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1mapping联合弥散加权成像预测浸润性乳腺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水平 被引量:2
1
作者 孟帆 袁军辉 +7 位作者 方少伯 张孝先 郭兰伟 陈天东 张宏凯 曲金荣 张仁知 陈学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89,共6页
目的观察T1 mapping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术前无创预测浸润性乳腺癌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水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143例浸润性乳腺癌并根据术后病理所见示TIL水平分为高水平组(TIL≥10%,n=73)与低水平组(TIL<10%,n=70)。记录... 目的观察T1 mapping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术前无创预测浸润性乳腺癌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水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143例浸润性乳腺癌并根据术后病理所见示TIL水平分为高水平组(TIL≥10%,n=73)与低水平组(TIL<10%,n=70)。记录临床-病理信息,观察乳腺癌病灶MRI特征,测量其平均T1值(T1 mean)、ADC值(ADC mean)并进行组间比较。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TIL水平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回归模型绘制列线图,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相比低水平组,高水平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占比较高(P<0.05),病灶呈圆形/椭圆形、边缘光整占比较高(P均<0.05),而瘤周水肿占比较低(P<0.05)。组间病灶强化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水平组T1 mean、ADC mean均高于低水平组(P均<0.05)。强化模式、T1 mean及ADC mean均为乳腺癌TIL水平的独立预测因素,以之联合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预测TIL水平的AUC为0.848,高于单一病灶强化模式(AUC=0.569;Z=5.384,P<0.05)及T1 mean(AUC=0.662;Z=3.876,P<0.05)而与ADC mean(AUC=0.8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78,P=0.115)。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临床应用价值较好。结论T1 mapping联合DWI可于术前有效预测乳腺癌TIL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细胞 肿瘤浸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微囊性间质肿瘤2例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宏 马杰 +5 位作者 王璇 夏秋媛 鲍炜 石群立 周晓军 沈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观察2例睾丸微囊性间质肿瘤(microcystic stromal tumor,MCST)的临床病理学表现和分子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睾丸MCST的临床病理学及相关分子特征,运用免疫组化法及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测MCST中的蛋白表达及基因状态。结果2例患... 目的观察2例睾丸微囊性间质肿瘤(microcystic stromal tumor,MCST)的临床病理学表现和分子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睾丸MCST的临床病理学及相关分子特征,运用免疫组化法及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测MCST中的蛋白表达及基因状态。结果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31岁和34岁,均偶然发现单侧睾丸肿大,无不适症状,肿瘤最大径分别为2.0 cm和1.7 cm。镜下见肿瘤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膨胀性生长,瘤细胞呈微囊、网状、实性、漩涡状、条索状等多种形态,与玻变纤维不同比例混合。细胞形态较一致,胞质较丰富,核圆形~卵圆形,未见病理性核分裂及坏死。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β-catenin(核染色)、CD10及CD99,不表达性索-间质肿瘤标志物(α-inhibin及Calretinin)。二代基因测序示2例均发生CTNNB1基因3号外显子突变,其中1例发生了APC基因突变。2例均行患侧睾丸根治术,术后分别随访14个月和29个月,均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睾丸MCST极其罕见,除具有独特的微囊结构外,还具有更宽广的形态表现。发病机制与CTNNB1或APC基因突变有关,导致β-catenin核异常表达,归属性腺肿瘤中的独立病种之一。大多数肿瘤切除后治愈,生物学行为仍需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肿瘤 微囊性间质肿瘤 Β-CATENIN CTNNB1 A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手术方式的临床病理学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许金良 于庆凯 +3 位作者 夏庆欣 务森 刘先本 龙志强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 从病理学角度探索合理选择肺癌手术方式的理论依据。方法 对 3 98例肺癌根除性肺切除标本近侧支气管及肺门纵隔淋巴结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 ①癌直接沿近侧支气管壁粘膜层、粘膜下层或多层面侵袭蔓延 ,分别占 9.3 %、2 1.8%与 6... 目的 从病理学角度探索合理选择肺癌手术方式的理论依据。方法 对 3 98例肺癌根除性肺切除标本近侧支气管及肺门纵隔淋巴结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 ①癌直接沿近侧支气管壁粘膜层、粘膜下层或多层面侵袭蔓延 ,分别占 9.3 %、2 1.8%与 68.9%。 96.4%的癌侵袭是发生在距瘤缘 1.5cm以内的管壁上。其侵袭距离与肺癌病理类型、侵袭方式及TNM分期有密切关系。②癌细胞经转移淋巴结间接侵袭近侧支气管壁外膜或软骨层 2 2例 ,其中N1者侵袭叶支气管壁 3例 ,N2 者侵袭主支气管壁 19例 ,以腺癌为突出 ,尤其低分化腺癌N2 转移率与侵袭率均显著高于高分化者 (P <0 .0 1,P <0 .0 1)。结论 合理选择肺癌手术方式的病理学原则是确保支气管切端距瘤缘的安全界限 >1.5cm ;即使是周围型肺腺癌 ,也应重视淋巴结转移对支气管壁的侵袭性并主动清除同侧肺门及上、下纵隔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手术方式 病理学 手术治疗 病理类型 侵袭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许金良 于庆凯 +3 位作者 务森 高宗人 龙志强 乔思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88-290,共3页
