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下潭尾红树“实验林”研究成果分析和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卢昌义 杨志伟 陈慧杰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8-734,共7页
为了研究林鹏院士2005年在厦门市下潭尾开展的红树林“实验林”对厦门市红树林红树林生态修复工作的指导作用,本研究分析了该“实验林”的乡土种秋茄(Kandelia obovata)和引进种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生态恢复影响、乡土种与引... 为了研究林鹏院士2005年在厦门市下潭尾开展的红树林“实验林”对厦门市红树林红树林生态修复工作的指导作用,本研究分析了该“实验林”的乡土种秋茄(Kandelia obovata)和引进种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生态恢复影响、乡土种与引进种不同搭配种植模式的生态效果,以及其各阶段植被演变的状况。结果表明,无瓣海桑在厦门海域扩散能力差,未见生态入侵的危害,并有逐渐生态归化趋势;通过加强监控、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分区施策、适地适树,合理规划,可以充分发挥外来植物的正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红树林引进种 无瓣海桑 生态归化 合理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市大屿岛主要乔木种生态位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黄晓敏 杨盛昌 +3 位作者 郑志翰 黄含玥 张琳婷 肖兰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9-245,共7页
通过样方法对福建省厦门市大屿岛主要乔木种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岛屿乔木树种物种多样性较低,其中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为1. 26,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1. 44,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为0. 54,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 5... 通过样方法对福建省厦门市大屿岛主要乔木种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岛屿乔木树种物种多样性较低,其中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为1. 26,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1. 44,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为0. 54,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 57。乔木层优势物种是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其重要值达53. 84%。其次是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和潺槁木姜子(Litsea glutinosa)。生态位特征分析表明台湾相思生态位宽度最大,其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19. 00和2. 84。生态位宽度较大的还有马尾松,潺槁木姜子和柠檬桉。台湾相思和马尾松的生态位重叠值最高,为0. 673,其次为台湾相思和潺槁木姜子,其生态位重叠值为0. 633。台湾相思、马尾松、柠檬桉和潺槁木姜子的胸径和冠幅在空间分布中变化趋势相似。综上可知厦门大屿岛乔木树种多样性较低,植物种类简单,优势种相对明显,生态位特征值较小的植物对生境要求较高,整个生态系统较为脆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物种多样性 重要值 生态位特征 群落结构 大屿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红树林修复保育的“五育融合”教学实践 被引量:2
3
作者 林朝月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2-797,共6页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木本植物群落,在防护海岸、促进生物多样性和碳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厦门红树林在修复与保护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涵盖了科学研究的深度认知以及实际效果,如生态景观的优化和碳...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木本植物群落,在防护海岸、促进生物多样性和碳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厦门红树林在修复与保护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涵盖了科学研究的深度认知以及实际效果,如生态景观的优化和碳中和林的建设,为“德智体美劳”五育元素的教育资源提供了重要支持,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范例。