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民办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1+2+3”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以河海大学文天学院为例
1
作者 张诚 黄彦 姚松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期129-132,共4页
针对性环境设计专业市场人才需求状况,结合地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部门教学大纲及专业培养方案,主要是在教学中突出实践教学,更新授课模式,发扬本校水利土木等工科专业优势,以"新工科"的高度,构建以工程技... 针对性环境设计专业市场人才需求状况,结合地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部门教学大纲及专业培养方案,主要是在教学中突出实践教学,更新授课模式,发扬本校水利土木等工科专业优势,以"新工科"的高度,构建以工程技术为特色的环境设计专业,从传统艺术形式化理论到工程技术下功能性与科学性的结合。通过其实践性教学模式贯穿大学教育始终,全面嵌入式"1+2+3"实践教学模式。即把1条链式实践教学体系有机组合串联;把校内校外2个实践性平台充分对接互动;实行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综合实训中的实践教学、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实践教学三位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本科 环境设计 实践教学模式 应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RVA法的水利工程对塔里木河生态水文情势影响评估 被引量:44
2
作者 薛联青 张卉 +2 位作者 张洛晨 迟艺侠 孙超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9-196,共8页
采用水文变异指标及变化范围法(IHA/RVA)定量评估塔里木河上游水库运行后,干流代表站的水文指标改变程度及其生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库运行导致塔里木河干流水文情势发生高度改变,改变度高达60%以上;指标体系中3月和6月平均流量,最小... 采用水文变异指标及变化范围法(IHA/RVA)定量评估塔里木河上游水库运行后,干流代表站的水文指标改变程度及其生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库运行导致塔里木河干流水文情势发生高度改变,改变度高达60%以上;指标体系中3月和6月平均流量,最小1 d和3 d流量、最大30 d和90 d流量,年发生低流量次数及逆转次数等指标发生严重变异。水库运行对塔里木河周边生态系统影响较大,迫切需要对河流的流量进行适时调控,实现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流域 IHA/RVA方法 水文指标改变程度 生态水文情势 水利工程影响 定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特卡罗法在露天矿边坡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加冬 路洪斌 +1 位作者 王雨波 徐中秋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7-149,共3页
基于现场地质勘察和室内试验得到的岩体力学性能参数,利用蒙特卡罗法对某露天矿长期开采形成的边坡进行了6个剖面可靠性分析,获取某矿山边坡的破坏概率和可靠指标,进而为该矿山边坡稳定性评价和后续边坡的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露天矿 边坡稳定 蒙特卡罗模拟法 可靠性分析 破坏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荡试验确定倾斜承压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 被引量:4
4
作者 戴云峰 周志芳 +1 位作者 赵燕容 吴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3-242,共10页
为评价振荡试验在获取倾斜承压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过程中含水层倾角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基于Kipp模型推导了考虑承压含水层倾角的振荡试验解析解模型。倾斜承压含水层量纲一贮水系数和量纲一导水系数不变条件下,测试井-含水层系统的量纲... 为评价振荡试验在获取倾斜承压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过程中含水层倾角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基于Kipp模型推导了考虑承压含水层倾角的振荡试验解析解模型。倾斜承压含水层量纲一贮水系数和量纲一导水系数不变条件下,测试井-含水层系统的量纲一阻尼系数随着倾角的增加而增加。修正模型计算的量纲一阻尼系数与Kipp模型计算的量纲一阻尼系数偏差10%以上时,必须考虑倾角的影响并且承压含水层倾角对水头响应曲线造成影响临界角度约为34°。修正模型和Kipp模型对现场振荡试验水头响应曲线分析结果的差异表明,忽略含水层倾角会对倾斜承压含水层导水系数和贮水系数的计算结果产生较大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试验 倾斜承压含水层 倾角 导水系数 贮水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队模式下物联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3
5
作者 朱昌平 张燕 +4 位作者 朱金秀 郭臣 袁朝斌 龚润航 常雪琴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9-173,共5页