目的 从病理学角度探索肺癌纵隔淋巴结 (N2 )转移的特点。方法 为 3 98例肺癌患者施行根除性肺切除加淋巴结廓清术 ,对其中 160例N2 肺癌的 3 5 2组纵隔转移淋巴结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 肺癌N2 转移可呈现单组、多组和跳跃式转移 ,... 目的 从病理学角度探索肺癌纵隔淋巴结 (N2 )转移的特点。方法 为 3 98例肺癌患者施行根除性肺切除加淋巴结廓清术 ,对其中 160例N2 肺癌的 3 5 2组纵隔转移淋巴结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 肺癌N2 转移可呈现单组、多组和跳跃式转移 ,分别占 41.2 %、5 8.8%和 2 9.3 %。N2 转移分布最密集的部位是第 7组淋巴结 ,占 48.8% ,其次是第 4、3、5组淋巴结 ,分别占 45 .6%、3 1.3 %和 2 5 .6% ;而且N2转移分布与肿瘤部位、大小、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转移淋巴结对主支气管壁的侵袭是N2转移的又一特点 ,尤以腺癌为突出。结论 为获得根除切除 ,必须主动、系统地清除同侧胸腔肺门及上、下纵隔淋巴结 ,并应重视转移淋巴结对支气管壁的侵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纵隔淋巴结 转移 清除术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性角膜溃疡21例病理诊断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付怀平 王印其 王俊英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2期146-147,共2页
近年来,眼科临床真菌性角膜溃疡病例明显增多,受到眼科界的重视。本文对21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21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临床角膜形态学改变较为典型标本取自穿... 近年来,眼科临床真菌性角膜溃疡病例明显增多,受到眼科界的重视。本文对21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21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临床角膜形态学改变较为典型标本取自穿透角膜移植术中。将病变角膜组织贴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溃疡 真菌性 病理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并发症 被引量:1
6
作者 丁惠 李秀荣 马安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01-202,205,共3页
To study factors relative to complications in internal ilia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gynecological malignant tumors,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this method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METHODS Seldinge... To study factors relative to complications in internal ilia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gynecological malignant tumors,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this method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METHODS Seldinger′s catheterization method was used in 61 cases carrying on catheterization via internal artery infusion chemotherapy and embolization.RESULTS 8 cases suffered from complications in 61 patients.The percentage of complications was 8.5% in this series,including 2 cases of breech dermonecrosis,1 case of femoral artery thrombosis,1 case of large hematoma and 4 cases of vulva,breech and lower extremity edema.CONCLUS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gynecological malignant tumors with internal ilia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controlling some relative factors can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髂内动脉 栓塞疗法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例尖锐湿疣组织病理与免疫组化观察
7
作者 徐虹 程爱明 +3 位作者 杨文启 王建民 王宪远 黄孝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47-249,共3页
人体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会阴部湿疣是通过性交接触而感染的性病之一。为了使医务人员重视该病,本文将近年来郑州市收集的20例经组织病理与免疫组化确诊的尖锐湿疣活检标本,结合文献报道作简要介绍。
关键词 湿疣 病理 HPV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胸壁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附24例报告)
8
作者 卫功铨 邵令方 +4 位作者 马迎春 高宗人 许金良 王远东 马安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60-161,共2页
作者自1978年至1988年1月共治疗原发性胸壁肿瘤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7至59岁,诊断主要根据病史、症状,体验,X线片和针吸活检而定。 16例良性肿瘤行肿瘤及部分肋骨切除术,均无复发。恶性肿瘤8例均行肿瘤广泛切除及胸壁缺损修补术,其中... 作者自1978年至1988年1月共治疗原发性胸壁肿瘤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7至59岁,诊断主要根据病史、症状,体验,X线片和针吸活检而定。 16例良性肿瘤行肿瘤及部分肋骨切除术,均无复发。恶性肿瘤8例均行肿瘤广泛切除及胸壁缺损修补术,其中3例死于转移,1例非瘤死亡,1例胸椎转移仍继续存活11个月,3例生存2~8个月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壁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s、c-erbB-2、p53基因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
9
作者 王莉 耿正惠 +1 位作者 乔思杰 卢爱妮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2期73-75,共3页
采用链蛋白生物素标记(LSAB)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39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ras、c-erbB-2、p53基因的表达情况,并以7例交界性、10例良性浆液性囊腺瘤作为对照。结果:良性、交界性、癌3组中3种基因的表达率... 采用链蛋白生物素标记(LSAB)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39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ras、c-erbB-2、p53基因的表达情况,并以7例交界性、10例良性浆液性囊腺瘤作为对照。结果:良性、交界性、癌3组中3种基因的表达率依次增高,差异显著,表达强度与癌的组织学分级有关,分化越差,表达越强;c-erbB-2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临床期别越晚,表达率越高。提示:3种基因的激活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的演进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浆液性肿瘤 RAS C-ERBB-2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型肝细胞腺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10
