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优化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肖洵 谭超 +3 位作者 黄本胜 罗志发 张世发 李宁宁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08,共7页
针对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存在管理主体多样、政府职能“缺位”、流域管理机构统筹监管能力不足等问题,为理顺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在文献调研基础上提出了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定义,梳理确定了广东省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名录,提出了... 针对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存在管理主体多样、政府职能“缺位”、流域管理机构统筹监管能力不足等问题,为理顺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在文献调研基础上提出了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定义,梳理确定了广东省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名录,提出了省级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的5项条件,并结合国内外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建立的经验,提出了优化广东省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具体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有新丰江水库等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22宗,其中应纳入省级管理的省级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有15宗,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应按照提出的分级管理、统筹调度、协同运维的管理模式加强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 多目标管理 管理体制 分级管理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水利工程监管技术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林奕霖 黄本胜 +2 位作者 陈亮雄 李兴汉 陈宇飞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工程监管是水利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如何利用互联网+解决水利工程监管难题是各方关注的管理热点。针对现行水利工程监管手段存在的不足,即成本高,周期长,数据采集、上报和传播不及时、受限制,以及未能充分引导和利用社会公众力量共同参与... 工程监管是水利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如何利用互联网+解决水利工程监管难题是各方关注的管理热点。针对现行水利工程监管手段存在的不足,即成本高,周期长,数据采集、上报和传播不及时、受限制,以及未能充分引导和利用社会公众力量共同参与监督等情况,提出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监管技术研究。采用移动互联网和微信技术,开发无需安装、即扫即用的微信公众平台。通过该平台,监管人员和社会公众采用通过移动智能终端扫描二维码,就能简单地使用定位、拍照和录像等方式随时随地采集信息,动态监管在建和已建水利工程,及时发现和上报疑似违法、违章、违规行为。同时,提出了一种新的水利工程监管模式和更便捷的监管手段,使工程监管更科学和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微信公众平台 水利工程 工程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大洪水下珠江磨刀门河口拦门沙演变模式研究
3
作者 谭超 黄广灵 +3 位作者 黄本胜 区锦堂 刘美婷 罗志发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95,共4页