本文依托厦门红树林湿地作为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基地,将课堂教学和野外实践教学相结合,挖掘、探索“德智体美劳”五育元素在各阶段的有机融合。通过该教学模式,有望提高对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和实践,为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课程教学 五育融合 应用模式探索 厦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关木小苗在白骨壤林内及林缘生长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亮 王秀丽 +2 位作者 林娴慧 刘可鑫 卢昌义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4期1-6,共6页
探讨引进的红树植物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是否对本土红树植物白骨壤林(Avicennia marina)造成入侵风险。通过野外种植实验,将1年生拉关木苗种植在成熟白骨壤林的林内和林缘,每月观察记录并测量其生长指标。结果表明:白骨壤林... 探讨引进的红树植物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是否对本土红树植物白骨壤林(Avicennia marina)造成入侵风险。通过野外种植实验,将1年生拉关木苗种植在成熟白骨壤林的林内和林缘,每月观察记录并测量其生长指标。结果表明:白骨壤林内和林缘的1年生拉关木苗的月均苗高增量变化趋势相似,均表现为夏季高,冬季低;月均基径增量表现为林内低于林缘,且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白骨壤林内和林缘的拉关木苗野外种植13个月后的苗高增量仅为14.1 cm和13.5 cm,基径增量仅为1.0 mm和1.5 mm,叶片数增量均为负值,分别为-0.4片和-0.7片,可见外来种拉关木苗在厦门海沧湾的白骨壤林内及林缘生长速度缓慢,不具有速生快长特性,因此,外来红树植物拉关木只有在其适宜生长的环境才能表现出速生的特性。种植13个月后,白骨壤林内和林缘拉关木苗的存活率仅为4.7%和5.3%。表明由于光照强度、低温等环境因子的限制,引进种拉关木小苗很难通过自然扩散在厦门本土红树植物白骨壤林内自然更新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关木苗 白骨壤林 光照强度 生长指标 外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海湾典型无瓣海桑人工种群特征和幼苗更新扩散现状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黄晓敏 卢昌义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5期1-6,共6页
为探究引种无瓣海桑对厦门海湾产生的生态影响问题,采用样方法对福建省厦门市人工引种15年的无瓣海桑—秋茄林种群特征和幼苗更新扩散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1)调查样方中,正常生长、受2016年严重台风影响致树顶半枯和树顶全枯的... 为探究引种无瓣海桑对厦门海湾产生的生态影响问题,采用样方法对福建省厦门市人工引种15年的无瓣海桑—秋茄林种群特征和幼苗更新扩散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1)调查样方中,正常生长、受2016年严重台风影响致树顶半枯和树顶全枯的无瓣海桑植株数量分别占无瓣海桑种群大小的78.3%、4.0%和17.7%。正常生长、树顶半枯和树顶全枯的秋茄植株数量分别占秋茄种群大小的87.3%、4.2%和8.5%。正常生长和树顶半枯的无瓣海桑比例小于相应生活力状况的秋茄比例,而树顶全枯的无瓣海桑比例大于树顶全枯的秋茄比例。(2)无瓣海桑种群个体高度分布在3—6级。而秋茄种群个体高度分布在1—4级。(3)在7种不同类型样地调查幼苗扩散情况,均未发现无瓣海桑幼苗或各级小树,而秋茄在7种类型样地中均有幼苗自然生长,在林缘、光滩和混交地段3种类型样地中均发现白骨壤幼苗,并且秋茄和白骨壤幼苗有多个立木级。综上可见在极端恶劣环境影响下,外来种无瓣海桑比乡土种秋茄更没有适应和恢复能力。无瓣海桑在该研究地天然更新和扩散极其困难,对乡土红树植物的天然更新成林和扩散未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瓣海桑 群落调查 天然更新 扩散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龙江口表层沉积物碘含量分析
6
作者 林建荣 赵诗悦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83-86,110,共5页
于2021年5—6月对九龙江红树林保护区与非红树林保护区进行布点采样,测定其表层沉积物碘含量和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13个采样点中,碘含量范围为3.7~24.8 mg·kg^(-1),差值最高可达7倍,平均值为12.3 mg·kg^(-1);有机碳含量范围... 于2021年5—6月对九龙江红树林保护区与非红树林保护区进行布点采样,测定其表层沉积物碘含量和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13个采样点中,碘含量范围为3.7~24.8 mg·kg^(-1),差值最高可达7倍,平均值为12.3 mg·kg^(-1);有机碳含量范围为16~45 g·kg^(-1),平均值为30 g·kg^(-1)。不同类型样品碘含量大小依次为:长林龄林下沉积物>河道清淤沉积物>非林下沉积物>短林龄林下沉积物,其中长林龄林下沉积物碘含量范围为15.7~24.8 mg·kg^(-1),平均值为19.2 mg·kg^(-1);短林龄林下沉积物含量为5.5~6.9 mg·kg^(-1),平均值为6.2 mg·kg^(-1);二者相差3倍以上。