为了能在专业创建初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物联网专业人才,河海大学开展了用团队培养模式解决人才培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探索。实践探索中坚持了三点:一是建立师生一体的实践创新团队,在学生实践创新的过... 为了能在专业创建初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物联网专业人才,河海大学开展了用团队培养模式解决人才培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探索。实践探索中坚持了三点:一是建立师生一体的实践创新团队,在学生实践创新的过程中提高师生水平;二是团队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在学生参与校企联合技术攻关的过程中创建实验与实践平台;三是团队组织学生及时总结实践创新成果,在学生学术能力培养过程中师生共同编写实验与实践教材。四年来,团队培养模式不仅使物联网专业学生有"爱学、会学和学会"的感受,而且教学相长,使物联网新专业的师资、设备和教材得到了同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模式 实践创新 教学资源 物联网 新专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构筑“顶天立地”的崇高人生境界——评《当代社会人生境界思想研究》
6
作者 李永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4-134,共1页
人生境界是主体内在精神修养所达到的境域与水平,是在现实世界中对可能世界的自由创造。2017年11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单连春副教授的《当代社会人生境界思想研究》(以下简称"境界")一书,是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马克... 人生境界是主体内在精神修养所达到的境域与水平,是在现实世界中对可能世界的自由创造。2017年11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单连春副教授的《当代社会人生境界思想研究》(以下简称"境界")一书,是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马克思信仰教育的时代背景中应运而生的。这对新时代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用崇高的信仰去厚植自己的精神家园、锻筑高远的人生境界,为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产业推动“文化兴农”的学理证成
7
作者 蒋若宸 《南方农业》 2020年第3期98-101,共4页
从当下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瓶颈急需突破、农村文化产业资源急需整合、传统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急需转型、农村文化产业所要面临的供需间不平衡现象急需扭转等维度看,将第四产业与农村文化产业结合十分必要。而依靠第四产业推动农村... 从当下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瓶颈急需突破、农村文化产业资源急需整合、传统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急需转型、农村文化产业所要面临的供需间不平衡现象急需扭转等维度看,将第四产业与农村文化产业结合十分必要。而依靠第四产业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进而实现"文化兴农"的目标,则需要至少满足技术与设施、产业产品供给、主体的任务等三大类条件。基于此,简要介绍第四产业,总结其推动"文化兴农"的必要性及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产业 “文化兴农” 文化产业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吕梁山地区中—新生代隆升剥露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16
8
作者 任星民 朱文斌 +2 位作者 朱晓青 王玺 罗梦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63-73,共11页
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研究了华北克拉通吕梁山地区前寒武系杂岩体及其周边盆地的构造热演化过程,这对于进一步探讨和认识华北克拉通演化和破坏等科学问题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山西吕梁山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布于40~138 ... 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研究了华北克拉通吕梁山地区前寒武系杂岩体及其周边盆地的构造热演化过程,这对于进一步探讨和认识华北克拉通演化和破坏等科学问题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山西吕梁山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布于40~138 Ma,记录了吕梁山地区早白垩世以来的冷却事件;裂变径迹年龄与海拔高程呈正相关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789;磷灰石颗粒的围限径迹长度范围为10.62~12.99μm,远小于其初始长度(16.3μm),表明样品经历了长期的退火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时间-温度模拟结果表明吕梁山地区经历了两期快速隆升:第1期冷却事件对应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吕梁山山体发生的剧烈冷却抬升,该事件使得样品进入部分退火带,随后长期处于部分退火带;第2期则表现为渐新世以来吕梁山地区出现伸展造山运动,与山西地堑系形成盆山耦合,山体快速隆升剥蚀.此外,中新世末(约9 Ma)以来,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向东扩展的远程效应对吕梁山地区构造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年代学 隆升剥露 裂变径迹 中-新生代 构造热事件 盆山耦合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高增益、低输入电流纹波的Boost变换器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胡雪峰 李永超 +2 位作者 李琳鹏 王建章 王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22,共7页
