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0篇文章
< 1 2 1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传媒学院摄影作品选登
1
作者 王望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F0003-F0003,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蓬勃发展中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2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1.基本情况。会计学院1989年开始招收会计学专业本科生,1999年开始招收会计学号业(学术型)研究生,
关键词 会计学院 政法大学 财经 河南 会计学专业 本科生 研究生 学术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欣欣向荣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3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是原河南财经学院最早成立的教学院系,也是学校综合实力领先、社会影响较大的学院之一。公共管理学院始建立于1989年,其前身为劳动经济系,1993年更名为劳动人事系。2005年8月,为优化学科布局,学校在原劳动...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是原河南财经学院最早成立的教学院系,也是学校综合实力领先、社会影响较大的学院之一。公共管理学院始建立于1989年,其前身为劳动经济系,1993年更名为劳动人事系。2005年8月,为优化学科布局,学校在原劳动人事系的基础上,通过整合经济学系的行政管理专业和文化传播系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组建成立了公共管理学院,是河南财经学院成立的第一个命名为"学院"的全日制教学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财经学院 政法大学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劳动人事 行政管理专业 教学机构 综合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经政法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基于对5所高校财经政法类学生创业能力的调查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文强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74,共4页
财经政法类大学生创业不仅是学生自我发展和适应就业新形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通过对财经政法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调查,发现财经政法类大学生在创业方面还存在信心不足、不了解创业政策、知识储备不够、创业实践少等... 财经政法类大学生创业不仅是学生自我发展和适应就业新形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通过对财经政法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调查,发现财经政法类大学生在创业方面还存在信心不足、不了解创业政策、知识储备不够、创业实践少等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培养财经政法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一是学生要重视培养自身的创业能力;二是要发挥大学的主体作用;三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机制中的主导作用;四是积极发挥企业的助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财经政法类 创业能力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县域数字经济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灏 郭晓文 《河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33-36,63,共5页
探究数字经济作为新型经济发展动力是否对河南省县域农民收入增收存在促进作用,在此过程中是否会进一步扩大城乡差距,为促进共同富裕探索新的发展途径。基于河南省2017—2021年105个县的县域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深入... 探究数字经济作为新型经济发展动力是否对河南省县域农民收入增收存在促进作用,在此过程中是否会进一步扩大城乡差距,为促进共同富裕探索新的发展途径。基于河南省2017—2021年105个县的县域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深入研究数字经济对农村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在0.01水平上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显著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出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策性手段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提供专项资金支持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数字经济 农民增收 城乡收入差距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河南省生态效率测评及影响因素
6
作者 杨勇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3-705,共13页
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了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同发展,实施过程中采取的土地、产业、人口、财政等政策对生态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基于多源数据和超效率SBM模型,计算了2005~2018年河南省区县生态效率;采用变异系数、标准差椭圆系统刻画了... 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了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同发展,实施过程中采取的土地、产业、人口、财政等政策对生态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基于多源数据和超效率SBM模型,计算了2005~2018年河南省区县生态效率;采用变异系数、标准差椭圆系统刻画了县域尺度和主体功能区尺度生态效率演变规律;利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分析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策略对生态效率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河南省生态效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区县差异随时间的推移有所减少;(2)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平均生态效率最高,其次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与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省级重点开发区与农产品主产区平均生态效率最低;(3)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地方财政一般支出额等因素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呈现出带状或片状空间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时空演变 超效率SBM模型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多源数据 空间分异 主体功能区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惠金融促进河南省乡村经济振兴:多维度内涵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孙书章 熊泽川 刘艳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2,共10页