磨刀门是珠江八大口门中输水、输沙量最大的口门,也是珠江最重要的泄洪通道,在珠江三角洲水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研究其拦门沙冲淤演变模式对磨刀门河口地貌演变趋势分析及未来治理开发工程规划具有指导意义。以2005年6月典型大洪水... 磨刀门是珠江八大口门中输水、输沙量最大的口门,也是珠江最重要的泄洪通道,在珠江三角洲水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研究其拦门沙冲淤演变模式对磨刀门河口地貌演变趋势分析及未来治理开发工程规划具有指导意义。以2005年6月典型大洪水过程为例,建立二维波流耦合的泥沙数学模型,分析磨刀门河口拦门沙冲淤演变特征。结果显示,典型大洪水条件下,上游来水来沙丰富,波浪对泥沙的转运作用相对被弱化,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促进浅滩等沙体发育,形成新的地貌单元,并促进两侧沙体以沙嘴的形态快速向前淤进,伴随发育河口次级分汊地貌单元。研究表明,影响河口冲淤演变特征的因素包括河道地形、流场、余流余沙场及水流挟沙力等,上游来水来沙量、潮汐、波浪等因素则主导河口拦门沙演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刀门河口 大洪水过程 拦门沙 演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磨刀门河口咸潮活动对流域调水工程的响应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广灵 黄本胜 +1 位作者 谭超 邱静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6-70,共5页
为分析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流域调水)建成后对珠江磨刀门河口咸潮入侵范围及沿岸取水口取水条件的影响,采用珠江河口整体三维斜压数学模型,研究珠江磨刀门河口咸潮活动对不同流域调水方案的响应。结果表明,磨刀门水道下游不同位... 为分析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流域调水)建成后对珠江磨刀门河口咸潮入侵范围及沿岸取水口取水条件的影响,采用珠江河口整体三维斜压数学模型,研究珠江磨刀门河口咸潮活动对不同流域调水方案的响应。结果表明,磨刀门水道下游不同位置的取淡机率对上游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取水量(80、160、240m^3)变化敏感性不同,在径潮动力互相平衡区域(滞留点)附近,各级取水流量下,取淡率变化幅度在5%~8%之间;当上游取水量逐渐增大时,咸水界也随之上移,每增加80m^3的取水量,咸水界上移0.9~1.1km。研究成果可为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调水 磨刀门 河口 咸潮 三维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磨刀门河口水位与海平面、上游流量的联合分布关系异变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唐启邦 欧素英 +1 位作者 蔡华阳 杨清书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80-1092,共13页
河口的水位变化是径潮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但近30年来,强人类活动对河口环境的影响已远超环境自我修复能力,导致水位发生异变。为研究这种变化,本文选取人类活动影响剧烈的珠江磨刀门河口作为研究区域,采用Copula方法定量分析在同一上... 河口的水位变化是径潮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但近30年来,强人类活动对河口环境的影响已远超环境自我修复能力,导致水位发生异变。为研究这种变化,本文选取人类活动影响剧烈的珠江磨刀门河口作为研究区域,采用Copula方法定量分析在同一上下边界(上游流量和口外海平面)下由强人类活动引起的水位异变。结果表明:1)强人类活动后,河道地形下切显著,外海海平面对沿程各站水位的线性影响增强,上游马口流量对水位的线性影响减弱。2)强人类活动后甘竹至灯笼山站同概率水位事件明显降低;三灶海平面呈上升趋势;马口流量分布特性变化不明显。3)水位与海平面、流量的联合依赖关系发生明显改变,低水位与海平面关系的敏感度增加,而高水位与海平面关系的敏感度下降。低水位与流量关系的敏感度基本不变,而高水位与珠江流量关系的敏感度明显下降。4)强人类活动后各站水位变化幅度变窄,在相同概率海平面及流量驱动下,强人类活动后各站水位均有明显下降,水位与海平面、流量遭遇概率为0.1—0.9时,其月均水位下降幅度达0.01—1.24m。低海平面和低流量联合驱动下各站水位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高海平面和高流量联合驱动下月均水位的变幅,而且上游站位的水位下降幅度明显大于下游站位。本研究成果可为强人类活动的影响辨识及珠三角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利用等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 人类活动 流量 海平面 Copula联合概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河网水位与动力边界的联合依赖关系演变
6
作者 杨昊 李博 +2 位作者 欧素英 刘锋 蔡华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6-1109,共14页