作者 李红 祁昔琴 +1 位作者 朱伦 陈天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炎症型肝细胞腺瘤(inflammatory hepatocellular adenoma,IH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5例IHCA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和特殊染色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4... 目的探讨炎症型肝细胞腺瘤(inflammatory hepatocellular adenoma,IH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5例IHCA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和特殊染色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28~55岁。临床均表现为肝脏占位,MRI示T1WI多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或高信号,DWI多高信号。镜下见肿瘤与周围正常肝细胞界限清晰,瘤细胞分化良好。1例有轻度核异型。5例肿瘤组织中均可见毛细血管扩张伴出血,间质可见较多淋巴细胞浸润、小胆管增生及厚壁动脉增生。免疫表型:5例瘤细胞CRP均呈弥漫强阳性,特殊染色示网状纤维保留完整。5例均行手术完整切除,术后随访14~37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IHCA是肝细胞腺瘤中的常见亚型,需与高分化肝细胞肝癌及局灶性结节状增生鉴别。组织学形态、影像学特征、免疫组化染色及特殊染色均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IHC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炎症型肝细胞腺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碘基值预测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千昂 黎海亮 +3 位作者 王艺 蒋志强 徐淑宁 李靖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探讨基线期能谱CT碘基值预测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病理学反应的应用价值。方法: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前瞻性对拟行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患者于治疗前1周内行能谱CT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三... 目的:探讨基线期能谱CT碘基值预测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病理学反应的应用价值。方法: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前瞻性对拟行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患者于治疗前1周内行能谱CT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三期增强扫描。收集患者临床病理信息,测量增强各期胃癌病灶的碘基值(IC),并除以主动脉碘基值得到标化碘基值(nIC)。根据术后AJCC肿瘤退缩分级(TRG)标准分为病理缓解良好组(TRG=0+1)和病理缓解不良组(TRG=2+3)。比较两组间临床指标和碘基值的差异,采用多因素回归方法筛选胃癌NAC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IC值的预测效能。结果: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70例,其中男55例,女15例,年龄范围30~71岁,中位年龄59岁。病理缓解良好22例,缓解不良48例。缓解良好组的静脉期标化碘基值(nICVP)、延迟期标化碘基值(nICDP)值低于缓解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1、2.270,P均<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CVP和CT报告淋巴结状态是胃癌NAC疗效的独立预测指标,联合两者的诺模图预测胃癌NAC后病理学反应的AUC为0.821(95%CI:0.711~0.902),依次高于nICVP、联合nICVP和nICDP、nICDP(Z=2.306、2.161、2.228,P均<0.05),以诺模图分数>0.684为诊断阈值,其预测病理缓解不良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00%、81.80%、65.58%、87.71%。结论:基线期胃癌病灶nICVP和nICDP能鉴别新辅助化疗后不同病理缓解状态,nICVP和CT报告淋巴结状态是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独立风险因素,联合两者能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碘基值 胃肿瘤 疗效预测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IM-DWI对可切除性胃腺癌脉管侵犯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慧远 曲金荣 +4 位作者 王艺 黎海亮 吴越 赵卫杰 李靖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3-508,共6页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成像(IVIM-DWI)术前预测胃腺癌脉管侵犯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2年5月,前瞻性搜集行根治性胃切除的胃腺癌患者的术前MRI资料,包括IVIM和DWI。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有、无脉管侵犯组。测量胃...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成像(IVIM-DWI)术前预测胃腺癌脉管侵犯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2年5月,前瞻性搜集行根治性胃切除的胃腺癌患者的术前MRI资料,包括IVIM和DWI。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有、无脉管侵犯组。测量胃癌病灶的厚度、ADC和IVIM-DWI参数(D、D^(*)、f)值,采用student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连续变量的差异,采用逻辑回归分析筛选脉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各参数鉴别脉管侵犯状态的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参数预测效能的差异。结果:共纳入73例胃癌手术患者,其中49例有脉管侵犯(67.12%)。有脉管侵犯组的肿瘤处胃壁厚度大于无脉管侵犯组,而ADC、D和f值均低于无脉管侵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D^(*)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肿瘤处胃壁厚度及ADC、D和f值均能有效预测脉管侵犯状态,AUC分别为0.821、0.686、0.792和0.727(P均<0.05)。