针对光伏、燃料电池等低压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在传统Boost变换器基础上,利用耦合电感的原边替代基本Boost变换器中的独立电感,同时引入一个较小的辅助电感,提出一种单开关高增益、低输入电流纹波Boost变换器。耦合电感的使用,既增加了... 针对光伏、燃料电池等低压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在传统Boost变换器基础上,利用耦合电感的原边替代基本Boost变换器中的独立电感,同时引入一个较小的辅助电感,提出一种单开关高增益、低输入电流纹波Boost变换器。耦合电感的使用,既增加了变换器的控制维度,又能在合适占空比条件下实现较高的电压增益;较小的输入电流纹波可以改善变换器对前端低压输入电源的电磁干扰;另外,该变换器中开关管的电压应力可以得到有效降低,有利于选取低电压等级、低导通电阻的高性能开关器件,以提高变换器的性能;详细分析了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稳态工作特性,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变换器可以实现较高的电压增益和较小的输入电流纹波,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增益、低输入电流纹波 BOOST变换器 耦合电感 电压应力 可再生能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单颗粒压缩破碎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徐永福 奚悦 +2 位作者 冯兴波 朱洪高 褚飞飞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9-596,共8页
岩石颗粒破碎是影响粒状材料剪切强度和变形的最主要因素,岩石颗粒破碎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像花岗岩颗粒有时在很小的压应力作用下就可以破碎。岩石单颗粒破碎的物理试验结果常常很离散,完成大量单颗粒破碎的物理试验费时费力不现实,采... 岩石颗粒破碎是影响粒状材料剪切强度和变形的最主要因素,岩石颗粒破碎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像花岗岩颗粒有时在很小的压应力作用下就可以破碎。岩石单颗粒破碎的物理试验结果常常很离散,完成大量单颗粒破碎的物理试验费时费力不现实,采用离散单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PFC软件模拟单颗粒压缩破碎试验,既能克服单颗粒破碎物理试验的缺陷,又能解决单颗粒破碎物理试验工作量大的难题,是研究单颗粒破碎的理想选择。基于DEM的软件PFC2D,将粒径为0.075~0.1245mm的基本粒子捆绑成不同粒径的单颗粒,模拟岩石单颗粒压缩破碎试验,观察颗粒破碎演化过程,统计单颗粒破碎强度。计算单颗粒压缩破碎后颗粒分布的分维,验证单颗粒破碎强度的分形模型和单颗粒破碎强度的尺寸效应。文中引用玄武岩单颗粒破碎试验结果,与单颗粒破碎的离散单元模拟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单颗粒破碎强度的尺寸效应和修正的Weibull理论的离散单元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颗粒 破碎强度 离散单元 分形 分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样本熵的降雨和径流时间序列突变检验 被引量:11
11
作者 薛联青 刘远洪 +2 位作者 张梦泽 王思琪 李军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75-80,共6页
传统的突变检验方法 Mann-Kendall法主要基于线性和概率统计理论,对于高度复杂和非线性的水文时间序列检测能力不足。采用基于非线性动力学参数的样本熵方法,结合滑动技术和滑动移除技术,利用湘江流域1961~2009年多个气象站点日降雨资... 传统的突变检验方法 Mann-Kendall法主要基于线性和概率统计理论,对于高度复杂和非线性的水文时间序列检测能力不足。采用基于非线性动力学参数的样本熵方法,结合滑动技术和滑动移除技术,利用湘江流域1961~2009年多个气象站点日降雨资料和控制站湘潭站日径流资料,对降雨和径流时间序列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日尺度降雨和径流时间序列样本熵值最小,复杂度最低,可预测性最高;径流分别在1966年、1983年、1992年以及2002年发生突变,降雨在1966年、1987年以及2002年发生突变;滑动样本熵与滑动移除样本熵相结合不仅能有效地识别突变,更能发现突变前后时间序列的动力学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水文学 时间序列 突变检验 MANN-KENDALL法 样本熵 复杂度 湘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压缩比米勒循环和低压废气再循环对增压直喷汽油机性能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黄昭明 沈凯 +2 位作者 安宗权 陈伟国 潘金元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18,共6页
通过对一台增压汽油直喷(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GDI)发动机活塞和凸轮型线的重新设计实现了高压缩比米勒循环,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废气再循环(EGR),研究了不同压缩比米勒循环和EGR综合作用对发动机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压缩比... 通过对一台增压汽油直喷(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GDI)发动机活塞和凸轮型线的重新设计实现了高压缩比米勒循环,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废气再循环(EGR),研究了不同压缩比米勒循环和EGR综合作用对发动机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压缩比和采用米勒循环技术对爆震影响存在取舍(trade-off)关系,低速全负荷下高压缩比米勒循环相比原机油耗略有上升;而低压冷EGR技术由于缸内稀释冷却作用可以优化燃烧相位,对外特性工况有效燃油消耗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部分负荷工况下,压缩比的增加和米勒燃烧循环可使油耗较原机下降6.3%,在整合低压冷EGR技术后,油耗进一步下降3.1%。可以得出结论,合理地增加压缩比,采用米勒循环技术并匹配低压冷EGR技术,可以大幅改善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门早关 压缩比 废气再循环 增压 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AP的叶尔羌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明智 薛联青 +2 位作者 郑刚 廉娟 李杰友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93-499,共7页