珠江河网的水位变化是动力和地貌边界共同驱动的结果。然而,在强人类活动干预下,河网地貌边界发生异变,叠加动力边界(上游流量和口外海平面)变化影响,导致河网水位格局出现异变。探讨河网水位的异变问题,可为河口整治和水资源高效开发... 珠江河网的水位变化是动力和地貌边界共同驱动的结果。然而,在强人类活动干预下,河网地貌边界发生异变,叠加动力边界(上游流量和口外海平面)变化影响,导致河网水位格局出现异变。探讨河网水位的异变问题,可为河口整治和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等提供重要指导。本研究采用Copula方法探究强人类活动驱动下河网日均水位与动力边界的联合依赖关系演变过程,并对极端日均水位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珠江河网水位与动力边界的联合依赖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为相同流量或海平面条件驱动下,河网上部日均水位下降、中下部高水位下降但低水位抬升,而口门区域日均水位抬升。强人类活动前后珠江河网极端日均水位的风险变化表明,当河网上部水位与流量、海平面遭遇概率为10%~90%时,日均水位降幅为0.02~1.24 m;河网中下部水位与流量、海平面遭遇概率为90%时,变化与上部一致但降幅缩小为0.05~0.23 m,而遭遇概率为10%时,其日均水位抬升,幅度为0.01~0.07 m;在口门区域,水位与流量、海平面遭遇概率为10%~90%时,日均水位抬升0.02~0.09 m。综上所述,强人类活动后,动力边界对河网水位的影响明显减弱,河网日均水位整体抗风险能力下降,发生极端水位事件的风险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均水位 流量 海平面 强人类活动 Copula联合概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潮型河口泥沙输运研究——以粤西漠阳江河口为例
7
作者 黄恩茂 张涛 +3 位作者 刘德政 朱志远 梁曜 贾良文 《海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39,共14页
泥沙输运是河口海岸研究的基础问题,对河口地貌演变、生态环境和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漠阳江河口为例,基于船载和坐底三角架实测的海流、波浪和含沙量数据,分析漠阳江河口定点剖面上悬沙的沿岸和垂岸的输运趋... 泥沙输运是河口海岸研究的基础问题,对河口地貌演变、生态环境和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漠阳江河口为例,基于船载和坐底三角架实测的海流、波浪和含沙量数据,分析漠阳江河口定点剖面上悬沙的沿岸和垂岸的输运趋势并计算泥沙输运通量,探讨波潮型河口的泥沙输移机制与运移规律,主要发现包括:(1)洪季口门处受径流作用主控,输沙量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大,沿岸输沙与垂岸输沙在流量最大的小潮期间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1.9 g/(m2·s)和269.5 g/(m2·s);洪季拦门沙处则受波浪与潮流共同控制,沿岸输沙在大小潮期间皆为沿岸向西输运,垂岸输沙在大潮期间由落潮流主导离岸输沙4.0 g/(m2·s),小潮期间由波浪主导向岸输沙19.0 g/(m2·s)。(2)枯季拦门沙处受潮流和波浪主控,垂岸输沙以落潮流携沙向海输运为主,而沿岸输沙受波浪动力控制,在波生沿岸流作用下沿岸向东输沙;枯季拦门沙东侧同样受潮流和波浪主控,垂岸输沙在大潮期间为涨潮流主导携沙向岸输运,之后随着潮动力减弱转为离岸输运,沿岸输沙受波生沿岸流的影响沿岸向东输运。(3)洪季观测期间口门处向海输运显著,垂向上各水层流向一致;小潮期间出现水层流向分化,表层向海输运,底层向陆输运;拦门沙处大小潮时段垂向上各水层流向较为一致,但潮平均后大潮各水层向海输运,小潮各水层向岸输运,小潮期间受波浪作用明显,向岸输运占比达到79%。(4)漠阳江河口口门处在下泄径流与落潮流影响下以向海输沙为主,而口门外拦门沙处影响泥沙输运的最主要因素是潮流的向海输沙和波浪的沿岸输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漠阳江河口 沿岸输沙 垂岸输沙 波浪和潮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序列雷达数据识别耕地种粮类型的研究
8
作者 武晓天 欧正蜂 +3 位作者 王晓蕾 孙汉英 王长委 黄永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28,135,共6页
以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为研究对象,采用2021年下半年的时间序列哨兵一号数据,分析了实测样本的水稻、玉米、坑塘水面、未耕种、树林和蔬菜等耕地上不同覆盖物的时间序列后向散射系数特征和类间差异性,结果表明耕地种粮类型分类的最优极... 以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为研究对象,采用2021年下半年的时间序列哨兵一号数据,分析了实测样本的水稻、玉米、坑塘水面、未耕种、树林和蔬菜等耕地上不同覆盖物的时间序列后向散射系数特征和类间差异性,结果表明耕地种粮类型分类的最优极化方式为VH极化,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s,LSTM)的耕地种粮类型识别模型,模型精度达到90%。根据模型提取了研究区的水稻、玉米、坑塘水面、未耕种、树林和蔬菜的空间分布,为多云地区的耕地种类监测提供了新的遥感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种粮监测 哨兵一号 时间序列 长短期记忆网络 揭西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东风水库水质和沉积物时空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肖耿锋 杜欢欢 +2 位作者 洪昌红 刘达 林文圣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2,共10页