有机碳含量最高的为长林龄林下沉积物和河道清淤沉积物,平均值均为32 g·kg^(-1);最低值为短林龄沉积物,含量为22 g·kg^(-1)。不同类型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与碘含量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同等有机碳含量的样品,长林龄林下沉积物碘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表层沉积物 碘含量 有机碳 九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羟基菲对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影响及相互作用研究
7
作者 张静 王鸿辉 +2 位作者 金亮 廖颖敏 李恒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8-405,共8页
α-葡萄糖苷酶(GAA)作为一类重要的糖苷水解酶,是维持人体血糖平衡的重要功能性蛋白质。长期以来,为实现高血糖人群的降糖,研究人员多关注于探寻具有GAA活性抑制作用的食品、药品,但鲜有研究关注于人体非主动摄取的外源物质对GAA正常生... α-葡萄糖苷酶(GAA)作为一类重要的糖苷水解酶,是维持人体血糖平衡的重要功能性蛋白质。长期以来,为实现高血糖人群的降糖,研究人员多关注于探寻具有GAA活性抑制作用的食品、药品,但鲜有研究关注于人体非主动摄取的外源物质对GAA正常生理功能可能产生的影响。该研究选取典型多环芳烃类物质—菲的羟基代谢产物9-羟基菲(9-OHPhe),探究其对GAA活性功能的影响及潜在机制。为获得9-OHPhe与GAA的结合作用信息,PARAFAC法被应用于光谱重叠的9-OHPhe和GAA的三维荧光光谱(EEM)数据的解析,同时分子对接法被运用于分析分子层面两者结合的微观信息。9-OHPhe对GAA的活性有抑制作用,相应的IC50值为(7.59±1.91)μmol L^(-1);PARAFAC可有效应用于荧光光谱重叠的GAA和9-OHPhe反应体系的荧光数据解析;9-OHPhe可引起GAA内源荧光的静态猝灭,两者能形成1∶1复合物,在298 K下其结合常数为(8.91±0.68)×10^(3) L·mol^(-1);9-OHPhe与GAA的GLN281、LEU305、ASN319、LEU321、TYR322、LEU323和TYR352之间产生了疏水作用力,与GLN309和ASN319分别形成了键长为2.71和3.05Å的氢键;低浓度的9-OHPhe可使GAA的二级结构变得稳定,但过高浓度的9-OHPhe则会破坏GAA的结构稳定性。9-OHPhe对GAA活性有明显抑制效应,提示相关外源污染物进入健康人体后经这一途径所可能引起的血糖平衡紊乱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葡萄糖苷酶 9-羟基菲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法 结合作用 活性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红树植物拉关木对木榄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秀丽 卢昌义 +5 位作者 周亮 陈锦钗 傅蓉 许诗琳 陈浩 刘毅伟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9-345,共7页
探讨外来速生红树植物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扩张过程中潜在的化感作用,为其入侵风险评估提供参考.通过室内栽培实验测定拉关木根、枝、叶、果的水浸液在不同质量浓度(0.1,0.2,0.3,0.4,0.5g/mL)下对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 探讨外来速生红树植物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扩张过程中潜在的化感作用,为其入侵风险评估提供参考.通过室内栽培实验测定拉关木根、枝、叶、果的水浸液在不同质量浓度(0.1,0.2,0.3,0.4,0.5g/mL)下对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各器官水浸液对木榄幼苗生长的影响表现为"低促高抑",质量浓度为0.5g/mL时,抑制作用最强.各器官水浸液对木榄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强弱顺序为:枝>果>根>叶.各器官水浸液对木榄幼苗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低促高抑";木榄幼苗根系活力随拉关木根、叶、果的水浸液浓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随枝水浸液浓度的升高,木榄幼苗的根系活力呈下降的变化趋势;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大小均随各器官水浸液浓度的升高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关木 木榄 幼苗生长 生理 生化 化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海浅滩渔场不同水产品中重金属含量与暴露风险评价 被引量:18
9
作者 杜冰 孙鲁闽 +3 位作者 郝文博 梁晓萍 罗霞 薛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49-2058,共10页
