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碳纤维复合材料中地板铺层设计及工程化优化应用
1
作者 徐立友 安笑博 +3 位作者 张帅 赵晟杰 郭加豪 吕星浩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0-159,共10页
为提高白车身性能及汽车轻量化水平,降低白车身地板材料、工艺和结构成本,基于复合材料失效准则,提出一种分区式碳纤维复合材料地板优化设计方法。建立白车身静态性能分析模型,验证了模型正确性。对T700/WP-R2300进行准静态性能测试,探... 为提高白车身性能及汽车轻量化水平,降低白车身地板材料、工艺和结构成本,基于复合材料失效准则,提出一种分区式碳纤维复合材料地板优化设计方法。建立白车身静态性能分析模型,验证了模型正确性。对T700/WP-R2300进行准静态性能测试,探明了该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参数。通过自由尺寸优化、铺层厚度优化和铺层顺序优化等方法对重新设计后的中地板进行碳纤维铺层优化。结果表明,碳纤复材中地板的弯曲刚度提高了351.3%,扭转刚度提高了111.4%,中地板减重40%。碳纤复材中地板白车身弯曲刚度提高了5.9%,扭转刚度提高了10.5%,一阶弯曲频率和扭转频率分别提高了9.0%和10.8%,轻量化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中地板 碳纤维复合材料 分区铺层设计 工程化裁剪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声源高度对公路交通噪声预测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马心坦 常国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6期175-179,共5页
目前公路交通噪声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别,主要原因是声源预测模型存在不足。为了提高交通噪声预测结果的准确性,通过考虑车辆声源的实际高度,运用声学仿真软件Virtual. lab建立竖向高度与车辆声源实际情况一致的声源模型。对... 目前公路交通噪声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别,主要原因是声源预测模型存在不足。为了提高交通噪声预测结果的准确性,通过考虑车辆声源的实际高度,运用声学仿真软件Virtual. lab建立竖向高度与车辆声源实际情况一致的声源模型。对受声点的预测结果分析表明:与等效声源模型相比,考虑声源实际高度的噪声模型更符合道路实际情况,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在3 m高声屏障下道路交通状况全为重型车时预测结果差值最明显,两种声源模型综合噪声差值为1. 71 d B,315 Hz时达到频谱峰值差值3. 03 d B,为道路交通噪声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模型 声源高度 综合噪声 声压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参数自适应的无人驾驶车辆变道跟踪控制
3
作者 高爱云 勾王启 付主木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7-86,共10页
为解决无人驾驶车辆轨迹跟踪精度和控制稳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前馈控制和动态调整速度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PID)控制器参数的方法。采用七次多项式进行变道轨迹规划,改进纵向位置和速度双PID控制器,... 为解决无人驾驶车辆轨迹跟踪精度和控制稳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前馈控制和动态调整速度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PID)控制器参数的方法。采用七次多项式进行变道轨迹规划,改进纵向位置和速度双PID控制器,动态调整纵向位移误差,并采用模糊控制对PID控制器参数进行实时整定;同时,结合基于“前馈+反馈”的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控制算法求解横向位移误差和车身横摆角速度误差,使跟踪误差收敛,最终通过电机模型将控制量转化为期望前轮转角,解决了模型失配导致的横向位移误差较大的问题。进行仿真验证,当车辆以60 km/h的速度在城市道路场景下变道行驶时,横向位移误差控制在0.015 m范围内,纵向位移误差控制在毫米级别,误差范围控制在[0.002,0.006]m,车身横摆角速度变化平稳且横摆角速度误差不超过0.83 rad/s。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实车实验,仿真与实车实验结果均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可以达到轨迹跟踪中对高精度的要求,能够保证无人驾驶车辆在变道工况平稳行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 参数自适应 比例、积分、微分 模糊控制 线性二次型调节器 轨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功能梯度变截面双六边形吸能盒耐撞性多目标优化设计
4
作者 熊锋 曾书朋 +3 位作者 王占飞 张帅 王登峰 徐红玉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0-60,69,共12页