肿瘤处胃壁厚度[OR:1.302(1.098~1.543)]和f[OR:686.801(6.126~77004.267)]是预测脉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两者进行诊断时,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97、81.63%和91.67%,其AUC显著高于ADC和f(Delong检验,P均<0.05),但与D和肿瘤处胃壁厚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0.052)。结论:IVIM-DWI定量参数及肿瘤处胃壁厚度均能在术前有效预测胃癌脉管侵犯情况,尤其是肿瘤处胃壁厚度和f是胃癌患者脉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诊断可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脉管侵犯 扩散加权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中EGFR突变状况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魏冰 马杰 +2 位作者 马智勇 王慧娟 杨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腺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情况。方法收集恶性胸腔积液标本109例,同时选取该患者的纤维支气管镜或经肺穿刺活检晚期标本109例,提取DNA后,采用RT-PCR法和基...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腺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情况。方法收集恶性胸腔积液标本109例,同时选取该患者的纤维支气管镜或经肺穿刺活检晚期标本109例,提取DNA后,采用RT-PCR法和基因测序法同时进行EGFR 19、21外显子突变检测。结果两种标本中EGFR突变率分别为56.88%、53.21%,胸腔积液中的突变率与晚期患者活检组织标本相比无明显差异(P=0.35)。结论胸腔积液中的EGFR突变率与其活检组织突变率接近,在晚期肺癌患者临床活检取材困难时,胸腔积液可以作为检测EGFR突变的另一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肿瘤 胸腔积液 EGFR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淋巴瘤17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姚志华 刘艳艳 +5 位作者 赵燕 姚书娜 郭宏强 马杰 夏庆欣 杨树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38-740,743,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PPL)的临床特点、确诊手段、病理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08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7例原发性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病理类型、治疗,应用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和Log-ran...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PPL)的临床特点、确诊手段、病理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08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7例原发性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病理类型、治疗,应用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法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0.0软件完成。结果:17例患者中7例女性,10例男性;年龄29~73岁,中位发病年龄56岁;按照WHO 2001淋巴瘤病理分类系统,全组患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9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L);PPL占同期收治恶性淋巴瘤病例教的0.81%,占同期收治原发于结外淋巴瘤病例数的4.74%;随访5.2~9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2.5个月。全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62.5%,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L)和非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non-MALTL)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和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PPL临床上非常少见,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不特异,容易误诊,获取足够具有代表性的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关键。PPL的治疗原则尚无统一标准,由于其病理类型大多为低度恶性的MALT,因此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诊断 综合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FR靶向PCR法检测CTC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连欢欢 丁志丹 +2 位作者 袁东风 马杰 秦建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13-820,共8页
背景与目的评价一种通过叶酸受体(folate receptor,FR)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的方法用于肺癌临床诊断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及进一步探究CTC在肺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通过免疫磁珠负向富集方法从3 m L外周血中... 背景与目的评价一种通过叶酸受体(folate receptor,FR)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的方法用于肺癌临床诊断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及进一步探究CTC在肺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通过免疫磁珠负向富集方法从3 m L外周血中捕获循环肿瘤细胞,再用肿瘤特异性叶酸配体-寡核苷酸偶和物标记捕获的循环肿瘤细胞,洗去没有结合的偶和物后,洗脱下特异性结合的偶合物的寡核苷酸用于定量PCR扩增分析。结果 97例肺癌患者的CTC水平高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P<0.001)。本检测方法以8.7 Folate Units/3 m L为cutoff值,结果显示靶向PCR法对肺癌的检测灵敏度为82.5%,特异性为72.2%,特别是在I期肺癌灵敏度达到86.8%。与其他肿瘤标志物(NSE、CEA、CYFRA21-1)比较,CTC对肺癌及I期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0.859;95%CI:0.779-0.939)和(0.912;95%CI:0.829-0.994)。5例肺癌患者术后2周内CTC水平高于cutoff值。结论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可以应用于肺癌的临床诊断,即使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受体 循环肿瘤细胞 靶向PCR 辅助诊断 术后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浸润型肺腺癌的高分辨率CT表现 被引量:19
16