为了揭示季风气候区水库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和沉积物时空特征及污染风险,以广东省云浮市东风水库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和试验研究,分析水质特征的季节变化情况和沉积物营养盐的分布特征,针对水质特征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法和改进... 为了揭示季风气候区水库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和沉积物时空特征及污染风险,以广东省云浮市东风水库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和试验研究,分析水质特征的季节变化情况和沉积物营养盐的分布特征,针对水质特征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法和改进TOPSIS模型进行评价,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对沉积物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库各监测断面TLI为36.45~49.51,营养状态均为中营养;TOPSIS评价结果显示水库水质季节性波动变化较大,丰水期初期水质出现恶化趋势;坝前和库尾综合污染指数为1.96和1.62,均为中度污染状态,水库内源氮磷污染风险较高;污染源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林业、农业种植产生的面源污染和沉积物氮磷污染物释放导致的内源污染为水库潜在污染来源。研究成果可为季风气候区饮用水源地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沉积物评价 面源污染 水库饮用水水源地 东风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三角洲径流和潮汐相互作用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欧素英 杨清书 +1 位作者 杨昊 胡帅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共8页
受径流影响和调制,径优型河口潮汐的非线性作用强,潮汐调和分析和预报误差大。文章在调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河口三角洲内径潮相互作用机理,假定河道地形变化微弱,采用实测潮水位和上游径流量,建立径流和潮汐调和分析(river-tidal ha... 受径流影响和调制,径优型河口潮汐的非线性作用强,潮汐调和分析和预报误差大。文章在调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河口三角洲内径潮相互作用机理,假定河道地形变化微弱,采用实测潮水位和上游径流量,建立径流和潮汐调和分析(river-tidal harmonic analysis,简称RTHA)模型,用于分析和研究珠江三角洲的径流和潮汐的相互作用过程。结果表明,对于珠江河口年尺度的潮水位数据,RTHA模型分析和预报的标准误差0.12~0.17 m,方差贡献(相关指数)为91%~98%,特别是在径流作用强的河口三角洲中上段,RTHA模型结果远高于传统的调和分析和预报结果,可以以较高精度分离径流和潮汐信号。利用该回归模型对珠江径流影响下非线性潮汐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珠江径流量的洪枯季变化引起河口全日分潮、半日分潮、三分之一分潮的振幅洪季小、枯季大,口门段四分之一分潮的振幅洪季大、枯季小;洪季全日分潮、半日分潮传播速度变小(位相增大),分潮振幅沿程衰减幅度显著增大,自枯季的10%~30%迅速增加到洪季的7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 径流 径流潮汐相互作用 径流和潮汐调和分析模型 河口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产的轴流泵内能量耗散特性分析
11
作者 沈思敏 黄本胜 +7 位作者 钱忠东 刘树锋 杨晨 黄思 王晓蕾 关帅 林钟华 杨举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9-161,共13页