为协同提升车身耐撞安全性与轻量化水平,设计并提出一种新型功能梯度变截面双六边形吸能盒,提取其下端形状规则子结构——功能梯度变截面双六边形管(functionally-graded variable section double-hexagonal tube,FS-DHT)为对象并进行... 为协同提升车身耐撞安全性与轻量化水平,设计并提出一种新型功能梯度变截面双六边形吸能盒,提取其下端形状规则子结构——功能梯度变截面双六边形管(functionally-graded variable section double-hexagonal tube,FS-DHT)为对象并进行了参数化几何建模;建立了FS-DHT轴向压溃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比较研究了FS-DHT与传统双六边形直管(straight DHT,S-DHT)、双六边形锥管(conical DHT,C-DHT)轴向压溃耐撞吸能特性优劣;探究了FS-DHT管壁厚、内/外六边形管上、下端面外接圆半径差及梯度指数对其轴向压溃耐撞吸能特性作用规律;结合最优拉丁超立方采样、响应面代理模型和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对FS-DHT进行了耐撞性多目标优化设计及验证,并进一步建立了“保险杠-吸能盒”总成轴向压溃有限元模型并验证了FS-DHT优化前后对集成其结构的功能梯度变截面双六边形吸能盒耐撞性提升效果。结果表明,FS-DHT优化后其比吸能提升了21.61%且初始峰值压溃力降低了13.40%,同时促成功能梯度变截面双六边形吸能盒吸能量提升了17.14%且保险杠处对应初始峰值压溃力降低了6.46%,取得了良好的耐撞性多目标协同优化效果,为协同提升车身耐撞性与轻量化水平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新结构与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 变截面 双六边形吸能盒 耐撞性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自动变速器换挡规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5
5
作者 周学建 付主木 +1 位作者 张文春 周志立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9-141,145,共4页
综合分析了国内外车辆自动变速器换挡规律的发展过程及研究现状 ,预测综合智能控制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焦点 。
关键词 车辆 自动变速器 换挡规律 发展过程 拖拉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履带车辆转向性能计算机仿真研究概况 被引量:25
6
作者 曹付义 周志立 贾鸿社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4-188,共5页
履带车辆的转向性能是整车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计算机仿真是研究转向性能的有效手段之一。首先分析了履带车辆转向性能的影响因素,然后从履带与地面的相互运动关系、转向阻力、仿真性能等方面对履带车辆转向性能仿真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 履带车辆的转向性能是整车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计算机仿真是研究转向性能的有效手段之一。首先分析了履带车辆转向性能的影响因素,然后从履带与地面的相互运动关系、转向阻力、仿真性能等方面对履带车辆转向性能仿真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履带车辆液压机械差速转向系统参数匹配、转向期间换挡规律、平稳转向性能、性能仿真模型、转向控制理论以及驾驶的遥控化与行驶自主化等履带车辆转向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车辆 转向性能 仿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轨迹跟踪性能与经济性的无人驾驶HMCVT拖拉机分层协同控制策略研究
7
作者 徐立友 陶源 +4 位作者 张俊江 温昌凯 王东青 刘孟楠 闫祥海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72,123,共13页
无人驾驶拖拉机在轨迹跟踪的过程中以跟踪性能为主,忽视作业能耗导致经济性较差。为此提出了一种考虑经济性与轨迹跟踪性能的分层协同控制策略。首先以纵向偏差和横向偏差为目标、以加速度和前轮转角速度为约束,采用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建... 无人驾驶拖拉机在轨迹跟踪的过程中以跟踪性能为主,忽视作业能耗导致经济性较差。为此提出了一种考虑经济性与轨迹跟踪性能的分层协同控制策略。首先以纵向偏差和横向偏差为目标、以加速度和前轮转角速度为约束,采用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建立轨迹跟踪系统,其次以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和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传动效率比为优化目标,建立基于外部参数优化的二元调节经济性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以拖拉机下一时刻预测速度和当前拖拉机犁耕阻力为传递变量,融合轨迹跟踪系统、经济性控制策略形成分层协同控制策略。采用纯跟踪算法与一元调节经济性控制策略作为对比策略,基于Matlab仿真平台对该分层协同控制策略进行仿真试验,并通过硬件在环试验平台验证了该分层协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对比策略相比,分层协同控制策略有效减小了无人驾驶拖拉机轨迹跟踪偏差,提高了拖拉机经济性,速度方差降低36.7%,纵向跟踪偏差减小89.8%,横向跟踪偏差减小91.7%,拖拉机油耗量减小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拖拉机 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 模型预测控制算法 轨迹跟踪 协同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场格子Boltzmann方法的相间传质模拟