近年来,河南省积极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为检验其成效,选取河南省2015—2022年82个县域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熵值法对普惠金融和乡村经济振兴水平进行客观测度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DID双重... 近年来,河南省积极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为检验其成效,选取河南省2015—2022年82个县域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熵值法对普惠金融和乡村经济振兴水平进行客观测度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DID双重差分法从多个维度对普惠金融支持河南省乡村经济振兴的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乡村经济增长,提升农村居民收入,但对于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金融 乡村经济 熵值法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驱动机理与模式分析——以河南省新县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丁静 王亚晨 +3 位作者 冯鹏飞 兰潇 汪柯彤 路子为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7,43,共9页
基于2021年的大别山信阳革命老区截面数据和2009—2021年新县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模型、自回归分步滞后模型以及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结合大别山信阳革命老区以及新县乡村振兴发展基础,探究新质生产力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效果,... 基于2021年的大别山信阳革命老区截面数据和2009—2021年新县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模型、自回归分步滞后模型以及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结合大别山信阳革命老区以及新县乡村振兴发展基础,探究新质生产力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效果,以期为欠发达革命老区振兴提供发展思路。结果表明:(1)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2)大别山信阳革命老区的新质生产力水平、乡村振兴程度的地区差异明显,新县的乡村振兴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大别山信阳革命老区低区间,需要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和乡村振兴。(3)新县的新质生产力能有效推动促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也能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新质生产力和乡村振兴的自身强化作用明显,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新县乡村振兴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老区 新质生产力 乡村振兴 新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县城在河南新型城镇化中的重要载体功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继磊 黄彦辉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1期53-56,共4页
提升县城在河南新型城镇化中的重要载体功能,对于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城镇化发展的差距,降低推进城镇化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综合成本,发挥县城连接中心城市和广大农村的纽带作用意义重大。要充分发挥县城在河南新型城镇化中的重要载体功... 提升县城在河南新型城镇化中的重要载体功能,对于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城镇化发展的差距,降低推进城镇化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综合成本,发挥县城连接中心城市和广大农村的纽带作用意义重大。要充分发挥县城在河南新型城镇化中的重要载体功能,当前主要存在城乡要素配置能力不足、人口就业吸纳能力不足、转移人口承接能力不足等短板。为此,应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加强城市“里子工程”“避险工程”建设,做好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的“后半篇”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城 新型城镇化 重要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与上海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利用工作实绩的比较研究
10
作者 周书英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118,共4页
本文利用2006—2019年的统计数据,从档案的利用水平和利用程度两个方面,比较研究了地处中部的河南省和地处东部的上海市,两个省市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利用工作实绩状况。研究发现:(1)随着经济的发展,两者的人均利用档案量都围绕着其均值... 本文利用2006—2019年的统计数据,从档案的利用水平和利用程度两个方面,比较研究了地处中部的河南省和地处东部的上海市,两个省市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利用工作实绩状况。研究发现:(1)随着经济的发展,两者的人均利用档案量都围绕着其均值线上下波动,后者的馆藏档案利用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前者的馆藏档案利用率下降的趋势并不明显。(2)上海的人均利用档案量和开放档案利用率都远高于河南省,但档案开放率低于河南省;就平均而言,上海的馆藏档案利用率略高于河南省。研究结论:地区档案馆的档案利用水平和利用程度分别与它用于档案利用工作的支出水平和其占地区GDP的比例密切相关,它们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没有必然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馆 档案利用率 档案开放率 利用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 开放档案利用率 计量经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予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及对策探究
11
作者 贺贺 孙淑娴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4期21-24,共4页