为考察台海浅滩渔场水产品中重金属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原子荧光光谱仪(AFS)分析了台湾浅滩渔场采集的59种[共165尾(只)]典型水产品样品中Hg、Cr、Cu、Zn、Cd与Pb 6种重金属的含量,并使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重金... 为考察台海浅滩渔场水产品中重金属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原子荧光光谱仪(AFS)分析了台湾浅滩渔场采集的59种[共165尾(只)]典型水产品样品中Hg、Cr、Cu、Zn、Cd与Pb 6种重金属的含量,并使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重金属污染指数(MPI)、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以及食入健康风险指标(Ri总)分别评估其污染程度、食用安全性与健康风险。浓度结果表明,除Cd(超标率10.4%)外,绝大多数捕捞水产品中各项重金属含量均达到无公害水产品的国家标准(GB 18406.4—2001)。Pi结果表明:有17.9%的样品中Cr、1.8%的样品中Cu和3.7%的样品中Zn发生轻度污染;有0.6%的样品中Hg与1.9%样品中Pb达到或超过中度污染;Cd的污染程度最高,有5.6%的样品达到重度污染。MPI结果显示,底栖生物与以之为食的肉食性种类水产品污染指数较高,但总体上各种水产品XMPI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PTWI结果显示,Hg、Cu、Zn与Pb均处于低风险或无风险的范畴,但有3.6%的样品中Cd超过推荐阈值,Cr安全性最差,有30.3%的样本超过了推荐阈值。健康风险模型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未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5×10^(-6)·a^(-1))。总体上看,当前台海浅滩渔场水产品尚未出现明显的污染安全问题,但Cd与Cr等元素的潜在风险值得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重金属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榴莲壳对结晶紫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廖颖敏 李晓慧 +1 位作者 蔡婷 张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28-232,共5页
以改性榴莲壳作为吸附剂,采用静态吸附法处理结晶紫模拟废水溶液。结果表明,提高改性榴莲壳投加量、振荡速率、pH以及延长吸附时间有利于对结晶紫的吸附,而温度的变化对结晶紫的吸附影响不明显。当改性榴莲壳投加量为0.5g,结晶紫初始质... 以改性榴莲壳作为吸附剂,采用静态吸附法处理结晶紫模拟废水溶液。结果表明,提高改性榴莲壳投加量、振荡速率、pH以及延长吸附时间有利于对结晶紫的吸附,而温度的变化对结晶紫的吸附影响不明显。当改性榴莲壳投加量为0.5g,结晶紫初始质量浓度为20mg/L,吸附时间为60min,振荡速率为140r/min时,改性榴莲壳对结晶紫的去除率可达99.78%。吸附动力学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等温吸附过程可由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描述。改性榴莲壳与结晶紫之间发生多层吸附,最大吸附量为298.51mg/g,吸附过程是以物理吸附占主导的自发、放热过程。改性榴莲壳在印染废水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榴莲壳 结晶紫 吸附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吸附剂在非甾体抗炎药残留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廖颖敏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65-1973,共9页
阿司匹林和塞来昔布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因具有消炎和止痛等疗效被广泛应用,但其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会引起肠胃疾病等,因而其在环境水、生物样品和食品中的残留分析已引起重视。萃取吸附剂是决定样品前处理环节中萃取效率和选择性... 阿司匹林和塞来昔布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因具有消炎和止痛等疗效被广泛应用,但其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会引起肠胃疾病等,因而其在环境水、生物样品和食品中的残留分析已引起重视。萃取吸附剂是决定样品前处理环节中萃取效率和选择性高低的关键。本文以萃取吸附剂类别(碳基材料、金属有机骨架、低共熔溶剂和层状双氢氧化物等)为主线,综述了采用萃取技术对环境水、生物和食品样品中的NSAIDs进行前处理,配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等进行检测分析的最新应用实例,并对今后的萃取吸附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 碳基材料 金属有机骨架 低共熔溶剂 层状双氢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污后晋江水质季节变化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建荣 尤烘株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1年第6期40-43,共4页
