5个生物菌肥处理,研究了不同生物菌肥对辣椒光合特... 通过试验探明不同生物菌肥在温室辣椒生产中的适宜种类与用量,为辣椒的高产优质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辣椒品种陇椒6号为试材,设置了施用赛施乐、微生物菌剂、菌护盾、甲壳素、线控1等5个生物菌肥处理,研究了不同生物菌肥对辣椒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菌肥菌护盾30.0 kg/hm^(2)处理辣椒的光合代谢能力最强,植株的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分别为18.32、232.00μmol/(m^(2)·s),分别较对照不施生物菌肥增加4.81、48.00μmol/(m^(2)·s);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为6.57、315.00 mmol/(m^(2)·s),分别较对照不施生物菌肥增加3.04、48.00 mmol/(m^(2)·s)。与对照不施生物菌肥相比,辣椒的株高、茎粗、开展度分别增加21.99、0.53、14.61 cm;单株产量增加0.23 kg,折合产量增加8.92 t/hm^(2);辣椒果实的品质也最优,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与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在温室辣椒生产中采用生物菌肥菌护盾30.0 kg/hm^(2),可有效提高辣椒的产量与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菌肥 温室 辣椒 光合特性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水量对温室黄瓜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3
作者 蔡敏 虎勇斌 +3 位作者 史霞 王慕蓉 申诗 陈修斌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4期115-117,共3页
为获得温室黄瓜最适灌水量指标,本研究采用完全区组排列设计,分析了5个不同灌水量对温室黄瓜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2处理的灌水量(240 m^(3)/亩)条件下,黄瓜植株保持较强的光合作用,在茎粗、单株结瓜数、单株产量、折... 为获得温室黄瓜最适灌水量指标,本研究采用完全区组排列设计,分析了5个不同灌水量对温室黄瓜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2处理的灌水量(240 m^(3)/亩)条件下,黄瓜植株保持较强的光合作用,在茎粗、单株结瓜数、单株产量、折合亩产量与水分利用率等性状的数值上最大,分别为1.13 cm、11.52个、2.01 kg、6383.76 kg和26.60 kg/m^(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时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等也最高。这一研究结果可为本区温室黄瓜实现高产优质化生产及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黄瓜 灌水量 生长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糠醛渣介导根际微生物缓解制种玉米连作障碍研究
14
作者 赵芸晨 甫文疆 宋学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0-391,共12页
[目的]本文以不同连作年限地块(5~30 a)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施用改性糠醛渣对制种玉米连作障碍的影响。[方法]通过大田试验及高通量测序,测定不同连作年限、不同生育期制种玉米连作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变化特征,分析连作障碍机制... [目的]本文以不同连作年限地块(5~30 a)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施用改性糠醛渣对制种玉米连作障碍的影响。[方法]通过大田试验及高通量测序,测定不同连作年限、不同生育期制种玉米连作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变化特征,分析连作障碍机制及缓解诱因。[结果]制种玉米连作显著降低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定向改变;COG库预测表征遗传信息处理、代谢过程、细胞过程、信号转导机制及防御机制的相关二级通路显著下降,微生物功能定向改变。施用改性糠醛渣提高连作制种大田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与网络复杂度,多样性指数显著增加,群落共有OTU及特有OTU显著增加,网络边及平均度增加,根际Lysobacter、Sphingomonas、Nitrospira、Bryobacter、Flavisolibacter、Adhaeribacter、Pseudarthrobacter、Ohtaekwangia、Pseudomonas、Chaetomium及Trichoderma等属相对丰度上升,而病原性Penicillium、Aspergillus、Verticillium、Alternaria及Microdochium等属相对丰度下降。[结论]施用改性糠醛渣介导制种玉米连作体系,促进有益微生物增加,病原微生物减少,根际微生物群落重新组装,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增加,网络复杂度增加,根际细菌功能显著提高,极大消除连作带来的负面效应,从而缓解制种玉米连作导致的连作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种玉米 连作 改性糠醛渣 根际微生物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4份番茄种质资源的抗病性检测与评价
15
作者 权建华 刘玉玲 +2 位作者 许可红 祁世明 鄂利锋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7,共8页