农业的快速增长一直依赖于农药、化肥和农业机械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这种粗放型增长模式降低了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在数字经济时代与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交汇点上,为农业提供降低成本和优化资源配置的新机遇,把握数字经济对现代农业的影... 农业的快速增长一直依赖于农药、化肥和农业机械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这种粗放型增长模式降低了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在数字经济时代与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交汇点上,为农业提供降低成本和优化资源配置的新机遇,把握数字经济对现代农业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作者从河南省农业的现状出发,探讨了数字经济对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路径,并总结出数字经济如何为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提供策略。但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存在农业信息化水平尚未达标、数字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数字人才匮乏等问题。在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提出加强农业数字化技术发展、做好数字农业补贴规划、强化数字人才培养、挖掘农业内生发展潜力等建议,以期更好地加速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现代化:数字农业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河南段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问题研究
12
作者 郭豫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5年第9期55-60,共6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淡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黄河流域在河南省的地理、经济和生态功能突出,基于黄河流域河南段的人口、水资源状况和土地利用情况,本研究在总结分析黄河流域河南段农业水土资源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农田水资...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淡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黄河流域在河南省的地理、经济和生态功能突出,基于黄河流域河南段的人口、水资源状况和土地利用情况,本研究在总结分析黄河流域河南段农业水土资源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农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对策措施,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科学调配农业水资源,实现农业产出、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河南段 农业水资源 高效利用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耕地多功能时空演变及耦合协调分析
13
作者 鲁曲阳 李佳豪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5年第4期90-96,共7页
【目的】为揭示河南耕地多功能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规律,优化耕地利用、保障粮食安全与农业绿色转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2012—2022年河南省18个地市数据,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结果】... 【目的】为揭示河南耕地多功能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规律,优化耕地利用、保障粮食安全与农业绿色转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2012—2022年河南省18个地市数据,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结果】河南省耕地生产功能主导地位显著,豫东地区为高水平集聚区;社会保障功能提升明显,豫南地区优势突出;生态功能先降后升,高水平区向中水平趋同。全省耦合协调度呈增长趋势,整体仍处于基本协调阶段。【结论】河南省耕地多功能发展呈现“生产主导、生态滞后”特征,应优化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推广绿色施肥技术、培育创新人才等举措,推动耕地功能均衡协调,实现粮食安全与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多功能 时空分异 耦合协调度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数字农业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14
作者 高孟孟 王灏 《现代化农业》 2025年第6期60-62,共3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与数字技术迅速融合产生了新模式、新业态,数字农业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河南省作为我国的粮食生产大省和出口大省,发展数字农业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与数字技术迅速融合产生了新模式、新业态,数字农业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河南省作为我国的粮食生产大省和出口大省,发展数字农业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河南省数字农业发展现状及优势,提出了河南省数字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提高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优化农业资源配置,避免“数字鸿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农业 乡村振兴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河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文娟 胡世玉 +1 位作者 赵振坤 王伟莉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50,共9页
河南省是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的支撑带,探究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影响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该文通过修订ESV当量表并纳入建设用地生态价值构建2000-2020年河南省ESV系数表,结合FLUS模型解... 河南省是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的支撑带,探究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影响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该文通过修订ESV当量表并纳入建设用地生态价值构建2000-2020年河南省ESV系数表,结合FLUS模型解析河南省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ESV历史演变特征及未来30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河南省ESV经历了先升后降再回升的波动过程,整体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②河南省地级市中南阳、信阳、洛阳的ESV及其变化量较高,对河南省ESV的总贡献率接近50%;③耕地、林地、水域的ESV占比均较高,研究期内ESV的正向增长主要受益于水体与林地面积的扩大,而耕地缩减与建设用地无序扩张则是导致ESV下降的关键因素;④2025-2050年耕地保护情景下河南省ESV最高,自然情景下最低。未来30年保护耕地资源、扩大林草地和水域面积以及合理控制建设用地扩张对于维护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 时空特征 FLU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视角的河南省乡村全面振兴