【目的】轴流泵在防洪排涝、农田灌溉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轴流泵部分荷载工况下泵内流动和能量耗散特性问题,【方法】以某轴流泵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结合熵产分析方法对80%、70%、65%和60%设计流量工况下轴流泵内流动、熵产... 【目的】轴流泵在防洪排涝、农田灌溉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轴流泵部分荷载工况下泵内流动和能量耗散特性问题,【方法】以某轴流泵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结合熵产分析方法对80%、70%、65%和60%设计流量工况下轴流泵内流动、熵产分布和能量耗散特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结果显示:研究所采用的数值模拟计算泵外特性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曲线趋势一致,说明研究采用的数值模型和网格进行仿真计算是合理可靠的。轴流泵内能量耗散从大到小依次为叶轮、导叶、导叶轮毂、60°。弯管、出口管、进口管和导水锥,其中叶轮和导叶两部件熵产加和占比最高可达75.93%,且主要是由脉动速度引起的湍流耗散。随流量减小,叶轮和导叶区熵产增大,叶轮熵产占比增大,特别是叶轮轮缘附近增大明显。【结论】结果表明:叶轮内高熵产区集中在叶片吸力面侧前缘、轮缘和尾缘附近,从叶片吸力侧前缘向叶片尾缘延伸,在叶轮轮缘附近最大。叶轮内叶片前缘附近流动分离,吸力面侧回流涡和尾迹流是造成这些区域高熵产的主要因素。导叶内高熵产区集中在导叶叶片进口前缘、流道内和尾缘区附近,这是来流对叶片进口的流动冲击、流道涡及尾迹流所致。随流量减小,叶轮相同对应截面上吸力侧的湍流耗散增大,在靠近轮缘间隙处尤为明显。这是小流量下叶轮吸力面附近产生更多的流动分离和旋涡所致。随流量减小,导叶内的湍流耗散有所增大,这是由于小流量下流体对导叶叶片进口前缘的流动冲击、流道涡和尾迹流有所增加。该研究成果可为轴流泵内能量耗散特性研究及水力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泵 数值模拟 熵产 能量耗散 脉动熵产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来峡水利枢纽新建二、三线船闸通航水流条件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达 黄本胜 +2 位作者 邱静 王珍 王丽雯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8-60,共3页
飞来峡水利枢纽由于场地限制,新船闸需要在在凸岸建设,要获得良好的通航水流条件难度较高。本文通过整体定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飞来峡水利枢纽新建二线、三线船闸并列布置方案在各种正常运行工况下的通航水流条件,对船闸布置方案进行... 飞来峡水利枢纽由于场地限制,新船闸需要在在凸岸建设,要获得良好的通航水流条件难度较高。本文通过整体定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飞来峡水利枢纽新建二线、三线船闸并列布置方案在各种正常运行工况下的通航水流条件,对船闸布置方案进行了优化,最终提出了满足通航要求的船闸布置方案,可供同类工程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来峡水利枢纽 通航水流条件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堤防工程防洪安全评价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4
13
作者 黄锦林 张婷 李嘉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9-112,共4页
堤防工程安全评价是水利工程安全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目前水利行业缺乏相关技术标准的现状,为了提高堤防工程安全评价工作的可操作性,从基本资料要求、设计洪(潮)水面线确定、堤顶高程复核计算、防洪安全评价结论以及防洪(潮)标准... 堤防工程安全评价是水利工程安全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目前水利行业缺乏相关技术标准的现状,为了提高堤防工程安全评价工作的可操作性,从基本资料要求、设计洪(潮)水面线确定、堤顶高程复核计算、防洪安全评价结论以及防洪(潮)标准提高地区的防洪安全评价结论等方面对堤防工程防洪安全评价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可供堤防工程防洪安全评价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防工程 防洪安全评价 设计洪(潮)水面线 堤顶高程 防洪安全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CNN-LSTM土石坝渗流量预测模型
14
作者 李诗婉 袁明道 +1 位作者 徐云乾 张舒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9102-9108,共7页
渗流分析是大坝安全与稳定的重点研究内容,通过构建高精度的土石坝渗流量预测模型对于大坝灾害风险管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土石坝渗流预测能力,提出了一种结合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卷积神经网络... 渗流分析是大坝安全与稳定的重点研究内容,通过构建高精度的土石坝渗流量预测模型对于大坝灾害风险管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土石坝渗流预测能力,提出了一种结合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和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Attention)的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利用CNN挖掘数据的深层特征,然后通过LSTM提取渗流量监测数据的时间序列特征,最后将注意力机制添加到池化层和全连接层中,确定不同时间特征的重要性并分配权重。