8
作者 崔嘉 秦妍 +3 位作者 董波 周训 张雅瑾 李维仲 《计算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1-277,共7页
相间传质在科学、工程和技术领域广泛存在。为了研究静态和动态情况下不混溶两相之间的相间传质过程,本文将连续组分传输模型与相场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结合,构建了一个适用于模拟具有大密度比两相流系统相间传质过程的格子Boltzmann多相... 相间传质在科学、工程和技术领域广泛存在。为了研究静态和动态情况下不混溶两相之间的相间传质过程,本文将连续组分传输模型与相场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结合,构建了一个适用于模拟具有大密度比两相流系统相间传质过程的格子Boltzmann多相模型。该模型通过在碰撞过程引入源项和相界面处引入传质通量,保证相界面上的通量连续性。随后通过模拟静止相界面传质问题和毛细管驱替与传质过程验证了传质模型的正确性。和现有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模型在模拟相间传质过程中可以保证相界面传质通量具有较高的精度。随后,本文模拟了多孔介质内相间传质过程,并对多孔介质内两相传质通量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相界面传质通量的变化可以将多孔介质中相间传质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相界面总传质通量随界面处浓度梯度迅速减小;第二阶段的总传质通量曲线与单位相界面速度曲线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间传质 两相流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相场模型 多孔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法的车辆实际行驶工况构建 被引量:10
9
作者 高建平 高小杰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27,共7页
针对模糊C均值(FCM)聚类法的性能依赖于初始聚类中心、迭代容易陷入局部极值、不能确保FCM收敛于一个最优解的问题,利用多岛遗传算法(MIGA)与序列二次规划法(SQP)组合优化,对FCM聚类的初始聚类中心进行优化,从而使聚类结果更加接近最优... 针对模糊C均值(FCM)聚类法的性能依赖于初始聚类中心、迭代容易陷入局部极值、不能确保FCM收敛于一个最优解的问题,利用多岛遗传算法(MIGA)与序列二次规划法(SQP)组合优化,对FCM聚类的初始聚类中心进行优化,从而使聚类结果更加接近最优聚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改进的FCM聚类分析,将运动学片段的特征值进行降维和分类处理,构建出基于大样本、符合郑州市交通特征的行驶工况。与试验数据对比表明:所构建的乘用车行驶工况与试验数据特征参数平均相对误差仅为2.097%,速度-加速度联合分布差异(SAFD_(diff))仅为1.74%,行驶工况拟合精度较高,更能综合反映郑州市交通真实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M聚类 聚类中心 主成分分析 行驶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S形叶片垂直轴风力机气动性能研究
10
作者 宋磊 王记 +2 位作者 王世博 杨宗霄 苏建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5-180,共6页
传统阻力型风力机具有结构简单、风向适应性良好等优点,但风能转化率较低。针对此,构建一种S形叶片垂直轴风力机,以提高风力机输出特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型风力机的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展开研究,分析其气动性能,并与2叶和3叶Savon... 传统阻力型风力机具有结构简单、风向适应性良好等优点,但风能转化率较低。针对此,构建一种S形叶片垂直轴风力机,以提高风力机输出特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型风力机的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展开研究,分析其气动性能,并与2叶和3叶Savonius风力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叶S形风力机的气动性能较好,其功率系数为0.228,高于传统2叶Savonius型风力机;其启动性能也较传统风力机要好,平均静扭矩系数为0.292,运转时更为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数值模拟 气动性能 S形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履带车辆转向工况综合传动系统换段品质试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付义 郭广林 +1 位作者 周志立 张明柱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53,共5页