以叶尔羌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WEAP,建立叶尔羌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以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综合考虑扩大灌溉面积、建成山区水库、废弃部分平原水库、改变种植结构以及灌区节水、人口增长、生产发展速度等要... 以叶尔羌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WEAP,建立叶尔羌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以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综合考虑扩大灌溉面积、建成山区水库、废弃部分平原水库、改变种植结构以及灌区节水、人口增长、生产发展速度等要素,模拟分析工业低增长和强化节水、工业高增长和强化节水、工业低增长和适度节水以及工业高增长和适度节水4种方案在不同规划水平年、不同来水频率下的水资源配置结果,采用综合效益满意度法确定了叶尔羌河流域的最优发展方案为工业高增长和强化节水方案,为叶尔羌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配置 叶尔羌河流域 WEAP模型 三标度法 最优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元分析法的水资源管理现代化评价 被引量:18
14
作者 黄显峰 钟婧玮 +1 位作者 方国华 陈颖钦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28,共7页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区域水资源管理现代化水平,从水资源保障、用水效率、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公共管理能力、水资源支撑能力5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将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和熵权法耦合,确定评价指标综合权重,基于物元理论建立水资源管...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区域水资源管理现代化水平,从水资源保障、用水效率、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公共管理能力、水资源支撑能力5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将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和熵权法耦合,确定评价指标综合权重,基于物元理论建立水资源管理现代化评价模型。以南京市高淳区为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京市高淳区水资源现代化管理水平处于初等现代化阶段,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所构建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现代化 评价指标体系 熵权法 物元分析法 模糊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灌区引水前后环境流特性变化 被引量:12
15
作者 薛联青 张卉 +2 位作者 张洛晨 迟艺侠 孙超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1-37,共7页
基于水文改变指标基本分析方法,筛选建立了环境流评价指标,着重分析了塔里木灌区引水对塔里木河干流阿拉尔和新渠满断面环境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区大量引水灌溉前后,干流两个主要水文站的环境流组成分别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 基于水文改变指标基本分析方法,筛选建立了环境流评价指标,着重分析了塔里木灌区引水对塔里木河干流阿拉尔和新渠满断面环境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区大量引水灌溉前后,干流两个主要水文站的环境流组成分别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环境流组成趋于单一化;各水文站的流量事件以枯水流量事件为主;引水对特枯流量事件、高流量脉冲事件和大洪水事件的影响较大。结合环境流指标和生态系统响应关系,制定了面向生态的水资源优化调度方案,为流域生态治理和水量分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水库 引水 环境流组成 环境流指标 塔里木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界胁迫作用下塔里木河流域径流变化响应的敏感性 被引量:15
16
作者 薛联青 杨帆 +3 位作者 杨昌兵 张洛晨 魏光辉 陈新芳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采用Pettitt检验法及累积距平等方法相互验证,合理地将历史长序列划分确定为基准期(1960—1971年)、改变期Ⅰ(1972—1985年)及改变期Ⅱ(1986—2015年)。采用基于Budyko假设的Choudhury公式和水量平衡方法,计算分析塔里木河流域径流变化... 采用Pettitt检验法及累积距平等方法相互验证,合理地将历史长序列划分确定为基准期(1960—1971年)、改变期Ⅰ(1972—1985年)及改变期Ⅱ(1986—2015年)。采用基于Budyko假设的Choudhury公式和水量平衡方法,计算分析塔里木河流域径流变化对外界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敏感性及其敏感性系数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a)径流变化对人类活动的敏感性较高。(b)降水增加对径流增加起促进作用,而潜在蒸发和下垫面参数增加使径流减少;自基准期到改变期Ⅱ,径流变化对降水、潜在蒸散发和下垫面参数的敏感性系数显著增加,在改变期Ⅱ敏感性系数分别为1.26、-0.26、-1.88。(c)敏感性系数空间分布存在差异性,流域中下游敏感性系数较上游敏感性系数高。(d)根据径流变化的敏感性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调配管理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化 人类活动 Pettitt检验 敏感性系数 Budyko假设 塔里木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布迪厄实践理论的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评价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晓花 朱陈松 +4 位作者 朱昌平 朱益鹏 陈秉岩 郑剑锋 强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9-213,238,共6页