【目的】科学分析和评价不同材料的多抗性,为番茄育种提供更多优质的抗病种质资源。【方法】利用目前广泛应用的Ty-1、I-2、Ph-3、Cf-9、Mi-1等5个抗病基因分子标记,对144份番茄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性检测和室内接种鉴定。【结果】在检测的... 【目的】科学分析和评价不同材料的多抗性,为番茄育种提供更多优质的抗病种质资源。【方法】利用目前广泛应用的Ty-1、I-2、Ph-3、Cf-9、Mi-1等5个抗病基因分子标记,对144份番茄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性检测和室内接种鉴定。【结果】在检测的144份材料中,只含有1种抗病基因的材料有22份,占15%,含有2种抗病基因的材料有76份,占53%,含有3种抗病基因的材料有38份,占26%,含有4种抗病基因的材料有8份,占6%,没有检测到同时含有5种抗病基因的材料,含有Ty-1基因的材料有88份,占61%,含有I-2基因的材料有63份,占44%,含有Ph-3基因的材料有48份,占33%,含有Cf-9基因的材料有68份,占47%,含有Mi-1基因的材料有53份,占37%。【结论】含有2种抗病基因的材料最多,含有4种抗病基因的材料最少。对含有4种抗病基因的材料进行室内接种鉴定,其抗病水平均达到抗病(R)及以上,将分子标记检测技术和室内接种鉴定相结合,可快速准确选育番茄多抗性育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育种 种质资源 抗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良剂对盐碱土改良效应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16
作者 裴晖平 王志松 +1 位作者 肖占文 程红玉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1-139,共9页
盐碱土改良是西北地区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课题。试验选择禾康、免申耕、钠质碱化、盐地宝、克碱宝5种盐碱地改良剂,通过连续两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改良剂对盐碱地的改良效应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河西地区玉米田适... 盐碱土改良是西北地区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课题。试验选择禾康、免申耕、钠质碱化、盐地宝、克碱宝5种盐碱地改良剂,通过连续两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改良剂对盐碱地的改良效应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河西地区玉米田适宜盐碱土改良剂的选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施用改良剂可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其中免申耕改良剂效果突出,与不施改良剂相比,土壤容重降低13.48%,土壤含水量、孔隙度、>0.25 mm团聚体分别增加12.83%、15.32%和14.07%;(2)改良剂可有效降低土壤pH,水溶性盐含量,增加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与不施改良剂相比,土壤p H降幅3.25%~6.25%,水溶性盐含量降幅19.24%~56.27%,有机质增幅5.59%~17.10%,碱解氮增幅11.69%~27.65%,有效磷增幅1.31%~80.87%,速效钾增幅3.54%~36.61%,阳离子交换量增幅0.76%~5.11%。其中免申耕处理的综合改良效果显著优于其他处理;(3)改良剂有效改善了果穗性状,提高了籽粒产量,5种改良剂两年平均增产4.31%~15.03%,以免申耕改良剂增产幅度最高。综上,本试验条件下免申耕改良剂可有效调控土壤理化性状及养分有效性,显著提升玉米产量,可作为河西地区盐碱地改良的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改良剂 玉米 土壤理化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不留行药用植物麦蓝菜叶片转录组测序分析
17
作者 张超强 尉明杰 +5 位作者 张家银 杨彬 任培荣 景小强 张勇 王恩军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为获得王不留行的部分转录组信息特征,本研究基于Illumina 6000平台,对麦蓝菜叶片进行高通量测序,并组装了所有的转录本,原始数据上传NCBI数据库,登录号:PRJNA1149650。去冗余后得到99766条unigenes,在七大数据库中获得功能注释65079条... 为获得王不留行的部分转录组信息特征,本研究基于Illumina 6000平台,对麦蓝菜叶片进行高通量测序,并组装了所有的转录本,原始数据上传NCBI数据库,登录号:PRJNA1149650。去冗余后得到99766条unigenes,在七大数据库中获得功能注释65079条,其中NR数据库60784条(占比93.40%)、SwissProt数据库46761条(占比71.85%)、EggNOG数据库57269条(占比87.99%)、KEGG数据库20073条(占比30.84%)、COG/KOG数据库57269条(占比87.99%)、Pfam数据库55514条(占比85.30%)、GO数据库33791条(占比51.92%)。bHLH、bZIP和MYB等转录因子可能与王不留行黄酮类次生代谢产物合成有关,同时,还从99766条unigenes中检测出26243个位点。转录组数据的获得丰富了麦蓝菜基因数据库,为麦蓝菜遗传图谱构建、SSR标记开发、品种选育及解析王不留行黄酮类化合物次生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不留行 麦蓝菜 转录组 UNIGENE 转录因子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老化对两个水稻品种种子劣变特性的影响
18
作者 赵刚 张春梅 +3 位作者 闫芳 方方 雷蕾 杨艳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38-44,共7页