换段品质研究一直是车辆传动系统研究与开发的重要内容.以由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和液压机械差速转向机构组成的履带车辆综合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换段品质评价指标的理论分析,结合农业履带车辆的工作特点,提出了采用动载系数和换段... 换段品质研究一直是车辆传动系统研究与开发的重要内容.以由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和液压机械差速转向机构组成的履带车辆综合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换段品质评价指标的理论分析,结合农业履带车辆的工作特点,提出了采用动载系数和换段时间作为换段品质试验的评价指标.搭建了由LR6105ZT10型柴油发动机作为驱动系统、由CW150型电涡流测功机和自制电液比例控制盘式制动器作为负载模拟系统、由工控机作为主要测控系统的试验台,建立了发动机及系统负载的计算模型,采用转向负载系数表达车辆综合传动系统两侧负载的变化关系,给出了发动机的控制方法及系统负载在试验台上的实现方法.以F4段换入F5段为例,对履带车辆转向工况综合传动系统换段品质进行了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车辆 转向工况 液压机械传动 换段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mulationX的车辆传动系虚拟试验台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志立 张嘉贞 +1 位作者 徐立友 郭志强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9-73,78,共6页
针对传统车辆传动系试验台造价高、搭建过程复杂以及开发周期长等问题,基于SimulationX开发了车辆传动系虚拟试验台。以拖拉机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为被试对象,结合拖拉机工作特性,建立了发动机及液压机械无级传动系统模型,设计了试验台... 针对传统车辆传动系试验台造价高、搭建过程复杂以及开发周期长等问题,基于SimulationX开发了车辆传动系虚拟试验台。以拖拉机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为被试对象,结合拖拉机工作特性,建立了发动机及液压机械无级传动系统模型,设计了试验台虚拟测控系统。以H1段连续换入HM3段为例,在试验台上进行了仿真。对比结果表明: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一致,所给出的传动系虚拟试验台方案可行,可为车辆传动系开发与改进提供虚拟试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ulationX 车辆传动系 虚拟试验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防侧翻横摆力矩最优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伟 王宁宁 +1 位作者 段燕燕 张明柱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年第6期133-138,共6页
为提高车辆在危险工况下的防侧翻性能,本文利用差动制动及主动转向两种控制方式对车辆进行防侧翻最优控制研究。在系统动力学模型和相关轮胎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控制方法设计控制系统的上层控制器,利用防止车辆侧翻所需的矫正横摆力矩... 为提高车辆在危险工况下的防侧翻性能,本文利用差动制动及主动转向两种控制方式对车辆进行防侧翻最优控制研究。在系统动力学模型和相关轮胎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控制方法设计控制系统的上层控制器,利用防止车辆侧翻所需的矫正横摆力矩,采用主动转向和差动制动协调控制从而得到最佳矫正横摆力矩的方法来控制车辆的侧翻,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运用这两种控制方式对车辆进行最优控制时,两种控制方式产生的矫正横摆力矩达到最优,有效地降低了车辆在弯道路段的侧向加速度,提高整车的防侧翻性能,能够快速准确地使车辆恢复稳定。利用Matlab对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与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控制方法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未采用防侧翻控制系统的仿真结果相比,整车的主动安全性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防侧翻 模糊控制 横摆力矩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车身碳纤维复合材料前地板铺层设计优化研究
14
作者 徐立友 何飞飞 +2 位作者 张帅 王运玲 王鹏飞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101,44,共11页
为实现白车身前地板复合材料铺层的精准优化以及结构轻量化,提出一种基于白车身的多层次组合优化与设计方法,采用分区式碳纤维复合材料地板策略,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前地板进行铺层设计。建立某电动汽车白车身有限元模型,验证该模型的正确... 为实现白车身前地板复合材料铺层的精准优化以及结构轻量化,提出一种基于白车身的多层次组合优化与设计方法,采用分区式碳纤维复合材料地板策略,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前地板进行铺层设计。建立某电动汽车白车身有限元模型,验证该模型的正确性。通过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特性试验,探明了T700/WP-R2300树脂基纤维增强材料的力学参数。