通过统计2019年晋江石砻断面水质周报数据,分析该断面水质指标季节变化,并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其水质。结果表明:pH值全年变化范围为6.68~7.54,季节均值顺序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DO全年变化范围为5.0 mg/L~9.7 mg/L,春冬季高... 通过统计2019年晋江石砻断面水质周报数据,分析该断面水质指标季节变化,并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其水质。结果表明:pH值全年变化范围为6.68~7.54,季节均值顺序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DO全年变化范围为5.0 mg/L~9.7 mg/L,春冬季高于夏秋季;I_(Mn)全年变化范围为1.5 mg/L~3.4 mg/L,春夏季略高于秋冬季;NH_(3)-N全年变化范围为0.08 mg/L~0.51 mg/L,表现为春冬季高,夏秋季低;TP全年变化范围为0.042 mg/L~0.169 mg/L,表现为春季最高,夏冬季次之,秋季最低;Cr(Ⅵ)全年稳定在0.002 mg/L。单因子评价法显示,晋江总体符合Ⅲ类水质标准;使用t检验法发现,TP与NH_(3)-N显著相关,可能是由于二者受到相同污染源的影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指标 季节变化 水质评价 晋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洗甲水对洋葱和大蒜根尖微核的诱发作用
13
作者 周细平 李莹 +1 位作者 周行 张仁俊 《湖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38-41,共4页
为研究洗甲水对植物细胞的遗传损伤程度及其安全使用范围,以洋葱和大蒜为实验材料,采用植物根尖细胞微核测定技术,研究不同浓度、不同品牌的市售洗甲水对植物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洗甲水处理液浓度的升高,植物根尖细胞微... 为研究洗甲水对植物细胞的遗传损伤程度及其安全使用范围,以洋葱和大蒜为实验材料,采用植物根尖细胞微核测定技术,研究不同浓度、不同品牌的市售洗甲水对植物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洗甲水处理液浓度的升高,植物根尖细胞微核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洗甲水各浓度处理组均表现为对洋葱和大蒜根尖细胞不同程度的遗传损伤;各浓度的两种洗甲水处理液对洋葱根尖的遗传损伤效应略高于大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较低价位的A品牌洗甲水对两种植物根尖细胞的遗传损伤效应略高于价位较高的B品牌洗甲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甲水 洋葱 大蒜 根尖细胞 微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木榄叶片超微结构所受的影响评估外来种拉关木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秀丽 周亮 卢昌义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5期177-185,共9页
探讨外来速生红树植物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扩张过程中潜在的化感作用,为其入侵风险评估提供参考。通过室内栽培试验测定拉关木根、枝、叶、果的水浸液不同质量浓度(0.1 g·mL^(-1)、0.5 g·mL^(-1))对我国乡土红树植... 探讨外来速生红树植物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扩张过程中潜在的化感作用,为其入侵风险评估提供参考。通过室内栽培试验测定拉关木根、枝、叶、果的水浸液不同质量浓度(0.1 g·mL^(-1)、0.5 g·mL^(-1))对我国乡土红树植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幼苗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拉关木根、叶、果的水浸液低浓度(0.1 g·mL^(-1))处理下,木榄幼苗的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紧密排列在细胞壁周围,线粒体结构保持完好;而在拉关木枝的水浸液低浓度(0.1 g·mL^(-1))处理下,木榄幼苗叶肉细胞内的液泡轻微皱缩,出现轻微的质壁分离现象。拉关木枝、果水浸液高浓度(0.5 g·mL^(-1))处理下,木榄幼苗叶片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内的淀粉粒变多,变大,线粒体内部结构出现降解;拉关木根的水浸液高浓度(0.5 g·mL^(-1))处理下,部分叶绿体结构受到破坏,但线粒体结构基本保持较好;而在拉关木叶的水浸液高浓度(0.5 g·mL^(-1))处理下,木榄叶片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基本保持完好,表明拉关木叶水浸液对木榄幼苗的化感抑制作用弱。本研究中拉关木各器官高浓度(0.5 g·mL^(-1))水浸液对木榄幼苗叶片超微结构的化感作用强弱顺序为:枝>果>根>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种 拉关木 木榄 超微结构 化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源水中嗅味化合物去除及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国文 周亮 +2 位作者 金亮 黄金阳 陈铮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共5页