通过工程实例应用分析,与CNN、LSTM、CNN-LSTM模型相比,CNN-LSTM-Attention模型预测效果更好,其可决系数R2高达0.98以上,并且能够同时捕捉到渗流量数据的空间特征和时序依赖性,在土石坝渗流量预测中表现出了较强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渗流量 CNN-LSTM 注意力机制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来峡水利枢纽库区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谭超 黄本胜 +1 位作者 邱静 洪昌红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1-84,89,共5页
根据飞来峡水利枢纽库区现状水质及污染概况,以COD、NH_3-N、TP、TN为污染物指标,选取合适的计算模型,计算了90%保证率、50%保证率最枯月及多年平均入库流量三种水文条件下的水域纳污能力;并以确保飞来峡库区达标指标维持现状且超标指... 根据飞来峡水利枢纽库区现状水质及污染概况,以COD、NH_3-N、TP、TN为污染物指标,选取合适的计算模型,计算了90%保证率、50%保证率最枯月及多年平均入库流量三种水文条件下的水域纳污能力;并以确保飞来峡库区达标指标维持现状且超标指标逐步得到改善的原则下,核定了2020年及2030年飞来峡水库的限制排污控制总量。其成果可为飞来峡库区水资源保护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来峡水利枢纽 库区 纳污能力 限排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来峡水利枢纽库区动态纳污能力计算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谭超 黄本胜 +2 位作者 洪昌红 邱静 胡培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56,共6页
根据飞来峡水利枢纽库区水流及水质特点,选取不同设计流量,建立二维水流水质模型.通过水槽实验,拟合水质衰减系数与流速的关系曲线,以获取模型水质计算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概化排污口排污量与混合带长度响应关系计算,确定各排污口... 根据飞来峡水利枢纽库区水流及水质特点,选取不同设计流量,建立二维水流水质模型.通过水槽实验,拟合水质衰减系数与流速的关系曲线,以获取模型水质计算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概化排污口排污量与混合带长度响应关系计算,确定各排污口混合带长度在1 300~2 500m之间;在90%最枯月、50%最枯月及多年平均流量水文条件下,飞来峡库区干流水域COD纳污能力分别为162 107.7t、199 220.2t及372 104.3t; NH3-N纳污能力分别为2 757.4t、3 408.4t和6 276.4t;飞来峡库湾的纳污能力远小于库区干流水域,库湾COD纳污能力仅相当于干流的25%,NH3-N纳污能力仅相当于干流的5%;飞来峡库区纳污能力年内逐月差异显著,其中汛期(4~9月)纳污能力较大,COD、NH3-N纳污能力约占全年纳污能力的58%,飞来峡库区年内月纳污能力与月平均流量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来峡库区 动态纳污能力 二维水流水质模型 水质衰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闸水下结构病害探地雷达波场特征及瞬时属性分析
17
作者 谭彩 徐云乾 +2 位作者 袁明道 刘金涛 潘展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3-157,202,共6页
为提高水闸水下结构病害探地雷达数据解释的准确性,建立了包括闸室底板裂缝、空洞及消能防冲设施淤积、冲蚀等病害模型,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进行正演模拟,利用希尔伯特变换对正演模拟结果进行瞬时属性分析,并通过工程实例测试进行现场... 为提高水闸水下结构病害探地雷达数据解释的准确性,建立了包括闸室底板裂缝、空洞及消能防冲设施淤积、冲蚀等病害模型,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进行正演模拟,利用希尔伯特变换对正演模拟结果进行瞬时属性分析,并通过工程实例测试进行现场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消能防冲设施淤积、冲蚀等病害雷达波外部边界与实际冲蚀或淤积边界相似;闸板底部空洞导致振幅显著增强,尤其是空洞区域顶部,电磁波在空洞内部震荡形成多次波,且当空洞填充介质为水时,顶-底反射波发生明显分离;结构裂缝表现为同相轴中断和强烈的反射波形,但多条裂缝之间会互相干扰导致难以判断裂缝走向;探地雷达的瞬时属性能够揭示更精细的结构变化和特征,时域波场特征和瞬时属性特征相结合可以提高对复杂病害情况的识别和解释能力,实例证明水闸病害位置和类型与推测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证明了波场特征与瞬时属性分析对提高水闸水下结构病害探地雷达数据解释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水闸病害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瞬时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陆丰海域温排水输运及取排水工程布置原则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倪培桐 陈丕翔 黄健东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9-133,共5页