采用超级层自由尺寸优化、铺层块裁剪以及铺层块尺寸优化方法,确定碳纤维复合材料前地板的铺层厚度、铺块形状和铺层层数,并通过铺层顺序优化调整铺层铺覆顺序,放置于白车身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铺层优化后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前地板比原钢制地板静态弯曲刚度和静态扭转刚度分别提高198.69%和153.59%,轻量化效果显著,优化后碳纤维复合材料前地板减重达45.33%。同时,白车身静态弯曲和扭转刚度分别提高1.82%和1.96%,一阶扭转频率和弯曲频率分别提高3.05%和3.72%,静态刚度和低阶模态性能得到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车身静态性能 碳纤复材前地板 多层次优化方法 铺层顺序优化 轻量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清扫车全覆盖路径规划算法研究
15
作者 郭志军 杜林林 +2 位作者 王丁健 王远 苏豪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1-79,共9页
针对智能清扫车路径规划中存在的路径冗余、覆盖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半弹簧式人工势场法、A^(*)算法和动态更新策略的全覆盖路径规划混合算法,以解决该问题。通过A^(*)算法进行初始路径规划,结合半弹簧式人工势场法进行局部避障,... 针对智能清扫车路径规划中存在的路径冗余、覆盖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半弹簧式人工势场法、A^(*)算法和动态更新策略的全覆盖路径规划混合算法,以解决该问题。通过A^(*)算法进行初始路径规划,结合半弹簧式人工势场法进行局部避障,减少局部最优问题,利用覆盖值动态更新策略根据实时覆盖情况优化路径优先级,从而提升覆盖效率和减少重复覆盖。此外,基于模糊逻辑的动态权重调整机制使算法在复杂环境中自适应调节覆盖与避障权重。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混合算法相较于其他算法具有较高的覆盖率与较低的重复覆盖率,并于实车实验上得到了验证,可以满足清扫车的全覆盖作业任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覆盖路径规划 半弹簧人工势场法 覆盖值动态更新策略 模糊逻辑 智能清扫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YOLOv8s的校园智能清扫车障碍物检测与测距算法
16
作者 郭志军 叶世文 +2 位作者 庞明天 王丁健 杜林林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3-41,共9页
针对校园智能清扫车障碍物检测精确度低、检测速度慢以及模型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v8s的校园智能清扫车障碍物检测与测距算法YOLOv8s-FDR。在YOLOv8s算法框架的基础上,将主干网络替换为参数量和内存访问量更小的FasterNet网... 针对校园智能清扫车障碍物检测精确度低、检测速度慢以及模型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v8s的校园智能清扫车障碍物检测与测距算法YOLOv8s-FDR。在YOLOv8s算法框架的基础上,将主干网络替换为参数量和内存访问量更小的FasterNet网络,以降低模型复杂度并提高检测速度;然后设计了SPPF-DAM模块,以残差方式引入可变形注意力机制,提高模型对多尺度目标特征的感知能力;其次,在特征融合网络中采用Partial-RFEM进行下采样,以捕获非局部上下文特征和局部目标特征,提高检测精确度;最后,添加了测距功能,降低硬件成本。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与原算法相比mAP提高了3.6%,模型计算量和参数量相较于原模型分别降低了19.72%和15.27%。实际环境测试显示,YOLOv8s-FDR算法的检测速度达到38.44 fps,远高于原算法的17.12 fps,能够满足校园智能清扫车正常运行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智能清扫车 YOLOv8s 可变形注意力机制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电动车热管理系统低GWP工质替代方案性能分析与综合评价
17
作者 段浩磊 陈浩远 +8 位作者 梁坤峰 王林 陈彬 曹勇 张晨光 李硕鹏 朱登宇 何亚茹 杨大鹏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4-61,共8页
为确保能源安全、减少污染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汽车行业正迅速从传统燃油车(CFV)转向零排放的纯电动汽车(BEV)。一个可靠且高效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对于提升BEV的性能和缓解续航焦虑至关重要。随着环境法规日益严格,选择低全球变暖潜能值(G... 为确保能源安全、减少污染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汽车行业正迅速从传统燃油车(CFV)转向零排放的纯电动汽车(BEV)。一个可靠且高效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对于提升BEV的性能和缓解续航焦虑至关重要。随着环境法规日益严格,选择低全球变暖潜能值(GWP)的制冷剂用于热管理系统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紧迫问题。建立了一个用于整车热管理系统的数值模拟平台,选择R744、R290、R152a、R1234yf等低GWP替代制冷剂方案,研究这些制冷剂方案之间的基本性能差异,对每个方案的热力学和环保性能进行评估,并建立了综合评价体系。结果表明:R744方案具有最高的制热能力,可达27.5 kW;R290在制冷和制热效率方面表现更好,平均能耗比R134a方案低5%~7%,R290方案表现出卓越的热力学性能和环境友好性。综合评估表明R290和R744方案是未来BEV热管理系统中具有潜力的制冷剂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理系统 替代制冷剂 热力学过程 数值模拟 气液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车辆行驶噪声的多普勒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心坦 李磊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29,34,共5页