作者 孟庆成 贾丙鑫 +3 位作者 张建伟 陈学军 张风光 杨宏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36-538,542,共4页
目的探讨微浸润型肺腺癌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及病理特征。资料与方法经病理证实的微浸润型肺腺癌患者24例,术前均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病灶行常规HRCT扫描,观察病灶的HRCT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 24例患者均为单发磨玻璃样结节影,位于... 目的探讨微浸润型肺腺癌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及病理特征。资料与方法经病理证实的微浸润型肺腺癌患者24例,术前均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病灶行常规HRCT扫描,观察病灶的HRCT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 24例患者均为单发磨玻璃样结节影,位于周围肺野。其中纯磨玻璃样结节8例,混合磨玻璃样结节16例,病灶直径(2.3±0.4)cm。其他影像学征象包括细支气管扩张征18例、边缘清晰18例、胸膜凹陷13例、分叶12例及毛刺征12例;量化分型中Ⅰ~Ⅲ型19例,Ⅳ~Ⅴ型5例病理显示肿瘤细胞沿肺泡壁附壁性生长,肺泡间隔增厚。结论 HRCT检查发现磨玻璃样结节影时,如果伴有细支气管扩张征、边缘清晰、胸膜凹陷、毛刺征及量化分型较低时,应高度怀疑微浸润型肺腺癌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基因在食管小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买玲 王艳 +2 位作者 马杰 焦宏 乔思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59-561,共3页
探讨Survivin在食管小细胞癌中表达与细胞凋亡的意义以及与caspase-3和p53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凋亡关键蛋白酶caspase-3和p53蛋白在食管小细胞癌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在... 探讨Survivin在食管小细胞癌中表达与细胞凋亡的意义以及与caspase-3和p53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凋亡关键蛋白酶caspase-3和p53蛋白在食管小细胞癌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在食管小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25.6%,caspase-3和p53阳性表达率为61.5%和53.8%。其中Survivin和caspase-3表达呈负相关,P<0.05,Survivin和p53表达以及与年龄、性别、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等无相关性。结论:1)在食管小细胞癌中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表达下调,凋亡蛋白酶caspase-3活性相对较高。2)p53表达和Survivin、caspase-3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小细胞癌 SURVIVIN CASPASE-3 P53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0
18
作者 徐虹 蒋东霞 +3 位作者 胡杰英 马杰 王丽 周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3-265,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宫颈癌、13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8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CIN及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宫颈癌、13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8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CIN及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增高(P<0.05),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P<0.05)。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与临床分期及组织学类型无关。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Caspase-3相关(P=0.0197)。结论:Survivin可能通过阻抑Caspase-3的表达在宫颈癌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SURVIVIN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伴局部甲状腺肿癌变1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夏庆欣 于庆凯 姜红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63-463,共1页
关键词 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 局部甲状腺肿癌变 卵巢肿瘤 病理 诊断 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与PD-L1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20
作者 冯稳 吴新新 +2 位作者 郭永军 常玉喜 夏庆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89-593,共5页
目的:研究PD-L1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CRC根治性手术的患者210例,分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high-frequency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H)... 目的:研究PD-L1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CRC根治性手术的患者210例,分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high-frequency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H)、微卫星低度不稳定(low-frequency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L)、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le,MSS)3个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织标本中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的表达,分析PD-L1在各型CRC中的表达特点。结果:PD-L1在低分化CRC中的表达高于中、高分化CRC(P<0.05),PD-L1在MSI-H的CRC中阳性率为75.8%,在MSIL/MSS中的阳性率为9.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L1在部分CRC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尤其是在MSIH的CRC阳性率显著高于MSI-L及MSS的CRC。PD-L1阻断剂对MSI-H的CRC患者疗效可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L1 结直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