饮用水源水的异味问题是净水工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在分析国内外现阶段除臭进展的基础上,综述了水源水中嗅味化合物的来源、种类及对人体的危害。同时介绍了现阶段水源水的除臭治理中常见的工艺方法,对各种工艺技术的特点及功效进... 饮用水源水的异味问题是净水工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在分析国内外现阶段除臭进展的基础上,综述了水源水中嗅味化合物的来源、种类及对人体的危害。同时介绍了现阶段水源水的除臭治理中常见的工艺方法,对各种工艺技术的特点及功效进行了评述,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展望认为采用高级氧化来取代传统的氯消毒工艺是今后净水工艺发展的方向,同时对该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及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源水 嗅味化合物 水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淇澳岛拉关木群落结构及其种苗扩散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秀丽 蔡均 +5 位作者 周亮 黄宇航 王振兴 付智宇 任婷停 卢昌义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8年第6期66-71,共6页
引种于珠海淇澳岛的外来红树植物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在当地能否繁殖更新或造成种苗大量扩散成灾?为此,针对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湿地引种园内引种10年后的群落结构特征及种苗扩散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拉关木群落的结构组... 引种于珠海淇澳岛的外来红树植物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在当地能否繁殖更新或造成种苗大量扩散成灾?为此,针对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湿地引种园内引种10年后的群落结构特征及种苗扩散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拉关木群落的结构组成简单、空间层次分布明显、林下植被主要为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占群落总数的86.40%;(2)群落中有秋茄(Kandelia obovat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老鼠簕、卤蕨(Acrostichum aureum)等乡土红树植物的自然更新现象,表明拉关木人工林可以促进乡土红树植物的更新;(3)在拉关木引种林内、林缘、沟渠、互花米草内均未发现拉关木小苗,表明拉关木在珠海淇澳岛极难自然更新成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关木 群落结构 天然更新 淇澳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与乡土红树种间竞争十五年的群落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晓敏 诸姮 卢昌义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7-33,共7页
为了探究经过15年种间竞争后的外来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与乡土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obovata)的群落现状与发展趋势,采用样方法对福建省厦门市同安湾典型红树林群落特征开展实地研究。结果表明:(1)无瓣海桑是无瓣海桑群落中... 为了探究经过15年种间竞争后的外来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与乡土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obovata)的群落现状与发展趋势,采用样方法对福建省厦门市同安湾典型红树林群落特征开展实地研究。结果表明:(1)无瓣海桑是无瓣海桑群落中的优势种,而秋茄仅在该群落北侧与无瓣海桑少量混交,秋茄+无瓣海桑群落为种植秋茄和无瓣海桑的茂密混交林;(2)调查幼苗天然更新情况中发现,在两个群落中秋茄均有幼苗自然生长,但均未发现无瓣海桑幼苗;(3)生长状况的调查发现,无瓣海桑长势较秋茄差,其倒伏数量和倒伏程度明显比秋茄严重;(4)无瓣海桑在秋茄+无瓣海桑群落中的生长状况优于在无瓣海桑群落,倒伏程度较轻。综上可见,无瓣海桑在福建省厦门市该研究样地及其周边更新成林和扩散困难,未有入侵秋茄群落的优势;无瓣海桑在风浪环境下,较秋茄更易出现倒伏和枯死等不可逆生长现象;红树林种植过程中采用"外来种+乡土种"的模式,可提高整个林分的抗风浪能力,但需注意种植布局规格的合理性,可避免外来速生快长种与乡土种紧邻混交产生较大的种间竞争,减小对乡土种生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秋茄(Kandelia obovata) 种间竞争 外来种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对典型水源地NOM吸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桂洪杰 周亮 +6 位作者 张勇 王健岭 杨雪雅 王妍 桂嘉慧 侯安祺 潘仁智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4-1098,1103,共6页