16
作者 关付新 朱小青 任一笑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9期13-15,共3页
农业和人口大省河南省的乡村全面振兴,需要注重乡村系统性变化。乡村系统是城乡复合系统中自然、经济和社会相交织的复杂系统。河南省乡村全面振兴,需要推进性质现代化和功能多样化的结构变化,城乡位阶扁平化和乡村系统差异化的层次变化... 农业和人口大省河南省的乡村全面振兴,需要注重乡村系统性变化。乡村系统是城乡复合系统中自然、经济和社会相交织的复杂系统。河南省乡村全面振兴,需要推进性质现代化和功能多样化的结构变化,城乡位阶扁平化和乡村系统差异化的层次变化,利益共同化和价值共生化的关联变化,动能多元化和模式特色化的演进变化等方面的系统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系统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河南高等财经教育的“九五”设想
17
作者 王耀 朱新涛 《经济经纬》 1997年第1期93-97,共5页
发展河南高等财经教育的“九五”设想王耀朱新涛九五之初,客观分析河南高等财经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科学预测河南高等财经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结合实际,理清改革与发展思路,拟出方法和措施,为河南省高等财经教育健康而迅速发展作出... 发展河南高等财经教育的“九五”设想王耀朱新涛九五之初,客观分析河南高等财经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科学预测河南高等财经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结合实际,理清改革与发展思路,拟出方法和措施,为河南省高等财经教育健康而迅速发展作出探索,是本文的主题。一、河南高等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高等教育 财经教育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档案机构参与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问题与实现路径——基于对河南省高校档案机构的调查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朝钦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3-104,共2页
综观高校实际情况,档案机构参与大学文化传承缺乏方式方法,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也有限。本文通过对河南省高校的调研,分析档案机构参与大学文化传承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寻找其实现路径,以构建高校档案机构参与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档案机构 大学文化 文化传承创新 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到档案馆去——河南财经学院档案学教改实践
19
作者 史瑞芬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0-20,共1页
对于档案学这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亲自动手体会档案管理的各种操作程序,才能真正掌握档案学的知识。近年来,我们在河南省档案馆进行了档案学的实践教学... 对于档案学这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亲自动手体会档案管理的各种操作程序,才能真正掌握档案学的知识。近年来,我们在河南省档案馆进行了档案学的实践教学尝试。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实习和毕业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学 实践教学 省档案馆 教改实践 档案工作 财经学院 毕业实习 档案管理 实验教学 专业实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土壤侵蚀时空分异特征及土壤保持经济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美娜 范顺祥 +3 位作者 舒翰俊 张建杰 褚力其 法玉琦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0-744,共15页
掌握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经济价值对流域综合治理和土壤保持功能的稳定发挥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通常采用多时相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图的叠加和当量法来探讨土壤侵蚀的时空格局及其经济价值,往往忽视了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异性和动态... 掌握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经济价值对流域综合治理和土壤保持功能的稳定发挥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通常采用多时相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图的叠加和当量法来探讨土壤侵蚀的时空格局及其经济价值,往往忽视了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异性和动态性。以河南省为例,基于RUSLE模型,通过降雨、土壤颗粒组成、土地利用类型、数字高程和遥感影像等数据确定模型中的参数因子定量分析2000-2020年区域内的土壤侵蚀时空分布特征,同时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地理探测器方法探讨土壤侵蚀热点区域及其驱动因素,并采用替代成本法评估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经济价值。结果表明:1)河南省中轻度及以上的侵蚀面积整体呈减少趋势,在2015年达到最低;2)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与演化具有明显聚集效应,土壤侵蚀强度在空间上呈正相关分布(全局Moran’s I指数介于0.450-0.705),“高-高”聚集区面积显著减小,聚集趋势表现为总体减弱且小幅扩散,土壤侵蚀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安阳、鹤壁、济源和三门峡4个市域;3)降雨和坡度是主要影响土壤侵蚀的环境因素(单因素解释力q值:77.7%-79.1%和43.7%-82.2%),3.28×10^(2)-6.43×10^(2)mm的降雨量和大于29.0°的陡坡均是土壤侵蚀的高风险区域,而植被覆盖度对土壤侵蚀过程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单因素解释力q值:16.1%-19.4%;交互作用解释力q值:40.0%-83.9%);4)土壤保持经济价值波动明显,2000-2020年分别为8.36×10^(9)、8.21×10^(9)、9.26×10^(9)、3.52×10^(9)和7.17×10^(9)元。研究结果通过明晰区域土壤侵蚀现状及其驱动因素,可为提高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经济价值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黄河中下游 侵蚀热点区 环境驱动因素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