本文对广东陆丰甲湖湾水域潮流特性及冷却水输移扩散进行模拟计算,对比分析近岸浅排与离岸深排、集中排水与分散排水在本工程中适宜性。据此,提出了类似潮流条件取排水口的布置原则。对西取东排与东取西排、深排与浅排、合排与分排等组... 本文对广东陆丰甲湖湾水域潮流特性及冷却水输移扩散进行模拟计算,对比分析近岸浅排与离岸深排、集中排水与分散排水在本工程中适宜性。据此,提出了类似潮流条件取排水口的布置原则。对西取东排与东取西排、深排与浅排、合排与分排等组合的分析表明,西取东排符合粤东沿岸流输运规律。受工程海域弧形海岸、防波堤修筑及工程取水、排水等因素形成的曲线流动及小尺度涡旋影响,深排方案虽不具备差位式取排水口布置的典型效果,但热水不易窝积,取水温升小。东西分排方案热水窝积且输运短路,取水温升超过2.0℃。类似潮流条件下西取东排、离岸深排、东侧分排或合排是较为适宜的取排水口布置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排水 取排水口布置 方案优选 流动结构 陆丰海域 粤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茅海河口湾处某核电站取排水口布置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倪培桐 陈丕翔 +1 位作者 王扬 张晓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5-68,共4页
受沿岸流、潮流、径流等动力因素影响,河口水域水动力结构非常复杂。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台山海域腰鼓岬角动力结构并优化了某核电厂取排水口布置方案。结果表明,工程布置方案受粤西沿岸流、珠江下泄径流、腰鼓岬角非稳定的辐散与... 受沿岸流、潮流、径流等动力因素影响,河口水域水动力结构非常复杂。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台山海域腰鼓岬角动力结构并优化了某核电厂取排水口布置方案。结果表明,工程布置方案受粤西沿岸流、珠江下泄径流、腰鼓岬角非稳定的辐散与辐合流、珠江河口高盐陆架水过程等复杂动力过程影响;粤西沿岸流、珠江洪季下泄径流及落潮期间的辐散与辐合流结构,均存在明显的西向输运现象,因此新建核电站排水口不宜与西侧台山火电厂排水口过近,而宜向北布置,以避免影响现有电厂取水温升;方案1排水口布置在腰鼓岬角以北,取水口布置在河口高盐低温陆架水区域,是较优方案。其他方案则需加大取、排水口距离或开辟新的热水通道,降低自身排水对取水口的影响,才能使方案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茅海河口湾 核电站 取排水口 布置 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流联合作用下广东阳西电厂海域二维泥沙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谭超 黄本胜 +2 位作者 邱静 黄广灵 刘达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29,共6页
建立波流联合作用下平面二维泥沙数学模型,在对模型进行充分验证的基础上,对广东阳西电厂工程海区的潮流泥沙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潮流场泥沙场特征进行了分析,计算了工程附近海域冲淤变化及暴风骤淤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工程方案实施后,流... 建立波流联合作用下平面二维泥沙数学模型,在对模型进行充分验证的基础上,对广东阳西电厂工程海区的潮流泥沙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潮流场泥沙场特征进行了分析,计算了工程附近海域冲淤变化及暴风骤淤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工程方案实施后,流态变化比较大的区域主要是取排水口附近、防波堤两侧以及防波堤东侧水域。排水口处流速明显增大,增幅可达167%;取水口东侧、南侧均为泥沙淤积区,取水口附近年冲淤厚度范围为0.1~0.2 m/a;加长码头防波堤后,堤头东侧水域则会有所冲刷,最大冲刷为0.2 m/a左右;台风作用下,海域含沙量明显增大,造成港池和取水口的较强淤积,取水口东南侧均为泥沙淤积区,取水口附近淤积厚度为0.20~0.25 m;加长码头防波堤后,堤头东侧会有所冲刷,最大冲刷可达0.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西电厂海域 波流联合作用 数值模拟 流场变化 泥沙回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