利用修正后的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研究水源地水体中天然有机物(NOM)溶出pH、活性炭种类及活性炭粒径等对NOM吸附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典型水源地土壤溶出NOM吸附特性可以用修正后的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很好地表征;中性条件下溶出NOM... 利用修正后的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研究水源地水体中天然有机物(NOM)溶出pH、活性炭种类及活性炭粒径等对NOM吸附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典型水源地土壤溶出NOM吸附特性可以用修正后的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很好地表征;中性条件下溶出NOM的吸附强度明显高于酸性和碱性;活性炭对NOM的吸附具有选择性,且吸附强度呈现AR>HS->CP>AK-703的趋势;NOM的吸附强度随活性炭粒径的减小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的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 天然有机物 吸附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的功能及在硬骨鱼类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凯晴 李莹 +1 位作者 王艺磊 邹鹏飞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7-211,共15页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是介导细胞死亡信号和炎症反应的关键调节因子,在调节免疫反应和维持机体稳态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IP在哺乳动物中参与了细胞死亡、炎症反应、先天免疫等不同的生物学过程,而鱼类作为重要的脊椎动物类群,关于...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是介导细胞死亡信号和炎症反应的关键调节因子,在调节免疫反应和维持机体稳态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IP在哺乳动物中参与了细胞死亡、炎症反应、先天免疫等不同的生物学过程,而鱼类作为重要的脊椎动物类群,关于RIP在鱼类中的功能我们仍然所知有限。因此,主要综述了RIP家族成员的分子结构、介导的信号通路和作用机制,以及其在硬骨鱼类中的研究进展,旨为深入解析鱼类乃至哺乳动物的免疫反应和抗病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先天免疫 细胞死亡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数据计算蛋白质-配体结合常数的方程的对比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静 高煊 +2 位作者 金亮 王鸿辉 周细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494-3498,共5页
蛋白质和配体的结合作用在生物体的生理生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诸多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蛋白质-配体结合作用的一个关键目标,就是获得两者的结合常数(Kb)以评价其结合作用的强弱。荧光光谱法具有灵敏度高、方便快速及成本低的优点,... 蛋白质和配体的结合作用在生物体的生理生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诸多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蛋白质-配体结合作用的一个关键目标,就是获得两者的结合常数(Kb)以评价其结合作用的强弱。荧光光谱法具有灵敏度高、方便快速及成本低的优点,被广泛用于蛋白质-配体结合作用的研究中。应用荧光光谱法时,借助函数方程对荧光数据进行数学分析来得到Kb值是一个关键步骤。因不同方程的适用范围不同,应用于同一体系所获得的Kb值往往存在差异。针对此问题,一方面讨论了利用荧光光谱数据计算蛋白质和配体结合的Kb值的函数方程的推导过程及其适用条件,总结出不同前提条件下蛋白质-配体1∶1和1∶n(n≥2)结合时可选择的计算Kb值的最优方程。分析表明,选择最优方程应基于两个前提:a:蛋白质与配体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是否产生荧光;b:添加的配体浓度是否远大于蛋白质浓度。另一方面,以人血清白蛋白(HSA)-诺氟沙星(NFX)结合体系作为模型,对比了由不同方程拟合得到的Kb值的差异并探讨了相应原因。结果表明, HSA与NFX为1∶1结合,利用最适用该体系的方程(S12)拟合得到其在298 K下的Kb值为5.0×10^4 L·mol^-1,而使用方程(S6)和方程(S24)拟合得到的Kb值分别比该值大28.8%和48.6%,由方程(S17)得到的值则比该值约高2个数量级。这直观地展示了选择不适用的方程对所获结果的影响。此外,将利用荧光光谱法获得的Kb值与其他方法获得的数据做了对比,说明了利用荧光光谱法计算蛋白质-配体Kb值的相对可靠性,同时也指出了该方法的局限性。结果表明,在利用荧光光谱数据获得蛋白质-配体结合的Kb值时,依据前提条件(即假设a和/或b是否成立)来选取最适合的函数方程是非常必要的,其将决定所得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常数 函数方程 适用条件 人血清白蛋白 诺氟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