为适应“卓越计划”对新工科大学实践教学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从“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统一、过程管理与结果考核统一、严谨规范与切实可行统一、面上一般与点上特殊统一、育人教学与科学研究统一”的原则出发,利用布迪厄的... 为适应“卓越计划”对新工科大学实践教学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从“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统一、过程管理与结果考核统一、严谨规范与切实可行统一、面上一般与点上特殊统一、育人教学与科学研究统一”的原则出发,利用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从场域空间、惯习观念和资本工具层面分析实践教学构成要素,提出了由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互动以及教学效果等要素组成的新工科大学实践教学体系,并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分析评价模型.将支持向量机和层次分析法结合,对具体调查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工科大学实践教学体系及其分析评价模型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卓越计划 实践教学 布迪厄理论 分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影寻踪的湖泊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16
18
作者 薛联青 朱祎真 +1 位作者 王思琪 迟艺侠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6年第2期67-72,共6页
提出基于投影寻踪的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进行湖泊生态健康评价,介绍其主要的4个步骤:1筛选能够反映湖泊健康状况的指标体系;2建立评价标准;3用投影寻踪法确定各指标权重;4采用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评价湖泊健康等级,将此模型应用于洪泽湖生态... 提出基于投影寻踪的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进行湖泊生态健康评价,介绍其主要的4个步骤:1筛选能够反映湖泊健康状况的指标体系;2建立评价标准;3用投影寻踪法确定各指标权重;4采用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评价湖泊健康等级,将此模型应用于洪泽湖生态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洪泽湖健康状态处于微病态状态,TN、TP含量过高是影响洪泽湖健康的主要原因;基于投影寻踪的模糊模式识别模型的评价结果符合湖泊实际生态健康状况;模型可推广应用于其他生态系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健康 评价指标 投影寻踪 模糊模式识别模型 洪泽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搅拌桩下沉的机理和判别方法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铭 徐永福 +1 位作者 黄刚 褚飞飞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5-329,共5页
针对江苏某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的水泥搅拌桩下沉现象,通过现场测量桩周土中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和剪切强度等,分析搅拌桩下沉机理,提出搅拌桩下沉的判别方法。超静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的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在搅拌桩下沉处,... 针对江苏某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的水泥搅拌桩下沉现象,通过现场测量桩周土中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和剪切强度等,分析搅拌桩下沉机理,提出搅拌桩下沉的判别方法。超静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的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在搅拌桩下沉处,桩周土中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大于土压力,桩周土出现了类似于液化的现象,可以以此作为搅拌桩下沉的判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地基 软土地基处理 搅拌桩下沉 机理分析 桩下沉判别方法 超静孔隙水压力 土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BInSAR技术的微变形监测系统及其在大坝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7
20
作者 黄其欢 张理想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4-87,共4页
研究基于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的微变形监测系统(IBIS-L)的组成及关键技术,并与TCA2003全站仪进行变形监测精度对比。大坝变形监测试验研究表明,该系统能以优于毫米级精度实现大坝高空间分辨率以及连续的变形监测。
关键词 变形监测 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步进频率连续波 微变形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