为了探究水稻种子在人工老化条件下的劣变特性,本试验以籼稻‘卓恢265’和粳稻‘隆粳59’种子为试材,置于人工老化箱(45℃,相对湿度RH95%)中分别进行人工老化24 h、48 h、72 h、96 h,比较分析了其种子活力与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老... 为了探究水稻种子在人工老化条件下的劣变特性,本试验以籼稻‘卓恢265’和粳稻‘隆粳59’种子为试材,置于人工老化箱(45℃,相对湿度RH95%)中分别进行人工老化24 h、48 h、72 h、96 h,比较分析了其种子活力与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老化对水稻种子活力、保护酶活性、电导率、丙二醛(MDA)影响显著,对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显著。随着人工老化时间的延长,两种水稻种子的种子活力降低,籼稻‘卓恢265’和粳稻‘隆粳59’种子活力分别下降了57%、28%。两种水稻种子的电导率、MDA的含量升高。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粳稻种子的抗老化能力更强。这为深入了理解水稻种子的老化劣变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老化 水稻 种子活力 生理生化 劣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叶桑和果桑叶片中营养物质、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19
作者 李彩霞 张振军 +4 位作者 张兰兰 唐霞 张勇 王恩军 高海宁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3期7-18,共12页
以引种的叶桑和果桑为材料,研究不同采收期叶桑和果桑叶片中营养物质、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旨在为适时采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片中蛋白质、叶绿素、多酚、黄酮、多糖、γ-氨基丁酸的含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以引种的叶桑和果桑为材料,研究不同采收期叶桑和果桑叶片中营养物质、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旨在为适时采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片中蛋白质、叶绿素、多酚、黄酮、多糖、γ-氨基丁酸的含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叶片中芦丁含量,并研究叶片乙醇提取液和叶片中多糖和黄酮成分对几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通过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表征不同采收期叶桑和果桑中活性物质的差异以及活性成分与自由基清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5个采收期叶桑和果桑营养物质、活性成分与抗氧化活性差异较大,蛋白质、叶绿素、多酚含量均在10月、8月、6月最高,8月采收果桑、9月采收叶桑中芦丁含量最高,8月采收叶桑、9月采收果桑叶片中γ-氨基丁酸含量最高,9月和10月果桑、8月和9月叶桑中黄酮和多糖含量均为最高值。对2种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进行分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9.330%,叶桑综合得分高于果桑,叶桑在8月、6月、9月、7月、10月,而果桑在9月、6月、8月、7月、10月的综合得分依次降低。抗氧化试验显示,叶桑对DPPH·、ABTS^(+)·清除率逐渐降低,而果桑对DPPH·、ABTS^(+)·清除率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叶桑和果桑对·OH清除率趋势不明显,叶桑对O_(2)^(-)自由基清除率先升高、后低降,而果桑对O_(2)^(-)自由基清除率逐渐升高,多酚、黄酮和多糖的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综合考虑,张掖地区引种的叶桑在8月、果桑在9月为最佳采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采收期 营养物质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菌物保育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及经济真菌挖掘研究
20
作者 李汶玲 韩菊学 +2 位作者 汤琴文 方杰 宋利茹 《食用菌》 2025年第3期8-14,共7页
祁连山菌物保育区菌物资源丰富,但大型真菌资源尚不清楚。研究采用随机踏查法,调查保护区内的大型真菌资源,分析区域内优势科、属及区系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挖掘重要经济真菌资源。研究发现:祁连山菌物保育区大型真菌共有2门5纲17目47... 祁连山菌物保育区菌物资源丰富,但大型真菌资源尚不清楚。研究采用随机踏查法,调查保护区内的大型真菌资源,分析区域内优势科、属及区系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挖掘重要经济真菌资源。研究发现:祁连山菌物保育区大型真菌共有2门5纲17目47科114属256种,其中担子菌有230种,子囊菌有26种;优势科有7个,优势属有12个。在经济价值方面,食用菌有114种,药用菌有41种,食药兼用菌有18种,毒菌有67种,这些占总种数(256种)的93.75%。此外,古城菌物保育区与寺大隆菌物保育区大型真菌相似性系数为43.20%。祁连山菌物保育区大型真菌资源较为丰富,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和科研价值。研究为祁连山菌物保育区大型真菌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古城菌物保育区 寺大隆菌物保育区 物种多样性 经济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