噪声模型是噪声研究的基础,目前建立的车辆行驶噪声模型中,往往忽略了多普勒效应的影响。在多普勒频移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多普勒效应单车行驶噪声模型,并对车辆行驶噪声的多普勒效应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普勒频移现象引... 噪声模型是噪声研究的基础,目前建立的车辆行驶噪声模型中,往往忽略了多普勒效应的影响。在多普勒频移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多普勒效应单车行驶噪声模型,并对车辆行驶噪声的多普勒效应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普勒频移现象引起的受声点声压级和A计权频率响应的变化,是导致车辆迎面驶来和背离驶去时受声点噪声声压级差异的主要因素;多普勒效应对高速小型车辆行驶噪声有较显著的影响,算例中小型车以120 km/h匀速驶来时比驶去时噪声声压级(A)大2.3 d B;车辆行驶速度越高,多普勒效应对行驶噪声声压级变化的影响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噪声模型 多普勒效应 频移 行驶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收获机设计与试验研究
19
作者 耿令新 李洋 +2 位作者 张利娟 胡潇楠 王恒一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7-173,196,共8页
针对大蒜收获过程中蒜农劳动强度大、收获效率低、蒜茎未被收获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大蒜收获机,阐述了其主要结构与工作原理,并对挖掘输送装置和蒜茎切割装置等关键部件进行了研究。以前进速度、入土角和切割速度为试验因素,以大蒜挖出率... 针对大蒜收获过程中蒜农劳动强度大、收获效率低、蒜茎未被收获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大蒜收获机,阐述了其主要结构与工作原理,并对挖掘输送装置和蒜茎切割装置等关键部件进行了研究。以前进速度、入土角和切割速度为试验因素,以大蒜挖出率和收集蒜茎率为试验指标,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及其参数优化,完成大蒜和蒜茎收获试验。结果表明:当前进速度0.25 m/s、入土角15°、切割速度0.3 m/s时,大蒜挖出率为94.2%,收集蒜茎率为92.4%。研究结果可为大蒜收获机的研发提供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收获机 挖掘输送 蒜茎切割 大蒜挖出率 收集蒜茎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顶小翼前缘延伸对风机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李民 魏东硕 +3 位作者 梁坤峰 范晨阳 刘井龙 何海江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0,M0003,M0004,共13页
以一种轴流风机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与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叶顶小翼向前缘延伸对风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顶小翼向前缘延伸显著降低了叶顶区域的泄漏率和泄漏涡的尺寸与强度,叶顶泄漏率降低了0.03%。Q准则识别下的涡结构中,从泄... 以一种轴流风机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与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叶顶小翼向前缘延伸对风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顶小翼向前缘延伸显著降低了叶顶区域的泄漏率和泄漏涡的尺寸与强度,叶顶泄漏率降低了0.03%。Q准则识别下的涡结构中,从泄漏涡形成到脱落,每个时刻下泄漏涡的尺寸都更小,且泄漏涡涡核更靠近吸力面,减少了泄漏涡与主流的掺混作用,缩小了扰流范围,提高了风机的静压效率。同时,叶顶间隙和叶顶前缘位置的压力脉动幅值和压力脉动强度明显降低,压力脉动幅值分别降低了200 Pa和300 Pa,压力脉动强度分别降低了0.002和0.040,提升了流场稳定性。叶顶小翼向前缘延伸使风机在2~6 m^(3)/s流量范围内,静压效率得到提高,设计工况点(进口体积流量为5.2 m^(3)/s)的静压效率提升了1.02%。叶顶小翼向前缘延伸可使0~10 000 Hz所有频段下的噪音都得到改善,设计工况点的总声压级和总声功率级分别降低了1.5 dB(A)和1.7 d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风机 叶顶小翼 前缘延伸 泄漏涡 噪声 静压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